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合集13篇

时间:2023-12-06 11:14:15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1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2

DOI:10.16266/11-4098/f.2016.04.202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同会计基础和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管理企业的手段。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更好地实施高效的和系统化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依据的基础还是原始的会计信息,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信息的处理中可以将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等内容做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处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可以使得会计业务可以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的共享程度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提高以便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的管理和有效的决策制定和实施活动。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的缺失

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相关的专业人员具有会计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软件基础”即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和计算机技术互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会计作为财务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还会涉及到很对与财务相关的专业软件和技术要求。因此,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财务技术这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技能。目前,我国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是:传统的记账模式的专业人才数量庞大但是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还很缺乏。因此,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就首先要培养出足够多的同时具有会计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的专业人才。所以,第一个方面的缺陷就是我国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

(二)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不够

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就必须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手段等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很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知识还很匮乏,导致的结果是管理人员自身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的偏差。这种由于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认识导致的偏差来源于多个方面,可能的原因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态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因素都可能是导致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受到限制。实现会计信息化就可以加快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然而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样,还有很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信息化对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化在很多时候被简单地理解为传统的会计活动的计算机计算模式。会计信息化就是简单的将计算机技术用来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当中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所以,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工作人员的负担减轻了,会计实现了“信息化”的运转模式。但是,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活动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这样简单的理解会计信息化只会加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活动的轻视,从而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自然也就享受不到会计信息化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三)会计信息缺乏保护

在很多企业的会计活动中,相关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保密意识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泄露。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企业的会计机密被其他的竞争类企业获得的化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会计实现信息化以后可能更容易面临被泄露的风险,所以,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会计信息的保护。

三、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上文集中讨论了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不能正确理解和实施的话就会导致整个信息化进程的放缓甚至是中断。其实,企业的其他部门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正确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与会计信息化过程有关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要让相关的人员明确地知道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培养一批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高级专业知识人才,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会计技能、财务技能以及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和培养才能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权责明确

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个职位的工作以及每个职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要确立明确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各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在整个会计体系中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才能实现顺利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同时,由于权责明确带来的高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在我国的顺利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必须要结合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喜斌,谭倩,刘晟.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期(25)

[2]张开元.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期(18):153-154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3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5-02

信息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工具,本身并不是生产力。虽然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流动、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效益,但信息系统本身并不具有这些意义,因此,需要对管理信息化保持正确的认识和应用。

一、什么是“信息化”

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必须搞清楚信息技术适合解决什么问题,无法解决什么问题,“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站在员工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化”差不多是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生产线上加工的是产品,而管理自动化流水线上加工的是“信息”。“信息”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信息。原始生产方式下,人们使用笔和纸来记录、保存和传递这些信息,有些企业的员工会使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如Excel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生产过程越复杂,企业规模越大,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量越多。但因为企业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就意味着不同部门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每个部门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了解,而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不多。这是现代生产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根源。生产规模越大,参与的人越多,部门分工越细,信息就越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就越严重,沟通成本就越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是“信息化”。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自动化生产线,各部门都在这个生产线上工作,部门工作产生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记录、保存、加工,自动传送给另一个或多个有协作关系的部门,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不再存在。部门只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其他事情由计算机设备辅助处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相互之间的扯皮现象也会消失,工作变得透明,管理起来就会比较方便。当然,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误区

1.把管理问题和信息管理问题混为一谈。举例来说,物料采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从物料清单的形成到采购合同的签订,再到物料入库,最后是生产部领料,中间环节多,信息量大。生产部领料时,图纸上的原始物料需求信息有可能被忽视或弄错,形成浪费,耽误生产进度。问题的根源在于,此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大,并且有一定的复杂性,人工管理困难。如果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可以提高效率(如缩短时间、节省人力)和准确性。这是典型的信息管理问题。但是,如果采购过程中发生其他人为干扰,如腐败行为等,这就变成管理问题,而不是信息管理问题了,需要通过改变管理流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管理流程改变,流程产生的信息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系统就要做相应修改。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最好先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效的管理流程,不管这个流程是企业自己创建的,还是从其他地方借鉴来的。

由上面的错误认识产生的另一个误解是,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再次强调,信息化只能解决信息管理问题,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跟信息管理有关。这就意味着,信息化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那么,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我们会在下面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并进行有益讨论。

2.信息化是买一个管理软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只要买一个信息管理软件,或者请人开发一个,信息化就会实现。信息系统复杂度高,涉及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多,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两个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难度大,风险大,并不像买个家用电器那么简单。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在前期管理和后期维护上做好充分准备。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软件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

3.管理软件上的投资,与在其他机械设备上的投资一样。管理软件与其他机械设备的性质完全不同。机械设备的用途相对单一,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中,设备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固定不变,采购成本是一次性的,后期需要支付耗材成本、维护成本、操作工的人工成本等。管理软件的结构、功能、用途、维护等在生命周期中会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发生改变。管理软件的采购成本并不是一次性的,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支付因变化而产生的开发和其他相关费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后期维护费要远远高于第一次支付的采购费。

4.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高,大学生多,实现信息化比较容易。影响信息系统建设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公司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而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是其中之一。

5.把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使用管理软件的熟练程度混为一谈。(1)企业员工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维护。这个结论的疑问很大,原因是中国的IT教育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多大帮助,主要取决于个人在专业课程上的兴趣与努力程度。(2)买很贵的计算机,可以保证信息系统对运行速度、存储容量和网络环境的要求。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规格、价格差异巨大,顺利运行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安全特性,取决于企业的业务类型、规模大小、信息化程度高低等因素。通常,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推荐。(3)买一个功能很强的管理软件,可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事实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买一个有助于核心业务顺利开展的管理软件,基本上就够了,这方面不必追求完美。而且,软件功能越多,管理起来越复杂,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高,维护成本也高。

三、企业实现信息化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应该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完成此目的之前,我们要衡量企业目前是否有能力即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条件。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建立规划,逐步推进。信息化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的能力。

1.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信息化”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只要企业有生产活动(或者对外提供服务),就会产生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消耗材料数量、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等。企业需要记录、整理这些信息,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记录、整理这些信息是有成本的,企业生产越复杂,规模越大,信息量越大,整理、记录就会越麻烦,成本就越高。另外,企业内部部门越多,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沟通成本越高。举几个信息管理出问题时,企业发生的症状案例:(1)想知道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数据是件困难的事,因为透明度不够或者管理混乱。(2)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产能。(3)无法确切知道生产成本。(4)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利润。(5)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多,统计数据时间长,而且从不同部门汇总出来的数据不一致。(6)财务部门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当信息多到用人力去管理时,成本太高,就需要考虑在企业实施信息化了。

2.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由于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和成本?从一个小故事说起。一个人生了病,他去看医生,医生为他指定检查身体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取决于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设备和药物是否有效、病情严重程度等。企业生了病呢?当然应该去看医生。这里的医生指的是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如果医生给企业开的治疗方案是实施信息化,做个类比,信息管理软件相当于医疗设备,软件开发商相当于医疗设备制造商,负责软件实施的公司相当于医疗设备商,负责上门安装、培训、简单的二次开发任务、售后服务等。上面的类比并不完全科学。因为病人的治疗过程大部分是在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企业的治疗过程要靠自己。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要解决基础管理问题。基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先绝条件。

总之,企业要实行信息化,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信息化的实质,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同时,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购置,一定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所以要求ERP制作公司要深入企业,量体裁衣,打造一个最适合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信息软件的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4

一、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 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日常操作>文秘站:档案管理制度。

(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3)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5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6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如何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换言之,信息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企业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突破信息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准确记录和适时提供企业各运行环节状况,及时反馈企业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减少非增值劳动等内在的需要。本文结合本人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列举出目前企业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由于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办公设备落后、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困难。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不尽相同,但企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却反必要的认识,使得在信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技术保障不足,如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缺乏熟悉标准和标准化的专业人员;有的企业在技术方面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缺乏国内、国际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横向交流,企业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外,更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挂帅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充分的保障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有总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和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信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物资设备的优先配备;基层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实现企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年产10万吨钢、4万吨铸锻件、45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中心,在主要技术和研发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在新改造的智能化科技大楼内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资基础。

(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对内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对外缺少国内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信息进行有效、可靠、安全、实时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信息化形成初期,企业搭建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缺乏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模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础数据,数据繁杂而且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且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和编码分原则不统一,基础数据情况不佳,这就使得同一数据或数据指标在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企业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结合市场相关应用软件情况及本公司产品结构特点的设计需要,并结合企业现行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立的要求,使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术语与符号标准、应用语言标准、数据库与资源库标准等要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型号及零件编码标准、生产管理编码标准、工艺管理编码标准、质检管理编码标准以及计划管理编码标准等在结合企业本身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协助企业各基层单位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并在建立子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子局域网进行互联,然后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外部信息渠道,充实企业信息资源。

(三)信息标准化管理薄弱

在方法上企业过分强调实施进度,使用大量顺序码,最终导致系统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共享性差;在方式上标准更新和维护过分依赖人工比对,管理手段和效率低下;在手段上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的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在上线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执行已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影响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周期延长,结果项目承包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严重的还可导致信息系统项目的彻底失败。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确保企业信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前沿研究的一些老师。

(四)相关工作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准备、设计、实施、上线支持和优化等五个阶段,具有实施周期长、费用大、信息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殊性。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大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及概念了解不够,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家具备管理理论基础和超前意识以及与岗位相符的管理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有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1世纪是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离开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明.械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7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帮助非常大,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如果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很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巨大缺陷,造成企业决策、战略方向的错误,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次研究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21世界也是网络的时代,在现代化发展下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数字化下的网络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企业的推广可以进入到全世界的视线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当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生产、销售、人力、客户互联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减少很多的企业成本,如运输、商务活动费用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低价格等优势,提升产品的有效性[1]。而从内容上来看,信息化管理由于其网络性,可以将所有的企业活动通过网络涵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了很大的范围,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电子数据化,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流程,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本的代价。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进入我国已经具有一段时间的历史,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更是更为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认知程度,也都认同了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和优势。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的优势方面,但仍然有很多的企业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或是信息化管理的不完善、不全面,系统较为落后,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有效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也需要一定的发展的完善,而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结合企业现状,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信息化的现在,信息的落后必然会使企业处于被动位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二)利用率低

在很多的企业当中,虽然企业已经建立和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系统,但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还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出现资源、信息更新的不及时,使管理人员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准确的掌握到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现状,也给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或是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或是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纳入、分析及理解,同时,信息化系统也需要不时的进行调整及完善,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定期进行更新,避免由于软件问题造成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但在很多企业当中,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进度缓慢,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但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针对上述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不断强化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对象,在现代化、电子化不断更替的当今,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2]。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采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联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金融、税务、海关、保险等等,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全面性,同时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保密、安全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信息化模式的推广和学习

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期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的推广,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学习,扩大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熟练的使用信息化系统,保证系统当中每个环节的有效率和快速,以便提供给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数据指标[3]。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通过猎头公司吸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或是将企业的管理人员送入专业性的院校进行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小组,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当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构建和完善,并进行实时维护,确保信息化体系可以正常、安全的运行,提供给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五、总结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本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而提出和应用的专业性管理系统[4]。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完善,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桂芹,夏琴,王玉,褚晓天.南京市零售商业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6,02.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8

一、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盈利的同时还要服务于社会,应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我们要注意的是,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盈利。企业会计是为企业正常进行的经济交易保驾护航的,为每次的交易做好准备,为下一次的交易提供有效的数据,同时也是企业制定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发展到最后,所有的核算型会计都会被ERP和专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所取代,因为核算型会计的最大作用是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与汇总,最终形成记账凭证。

二、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重视仅仅是从这几年才开始的,所以,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管理理念落后

会计电算化无疑是一种趋势,因为会计电算化不仅对本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账本可以整理得很清楚,而且和其他的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进行对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要清楚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趋势,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益处。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着不愿意采用会计电算化的现象,认为会计电算化需要准备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这样在资金占用方面无疑是个缺点。而且对人才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人才成本上升。会计电算化如未能推广到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的流通就会产生障碍。同时,计算机硬件或网络如发生损坏,会导致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保存和备份丢失。

(二)创新性不足

不得不承认会计电算化确实存在着成本上的缺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会计信息化的优点,有些企业盲目效仿其他成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模式,照搬照用,生搬硬套,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会计电算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在不断的发展中,如果生搬硬套,必然会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脚步,那么也必然会影响企业前进的脚步。创新并不是盲目地添加或缩减内容,要明确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手工会计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汇总工作,但是手工会计查找错误比较简单,而且也比较容易更改;电算会计工作量不大,但除了要求工作人员懂会计外,还要懂电脑,而且一旦有错误,特别是做了后面的才发现前面有错误,改正过来很麻烦,而且查找错误也比较困难。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创新,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会计电算化模式。

三、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对策分析

笔者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下面,笔者就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理念

市场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企业在进行交易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一种途径,是一种能够和其他企业的市场连为一体的一个媒介,管理者应该提高管理理念,合理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企业必须要有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随时处在最佳的状态,来应对企业随时要面临的问题。谁也不知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能够为企业谋得更多的福利,成本是加大了,可是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利润是远远大于成本的。

(二)提高创新力

随着ERP与财务软件的不断融合,原来销售、采购、生产、收款等业务流程与记账之间存在的断层,已经被ERP所建立的信息流所融通,因此在从订单开始,采购、成本要素的归集分配、销售的确认等会计记账时的原则与方法都能够被有效地变成数据公式自行在ERP中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自动记入到财会软件之中,如公司的销售,只需要营销部门开出销售单,仓储部门验证发货,财务部审核后,便会自动开出发票,并进行记账,根本不需要设立专门的销售会计来对销售业务进行核算。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决不是简单地汇总核算,因为这部分工作将转由ERP负责,而是需要大量的既懂计算机,又知道会计原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财务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分门别类地筛选出来,提供给决策者使用。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力,但是不脱离实际。企业会计信息化必然能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最大便利的可能。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发展前沿,对企业财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首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接着从管理理念落后以及创新力不足这两个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谈,最后从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创新力这两个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欣骏.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化[J].现代会计,2005(3).

2.谢庆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J].大众商务,2010(14).

3.杨明月.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3).

4.孟苓遍.试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J].科技信息,2008(28).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中小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保持财务清晰,使得资本结构趋于合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实际贡献。

一、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令人深度思考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本国市场被本国大型企业和外国跨国企业瓜分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下来,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如果不想被时代所抛弃,企业只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诚信,而内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无疑能够让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剂良药。

会计信息化一方面能够理清企业财务状况,使得账务清晰分明,领导者在收支之间可以更好控制企业的运营,在盈利阶段扩大规模,增加员工福利;在亏损阶段则缩小规模,减少员工福利。这就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使得企业领导者掌握好企业发展的节奏,掌好企业发展的舵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实现与普及,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也就刺激了部门之间的良好竞争,这就使得企业在总体水平上有了一个新的提高。会计信息化无疑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被瓜分,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处于有利地位。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信息化程度低,企业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这也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程度的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已经在全部部门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企业各部门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共享和运行循环。而有的企业只是将会计信息化流于表面,没有在根本上实现会计信息化,而且还使用着传统的记账模式,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也使得企业账目不清,企业发展有阻碍。会计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总体是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明显比中西部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程度高,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类行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高于传统产业。

2.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缺少应急机制。由于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财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现财务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这些无疑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对外的形象。此外,在出现财务信息泄密事件时,企业没有合理的应急机制,使得财务信息安全更加令人堪忧。良好的应急机制能够及时的解决企业出现的财务信息安全问题,弥补其出现的漏洞,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安全。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社会的到来,无疑预示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主要载体。面对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对时展前景的预判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企业领导者对其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无法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化只是在理论上探讨,无法真正的实行下去。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满足于现状,无法跟上时念,看不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缺少创新和发展意识,无法从市场和时代的角度出发来引导企业发展。此外会计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几乎遍及企业运行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等。[1]会计信息化是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必须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

2.财务资料安全问题成焦点。会计信息化在实际的应用中涉及到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问题,包括数据输入、存储、转移等等环节。这些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软件,而部分软件存在着技术缺陷,软件漏洞多,需要不断的更新;而有的中小企业自己开发的软件漏洞更多,无法对本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安全保障,这些都会造成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泄露,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在会计信息输入、存储和转移上也有很多问题,如数据输入错误、存储装备损坏老化、数据转移阶段装备遗失等等。

除了软硬件问题之外,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存在着人员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合理,从而导致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着漏洞。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不达标,业务能力差等都会导致财务问题的出现。如在输入数据中出现差错,个人修改数据,工作人员,甚至出现财务管理人员由于个人利益的驱使,出卖企业财务信息的现象。

3.企业内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企业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障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僵硬,不了解彼此之间的责任与权限,权力之间出现交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内部信息的不畅通。

企业要想运行的好,就要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者之间的统一,而单纯的由财务部门完成会计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2]信息与资金、资金与物流之间都要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运营的成功。同时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信息共享时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

4.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作保障。会计信息化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专业型的技术人才还是十分缺少的。这就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出现了断层。复合型人才的欠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会计信息化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也要对计算机操作有着比较高的能力。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那些有着实现本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停止脚步。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研究

为解决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必须作为主要的行动对象,政府也应在其中起着一定的辅助和监督作用。

1.提高重视程度,实现地区与行业之间的平衡。作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必须得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这种重视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或单纯的技术层面上,而是应该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要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政府要及时的对企业领导者进行教育和指导,对本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引导。同时要监督企业的践行力度。为应对行业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政府则应该积极的调整政策,推进企业转型,实现平衡。

2.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内部控制,合理划分使用权限。第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第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和齐备的网络安全操作体系,弥补在软硬件技术上存在的漏洞,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零缺口”;第三,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工作,慎重选择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保密意识;第四,加强企业内部人员控制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实现合理分配和约束。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部门合作。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是一个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协作程度高,运行效率就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就快。单一的部门管理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统筹企业管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运行。部门内部也要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部门,它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命脉,必须要引起重视。此外还要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加强岗位监督和制约。各个部门之间要经常合作,形成信息共享,财务、物流、销售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要及时的分享,及时交付管理层审批,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各部门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专业的技术人才是会计信息化实现的保障。政府要鼓励培养专业的计算机和会计人才,尤其是两者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加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而企业则要提高各个部门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针对不同的部门,科学合理的设定培训内容;鼓励本企业会计信息化人员积极实践,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全新的革命。中小企业只有在打造好自身内部堡垒的前提之下,才能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必须努力解决其前方所遇到的难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44-02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是为实现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供有效地信息资源的渠道,也是解决会计电算化单一模式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79年我国实施会计信息化试点工作以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企业的管理。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纵观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早期的会计信息化主要是以解决企业日常的财务报表,并且基本上引入了相应的软件处理系统,但是此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时缺乏对数据的控制,结果导致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范畴也越来越广,由单一的会计财务处理转化为集会计数据处理、经济活动决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系统。虽然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真正应用于会计信息化企业并不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的数量仍然不多,即应用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其应用范畴仍然集中在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层面上,而没有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进来。

虽然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很不理想,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会越来越完善,我国企业的会计必然会走向信息化方向,企业之所以发展会计信息化,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目前通过CA负责对在线交易的身份确认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从而达到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要求。其次,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会计信息化就是综合企业所有的信息,以此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提供给企业决策者,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决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的预期控制目标。企业的会计预算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难题,因此,如何将企业的财务预算、结算以及融资等进行综合考虑,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实施会计信息化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进而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置于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对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成果,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使得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与论述这些问题。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管理条件的评估不足

虽然企业普遍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地建设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企业对自身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评估存在误区,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不理想:首先,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没有对自身的条件和管理进行有效地评估,结果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很多企业在选择会计信息化的时候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对为什么选择会计信息化、使用会计信息化所要达到的效果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就盲目地使用会计信息化,结果导致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问题,甚至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也存在模糊的概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将会计信息化建设看作是企业会计手段的技术改造,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强调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参与性,结果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改革中,而没有发挥出信息系统的整体效应。

(二)会计网络化、系统化程度不高

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前提就是要实现网络化,只有借助网络才能构建会计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目前企业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企业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以中小企业为例,中小企业在局域网建设方面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要面对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的网络化发展:首先,企业选择的系统开发工具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虽然我国软件编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数据编程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问题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使得企业的核心数据存在被泄露的危险。其次,网络化系统也加剧了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比如一些计算机高手利用系统漏洞窃取密码后进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篡改,给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三)会计业务流程不规范,缺乏风险管理

虽然实施会计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依靠会计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管理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只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了改变,由过去的手工记账转变为计算机记账,而没有在整体上改变企业会计业务的流程。另外,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就必须要选择相应的软件系统,而我们知道软件系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需要定期的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但是由于维护权责不明,导致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管理出现真空,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危险性,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前提就是企业要具备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如要构建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引入高速度的网络以及兴建相应的计算机处理机房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其次,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对企业的影响,以此决定企业是否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比如如果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所付出的经济费用超过信息化所带来的投资回报,那么企业就可以不实施会计信息化,当然这种分析必须是建立在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评价基础上。最后,企业在选择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以此充分发挥会计信息软件的作用。

(二)优化企业的会计网络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而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就成为会计网络化发展所面对的重要内容,通过优化企业的会计网络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实现财务预算与核算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支出,便于部门之前的沟通。具体的网络优化策略是:一是业务处理集中化。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人、物、财的一体化发展,有效地整合了企业内部之间的资源,加强了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性,因此,企业要整合企业的业务模式流程,将所有的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处理。二是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企业会计数据的安全。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安全处理,因此,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企业会计数据的安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流程,明确具体应用的流程,以此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对财务信息进行备份保存,通过及时进行备份克服计算机系统因为病毒侵犯或者计算机故障而出现了会计信息丢失的现象。第三,选择合适的软件加强企业会计网络的建设。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比如中小企业可以针对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的缺陷采取外包的方式,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承包给专门的公司,以此降低企业的前期支付成本。

(三)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要积极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得以应用才能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价值,而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相关的人员具有专业计算机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样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也对非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便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其次,培养高端的会计管理人才。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离不开高端会计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具有高端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一是要加强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招聘高等专业人才。二是企业要鼓励现有人才进行深造学习,并且为这些人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技术创新研究的项目要给予启动资金支持。

(四)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管理

首先,企业要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企业可以从网络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方面入手,提高网络系统的技术,比如设立防火墙技术、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处理,制定网络使用规则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的网络使用制度等措施。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此避免会计信息的泄密;其次,完善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会计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为保证会计档案的连续性,网络系统必须要使用标准的财务软件转换接口,对会计数据备份的保存选择纸质与光电介质相结合的方式,以此保证数据的安全;最后,强化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通过完善的控制策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控制。

(五)有步骤的实施ERP系统建设

ERP系统是一个整体动态系统,涉及企业的许多流程,企业要对所有的业务进行整合以此实现ERP,当然企业在实施ERP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实施ERP的时效性,因此,应该有选择的逐步实施ERP:首先,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软件类型。目前市场上的ERP软件价格不同,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有选择的使用合适的ERP软件,企业在购买ERP软件时一定要进行准确的信息收集,并且对相应的软件性能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是否适合本企业。其次,加强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以此对企业的整体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出科学的决策。最后,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不要局限在财务方面的知识,而是应该包括项目管理、操作技能以及市场分析等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武立.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11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况

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集中,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与灵活性,从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反应。但是,在获取信息方面就稍显能力不足了。大企业可以通过咨询公司或市场调查获取信息,并利用拥有的信息网络对其进行挖掘与整合分析,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有限,很难通过咨询公司或市场调查获取信息,如果再没有信息化的管理,即使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难以将其整合起来作为企业决策的参考依据,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更加重要。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主要有这样几个层次:最底层的是单机商务的应用,即计算机日常生产操作来处理文件使用的报表,编制和收集数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较高层次则是简单局域网的应用局域网中的应用,实现办公区文件共享传递;最高层次是企业个性化应用并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通过信息软件实现ERP管理,建立基于信息网络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1.1、认识不足,存在误区。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服务和销售等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我国目前虽然有些中小企业探索并展开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认为拥有一台电脑、拥有一个企业网站、购买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建设缺乏透彻的认知。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涉及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而不仅是资金的投入与技术的引进这么简单。

2.1.2、企业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缺乏。

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建设, 中小型企业既要引进和留住信息技术人才,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现阶段,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 ,普遍遇到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少,而且融资难度大。另外,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偏向于硬件的投资,甚至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的75% 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信息化人才缺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既善于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人才。

2.2、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2.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欠缺科学引导。

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不够,引导不足,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首先,大型企业是眼前各级政府信息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着重资助对象,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关注;其次,政府部门自身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带好头,如税务局、工商局的信息化程度不够,使得企业每个月交报表等,还要到税务局排很长时间的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2.2、服务有限,环境较差。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市场上很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都是由外国一些大型软件公司提供的,例如德国美国甲骨文公司、SAP等。然而这些方案费用相当高昂,中小企业无力购买。虽然有不少国内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所谓的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价格也便宜,但这些软件还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质需求,售后服务也没有跟上。再此之外,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特长的咨询公司很少,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不够,导致无法保证项目质量。电子支付、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企业认为现在开展信息化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3、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3.1、政府及社会方面

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启蒙状态,需要全方位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正确引导。媒体要扮演积极宣传和推进者的角色。政府要扮演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者角色,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资源与平台作用。企业如果从搭建网络平台、运行服务器群、带出一支队伍开始,确实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但实际事实上,他们也可以把这些业务外包出去,企业只需要关注核心的业务流程就可以了。这种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供应管理系统,往往可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动态化的目标,非常值得中小企业借鉴应用。

3.2、企业方面

企业信息化规划,又称为企业IT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框架、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予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需要通过对企业现状、以后发展的研究 ,制定出包括技术路线、软件商、企业信息网络的选择、实施与咨询团队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4、结论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引导和推动,索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信息化发展水平角度来看,依然还不够。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工作,调动和鼓励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中小企业也应正确认识信息化,重视信息人才,做好规划,共同推动信息化工程。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12

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是在1999 年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究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一、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篇13

作者简介:陈建鑫,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物流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企业为了寻求发展,在管理手段上需要不断吸收新鲜元素。物流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受到控制。通过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方面尚存在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认真加以应对解决。

1、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判断

1.1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只有具备了信息化的特质,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信息收集的代码化、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都属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范畴。将更多地运用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等等,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物流服务。

1.2物流管理智能化

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是物流管理较高水准的体现,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物流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包含了路线选择、库存衡量、配送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正确决策,合理调度。而物流管理智能化的特性,能够通过提供系统支持来使这些问题得到快速科学的解决。

1.3物流管理自动化

物流管理自动化作为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表现突出,且自动化的管理远比人工管理精细,使工作的出错率大大降低。借物流管理自动化之力,能够使信息采集更加便利,同时,信息的追踪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使监控效果有了充分保障。

1.4物流管理网络化

物流管理网络化是物流工作的重要特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发达交通的影响之下,物流管理额网络化特征更加凸现出来。网络化的物流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计算机技术层面的网络化,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资源可以借由网络化的发展来实现共享,企业理应抓住机遇,推进物流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进程。网络化另一个层面的含义在于配送网点的网络化,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对所处环境的分析来建立配送网络,提升工作效率。

1.5物流管理标准化

物流管理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点要求,物流系统庞大,分工也较为复杂,为了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要求,就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确保每个环节都是按照标准来进行的。使物流管理形成统一的局面,通过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来提升管理效率。

2、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影响要素透视

2.1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

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会使企业传统的经营状态发生改变。通常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会交由一个部门来负责,这种形式的物流管理较为孤立,而信息化的出现则要求企业上下都要对物流管理给予重视,物流成为企业当中一个事关整体利益的重要环节。这样一来,需要企业在部门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要有专人来对信息化进程进行推动。物流管理人员不能仅仅关注物流这一个部门的利益,而要站到一定的高度上为企业的整体利益负责,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将外部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通过合理配置来使企业的经营状态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2.2影响物流管理水平

企业的物流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而物流管理信息化会对诸多环节产生影响,从总体上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从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来说,为了达到信息化的高要求,企业必须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进行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的建设,使这部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从物流技术的角度出发,为了提升物流的效率,企业就要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促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成,在确保物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使企业内部的物流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企业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适应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脚步,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将在对物流信息化的适应过程中不断提高。

3、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3.1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的缺失从两个方面可见一斑:首先是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影响了企业的部门建设,没有专门人员来进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推进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多数企业无论大小,都在配置方面追求大而全,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自成体系的,忽略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对物流的认识过于传统、片面,使物流管理信息化在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是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2物流管理的技术较为落后

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管理的成效,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受技术水平的制约而停滞不前。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足,仅用计算机来进行企业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而不能将其运用到解决物流管理的问题上。企业在进行物流问题决策时,依然保持人工化的状态,信息化的系统开发较为滞后。另外,企业要开展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来实现条形码扫描、物品自动分拣、地理位置确定等等,但很多企业在设备配备上难以达到要求,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造成阻碍。在这一方面与国外的物流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3.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混乱

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不够系统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信息资源长期呈现混乱状态,使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受到很大影响。在开展具体的物流工作时,由于信息标准的缺乏使信息的流通受到阻碍,信息共享的效用也难以发挥。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呈现的落后状态是信息化水平低下的表现,使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及物品跟踪等环节都受到严重制约,导致物流管理的整体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物流管理信息资源混乱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隐性问题,难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注意,但其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3.4缺少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

要加快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脚步就不能忽略人的能动作用,而当前很多企业缺少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物流知识,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还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物流管理的相关操作。但当前企业的物流人才状态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学历普遍不高,年龄较大,缺乏计算机能力,且学习和接受水平也比较有限。这样的人才结构,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影响到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

3.5开展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选项

3.5.1改变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缺失的问题,要求企业领导从根本上转变想法,通过参观部分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体会到进行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积极意义,进而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与开发,管理层要对开发进程予以足够的关注,在领导与部门员工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交流平台,使企业上下都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为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树立起创新意识,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从货物配送、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创造新的局面。

3.5.2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研究

企业要求得进步,就必须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对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来说,就要努力冲破技术滞后的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攻克的两项技术难题为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自动识别。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就能够使报文标准化、单证格式化等成为可能,而货物自动识别则能够使字符识别、视觉识别、声音识别等得以实现。要推进企业关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研究进程,需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对物流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化研究。另外,企业还应具有国际化视野,积极从外国企业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运用到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当中,进行技术及设备的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加强技术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使企业降低物流管理成本,获取更高利润。

3.5.3重视物流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

企业必须一扫物流信息混乱的局面,充分认识到信息完备的重要性,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上日程。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该以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目标,从基层做起来进行信息的采集,采集过程必须科学规范,确保获取的信息准确无误。将得到的物流信息传递到物流管理的系统当中,提供信息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只有准确标准的信息才有利用价值,这对物流信息的获取及鉴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在得到有效信息之后,企业还要建立起共享体制,充分挖掘物流信息的价值,使其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管理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信息管理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3.5.4重点培养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