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合集13篇

时间:2023-11-28 14:47:17

计算机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1

新课标下课程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小学计算机教学水平却长期滞后于课改发展,从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为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效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需要加强对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适应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一、实际教学需求分析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环境下,学校将课程设置为主副科制。如,计算机、美术、音乐这类的副科,无论是教学设置还是教学资源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水平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的现象,或是课堂所教授的知识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所学的知识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中固然有现实教育体制的影响,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制约教学发展的主因。而计算机又是一门发展迅猛的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需要教师不断地充电学习。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经常开展、长期开展,以保障教师获取充分的继续学习机会,更新知识储备。

二、受训教师计算机能力分析

受训教师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1)城乡区域差异最为明显,我区大部分教师是农村教师,受办公条件的限制,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十分有限,获取行业技术信息的机会甚少;(2)受训教师年龄层次差别较大,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速度较慢,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更是远远落后于年轻教师;(3)在学习态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工作,对于计算机知识缺乏基本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固步自封,认为自己的知识足以应付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因此,主观能动性不强,不可能积极挖掘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更谈不上知识更新。

三、培训目标的设定

基于以上情况,从实践教学需求和教师培训效果出发,笔者对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目标进行了重新设定。

1.根据受训教师基础素质不同,因材施教

在制订培训教学大纲之前,先对受训教师进行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方面的调查分析,根据受训教师的个体差异和知识基础,采取不同的授课大纲,因材施教。计算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受训教师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可分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演练。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教师,适当增加实训练习的难度,使其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的教师,制订的实训目标以巩固知识点为主,夯实操作基础,并适当增加学习课时。

2.搭载教学任务,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以练带学,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教师的知识应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或采取与受训教师所在学校合作共建教学项目,以项目的最终目标作为培训目标。在培训中将受训教师分成若干项目组,通过完成项目,来提升受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最终的培训教学目标。

3.有针对性地巩固培训成果

改变以往培训的“形而上学”模式,着重考查受训教师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测试来反馈培训效果,及时修正培训大纲和目标。对于培训大纲所设置的知识点,要逐一分析,寻找培训过程中的盲点,根据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薄弱点统一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受训教师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授课或加课辅导,务必使受训教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克服学习惰性,提升受训教师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使

计算机教师压力倍增。受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结构老化。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教师要获取前沿技术和新知识,凭借一己之力有些困难。而培训机构的设置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充电环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训中,为受训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使其在培训结束后亦能随时掌握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动态,提升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

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师的培训目标应本着科学教育的方法,

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开阔教学视野为宗旨,着力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知识丰富、善于在实践教学中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2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充分挖掘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能使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挖掘培训资源促进计算机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都限于上级的安排,学校根据上级安排选定部分教师到高校和教育部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其实,学校可以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以及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的资源,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培训资源

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挖掘校内资源,实施在职教师的培训。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性成长,还能有效节约培训的时间、降低经济等成本。

2.企业培训资源

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充分利用企业培训资源,到企业中去培训能促进计算机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创新培训形式促进计算机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是“专家讲、教师听”的模式。“专家满头汗,教师笔记抄满篇。”可“专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的培训要求,缺少教师自主探究的空间,效果却很一般。除了专家讲座,我们应该在改进培训方式上多动脑筋,创新培训形式,加强教师培训中的主动性、实践性、专业性、针对性、长期性,切实提高培训的效能。

1.参与式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主动性

着力改变以往培训中教师只要带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状况,充分创造机会,让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比如,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时,不是一味地请专家、学者、教授讲课,也不是放任教师自学,而可以鼓励教师轮流分章节举办讲座,然后请听课教师对主讲教师进行评议和研讨:准备是否充分、重点是否突出、表达是否清晰等等。

2.“做”中“学”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实践性

以前主要是教研室培训,这种培训中理论比较多,而实践的东西比较少,所以应充分联系实践进行教师培训。

在招生期间,各大学校都会出一些招生简章、招生光盘等宣传材料,学校橱窗设计及定期更新,校园网网络的正常维护;为教师课件制作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避免到校外请电脑公司或广告公司来完成,放手让计算机教师去“做”,让他们在“做”中锻炼自己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3.网络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专业性

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讲,利用网络培训的形式对计算机教师培训更切合他们的专业实际,虽然没有面对面、自上而下的演讲,改用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来代替,在网络上悄然进行,但培训效果却更便利直接。

负责培训的专家在培训前按照专题录制视频课程,培训活动中,专家通过网络传递视频课程,接受培训的教师收看这些专题研讨视频,阅读专家推荐相关电子文本,然后完成网上作业:动画课件或其他视频、声频材料等,专家对学员上传的作业进行点评反馈和学员开展在线研讨。

4.“微格教学”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针对性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被培训者的行为录像,随后播放录像,使被培训者直接具体地观察,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由于微格教学中,被培训者在较短时间内只重点练习一个教学技能,这就可以使被培训者把精力集中于本次受训最需要解决的重点技能上,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提高培训中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效率。

5.“师徒结对”培训提高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长期性

理念的转变、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都非一日之功,教师培训也不能靠几次集中学习就解决问题,尤其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讲,培训应该是长期、持久进行的。

采用“师徒结对法”形式,可以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随时沟通,形成共同研讨、互教互学、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3

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上网查找资料的技巧,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通过14天的培训,我掌握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中文Windows XP 及Office XP,学习了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演示文稿的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只有短短的14天,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事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首先拿到课本后,一定要先通读一遍,让自己了解这门课程有多少内容和学习的重点。通读之后在听老师的课,就不会产生迷惑,能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其次要做好笔记,在短时间内学习很多知识,一遍不可能全部掌握,课后要对着笔记多练习以便达到巩固。

平时的作业可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东西,我写作业是每次在听完一个知识点或者几个相关的内容后,就立刻做。遇到作业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翻过头来查查笔记,还不能解决就请教同学或老师讲,这样几次也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计算机培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为了迎接这次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的培训,培训中我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并且也品读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他们的教学理念很新鲜,课的设计十分精彩,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过看过之后我也受益匪浅。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4

参加工作同时我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边工作,边充实自己。在**年我参加成人高考,远赴**学习,20**年毕业于**师院。同年取得了小教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三年后我参加了各种进级评比,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没有评上。在20**年我参加了**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令我高兴的是这次学习不用到**那么远,只要在**就可以完成学业,终于在20**年我完成了本科学历。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紧随时展,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先后参加了县级,省级,省二级计算机培训和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证书。在20**年暑期,省二级普及时,光荣的被**学校聘请为计算机培训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通过了次普通话测试,完成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取得了市级骨干教师的称号。《**》还被评为市优质课。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5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培训;第三阶段为软件开发。

了解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的改革、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并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flash以及图形图象处理、authorware、Photoshop技术等;实训时通过老师的讲授jave软件的使用,了解了配置服务器svn软件、数据建模sysbase、时细表rational`software、服务器sql2000等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使自己在业务学习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此我主要汇报我思想上的收获

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

重庆人聂琴的《国际职业教育展及启示》报告,着重介绍了发达国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北欧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埃及、巴西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她的观念有:中国的高学历要求造成教育投入、成本的提高,造成了资源浪费;穷国难有优秀人材;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而不是制造业的强国;教育问题不在教育内而在教育外,不可能用教育去解决非教育的社会问题;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高等教育人数的急剧膨胀必然迫使教育全面缩水;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例:青海,高级人才太多而无用武之地。她提出: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形式,所谓好的教育形式只是针对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而言的。

云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后陶云教授《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提出的总是更尖锐:教师是最危险的职业;诺贝尔奖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标志,预测中国未来20年也不会出现诺贝尔奖其原因是中国现代的教育比八股还八股;获得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考试考第一名的,却不乏学习成绩不好的,他们能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长久的兴趣;民族优秀=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差生是评比出来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例:青春期对更年期,指出女人生孩子最好在25—28岁之间;心理健康的内核就是自尊。

她还介绍了教师的现实压力:教师职业压力大;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的压力;家庭因素的压力;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工作的单调,缺乏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耗竭,性格解体,隆低了成就感。

她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原因: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教师要求过多是主要的。指出:人性化的教师最美。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制定成功的目标;接受责任积极解决;自我调控,积极回避忽视;头脑哄爆法;学会休闲;拿得起放得下,随遇而安。离困境转移注意力;改变认知,做最坏打算的准备;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超越自我。

他谈到中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专业教师的数量不适应扩招的需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人的奋斗生活意识弱。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6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7

一、校本培训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校本培训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培训院校的弊端提出来的新概念,强调将继续教育从以培训院校为主转移到以任职学校为主;强调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由任职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主组织培训活动,其基本精神是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加快,打破了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格局,而计算机教师职业特色与社会因素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的机会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因而校内培训不愧为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再就是新近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策略

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细化实施完善校本培训,为我校的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一)制订培训目标,落实校本培训理念

1.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全体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动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2.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了解各学科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背景下的新变化,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处理教材、创新娜学的课堂实践能力。

(二)优化校本培训方式,构建校本培训特色

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训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师集中研讨会,提前拟定研讨主题及主题发言人。全体学科教师集中研讨提供的教学案例或片断;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学习,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研讨主题组织教师个人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组成小组学习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2.课题带动式: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解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来,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8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39―04

近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机交互间友好界面的实现,使得用户在学习和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更为方便、迅捷。但是为什么不同的用户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依然存在不同的学习结果?是哪些个性因素在影响用户的学习结果?这些个性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者正是带着这些疑问,以中小学教师为被试,将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等个性因素作为实验中的观测变量,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效果的影响。

一 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以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1 计算机经验

关于计算机经验,国外的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的Bozionelos[1]认为“计算机经验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产品的使用频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Potosky等[2]则认为“计算机经验是指用户对如何使用计算机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说,一个有经验的用户,无论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如何变化,他都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而美国玛利维尔大学的Chang[3]将计算机经验定义为“用户过去操作计算机时,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意历程。”

本研究中,为了使被试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经验量表中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研究者采用了Bozionelos[1]所提出的与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产品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经验量表,它是一个包括10个项目的Likert量表。研究者根据被试实际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对其中的3个项目进行了修改,最终的项目内容包括了与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例如,有最简单、最通用的Word、PowerPoint等软件,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也有较为专业、高级的C++、Java编程。量表中项目的选项分别从1(从不)到5(很频繁),被试将根据自己实际的应用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

2 计算机焦虑

对计算机焦虑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初将其纳入到技术恐惧的范畴来进行研究。随着计算机焦虑的研究深入,多数研究者认为“计算机焦虑是用户预期计算机使用或者真正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恐惧与忧虑,它可能是用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所获得消极情绪体验的集中反应。”[4]

有研究表明,计算机焦虑愈高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就愈不舒服,而此种不适感会让用户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及对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缺乏自信,进而影响到用户计算机技能的发展。一般,计算机焦虑高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犯错误较多,表现出较差的能力,且伴随有较多的外在敏感性生理反应。

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机焦虑量表是由美国天主教大学的Heissen等人[5]开发的,这是一个包括19个项目的Likert量表。量表中包含了行为、认知与情感三个维度,具体内容有“我确信随着时间和练习的增多,使用计算机会感到非常舒服”、“我认为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我对于使用计算机感到忧虑”等项目。

3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从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的概念引申而来,实际上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加拿大学者Compeau等人[6]认为“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指用户对自己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不同任务的能力的一种判断。它不是用户对过去实际完成计算机任务的评价,而是对自己未来能够做什么的判断;它也不是单纯指用户所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多少,而是将操作技能应用于复杂计算机任务中的能力判断。”

由加拿大卡勒顿大学的Compeau等人[6]开发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共10个项目。量表的计分方法为:首先计算回答“是”的数量,然后计算自信分数,从“非常不自信”到“非常自信”的10点量表,回答“否”的计为0分。本研究中,为了便于被试填写量表,研究者将其修改为Likert 5点量表的方式。

二 实验研究的方法

1 被试的选择

研究者所在的单位,长期从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计算机知识培训的任务。根据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选择了30名正在本单位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非计算机学科教师作为初级用户,以及30名正在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计算机学科教师作为高级用户,被试的来源涉及了山东省的15个地市,并包含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各个学段。

2 实验过程的设计

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发放问卷对被试进行初始调查,问卷包含3个独立的自我报告式量表,分别是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被试的计算机成绩测试在学期末进行,其中,对初级用户的测试比较简单,主要是利用30项简答题来评价被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字处理软件、操作系统、电子表格、数据库和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被试回答问题的时间是30分钟;而针对高级用户的测试则难度增加,测试内容由5个开放性问题和一个编程任务构成,5个开放性问题主要是解释给出的程序编码所实现的功能是什么,编程任务是用Visual Basic编写一个完整的功能性菜单,测试的时间是90分钟。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两点问题:

(1) 对初级用户和高级用户来说,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以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2) 对初级用户和高级用户来说,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以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分别是怎样的?

三 实验研究的结果

1 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

表1和表2显示了初级用户和高级用户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初级用户来说,计算机经验和计算机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458,p

2 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为了揭示初级用户和高级用户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以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有着怎样的影响,研究者以学习结果为因变量,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以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建立了两个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A:初级用户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

模型B:高级用户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

模型A:自变量――初级用户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因变量――初级用户的学习结果。

模型B:自变量――高级用户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因变量――高级用户的学习结果。

表3和表4总结了两个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从表3中看出,模型A解释了因变量变化的54.1%(测定系数=0.541),模型B解释了因变量变化的26.5%(测定系数=0.265),两个模型的F值表明两个多重线性回归方程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亦即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表4中各个自变量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显示,无论是模型A,还是模型B,计算机经验都对学习结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模型A显示出,计算机焦虑对初级用户的学习结果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Beta=-0.376),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初级用户的积极影响是比较小的(Beta=0.075),这可能是由于初级用户缺乏足够的计算机知识,导致其面临具体的计算机任务时,往往会计算机焦虑过高,影响对完成任务的预期,从而减弱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作用;在模型B中,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高级用户的学习结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Beta=0.304),而计算机焦虑对高级用户的消极影响是比较小的(Beta=-0.029),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级用户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使他们已经掌握了在具体的计算机操作中,有效抑制计算机焦虑的方法,从而更多地体现出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积极影响。

四 改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效果的具体措施

从上述实验研究的结果中,研究者得到以下结论:

1 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中的初级用户,需要注重降低其计算机焦虑。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用户的计算机知识和经验

很多研究证实,通过丰富计算机知识和使用经验,可以降低用户的计算机焦虑。例如,美国学者Rovai等人[7]曾经对Regent大学教育专业86名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本科生进行了实验,实验中的教学目的主要强调在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经验,经过16个星期,4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讲授了6个计算机知识模块之后,研究者发现本科生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得到显著的降低。

(2) 增加用户对计算机软件的控制感

当计算机用户感到能够“控制”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时,其计算机焦虑就会有效降低。而这种控制感的获得是与计算机软件本身的设计息息相关的。例如,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提供功能良好的导航系统,使用户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导航系统到达想要去的位置。

(3) 采用积极的“计算机疗法”

所谓积极的“计算机疗法”是指,当用户感到焦虑时,计算机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减轻计算机焦虑的途径。例如,可以设计一种“压力感应”键盘,根据用户敲击键盘的压力来判断用户是否感到焦虑。一旦计算机判断用户存在计算机焦虑之后,“计算机治疗”软件将开始启动工作,该软件可以和用户展开一系列简单、轻松的对话,以此让用户产生一种放松的感觉,当计算机判断用户的焦虑已经逐步消失时,该软件将适时地停止运行。

2 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中的高级用户,需要注重提高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具体途径如下:

(1) 引导用户进行积极的绩效归因

美国丹佛大学的Silver等人[8]认为用户对于绩效归因的不同,会影响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判断。当用户将绩效的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时,就会对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可以利用口头评价、指导、强化、言语反馈等方法引导用户进行积极的绩效归因。

(2) 为用户提供难度适当的任务

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用户面对困难的工作时,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反之,当用户面对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时,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因此,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计算机技能水平选择难度适当的工作任务,如果用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该任务,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3) 对用户采取恰当的分组策略

在工作中,当用户看到自己的同伴取得了成功,也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进而认为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这就是Bandura[9]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关于自我效能感四个来源之一的“替代经验”。由此可知,在对用户分组时,需要将计算机水平不同的用户合理搭配,这样可以给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低的用户带来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尽管本研究经过细致的设计,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一,本研究只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直接影响,然而,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是复杂的,这些变量很可能对学习结果存在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准确描述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使用能够考虑个性因素间接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二,本研究中使用的计算机经验量表是主观的自我报告式量表,由于自我报告式量表容易受到测量误差和个人喜好的影响,所以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客观的方法。例如,使用针对计算机知识的标准化测试。就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关于计算机经验的统计数据。

第三,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中初级用户和高级用户的样本数量都是30,样本的数量较小,无疑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从而降低研究推论的精确性。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适当增加样本容量,确保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ozionelos, N.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computer use: the role of computer anxiety and computer experience in their relationshi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4, 61: 725-746.

[2]Potosky, D. & Bobko, P. The computer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scale: a self-report measure of computer experience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998, 14: 337-348.

[3]Chang, S. E. Computer anxiety and perception of task complexity in learning programming-related skills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5, 21: 713-728.

[4]Bozionelos, N. The relationship of instrumental and expressive traits with computer anxiety [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01, 31: 955-974.

[5]Heissen, K., Glass, R. & Rnight, A.. Assessing computer anxiet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mputer anxiety rating scale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987, 3: 49-59.

[6]Compeau, D. & Higgins, C.. Comput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ment and Initial Test [J]. MIS Quarterly, 1995, 19: 189-211.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9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的雷正光教授的《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的报告,让我久久难忘。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蒋乃平的《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中的精辟的理论,全新的观念让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脑”。

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转变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教师要有求真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主体意识。求真意识让我们 更加接近真知;创新意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道理;批判意识让我们意识到“知识是宽泛的,永远都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主体意 识让我们充满自信地把握创造的源泉。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二、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

通过10天的理论学习和10天的企业实践让我认识到:“平凡的教师是叙述;称职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通过与老师和学员们的交流沟通,了解了兄弟校的发展,我们校和他们相比还存在差距。那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推荐阅读: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其因: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10

一、远程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

近几年远程培训实施以来,暴露出了远程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1、硬件条件的发展制约着远程培训的开展规模。远程培训的开展基础是参训教师独立拥有完整的计算机环境。在我区开展远程培训的这几年来,各校开展远程培训均积极主动,城区校学员的学习条件好,参加远程培训很方便,乡村校的计算机环境不如城区校,大多只有一所机房供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在远程培训的开展上,参训学员因为没有适宜方便的环境以供学习,故多选择集中培训方式来完成继续教育周的培训任务。

2、参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影响远程培训的学习。远程培训是利用计算机开展远程学习,所以参训学员计算机水平是远程学习的基础。计算机环境再好,但学员不懂使用,不能利用计算机开展学习,只会浪费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这种情况下,远程培训的效果就不能体现。

二、远程培训模式弊端的存在原因

(1)城乡环境差别造成学校条件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环境况且差别大,更何况教学环境与教师的教研环境了,城区校的远程培训安排名额常常不够,是因为每个教师的学习环境都十分良好,而乡村校的远程环境比较有限,这也是城乡的差别之一。

(2)教师计算机操作的水平需要平时的不断应用来加强。教师计算机培训我区已经完成了轮训,但对于培训后的继续培养加强,则是一个需要各学校单位配合完成的工作,计算机的使用是一个长期应用熟练的过程,教师经过培训,只是一时掌握,而要应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尚需要工作单位在制度以及校内活动中来督促使用。

(3)教师缺乏终身培训的意识。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教师来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需要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而育人,更是需要教师熟悉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解,有新一代学生有认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三、提高远程培训效果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职业认识,培养教师对培训的需要是关键。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一步就是给教师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加深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提高,有上进提高的需要,才能投入地参加各项培训、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在培训、学习中努力地提高自己,这样的培训才会有意义。除了说教,校内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各种制度作为保障。只有从根本上使教师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对国家、省、市提供的各项培训有了需要,才能使他们自主、自动、投入、积极地开展培训。

各种培训训均是如此。只有领导从观念上以及制度上重视教师的素质建设与专业提升,把教师的终身学习放在校内工作的重要位置,教师们才能引起对培训的重视。

(二)利用开展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各种活动来促进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我区有这样几个特点:(1)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2)城区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强于乡村校教师。(3)中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强于老教师。

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并不是讲教师都不会使用计算机,而是指,他们只是会动计算机,而不是会用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局限于初级应用。对于这种现状,增加办公室与教师备课室内计算机的数量是提高教师计算机使用水平的前提,当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时,在校内或是校际组织一些有计算机应用需要的活动是很有效的促进方式。

不仅是远程培训需要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也是需要不断提高加强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的,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越来越多的投入日常教学应用,就要求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际活动中多做一些电子报呀,或者教师博客的评比等活动,让教师在使用中学习,加大信息技术培训的后续使用工作才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完善建立远程培训监管机制。远程培训监管难一直是远程培训开展过程中一个瓶颈,网络上各种专用于网络学习的"小工具"比比皆是,现阶段的远程学习,完全依靠教师的自律与诚信,但不能因为信任而不监管,除了培训网站方面要从技术上更新一步外,在培训的县区及校园管理上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远程培训的沟通渠道是网络,既是网络就容易产生信息沟通的延迟,原因就是人机分离。其实一味追求网络培训的"全网络化",也是一个极端,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尚且不能保证网络学习,又怎么能保证在学情通报中随时在线呢,往往十天半个月都没有更新学时的教师,通常都很久不会上网,这时的网络监管对他就是真空地带了,只有把学情通报到学校,在他每日必到的地点提醒他,也通知校方参训学员的参训情况,依靠学校面对面的督促,才能把培训做实。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11

引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法也强调创新和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和普遍。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是繁荣昌盛的保证,全球一体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如何将这些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成为教师不能忽视的一点。而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来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但现在还存在一些中老年教师不懂电脑,更不会用电脑进行教学的情况,哪怕年轻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也有些过时,不能将之更好的推向课堂。为此,教师信息技术的进行就非常重要了。

一、 教师信息技术进修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推行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讲述,而是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使之可以终身受益。在当前的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第一,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改变他们陈旧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社会里,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了解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和生活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给自己充电,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但有一大部分教师有计算机恐惧症,对计算机敬而远之,觉得计算机不过是打打字,对更深层的技术一点也不了解,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对学习计算机毫无热情可言,也难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技术的兴趣,培养高素质,学习型人才。为了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正确认识,进修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第二,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互联网上有巨大的知识,信息库供学生的教师进行学习吸收,如果教师不懂得学习和与时俱进,那在很多思想方面就会落后学生,导致不理解学生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计算成为帮助他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教育领域,如果不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容易被时代抛在后面。通过计算机培训可以让教师有效的掌握课堂教学,文字处理,使用网络寻找资料等基础技能,方便学习,备课的工作。

二、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点

教师进修信息技术是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新情况,新理论的重要途径,终极目标是将那些有益的内容运用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计算机培训和其他培训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无学历要求,不强迫,和教师工资,升迁不挂钩,是教师为适应时展的潮流,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素质而自愿参加的一种培训。只有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让他们参与到信息技术培训中来,提高培训的效率。所以进行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时候,内容上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保证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强化他们的操作能力,知识为辅,实际操作应用为主。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在自身的学科中,熟练掌握学科软件,适应课堂变化发展的要求。

总的来说,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传授给教师们需要的知识,改变教师和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计算机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趋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培训年龄,专业,思想等上的差异性,培训时间的业余性也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特点。

三、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方法主要有三方面,一、突出实用,精选内容。对于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可能存在很多教师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兴趣不浓,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内容选择要注意要投其所好,重视实际,有选择性。在讲课时要择优进行讲解,内容上还有新和精,突出计机技术的价值,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在对于数学教师,可以教授他们运用计算机的运算执行功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巨大运算工作。对于化学,物理老师可以教他们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完成操作难度大的试验课件,帮助教师加深对直观的理解。对语文老师,可以给他们演示一些辅助教学的软件,教他们自己制作课件,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具象性等。在教学中大大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体会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紧扣目标,增强培训效率。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主要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服务,教会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工具,运用计算机文字,图像,数据,声音等功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特点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效能上有增大信息量,提高信息的反馈,丰富教学方式,扩大教学活动空间,方便信息分析统计等优点,在教学体系和结构上有助于使素质教育取代过去的应试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那些优点,是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出发点,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贯彻。三,优化基础。计算机学习并不是通过说明书就能学会的,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知识,但万变不离其宗,哪怕技术再怎么发展,总离不了基本原理,管理方式,基本操作技能,只要帮助教师掌握了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利于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的自学。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进修是一门必修课,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联系实践教学需要从基础抓起,应该多给他们实际操作的时间,加强单独指导,教会他们最基本的操作原理,并使用一些课件帮助他们学习理解知识。通过对教师信息技术进修的必要性,特点,方法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教师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

参考文献

[1]黄九勤;浅谈教师的计算机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12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主要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财会理论与实务、计算机、通讯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因此,大力抓好各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选拔培训工作,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领导人员、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维护人员和现代化财会管理人员,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目标模糊

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培训层次单一,部分培训部门没有按各自的初、中、高级培训目标进行分类培训。以中级为例,按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的中级培训目标为“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据此可以认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内容与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应注重非程序性的会计软件应用及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而不应像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并学会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实际上各地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进行在职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时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是选用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造成在职会计人员无法对财务软件数据系统地进行运用、分析。

2.各培训点培训学时少、设备差,教学内容不能参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教学大纲执行

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金蝶、用友等教学用财务软件要求计算机配置不能过低,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大都是一些过时的低配置机器,而且内容太杂,不利于财务软件的运行,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中级培训为例,一般各培训点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应为120学时左右,而实际上有的培训点仅有60学时左右,甚至更少,特别是在上机过程中,有的培训点甚至出现两人共用一台微机的情况,这样,每个人的学时就更少,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大纲,也谈不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师资力量不强,各培训点聘请的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一般说来,各培训点应该选聘参加过会计电算化中级师资培训的教师,或选聘大学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有的培训点从节约资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请一些根本没有师资证书或只懂一点电脑知识而不懂会计的人员充当教师,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各培训点生源大战、降价培训,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据考察,随着各地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工作的进行,在职会计人员的生源在逐步减少,于是各地出现了各培训点进行生源大战和降价培训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会计人员所得到的真正培训知识越来越少,效果更差,只相当于买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

5.考试方法不完善

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财政部门加强对各培训点监管力度

在目前情况下,各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实时规范各培训点的行为,主要包括:

(1)检查各培训点的硬件设备情况。主要检查能保障培训使用的计算机数量,特别要规定各培训点能进行本级培训电脑的最低数量,凡是低于最低数量的培训点,要限期整改,到时还达不到数量要求的可取消该培训点。

(2)检查培训点所用财务软件。

(3)检查学员情况。主要检查在学员招收中,是否有学员跨级培训的情况,并抽查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

(4)要求各培训点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要求对培训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教师的职称、学历、经历以及以前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

(5)加强对各培训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课表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回访工作。这样有利于与培训点相互沟通,从而规范各教学点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

2.明确培训目标,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

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培训(初、中、高级)大纲要求,分别设定培训目标。会计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为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3.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4.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

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在明确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培训点老师竞聘上岗制度,以提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通过以上几项改进方法,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质量提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能够推动基层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对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电算化会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计算机教师培训篇13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