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6:02: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风险管理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管理的措施

篇1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具体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患者、患者家属以及临床医务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危险,进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过程[1]。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1月~6月收治的孕产妇100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4±2.2)岁;孕周37~41 w,平均孕周(39.2±1.4)w;排除妊娠高血压孕产妇、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孕产妇以及配合度低孕产妇等。将全部孕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无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孕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组建风险管理组织: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预防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小组成员则包括产妇护理骨干。护士长应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出每周、每天的检查项目,具体检查工作则由小组成员去完成,进而明确相关的风险信息,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加强风险事件的预防工作。

1.2.2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文件的学习。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具体案件,进而来对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和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能小心谨慎,避免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1.2.3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 临床护理工作应该要认真落实到个人,加强分工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针对临床护理操作的重点工作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定时汇总检查结果,并加强分析和改正。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患者及其家属能理解,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让纠纷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

1.2.4强化专科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让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实施每天一问制,晨间护理前组织开展晨会,点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定期组织考核。全面评估新住院的孕产妇,进而来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并告知孕产妇,同时制定科学的措施来对纠纷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

1.2.5加强护理环节的安全管理 护士长应提前上班,进而来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记录和登记进行仔细查看;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质量管理,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进而来对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产妇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管理;并利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对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对照组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0.0%(5/50),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42/50);实验组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1/50),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49/50);实验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临床科室,也是产妇进行分娩的主要场所,容易受到患者自身、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源性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风险较大[2-5]。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护理操作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和处理,主要特点为实用性、针对性和组织性,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让产科的护理风险减少,让孕产妇生活质量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让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进行有效预防,对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让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汪海燕.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3-5.

[2]何春燕.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2):119-120.

[3]胡俊珍,梁玮伦,杨明玉,等.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建立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14-116.

[4]朱雁群,吴美清.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16):2552-2553.

[5]王惠利,胡艳芳.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01):146-147.

[6]赵慧娟.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右江医学,2012,40(03):435-437.

[7]余燕.风险管理在基层外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07):139-145.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30-02

1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了新的拓展,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识别、分析、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事项,对风险偏好范围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意识地应对和承担风险,科学管理风险及稳妥获取风险收益。现代风险管理以博弈论为基础,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分析,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定性定量分析、管理和监控等,为企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资本结构的风险管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规模大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目的在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问题,负债经营的规模过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负债经营规模过大,会削弱企业的筹资能力,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此,资本结构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12生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如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没有做出科学的预测,则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合理。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产品的劳动力资本、原料资本、存货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原材料的替代材料是否已经出现、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及科技创新等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风险。

13审计风险管理

审计风险管理指的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采取系统、综合、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法。审计风险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从而保证企业审计目标的实现。

14市场风险管理

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占有额的大小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市场风险主要从定价风险和产品风险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定价风险指企业产品的销售定价不合理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或损害顾客利益的情况。产品风险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不佳,导致企业产品的营销受到阻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回收。

2强化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21树立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首先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总的来说,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6C,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全面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降低企业的损失,而应该是在风险中抓住发展的机遇,将风险化为机遇,掌握企业经营的主动权,减少被动预防的情况。二是关联性。企业风险管理并非单一系统的运转,而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沟通系统、财务支持系统、指挥系统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灵都可能造成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失效。三是一致性。企业风险管理有“道”有“术”,既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也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二者高度一致。四是互通性。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信息共享能够让员工各司其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五是集权性。集权指的是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职责清晰的风险管理机构,才能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有序运作。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应具有高度的权威,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因素。六是创新性。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2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确保企业经营计划和方针的执行与贯彻,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有效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海信集团为例,海信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要发展,更要健康”的经营理念,在保证企业财务健康的基本前提下,促进企业的稳步前进。海信的发展不在于争一时的高低,而是着眼于未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3加强审计,保持谨慎执业态度

在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保持谨慎的执业态度。事务所的管理者对审计风险认识的深入程度,会影响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应统一认识,重视审计风险管理,制定良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约束员工的行为,加强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24严格审计程序

严格的审计程序能够有效防范及控制审计风险。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对客户的相关资料和会计报表进行详细审计,以此控制审计风险。二是以风险审计作为审计理念,对那些可能出现风险的审计项目,加大审计力度,同时结合客户的业务流程与经营风险结合起来,实施详细控制测试,掌握客户财务控制和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从长远来看,仅以财务风险防范并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市场经济变化莫测,需要将财务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较理想的风险防范效果。

25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的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和比例,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6充分发挥评估机构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还需要发挥评估机构的重要性作用。由于企业风险管理责任重大,工作困难,仅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顺利实施。因此,中介机构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选择。中介机构作为专业的服务机构,不仅熟悉企业各种经济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企业的资本运作形式,还聚集了财务、法律、金融、价值评估、并购等专业人才。资产评估机构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能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很多有益的见解,帮助企业化危机为转机,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增多,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风险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因此,强化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多,企业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企业风险管理首先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强审计,保持谨慎执业态度,严格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再次,加强财务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最后,应充分发挥评估机构的作用,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英企业如何强化风险管理——澳大利亚专家论建立风险管理框架[J].上海质量,2009(9):30-34

[2]周放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11):11-13

[3]姚青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物流外包分析与探讨[J].中国商贸,2011(21):135-136

篇3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管理 定义 特征 分类 表现 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种种客观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使企业的实际收益状况同事先预期的收益结果相背离,从而是企业蒙受或多或少的损失。财务风险按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活动在种种难以预计和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各种与预算结果有差距的现实结果,从而使得企业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之中,是企业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表现。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方面存在的风险。企业的借债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对流动资金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相应地增加了企业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所以,这种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只针对负债经营的企业而言的。

2.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存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主要体现在企业可实现的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的预期目标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主动去探究财产风险存在的种种客观原因,进一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甚至在资产配置、资金筹集以及收益积累等活动财产风险也无刻不在。

(3)不确定性

企业的经营是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虽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并加以控制,但因为财务活动中各种因素不是事遵循一定规律的,根本就不能事前估计风险的大小。由于企业经营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风险的存在有不确定性。

(4)风险机遇并存

企业在遭遇风险的同时也同样在等待机遇。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企业的决策可以为企业的以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5)可控性

财务风险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它的发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以往类似事件的相关统计资料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结合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程度等进行预测.并制定措施加以控制。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具体表现

1.财务风险的分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成功后并不能按着预期的目标取得资金的相关收益,从而,就无法按着规定履行合约条例,同时,也是资金供应者预期的获益结果得不到满足,也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主要表现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成本过大、利率太高、债务清还期限设置不合理而最终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导致的投入的资本不能收回,及造成预期收益受损的可能性。投资就必然产生风险,如果预期的收益回报率越高,就意味着该项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3)回收风险

回收风险,是指由于资金转化的时间和具体金额数目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产品在售出后,经历了一个从成品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资金回收的风险。

2.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贷款较多的情况,这说明企业对银行的具有太大的依赖性,从而造成企业资本结构的极度不合理。就因为企业这样过分地依赖银行,当支付危机出现时,一方面,不仅使企业自身失去信誉而同时也加大其财务风险得发生率,另一方而又因逾期借款的产生而使的企业融资成本的进一步加大。所以,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必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并进一步导致偿付能力的下降,结果,财务风险顺势而生。同时,企业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会使企业承担高额的利息风险,最终还会造成企业会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险。

(2)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买方市场占主要地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这产品滞销的现象。这就使得部分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销量,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最终导致企业的应收帐款急剧增加。同时,因为在赊销的过程中,企业对客户的信用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只顾赊销,而造成应收帐款的失控,相当一部分的帐款无法收回,直至最终成为坏账。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正常周转。

(3)企业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从财务角度来说,所谓的库存即指企业的各种资产,也指企业的负债。之所以说它是资产,是考虑到它在以后的某一时刻可以转变成企业的收入。说它是负债,是因为它也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库存越大,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就越差,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还是相对较大,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积压存货。存货的周转率,在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资源是,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去保管这些库存,导致企业费用的上升,而利润则相对下降。长期的库存积货,企业还要随时承担物价下跌及保管不善所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决策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就会因为投资的判断失误而导致企业最终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最初的筹资成本,进一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继续恶化,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这就相应地增加了企业静态风险发生的概率,最终财务风险将会顺势而生。通常状况下,企业财务决策的盲目性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在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控制风险的整体能力,从而达到避免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使财务受风险影响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到位,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及其流动作为本企业的理财对象,短期内,企业的运行,并不完全依赖其盈利情况,而是现金的持续周转。预警的基础是企业利润的存在,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其现金流量的净额一般大于该企业的净利润。对现金流量的准确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预警信号。为了能准确地编制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企业应将各目标加以综合,并将预期的收益及现金流量等项目通过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企业全面的现金流量的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的预警系统。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高低,企业的发展潜力方面要选择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增殖率作为估算目标。并通过功效系数法综合地对企业进行评价,对选定的每个指标规定相应的几个数值,计算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同时,还要运用加权几何平均得到的平均数做为综合功效的系数,来量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2.健全内部控制,加强资本管理

(1)合理调动使用资金,存货保持合理水平

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要尽可能地压缩过时物资的库存量,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合理地调用资金。企业一定要保持适当的存货比例,这对于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极为重要的。

(2)细化应收帐款管理

当前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用交易的大量存在使得各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持续升高。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周,就会造成资金的流失。所以,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账款体系,要注重对客户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评估,签订合同时要谨慎,定期地对账龄进行,紧密追查还款情况,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进一步减少坏账带来的损失。

3.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负债比例过高将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合理的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具体做法有:

第一,正确把握负债的比例,一定保证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

第二,适度地利用财务的杠杆作用,控制其负作用的产生。

第三,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保证资金成本的最低化。

4.建立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深化风险的管理理念,针对企业整体资金的运营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完善的财务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技术、资本等有机地配合起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总体上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周丕娟.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当代财经.2007(7).

[2]季小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3]金锡万.企业风险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5]黄本尧.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王彦庆.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商业经济.2010(2).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core equipment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key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the railway out of gauge goods transportation type and volume of rapid growth, the railway transport enterprise is facing the pressure greater, neglect of out of gauge goods transportation safety, not only redu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ailway market, but also will lead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s property loss.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study on risk control of out of gauge goods transportation.

Keywords: railway; overload;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经过长期的努力,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安全风险问题。

1.基础管理安全风险。部分车站货运从业人员在受理超限货物运输时,审核托运人提供的货物技术资料和相关证明文件把关不严;标准化作业方面,超限超重作业质量签认工作执行中存在代签、简化作业过程以及请示电报不规范,发到站无办理超限货物资质手续等现象,造成不符合要求的货物装车上路危及行车安全。

2.运输生产人员责任心有待提高。部分车站货运从业人员,对铁路规章的学习理解深度不够,责任心不强,受理超限货物后,对托运的货物实际外形尺寸未进行测量或测量不准确,影响超限等级、影响运行条件制定等关键点的遗漏,造成超限货物请示电报描述不准确,车型选择不合理、重车重心计算不正确,造成超限电报批示装运办法错误,限制条件有误,导致超限货物在运输途中,影响调度人员制定运行条件,存在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

3.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超限车辆尺寸超出电报批示要求,个别车站未按照批示电报对超限货物进行复测,车站复核不到位或未发现,以及发现后未按照要求报告,存在超限货物列车有可能刮碰行车设备和邻线列车的安全隐患。

4.货物运达时效性差。超限货物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超限货物一般均为大型笨重货物,装载方案复杂,装载加固技术要求比较高,运输时限制比较大,一般是编挂在摘挂列车上运输,为保证超限货物运输安全,困难地段还需要限速运行、禁会列车等限制措施,导致整个运输时间较长,难以满足货主要求,致使部分货主放弃铁路运输而需求其他运输方式。

5.超限货物运输限界管理安全风险。铁路超限货物运输是利用铁路机车车辆限界与铁路建筑接近限界间的允许空间来运输货物,因此,要求限界数据必须准确,如果限界数据掌握不准确,极易发生行车运输的安全问题,所以铁路限界管理十分重要,但是,个别设备管理单位(部门)不重视铁路建筑限界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限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向主管部门上报限界资料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如设备单位的既有线改造、抬道、拨接以及供电、信号等部门的设备的临时施工,极易造成超限货物通行径路的设备限界发生变化,在加上设备单位(部门)检测、上报数据不及时,使用限界数据的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超限货物通行径路限界变化情况,限界资料更新不及时,给超限货物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二、加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1加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管理

(1)认真做好《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的落实工作,制定完善有效的管理细则,严把发到站超限货物运输承运人资质关,完善超限货物运输质量控制全过程,按照超限货物运输作业流程,加强各项标准化作业基础管理工作,杜绝不符合要求的货物装车上路,确保超限货物运输安全。

提高运输生产人员责任心。加强车站货运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车站受理超限货物时,严把承运受理关,认真审核托运人提供的货物技术资料和相关证明文件,及时对托运的货物实际外形尺寸进行测量,所有的关键点不遗漏,车型选择合理、重车重心计算正确,准确确定超限等级,超限货物请示电报描述准确,在超限货物在运输途中,为调度人员制定运行条件,提供正确依据,确保行车安全。

(3)强化超限货物作业标准,首先加强货检作业标准,对超限货物车辆做到全覆盖检查,发现超限车辆有异状或超限货物装载加固状位移应及时进行处置,其次超限货物运输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人,落实专人负责制,完善超限超重作业质量签认流程,以确保超限货物运输安全。

(4)按照《铁路超限超长超重集重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办法》,认真落实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承运人资质制度,对新开通的线路和车站,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申办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手续,对取得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承运人资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生产技能水平;同时,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办理站和专用线坚决予以“关、停、并、转”,确保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有序可控。

(5)加强限界管理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的根本保证。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铁路建筑限界管理工作,正确认识限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切实加强日常限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限界变化报告制度和施工限界报批制度,动态掌握超限货物通行径路的限界变化情况,并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限界管理水平,确保超限货物通行径路上限界数据精准,更新及时、正确,资料完整,以保证超限货物运输的绝对安全。

2加强超限货物专列运输安全风险管理

在铁路货物运输中,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是铁路货物运输中的一种,而其中更为特殊的运输就是超限超重货物专列运输,为确保特大型超限货物运输安全,运输前在确定的运输径路上,按照货物外形尺寸和使用的车型,在货物检定断面所在的位置,先采用检查架等方法检查确认运输线路或区段的限界能否通过。专列开行时,批准单位(铁道部或铁路局)开运输协调会议,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制定运输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专列开行(接运)时,按照要求超限专列运输相关部门须派技术干部添乘指导,其中调度所须指定一名副主任负责运输途中的协调指挥,特别是专列经过的各区段由工务段和电务段必须派技术干部添乘,并携带段管内相关技术资料(双线区段线间距、800米及其以下曲线线路有关资料、侧向通过9号道岔、12号道岔、复式交分道岔资料等)交与担当专列运输的司机和专列技术监测人员使用,确保超限专列运输安全。针对超限货物运输尺寸愈来愈大、运输重量愈来愈重的实际,强化运输方案论证和运输全过程安全监控,实施特大型设备运输方案专家论证,运输全过程添乘监控和技术监测制度。科学制定专列开行方案,是为超限货物的安全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落实标准化作业

(1)车站受理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资料时,除按一般货运手续办理外,还应要求托运人提供托运超限超重货物说明书,货物外形三视图、外形尺寸、重心位置(以“+”号标明)、支重面长度和宽度。必要时应提供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货物重量的计量证明文件。托运人提供的货物技术资料及相关证明文件齐全有效、符合规定,且货物发到站(含专用线、专用铁路)具备超限超重承运人资质,同时提报装载加固方案,发站方可给予资料受理。

(2)超限货物装车,站段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管理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超限超重货物装车工作,切实加强对装车工作的指导,科学制定装车方案,装车时,站段超限超重运输和装载加固主管人员须到装车现场进行指导,作业须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进行。装车后,须检查、确认货物装载加固符合规定要求。同时发站应按规定填发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记录,并用油质颜料在超限超重货车车地板上标划货物检查线、在货物两侧书写(刷印)或拴挂超限超重货物检查表示牌。

(3)超限货物挂运,铁路局调度所接到发站挂运请示后,特运调度员须根据对应的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批示电报核对发站的挂运请示内容;核对无误后,根据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批示电报和管内实际情况制定会车、限速等具体运行条件,填写超限超重车辆挂运通知单,交计划调度员纳入日(班)计划,由列车调度员以调度命令下达有关站段。发站(中转站)接到挂运命令后,应及时做好车辆挂运准备工作。

4.提升设备技术水平

设备是铁路货运安全的物质保证,在足够数量设备保障的基础上,应依靠现代科技技术提供设备的技术水平。目前部分铁路局使用的超限货物运输决策系统,实现了超限货物运输和限界变化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实现了设备管理单位和运输部门联网共用,它将限界变化实现了数据及时更新,使得影响超限货物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限界数据得到有效控制,为超限货物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基础,从而减少了引发列车事故的可能性,确保了超限货物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它能保证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的安全,

5.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全面修订和细化超限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施救信息网络,对于有条件的超限货物办理站和较大的编组站,应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生产的前提下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同时,铁路局要对超限货物运输技术咨询、培训机构,应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通过学习培训和现场应急预案演练等手段,建立一支熟悉超限货物相关技术与法律、法规的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因此,如何通过规范铁路超限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工作来解决或缓解铁路运能紧张的局面,特别是在繁忙干线,则显得更为突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超限货物运输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仍要继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岗位负责制、专业负责制、逐级负责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真正做好超限货物运输的组织工作。不断完善超限货物运输安全风险管理、规章标准、技术培训及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使超限货物运输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参考文献: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铁运[2007]62号)

3.《铁路超限超长超重集重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16号)

篇5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中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投资高、影响深远、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因此,水利工程不仅地位重要,而且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工程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把风险管理理论引入水利工程领域,能够对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判断,及时了解存在的风险及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对于保证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的效益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得风险管理的作用减弱,因此,完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是水利工程行业值得思考的话题。

1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工程项目都有风险,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估算、风险处理方式选择,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环节,以保障项目财务稳定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它是一个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的连续过程。“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管理策略,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是消除和防范各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对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而言,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等组成了水利风险管理内容。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采取依靠观察、调研、实地勘测、采访或参考有关资料、咨询专家、广纳建议、咨询有关法规、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制定出面对既发、未知因素导致的风险预控之道。

其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过程。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应用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参考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因由,从政策、文件、法律技术、资金、监理、审计等方面予以审核,科学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最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项目成本。在科学的风险防控行为中,可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水平,节约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2当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不足

2.1风险管理意识的缺失

一是水利行业在政策引导方面风险管理意识缺失。部分基层部门缺乏对行业状况、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周期变动对水利工程工作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和判断,很少能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影响下,根据本地市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对专业化风险防范技术缺乏专业研究和重视;二是对于水利工程的风险度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的核定过多依赖评级结果,对资金的运用概算缺乏科学手段予以审计,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风险的判断、预警也难以及时、到位,监督职能发挥不足。

2.2组织结构的不完善

基于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角度,项目法人来源、审计工作非客观性、日常考评的权威性流失、信息屏蔽时有发生,这一切都会导致风险发生。

2.3概算制度的僵化

首先,概算制度的僵化会增加工程的风险系数。概算、预算和结算都是我国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刚性规定。

其次,概算制度的僵化会设置寻租机会。如上所述,概算制度成了一种僵化的制度安排:作为水利管理及执行主体难于处理的一条刚性规定;同时有的施工主体会利用制度僵化的现实创造寻租机会。

2.4抵御风险必要技能的缺失

(1)合同风险。合同是阻止他人侵犯,保护己方利益的法律依据。一般说来,风险常常位于合同款项和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出现霸王条款、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尤其是部分执行合同、合同条款的遗漏、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是经常出现的情形。

(2)承包商风险。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承包商的资金链断裂、人事安排失误、业主、投资方等合作主体之间合作中断、行业政策突变、不可控外力中断、技术力量、施工力量、装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不足等,在投标报价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造成风险。

(3)市场诚信风险。为了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在合同签订期百般干扰、合同执行期间要求苛刻、故意刁难承包商,滥用权力,实行罚款或有意拖欠工程款是一种常见的缺乏诚信的不良市场行为。招标投标暗箱操作、黑恶势力骚扰、变相隐瞒商业信息以达到信息不对称的目的、垄断建材市场以控制市场价格等行为也是常见现象,在工程建造行业,由于市场诚信引发的风险问题很多。

(4)投资风险。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业主的经济情况变化无力支付工程款,使工程被迫终止: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投资回馈难以落实;物价因素和货币风险所引起的困境在承包工程中经常出现。政策变化导致工程流产,由于一些不可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资金到位困难等。

3完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领域,首先,管理者要有风险管理意识,要改变原来注重上级要求和关系协调而淡化风险管理的观念。其次,应把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常态,进而把风险管理塑造为一种常态文化。在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摈弃重应急轻风险的思想意识,注重全局,强调整个流程,即关注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3.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现在很多地方水利工程法人选择采用的往往是非市场行为,具体说即项目法人在水利系统内部是市场竞争,兄弟单位之间的竞争,但是在整个社会市场中,系统之外的单位极难有资格竞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目法人选择实际上是内部产生,而在系统内部,基本上运行的是一种市场竞争,即竞标是一种有限的市场行为。这种内部产生项目法人的非市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行为。

(2)内部审计独立性

为保障内审的独立性,理应从制度设计上予以完善。首先,内审人员的地位问题。只向最高管理层负责,使他们脱离利益相关者,以公开公正地展开工作;其次,组织内部理应以正式沟通的手段向所有公司的人员宣布内审人员的任命,内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用制度来明确,用相应制度予以保障和规范,从而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走向内部审计职业化之路。

(3)信息共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