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小调查

环境污染小调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小调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特别是生活中很多地方要我们来个环保小调查。

我自己家里,妈妈总是把热水器一天到完开着,那些热水没用,过了一会冷了又会自动开起来,真是浪费电呀!我们家用水顶环保,也是把拖地板水冲进马桶。我妈妈看到我作业写的不好,就把纸揉成一团。有些纸上甚至没有写过一个字,却被她丢弃,被脚无情地践踏。本来是完好的本子,被她撕裂,这样反复几次后,一个完好的本子自然就所剩无几了。

我们住的是电梯房,有的人为了方便等人,不但把电梯摁住“嘀嘀”响个不停,而且有人还在我们小区每个楼层楼道连大白天(哪怕是阳光普照)都开着路灯,妈妈说每个月水电费都要公摊20几元,每一层电梯旁都放着三个垃圾筒,我起先觉得浪费,后来一打听原来是为了把垃圾分类,把生活垃圾分类可以间接减少环境污染。我还看到有个人手上提着垃圾连走都不愿意走到垃圾筒跟前,顺手扔了过去,这些人觉得把垃圾投进垃圾筒都累,还会自觉地把垃圾分类清楚?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多了一个人的自觉就少了一份污染,我们要努力将污染减到最低!

我们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这就是我总结的环保调查情况!

篇2

2.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

3.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你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户外游玩吗?当你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板书:我们的大地妈妈)

二、学习新知

1.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读读他们所说的话,深入品味体会。

2.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阳光、空气、水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三、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变化原因

1.我们的美好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几年来,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许多被污染、被破坏的情况。想想你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桌互相说一说。

2.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呢?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环境被污染、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愚昧无知造成的,有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后果现在虽然还不明显,但最终还是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总结,留住我们美好的家园

在同学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妙的,家园是美好的。那我们就用各种形式把这种美好的景色记录下来,留住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第二课时

一、从课文调查入手,学习新课

1.大家一起看看书上的小调查,我们和小兔子贝贝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书上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3.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环境被破坏中有哪些地方是我们造成的?我们可以为美化环境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认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同桌讨论交流汇报,如果没有水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2.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但是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三、怎样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1.多媒体展示一些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图片、音像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2.思考:为减少水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篇3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实现对生态美的不尽追求与创造,使学生以生态审美意识引导科学技术和人类实践,创造出自然美与人造美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

生态道德教育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生态道德理念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绿色消费理念,指导学生在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在节约有度的前提下,追求接近自然,以获得主体消费的自然美感、健康、安全为指向的一种生态消费方式。其基本消费理念是节约、自然、健康、安全、可持续性。

生态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篇4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外出游玩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一个队员拿起相机给班里照像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他做事的自信,如果回来后举办“摄影作品展”,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手抄报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辅导员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展出绘画、读后感、作文、手工制作、舰模、船模等,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辅导员要组织队员讨论怎样当好小干部?中队小主人应有怎样的责任心?认识明确后,要鼓励队员勇敢地参与竞选,演讲当干部的打算。特别要注意调动从没当过干部队员的积极性。轮流当干部,可以给每一个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发挥小主人的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中小队会,是展示“我是小主人”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把说教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如组织“我们爱老师”的文艺演出,组织“科技之花”的队会,开“新年联欢会”,排练课本剧,召开“救救地球妈妈”的队会,进行小队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基本素质比赛等等,每次活动前,辅导员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互助合作。活动后,以小队是否人人参加,是否团结合作作为讲评重点。及时表扬主动参与、积极准备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主角。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会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在活动中会得到提高,这是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激励与交流。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会给孩子增加一分自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使孩子体验到“我是小主人”的成功。在中队日常工作中,每人轮流记“中队日志”,中队干部记“荣誉册”,各小队评比“优秀小队”,发锦旗,黑板报设“比武擂台”的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勤奋、进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每项活动的讲评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可给家长打祝贺电话,汇报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中队活动时邀请家长参加,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分阶段给家长发“交流信”,表彰各方面进步的少先队员。这些一点一滴的激励性评价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孤僻、不合群、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优点”,“我是小主人”。

二、开展做生态小主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学习,还应具有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减负以后,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怎样引导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社会发展上来呢?这里有一个视角,就是积极扶持少先队员做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篇5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是传播人类化学文明成果、科学知识和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科学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生态环保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席卷而来,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威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诸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野生动物大量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森林惨遭严重砍伐等等影响乃至危及人类未来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严重后果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者生态环境素质低,而劳动者生态环保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依靠教育。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各种因素中,化学物质占有的比例最大、影响也较严重。在现代社会里,化学制品和化学物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为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塑料、洗涤剂、有机溶剂等,在使用后都被有意或无意地排放到环境中。因此,化学教师应自觉寓生态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环境道德和生态环境责任感,培养改造和优化环境的能力,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状况,采取巧妙的方法,将环境意识和化学知识巧妙、适宜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教学寓于化学教学之中。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呢?

1. 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接着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 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 多人。

为了让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笔者组织了一个小调查:你有多久没有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了?最近一次看到是在何时何地?没有看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看到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很久没有看到城市天空中的星星了,而乡村的夜空是星星的乐园。紧接着就组织学生开展“空气污染物来源”的查找活动,同学们积极准备,热烈发言,最后总结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上化学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SO2、氮氧化物、粉尘等;汽车尾气的排放;农垦烧荒,树叶、麦秸、垃圾的焚烧;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家庭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2. 延伸课本内容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教师应该抓住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讲授“水和溶液”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匀及严重污染情况,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在课堂上引用大量数据。地球上的水,总量估计有2×1018 吨,其中海水占97.2%,冰山、冰川占2.15%,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0.65%左右。我国水资源排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们用水量的日益增加和严重的水污染,占陆地面积60%的地区已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缺水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同时,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有关数据,并要求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情况,紧接着进行“我的节水小窍门”的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提出各种节水、护水的小办法,例如,洗衣服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洗菜的水可以冲厕所和拖地。

3. 通过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1)我国现已建成的三峡工程,一年可节约5000万吨原煤,煤中含硫1.6%,每年少排放的SO2是多少吨?对控制酸雨有何意义?(2)为什么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3)白色污染是什么,如何减少白色污染?(4)绿色化学是什么?(5)为什么要使用无铅汽油?城市要淘汰助力车,提倡电动车与人力车?

4. 化学实验中渗透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直接获取化学知识的窗口,形象直观,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学生,是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的最佳情境的有效手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装置设计,条件改进,废弃物处理渗入生态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加以处理,随意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养成不良习惯。采用全封闭微型装置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药品不浪费。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条件设计出对实验的无害化处理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