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乡村振兴特色亮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

篇1

存在的问题:一是定位狭隘,旅游模式雷同化。乡村旅游常被大众错误定位为农家乐,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目前,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为游客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多为采摘瓜果蔬菜、垂钓、爬山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各处乡村旅游高度雷同化。且多数人选择乡村旅游的目的在于感受别于城市的乡土气息,过于单一的体验让乡村旅游发展困于瓶颈。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开发,缺乏文化挖掘。田园风光确实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卖点,而本土文化却是乡村游的亮点。当前,大多乡村旅游仍然缺乏特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的传达,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除了有别于城市的美景之外,游客更多是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如江西婺源的“篁岭”、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就是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每年接待的游客量达数百万之多。三是乡村建设“无差异化”。乡村建设缺乏大胆创新执行力,当某乡村建设模式获得成功,大家便一窝蜂的照搬照抄式的模仿,导致“千村一面”。

对此,建议:一是要“定好位”,全面整合当地资源。立足实际,明确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所要达到的目标。邀请专业人才,制定全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全面摸排、梳理全镇乡村旅游资源,结合道路基础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乡村旅游功能景点,尽可能防止低水平发展,避免同质化开发和无序竞争。二是要“布好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找到当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程度释放政策、资源红利,做到既引得来游玩的人,又留得住游玩者的心。通过合理定位乡村旅游主题特色,进一步发展一批乡村特色民宿、休闲街区、采摘基地,培育形成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要“造好势”,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即时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把本地乡村的美景更快更好地向外传播。积极运用新媒体、报纸、视频等手段,吸纳 “粉丝群”,利用抖音等宣传平台,上传短视频,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结合自身特色、吸取优秀经验做法,积极策划对外宣传活动方案,如采摘节、文化节等。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旅游对外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篇2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完成2020年桐庐县蓝莓特色园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立项批复,确定2020年1550亩新面积发展;完成2017-2019年蓝莓特色园新发展蓝莓种植面积1486亩验收及种苗补助;二是推进基础配套建设。完成2017年-2019年桐庐县蓝莓特色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陇西蓝莓主题精品乐园破塘湾区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打造精品亮点。完成陇西破塘区块2栋占地5208平方米蓝莓连栋大棚建设及占地10亩火龙果基地建设;四是政策扶持。为振兴蜜梨产业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钟山蜜梨产业发展扶持实施意见(试行),分别开展《钟山乡蜜梨产业振兴大会暨韵达快递助力钟山蜜梨发展签约仪式》和《快递助力蜜梨销售发车仪式》活动,2020年圆通、韵达快递签订蜜梨销售合同7.5万箱。五是完成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9月24日钟山乡以91分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特色水果农业强镇验收,并与10月18日认定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和授予浙江省农业特色强镇牌匾。

二、乡村振兴:

一是美丽乡村工作:完成2019-2020年魏丰市级精品村15项总投资970余万建设,开展2020-2020高峰市级精品村项目立项并完成进度建设45%;完成陇西村人居环境试点项目生活污水、破塘湾溪生态改造、民宿区道路提升、梯田区美丽田园建设,完成才子湖游步道、村容村貌、入村口标识招投标及开工建设。二是民宿产业发展:完成大市长丘田民宿集聚体、双溪口隐陌溪上等4家精品民宿和喜雁普通民宿建设,并且长丘田民宿集聚体例入第三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暨中日民宿与乡创旅居产业大会现场考察点及座谈会。三是化债增收工作:在10月份完成全乡11个村“3020”任务,并且钟山乡化债增收工作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20年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95.1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96.56万元,截止9月份负债1195.66万元,从2016至今债务下降65.3%。四是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五带五十八村”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陇西、大市、歌舞、夏塘等四村围绕县级“产业风情带”进行规划并完成县级评审及批复。

三、水利工作:

篇3

孟津县旅游发展势头全市领先 

近年来,孟津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叫响了“来孟津耍吧”乡村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一、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整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孟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孟津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区域要素系统化、集合化、动力化。出台了孟津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意见》,每年设立15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引导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强化“去门票”经营理念,2018年底除小浪底景区外,主要景区将实现节假日“零门票”。树立“政府做品牌、企业做产品、镇区做特色、委局做服务”发展理念,积极营造“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发展”多元发展模式。

二、精准营销,营造“热点”。加强对孟津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休闲农业等整体宣传,推动形成城市品牌和旅游形象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叫响“来孟津耍吧”营销口号,策划实施草莓、漫步花海、瓜果飘香、春华秋实4个贯穿全年的嘉年华系列节会活动,持续“炒热”洛阳北线旅游新亮点。投入5000万元营销资金,精心打造休闲采摘游、古镇古村游、民俗风情游3条精品线路,持续营造旅游宣传“热点”。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投资5亿元提升3条旅游通道,更新完善200余块标识牌,新建改建90座3A级旅游公厕,实施4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全力创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全县获批国家五星级经营单位1家、省四星级经营单位4家、三星级11家。

三、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扶贫”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朝阳镇,初步选定小寨、平乐、卫坡、南石山、寺院坡5个村为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以此为突破口带动高端精品民宿游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创新“文化+”模式。认真落实“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思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朝阳三彩小镇、伏羲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荣获“河南省杂技之乡”“全市文化产业先进县”称号。创新“旅游+研学”模式。把文化旅游融入儿童教育过程,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形式,在宣传孟津文化旅游资源中增进文化自信。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开展研学游活动2万余人次。

篇4

乡镇林业情况简介

孙镇版图面积98.5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3.9万,耕地10万亩。近年来,我镇在滨州市委、市政府和邹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邹平北部生态文明特色镇”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强基建、惠民生”这一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林业会战的总要求,提前谋划,科学布局,突出我镇特色优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打造绿色孙镇、生态孙镇。建设绿色通道12.5公里,水系绿化100公里,公路绿化30公里,成片造林2.4万亩,经济林3000亩,10万亩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全镇5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绿化美化全覆盖,深入开展镇村绿化和企业绿化年、义务植树等活动,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0万株。截至目前,全镇造林绿化总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3%,持续的造林绿化,使我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辛集洼水库进场路及庆淄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情况简介

我镇按照“打造精品工程、建设生态走廊”这一目标定位,烘托“依水置景、林水相依”的绿化特色,围绕辛集洼水库这一水系景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林业会战提档升级。投资3000万元规划实施了3.5公里水库进场路绿化工程和3公里庆淄路绿色通道提档升级工程1100亩。绿化工程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造林模式。绿化林带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进场路规划造林面积700亩,工程造林密度按照株行距3*2,外围两侧各栽植一行五角枫,内侧主要以白皮松为主的常绿背景林带,路两侧各栽植一行玉兰,打造“春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绿化带,栽植各类乔灌木5万余株,完成造林700余亩。庆淄路绿色通道提档升级绿化工程规划造林400亩,工程造林密度按照株行距3*3、3*2,庆淄路西栽植100亩高档玉兰,庆淄路东外围红榉、五角枫、国槐、红枫等树种交替搭配栽植,内侧各栽植4行海棠,打造高标准的景观绿化生态林,栽植各类乔木2万余株,完成造林400亩。截止目前我镇已完成冬季造林1200余亩,圆满完成了目标。

下一步,我镇将依托辛集洼水库,围绕周边景观,结合乡村振兴,抓典型出亮点,规划实施水库周边生态景观美化绿化,孙镇坡庄码头绿化美化、生态林场、经济林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林业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参与造林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全民参与造林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林长制,力争全年实现造林1500亩,超额完成市委市府下达我镇的造林任务,逐步将孙镇打造成绿色生态特色镇、乡村振兴样板区。

篇5

xx村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20户,1780口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耕地面积22000亩,其中水田148亩,经济作物650亩,大田作物21202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林地2900亩;水面5亩。养殖业以养黄牛为主,2020年黄牛存栏3000头。

村情特点和优势:1、账外地、开荒地共10667.94亩,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有较大优势。2、玉米种植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有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与绿色产业的发展。

2、党支部班子队伍建设。

xx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8人,女党员6人,平均年龄45岁,流动党员15人,具有高中学历以上8人,积极分子12人。xx村支部班子有书记1名、支委2人。

3、围绕“三个重塑”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

xx村党支部以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改善村屯环境为目标,着力推动“三个重塑”:一是体制机制重塑,深层次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通过支部引领发展玉米、养殖产业合作社、组建互助组等方式,打破原有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小、与市场链接不紧密等问题;二是资源要素重塑,充分利用并挖掘村屯现有的山水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种植业、养殖业,让自然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产品产业重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深层次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增加畜牧业养殖份额,构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优化产业结构,提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围绕乡村振兴确定的重点工作

1、以落实“三个重塑”为重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在种植业方面,xx村种植玉米的大户较多,在支部牵线引导下,发展玉米产业经济人12人,并由村委会建成120吨的大称,在方便本村玉米销售的情况下,也为全乡提供了方便,在xx村促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玉米产业链条。同时,鼓励农户种植大豆、圆葱、豆角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推进xx村种植产业的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在养殖业方面,在支部扶持下,由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为群众在发展养殖产业方面做好表率和支持,由党员车洪孝等养牛大户带头,带领养牛户共发展黄牛养殖3000余头,由曹向东等8名经济人组成的养殖互助组带头负责销售,销往到长春、延吉、汪清、敦化等地,促成了xx村黄牛养殖产销链条。由党员夏忠宇为代表发展养鸡产业,年出栏10万羽,产品销售到牡丹江、哈尔滨等地。由党员杜吉文、米玉兰等养猪大户带头,全村共发展养猪2000余头,由党员郭远志带头,发展养羊1000余只。形成了以黄牛养殖、养猪、养鸡、养羊等多项养殖产业为一体化的养殖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了xx村的养殖产业。

2、以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础环境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努力提升党建氛围引领各项建设。通过市委组织部、乡党委投入、及村自筹资金共计20万元,积极打造党建文化广场和文化墙,营造党建氛围,促进全村工作。二是实施道路边沟硬质化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完成全村全线22条总长度12.6公里水泥路面建设,村内硬化边沟2.6公里。三是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危旧房屋9户9处,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四是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在村内各条道路种植绿化树绿化8公里,美化种植花草2公里,完成村庄四周绿化及山上绿化45亩,安装太阳能路灯108盏,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实施河道桥梁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清理河道2000延长米,在村内修防洪水渠520延长米,因洪灾投入30万元修便桥4次,争取上级资金650万元推进损毁大桥建设,为人员、车辆出行提供方便。

3、以账外地收费与国家扶持产业项目资金为契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