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合集13篇

时间:2023-12-01 10:07:11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1

1.1时展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求建筑施工应用新技术和新措施,还要利用推动这些技术创新发展,以更好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需要,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施工顺利进行。

1.2提高工程质量的保障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需要相关技术措施的支持,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施工任务顺利完善,创新施工技术,让整个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预防质量缺陷和事故发生。

1.3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措施的应用,合理应用施工技术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进而增强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不足

由于一些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理念创新不足

一些施工单位沿用传统施工理念和方法,忽视采取措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习惯采用以前的技术开展施工。理念创新不够,难以有效规范工程施工,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2技术创新不足

对新技术的应用不重视,未能结合建筑施工需要有效采取新技术,导致施工技术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创新观念不强,没有严格把握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技巧,忽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难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2.3机制创新不足

施工单位不注重机制创新,没有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合理设置组织管理机构,难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也没有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不足,难以有效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一些施工人员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不熟练,没有严格遵循要求开展施工,制约工程建设有效开展,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对策

为应对技术创新存在的不足,结合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3.1理念创新

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占据有利地位,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必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动理念创新,应用新理念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从而更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动理念创新,促进建筑施工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具备持续开发产品的能力,以现有资本为基础,综合利用各项技术措施,为建筑施工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施工企业要扩大自身资本,强化资源积累,以理念创新为支撑,加强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推动施工每个环节的创新与进步。同时还要注重技术自主开发与创新,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技术合作,促进技术创新顺利完成,达到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施工企业要增强危机感,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对其发展和运营的重要作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将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3.2技术创新

重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将其有效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合理和有效利用节能技术、绿色技术、环保技术、防渗漏技术等,将其更好融入工程施工当中,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推动建筑施工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施工企业还要对施工企业的竞争有更为全面认识,以高新技术为导向,顺应时展要求和趋势,促进施工企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例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外墙施工缝问题,混凝土导墙施工质量容易出现缺陷与不足,导致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取消混凝土导墙,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

3.3机制创新

完善施工企业创新机制,施工企业加强施工团队建设,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科学配置施工人员,促进机制创新,增强施工人员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取得更好的施工建设效果。注重施工人员引进和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有效开展施工建设。做好施工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健全培训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增进与其他施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人才培训管理机制,构建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推动技术发展,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3.4节约型发展

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做好材料回收利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保护周围环境,节约成本。

3.5生态化发展

采用环保型设备、技术和材料,保护周围环境,做好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工作,提高施工建设效益。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2

并根据体系的具体特征健全各系统和各组织的功能,把握好既定的监督目标,确保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取得好的成果,能够以体系为发展原点,同时加入各种管理制度,用制度作为向导,把监督职责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使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走向成熟。

2.项目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认识

实行标准化作业,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在新时期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开发管理上的优势,项目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认识,不断把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用体系去构建合理的管理布局,确保体系为管理服务。加强对各质量范畴的有效管理,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在学习中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明确项目部门对管理体系的实施职责,要把指责具体细分,确定每个部门的实施方针,用全新的视角去分析管理的具体职权。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使企业文化与项目管理精神一脉相承,不断用全新的企业文化去照亮企业的发展,用文化去塑造全新的管理精神,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用文化的优势去开启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之路。要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使石油企业的员工具备一流的项目管理技术,能够指导施工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开展工作,并能够在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依据正确的管理方法开展管理工作。

二、解决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应提出的创新措施

1.在实践方式和创新优势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观念

针对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上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创新措施。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入手,以实践为发展切合点,不断坚持管理上的创新原则,用创新的手段去塑造一个全新的管理平台,并不断改善管理上的问题,要不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导向,确保改革措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在措施的应用中提高经济的积累量,不断加大经济的投入量,扩大市场内需。要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去开发管理的潜能,加大技术监督,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用技术上的创新去提高石油项目管理的潜质,用全新的组织机构去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为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能量。要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观念,需要加大模式的创新性,把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技术上创新带动管理的发展,要使过去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得到完善,要以市场为新的发展导向,找到新时期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规律,结合发展规律制定战略。要加强知识培训,使员工具备好的知识技能结构,要积累新技术,用技术作为管理的创新源头,并加入新的工艺方法和新的装备,用全新的思路去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观念,实现管理上的长远发展。

2.提高石油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上的问题要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措施,用培新方式提高技术部门的整体实力,使石油产品能够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用技术作为先导,根据企业规律加入具体技术措施,并要满足市场的发展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调研,并加入具体的项目,使石油产品能够产生一定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企业能够带动产品的附加值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中提高内在品质,并提高企业在群众中的文化形象,这些因素有利于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并要开发项目管理的潜能,用附加措施去开发管理的潜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把市场竞争同内在文化结合在一起。确保石油企业能够朝着良性、科学的方向迈进,要保证企业的所有附加措施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确保各系统能够循环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施工管理,确保项目管理部门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开展管理工作,使企业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振兴,随着人们对建筑房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积极应对这一客观形势,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也正在不断进步,迈向新的台阶,然而,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却也正在面临挑战,当前的市场竞争与客观形势迫切要求施工企业创新施工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管理科学理论的需要

当前的国际社会,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主要依托管理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人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再加上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一理论强调以数据为核心,通过采集、统计数据,利用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等学科来分析、处理与总结这些数据,最终在施工管理方面得出一个精准、精确的结论,这一管理科学理论的产生使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获得了更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防止在毫无理论数据依据的情况下就盲目施工,有效遏制了施工问题的出现。

2、迎合时展的需要

在当前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看清形势、主动承担起创新发展这一重任,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在警示人们,保守陈旧的思想理念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唯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才能适应客观形势,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才能占据行业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建筑施工企业也是一样,要想在复杂的创新时代背景下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做好创新发展的准备,特别是在施工管理方面的创新,影响着整个施工建设质量的高低,只有加强在施工管理方面的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才能在建筑施工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才能稳居建筑行业的首席地位,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3、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房产数量以及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房地产业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大力量,对之相对应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发展并非毫无秩序可言,建筑行业依然要接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考验,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彰显自身实力,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及要求

1、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对于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增强建筑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效益等,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在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生产力和管理密不可分,不同生产力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最大化地发挥潜在生产力,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增加建筑市场竞争力方面,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增强建筑工程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为原则。在提升企业品牌效益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品牌效益,无疑将提升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施工管理,要充分考虑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2、要求

创新是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必须从管理思维、管理路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从而促使施工管理模式与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助推我国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具体如下:

2.1 管理思维的创新。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打破传统的施工管理思维模式,针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剖析,利用先进、成熟的管理方法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情况,消除影响施工管理创新的阻碍因素。

2.2 管理机制的创新。施工企业要认清本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了解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弥补自身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效率。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建立有利于施工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保障力度。

2.3 管理方法的创新。施工企业要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摸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律,合理吸收他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成果,不断探索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施工管理所需的新管理方法,并将新管理方法用于工程实践中并进行校验,确保新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效益性。

2.4 管理路径的创新。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深入探究施工管理发展规律,找寻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控制的最佳平衡点,力求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施工企业要善于抓住制约施工管理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创新管理路径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三、建筑施工的工程管理创新措施

1、质量保证创新措施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首要目标,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管理措施,使施工质量管理要素及管理要点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本工程将组成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质检员、现场技术人员和班组质量员为主要责任人的金字塔式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时严格执行总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现行规范与总包方要求全面落实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职能,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各施工部位和各项工作当中去,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以达到无安全事故的目标,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与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的一切安全问题。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各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的妥全生产工作。

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各机长、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直接责任人,有责任确保安全工作有序正常。

3、环境保护管理与文明施工创新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达到国家、当地政府和总包方对环境的要求。项目部设立环境卫生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期间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协助总包方环境保护机构开展日常工作,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导致环境遭受破坏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各类自然资源。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废弃物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总包方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施工队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4、工期保证创新措施

为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施工过程中成立以生产管理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配合的工期保证体系,建立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检查组,定期检查生产进行情况,及时汇总完成的工作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差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纠偏方案,及时调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使施工进度能够按计划进行。施工过程中实行劳动定额制,制定奖罚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有效缩短各工序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一个过程,施工企业首先要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发展一种创新理念,全面提升施工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为施工企业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采用全新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引入创新性施工管理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6

2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促进经济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建筑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举措。2.1有利于激发建筑企业的发展活力。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行建筑管理体制创新,不仅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问题,还能够激发建筑业的发展活力,促进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2.2是提高居民住房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筑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房价日趋上涨的今天,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的质量也要越来越高。建筑业目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选材。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建筑整体出现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体制上着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为建筑企业营造良好的信誉。2.3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质量安全,就要促进建筑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全面改革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3如何促进建筑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建筑业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是从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来说,这些差距都不容忽视。缩小这些差距就得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促进建筑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促进建筑管理体制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让建筑管理有法可依。从大的角度来看,最近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不仅仅适用于政府部门,还适用于各个行业和企业。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相应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依照法律法规,建筑业的主体需要对建筑质量,建筑施工安全,建筑选材、采购等方面负责。虽然企业之间存在竞争,但是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公平的竞争,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竞争行为,围护建筑业市场规范,对于促进政府职能发挥和建筑业蓬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规范,让建筑管理有法可依是解决建筑业问题,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7

总体上看,*名牌“不多、不大、不强、不新”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状况与*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省和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起步的工业省份的实际情况极不相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全省经济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分析*名牌发展迟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创名牌的观念和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和名牌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轻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创名牌、保名牌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甚至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对制假售假行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

二是缺乏扶持培育的有效机制。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配合。质监部门作为*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机构,结合自身的管理职能,在支持名优企业发展方面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仅凭一个部门的努力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些部门对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缺乏热心,关心不足,支持不够,尤其是在名牌产品的扶持培育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另外,在投资融资、改革重组、减员增效、人才政策等方面也没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缺乏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少数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新型的政企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不高;机制不活,体制僵化,束缚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缺乏自律,自我保护能力差,行业内压质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环境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打假和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不够,地方政府保护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缺乏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撑。质量、标准、计量工作是企业发展和名牌创立的重要技术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除少数大型企业外,相当一些企业技术基础非常薄弱,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三大体系不健全,管理松散,导致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企业家是名牌创立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我省缺乏一支有胆略、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在人才建设上,许多企业既没有用人、留人的良好机制,又不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资。

五是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从*省近年情况看,政府没有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开展这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在没有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主要依靠各级质监部门从日常办公经费中筹措,数量很有限,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作为一项重要的扶持保护名优和质量监管措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面的总投入少,抽查的代表性和效果都很难保证。

针对当前名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加大工作力度。

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名牌意识。培育和发展名牌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深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工程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从关注数量、规模转变到重视质量、效益,不断加大对实施名牌战略的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和质量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质量诚信水平,塑造自身品牌。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名牌宣传力度,大力弘扬“重质量、讲诚信、创名牌”的良好风尚。加大对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企业的推介力度,提高名牌产品及企业的知名度,形成一种全社会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舆论氛围,促进名牌意识的提升和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深入发展。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扶持名优企业。要紧紧围绕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生产资料方面,要选择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质量好、效益高的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部级名牌产品;日用消费品方面,要更新观念,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名企名品,用市场换资金,用资源换项目,逐步打造“*制造”的大品牌。要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围绕“三大方阵”、“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发展的载体,发挥他们在资本运营、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实力的名牌产品。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质量和名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领导。要把质量和名牌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目标责任制定期开展考核和奖惩。通过大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和质量兴企活动,推动区域质量工作的快速发展,为创立和发展名牌奠定基础。通过制订规划、加强培育、政策扶持和引导、实施政府奖励等措施,努力加快名牌产品的壮大和发展。对于在培育扶持名牌方面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导致名牌产品萎缩,甚至侵害名优企业权益、影响企业发展的,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支撑体系。要以*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省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实施为契机,认真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对名优企业的扶持培育和奖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争先创优、追求质量卓越的良好氛围。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抓紧提出和落实对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要根据全省实施名牌战略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宏观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引导和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向纵深发展。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8

一、引言

新公共管理理念是基于外国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倡导政府管理者的重新角色定位,将面向市场的经济领域拓展至面向顾客的服务领域,与其经济理论一脉相承的追求效益利润、考核指标评价、提供公共产品等手段措施也逐步向服务领域过渡应用,我国在不断的发展改革变化中积极吸收借鉴了其中的先进经验方法。

二、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纳税服务创新工作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创新工作措施实施与转变服务观念滞后之间的矛盾

税务工作者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中完全蜕变,创新工作措施的出发点是为了给纳税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主人翁的服务感受,相对应的思想认识也应转变为为国家经济和企业提供帮助的“服务员”,而在实际征缴工作中,创新工作仅停留在不断提高纳税者等待环境、增加便民服务等表面措施上,税务部门身兼“教练员”与“裁判员”当家又作主的深层次观念并没有完全更新,唯我思想严重,工作效率不高,转变速度明显滞后与制度措施的制定实施,主动创新动力不足,自我转变缺乏内驱。

(二)创新方法举措技术手段落后与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信息传送高度发达的今天,缩短减少纳税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纳税者共同的诉求愿景,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创新手段与高效纳税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咨询服务质量不高。对纳税者申报、审核、确认、缴纳等办理流程指引、咨询、提示力度不够,许多初次纳税者因对电子申报程序不了解或找不到办理窗口部门重复跑、反复问,不仅浪费工时还可能出现差错重新办税。其次是由于技术手段方法应用水平不高延长纳税时限,最后是内控考核制度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指标来反应工作质量,过多集中于完成纳税任务量的硬性规定,纲税工作的质量信誉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不及时,如顾客满意度、工作出错率、缴税时效性等,考核中心没有完成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的过渡。

(三)创新服务协调联动与税务部门单个发力之间的矛盾

纳税服务是服务与征收的结合,新理念下要求突出服务和保障国家税款足额入库的统一,在一些工作上单凭一已之力很难圆满完成,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帮助。税务部门在办税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与其他部门协调联动上存在矛盾,纳税创新服务措施的制定往往需要社会其他部门形成配套的响应呼应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与纳税工作紧密相联的工商、银行、财政、公安、法院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导没有形成良好对接,在联合服务上或共同侦办上协调配合程度不高,以致于很多创新措施的效力受到限制,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创新探究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精准角色定位,提高工作执行力,切实认清新公共管理理念应用于纳税工作的合理性

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不断植根深入的环境影响下,纳税行业对它的服务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不理解不认同到实践中体会到其有效性,变化的根源在于国家实行“减政放权”为企业减负的制度设计及政策出台。客观的来讲,税务部门的这种变化是被动的执行行业规定,不是主动参与融入工作方式的变革。转变观念要从每个人都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享受者角度入手,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偏见,认识到履行税务征缴职能与积极缴纳税款都是为服务于国家的平等劳动者,没有高低差别,只是职责不同。国家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力度持续加强,要求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是为了激发改革活力,新公共管理理念很好的契合了当前创新驱动状况,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念主张建立包容并蓄、公开透明、秩序规范的纳税环境,具有合理性和借鉴性。

(二)加强纳税工作创新载体的推广应用,从技术手段入手,拓展服务纵深,强化考核内控,提高征缴工作质量与纳税者满意度

依托现有纳税工作信息平台,推进创新载体的应用和拓展,指定专人进行门前引导咨询,在硬件和态度上为待办人员提供舒适热情的等候环境,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信箱等建立点到点、点到面的政策宣传、业务办理“信息直通车”,在政务大厅或税务专柜综合各个服务环节按序排号实行一站式办公,对于税务量大的工作单位可以派驻人员进行驻地办理业务。也可以结合纳税工作实际对市郊偏远部位实行委托模式,设立业务工作点或流动服务车定期定点进行纳税服务,尽可能方便群众,提高纳税者满意度。税务部门应深入开展自我修正,对制约影响当前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单位组织上门服务,在考核工作机制上重视数量结果同时更加注重过程质量,堵塞工作漏洞,减少工作失误,练就过硬内功,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纳税工作的整体质量效益。

(三)税务部门主导建立纳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内引外联,形成涉税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共同创新环境

国税、地税部门要开展好内部指导交流,对所辖范围内纳税者的意见建议定期汇总,制定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和创新手段,深入基层接地气,带着问题促整改,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近来年发生的一些偷税漏税不法行为,更加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严格管理惩戒必不可少,这就要求税务部门作好对正常纳税者的保护服务与非法漏税者的查处打击两者之间的平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工作上发挥主动的同时引入“外援”力量。与外部涉及税务工作的工商、财政、银行、公安、法院等部门协同共进,借助联合执法办案或共同磋商探讨等机会契机,尝试挖掘放大不同部门间共性工作内容的整合,通过小联合营造大格局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带动预期效果,让各个部门在共同创新上步调一致,兼顾全局,整体推进。同时要协调沟通各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让税务创新工作得以延续连接,由局部的牵引带动整体的前进。

四、结束语

纳税服务创新是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永远的课题,这是由税收服务作为国家基础管理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需要国家政策、税务部门、纳税者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正视问题不回避,找准措施敢作为,才能推动纳税服务的创新突破。

参考文献: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53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经济形势,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当下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电力工程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实现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研究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并且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电力工程企业的发展。只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因此,电力工程加强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是适应时展的趋势,促进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性选择。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进步,必须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

再次,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施工效率,必须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让电力工程的施工更加的顺利,及时的解决施工过程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完工,减少支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最后,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与质量问题。通过提升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地在施工中减少安全事故,提升工程的质量。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

2当下电力工程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力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我国电力工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当下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首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体系,导致各项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本身周期比较长,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因此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反正复杂,如果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的继续。在当下的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片面的追求速度,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而且没有全面科学的指导体系,使得在电力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造成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不利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正常有序推进。

其次,创新新意识不强,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了管理的方式的落后。由于电力工程本身危险性比较大,而且周期比较长,如果缺乏一些创新管理的模式的话,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比如说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时,如果不能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的话那么很容易延误工期,从而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再次,电力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队伍素质比较低,在管理中缺乏以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了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切管理工作都是有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如果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素质就不能很好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电力工程施工本身设计的知识比较的复杂,在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管理素质之外也必须要了解电力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因此如果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且不能够针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延误工期,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对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最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以及质量管理意识。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注重于工程建设的项目的进度,因此在安全以及质量管理方面都明显的滞后或者是严重的不足。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安全以及质量方面的培训,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而且导致了质量方面存在着不过关不符合标准的现象。所以,如果在管理中缺乏安全培训措施或者是质量管理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10

但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各高校普遍采用容易操作和量化的目标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较多,如“重视项目立项质量及数量、忽视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监督管理方法简单,有效信息难以及时而全面掌握”、“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程序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分散管理严重”、“资源积累不足,重复立项明显”、“资源浪费严重、科技成果产出少”、“立项后项目实施终止随意,验收时达不到立项预期”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项目开展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较多项目达不到立项目标要求[U。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目标不清晰、程序和保证措施缺乏、职责不明确是主要原因。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种为了确保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行项目质量管理,能够明确目标重点、制定保证措施、清晰管理职责。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原则与任务明晰

1.1 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根据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实际,拟定以下七个主要质量管理原则。

(1) 以价值为关注焦点。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关注焦点应为其创新的价值。设定潜在或实际的顾客需求,充分思考并做到创新项目可以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的需求,这样才能立足创新的制高点,创新才会更具价值和成果。

(2) 领导作用。领导者应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方针、目标、宗旨,提供资源,重视创新质量环境建设,设定创新项目的目标,明确创新项目的前景,指明方向,使创新项目的价值能够共享,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授予创新团队足够的自主权,使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参与,便于创新活动目标的实现。

(3) 全员参与原则。凡是涉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服务、参与人员,一律都参与相应过程管理工作,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全员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质量控制的全员参与,使全员能够以实现目标为己任。

(4) 过程方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界定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和保持,明确过程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充分考虑过程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信息、资源等,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5) 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制订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体系,理解各个过程间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目标相联系,通过测量和评价进行持续改进,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追求团队工作协同。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永恒的目标,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并依此作为每一名参与者的目标。

(7)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数据信息采集力度,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依此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1.2 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的构建;②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③项目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④项目质量管理职责的明晰;⑤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持续改进方法和控制措施的确立;⑥在做好以上5个方面的基础上,最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

2.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1 过程体系与过程目标分析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对应一个管理过程W。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过程由起始、计划、实施、控制和结束五个部分构成,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5]。各过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设定如下:

(1) 起始过程:项目工作与活动的明晰,项目起始与否的决策,是否继续进行的决定;

(2) 计划过程:项目目标、计划、成本等工作方案的拟订和编制;

(3) 实施过程:各种资源、工作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的激励,保证项目实施;

(4) 控制过程:制定标准、实时动态监测项目情况,开展差异分析、问题查找、纠偏等工作,保证目标实现;

(5) 结束过程:制定项目完成条件,成果进行移交,结束项目活动。

2.2管理职责与角色定位探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角色涉及学校、院系、教师、项目组和学生五类基本角色,相关职能总体定位如下。

(1)学校——机制建设和保障服务。学校主要统筹和协调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保证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机制和条件,提供服务,做好保障。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具体任务的落实;制定和完善项目实施工作机制;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各种激励制度的制定,奖惩措施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理清思路,统筹落实,分层次建立保障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组织各类座谈会、交流会及专题辅导,积极营造氛围,并提供交流平台;加大创新基地建设,提供硬件保障等等。而这些职能又逐一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

(2) 院系——制度执行和管理落实。院系主要负责管理子过程的规范,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有效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做好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负责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协调各种矛盾并负责解决具体问题等等。

(3) 教师——项目把关和项目指导。教师要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规律和技术重点,理清项目开展思路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项目技术难点,把控项目开展进度,掌握项目开展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

(4) 项目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项目组虽是临时组织,但确实是大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将项目组作为独立角色非常有必要。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具体管理,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团队建设、任务分工和日常协调等工作。

(5) 学生——创新项目的主体。在兴趣驱动下,学生自主进行创新项目申报和实施,自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学会选题、资料査找、团队组建与合作、科技论文书写、实验方案设计、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物制作等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达到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培养的目的,体现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2.3 过程管理任务明晰

(1) 起始过程——章程确定和宣传工作。起始过程主要任务是确立科技活动的章程,做好宣传和氛围营造。重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2) 计划过程——项目策划和立项工作。计划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策划和申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要做好项目申报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重点是做好团队审核、辅助查阅资料、帮助拓展思路、选派指导教师、指导申请填写、组织立项答辩、做好初期评审等工作。

(3) 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制度落实,做好动态监控,保证目标实现。项目实施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团队的奇思妙想和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协商讨论、独立承担、相互协调的作风和方法,保证项目高质高效自主运行[78]。重点是做好制度落实,通过多种措施的有效动态监控,保证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有效消除,适时而有效调整目标和措施以适应创新环境的变化,从而保证目标实现。

设计好项目运行启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应该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学生签订立项承诺书,按照要求自主进行方案规划与论证、实验方案设计与开展、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物制作与调试等工作,另外还要做好过程记录工作;指导教师发挥咨询与指导等辅助功能;学校提供各种保障服务和资料备案工作。

重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做好跟踪管理与服务,实行项目动态监控和调整。定期检查和答疑制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在工作实践中证明,执行“两周一检查,中期一答辩”制度效果较好,能够明晰科创项目实施思路,便于实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有助提高科创项目的成功率。也需要调动学生自查自纠和互查互纠机制,倡导学生自主实施机制,完善项目交流机制,规范项目变更机制,理顺项目过程管理机制⑴(见图2)。

(4)结束过程——开展验收答辩和项目结题工作,积极推进成果化建设。验收答辩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总体评估,学生提交项目建设相关材料并进行成果演示,学校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进行检查和验收,给出项目点评和继续完善意见。优秀项目继续深化,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申报专利,为学生提供相关成果化指导和条件。最后,学生进行创新学分申请和认定工作。

2.4 管理过程持续改进分析

(1) 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原则。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如此。循环中,P、D、C、A是分别代表过程管理中计划(Plan)、执行(D)、检査(Check)和改进(Actio)四个阶段,循环一般有八个步骤(见图3)。

(2)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

PDCA循环每转动一周,水平就跃上一个台阶。每一次循环都能解决一些原方案存在的问题,质量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循环往复上升,问题就不断解决,水平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

PDCA循环每转动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原目标、措施和职责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目标调整为更合理,措施调整为更有效,职责调整为更清晰,由此系统图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新系统图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按照PDCA循环往复上升,系统图不断得到优化,优化模型如图4所示。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优化在PDCA循环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任务,由此可以建立循环的流程,确立每个阶段的标准化内容(见图5)。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流程的构建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体系、目标、措施、职责、持续改进方法均已确定的基础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整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4.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应用实证分析——以X大学为例

X大学自2012年开始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中应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并按照上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和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三个类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管理中。

而在2011年以前X大学对此三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则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

两年情况比较发现,2012年按期总结题率达到了97.1%,2011年仅为78.3%,提高了20.8个百分点;2012年学生项目团队申报专利比率高达18.7%,而2011年仅为5.3%,提高了13.4个百分点;2012年(含录用)学生团队比率为17%,:2011年仅为4.8%,提高了12.2个百分点。

另外,2012年项目结题继续参加2013项目立项项目的学生比率(仅统计两年均在校的学生)达26%,大幅高于2011年12%学生继续参加立项情况。

连续两年参加了学生项目评审的评委则反馈,2012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质量比以往情况都要好很多,绝大多数项目在验收答辩时达到了立项要求,没有达到立项要求的学生团队多数是因为现有知识储备或实际条件难以达到要求所致。

而项目指导教师和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表示,2012年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比以往更加规范了,项目具体实施信息掌握和反馈比以往有较大改进。

从X大学2011年与2012年三类学生创新项目实施结果对比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相比目标管理模式,采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更加有效,更能保证项目立项目标的实现,按期结题成功率更高;

(2) 推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有利于推进项目成果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11

1、公路施工技术和管理的重要之处

公路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立足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并且按时完成任务的根本点。工程队伍除了按照约定时间完成任务,还需要保证质量和效率。这个就要求在技术管理层面上有相对可靠的艺术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组必须要通过综合管理内部和外部各方面要素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包括项目资金的管理,合同的管理,技术层面的管理,信息方面的管理,人力、物力和材料管理等。这些管理措施都要和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挂钩。而管理的成效则要参考施工成本方面的控制。

从内容方面来看,项目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是缺一不可、相互连接的。而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管理的实现,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科学、规范的工作秩序。

项目技术管理的现实意义是:通过良好的实现技术管理,可以从技术角度上实现成本和工期的控制。在前期施工阶段,你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原始资料、会审图纸,可以更好的实现施工控制。选择好的施工方案,这样能够节约成本和避免浪费。

技术管理对工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可以的话,资源会得到合理的优化和配置,那么他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更好的改善,更加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一个工程队伍在技术方面管理不到位,那么即使有再好的资源,配置不得当,也会造成工期拖延和管理混乱。因此在工程管理方面要更加注意,要把技术和资金管理方面协调好。合同管理方面也不能忽视,只有各方面管理都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实现整体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优化整个项目管理。

2、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2.1经济原则

在任何一个施工队伍中,经济都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经济管理方面掌控不好,会影响到全局的管理。施工队伍在现场管理方面,不能只重视进度和质量,而不重视成本和市场,事实上进度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只抓一面的话,容易形成单一的管理观。

2.2科学的发展策略

科学的发展策略对一个施工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科学的发展策略,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和管理效益,更好的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的现场工作秩序。

3、安全技术管理

3.1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是任何一个施工团队中都需要注意的,在公路作业和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他关系到施工团队的安全性。安全工作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在施工管理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这关系到职工的性命,半点都马虎不得。

安全是企业的命脉,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清楚的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对在场人员都要做好各种宣传,不能因为他们不懂得安全就随意在施工现场胡乱作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3.2安全技术管理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落实责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期间各个人、物都是合理安排的。对于一些违反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只有严惩不贷才可以维护和监督安全问题。另外,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责任制度,因为这些是保证安全和减少事故的重要举措。只有完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市场和企业都利于不败的地位。

其次还要保证安全技术管理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来为机制创新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公路工程项目方面的创新管理也是创新的必要。这些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在当今工程施工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体现了企业发展的实力,这个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这个对企业发展,获取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创新才能让生命之树永远辉煌,只有创新才能让安全管理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对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完善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利润,使得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实现创造性的突破,还有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地不断发展,提升国内的建筑施工质量,使得一些人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因而,借鉴国外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对建立健全、安全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4、人才的选择促进技术创新

要想从根本上发展技术管理,最主要的是培养合格的负责人,通过合理的竞争上岗机制,任人唯贤,明确责任。这个人才需要有高学历和高觉悟,有合适的水平基础,要真正会经营,善于管理,懂得决策。形成一支新型管理队伍。事实上技术创新和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发展和应用的创新,用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完美的创造技术创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抢占市场,从而完成企业的发展和升华。

5、质量问题的应对

在工程施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和施工问题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处理质量问题的时候,需要安排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并且对施工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找出原因,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出现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有问题,那么需要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工程方面发生的变形、断裂、超负荷等,需要根据裂缝进行观测和检查,对于发生变化的地方也需要认真的观察,对表面发生的质量裂痕,需要看他的性质问题,如果出现房屋倒塌等情况或者一些重大的事故,需要设立封闭区或者警戒区,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采取措施防护。

补救措施:

1)如果出现较大的质量安全问题,设立警戒区;

2)要求拆除的工程要制定及时有效的方案拆除;

3)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12

(一)酒店管理内外融合的创新模式

酒店管理内外融合的创新模式是指将酒店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的营销方式借助融合的手段进行创新,酒店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多样化、多方面的,所以酒店内部管理一定要以客户的多角度需求为服务目标,同时促进酒店设备到位的配备,例如酒店行业需要提高管理上的基本硬件设施,根据外部的营销环境以及营销需要来确定内部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酒店管理的形象,所以采取酒店内部管理与外部营销融合创新的模式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酒店管理提供宝贵的客户资源。

(二)酒店品牌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酒店品牌形象是客户选择的标准,以旅游客户为例,在游客结束一天的旅游行程后,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酒店的选择,此时必须保障酒店动态信息的准确性,第一满足旅客多方面的需求,第二为游客的下次出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所以酒店品牌形象与客户群体融合创新管理模式是酒店管理发展的必要途径,因为客户是酒店管理运行的基础保障和资金来源,所以将酒店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客户营销策略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能力,在保障客户消费经济性的基础上,促进酒店管理的质量化发展。

(三)传统文化为主的服务管理融合创新模式

旅游行业的发展着实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无限的商机,旅游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服务模式中不仅要以旅游业为主,而且还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模式的完整,在保障酒店细致化管理的基础上,彰显酒店管理的文化风格,对游客采取文化渲染的服务管理方式,融合发展酒店管理中的文化、服务和营销理念。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融合创新模式

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发展最基本的是注重人性化的需要,即是以人为本,而且在现代新形势的要求下,酒店管理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构建,重点以酒店集体工作人员为建设对象,促进员工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可实现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模式的特殊化发展,一方面调动员工酒店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主观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为提升酒店管理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措施

通过对我国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融合创新措施,为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依据,促进酒店管理与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方向的管理措施

全方向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是以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的,而制度建设的目标即是获取客户的认可,同时客户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管理服务质量,所以酒店管理中全方向融合创新的宗旨即是客户的满意,如此要求酒店在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现代化酒店管理为基础,促进酒店细节上的创新发展,在保障酒店层次之间管理关系明确的基础上,提高酒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酒店在管理融合创新方面可采取责任制与互牵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将每个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的分担,同时采取各部门相互牵制的方式,保障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的质量,同时为酒店管理中各个项目的运用和控制提供基础保障,促使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中问题的快速发展和及时处理,便于酒店管理与运营的稳定性。

(二)连锁服务的融合措施

连锁服务是酒店行业规模性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连锁服务中的网络化发展成为近几年酒店管理中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要保障酒店信息的可靠性必须依靠网络化连锁服务的模式,在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下,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此形式的发展是以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所以网络连锁服务的融合措施可促进酒店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双重实现,同时将营销环节之间的管理处理得当,通过网络促进连锁酒店管理上的融合创新发展。

(三)文化融合创新的措施

酒店文化融合创新措施的实施是酒店获取客户满意和信誉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酒店的建设规模和范围是有一定的约束的,但是文化融合创新建设理念的底蕴是非常丰厚的,所以文化融合创新不仅是酒店形象发展的基石,而且是现代精神的体现,促进酒店管理文化方面融合创新,首先要进行人员文化的建设,提高酒店全体人员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气息,为客户提出传统的文化环境;然后促进理念文化的融合创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寻求适用于酒店管理的特有的理念文化,实现酒店管理与理念文化的融合发展;最后是利用酒店管理文化融合创新的优势促进营销手段的进行,在完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措施的同时,形成融合创新型酒店管理的文化气息。

(四)酒店管理综合性融合措施

酒店管理综合性融合措施的目标是保障酒店管理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行酒店管理的综合性培训,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管理人才,因此酒店管理层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训发展,综合考虑各个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依据酒店管理的实际对管理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二是制定合理的岗位晋升制度,岗位晋升是促进酒店管理积极发展最有效的方法,采取岗位晋升制度一方面规划了酒店人员未来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酒店管理模式。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篇13

建筑施工管理是为了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尽量节约成本而被施工单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达到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建筑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劣不仅决定着建筑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更是决定着项目本身的效益以及安全性。如果建筑施工管理措施缺少创新和规范性,会引起很多的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影响到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单位的发展,更严重的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建筑施工的管理措施,来完善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1、目前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建筑施工管理因为与建筑的内容相关,因此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规模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而且涉及到多工种的交叉施工,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不同工序的搭接操作等,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管理方式。

(2)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更新较快。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新的建筑要素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建筑施工的管理措施也要随之变化,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要能够和新出现的事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进行更新。

2、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科学而系统的技术,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公里技术进行全面把握,但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因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其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施工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内容不全面。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获得建筑管理的自和控制权,只能被动的听任于承建人,承建人又将工程层层转包给其他有关系的人或企业,造成了建筑施工操作不能很好的落实安全工作,形成了不规范的建筑施工管理。管理的工作内容同样面临尴尬的境地,由于不同的承包公司管理人员技术和专业上的欠缺,很难对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管理工作经常顾此失彼,从而造成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些细节问题和质量问题。

(2)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建筑行业工程转包分包的现象比较普遍,多数建筑企业仅仅派遣一两名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工期的督促和现场秩序的维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很难发现建筑工程质量中的安全隐患。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由于不属于同一个公司,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施工队伍自身缺乏创造力和凝聚力,同一工程中不同的施工队伍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统一。由于沟通问题,管理人员也很难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及时的传达给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而仅仅是一种应付的心态。

(3)政府监管有时做的很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格。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政府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执行不力,措施不到位,对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管,而对已纳入监管的部门项目安全隐患的查处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坚决,督促整改基本都是以罚款了事,导致事故频发。还有一些监管人员执法意识淡薄,,使得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3、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分析与改进

针对目前建筑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现在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改进:

(1)加强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注重科学管理。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目前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多是由建筑企业派遣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建筑企业人员要能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施工企业必须配合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自觉服从管理和监督。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来说,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完善施工管理技术需要把握好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主要包括管理措施要能够有利于市场的动态变化,适应市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素质和品牌效应,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最终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的三要素能够有效的组合协调,充分发挥每一项要素的作用。

(2)政府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建筑施工管理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个的观念,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不徇私枉法,以质量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加强监督管理时,还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核心思想。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努力发挥施工人员和管理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政府作为监督部门,坚持以预防为主,认真审核,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更关键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坚持工程质量的国家标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各种工程实施标准;执法人员必须科学、公正和守法,尊重科学,不吃偏见,坚持法律法规原则,严格要求保证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出现任何质量隐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