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体经济的缺点

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5:1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平铺直叙而少变化的教学语言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打瞌睡等现象。在看了央视朱军、董卿、毕富剑等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后,他们之所以能调动那么多观众的情绪,除了节目内容本身的精彩外,主持人抑扬顿挫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特点也是重要的环节。让我倍受启发,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而富有变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我在上七年级《缤纷的世界是由多彩的生命构成的》这一节时,对生命的蓬勃发展热情地讴歌,用激昂的语调,对生命的脆弱、世界的荒凉用低调而婉转的语气陈述,以启导学生的情感教育。在细小环节的处理比如有同学打瞌睡时可以走到他旁边故意提高声调,有同学私自闲谈时可降低语调以提醒他注意等等,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学语言的艺术,反话正说,轻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我在教学“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一内容时,从大自然的万物说起,证明人类同样需要关爱其他生命的重要性,需要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提了个两难问题让同学思考:蚊子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它们呢?大家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要关爱,有的说要消灭,双方争执不休,我不做任何评论,让学生课后思考,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这节课内容,也启发了他们辨证看待问题的思维目的。

现在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不需要我们过多地教育他们就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有时反话正说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比如我把不认真的同学罚站美其名曰“站岗”,用手提醒打瞌睡的学生叫“量体温”等,他们在轻松之时也不忘该遵守课堂纪律。

三、创设诙谐的氛围,引经据典,善意夸张,强化识记内容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新课程就是要提倡“快乐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对教学语言作大胆的处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走进青春〉〉这一课时,对长青春痘这个话题引用了赵本山小品的台词:“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不让你烦劳?”答:长在别人的脸上不让你烦劳。在说到青春期男生长“胡须”这个话题时,我引用了一句古诗“春风吹又生”来形象说明身体发育的时间先后,大家一笑之余议论纷纷,我顺势讲解了教材上有关的内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善意“自嘲”,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在阐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我们应该悦纳生命”内容时,就自嘲说:“比如像赵老师这样优秀的人就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什么都不缺,就缺点钱。”让学生动情一笑(同时我及时强调正确的金钱观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让学生心领神会这只是老师的玩笑话,再继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

四、教学语言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结合多媒体,引用生活事例加以形象化

篇2

在法律没有对用人单位的含义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学术界应当承担这项任务。然而,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用人单位”内涵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界定的:

第一,简单地从劳动法主体关系的层面定义。例如:用人单位,又称雇主、雇用人,是指在劳动关系中相对于劳动者(雇员)而攒在的另一方护体。

第二,借助民法民事主体理论,强调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的是“用人单位”。例如:用人单位,又称用工单位,在许多国家则称为雇主或雇用人,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使用一名以上职工并向职工支付工资的单位。

第三,依照用人主体的用人程序对“用人单位”进行解释。例如:用人单位也称雇主、雇用人,是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相对于劳动者(雇员、受雇人)的另一方主体,在我国,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进行劳动保护,并支付劳动报酬的主体。

二、“用人单位”外延

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由此可知,我国劳动法上规定的“用人单位”外延包括如下几种:

1.各类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这里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行业、各种法律形态的企业。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时,也视为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这一部分中具体形成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

2008年《劳动合同法》第2条将民办非企业单位也纳入劳动法用人单位的范畴内。根据1998年国务院出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与事业单位相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点在于其组织经费来源于非国有资产。同时,在第96条针对新兴的事业单位聘用制做出了特殊规定,即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从我国劳动法律对“用人单位”外延的界定可以明确的看出,我国劳动法上劳动力使用者只限于“单位”,自然人显然不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上“用人单位”的范围。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即意识形态、经济体制以及“单位制”社会制度等造成的。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在构建劳动法主体中重要的一方――劳动力使用者制度时没有摆脱早期观念或者是制度传统的影响,仍然沿用了“用人单位”的称呼进而否定了自然人作为劳动法用人主体的资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转型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范围狭窄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从学术层面还是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劳动法上的用人主体从“用人单位”扩展到自然人。

篇3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对不同区域间经济状况作比较分析时,常常需要能够量化其经济状况不均等程度的定量指标。这种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合成指标。所谓合成指标,是指由若干特定单一指标组合而成并旨在说明某方面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

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合成指标又可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大类:绝对指标包括标准差和方差等,用于反映区域间绝对差异;相对指标包括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广义熵、艾肯森指数等,用于反映区域间相对差异。

不同测度指标的侧重点和对测度对象的灵敏度有所不同,在通过数据处理来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时,应尽量选用最合适的指标。以测度区域间收入差距来说,选择测度指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总体均值不变,而收入由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时,应导致指标值的升高,反之下降;指标应独立于收入规模,即当个体收入等比例变动时,指标值保持不变;指标应独立于人口规模,即当两个收入分配完全相同的总体合并时,指标值保持不变;指标能够分解,总体收入差距可分解为各来源因子的收入差距,以便进一步探析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

基于在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不仅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一致会造成结论不同,各研究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的不同也会对结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选取几个在财政学应用中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区域差距测度合成指标:基尼系数、广义熵指数、泰尔指数、MLD指数和艾肯森指数,对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特点及差异进行比较。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初,奥地利统计学家M.O.Lorenz首次提出了一个用于描述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均的曲线――洛伦茨曲线,意大利统计学家C.Gini以该曲线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旨在量化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测度指数,即为基尼系数。它已成为国际应用最广泛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指数,在衡量区域经济差异时也常被使用。

基尼系数的表达式,Gini在1912年规定为:

G=y-y/n(n-1)/2u

式中,y(i=1,2,3…,n)为第i地区人均经济量,u为人均经济总量,n为样本地区个数。由于该式在量化经济不均等程度时未考虑不同地区对应人口比重的影响,故将人口比重加权到基尼系数中时,上式可表达为:

G=y-y/pp/2u

p为第i地区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总数的比例。基尼系数以每一地区的人均经济量分别作为标准,先计算出所有地区对这一标准的加权偏差,再对这些加权偏差加权求和,最后除以人均经济总量的两倍。

以几何图形法表示更为直观,(图1)图中F(x)为洛伦兹曲线,SA为阴影面积,SB=F(x)dx,则可将基尼系数表达为:

G===1-2S=1-2F(x)dx

基尼系数的优点:可以用简单的分组数据简练地概括洛伦兹曲线所描述的经济分配状况,以一个数值反映总体经济差距,并可以将总体经济差距分解为不同来源因子的差距,从而分析不同因子对总差距的影响。

G=(ui/u)Gk*+…+(uk/u)Gk*

式中,k表示第k个经济差距来源因子,u为人均经济总量,uk为来源于第k个因子的人均经济量,Gk*为第k个因子的虚拟基尼系数。其中,虚拟基尼系数根据经济总量和来源于因子k的经济量进行单独排序计算而得,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基尼系数,可为正,也可为负。其算法为,将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各因子的经济量进行排序,使得y1≤y2≤y3≤…≤yn,表达式如:Gk*=[cov(yk,F(y))]/[cov(yk,F(yk))]×[2cov(yk,F(yk))/u]。

式中,cov(yk,F(y))为源于因子k的经济量与经济总量排序的相关系数,cov(yk,F(yk))为源于因子k的经济量与自身排序的相关系数,u为人均经济总量。

这样,第k个因子对区域经济总差异的贡献Sk可以表达为:

Sk=×

由该式可以看出,因子k对区域经济总差距的贡献既取决于该因子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取决于该因子的虚拟基尼系数占总基尼系数的比重。

缺点:(1)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该系数不能精确描述出经济的不均等程度。不同的洛伦兹曲线对应不同的贫富分配不均状况,却可能拥有相等的基尼系数,或者说相等的基尼系数无法区分出不同形状的洛伦兹曲线,可能会造成对贫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误判;(2)基尼系数用于反映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总体水平,当经济差距的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时,对应的基尼系数也只有十分位或百分位的较小变化。这种以数值上的小幅变化来反映经济差距巨大变化的“缩小镜”效应直接导致基尼系数的灵敏度难以令人满意。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区域间经济差距较大,在基尼系数上通常也反映微小;(3)基尼系数可以从量和宏观的角度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状况,但不能对分配结构是否合理做出判断。

基尼系数是一个处于0~1之间的无量纲值,它比泰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更多的应用于评价社会收入差距;但由于其上述若干缺点,以及它不能从不同空间尺度的角度进行区域差距分解,有时也需要借助其他经济指标对测度结果进行补充。

二、广义熵指数(GE)

广义熵指数借用了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具有平均信息量的含义。该指数构造为:

GE()=-1

式中,n为在样本个体的数量,y为个体i的经济量,=y,参数用于刻画指数变化的灵敏性,代表给予经济水平不同组之间经济差距的权重,当

1、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当=1时,广义熵指数具体化为泰尔指数,其构造为:

GE(1)=log

优点:泰尔指数可以分解,该指数能将区域经济的总差距分解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内部差距和外部差距。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样本总体进行分解,总体差距也随之分解为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其形式为:

GE(1)=Iw+Ib=yglog+yglog

上式中,总体被分为若干组,组数为G:S1,S2,…,Sg(g=1,2,…,G),Ng为Sg中个体的数量,y为个体经济量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Y为第Sg组经济量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Iw为组内差距,Ib为组间差距。

2、MLD指数及其分解。当=0,广义熵指数具体化为对数偏差均值指数,简称为MLD指数,也称为泰尔零阶指数,其构造为:

GE(0)=log

该指数也可以进行分组分解,分解为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

GE(0)=Iw+Ib=log+log

式中,Ng为第g组的样本个数,为第g组经济量的均值,y为第i个样本的经济量。

优点:MLD指数最重要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进行静态的分解,也可以进行动态分解。动态分解是对两个时点上的经济差距的变动值进行分解。使用广义熵指数进行动态分解比较复杂,往往只应用于GE(0)。通过GE(0)对数据进行动态分解时,国际上通常使用如下近似表达式:

GE(0)=GE(0)+f+-f+(-)log((y))

上式中,全部样本被分为k个组(j=1,2,…,k),f为第j组样本数在样本总数中所占的比例,v为第j组样本经济量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y为经济量,衡量两个时点之间经济量的变化,j为第j组的经济均值与全部样本总量均值的比例,(y)为j组的经济均值,变量上方的横线代表该变量在两个时点间的算术均值。上述表达式由四部分构成,四个分项分别为:(1)组内差距变动效应;(2)各组人口比例的变动对组内差距的效应;(3)各组人口比例的变动对各组人口相对经济均值的效应;(4)各组之间差距变动的效应。其中,(2)和(3)共同构成人口变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总效应。

三、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变差系数,以样本标准差与均值之比来表示。其构造为:

CV=

上式中,y(i=1,2,3,…,n)是第i地区人均经济量,u是人均经济总量,n为地区个数。如果考虑人口规模的影响,采用加权变异系数,上式可表达为:

CV(w)=

pi为第i地区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变异系数以人均经济总量为标准,计算各地区对于总量均值的相对差距,即所有地区对于该标准加权偏差的平均程度。该系数对于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的区域差异较为敏感,对于中间区域则不太敏感。该指标相比于基尼系数,以人均经济总量作为标准,而不是以每一地区的经济均值分别为标准。

优点:变异系数计算方法简明清晰。

缺点:变异系数既不能进行因子分解,也无法进行空间分组,因此在使用上有所限制。

四、艾肯森指数

艾肯森指数的构造为:

I=1-i(y/u)p

是一个刻画区域不均等程度灵敏度的参数,值越大,不均等程度刻画得越显著。当=1时,不均等程度刻画不显著;当=2时,艾肯森指数可中度刻画不均等程度。

优点:因为该指数可以自行设置一个刻画区域经济不均等程度灵敏度的参数来提高量化结果的灵敏性,所以在区域差距较为微小并难以用其他测度指标反映时,可以提高参数,以更好的显示出量化结果。

不同的区域差距测度方法和指标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在实际应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重和自身特点。在测量不同样本数据时,应尽量选用最适当的方法及相对指标以更好的量化结果。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星光,张晓静.基于广义熵指数的地区差距测度与分解:1978-2003[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7.

[2]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7.

[3]周方.组合指标和单一指标的地区间不均等性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10.

[4]周方.关于“Gini系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6.

篇4

中学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量语言叙述、阐释,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政治课以往存在的枯燥、乏味等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政治课。如何将政治课讲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听、想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亲其师,信其道

不少师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单调、枯燥、无味,对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反之,学生不喜欢哪位老师,必定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果要让学生亲近课堂,需要一定的“感情投资”――增加人格魅力,沟通师生感情。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坦荡的为人、大方的衣着等。所以,教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老师,还要想办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的不是家长式的老师,而是朋友式的老师。他们希望有什么心里话既可以向同学倾诉又可以向老师倾诉,并且期望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得到指导。所以,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多找学生谈心,多创造与学生沟通感情的机会。

二、幽默是课堂的调味剂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而对于最忌讳“干巴巴的说教或板着面孔训人”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尤其需要幽默。幽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之一,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一次在考试过后进行考试情况分析时,我说:“这次考试同学们的考试成绩非常符合现今的社会现象,存在着‘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同学还‘没有脱贫’,有些同学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有些同学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老师希望我们全班同学能够尽力争取‘全面小康水平’。”通过借助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的有关内容,来类比学生的考试成绩,既

委婉地对部分同学指出缺点,又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希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全面小康”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相对而言也会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教育手段。幽默不是为了博得廉价的一笑,而是用委婉含蓄的语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以生动鲜明、深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没有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如果课堂教学只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枯燥感。而青年学生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看点问题,政治教师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课本走进学生生活

篇5

中 国商业地产联盟(CCEA)与中国地产界新锐媒体《新地产》杂志联合推出了《中国城市商业竞争力排行榜》。旨在帮助商铺投资者、零售业人士、专业机构在进行投资、选址之时参考。

1、香港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宏观环境领先。香港是全球著名的国际贸易港、重要商品制造中心及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场,全球第七大贸易经济体系,第九大服务输出地;同时还是世界地九大银行中心、第七大外汇交易市场和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是一个商业环境非常良好的国际化大都市。2、商业环境优秀。香港一直是公认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在法治、低税率、维持不干预经济政策、简单而公平的商业条例、保障知识产权以及无贸易障碍等方面领先全球;资金进出香港无任何限制;这些因素吸引着来自全球不同角落的商家和企业能长期留港发展。3、人才储备 丰富。香港有大批熟悉国际会计制度的会计人才,有1300间会计及核数公司、1600间簿记公司、1200所能处理国际事务的律师事务所以及2900间商业管理顾问公司,能提供世界水平的服务。4、惟一的缺点是商业成本太高。

2、上海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上海是中国的金融、贸 易、经济中心,被喻为“中国的经济龙头”。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年收入较高,具有良好的商业基础;内外资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服务多样性好,融资便利;居中国东海岸线中点,处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2、具有商业传统。从近代开始,上海就是中国的商业重镇,具有良好的商业传统。拥有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商业街、广场,商业气氛浓厚。同时,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在内地最高,跨国公司众多。3、政府管理优秀。上海政府办事效率高,行为规范,政府战略和管理形象好。

3、北京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首都的优势得天独厚。因为首都的特殊地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优良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通信条件,汇集、传递着丰富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并且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这种优势其他城市无法比拟。2、发展速度迅速。北京近年来发展迅速,竞争力迅速提高,再加上奥运商机及其带来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其竞争力和商业吸引力。3、人才优势领先全国。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4、政治因素明显。作为首都,稳定和形象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北京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水平多少受到影响。

4、广州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经济实力雄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南部商业重镇,广州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同时,广州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大城市中最高,更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生产中心。2、商业意识强烈。悠久的商业历史,使得广州具有强烈的重商意识;率先的改革开放使得其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3、政府管理灵活。得益于改革开发的先行,广州的政府具有相当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个体经济决策自由度高,但是社会治安等方面令人担忧。

5、深圳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竞争力强。深圳是华南重要的区域经济、金融、航运中心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全国第一。2、投资需求强烈。由于近临香港,经济区位优越,再加上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深圳的投资需求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商业机会丰富。同时,商业观念在深圳根深蒂固。3、商业政策适宜。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在体制创新、经济市场化程度处全国最前列。政府审批和管制少,服务意识非常强。

6、成都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西南重镇。作为“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交通、经济、金融、政治、文化中心。资源丰富,内需旺盛,市场广阔,经济和商贸十分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西部大城市前列。2、内需强劲。成都是一个消费性的城市,人口众多,内需强劲,带动了区域性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巨大。3、政府管理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由于成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使得其政府办事效率、执行政策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待提高。

7、重庆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1、重庆是西南及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和航运中心,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3000多万),具有发展商业的先天优势。2、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虽然重庆的居民人均收入无法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但是作为直辖市所得到的影响力,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政府办事效率、完善的商业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样也是其需要大力提高的地方。

8、杭州

年度大奖入围理由 >> 1、经济长期繁荣。杭州风景秀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经济和商业就非常发达。居民人均收入和城市产品市场等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是GDP“千亿元俱乐部”成员之一。2、民营经济异常发达。浙江是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大量繁荣的民营经济使得杭州的经济实力、商业气氛、金融和资本实力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民营经济的繁荣,也促使杭州的经济和商业服务政策、政府管制和办事效率方面令人满意。

9、武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