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绿化的意义

城市绿化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5 14:45: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市绿化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绿化的意义

篇1

程志刚1

马洪德2

吴慧2

2

(1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林业站,江苏建湖224761;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摘要大树移植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总结,提出了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大树移植的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大树移植;意义;可行性中图分类号S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73-01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化要求不仅仅在于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而且对城市绿化的质量和品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树的移植问题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及园林建设者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试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的总结,提出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并对大树移植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经粗略测算,一个中等城市每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折算为人民币接近

100亿元。

据有关资料介绍,乔木与草坪或“大色块”的投资比例约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之比为30∶1。大树能缩短树木在城市中由小苗到大树的生长年限,让城市居民提前享受到大规模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时优化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大树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改善生态的功能,在大树移植恢复后,其生态效益将会发挥得更好。大树的移植同时会给下层的植物提供较好的水湿及庇荫条件,有利于中下层次景观植物的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土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大量耐荫植物如常春藤类、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吉祥草、虎耳草等在枝叶未茂的小树下生长不良,而在大树浓荫下则可茁壮成长,发挥出较好的立体景观和生态效益。

11.1

大树移植的意义景观意义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能在短期内提高绿地景观

的时空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景观效果。大树都有几十年生长期,移植后经精心养护并恢复生机可以使新建的绿地历史提前几十年。在景观的空间层次上,高大的树木构成了绿地景观空间的主导者,把景观重点向高层扩展,对扩大绿地的内部景观和提高外部景观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合理的乔、灌、地被(草)平均比例应为4∶3∶3,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地离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2.1

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可行性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

(1)近似生境原理。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

1.2生态意义

大树移植的生态意义是指对发达城市绿地的生态而

因素,但主要是光气热等小气侯和土壤条件。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境的,移植成活率较高;反之,一些高山生长的大树移入平地,或将酸性土壤生长的乔木移入带碱性土壤,由于其生态差异较大,成活率也较低。

(2)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须保持平衡。大树移植首先是伤了根,因此同时必须根据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树势保持平衡。地上部分的过重修剪往往会影响到树木的园林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这是因为地下生长所需的物质营养是由地上部分供给的)。因此在实践中地上部分往往要求多留枝叶,但这常常导致地上部分超过地下部分。因此,在实践中要通过养护和一些人工措施来弥补。

言。城市属于生态脆弱地带,因为城市建设多为硬质景观所占据,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大树进城对在短期内恢复城市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应着手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结构,增加城市的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的测算资料介绍,1hm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

2

2.2大树移植的实践可行性

(1)大树的相对树龄问题。通常所指的大树胸径一般为

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

3

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2~3℃,降低噪音26~43dB,削弱风速40%~60%;使

收稿日期

15~100cm。其树龄不过几十年到100年。常见移植大树胸径

在15~50cm之间,这些树龄只有几十年,而其一般寿命在千

(下转第75页)

2008-10-20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

与复序乌桕(变种)(Sapiumsebiferum(L.)Roxb.var.multirace-菜;也作观赏植物[4]。

园艺博览

mosumDingetS.Y.Wang)的主要区别:叶大,三角状圆形,

长5~8cm,宽3.5~7cm,先端突长尖,基部圆形,表面浓绿色。蒴果球形,较大。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河边、路旁。用途同心果乌桕[4]。

(10)小叶省沽油(变种)(StaphyleabumaldaDC.var.micro-

此外,该区域还分布有河南特有树木:河南杈叶槭(变种)、河南毛葡萄、复序乌桕(变种)、垂枝乌桕(变种)、塔形栓皮栎(变种)等。参考文献

[1]王遂义.河南树木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戴天澍.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一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二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4]

社,1988.

[5]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

phyllaB.C.DingetT.B.Chao)。省沽油科省沽油属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本变种与省沽油(正种)(StaphyleabumaldaDC.)的主要区别:小叶窄卵形、披针状卵形,较小,长2.4~4.5cm,宽

1.0~2.2cm。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或山坡疏林中。种

子油可制肥皂及油漆;茎皮可提取纤维;嫩叶及花可作野(上接第70页)

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用推土机思考,用铲土机规划,不顾现状,无视场地,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至今似乎仍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1**********]

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进行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镇区域内需土地点。城镇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镇区域内有效地被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镇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镇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镇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镇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方法。近几年来,城市景观已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城郊景观演化序列、城市景观分析、城市景观异质性维持、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过程等都有所研究。

3.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镇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

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地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上接第72页)

格局,从景观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重价值,创造出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

[***********][***********][1**********]

6参考文献

5结语

在现有乡村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

和方法,注重小城镇和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或许能为城镇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上接第73页)

年乃至千年以上(速生树除外,速生树常不用于大树移植),如香樟(现有2000年以上的古树)、银杏(现有2000年的古树)、雪松、广玉兰、榉树(已有1000年寿命)、桂花(千年左右)、金钱松(近千年)等。若按移植大树平均50年计,与其1000年的寿命比只有5%,可以说50年树龄(胸径在30~

[1]金其铭.乡村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王献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4):

32-36.

——以中山市为例[4]俞孔坚,叶正.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

城市规划,,():[J].199822414-17.

[***********][***********][1**********]

3

结语

(1)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各种乔木都有其移植的特点。尚有许多课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实践的经验体会。所涉及的树种较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2)尽管现在有许多种大树移植生根剂,但大树移植成本高,若移植后生长不良造成死亡,反而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

(3)大树移植后,大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树移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50cm左右)对一般乔木而言是处于生命的幼龄时期,并不

是树龄过老,而是处于童年期。换句话说,这些树的可塑性很大,并且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

(2)大树的抗逆性较好。在江南地区大树移植一般均选在秋冬和早春,尤以秋冬最佳,因此时树干的韧皮部积累了大量营养。大树因移植使其根部和枝叶受到损伤后,其体内主要是树干韧皮部积累的营养,可用于恢复根系和枝叶的重建,对不良环境条件(如土壤、温度、空气污染等)抗性较好,具有相对较广的适应性。

4参考文献

[1]奉树成,成敏,陈钢,等.大树引入城市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39-41.

篇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1.1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1.2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1.3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1.4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2.3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2.4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1.园林艺术的含义与历史溯源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一种,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指对城市绿化环境加以艺术手段的处理,是活灵活现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花草、景观树、景观石等景物的巧妙搭配,加以合理运用、艺术设计等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绿化形象。在改造城市环境的同时,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早在明代就在计成所著作的《园冶》中出现。该书后流入日本,被誉为《夺天工》,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造园”这一专用词汇也由此最先被提出。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由此,园林创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在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和18世纪的英国,园林已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融和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荟萃艺术。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到:“园林艺术为精神创造了一种环境,是第二自然的表现”。当时,西方园林艺术的表达手法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把自然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截取出来,拼凑成完美的整体,又不失自然之美;另一种则是以建筑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从大自然中取来花草树木,就像一个建筑师为了营造宫殿,从大自然中取来石头、大理石和木材一样,不同的是,花卉树木是有生命的。如今,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艺术风格都在发生惟妙惟肖的变化,使得园林艺术更趋于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2.简析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城市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产生了很多工业残渣垃圾,再加上人口、车辆的大量涌入,生活垃圾和尾气等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吸收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消灭各种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工业排出的大量废气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物等,一旦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安全,而且城市街道尘土和细菌较多,合理种植和选择绿色植物,可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其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是我国城市土地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灾难之一,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可耕地面积缩小,土壤水分和营养缺失,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园林绿化,栽培和种植树木植物,能够涵养水源,改善和保护土壤资源,从而缓解和预防水土流失现象。 

2.2预防和减轻城市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工厂建筑随处可见,生产时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声、撞击声十分刺耳,再加上各种车辆行驶所产生轰鸣,城市噪声污染正在日益加重。除了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之外,噪声过大还会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人们出现神经衰弱、精神欠佳、呼吸不畅甚至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园林绿化建设中,树冠和枝干能够对这些噪音进行吸收和弱化,若在城市街道两侧或居住地附近种植一些树木,形成树林带,还可以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 

2.3可以调节城市气候环境 

由于城市工业较多、人口密集,通常情况下,城市温度远远高于郊区,热岛效应十分普遍。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树木叶面能够对水分进行蒸发,从而降低周围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冬暖夏凉。因此,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空氣比较干净清新。在夏季,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消暑,而到了冬季,树木可以遮挡大风的侵入,降低风速,使人们感到温暖。同时,城市空气比较干燥,多种植些园林树木,有助于土地水分蒸发并融入到空气中,调节和提高城市空气的湿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3.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3.1随时监测城市环境情况 

尽管城市环境具有专门的监测机构,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监测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敏感,每当城市环境受到污染时,植物生长情况便会出现变化发出信号,例如,叶子变黄、枯萎等,甚至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植物还会枯死。而城市环境状况良好时,植物枝叶生长比较茂密,花朵鲜艳,因此,植物是监测城市环境的晴雨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替代。 

3.2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续,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园林中选择的植被、山石等更加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对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国园林绿化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使得园林绿化更加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3.3加快城市化进程 

园林绿化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城市的的整体环境和城市魅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大大提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转变。园林绿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爱护公物。同时,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技术,缓解了城市紧张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4.结束语 

当今的园林设计中,通常以植物为主体,结合水体、园林建筑小品和地形等不同的元素来营造出更为人性化、富有历史传统、空气清新、安详舒适的城市环境,从而改善了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从目前情况来说,大树移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绿化所使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尤其是针对需要短期内见到成效的城市绿化工程,其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在大树的移栽过程当中,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是整个城市绿化的一个关键,所以成熟的树木移栽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园林绿化十分重要。

1 大树移栽对城市绿化的意义

在老城区的改造工程和道路铺设的工程中,难免会遇到大树挡路的现象。有的可以选择避让,有的则没有办法避让,这就需要进行大树的移栽。大树移栽合理地解决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市区重要地段或城市标志性景观地,为加快绿化工程的施工进度,就要移栽已成熟的大树进行绿化。这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实现快速满足城市绿化要求的目的。

2 大树移栽所需遵循的原则

2.1 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

大树移载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并要具备包括光照、空气、水分、温度以及土壤等多方面的条件。在进行大树移栽的过程中,如果移植地点的生态环境与大树未移植前的生态环境类似,或是优于原来的生长环境,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反之成活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进行大树移栽必须要遵循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原则,不能盲目地去选择树木、树种,以至于不能完成城市绿化的目标。

2.2 保持所需移栽树木的树势平衡

保持树木树势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要保持大树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平衡。因为在移栽的过程中,一般会对大树的根系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和影响,导致根系不能充分地吸收水分。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大树地面以上的部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剪,以便大树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能够保持协调。如果出现为了保持树木的整体形象,而不能采用修剪的办法达到上下平衡,就需要利用人工养护的办法对大树进行遮挡,防止其水分的过度蒸发,使大树达到整体的平衡。

2.3 保证移栽期间大树收支平衡

所谓大树收支平衡,就是在大树正常生长过程中,树叶吸收的养分要大于或等于树木生长过程所消耗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树的正常生长。但是在移栽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还是会影响到树叶对于养分的吸收。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给大树喷洒叶面肥,挂促进树木生长的输液吊袋,以及对大树的新梢嫩枝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剪,以便于更大程度地减少大树在生长期对于养分的消耗,从而保证大树收支平衡。

3 大树移栽过程当中技术应用

3.1 移栽时间的选择

大树移栽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这对于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树木的移栽大多数选择在树木的休眠期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在休眠期,树木对于养分的需求和水分的蒸发都相对较少。必须选择在冬季的土壤封冻之前或者是第2年解冻之后,树木发芽之前进行。南方由于温度较高,树木基本无休眠期,所以针对城市绿化的需要,就应该选择在雨季的连阴天进行移栽。

3.2 移栽树种的选择

在移栽的树种上,绝对不能为了设计上美观,而选择不利于在本地区生长的树木进行移栽。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一方面是能减少移栽过程当中的成本,另一方面则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城市绿化更好发展。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所选取的树种主要有常绿乔木:榕树、香樟、榄仁等;观花乔木:木棉、风铃木、桂花等;棕榈科树木:老人葵、大王椰子、霸王棕;珍贵树种:黄花梨、沉香、红豆杉等。

4 大树起苗技术要领

确定移栽的树木后,进行起苗工作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起苗之前需要进行浇水处理,以便于周围的土壤和大树的根系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有效地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的蒸发。②一定要带有根系土球,土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树的直径。一般来说,根系土球的大小应该在树干直径的8倍以上。③在进行大树起苗时,还要对大树的阴阳面进行一定的标注,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树木的生理特性,以便于在移植之后,增加大树的成活率。由于有些树木属于无须根系,不用提前断根,随挖随移植,如棕榈科树木。有些根系旺盛的树木最好能提前半年以上断根,这样能促进根口周围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如木棉、香樟、古榕、玉兰等。

5 大树移栽的技术措施

在进行大树移植之前,要进行坑穴开挖的工作。坑穴规格主要取决于移栽时大树所带的根系土球,其坑穴的大小一般是该土球直径的2倍以上。同时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大树根系的埋藏深度,如果栽植过深,就会产生烂根的现象,栽植得过浅,大树则容易产生倒伏的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数是常绿树种,在进行移植时埋藏深度应该超过原来树木的土痕3~5cm。

6 大树移栽后的管理

在大树移栽的工作结束之后,为了保证大树的成活率,还要进行一定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具体管理方式主要有对大树进行设立支架、定期淋洒水以及合理施肥。设立支架主要是为了防止大树出现倒伏的情况,影响到大树的成活率。定期淋洒水特别要从树冠上淋洒水,这样有利于保证大树的水分及新环境的湿度,促进新枝嫩叶及根系的生长。对大树的施肥,是为了能够充足地保证大树成长所需要的养分,特别是针对于移栽后的大树更要进行此项操作。

7 结语

城市绿化是整个城市建设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在整个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是建筑速度明显快于林木的生长速度,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大树移栽技术,实现大树转移和大树进城,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篇5

一、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镇化水平也稳定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损害城市的机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改善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热情高涨。以美化家园, 改善城市形象, 为城市营造优化美好的生态环境, 正在全国各地城市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的主心骨――道路、道路绿化, 也同样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以它独特的绿色艺术景观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化线,可以使城市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化类型、形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1.国外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视较早。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通运输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尤其是在汽车日益增多的年代,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例如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近年来,国外城市规划中相继出现“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

2.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我国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中,很多情况只做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或简单地将工业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套用到城市道路环境影响分析中去,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提出相应的城市环境改善对策,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道路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都作为道路建设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设计仅仅限于机械地套用标准图,或依照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绿化照搬,没有考虑城市的区域性特色和功能因素,将艺术语言引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更是极少数。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意义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

1.遮阴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阴下休息。可见,道路绿化的最初形式和人们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是遮阴,给行人一个避阴、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损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2.降低噪音

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树木能减低噪音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消耗而减弱。例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噪音的衰减量要大3~5分贝。

3.降低辐射热

太阳的辐射热约有17%被天空吸收,而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所以地表温度升高甚多,绿化可以改变地面温度,例如中午在树阴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阳光下低11℃左右,树阴下地面比阳光直射时要低6.5℃左右。当然不同树种、不同质量的地面在降低气温的作用下,是有不同影响的。

4.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可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5.保护路面

夏季城市的地表往往比气温高出10℃以上,而通过绿化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因此道路绿化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也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据测,树阴下道路路面温度比路面温度在夏季可降5-7℃,冬季可增高1-3℃,从而减弱路面老化程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6.吸收粉尘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分泌黏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据测算,1 公顷城市道路绿树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1200kg。许多树叶有较强的吸尘能力,如榆树每平方米叶面积吸尘量为3.03g,夹竹桃的吸尘能力更强,达5g 之多,每公顷云杉滞尘量为32t。

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距地面1.5m的高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四、结语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美观了城市、净化了空气,而且为人类自身带来健康。搞好城市道路绿化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