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美术长廊设计

美术长廊设计合集13篇

时间:2023-11-02 10:15:15

美术长廊设计

美术长廊设计篇1

在北京“逛”艺术,就不能不去著名的798艺术区,而在798艺术区里,最不能错过的当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当你在那里充分汲取了艺术的滋养之后,还可以去其附属的商店,将富于艺术性的商品带回家。

这家店最大的特点就是汇聚了大量国内限量版的艺术品,包括版画、雕塑、摄影、装置等各大类别,更涉及到方力钧、刘小东、王广义等40多位国内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能够帮你打造家里的艺术范儿,还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另外店里还能买到各种原创的艺术创意产品以及和艺术相关的图书、独立电影、独立音乐作品以及家具、家居饰品、海报、首饰等等,是涉猎艺术、设计和收藏绝对要去的地方。

北京的798艺术区值得花很多时间去逛,pin画廊、大河画廊、布鲁姆画廊……大大小小的画廊星罗棋布,CHINA瓷、798创意店、798创意市集、Decoco家居饰品店等等,数十个和家居设计有关的店鳞次栉比,还有展示纯粹艺术的各个工作室等。

位于朝阳区百子湾路苹果社区的今日美术馆也是逛艺术品的好地方,它的礼品中心里既有限量签名的丝网版画、具有艺术气质的陶瓷制品,又有设计感超强的家居产品。另外,如果有兴致,还可以去逛北京东南三环边上的潘家园市场,也许能淘到老电扇、老打字机这样的工业文物,以及经过翻新的古董家具。

发现地:

中央美院Art Store

Art Store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的深处,但是如果你喜欢各类与绘画有关的书籍、画册,有艺术品位的家居设计、首饰设计,有设计感的个人物品,就一定能找到它。

书虽不多,却涵盖了从新艺术时期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及后现代绘画的图册;店面不大,却在数量有限的玻璃柜台里摆满了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儿。同时,还能找到具备收藏价值的绘画真品。

若喜欢收藏,喜欢玩味设计,喜欢让艺术味儿渗入到生活里,有空去这里看看吧。

发现地:狮语画廊

坐落在上海武康路上的狮语画廊,在具有老式法国情怀的老洋房里陈列着国际和国内当代艺坛知名艺术家的各类作品,陈幼坚、颜正安、Basmat Levin、东子等知名艺术家都在此举办过个展。画廊内,每一件作品都被精心安放,以求给参观者带来最佳的欣赏角度。

此外,作为画廊馆长的李宗奇先生也一直致力于让狮语画廊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界的先锋画廊之一,以其独到的眼光发掘并给与那些有才华的新生代艺术家展示自己的机会。

发现地: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礼品店

提到“琉璃工房”,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的创始人杨惠珊和张毅如今在上海成立了又一个琉璃作品的展厅――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它所具有的综合功能和独特的建筑外观使其成为上海田子坊的新地标。博物馆里囊括了展厅、餐厅、书店、礼品店和小剧场等。位于一楼的礼品店里除了出售最新系列的琉璃作品,还新推出了琉璃工房旗下的创意品牌LIULI LIVING家居系列,当琉璃与家居用品结合在一起,实用与美观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完美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件产品都如同艺术品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美术长廊设计篇2

2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联系

2.1 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

所谓的企业精神文化通常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到损害为了做到安全生产而创造的各种物质或者精神产品的总和。煤炭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恰恰可以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视窗,建筑中廊桥装饰和设计因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良好的空间三维立体结构,在煤炭企业要表达的企业思想情感文化和人文气息文化的表现,更能突显企业精神文化的层次,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所在的城市文化内涵。在实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升华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生产环境的美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2 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审美内涵

建筑中有关廊桥的装饰设计和运用,是社会发展下建筑审美学科与环境艺术结合的产物。自古以来,建筑中的廊桥结构设计和装饰就有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今的廊桥装饰设计更是引入了当今社会的现代技术和时尚文化元素,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与传统形式上的廊桥装饰设计在功能和使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廊桥装饰设计主要还是围绕宗教的思想而设计开发的,其设计和装饰往往带有浓厚的宣传宗教思想内容,没有涉及到建筑技术和时尚文化的概念。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是煤炭企业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在建筑中融入人们的意识、文化理念、思想情感设计创新和审美需求的一个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3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建筑在追求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注重了建筑的景观环境建设,而在景观环境建设中,廊桥装饰设计是主要的构成主体和表现形式。同样,煤炭企业建筑中对于环境景观的设计也往往离不开廊桥装饰的设计,只是煤炭企业在建筑中运用廊桥装饰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考虑到企业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因素以及具体要表现的企业文化内涵等综合内容的思考。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各种角度性、方位性以及最终定位和走向性问题都是需要在具体的设计当中根据要表现的形式而不断的验证和完善的。

4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的具体设计控制措施

4.1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尺度上的设计措施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作为企业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规划之初就与企业的整体息息相关,廊桥的装饰设计必须在企业的建筑设计中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自然也只有建筑物和企业环境以及廊桥的装饰设计在空间的结构上以及在设计的尺度大小上和谐才能更具有美感,这也就是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对于尺度控制掌握和企业环境整体和谐的关系问题。通过对煤炭企业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环境以及空间位置信息的具体考察,才能确定建筑中廊桥装饰的设计尺度。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和企业建筑的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的长、宽、高、低、方、圆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空间结构性能,规则的几何图形以及不合规则的空间曲线通过廊桥设计的装饰能够形成具有层次、透视效果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增加结构的稳固性。

4.2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材质上的设计措施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具有实体性,因此,在构成廊桥装饰的材质设计和选择上是决定一个设计最终表现形式的重要部分。材质对于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来说,其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有材质本身内容的丰富内涵上,还表现在整个廊桥装饰的构成方面和整体协调性以及结构稳固性和耐用性。廊桥装饰设计作为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其材质具备的天然条纹、机理、色彩以及质感等特点都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的视觉效果感受。廊桥装饰中使用的石料、木材、水泥、树脂以及陶瓷和染料等,都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质,且具有独特的质感美。材质的选择可以尽量选择材质自身变化少,种类多,且通过空间的创作和企业精神文化内涵的赋予,廊桥装饰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将视觉、感知以及触觉等所有人们的所闻、所见、所感的内容进行巧妙结合的思维,从而达到审美品质和文化蕴涵丰富的设计理念。

4.3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题材和形式上采用的设计措施

美术长廊设计篇3

(一)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每学期我园都要进行班级环境和区角的创设和布置活动。例如:音乐角,孩子们会画上一些乐器图标,告诉大家这里是摆放这种乐器的地方;玩具角的箱子上会画上玩具的图案,让大家在玩的时候学会分类;饮水机、垃圾桶都有图画标记,孩子们成为了班级环境的主人。

(二)参与校园环境装饰

我园是个新园,原本空空的大厅、走廊、楼梯,现在已经成了幼儿的创作天地。大厅的地上贴上了很多小小的方形图片,那些都是孩子画的“我的梦想”,走廊的墙上有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被大家欣赏,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培养了自信心,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多元感悟与审美的优化——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

(一)走廊设计成艺术长廊

幼儿园的走廊被设计成艺术长廊,走廊的一边张贴着一幅幅大师作品和画背后的故事,孩子们走在艺术长廊上,感受到艺术大师的诗情画意,又可以从画背后的故事中增加修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二)美术室设计成创意美术室

美术创意室更像个美术展览室,墙上贴满了各种画法的画,这些画都是孩子们的作品,有水墨画、水粉画、撕贴画等。创意室里分成了几个区,有水粉水墨操作区、绘画区、手工制作区,在创意室里孩子们通过各种艺术作品感受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美,尽情地创造美。

(三)开设手创艺术课程

我园是一所艺术特色幼儿园,开设了艺术课程——手创艺术。孩子们通过剪、折、画等方法,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美育活动与审美的优化——参与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

(一)亲子合作的美育活动

结合我园的特色课程,我们定期向家长设计一些亲子开放课程。例如:在制作小花篮亲子制作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想象该如何装饰小花篮,最后再把大家的花篮展示出来,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三只花篮,评出本次活动中的“亲子制作巧手奖”。开展亲子制作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也能让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有所了解。

(二)融于社会的美育活动

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在“常州动漫节”时,我们带领幼儿到展览中心,参观了全国各地的动漫作品,让他们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世博会期间,我们还积极组织幼儿参与“我为世博加油”绘画展,用彩笔表达对世博的了解和“我爱世博”的愿望。

美术长廊设计篇4

其实,纽约、伦敦、北京、上海的艺术界对网络并不陌生,至少许多画廊、博物馆的网站做得很时尚,可真要在网上卖艺术品并不容易。我在“包罗万象”的淘宝网上搜索发现,上面号称出售艺术品的店铺不少,可是多数都是价格几百块的低端工艺品,卖价格超过一万的雕塑、绘画的店铺不超过50家,而且大多数店铺生意冷清,三十天内的交易记录往往是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京的嘉德在线公司在网上竞价拍卖的艺术品价格多在1万人民币以下,而纽约的artnet网上在线竞买的艺术品价格也以1万美元以下的摄影、素描作品为多,这似乎表明1万是网上交易双方的心理基准线,付出几百元在网上买件东西很常见,可几千就会让人犹豫,而对上万的东西人们更倾向于在实地看一下再做决定。这也就是尽管画廊们人人都开设网站,可绝大多数都没有开设在线成交系统也不标价的原因――人们仅仅是从网上了解点信息,真买的时候还要到画廊或者博览会上看看画、见见画廊主乃至艺术家再做决定。

我不太看好在线艺术博览会的前景――尽管首届因为各家画廊老客户的光顾或许会造出点声势,因为艺术品的昂贵价格往往需要洁白整洁的空间、言语乖巧的画廊经理、隆重的开幕酒会的烘托,这种氛围会刺激那些富有的收藏者的购买欲望――艺术品的价格可不像汽车轮胎那样严格受限于原料价格和制作成本,而和人们针对它的文化想象有关。

简介

高古轩画廊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和当代艺术画廊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坚持真正做到全球网络的展出机构之一。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高古轩画廊已经提供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展览。此外,它还做出了博物馆级别的现代大师展览。

高古轩画廊于八十年代中期在洛杉矶设立。1985年,画廊在纽约西区23街设立了第二个空间,成为一家两地经营的画廊。

1989年,一个更大规模的高古轩画廊在纽约麦迪逊大道980号设立,以《贾斯珀・琼斯的地图》(The Maps of Jasper John)作为开幕展。1991年,高古轩画廊在位于曼哈顿下城的艺术区――SOHO区开设了第二个艺术空间。

随着画廊业务的扩展,为了满足西海岸以及纽约的需求,1995年,高古轩画廊在洛杉矶好莱坞的比弗利山庄开设了新的空间,并邀请建筑师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前来设计。

将SOHO区画廊搬至切尔西区(依然在曼哈顿),这是高古轩画廊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和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1999年11月,当切尔西区画廊的部分建筑完工后,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为理查德・戈拉克芒(Richard Gluckman)设计的这一空间举办了一个名为“转换”的展览,展出许多由安塞尔・基弗(Anselm Kiefer)创作的重要雕塑作品,接着,这里同样迎来了安迪・沃霍尔“钻石碎尘阴影Diamond Dust Shadows”系列。切尔西区画廊于2000年9月全部完工,并以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新作品展开幕。

2000年春天,高古轩画廊在伦敦Picadilly的Heddon街设立一家由Caruso/St. John设计的新空间,这标志着高古轩画廊成为一家国际性画廊。

2004年5月,同样由Caruso/St. John设计的最新一家高古轩画廊开设于伦敦的Britannia街。

之后,高古轩继续拓展其全球版图,先后在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香港、雅典开设画廊,并在纽约新开张了一家书店。新的高古轩书店位于麦迪逊大道988号,是高古轩画廊第一个零售点,占地约2500平方英尺,两层楼高。

美术长廊设计篇5

如果是大型园林,桥则要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一个标志,桥要被设计成与整个的园林景观想呼应的人文景观艺术,桥体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为了丰富景观的效果,可以把桥的形状设计成为具有丰富形状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桥体可以设置在悬崖上方,腾空而起、衬托出山的陡峭与幽深,水的广阔无边。

例如: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断桥,这座桥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古代的关于白蛇传的传说,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的外形与位置的设置,断桥设置在西湖上,在西湖的美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优雅,有人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湖上的美景,达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欣赏的有机融合,这就发挥了人文建筑的景观作用,与使用作用,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术长廊设计篇6

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画廊业经营规范,艺术市场就能良性发展繁荣;画廊业经营不规范,艺术市场就混乱。[10]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总体实力薄弱,而且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画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当代中国整个艺术市场也无法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应配套、协调动作。[12]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画廊首先要去发现及培养艺术家,为他们办演出及出画册,把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及销售给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家买了艺术品若干年后假若不想再保存,可以捐给美术馆或者通过拍卖行进行拍卖,所以发现及推广艺术家的责任主要是落在画廊身上,自然是非常重要的。[14]但中国目前画廊业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也确实制约了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画廊发展的历史,研究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以发掘出促使其进入良性经营轨道的操作方式和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

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二)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

它的发展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更为有效地传播书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该展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此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画廊来中国开亚洲分部,他们不仅发掘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霸占中国书画市场、争夺中国书画评判标准的话语权,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附庸。所以只有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画廊,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成熟美学世界中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

(三)有利于自发地发掘和培养艺术大家

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美国玛勃洛(Marlborough)的负责人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玛勃洛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玛勃洛成功地把陈逸飞推介成了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国际艺术投资的介入,还捧红了方力钧、王光义、张晓刚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目前活跃在世界画廊的著名中国书画家都是由国外捧红的。中国有一流的美术教育,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实力、有眼光、有胆魄、规范操作、为世界所认可的一流画廊,而导致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我国优秀书画家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被别人虏掠果实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国内画廊业,将其真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操作。[10]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历程

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在其《自论书》中记述了他自己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千金的事迹。唐代又有张怀瓘作《书估》,对书法作品作价格评估;宋代出现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2]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经济因素的推动,这种推动来源于皇家、私家、民间三方面对于艺术的赞助和消费。[7]

而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数量稀少的国营画店铺,以及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定点买卖,自古沿袭的收藏习尚以微弱气息延存。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全面复苏期。1991年,澳大利亚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目前,画廊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公共收藏体系、私人收藏体系的有效互动,建构起共享机制,促进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均衡。

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是2005-2006年。并且于2007年上半年,中国画廊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峰值。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为13800余家,至2008年6月,大约为12200余家,2008年下半年,画廊数量下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8年年底,大约为9350余家。[9]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画廊的规模及分布

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分析,截至2008年6月,我国有各类画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画廊未统计在内,后同)约12000余家。从统计数据来看,画廊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并且大多集中于北京、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甘肃等6个省市,6省市的画廊保有量约占到画廊总数的近53%,且大部分分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但也有例外,像山东青州、甘肃通渭等县级城域,也集中了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画廊,而在新疆、、青海等省城,画廊的数量还很稀少。[2]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画廊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市场,尤其是2006年以后,画廊数量增长的幅度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而这一增长也意味着以画廊为主导的一级艺术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9]

2.中国画廊的基本构成

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经营主体画廊为例,主要的业态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营性画廊,即以艺术品的经营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其业务形式的画廊;二是非主营性画廊,即以为艺术品交易及活动提供支撑服务为主,以艺术品交易及相关活动为辅的业态形式;三是网上画廊,即利用互联网而建立的网上经营空间,是艺术品网上营销的一种形式。主营性画廊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运作模式;第二种是画廊+画家模式;第三种是画廓+作品的模式;第四种是画廊+活动的模式。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画廊形态都在复杂的市场生态之中。由于市场尚在发展之中,非主营性画廊还是画廊业的一种量大、复杂而又水准不整齐的存在状态,主营性画廊虽然是画廊业态的主流性的发展形态,但运作与经营的专业性与中长期回报的业态规律使其发展面临更高的门槛及更多的不确定性。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加速,网上画廊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为画廊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新的看点及增长点。专业化方向与中国画廊业中大量存在的混业经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还会长期地存在,特别是深受全球经济大势影响,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混业化经营的趋势。

当然中国画廊业的规模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艺术品市场比较发达的区域,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会高一些,而在艺术品市场欠发达的区域,混业经营的状况会更常见一些。在很多时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同步,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程中应特别要注意和关注的。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中国画廊大约共有12297家,其中,主营性画廊约3549家,只占到画廊总数的28.9%。[2]另有一点应引起关注,即国外知名画廊的进入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国画廊业的理念与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可供研究与借鉴的窗口。同时国内画廊及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市场的交流及沟通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视野,为国内艺术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

3.中国画廊业的运营情况

据统计分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中国画廓数量减少了大约29%,亏损并勉强处在维持及半歇业状态的约占35%,而处于盈利状态的大约只占到7%,考虑到自然增长等因素,2008年一年关闭的画廊已占到年初画廊的30%以上。[2]

4.中国画廊业的成交规模

据统计测算,2008年中国画廊业的成交总规模大约在70.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营性画廊22.4亿元人民币。非主营性画廊大约45.27亿元人民币,网上画廊的成交额大约2,46亿元,分别比2007年的103.68、34.45、66.73、2.50亿元人民币分别下降了32.4%、35.0%、32.2%与-1.6%,特别是主营性画廊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2]

三、中国画廊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画廊现状是“散、乱、小”,不容乐观。国内画廊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急功近利,经营能力弱,市场掌握差,社会信誉度不够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一下几点。

(一)资金的匮乏

国内画廊不像国外画廊那样大多有大型财团在后支撑,营运成本十分有限,起步水平低。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画廊若想向银行贷款只能以房产等作为抵押,国内银行目前对于以艺术品抵押贷款尚不予认可。于是。本来国内画廊与书画家的关系就松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的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或是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总部高唱阳春白雪、销售名家原作,分店则卖复制品、印刷品等,以此来补贴总部。

(二)货源的紧张

目前,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制;有的书画家甚至认为画廊在中间赚取劳务费还不如自己直接进行交易,所以书画家越过一级市场的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与购买者私下交易。书画家的拍卖公司的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严重挤压了画廊的销售空间,更影响了画廊的书画来源,造成画廊无精品,进而影响画廊的生存问题。

(三)税收政策的不合理

现阶段,国家对于艺术品经营的高税收正影响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画廊不能承受之重;而对境外艺术品征收30%的进口税也导致了很多画廊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采取境外交易的方式或是逃税,它直接导致了国税的流失、书画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另外,国家也没有制定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对文化艺术也没有任何兴趣。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很多经营画廊的人本身对于书画就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什么鉴赏知识、经营知识了。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信的似乎是经济学家马尔基尔关于艺术品销售的“更大笨蛋理论”(TheoryofGreaterFool):只要找一个比你愿意出高价的买主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比你更大的笨蛋。[17]这种对于买家不诚信、对于书画作者不负责的态度对于造成书画市场混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10]

四、推动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措施

(一)法规建设与市场监督

虽然文化部市场司在规范文化市场的会议及座谈会中始终把画廊业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围绕如何启动画廊业、发展画廊业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是据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对于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主管其是否按时按标准缴纳税款外,对于其他出售赝品假画等违背文化市场交易行为竟然没有主管部门,如果是消费者提出异议的则是去找消费者协会讨说法,然而消协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也无法可依,所以处罚不严;至于画家私下交易等道德问题更是没有部门管理。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画廊管理规定作为对美术品经营管理的补充,其中对于画廊违规或画廊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都有明确的惩罚与保护条款,树立画廊合同的权威性,规定对于违背合同的私自交易的画家或拍卖行要予以严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画廊职责的个体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其营业资格;同时,指定由监管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稽查队伍执行该条例,坚决和严厉打击赝品和制假行为,对画廊及书画市场进行监管。只有对于画廊从管到不管,才能有效地引导画廊向健康方向发展。[13]

(二)政府扶植措施

迄今,国内除了对美术品经营进行约束的《美术品管理条例》,政府对于画廊的利益并没有到位的保护。画廊业作为一个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应该是政府促进、鼓励的行业之一。政府应该把画廊纳入视线,指定专门扶植部门,制定扶植措施与设立扶植资金、对本土画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规定受资助的画廊定期赴学校和农村举办画展和专题讲座,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投资画廊业;降低画廊的市场准入标准,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画廊;制定美术品交易低税政策和相关建设工程要将预算的1%用于建筑设施中配置书画等艺术品的扶持政策;对于诚信画廊进行资格认证和保护,出台艺术经纪人制度,协助培养专业画廊经纪人才;在城市规划中划拨专门的画廊街区或设立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商业发展下的艺术特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

(三)画廊业的自身建设

画廊的作为书画市场发展链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作用不容忽视。匈牙利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商人不仅在买卖这一点上对艺术家是有用的,而且还可以为艺术家带来声誉。一个有名的艺术商人可以担保产品的质量,他比艺术家的名字更能使顾客放心。”[4]国内画廊目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要想规范画廊业整体的行为就必须自上而下成立画廊协会,建议其可作为行业性社会团体挂靠在各地文化管理部门下。画廊协会不仅要吸纳以出售原创作品、实行制的画廊,也要吸纳中低档价位、具装饰性、普及性的画廊,促进画廊间的互相监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为各画廊提供组织和服务工作;画廊协会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策划人、鉴定家、评论界的联系,与他们一同对画廊的展览加强宣传、培养对书画爱好的购藏群体。同时,也要求画廊自律,不做违反画廊协会规定的不当行为,为净化画廊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加强媒体宣传

就电视节目和报纸来看,从央视的《鉴宝》直到各地新闻专栏的《艺术品投资》或《拍卖》,大家的眼光大都集中在民间收藏、拍卖、古董等方向,很少有节目涉及现代画廊所出售的中国现代水墨画和油画等。媒体在介绍画廊展览动态的时候也只把其归类到美术展览节目中进行报道,对于画廊想大力推介画家的目的并未实现。画廊办个展也就在门口挂个横幅,或在圈内人中间发发帖子,自身宣传力度也不够。据统计,巴黎有400多个画廊,是个画廊云集的地方,各个画廊为了推介自己的画家及其画展,编制了许多画展指南,在机场、地铁口、公共汽车、学校、酒吧等地供人们取看,并通过电视、广播对展览进行滚动式宣传,可想其所能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应该效仿此法将书画展览、购藏的信息通过经济、时尚、科技等各类电视频道和杂志传播到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人们中去,尽量扩大受众面,使画廊能拥有更多的拥护者和客户,不仅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实力。[10]

参考文献:

[1]伦纳德?D?杜博夫.[美]艺术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2.

[2]章国利.艺术市场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3]刘玉.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8.

[4]阿诺德?豪泽尔著.[匈]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5]李万康.艺术市场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

[6]刘玉.文化市场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8.

[7]李向民.中国艺术经济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8]罗兵.国际艺术品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9]赵力.2006-2007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R].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8.

[10]朱琰.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J].艺术百家,2006(07).

[11]杨亮文.当代艺术市场:天价做局[J].国际广告,2008(11).

[12]王秀芹.当代艺术市场现状探析[J].中国外资,2008(09).

[13]王征.中国艺术品市场浅议[J].天府新论,2008(06).

[14]莫震宇.画廊里的“中国概念股”[J].锐产业,2008(43).

[15]郑志海.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营任重而道远[J].东方艺术,2004(7).

[16]朱倪.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法律思考[J].艺术市场,2007(2).

[17]马健.艺术品投资的“更大笨蛋理论”[J].环球工商,2005(2).

美术长廊设计篇7

创意先锋,集市融汇

D.A.F.F.(design art fashion fair)创意市集是在上海创建发起的集创意、艺术与时装时尚为一体的大型交流活动,一年举办两次,分别在春季、秋季举行。9月22日,在上海美丽的沃弗1846南外滩长廊成功举力、了第三届D.A.F.F.秋季创意集市。

创意市集旨在创造一个互动平台,打造上海最大的创意活动,让在中国的中外设计、艺术朋友互相交流,分享灵感和创意,同时可以吸引同城的民众一起参与,营造城市设计共荣。在今年5月的第二届活动中,超过80个品牌,9月的活动依旧保持了这样的参与度。这其中不仅显现了上海作为设计之都的潜在活力,更表明了D.A.F.F.创意市集正在逐步发展成一个针对国际创意力量结合本土创意力量的大型创意设计展览品牌。

美术长廊设计篇8

今年艺术北京VIP预展之夜盛况空前,现场人潮涌动。文化部、农业部、文化局等各大部委领导,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等国的驻京使馆的大使,靳尚谊、詹建俊、叶永青、刘小东等著名艺术家,以及企业界、时尚文化界、艺术设计界、驻华使馆、海内外媒体等人士欢聚一堂。此外,现场还出现许多新面孔的贵宾和藏家,艺术北京的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画廊销售成绩节节攀升

画廊销售成绩傲人,艺·凯旋艺术空间展出的冷军的《捆绑的犀牛》,以550万人民币售出,上海大剧院画廊带来的赵尔俊的《星辰》,以180万人民币成交。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截止劳动节当晚,成交额就已近400万人民币。东站画廊、世纪翰墨画廊、威廉艺术沙龙、华氏画廊、TS中法艺术家联盟、杜梦堂、杰奎琳画廊、哈格曼(德国)画廊、方音画廊、名典画廊、香榭山房、兰莉画廊等展商也频频传来令人欣喜的成交讯息。

艺术北京与慈善同行

此次艺术北京携手圣歌画廊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分别打造“天真者的绘画”和“免费午餐”两个公益慈善项目,希冀通过艺术北京这一平台将爱心传递到广大自闭症儿童和贫困学童的心中。仅预展当晚“免费午餐”慈善项目在现场义卖的16件作品就有10件被爱心人士购入。艺术北京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决定将本届博览会的部分门票收入捐赠给“天真者的绘画”项目。

青年艺术家的推助器

艺术北京一贯以关注和推介亚洲青年艺术家为己任,本着“立足中国、完整亚洲”的理念,力图向世界呈现亚洲青年艺术家的现状。本次艺术北京携手青年艺术100组委会、《艺术财经 L’OFFICIEL Art》共同打造“梅赛德斯-奔驰艺术突破”主题展,展出30余位在中国和韩国当代艺术各领域较为活跃的新生力量的多种媒介的作品,是一次了解中韩青年艺术家生态的难得机会。由艺术北京主办的影像北京主题展则展出了中、美、英、意、日、韩、越等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微妙的空间设计及“躺着看影像艺术”的独特观看方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为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空间体验。

教育论坛普及中国艺术教育

每届艺术北京都会在现场设置“教育论坛”环节,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资深业内人士与艺术爱好者和收藏人士分享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的最新热点与动向。此次VIP教育论坛共设13场讲座,主题涉及当代艺术潮流和收藏投资、亚洲青年艺术家的市场潜力、画廊的国际化运营、中国当代油画收藏的价值判断等国内外艺术市场与收藏的方方面面,共吸引了2400余位观众的参与,在普及中国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学术性展览彰显东方精神

美术长廊设计篇9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室内设计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的空间性,也就是说从形式上看,它是在推敲对墙面、地面、天棚等实体的艺术设计,而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定地域、民族、时代风貌甚至建筑师个人的生活理想、美学追求与艺术趣味,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需求,由此可见,建筑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

鉴于目前有些室内设计只注重建筑实用性,而忽视建筑审美性,致使室内设计的效果不佳,不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说,对室内设计空间意象的正确把握和探讨,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理论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建筑学史上,建筑是从实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功能虽不限于实用,但建筑的实用都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其精神必然受到其实用的制约,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形象的审美品格。在建筑中,为了美本身的抽象形式的创造虽然有时也有必要,但它只是一种非独立的、附属的功能,是在满足了适用的需要以及适用需要所要求的坚固性这两个前提下派生的。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所提出的:“所有的建筑物,如果你认为它很好的话都产生于“需要”(Necessity)受“适应”(Convenience)的调养,被“功效”(Usc)润色,“赏心悦目”(Pleasure)在最后考虑”。

建筑艺术的审美因素对实用价值的这种依附性,正是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主要的地方。任何建筑物,不论是史前最原始的茅屋,还是现代结构复杂的摩天大楼。都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科学技术人们精神的进步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现代工程学已经有了一百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建筑方法。建筑学开始的变化和艺术意识的变化并没有任何关系。艺术风格的自然发展被毫无审美动机和审美目的发现弃之不顾了,打断了,或是推出常轨之外了。建筑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赖以构成特定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出一种造型的美,其中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一座复杂的建筑通常是由一系列外部和内部空间组合而成。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整个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关系构成一定的观赏序列,形成特有的空间美。

建筑艺术的空间层次是随着人们视点的移动在时间过程中逐步展开的。通过不同的序列结构形成节奏感很强的视觉韵律,这就使时间渗透到空间之中,建筑空间序列越丰富,时间的因素就发挥得越充分,在时空中交汇中构成的艺术形象也就越鲜明,西方传统建筑重视突出单体造型号,比较注重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组织,东方(主要是中国)则更加注重通过序列组合显示群体造型、重视建筑群之间,建筑与自然景色之间的关系,强调连续空间的组合。空间的性格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反应空间环境的人格化。由于构成空间的各种素材不同,形成三种不同性格的空间,它随着人的移动而变化的,正如人们进入古典园林就能体会到“步移是异,得景随机”的时间与空间的推移与转换,相互渗透的意境深化。

人们置身于其间,必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种种审美的反应,现结合我于2000年秋主持的“东风大厦大堂的室内设计”一例来谈。当时空间的处理问题的确给我们造成了不少麻烦,该大堂由三幢不同时期建造的部分楼层凑合而成。空间序列参差不齐,三种不同轴线的十多条柱子杂乱无章,大小不等;通往电梯的走廊(宽二米多)长足有20多米之遥……。

原有的建筑结构缺点太多,如何把复杂、无序的空间归纳处理好呢?经过反复的探测、推敲,运用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处理手法,把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归纳为前、中、后连续的空间环境,采用了“豁然开朗、多样与整一”等艺术形式美手法,对前面几条柱子组成半弧形的柱廊,从而拉开了空间的序幕,象征性地为大厦注入了“热情迎宾、宽广胸怀”的审美意象,既减弱了原有柱子的“影子”,使半弧形柱廊秩序化,又能使主体空间具有流畅,优美的情调;而位于柱廊后面的两柱,从而形成了一处门夹造型。此门拱成为两个空间的过渡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使设计语言统一、呼应前面的弧形柱廊,也把服务台的主立面处理成连接的大弧形,在不经意中使人在环境中产生了“步移是异,得景随机”的时间与空间的推移与转换、相互渗透的意境。而面对着20多米长的走廊,设计采用了“多样与整一”的建筑艺术形式美法则。为了取得整齐、简洁而不致单调、杂乱的建筑形象,建筑造型要求局部富于变化、整体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游离于整体之外的多样与变化,并不是美的多样,而是杂乱无序,使建筑形象支离破碎,情感表达混乱无序,使建筑形象支离破碎,情感表达混乱不清,引不起欣赏者的美感。同样,不显现为多样变化的整一也不是美的整一,而是单调。建筑形式的美,不在所谓的“多样”,也不在所谓的“整一”,而在多样与整一的合谐。从而我们在设计20多米长廊时,运用了“多样与整一”的手法。采用了玻璃、灯光、绿化等材质,将走廊处理成一厢的景致休闲的园林小景,让来宾经过长廊时在欣赏景致中不知不觉地到达电梯间,无形中缩短长廊距离,从而体现了建筑室内设计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的同时,也赢得了业主的好评,带动了整个大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设计项目荣获了2000年度广州市优秀设计项目。

总之,对室内设计空间意象的正确把握,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竟境含蓄,追求和谐统一,注重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正确运用。在新形势下的主要观念,更新关注建筑艺术风格、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设计出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好作品。

美术长廊设计篇10

切尔西之北:

肖恩・凯利画廊

(North to Chelsea:

Sean Kelly Gallery)

去年10月,肖恩・凯利画廊(Sean Kelly Gallery)从切尔西搬到了北面十几个街区开外的36街与第10大道的交界处。由日本建筑师森俊子(Toshiko Mori)设计的新空间虽然远离地铁车站和其他主要艺术街区,却也没有阻挡住艺术家和爱好者的脚步。

肖恩・凯利画廊由来自英国的肖恩・凯利先生于1991年创建,最初选址在苏和区,那时的苏和,名牌奢侈品店还没有大规模进驻,租金才开始悄悄地上涨。创始之初,凯利先生就眼光独到地了一批作品极富争议、非主流的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约瑟夫・柯索思(Joseph Kosuth),等等。 1995年,凯利画廊搬到了苏和以南的下东区,继续展出前卫艺术家的实验性作品。

2001年,肖恩・凯利画廊搬到了初具规模的切尔西画廊区,但犹豫地选择了该区的北部边缘――29街。这时的凯利画廊已经在纽约的艺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2002年,著名行为表演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就在此做了行为表演作品:《看得见海景的房间》(House with Ocean View)。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在画廊中居住了12天,画廊在一面墙上挑高隔成三个集装箱式的房间,只是少了一面墙,以便让观众看到艺术家周而复始地沐浴、穿衣、午觉、喝水,甚至如厕。这也为艺术家2010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上的表演《艺术家现在时》(The Artist is Present)埋下了伏笔。

2012年,画廊再度搬迁。这次,凯利先生请为他自己设计过住宅的建筑师森俊子担纲画廊新空间的设计。新的画廊有2,000多平方米,超过原先面积的3倍,在一栋1914年建成的历史性建筑中,占据了地面和地下两层,简约、素白的空间,是展示当代艺术惯用的客观背景;地下一层还包括一间电影放映室。近年来纽约的大画廊流行聘请知名建筑师为自己打造新空间,既是借了建筑师的名气,又为美国并不太景气的建筑业带来一些生意,可谓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2012年,画廊签下了近年来红透前卫艺术界、时尚界的华裔加拿大艺术家许汉威(Terence Koh),加上原来的凯欣德・魏利(Kehinde Wiley)、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丽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等人,旗下可谓人才济济。

肖恩・凯利先生,如同我们在阿布拉莫维奇的影片中看到的一样,总是一身黑衣,低调谦逊,却对当代艺术有着执著热爱。他花很长的时间来帮助每位艺术家成长,积极与美术馆合作举办他们的展览,在成功的道路上为他们架桥铺路。同时,他又是一位精明的生意人,除了在世的当代艺术家,还将著名美国摄影师罗伯特・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与丹麦家具设计师Poul Kj?rholm(1929-1980)的遗作权握在手中,近年来又不断拓展二级市场的业务,刚刚邀请到原先在佩斯等大画廊工作的资深业内人士贝熙・碧卡(Betsy Bickar)加盟。肖恩・凯利画廊每年也参加包括瑞士巴塞尔、香港巴塞尔在内的五个大型国际艺博会,让没有机会前来纽约的藏家和观众一饱眼福。

上西区的“沙龙式”画廊 :苏珊・伊蕾画廊 (Salon-Styled Gallery: Susan Eley Fine Art)

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纽约暴风雪来袭,但是纽约上西区苏珊・伊蕾画廊(Susan Eley Gallery)里却炉火融融,宾客济济一堂。年逾七旬的莫莉・巴恩斯(Molly Barnes)女士正在讲授她的收藏家与艺术商人生涯。莫莉的父亲是派拉蒙影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过著名影片《北非谍影》(又名《卡萨布兰卡》)的制作。莫莉二战前诞生在伦敦,从小随着父母往返于大西洋两岸,婚后一度住在长岛的东汉普顿(East Hampton),在那里结识了著名艺术家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之后又搬到洛杉矶好莱坞附近。从小的艺术熏陶以及身边的艺术家朋友们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艺术,从开始收藏、给画廊打工,到最终选择开设一家自己的画廊、在电台做收藏节目;莫莉不知不觉已经在艺术圈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她曾差一点将约翰・鲍德萨里(John Baldessari)拒之门外,又曾积极推广过艺术家艾德・罗歇(Ed Ruscha)等人的作品,一系列的逸闻趣事,引来观众会心的笑声。

坐在观众席中,脸上带着温暖笑容的一位女士就是画廊所有人和经营者苏珊・伊蕾女士。她此刻更像是一位沙龙的女主人,尽心尽力地为客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有趣的话题。这样的讲座、讨论会在伊蕾画廊每过几个星期便会举办一次,免费向公众开放,使画廊更添了几分艺术中心与沙龙的意味。

单从内部空间的装修上来看,这也是一间与众不同的画廊,与一般“专业当代艺术画廊”四白落地,一尘不染地“白盒子”一样的内部空间不同,伊蕾女士的画廊更像纽约上西区中产阶级的家庭客厅,墙面留出红砖不粉刷成白色,实木地板,壁炉、大窗,温馨而亲切,不像切尔西画廊高阔的空间给人以距离和疏远的感觉。

伊蕾女士被大家亲昵地称作“苏西”,她大学读的是美术史,硕士选择了艺术管理专业,又曾是一名专业的芭蕾舞演员。毕业后,她在中城的摩根图书馆暨美术馆新闻与外联处工作了四年,之后又与丈夫旅居波斯湾的巴林王国(Bahrain)四年;在那里,她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和编辑,为多本艺术、舞蹈和旅行杂志撰稿,也开始收藏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这些来自巴林艺术家的作品,至今仍挂在伊蕾家中墙面的显著位置上。

2006年,伊蕾女士想重回艺术圈,与艺术家们打交道,并以想自己创业,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积蓄开一家画廊。一开始,为了节省成本,她将画廊开在了自己家里――一栋外观精美的上西区Townhouse。

“我想先试试看,如果我喜欢经营画廊的事业,又能够成功,我就搬去切尔西、下东区或其他的画廊聚集区。可是,你看,七年过去了,我还在这里。”在我问及为什么她把画廊开在上西区的时候,伊蕾女士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大概可以算得上是上西区唯一的一家专业当代艺术画廊。”与上东区的“贵族气息”不同,曼哈顿的上西区一向是中上层阶级、专业人士、雅皮们聚居的区域。这里的居民普遍受过较好的教育,从事法律、金融等职业,对文化艺术也有较高的欣赏品位。

“人们喜欢去离家不远的画廊,这让他们觉得舒适方便,比如上东区的画廊就得益于本区高素质的居住者。上西区的居民们应当有在自己家门口的当代艺术画廊。”伊蕾女士下了一个结论。的确,周末来此的观众和顾客大多是本区的居民,也有穿过中央公园来自上东区的访客。兼以伊蕾画廊经营的是绘画、摄影与雕塑等相对传统的媒介,风格较为温和,并非太过激进和有争议性,最适合中上层的收藏家群体。当然,这也和伊蕾女士自己的艺术史学术出身和对抽象艺术的偏爱有关。七年过去了,伊蕾女士自豪地告诉我,她不曾接受过外来的投资,目前画廊完全可以自负盈亏。

“村里”的画廊

(Galleries in The Villages)

曼哈顿下城,豪斯顿街以北从西往东分别有西村(West Village)、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和东村(East Village),这里是艺术家、学生、嬉皮士的乐土;也是到访纽约的游客必访之地:到处是餐馆、酒吧和新潮设计用品店,公园广场上有表演的艺人,周末有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市集,热闹非凡。

西村西临哈德逊河,东面以第六大道为界,素有“小波希米亚”之称。这里的许多街道建成年代早于1811年曼哈顿的整体城市规划,虽然与岛上其他街道一起以数字命名,但并非相互垂直的东西、南北向街道,比如西四街就斜穿西十、十一与十二街而过。这一点格格不入,反倒保留了独特的风情。西村是许多艺术家、名人的聚居地,纽约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的造性奇突、意大利宫殿一般的顶层大宅就在西十一街上,演员萨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也是西村的居民。

西村的画廊在靠近哈德逊河的格林尼治街与华盛顿街上。马卡龙画廊(Maccarone Inc.)2001年由迈克尔・马卡龙(Michael Maccarone)创办,最早开在下曼哈顿的唐人街一座废弃的电器用品商店里,2007年才搬来西村,了大量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年轻艺术家。盖文・布朗画廊(Gavin Brown Enterprise)与马卡龙画廊相去不远,同在格林尼治街上,刷成粉白的外墙十分醒目,内部空间宽广,适合展示大型作品。

格林尼治村是纽约大学的所在地,被纽约客们亲切地唤作“村里”(The Village)。著名的周报《村里的声音》(The Village Voice)也是如今当红的艺评家杰瑞・索茨(Jerry Saltz)最初撰稿的出身地。纽约大学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村里随处可见悬挂紫色校旗的建筑: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当然也少不了画廊。格雷画廊(Gray Gallery)是纽约大学艺术收藏的监管者,纽大的收藏中不乏诸多著名美国近现代艺术家德库宁、密尔顿・艾弗里等人的作品。画廊也定期举办当代艺术家以及艺术学生的作品展。虽然不是一家商业画廊,但展览的水准一流,往往能够吸引不少资深艺术爱好者。

东村有发型沙龙、服装店、古董店、日本餐馆、另类的小酒吧、咖啡馆、甜品店,当然也少不了画廊:第九街上的多瑞安・格雷画廊(Dorian Grey Gallery)、第四街与实验剧场相连的克莱恩画廊(Kraine Gallery)、琼斯街上的艾孔画廊(Aicon Gallery)等等,都各有特色。因为与下东区的画廊相去不远,东村的画廊也常常将自己划入下东区的艺术地图,以期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结语:

曼哈顿的画廊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上一个准确的数字。切尔西从90年代兴盛起来之后,大的画廊如高古轩、戴维兹・怀纳,占据了硕大的空间,有着雄厚的资本;苏和则是见证了艺术家从进驻到撤离的兴衰;上东区和中城既有背景深远的资深画廊,又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入;下东区方兴未艾,逐渐有可以与切尔西抗衡的趋势。纽约的画廊界热热闹闹,从来就不曾冷清过。

美术长廊设计篇11

【一号美文厅】

苏州园林

凤章

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

在那玲珑奇巧的假山石崖的小亭里,在那碧水池边的水榭前,喝上一杯茉莉花窨制的花茶,然后,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总能饱赏园中如画的景色。

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一百五十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现在开放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不过是其中代表性的几座罢了。然而,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是九百多年前北宋苏子美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放于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方建造了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苏学士颇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呢?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郊外田野漫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登楼纵目远望,原来苏州的城墙、城河、盘门古塔,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许多退休工人在这里品茶、弈棋,在复廊外廊面河拐角处,有一钓鱼台,常有老人在那里垂钓。

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的园林。

在指柏轩,我们看到的是石笋耸立的十二奇峰。峰间夹着高大的古柏,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的感觉。穿过指柏轩,立在真趣亭里看假山就更妙了。只见那些假山石,高低起伏,玲珑剔透,气象万千。再仔细一看,那些假山,全是狮子。躺着的、坐着的、匍匐着的、用后腿立着的、歪头憨笑着的、抱着绣球的各式各样的狮子,逼真极了。这就是狮子林的来历。当你走向那“狮子”,踏上假山,或钻一钻山洞,那山上山下,洞里洞外,盘旋曲折,变化无穷,有千山万壑之感。

拙政园山水亭台,交相掩映,处处漫溢着诗情画意。它是一座大观园式的江南的秀丽园林。它既有一种凝重古朴的美,又有一种素洁淡雅的美,这两种美,通过它的巧妙的结构和布局,统一于一体,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由东、西、中三个部分组成。园的中部,以荷花池畔远香堂为中心。这远香堂造得很巧,虽是古建筑,但厅堂里却没有一根柱子,人坐在厅里,可以看到园内四周的景色,所以它又称四面厅。厅的东、西、南三面,分布着亭台楼阁、曲桥、飞虹桥、水阁、香榭以及船形的香洲,组成了一组精巧富丽的建筑群。厅北傍水,有一条小桥,过小桥,穿“荷风四面”亭,这里荷池垂柳,曲径小道,盘上一座很有野外风味的土山,又使你享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明代画家文征明很欣赏这地方,特地在土山四方亭上题了一匾一联。匾曰:“山花野鸟之间。”对联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可见山野风味很浓。这大厅半在平地,半在水面。在平地的那一半,名为“十八曼陀螺花馆”。曼陀螺花即山茶花,馆前栽的18株山茶花仍然在傲然怒放。在水面的那一半,叫“卅六鸳鸯馆”。

留园的华丽楠木大厅,贯穿全园二百余丈的曲折长廊,那高耸挺拔的三块巨大的稀有的太湖石――冠云峰、朵云峰、岫云峰,都吸引着游人。

苏州园林,虽然各有性格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不是一看就完的,而是有一种含蓄的美!眼前的景色已够动人的了,你可以就此为止,可一转眼,意想不到的美景又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方在回味刚刚见到的优美建筑艺术,可突然间又一个奇妙的景色把你吸引住了。

(选自“百度网”)

探究练习

1.文中写道:“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请指出下列园林各自的美点。

①沧浪亭: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狮子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拙政园: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留园: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介绍沧浪亭的复廊时,说“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你觉得这些奇妙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3.苏州园林的园名及园林中的景点名,都有其各自的来历,请自选苏州园林中的某一园名或景点名,说说它为什么要取这个名。

4.苏州园林,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初中课本中的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中从_______角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凤章的《苏州园林》则从_______的角度概述了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是_______。

【二号美文厅】

自主创新铸就科技奥运

赵耕李砚洪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将在全世界注视之下,在全场91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在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点燃。91000人,相当于北京丰台体育中心足球场――现北京国安队主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3倍,相当于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近2倍。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怎么让他们获得好的观赛效果?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象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观众抬起头看到的是屋架、风管、爬梯、各种设备管道……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现场的声音之嘈杂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其舒适度?

“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奥运场馆建设中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反映的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也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所有的___________,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人文奥运”的背后,一样折射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探究练习

1.要想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应当留意文中的哪些语句?

2.从获得好的观察效果的角度,用简洁的文字列举“鸟巢”建设中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①把看台设计成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师在设计“鸟巢”的通风设施时主要经历了哪两大工作阶段?

4.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将“科技手段”“创新设计”“人文关怀”三个短语准确还原到最后一段的空白处。

5.说说本文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6.有人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认为:文章第一段中的两个疑问句的顺序应当交换位置。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建筑艺术的奥妙》

一号美文厅:

1.①清幽 古朴

②以假山为胜

③山水亭台,交相辉映,处处漫溢着诗情画意。

④以楠木大厅、曲折长廊、三块巨大的稀有的太湖石吸引着游人。

2.将园内的景色和园外的景色融合于一体。

3.说园林名或景点名的来历,实际上是考查是否抓住了事物特点。如狮子林,因园林中的假山石都像狮子,因而得名;再如拙政园中四面厅,因厅堂没一根柱子,人坐在厅里,可以看到园内四周的景色,故而得名。

4.布局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审美 它们不是一看就完的,而是有一种含蓄的美

二号美文厅:

1.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怎么让他们获得好的观赛效果?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象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2.②用半透明的PTFE膜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③下层膜和钢结构构件上设置吸声材料,场内使用电声扩音系统。

3.第一阶段:对观众席进行模拟分析实验;第二阶段: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

美术长廊设计篇12

一、发展我国画廊业的重要意义

国外画廊业十分发达,是支撑现代艺术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发展画廊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起书画市场供应链体系

画廊行为规范了、作用健全了,才能使书画家潜心于创作,才能培养起稳定的购藏群体。画廊是一个签约机构,“艺术经济人”,既要完成艺术家作品的后期工作又要承担投资顾问的角色,同时又与批评家、经纪人、拍卖行、博物馆等书画市场内在元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书画市场。

(二)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

它的发展有助于在世界树立真正的中国审美标准,更为有效地传播书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由该展策展人奥利瓦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此后,欧洲的一些画廊开始尝试经营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画廊来中国开亚洲分部,他们不仅发掘中国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霸占中国书画市场、争夺中国书画评判标准的话语权,让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附庸。所以只有发展了我们自己的画廊,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成熟美学世界中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

(三)有利于自发地发掘和培养艺术大家

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美国玛勃洛(Marlborough)的负责人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玛勃洛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玛勃洛成功地把陈逸飞推介成了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国际艺术投资的介入,还捧红了方力钧、王光义、张晓刚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目前活跃在世界画廊的著名中国书画家都是由国外捧红的。中国有一流的美术教育,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有实力、有眼光、有胆魄、规范操作、为世界所认可的一流画廊,而导致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推介我国优秀书画家的机会;要想改变这种被别人虏掠果实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国内画廊业,将其真正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操作。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历程

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在其《自论书》中记述了他自己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千金的事迹。唐代又有张怀瓘作《书估》,对书法作品作价格评估;宋代出现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发展来源于经济因素的推动,这种推动来源于皇家、私家、民间三方面对于艺术的赞助和消费。

而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数量稀少的国营画店铺,以及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定点买卖,自古沿袭的收藏习尚以微弱气息延存。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全面复苏期。1991年,澳大利亚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目前,画廊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公共收藏体系、私人收藏体系的有效互动,建构起共享机制,促进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均衡。

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是2005-2006年。并且于2007年上半年,中国画廊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峰值。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为13800余家,至2008年6月,大约为12200余家,2008年下半年,画廊数量下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8年年底,大约为9350余家。[9]

(二)中国画廊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画廊的规模及分布

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分析,截至2008年6月,我国有各类画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画廊未统计在内,后同)约12000余家。从统计数据来看,画廊的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并且大多集中于北京、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甘肃等6个省市,6省市的画廊保有量约占到画廊总数的近53%,且大部分分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中,但也有例外,像山东青州、甘肃通渭等县级城域,也集中了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画廊,而在新疆、、青海等省城,画廊的数量还很稀少。[2]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画廊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市场,尤其是2006年以后,画廊数量增长的幅度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而这一增长也意味着以画廊为主导的一级艺术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

2.中国画廊的基本构成

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经营主体画廊为例,主要的业态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主营性画廊,即以艺术品的经营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其业务形式的画廊;二是非主营性画廊,即以为艺术品交易及活动提供支撑服务为主,以艺术品交易及相关活动为辅的业态形式;三是网上画廊,即利用互联网而建立的网上经营空间,是艺术品网上营销的一种形式。主营性画廊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运作模式;第二种是画廊+画家模式;第三种是画廓+作品的模式;第四种是画廊+活动的模式。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画廊形态都在复杂的市场生态之中。由于市场尚在发展之中,非主营性画廊还是画廊业的一种量大、复杂而又水准不整齐的存在状态,主营性画廊虽然是画廊业态的主流性的发展形态,但运作与经营的专业性与中长期回报的业态规律使其发展面临更高的门槛及更多的不确定性。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加速,网上画廊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为画廊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也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新的看点及增长点。专业化方向与中国画廊业中大量存在的混业经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还会长期地存在,特别是深受全球经济大势影响,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混业化经营的趋势。

当然中国画廊业的规模结构在不同的区域分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艺术品市场比较发达的区域,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会高一些,而在艺术品市场欠发达的区域,混业经营的状况会更常见一些。在很多时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同步,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程中应特别要注意和关注的。据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中国画廊大约共有12297家,其中,主营性画廊约3549家,只占到画廊总数的28.9%。[2]另有一点应引起关注,即国外知名画廊的进入也在不断地推动中国画廊业的理念与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可供研究与借鉴的窗口。同时国内画廊及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市场的交流及沟通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视野,为国内艺术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

3.中国画廊业的运营情况

据统计分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中国画廓数量减少了大约29%,亏损并勉强处在维持及半歇业状态的约占35%,而处于盈利状态的大约只占到7%,考虑到自然增长等因素,2008年一年关闭的画廊已占到年初画廊的30%以上。

4.中国画廊业的成交规模

据统计测算,2008年中国画廊业的成交总规模大约在70.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营性画廊22.4亿元人民币。非主营性画廊大约45.27亿元人民币,网上画廊的成交额大约2,46亿元,分别比2007年的103.68、34.45、66.73、2.50亿元人民币分别下降了32.4%、35.0%、32.2%与-1.6%,特别是主营性画廊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

三、中国画廊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画廊现状是“散、乱、小”,不容乐观。国内画廊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急功近利,经营能力弱,市场掌握差,社会信誉度不够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一下几点。

(一)资金的匮乏

国内画廊不像国外画廊那样大多有大型财团在后支撑,营运成本十分有限,起步水平低。画廊对于买断书画家的创作、形成关系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画廊若想向银行贷款只能以房产等作为抵押,国内银行目前对于以艺术品抵押贷款尚不予认可。于是。本来国内画廊与书画家的关系就松散,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画廊不得不依靠其他副业来支撑,如通过给作品进行装裱、装画框的等行为后再转手将画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或是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总部高唱阳春白雪、销售名家原作,分店则卖复制品、印刷品等,以此来补贴总部。

(二)货源的紧张

目前,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制;有的书画家甚至认为画廊在中间赚取劳务费还不如自己直接进行交易,所以书画家越过一级市场的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与购买者私下交易。书画家的拍卖公司的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严重挤压了画廊的销售空间,更影响了画廊的书画来源,造成画廊无精品,进而影响画廊的生存问题。

(三)税收政策的不合理

现阶段,国家对于艺术品经营的高税收正影响着画廊产业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画廊不能承受之重;而对境外艺术品征收30%的进口税也导致了很多画廊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采取境外交易的方式或是逃税,它直接导致了国税的流失、书画市场的混乱,影响我国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另外,国家也没有制定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对文化艺术也没有任何兴趣。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很多经营画廊的人本身对于书画就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什么鉴赏知识、经营知识了。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信的似乎是经济学家马尔基尔关于艺术品销售的“更大笨蛋理论”(TheoryofGreaterFool):只要找一个比你愿意出高价的买主把它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比你更大的笨蛋。这种对于买家不诚信、对于书画作者不负责的态度对于造成书画市场混乱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四、推动我国画廊业发展的措施

(一)法规建设与市场监督

虽然文化部市场司在规范文化市场的会议及座谈会中始终把画廊业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围绕如何启动画廊业、发展画廊业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是据了解,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对于这个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目前,除了工商局、税务局主管其是否按时按标准缴纳税款外,对于其他出售赝品假画等违背文化市场交易行为竟然没有主管部门,如果是消费者提出异议的则是去找消费者协会讨说法,然而消协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也无法可依,所以处罚不严;至于画家私下交易等道德问题更是没有部门管理。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画廊管理规定作为对美术品经营管理的补充,其中对于画廊违规或画廊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都有明确的惩罚与保护条款,树立画廊合同的权威性,规定对于违背合同的私自交易的画家或拍卖行要予以严惩,对于不按规定履行画廊职责的个体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其营业资格;同时,指定由监管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稽查队伍执行该条例,坚决和严厉打击赝品和制假行为,对画廊及书画市场进行监管。只有对于画廊从管到不管,才能有效地引导画廊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政府扶植措施

迄今,国内除了对美术品经营进行约束的《美术品管理条例》,政府对于画廊的利益并没有到位的保护。画廊业作为一个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应该是政府促进、鼓励的行业之一。政府应该把画廊纳入视线,指定专门扶植部门,制定扶植措施与设立扶植资金、对本土画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规定受资助的画廊定期赴学校和农村举办画展和专题讲座,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投资画廊业;降低画廊的市场准入标准,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画廊;制定美术品交易低税政策和相关建设工程要将预算的1%用于建筑设施中配置书画等艺术品的扶持政策;对于诚信画廊进行资格认证和保护,出台艺术经纪人制度,协助培养专业画廊经纪人才;在城市规划中划拨专门的画廊街区或设立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商业发展下的艺术特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

(三)画廊业的自身建设

美术长廊设计篇13

郭梁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当地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受家庭环境影响,郭梁自幼热爱艺术,大学学的是版画专业,1986年毕业后分配到南宁接力出版社(原名广西人民出版社)少儿编辑部做美术编辑。用郭梁自已的话说:她一直是个福气之人,“毕业分配除了个别学子留校任教之外,我能到这么有名望、福利待遇这么好的出版局工作算是幸运的,是当时许多人都羡慕得不得了的岗位。”在从事出版编辑工作期间,她设计的《海滩静悄悄》、《小画廊》等作品曾斩获国家多项大奖。郭梁不仅对艺术有着一种不懈执着,八年后,己为人母、看似生活安定的郭梁却辞去出版社工作,随丈夫辗转去了珠海,以自由美术设计人的身份在那“游离”“沉淀”了11年。但郭梁并没放弃自己的喜好与追求。客居珠海时,但凡香港、澳门及其他城市有重要的艺术展览,郭梁总是要前往参观、学习。郭梁很明白她要的是什么,只要认为对的她就去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