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2 15:49: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is reasonable in relation to the quality of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curriculum of school medic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students' practical, of the professional class of 2014 wer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on the curriculum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ll kinds of curriculum sett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mak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表1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表2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毕业设计是展示教师教学成果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展示艺术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毕业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艺术高校需要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的选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等,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由于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艺术生在这时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求职以及准备留学中,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难以投入更多精力。与此同时,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错误地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普通的教学任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消极的态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毕业设计缺乏丰富的课题
目前,在国内艺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毕业设计的课题较为单一,导致每年毕业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设计课题的限制,艺术生无法发挥创造力,久而久之对同类课题出现厌烦的心态,甚至有学生直接将上一届学生的设计内容引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对于追求艺术性及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课题缺乏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开展。
(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艺术生缺乏借鉴内容
目前,艺术高校对于艺术类图书的更新较为缓慢,现有的书籍无法给艺术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艺术高校缺乏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导致艺术生的创意无法实施,这也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水平。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难以管理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这造成了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又具有周期长、任务量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艺术生需要依次做好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每个环节,包括整理资料、分析课题、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如果缺乏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将会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给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课题。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研究探索型和应用设计型。研究探索型的设计课题通常是虚拟性的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及超前的思维能力。由于此类课题格式较为固定,学生通过模拟分析并给出结论就能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要求。因此,这类设计课题通常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全部课题中占60%。但有较多的艺术生在面对此类课题时,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探讨,一味地模仿国内相关设计风格,使设计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一定的内涵。相比之下,应用设计型的设计课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列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二)校企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校企共同对艺术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能够提高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让艺术生了解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确立毕业设计的研究思路,并依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艺术生进行指导,并及时指正相关的错误。
(三)将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列入企业的人才选拔体系
高校可以将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艺术生的设计课题,让艺术生参与到项目方案的设计中,这有助于提高艺术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对艺术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定时,可以将艺术指导教师与客户对作品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客户的评价都将有利于艺术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将毕业设计与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对艺术生的立体式培养。
(四)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
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创作过程,而是需要艺术生严格依照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创作。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四部分:设计的考察、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制作以及设计的展示。因此,高校需要从教师与管理部门两方面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一方面,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加强对艺术毕业生与艺术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监督,使毕业生能够有序地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教师应充分了解艺术生在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进展,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估,使艺术生能够交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五)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毕业设计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艺术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可以使艺术生从当地文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艺术生可以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合理地运用于毕业设计中,如艺术生可以到当地寻找有特色的户外建筑,并从中获取设计灵感,使毕业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案例
宁波某艺术高校将国内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包括雕刻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影视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种类。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可以自行联系相关企业。如选择雕刻设计的毕业生,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的雕刻企业,将雕刻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课题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习雕刻的理论知识与工艺;在教师与企业雕刻师傅的指导下,对雕刻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对艺术生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估,表现优异的艺术生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工作邀请。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实际产品相结合,可以使毕业设计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际意义。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既然是创新,那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有焕然一新的一面,形式依赖于内容,又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的创新设计,对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并不是有形的模仿现代雕塑设计的表现形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形式中的内容自然包括了学术范畴中的“题材”,范围缩小了看,就包括了在题材上进行现代化且具设计理念的突破和扩展。所为在形式中的内容上设计创新,例如,雕刻中的线条纹样,可以对原有的传统线条纹样进行取舍与现代几何图形、创意图形等相结合,或再考虑艺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等因素,若石头本身具有丰富色彩或可考虑色彩构成的关系,立体形态上或可考虑透视,平面范围内或考虑空间的矛盾,排版上可按规律排列或随机组合,表现形式上可以抽象或具象,写实或写意,也可蕴含着某种含义、寄托着某种情感或为了在装饰中刻意追求趣味感而有意创造,只要完美结合,不孤立两者的特色,使其互相融合,形成新的线条纹样,这就是线条纹样的创新。再所谓内容中的形式上设计创新,缩小范围分析,例如,在创作最初的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形式当中,可以将原来传统的纯手绘的形式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软件相结合,将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在现代计算机中表现出来,方便快捷的绘制出效果图,或可根据计算机中的效果图,进行再设计再创新,这样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大大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如此一来形成了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新形式。等等如此推陈出新,“以点生线,以线生面”,不断地设计出符合当前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的探索传统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点,才更有利于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上体现其无穷的生命力。
创新离不开新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