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学妇产科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现在医学知识在不断进行更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理论及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妇产科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诵现有知识的机器,不会将知识进行更新,更不会用自己的大脑去进行思考,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证医学通过教授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形成循证思维,培养其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妇产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现将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以我校2012级150名学生为试验组,接受循证医学教学方法,2011级140名学生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年龄在19-23岁,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平时成绩、男女生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教学总学时数相等,均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素质很高的临床教师任教,实习带教老师无变动。
(二)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以2011级、2012级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2级学生150人为试验组,以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妇产科教学,2011级学生140人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于学期末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第二阶段是在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对试验组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评价所形成的循证思维对参加工作后的影响,进行主观分析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
试验组主观题及实践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二)试验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三、讨论
(一)传统妇产科教学模式的现状。传统的妇产科教学模式仍局限于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造就了一批“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缺乏创新性。因而,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会很难适应医院的小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一旦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从而不利于个人、科室以及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循证医学;妇产科学;应用价值
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目前,随着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利用所能利用的资源让自身得到提升,我校进行了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将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及2012级临床医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第6版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为教材,带教老师相同,课时相同,两组学生的年龄、男女生比例、入学时成绩以及各阶段考核成绩等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选取我校临床医学系2011级140人为对照组,2012级150人为试验组,分别以传统教学法和循证医学法讲授。比较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及实习成绩。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病例分析(20分)成绩比较
对照组140人,最高分19分,最低分2分,该组学生成绩为(10.8000±3.3505),而试验组150人,最高分20分,最低分6分,成绩为(12.7333±3.1037),进行比较,t=-5.1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学生实习成绩(100分)分析
对照组140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60分,该组学生成绩为(71.3929±7.3929),而试验组150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62分,成绩为(83.1733±6.1226),进行比较,t=-14.9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医学诊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医学生的要求也在随之上升。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快速的适应医院的环境,是否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直接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发展空间。因此,想要有所发展,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形成系统的诊断思维以及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目前,妇产科的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透彻,学生可以直接吸收进来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知识更新慢、缺乏临床思维等弊端。循证医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1-2]。主要有以下优点:
(1)循证医学法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循证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通过教授学生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定期以实际遇到的问题为例进行讲解,逐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3-5]。在学生这种思维初步形成以后,再进行加强练习,反复训练,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最终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个人能力。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验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有具有了系统的思维,才能在临床上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2)通过对查阅文献,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可以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罕见病例、新知识等都可以随时进行了解,使自己始终处于医疗的前沿,实现终身学习[6]。
(3)循证医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这种横纵向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为透彻,具有有效做出医疗决策的横向思维[7-8]。通过结果看出,循证医学组的实习成绩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组,因此,循证医学法对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还是非常重要,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统的循证思维,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ZimermanAL.Evidence-basedmedicine:ashorthistoryofamodernmedicalmovement[J].VirtualMentor,2013,15(1):71-76.
[2]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5-56.
[3]田家玮,王寒梅.关于循证医学在研究生临床科研中应用的讨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120-121.
[4]陈磊.循证医学在心内科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99-100.
[5]杨兴华,张玲,曾勃婕,等.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10-815.
[6]陈羽,蔡洁毅,谢文瑞,等.网络环境下循证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14-115.
【关键词】
慕课;医学教育;妇产科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信息化教育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进步和改革的热点之一。慕课以大规模、开放性、低门槛、自由灵活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学习群体,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而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和推广的可行性成为教育界研究的新课题之一。传统医学教育重灌输、轻探究,知识点繁多,学习内容枯燥,很多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难懂,且课堂时间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学习状态。而且教材的版本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往往容易落伍。而妇产科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又比较特殊,面对的患者群均为女性,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研究的内容很容易涉及患者的隐私,所以给医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1慕课的特点
“慕课”这一概念于2008年提出[2],之后很快进入教育界视野,迅猛发展。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使慕课进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时代,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3]。2013年,我国多所大学加入国外教育平台,同年多所国内大学共建中国高校教育平台,慕课正式进入国门,2013年被称为我国“慕课元年”。自2013年中国开始融入慕课大潮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加盟加入了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加盟Coursera,并且国内中文慕课平台也继而出现[4]。2014年3月,涵盖了全国182家医学高等院校的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标志着全世界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14年被称为我国“医学慕课元年”[5]。截至2015年7月,其平台上已经推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等共计7门基础和临床课程[4]。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等网络视频课程不同,慕课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录像,而是一个涵盖了预习、课堂、讨论、答疑、互动、作业、考核、评价、反馈等多个过程的完整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具有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的特点,并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内互动两部分。同时碎片化课程将知识点分类,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个体化需求。具体而言,慕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自主性
慕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主动参加学习,而且学习方式多样。同时课程也不再是单一的讲授,配合使用案例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度。
1.2低门槛
慕课对求学者不设门槛,只要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且绝大多数课程在认证后均可免费获得,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的学生是莫大的福音和帮助,既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又解决了经济问题所带来的负担和困扰。
1.3大规模
慕课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平台都是多个知名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多个学科及专业,课程种类繁多,注册简单,学习方便。
1.4灵活自由
慕课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时间及随意选择学习地点,这尤其对于临床实习及已工作的群体,在不耽误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不需脱产即可满足其进一步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需求。
1.5“翻转课堂”的形式
慕课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成了现实。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在课外在线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充分运用问题、案例、微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传统的预习效果。课堂重点不在于引入和讲解新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消化吸收,强调了知识的运动,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和思维的厚度。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充分互动,开展各种实践和团队学习,解决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际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6]。同时,由于网络在线的优势,课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一步讨论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和团队,形成学习社区,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同伴评价”而更好地评估学习效果[7]。
1.6碎片化课程
碎片化课程是慕课的一大优势,以5~30min长度不等的课程将知识点分散开来,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知识点内容,可以随意暂停、重复观看视频,极大地方便了自主学习过程,避免了传统讲座式视频的冗长和繁琐,也提高了视频利用率[5],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和学习的有效性。
2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学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不断学习的学科,需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及国际的最新动态,保持知识及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及规范性。而医学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临床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3个方面,缺一不可。妇产科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内容又有一定的隐密性,所以医学教育尤其是妇产科教学有着其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的自身特点:
2.1终身性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知识的更新、病患的需要,以及诊疗规范的不断变化和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任何一名医生都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及提高。所以每一名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都需要终身不断学习,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及动态变化,保持与国际及国内诊疗标准的一致性。
2.2个体化
医学教育除了完成系统而全面的基础教育,还应根据学习者的学历、年资、学科等进行个体化分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即使是在校就读的全日制学生,也可针对其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进行着重讲解,以便其反复学习和理解,更易弄懂弄通,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于规范化培训及工作人员,更可以有的放矢,针对其临床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进行巩固和更加深度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3实践性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尤其是一些临床操作,仅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实际的观摩学习、动手操作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还有一些病例分析需床旁教学和亲自问诊学习和体会。尤其是对于妇产科,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等方式避免和减少实际操作的尴尬性,更熟练地掌握和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
3慕课在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3.1覆盖广泛
慕课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的教学方式,并为工作和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及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的前沿技术及最新诊疗规范,与其他技术相对进步的同道进行交流互动,以便解决学习及工作者遇到的问题及疑难病例。
3.2满足个体化需求
医学教育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满足不同群体的个体化需求。“翻转课堂”的理念有效的解决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加了在校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在临床实习及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数人的诉求是解决在临床工作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所以除了系统性课程,慕课的碎片化课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答疑和有选择性的学习。且很多人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学习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慕课灵活自由的学习时间,也为他们解决了这一困扰。
3.3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慕课可以时时在线,为师生间、学生间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及时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互帮互助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而且慕课相对于教科书能够更快的将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医学前沿知识进行及时广泛的传播,补充或纠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漏洞。对于妇产科医生,当临床遇到一些特殊疑难病例时,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共同分析病例特点,讨论临床及诊治过程,为自身学习及经验积累创造了丰富的资源。
4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及推广的可行性
妇产科教育终身性、个体化的特点均可以在“慕课”中得以实现,尤其是“翻转课堂”的形式及碎片化课程更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但同时慕课在实践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动手机会,无法接触实际病例,而这些问题仍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及课间实习时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指导来解决,包括现存的医学方面的慕课资源仍不够富裕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但这些局限性并不影响“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慕课可以与传统的医学教育及现行的一些医学教育模式并行发展,例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互补不足,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群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学教育,使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不断上升和提高。总之,在如今这样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在医患紧张、患者注重个人隐私权维护的现今社会,慕课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已势不可挡,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慕课仍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其在医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慕课可作为目前妇产科教学模式的补充,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8]。同时传统妇产科教学也可以有效利用慕课这一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教育模式,使医学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取得更加卓越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作者:顾佳晖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梁静.“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64,74.
[2]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3]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0(2):190-194.
[4]霍达,田园,周涛,等.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9-32.
[5]解立怡,曹罡,赵耀.“慕课”背景下的医学继续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483-486.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教学;思考
作者:王斯微(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北荆州434100)
目前,当代医学检验科学已经成多学科交叉、应用实战强的一种科学[1]。医学检验模式正在由传统模式向心理、生物、社会的模式转变,其精准情况、可以快速的把数据信息转化成临床资料,在疾病诊治以及预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对检验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综合学科的全面素质,在新时代有新的高度要求。
1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学并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同外科、儿科以及内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许多学生认为其以后不会进入到妇产科中工作,尤其是男生认为妇产科只是女生的专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上课时抵触情绪很大,经常迟到和缺习。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不够严肃,还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医德,不够尊重患者[2]。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隐私保护是患者的难言之隐,在检查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与束缚,患者几乎都不是特别愿意把生殖器官当做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刻意的去保护自己隐私,持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进行涉及到生殖器的检查,尤其是在男医生或者男实习生面前。
教师教育理念深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单调的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特点、规律、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缺乏了解,机械性套用经验进行教学而未创新。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仅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方法不够科学,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且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倒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是每年进入到医院实习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患者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再加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使许多学生实习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无法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对医生行业产生怀疑。再加上临床医生工作繁杂,在教学上时间就相对减少,所以,就不得不缩减计讲课、讨论病例时数,更没有时间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淡化了教学工作。
2新时期检验专业的妇产科教学的体系
按照我国高校检验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理扎实和检验技术过关的检验医师,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的教学体系同其他临床医学授课体系要存在一定的差别[3]。我国目前全日制本科科教材为妇产专业统一编制成,其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以围绕基础理论,需做出合理的调整,并注重新知识同医学检验的有机结合,包括由大数据检验数据来分析疾病的相关转归和预后,给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咨询。妇产科学包括产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妇女生理、疾病、防范、治疗等方面,也涵盖了预防保健以及预防疾病诊治。医学检验同生殖医学以及围生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成为了一个共生整体。所以,针对性教学工作应在课时有条件情况下根据不同内容来设置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除了阐明疾病的病理和机制之外,还要充实同检验相关的内容,凸显如何选择检验方法和分析检验数据。
3教学方式的改良
医学教育基础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简单,大都为填鸭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而弱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妇产科学教学需思考的问题为如何将检验数据玉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医学检验转转化检验医学[4]。妇产科学的教学关键为改变授课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换成启发式、问题式、反转式以及开放式等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精品教学,加强病例的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理论知识。
4实践中促进医学检验同妇产科学的结合
在实践中,可把需讨论的疾病情况问题提前告诉给参学者,让参学者按疾病种类进行设计、检验方法选定、鉴别诊断疾病的判断等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组织学生组成见习小组综合讨论资料,指导学生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疾病的知晓度,对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育,确保学生深度全方位思维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给出检测镁离子的浓度,让学生对有可能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临床工作的梳理,在使学生深刻认识通过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以及不良反应。与之类似的检验医学同妇产科学知识的结合点还有:异位妊娠与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皮性卵巢癌与CA125(糖链抗原125)等[5]。
5小结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使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结合的检验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要求检验人员密切结合实际。为实现新常态下检验医师培养的要求,使妇产科学教学的模式应作出合理的改变。但教改是一个长期有效且谨慎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作出相应的完善,力求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行很高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飞,李志英.以病人症状为出发点的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09-611.
妇产科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妇产科教学的需要,医学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以2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医学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校2014级22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20名学生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可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主要进行单项强化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妇科、产科检查的基本操作,边讲解边示范,再由学生分项练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采用医学模拟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建设母婴室模拟系统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床、女性骨盆、妇科检查模型、妊娠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制模型等各种模拟系统,设置自动分娩模拟仪、SimMan全功能模拟患者,另设置婴儿床、婴儿暖箱、计划生育及接生用器械。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分解介绍妇科及产科检查的基本步骤,并做示范。
1.2.2由学生进行分项训练利用自动分娩模拟仪对分娩全过程进行模拟,由学生进行练习[2]。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观看教学录像,利用自动分娩模拟仪、各种模拟系统设计妇产科门诊现场,学生再按不同的角色进入模拟现场,根据观察录像的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实际操作,每组委派代表进行操作表演,最后老师再针对学生模拟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指导其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1.3考核方法选择一位不参与本研究的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主要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患者及器械准备、外阴检查、窥器操作、双合诊、四步触诊、宫高腹围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回答问题、操作熟练程度等指标[3],每项满分10分,合计100分,统计学生的总分,比较两组学生考核得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显著性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窥器操作、双合诊、四步触诊、宫高腹围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回答问题、操作熟练程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询问病史、患者及器械准备、外阴检查等内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医学模拟教学法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仅对学生进行重复、枯燥的讲授及示范,突出的是老师的示范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分析及动手机会,只会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未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内容繁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不适用于临床实践工作。而妇产科医学模拟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出较强启发性、趣味性,利用模拟实训教学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医院场景,让学生如同面对患者一样开展,进行实训,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及实践测试,学生在模拟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4],并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2医学模拟教学的局限性当然,医学模拟教学毕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模拟人、模型等与真正的患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模拟学生只能掌握机械的操作流程,无法与患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且模拟教学也无法将所有的临床过程包括在内,比如自动分娩模拟系统仅适用于与分娩相关过程。由此可见,医学模拟教学仅能作为实践教学的方法之一,实践教学中仍然需要与真实患者见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二者的比较、鉴别来加深感性认识。
总之,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学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瑞萍,葛秀君,张珍.模拟人及妇科模型在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3-14.
[2]王强,刘建宇,陈琳,等.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在骨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