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2 15:41:07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

究竟为什么蛀虫集中发生于垂柳,到底是哪些病虫害危害垂柳,怎样防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决定开展“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课题研究,帮助学校和园林部门摆脱垂柳病虫害的困扰。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时间安排:

2013年3月-10月。

每天分7∶40、13∶00、15∶00、16∶20四个时间段对“垂柳病虫害”进行详细观察。

2.活动总体思路:

(1)确定小组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名称:侯镇实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一组负责人:张长颖、李肖、张晓萱、张雷。

负责班级:6.1、6.2。

二组负责人:李吉敏、张萌、赵永霞、张洪亮。

负责班级:5.1、5.2。

三组负责人:张玉凤、李淑贞、崔颖、张毓恩。

负责班级:4.1、4.2。

四组负责人:邱结、张静、黄国玉、张超。

负责班级:3.1、3.2。

(2)专题阅读

搜集、阅读与“垂柳病虫害”主题有关的资料,了解垂柳栽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危害垂柳的害虫种类与基本形态,了解害虫的三态变化与各龄对植物的危害;了解垂柳经常发生的疾病种类及其治疗措施;在此过程获得活动背景知识,产生了解、观察本地垂柳病虫害的兴趣和意愿。

(3)开展观察、调查访谈、病虫害防治等活动,进行集中交流

①对校园内的垂柳进行分组、编号:

以教学楼和实验楼为参照物,教学楼前为A区,教学楼后为B区;实验楼南侧为C区,实验楼东侧为D区。树木编号分别从A001、B001、C001、D001开始,按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顺序编排,为校园内的每一棵垂柳进行编号,以便今后观察与针对性治疗。

②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取样分析:

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的树叶、木质部、韧皮部进行取样分析,详细观察其结构;对它们的浸出物聘请专业部门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的不同与口感的差异。

③全天候观察:

对危害垂柳的天牛、柳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柳金花虫等害虫进行全天候观察,了解其活动规律,探究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摸清它们从卵、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规律,及其各龄对垂柳的危害。

④探究垂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其一,化学方法防治:采用农药灌根、叶面喷洒、吊瓶滴注、石灰水涂抹树干及利用针管注射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二,生物方法防治:查找害虫各龄的生物天敌,进行人工饲养,适时放飞。荧光灯诱捕,调制类似于垂柳木质部成分的饵料进行诱捕。

其三,探究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探究利用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⑤人工捕捉:

其一,利用学生午餐饭后的时间进行地毯式搜寻,集体捕杀。

其二,冬春季节寻找挖掘虫卵,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⑥病害调查:

调查垂柳经常发生的病害,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

(4)交流宣传,评价反思,制定详细的垂柳病虫害防治方案。

(5)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评。

三、预期效果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2

我们于2006年末到2011年对丰城市的园林绿地进行了多次调查。调查对象为沙湖公园,剑邑广场,杨柳湖景区,紫云大道绿化带及行道树,新城大道绿化带及行道树,交警大队小区, 105国道绿化带。调查方法采取普查与抽样两种方法。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2.1 病害的调查

2.1.1 病害的主要种类

表2-1 丰城市园林主要病害种类

病害名称 病原名称 寄主种类 危害程度 发生时间

月季黑斑病 蔷薇放线孢菌 月季、蔷薇等 较重 5~6月;8~9月

栀子花煤污病 煤炱菌 栀子、山茶 较重 4~11月

桂花枯斑病 木犀生叶点霉 桂花 一般 6~9月

2.1.2 各种病害的描述和主要的(化学)防治方法

(1)月季黑斑病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造成月季黄叶、枯叶、落叶,严重影响月季的开花和生长。该病初期叶片上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病斑上生成黑色小点。该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在8~9月出现发病高峰。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喷施。

(2)栀子花煤污病栀子花煤污病主要危害栀子、山茶等。在叶及枝上最初发生黑色辐射状小霉斑,连片后呈纤薄绒状黑色霉层,较易剥离,严重时全株污黑色,仅留顶端新叶保持绿色。发生初期,喷施1:1:150波尔多液,控制病害发展,休眠期可用3到5度的石硫合剂铲除病菌。

(3)桂花枯斑病桂花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淡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不不断向内扩展,红褐色或黑褐色,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发病期为6-9月。发病期间可喷50%苯来特1200倍液。

2.2 虫害的调查

2.2.1 虫害的主要种类

表2-2 丰城市主要的虫害种类

2.2.2 各种虫害的描述和主要的(化学)防治方法

(1)棉蚜 棉蚜群集于寄主的桥捎、花蕾、花朵和叶片的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周缩,影响开花。棉蚜以卵越冬。本地防治多采用80%的敌敌畏1500倍液喷施或32%的杀蚜净乳油1000~2500倍液喷施。

(2) 刺蛾 刺蛾食量很大,严重时将树叶啃光;刺蛾幼虫具有枝刺和毒毛,当人们不慎接触时,引起皮肤和黏膜中毒。幼虫为害严重时,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

(3)草履蚧 草履蚧的若虫多寄居于新梢和叶背主脉两侧,成虫寄居于主脉阴面及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影响树势,并可诱导多种疾病。以卵在寄主根部周围土壤越冬。

(4)星天牛 星天牛的成虫啃噬嫩汁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虫道内充满虫粪,有明显的深褐色似酱油状树液流出,严重时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柱死亡。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内越冬。2006年我市105国道绿化带的红花继木球因此虫死亡16株在防治上一是人工清除死亡植株,二是喷施杀螟松、敌敌畏100~200倍液或用溴氰菊酯等农药制成毒签插入蛀孔中可杀死幼虫。

防治方法:挖巢灭蚁;压烟灭蚁;苗木生长期被害,可用75%的辛硫磷1000倍液淋根保苗。

(5)大袋蛾大袋蛾的幼虫能负袋而行,取食时多把虫体前半部深处袋外,取食输液、嫩汁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本地一般使用应用胃毒性强的90%敌百虫晶体1200~1500倍液也可使用80%的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

三 讨论与分析

3.1 丰城市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结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上做得较好,基本上没有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在虫害的防治方面比病害做得好;病虫害防治的药剂选择上较科学;农药的喷施效率很高,农药的混用效果也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面对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践,我们仍存在不少问题:

3.1.1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没有一个园林部门具有检疫权,大量外来苗木及客土种植时已带虫、带菌,引起危险生物入侵,对本地绿化苗木的生产和绿化造成威胁。 3.1.2园林管理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在岗绿化管理人员受专业培训不够;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落后,对病虫害的辨别能力较差。

3.1.3防治手段较单调。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虽有可持续控制和综合治理的思想,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却无法实施综合治理。

3.1.4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定位不清,将植保与绿化有关的规划设计、种植、施工等各个环节割裂开来,一味强调病虫害发生时的防除,而忽视了与病虫害发生相关的园林植物、环境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植物品种的单一与配置的不合理上。

3.2建议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园林的病虫害应采用预防为主,生态节约,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同时在设计、植物检疫、园林技术措施等方面相互协调,尽量让自然做功,做好增强防治措施,合理谨慎地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地使用,使病虫害防治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3.2.1 严格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有力保证。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由: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1)凡能用有效消毒方法消灭检疫对象的,经消毒处理后放行。(2)凡能通过控制使用防止检疫对象传播的,按规定控制使用。(3)凡带有尚无有效方法处理的检疫对象的应立即退回或销毁,禁止入境。

3.2.2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是指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而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园林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在治理病虫害时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根据不同病虫害和园林植物的特点采用各自相应的治理办法。

3.2.3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尽量让自然做功,营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环境

(1)、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2)、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4)、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3.2.4物理机械防治

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也包括近代物理新技术的应用。其包括捕杀法、诱杀法、阻隔法、汰选法、温度处理以及原子能、激光、超声波的应用等。

3.2.5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病等。

3.2.6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等优点。但也具有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并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等缺点。至于化学防治的缺点,可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及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学院主编. 森林昆虫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local landscap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expounds the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hould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significance,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ddition to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Garden plant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综合防治的意义

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采用综合防治要求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既保持了园林生态的稳定,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维护生态平衡创造 优美的人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综合防治的方法

2.1把好植物检疫关

要做好检疫工作,必须掌握好检疫对象的种类、分布、危害性、传播途径及有关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详细资料,以确定检疫对象和检疫的方法,全面部署好植检工作。在调入各种园林植物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及有害生物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2.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同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实行混交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如防止白蛾少栽桑树、白蜡、椿树、樱花等,防尺蠖用国槐、合欢、垂柳混交等,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3利用农艺措施,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农艺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增收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来改变有害生物生存的小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和有益生物(如害虫的天敌等)生长和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这就是农艺防治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2.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2.4.1保护利用天敌,采用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没有或极少污染,有时对某些虫害可以达到长期的抑制作用,保护天敌资源,且使用成本较低,便于利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有益生物的利用,颉颃作用,交叉保护和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等。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来防治虫害,成为微生物防治,或称为“以菌治虫”。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已是微生物产品采用工厂化生产,以菌治虫的方法简便,效果一般较好,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利用。

昆虫病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此外还包括少数的原生动物、立克次体和线虫等。

2.4.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2.5物理防治

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如早春地膜覆盖可大幅度减轻叶部病害的发生。覆膜后阻隔了病菌传播,同时土温升高、湿度加大,可加速病株的腐烂,减少侵染源。其次采用简单的人工捕杀法、诱杀法(黑光灯诱杀、毒饵诱杀、性诱剂、色板诱杀等)。

2.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应急时进行,或者局部重点应用,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7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0%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综合防治优点以及存在问题

3.1综合防治的优点:

效果好、成本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生态种群的存在。

3.2存在的问题:

综合防治要求技术人员掌握知识技术要全面,对业务应熟练,而且有的生物农药对环境施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寄主专一或繁殖较难,目前大面积使用还少(如周氏啮小蜂防止美国白蛾要求环境温、湿度严格)。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冠军.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杰林.害虫综合治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3】裘维蕃.植物病理学的演化.植物病理学报,1991,21(2):81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4

随着荥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绿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高标准、高质量的园林绿地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园林植物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观赏效果。为求快速抑制害虫的发展,在防治措施上长期使用高效、高毒的化学农药,使植物与昆虫之间形成的生物链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害加重。同时天敌数量锐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深入荥阳市各处园林绿地,对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荥阳市植物园、荥阳市刘禹锡公园、荥阳市象棋公园、荥阳市各处街头游园绿地、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普查与取样2种方法。普查是对全部调查对象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情况,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取样是对发生病害的植株进行取样调查,调查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2 危害荥阳市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

2.1 红蜘蛛

危害树种有桧柏、侧柏、油松、月季等,发生时间为4月初。

2.2 蚜虫

危害树种有国槐、栾树、桃树、杨柳树、松树等,多发于夏季。

2.3 介壳虫

危害树种有云杉、胶东卫矛、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蜡等,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易发病。

2.4 蛀干害虫

如松六齿小蠧、柏肤小蠧、合欢吉丁、花曲柳窄吉丁、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多发于5~7月间。

2.5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地老虎、马陆虫等,常年都有危害。

3 园林植物害虫的综合防治办法

3.1 苗木检疫

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

3.2 组织建设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

3.3 园艺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绿化效果,避免树种单一化。(3)用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绿化。(4)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5)及时清除绿地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3.4 化学防治

以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特异性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因地制宜的选择和灵活机动的防治方法。

3.4.1 喷药防治措施。对于一些食量大、繁殖代数多、虫口密度大、来势猛,能在短时间内吃光、吃花树叶或黄叶、焦叶、落叶等,严重影响园林景观的园林植物害虫,采取喷药防治措施。

3.4.2 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主要是将铁灭克、涕灭威、呋喃丹等长效、内吸、广谱的颗粒剂农药埋施在地下植物吸收根最多处,通过植物根系对药液吸收、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使害虫在取食时中毒死亡来达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

3.5 生物防治

引进园林植物害虫的天敌,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栽植蜜源植物,多使用生物制剂(如BT乳剂)和对人、植物、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药剂(如灭幼脲),控制植物病虫害,从而增加益鸟、寄生蜂等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的数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果。

3.5.1 天敌昆虫。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3.5.2 益鸟。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5.3 性外激素的应用。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效果良好。

3.6 物理防治

3.6.1 人工捕捉幼虫、成虫。当害虫的数量小时,可根据害虫的各自特点进行捕杀。

3.6.2 黑光灯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于成虫盛发期可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

3.6.3 利用蝼蛄趋向马粪的习性,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还可在圃地栽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

3.6.4 糖醋液诱杀。在春季用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配成糖浆,加入0.01%的50%甲胺磷或0.5%的90%的敌百虫液,于晴天的傍晚放在草坪内的不同位置诱杀(注意液体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以免造成其他伤害),在每200m2幼苗地放置一盘,次日取回,可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

3.6.5 毒饵诱杀。667m2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kg,加入90%的敌百虫50g及少量水拌匀;或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g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很好。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并集中处理。

(收稿:2013-06-27)

参考文献:

[1]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5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09-03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和交通的日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加大,传入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某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已使仁化县周边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摸清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及本土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可为今后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封锁和扑灭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根据调查结果预测主要有害生物在仁化县的发生趋势,并提出预防和防治对策。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属南岭山脉,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0'~114°02',北纬24°40'~25°20',全县国土面积31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0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3%。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乔木种类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及与松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为主。

调查涉及仁化县所辖区域的11个乡镇有林地,含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生态林、经济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苗圃、绿化带。调查所有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和危害性大的本土有害生物,包括寄主植物种类、有害生物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外业调查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在踏查的基础上,对有危害症状的或外来有害生物林地,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同时采集标本,并做好标签,注明有害生物名称、寄主、地点、时间、采集人等。

2调查方法

2.1线路踏查

踏查路线主要是利用林班线、林间大小道路等,踏查路线应穿过当地主要森林类型、害虫发生地。踏查时以林业小班为基本单位,没有划分小班的以自然山头为代表,简要记载有关森林调查因子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森林调查因子、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情况、林木被害程度均用目测估计[1]。

2.2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虫口密度、危害程度,分析虫类发生同环境条件和森林经营方式的关系,判断其对整个林区可能形成的威胁,为此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2.3项目调查

2.3.1病害调查

每100~1000亩设1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3亩左右,标准地至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20株以上[2]。统计感病率。

2.3.2食叶害虫调查

在同类林分中每300~500亩设1块标准地,根据害虫习性和树木发育情况,分别于树冠上、中、下部级不同方位截取样枝,统计虫口并换算成整株虫口数量[1]。

2.3.3树干害虫调查

在标准地内从衰弱木、枯木和枯立木中选出标准木各一株,伐倒作详细分析。从树基至树顶刮去一条5~10cm宽的树皮,观察害虫种类、虫态、虫道开状及分布情况,然后在有代表性的地方,于树干南北方向作宽10cm长50cm的样方,每2米选一块,统计害虫数量及孔穴数。

2.3.4枝梢害虫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地段作标准地,标准地内应有林木100~200株,进行每木检查,分别统计健康株树、被害株树,以及被害严重程度;对于蚜虫、介壳虫等小型枝害虫的检查,可用标准枝法,在树冠南北两面的上、中、下部各选一个样枝,截取长10~20cm枝条,统计上面的成虫、幼稚虫及蛹数,求出平均每10或20平方厘米的活虫树。

2.3.5种实害虫调查

主要在种子园、母树林和其他采种林分进行。通常500亩以下设1块标准地,500亩以上每增加250亩增设1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亩,按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10株以上,每样树在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10~100个,解剖调查被害率[1]。

2.3.6地下害虫调查

地下害虫调查方法是按各立地类型挖土坑进行调查。样坑数量,通常每亩挖2个,同一类型林地土坑总数不超过10个。土坑应分布均匀,设在已发生危害的苗圃或新造林地的被害地段上。土坑大小一般50cm×50cm,每20厘米为一层,分层挖土,深度到无害虫为止,检查各层土壤内的害虫种类、虫态和数量[2]。

2.3.7苗圃(花圃)地调查

苗圃、花圃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一般是结合在一起开展。先进行有害生物踏查,通过踏查了解有害生物的概况后,在危害程度不同的苗圃地分别设立标准地。在每块苗圃或花圃地上按对角线的位置(或棋盘式)设置若干个标准地。标准地的数量以其总面积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0.1%~0.3%。标准地大小根据苗木种类和苗龄而定,针叶树播种苗一般0.1~0.5m2,或以1~2m长播种行作为一个标准地。阔叶树苗的标准地应在1m2以上,每个标准地上的苗木应在100株以上。按对角线的位置(或棋盘式)抽取样株(针叶树播种苗300株以上、阔叶树苗100株以上)进行检查[2]。

3调查结果

经本次调查,未发现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调查统计,近几年仁化县的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发生面积全年保持在2500~3000亩左右,竹蝗、华竹毒蛾、刚竹毒蛾发生面积全年保持在3000~5000亩左右[3]。因此以上几种害虫成为仁化的主要森林害虫,对仁化县森林造成一定的损失(表1)。

4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4.1原因分析

(1)森林害虫或病害通过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后,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同时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日益频繁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3)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4)防治不力,导致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林权单位和林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决策上的偏见,导致了一些常见病虫害年年发生年年治的现象。

(5)经营不当,导致次生性有害生物成为主要有害生物。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提高了经营森林的积极性,经常进入林区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容易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天敌减少,次生性有害生物大量繁衍、爆发成灾,以至于年年防、年年成灾。刚竹毒蛾、竹蝗等就存在这种现象。

4.2防治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有线电视、科普宣传材料、宣传栏、公告栏等多种宣传媒体,加以宣传,提高人们对法规知识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全民对森林检疫对象的防范意识。

(2)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严格的监测普查报告制度[2]。在病虫害发生重点区域、地段布设监测点,进行常年监测,发现可疑的病虫情,及时地进行上报和送检。

(3)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把检疫源头关,对省外调入的木竹及其产品,引进的松属种苗盆景、繁殖材料、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垫料,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实行检疫的申报审批制度,严禁从疫区调入;严禁疫区调入松属的木材种苗等繁殖材料,盆景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垫料等[2]。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5)化防与生防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

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必要的化学防治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环境友好的药剂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虫害防治;持续发展;对策

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意义非凡,早已引起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倡议及督导下,各级林业部门也对防治林业病虫害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年林业病虫害还相当严重,对林业的发展影响颇大,防治工作中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病虫害防治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林业发展的成败,更是对环境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防治林业病虫害常见的几个突出问题

1.忽视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科学的管理思想,按照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想方设法预防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把可能要发生病虫害消除在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这对防治林业病虫害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林业部门从领导到相关从业人员,都没有真正意识到预防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意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病虫害防治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投入的资金也相当有限,监测水平薄弱,预见性较差。因而,在资金因素的制约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给病虫害大面积的暴发留下了很大隐患。这样一来,不能使林业病虫害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从而得到有效控制,一旦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控制起来难度也相当大,常常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2.不合理的林区结构导致抗病虫害能力薄弱

很久以来,我国林业的发展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始终把速生林木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品种过于单一,互补性不强,也导致了林木自身抵抗病虫害能力越来越弱。同时,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也很少重视林业的检疫工作,甚至根本没把这项工作看在眼里,导致了很多带病苗木植入林区,为林区病虫害暴发埋下了根源,增加了危害性。

3.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最棘手的问题还在于病虫害的发生没有预见性,突发性非常强。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发生病虫害的种类、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林业的病虫害比如杨二尾小舟蛾、蝗虫、去南松毛虫等很多病虫害品种,在日常的预防过程中,防治所使用的药物也有很大差异,这就给给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麻烦,不能做到一劳永逸。

4.使用农药欠科学

全国各个地区的林区不能科学使用农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问题,很多林区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过度频繁使用农药,有一个共同误区,就是普遍以为只要加大农药使用量,就可以完全提升防治成效,错误地认为农药的使用量与防治虫效成正比。而实际情况是,这种过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方法是极其不可取的。有一部分林区的从业人员包括领导干部,对抗虫害的药物的药性缺乏一定的认识,过度使抗虫害药物不仅仅是提高了防治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关键是这样做后果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不断提高,从而使防治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林业病虫害有效的防治措施

1.领导重视,提高防治意识

由于对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极大地制约着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成效,因而,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必须从思想上提高相关部门对防治病虫害伟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成一项最基本的策略抓好抓实,把防治林业病虫害是否得力,作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以此来促使林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森林的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更好地使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和谐、合理、有序发展。

2.提高监测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林业各级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及预防工作,配合有关组织与科技工作人员,整合资源,构建全面的、系统的病虫害预防与监测体系,确定管理及防治人员,定点定期进行调查监测,准确、及时掌握林区虫害信息,掌握全面的病虫害发生动向,将林区病虫害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建立完善一整套林区检疫程序,把好病虫害入侵这一关,杜绝其它地方的病虫害侵入林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林区病虫害防治还要靠科技的力量来支撑,不断增加防治的科技含量,必须花大力气改进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将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扎扎实实深落实到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林区的病虫害防御及抵抗能力。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工作,增加生物防治的规模,推广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

3.加强林区育苗工作

对于林业的发展而言,要使病虫害得到减少,就要从育苗这个源头抓起。首先苗圃基地的优劣相当重要,必须选用土质好、地势相对较高、阳光还要充足的地块来做为育苗基地,因为阳光充足、地势较高的地方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这就从苗期杜绝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育苗初期的培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施肥和清除杂草,尤其是对杂草的清除一定要及时,减少孳生虫卵的机率。倘若发现苗期有病虫害发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病枝要果断修剪,以免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留下后患。做好树苗生长后期的保护也十分重要,要及时对树苗进行加固保护措施,以免使树苗遭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4.鼓励全民积极投身保护林业发展

保护林业发展,不能仅仅只靠增强专业化的防治力度,还要鼓励广大群众加入积极投身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之中,树立林业安全,人人有责的保护理念。广大群众一旦发现林区有发生病虫害的苗头,要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也要教育林区附近广大群众,从关心林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要在林区从事捕杀鸟类的活动,让群众从根本上高度认识到保护鸟类对树木的重要性。

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离不开林业资源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之下,林业资源的发展始终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当然,林区病虫害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诟病,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严重制约着林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使这个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就需要各级林区从上到下,真正把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重视起来,深人分析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做好林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林区病虫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生态环境安全,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及健康发展。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7

二、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衡发展,每县不少于50个,同时建立面积不小于5000亩的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防治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专业化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周边区域下降20%,防治成本下降20%,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使用率达到100%。

具体目标: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工作时间

为及时掌握农作物病害虫情,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按以下时间进行监测。

(一)午季作物

小麦纹枯病、麦圆蜘蛛、小麦蚜虫从3-5月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3月份;小麦赤霉病从4月-5月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中下旬。

油菜菌核病虫从3月份调查叶病株率,4月初-5月上旬调查茎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3月下旬至4月上旬。油菜蚜虫于3月-4月期间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下旬前后。

(二)大秋作物

水稻二化螟于4月下旬至5月份、6月下旬至7月份两个关键调查期,包括秧田卵块调查,大田枯心率、枯鞘率调查,防治时间抓住5月下旬、7月中下旬两个时期。水稻纹枯病从6月-8月份调查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的关键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6月-9月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两个关键期。

棉花于5月期间进行苗期病害调查,从6月-8月期间进行棉蚜、棉叶螨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份,棉铃虫从6月-8月份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8月份。

花生蛴螬于7月份挖兜调查2-3次,根据虫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从6月初开始,做好春、夏玉米的调查,根据虫情抓住喇叭口期进行防治。

(三)蔬菜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重点要抓住以下5种虫害的调查和防治指导:菜青虫和菜蚜要抓住5月1日-6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小菜蛾要抓住5月1日—6月20日和9月10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红蜘蛛的主要时间段是4月20日-8月30日,甜菜夜蛾的主要时间段是6月20日-8月30日。

对以上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每周市、县站要对全市进行普查,点、面结合对全市的病虫害发生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治时间,落实好防治。

11月底完成年度防治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为完成年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确保防治效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信息通报

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二)强化技术指导

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市、县(区)植保部门要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三)建立示范片,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

今年在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季节,要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召开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每个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同时抓好面上辐射带动,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确保专业化防治目标实现,切实提高防治到位率。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创新防治机制,大力推广县杨庙镇豸铺村机防队和丰乐镇新仓村、严店乡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防治队、植保协会、植保合作社等多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充分作好防治物资准备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8

第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抓好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因地制宜地使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方法,逐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做好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的管理,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五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在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组织实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

(三)拟订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预防和除治措施;

(四)对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防治试验和推广新技术,建立技术档案;

(五)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检查验收;

(六)做好本辖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器械的服务工作;

(七)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宣传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知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科学知识,支持农林院校培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专业人才,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二章预防

第七条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三)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

(四)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

(五)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

(六)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第八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组织和监督森林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林内各种有益生物,并有计划地进行有益生物的繁殖和培养,发挥有益生物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依法开展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并派检疫员在省际间木材检查站开展森林植物调运检疫。

第十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辖区的森林病虫害进行普查,编制病虫害分布图,划分森林病虫害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

第十一条国有森林和林木由其经营单位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乡(镇)林业工作站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没有林业工作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森林病虫害情况调查。

森林病虫害调查情况应当按规定向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必须配有专职测报员,乡(镇)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和没有林业工作站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派专人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每1万亩林地设立一个测报点;偶发区每2万亩林地设立一个测报点。测报点由所在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置。测报点应当配备测报员,对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报告。

第十三条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制定全省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办法,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全省森林病虫害中、长期趋势预报。

地(市)、县(市、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综合分析基层单位测报数据,当地森林病虫害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测报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林区建立综合防治基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有效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综合防治基地必须设立标牌,封山育林。禁止在综合防治基地从事损害有益生物的活动。

第三章除治

第十五条发现森林病虫害的单位、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除治。

发现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当地人民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严密封锁,及时除灭。

第十六条防治森林病虫害所需要的劳力,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林场或者有关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动员和调配。

第十七条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1万亩时,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临时指挥机构,研究制定紧急防治措施,组织指挥防治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乡(镇)人民政府、林场和其他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进行技术培训,配备除治工具,增强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承包。

第十九条在行政区域交界处的森林病虫害常发林区,上一级人民政府(含行署)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交界地的有关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森林病虫害联防组织,实行联防联治,定期检查毗邻区域的防治情况。

第二十条对森林病虫害在小面积发生时应当及时除治,避免扩散蔓延。

施药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采取除治措施时应当注重生物防治。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视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支持生物农药的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生物防治的面积。

化学防治用于控制发生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使用时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和配制适当浓度,禁止滥用化学农药。

使用航空器施药时,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事先进行调查设计,做好地面准备;民航、气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保证作业质量。

第四章经费

第二十一条根据《条例》的规定,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从下列方面筹集:

(一)森林经营者按木材销售额提取8‰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其中:70%用于森林经营者防治森林病虫害;30%由地、县两级调控使用,专项用于防治森林病虫害。具体提取和管理办法由省物价、财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取的育林基金中安排不低于5%的比例作为防治专项经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并接受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监督。

(三)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

第二十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但可以跨年度调剂使用。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按下列项目列支:

(一)扶持公益林的经营者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补助无力全部负担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的森林、林木经营者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购置防治农药、施药器械以及测报和防治所需试验仪器、交通和通讯工具;

(四)培训森林病虫害调查、测报、防治技术人员;

(五)奖励对防治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三条提倡在森林病虫害常发区逐步建立森林病虫害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保险机构制定。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法规,预防和除治措施得力,在本地区或者经营区域内,连续5年没有发生森林病虫灾害的;

(二)预报病情、虫情及时准确,提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合理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获得显著效益;

(三)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应用推广中获得重大效益的。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林业基层单位连续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满10年工作成绩优秀的;

(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其他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除治,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处以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集中连片成灾面积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超过300亩的,按每亩5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情,造成森林病虫集中连片成灾面积100亩以上300亩以下的,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超过300亩的,按每亩5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第二十七条违反《植物检疫条例》和其他有关森林植物检疫法规调运林木种苗或者木材的,除依照植物检疫法规处罚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并处50元至2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不除治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除治费用。

代为除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不因被责令限期除治者申请复议或者而停止执行。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提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期满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附则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9

中图分类号 S66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16-0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为双子叶木本植物,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常绿小乔木植物,又名金丸、芦枝等。枇杷果实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贵州省是枇杷种植区域,随着枇杷栽培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发生种类逐年增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贵州省对枇杷发生病虫种类调查研究较少,仅张 斌等[1]对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为了摸清余庆县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田间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确保枇杷正常生长,生产优质、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枇杷精品水果,笔者于2012―2013年在余庆县开展了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探索其综合治理策略及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2.1 普查法。在枇杷生长期间每隔10~15 d调查1次,采取对根际和根际土壤取样调查及干、枝、叶、花上收集的方法进行普查,采集的病虫害标本带回进行鉴定,调查过程中观察记载病虫危害枇杷植株部位及危害症状。

1.2.2 灯诱法。在枇杷种植园内安装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每10 d调查1次,对诱集的昆虫带回进行鉴定[2]。同时,观察诱集昆虫对枇杷植株危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发生病虫种类

据调查,余庆县枇杷园发生病虫害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非侵染性病害3种(表1)。枇杷果园发生害虫种类有5个目14个科19种,螨类有1个目1个科1种,其中,同翅目有4科8种,鞘翅目有3科4种,半翅目有1科1种,膜翅目有1科1种,鳞翅目有5科5种(表2)。

2.2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部位

余庆县枇杷病虫因发生种类不同,其危害部位不同。发生在根部的病害有枇杷根腐病1种;发生在叶片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枇杷圆斑病、枇杷叶尖枯斑病5种;发生在花上的病害有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灰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2种;发生在果实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其中,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为非侵染性病害(表1)。枇杷果园害虫危害根部的有星天牛、桑天牛、铜绿丽金龟3种;危害树干的有桑天牛、星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4种;危害枝梢的有桃蚜、棉蚜、桃瘤头蚜、梨茎蜂、星天牛、桑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8种;危害叶片的害虫有中国梨木虱、桃蚜、棉蚜、桃瘤头蚜、小绿叶蝉、青大叶蝉、矢尖蚧、梨叶甲、枇杷瘤蛾、舟形毛虫、大蓑蛾、红蜘蛛12种,害螨1种;危害花的有铜绿丽金龟1种;危害果实的有丽盾蝽、梨小食心、桃柱螟3种(表2)。

2.3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优势种

通过调查,枇杷病虫发生的危害情况和对枇杷植株和产量影响程度确定优势种。在余庆县枇杷病害发生危害较重的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等8种;枇杷果园发生危害重的害虫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害螨有红蜘蛛1种。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种植园发生病虫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5目14科19种,螨类1目1科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13种,其中,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8种;虫害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螨类有红蜘蛛1种。张 斌等[1]报道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有6个目17个科26个种。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园常见虫害比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少1个目,少3个科,少7种。说明枇杷种植的种植区域和环境对枇杷害虫发生种类有影响。

分析影响枇杷病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越冬病虫是病虫发生的基础,冬季管理差,没有进行封园处理的枇杷果园病虫发生重;二是湿度影响发病程度,同一品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树龄短,树势强,通风条件及排水情况好的果园,花腐病、根腐病发生率低;三是果实套袋技术影响病虫发生,实行果实套袋技术后,除有效防止果实病虫锈斑病、炭疽病、枇杷灰斑病、丽盾蝽、梨小食心虫、桃柱螟发生危害,还可明显减少日灼病及裂果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生[3-5];四是土壤带菌、排水不良是根腐病主要因素;五是生态环境,在山区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蛴螬发生受害重。

科学防治枇杷病虫,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对于提高枇杷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枇杷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其防治策略为:抓好农业防治为重点,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6]。一是农业防治。在冬季清除枇杷果园内的枯枝、病叶(病果)和杂草,集中烧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春季及时施肥,每株施农家肥10~15 kg、复合肥0.5 kg。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进行果树修剪,结果枝自枝条基部10 cm处进行短截。二是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保护利用有益生物和优势种群,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用10%烟碱乳油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国梨木虱、蚜虫、红蜘蛛等。三是物理防治。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人工捕杀天牛成虫和幼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等。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技术,在枇杷花谢后20~30 d选晴进行套袋。套袋前疏果穗,每穗选留大小一致、发育良好、相对集中的幼果3~5个,疏果后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药液干后进行套袋。四是化学防治。用药原则: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或生物农药。施药原则:抓住防治适期,对症用药,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4 参考文献

[1] 张斌,耿坤,李德友,等.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105-107.

[2] 吕佩珂,庞震,刘文珍,等.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65-168.

[3] 李大庆,夏忠敏,杨再学,等.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4(1):14-15.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0

文山松毛虫是文山州主要的病虫害之一,也是日者镇最主要的松林病虫害。通过对文山松毛虫10年来的监测防治,松毛虫每隔3~5年爆发1次,而且遭遇极端天气后果更严重。2009年、2013年,日者镇松毛虫大面积暴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但在县政府、县森防站的大力扶持下,在日者镇实施了大范围的药物防治,对文山松毛虫病虫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除了采取药物治疗,还要加强对文山松毛虫的监测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缓解文山松毛虫给林木种植户造成的损失。

1 文山松毛虫调查现状

通过对日者镇文山松毛虫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日者镇每年都有松毛虫出现,高发期在每年的2~3月和7~8月,但较少危害松树。2009年、2013年,松毛虫病虫害发生面积为533.33hm2、713.33hm2。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的爆发区域主要在日者、打磨山2个地方,达到严重危害程度的有河边村、水塘村、打磨山村,2015年没有发生文山松毛虫害。

从调查数据分析,2016年,日者镇松毛虫不会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现象,但仍然有部分林地的虫口密度偏高,极易发生虫灾。针对此种现象,根据松毛虫的调查结果,部分松林地采取预防性防治。与此同时,加大对松毛虫的监测力度,并建立文山松毛虫监测信息系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理病虫害。

2 文山松毛虫监测

2.1 文山松毛虫虫害发生时间段监测

日者镇的地貌特征多为山地,因此,松树的种植量较广,因而每年的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期一到,会有大批量松树受到病虫害的威胁。通过对文山松毛虫虫害的调查发现,每年文山松毛虫病虫害发生时期多半集中在2~3月、7~8月,而7~8月由于气温较高,雨量丰沛,是文山松毛虫活动频繁期,这时段给松树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根据2013年文山松毛虫调查人员对该时间段的病虫害统计发现,轻度病虫害松木区713.33hm2、重度病虫害区2002。由此可见,本次病虫害不仅波及范围大,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的固定监测点与临时监测点

为了更加准确获知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时间,减轻虫害对松木造成的影响,需要对文山松毛虫进行全方位、及时地监测。对文山松毛虫病虫害严重区域设立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每年文山松毛虫爆发的2个高发期,如果在固定监测点发现虫情,在调查各个临时监测点。在高发期,每10天监测1次虫情,并向县森防站报告。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及时巡逻林区,发现虫害及时上报林业站,林业站接到报告后2天内到场落实,确定后向县森防站电话汇报,并填写监测报告,注明发生村寨、林班、小班、面积、虫口密度等情况,并上报县森防站,以便森防站及时调运药品进行防治。

3 文山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文山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文山松毛虫自然天敌种类异常丰富,数量庞大,是松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松木种植人员通过保护文山松毛虫天敌,实现松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借助食物链,达到消灭文山松毛虫的目的。除了天敌防治外,文山松毛虫病虫害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剂,例如,采用“森得宝”粉剂治理病虫害。

3.2 营林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1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067-02

最近几年,兰坪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整体的效益和素质,促进农民经济增长,实现粮食增收增产。该县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调控第一产业,积极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作物结构调整上加大了名优特产农副产品的推广和种植力度。积极的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督,并积极建设农作物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体系,极大的促进了地区农业产业的调整和转变。

1 绿色防控的现状

近几年,兰坪县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体系的建设,采用综合技术,大范围推广的思路,制定了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规划和建设意见,积极推广科学用药技术,落实好用好药,少用药的科学合理用药技术。2014年据统计全县共发生病、虫、草、鼠害42.47万亩/次,防治面积达47.85万亩/次。其中病害9万亩/次,虫害9.61万亩/次,农田草害16万亩/次,农田鼠害7.86万亩/次。通过各种防治措施挽回损失,其中挽回损失粮食7022.75吨,果树117.3吨,蔬菜48.2吨。由病虫害造成实际损失,粮食304.9吨,果树4.4吨,蔬菜4.1吨。2014年该县共发生病、虫、草、鼠害13.59万亩次。其中农田病害1.14万亩次,农田虫害3.09万亩次,农田草害3.5万亩次,农田鼠害5.86万亩次。防治面积达15.62万亩次。其中农田病害防治1.23万亩次,农田虫害防治3.39万亩次,农田草害防治4.5万亩次,农田鼠害防治6.5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粮食3728.5吨,油料8吨,果树(梨子煤烟病、桔子的黄龙病等)60吨,蔬菜310吨。病虫害造成实际损失,粮食782.5吨,油料2吨,果树(梨子煤烟病、桔子的黄龙病等)15吨,蔬菜86.5吨。由于防治难度大,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2 绿色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栽培制度变化、气候变暖、病虫抗性增加等因素影响,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主要特点为发生范围广,发生量大,发生时间提早,为害加重;其次,由于农民喜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菊酯类农药,而且使用量偏大,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再次,农民对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存在盲目用药、重复用药、防治时期不当等,加之农村当前主要植保施药器械落后单一,“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农药利用率低,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防治效果不佳;最后,近20多年来一是气候变暖适宜于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随着我市与国内外经济贸易等各种活动频繁,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威胁机率增加,外来生物一旦进入,往往具有暴发性,有的还将造成毁灭性灾害,甚至造成人畜安全的威胁。

3 绿色防控推广对策

3.1 严把植物检疫关,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

首先,种子是有害生物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此,加强了水稻、玉米、马铃薯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查验种子来源、产地检疫证编号、调运检疫证持证状况,以及部分蔬菜种子的抽样检查,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其次,积极开展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田间普查。分别深入粮食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完善有害生物预警机制;再次,严格植物检疫执法。在确保便民的同时,严守植物检疫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保障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序、合法流通,对减缓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起到一定作用;最后,抓好产地检疫,建立健全产地检疫档案,依法按程核发产地检疫证。加大农药管理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参加“3.15”农资打假行动,,以禁、限高毒农药、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及涉嫌问题农药产品为重点,对农药市场、农药经营户进行执法检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3.2 认真处理重大病虫害防治

首先,大力防控小麦条绣病、蚜虫、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苗期地下害虫地老虎、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各级政府应支持、重视以及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配合,将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进行长期和短期跟踪调查、普查、研究,定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控。兰坪县2014年共进行专题调查8次(地下害虫调查、大(小)麦病虫害调查、水稻病虫害调查、玉米苗期病害调查、玉米大小斑病调查)48点块,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投入技术人员30多人次,组建以村为单位或以龙头种植蔬菜的企业为单位的防治指导30多次,对各乡镇比较集中的田块进行统防统治,特别是“一喷三防”工作防效85%以上,完成面积8万亩/次,投入国家项目资金40万元。同时完成了大春重大病虫害防治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万亩/次,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的总体目标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在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同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加强各方面信息交流与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农业生产动态,适时传递防治措施。同时大力宣传农药安全用药知识,间接指导农作物防治病虫害;最后,积极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新药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兰坪县的各个乡镇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推广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实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喷三防”8万/次。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万亩/次,各项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逐步实施到位。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提高农业病虫害防控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项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疫情发生和蔓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的新兴技术。现阶段,兰坪县在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以便更好的服务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一林,韩德坤.青海省1999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J].青海农技推广. 2010(02)

[2]中美合作研究用病毒防治农作物病虫害[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0(01)

[3]赵炳梓,徐富安.农田生态环境变迁与某些农作物病虫害发展变化趋势[J].生态农业研究. 2010(01)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致使病虫害更为加剧。2)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2 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1.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 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1.2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 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1.3 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1.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2.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2.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3.2 营林措施 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3

Abstract: how to do well the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The article on the main insect pests forest wooed fores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the relat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leading to more extensive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the imperial fores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F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病虫害防治,是林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林场的发展。因此,为更高的完成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把本年度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贯彻执行,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科学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防治。

1.林场病虫害的现状

钦廉林场下辖九个分场,2011年全场现有林面积724848亩,其中松林面积128672亩,占有林面积的17.8%;桉树面积541099亩,占有林面积的74.6%;荔枝、龙眼面积33736亩,占有林面积的4.7%;其它树种面积21341亩,占有林面积的2.9%。

目前林场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材线虫、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荔枝蝽象等7种。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主要是对马尾松毛虫(含松茸毒蛾)、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和荔枝蝽象进行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以及对松材线虫病(含松墨天牛)等进行监测普查。

2.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及实施措施

2.1松材线虫病预防对策

(1)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普查

在全场范围内,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有效的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和监测预防工作。必须要实行责任制,全面准确的落实疫情监测责任,完成责任区的划定,同时,按照林场的分布情况,设立常年监测点,将疫情监测任务落实到人。

此外,还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所辖松林进行全面普查,对虫害出现频繁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如果发现枯死松树,必须要及时取样分离镜检,疑似松材线虫病的,按照相关的程序报送业务部门进行鉴定。

在这个过程中,最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就马上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配合相关部门迅速组织除治工作。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病虫害的信息上,要特别遵照疫情规定,如果没有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核准,不得擅自疫情信息。

(2)严格检疫,防止疫情传入

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疫木运输。为控制虫害的蔓延,要对进入林场的松科植物、松木及其制品(包括电缆盘、包装箱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制度。林场的检查站要加强对松科植物、松木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如果发现非法调运疫木的必须要坚决依法扣留,同时妥善的处理运输物,有必要的话,要采取隔离措施,尽可能的就地进行除害处理。

(3)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完善林场的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防控应急预案,保证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林场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疫木安全利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林场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能。

(4)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

(1)松褐天牛引诱剂监测

充分利用松褐天牛引诱剂,在把握好引诱时期、诱捕量、诱捕率等方面后,在林场实施。这种引诱剂,能够对产卵期松褐天牛成虫形成良好的引诱活性。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查看松褐天牛的发生时期运用,可以通过调查药剂散布后防治效果,对不同林相中鞘翅目等昆虫类别及环境评价调查,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诱木引诱剂防治

一般来说,诱木要尽可能的择胸径10厘米以下的衰弱木,按照15~20亩1株的规格设置,防治成本大概在2~3元/亩之间,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发病率。

此外,还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治理:全面皆伐重病松林和孤立发病树木;彻底清除发病松林中的病死树,对病材、病枝、根桩等采用熏蒸、热处理、切片等方法杀死传媒昆虫和线虫;砍伐病区周围松林,或以化学药剂封锁,建立防治隔离带;对发生区实施检疫封锁,严禁未经处理的病材等运到未发生区 ;喷洒化学药剂或采用释放肿腿蜂、施放白僵菌等生物措施防治传媒昆虫幼虫。

2.2 马尾松毛虫防治对策

(1)定期进行监测调查

每年定于3、5、7和9月四次对松毛虫进行监测调查,每次虫情调查前由场森防站发出电话通知,各分场组织以护林员为调查员对各代松毛虫幼虫进行线路踏查,并及时将线路踏查结果通过电话上报场森防站,如果发生有松毛虫危害,场森防站及时组织人员采用临时标准地详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将调查材料及时整理、汇总,综合分析,发出预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效防治意见或防治措施并组织实施。

(2)发生区的划分

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林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人为破坏轻重、松毛虫发生特点诸因素,按相对集中的原则,将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3种不同区域。如下表

(3)分区施策

由于林场的面积较大,因此在马尾松毛虫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对防治区域进行划分。毕竟不同的发生类型区,会因为松林状况、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以及监测防治技术水平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分区防治。按照上述分区,各区应采取的防治策略如下: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