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1 16:50: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点

篇1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比如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万能的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好像已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孩子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父母忽视道德品质的教育

如今的许多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们做得好好的,孩子只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行了。父母总担心“含在口中会化掉,捧在手里会摔了”。经济方面也比较宽裕,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去满足,包括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吃的东西。正因为父母亲的过于溺爱,才导致了如今的孩子自私自利的一面,更可悲的是导致了自立能力的缺失!

去年,我们学校有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候他穿着拖鞋进教室,老师问他原因,他竟然说他高兴。老师叫他回家换鞋子,他死活不去。最后老师打电话叫家长拿鞋子上学校。家长来了,说了孩子几句,孩子竟然不耐烦,嘴里还骂骂咧咧。我们就纳闷了: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更加要问:“我们家长怎么了?”其实,孩子的错,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错呀!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父母们要把自己的爱转化成孩子们人生前进中的动力而不是绊脚石!所有的父母,当你们付出爱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才对啊!要是身为父母们一味的投入,而孩子们却总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了!

三、父母忽视言传身教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有家媳妇嫌婆婆年老、体弱多病,就用小推车把婆婆送到山里,准备连车一起丢掉。媳妇七岁的小儿子临走时非要把车子带着。媳妇问:“儿子呀,你要这破车干嘛?”小儿子说:“等你老了,我也用它把你推来丢掉。”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到什么?小孩从呱呱落地的一刹那开始,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她)以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看父母们究竟是怎样去引导、怎样去教育他们的。家庭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个环境,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们的未来。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父母的为人处事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榜样,孩子的洞察力都是很强的,父母亲都做不好,还来要求他们怎样去做啊?所以,要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那么必须自己先做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模范爸爸或者模范妈妈!作为一个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行为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性,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如要求孩子玩完以后要把玩具回复原位,作为家长在一日活动中,就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保持自己书桌的整洁,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相信你以身作则的行为,一定比你说上一百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父母放任不管型的教育

诸多的留守儿童多半时间同爷爷奶奶在一块。本来就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不忍心说教孩子,反而更加宠爱。现在的孩子脑袋瓜又灵活,有时即便做了错事一撒谎就能骗过老人;而作为父母整天忙于赚钱,不能陪孩子,总感觉对不住孩子,心存着亏欠与内疚,所以每次回家时,给孩子买这买那,同孩子一块玩耍快乐,稍有心的父母还会顺便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随口一编,就能蒙混过关了。

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而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护、期望和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家长糊涂地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管。因此,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寄希望于学校,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孩子的教育,学校固然负有主要责任,但家长也不能撒手不管,双方应该各尽其责,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即使在文化功底上辅导不了他们,但是也要在言行上、待人接物等方面模范言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父母专制型的家庭教育

篇2

B84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秉在近几年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且对于高校学生工作尤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高校学生工作应是发展性、成长性和支持性的,这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1]。它强调来访者自身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协助来访者放大这种能力,从而构建出具体、正向的小步骤,用小的改变带动大的变化[2]。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适用性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特别契合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和模式。具体原因如下:

1.时间短,效率高

在学校环境下,一个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像在医疗机构那样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咨询或者治疗,学生很多时候也希望一次咨询就能帮助他们解决某个问题。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务实、短期,通常花费较少的时间,咨询效果常常可以在数周内得到体现。另外,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往往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又再产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力量、利用自身的资源、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提高其解决自身问题的力量,因而咨询效效率也更高。

2.过程明确、简便易学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过程明确,简单易学,有特定的阶段、任务与技术,只要用心学习并加以实践,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咨询经验的人员也可以很快掌握。高校心理咨询力量有限,让更多学校辅导员掌握这种简单快捷的咨询技术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3.咨询效果好

实证研究还表明,从心理辅导效果来看,来访者自身因素约占40%,咨访关系约占30%,来访者自身对于辅导的期望约占15%,而辅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仅占15%。可见,来访者自身才是咨询效果的主导因素[3]。较之传统的治疗方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更相信来访者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使得他们自己可以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合作同盟关系,这两个特点使咨询预期效果的实现得到了良好保证。而这一点也已得到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DeShazer的研究发现通过平均4.5次晤谈,就有80.37%个案认为问题有所改善或已满足其来谈目标。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

进行焦点解决式的晤谈,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正向开场

咨询师要首先让学生从容易回答的人、事、物开始,尽快正向之处加以肯定,营造一个正向的氛围,与学生发展并建立起民主与合作的咨询关系;其次,要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是让学生觉得困扰而在意的;再次,要特别询问来访者的“晤谈前改变”,以了解学生已经尝试做过的努力及其效果。

2.建构良好的目标

首先,运用“奇迹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改变后的美好前景。通过问题导向和策略性导向问话,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咨询师可以引导来访学生使用如下的措词描述:“如果有一个奇迹发生,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生命会有些什么不同?”然后,要鼓励学生要非常具体地描述很多奇迹发生后的细节,例如:奇迹发生后,周围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这些不同又会带来什么改变?,以便进一步制定他们期望的未来。最后,咨询师也要对学生的多个目标有所聚焦,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出明确具体可行的、具人际情景互动的、个人意愿所能及的、符合学生生活脉络的以及立即可以开始行动的步骤。

3.探讨例外

要引导学生通过“例外”寻找困境中的正向资源。寻找“例外架构”是焦点解决心理咨询法中最具特色的咨询技术之一,引导学生寻找例外,并探索在例外情境中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中的解决方法[4]。如,“以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难,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作法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另外,咨询师要与学生积极探讨其这些“例外”,这些例外中的动力、优点、优势、资源可以让学生感知问题减少的力量,成为解决方案的种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困境中坚持的现实力量,感知自己改变的能力。

4.正向回馈

在反馈阶段,咨询师会给予赞美、桥梁、建议等反馈,以鼓励学生咨询室外的持续改变。赞美要针对学生与目标达成有关的优势力量;桥梁是让学生认为执行建议是很重要且有意义的;建议就是鼓励学生开始尝试行动,例如建议学生继续多做一些晤谈中提及的例外等[5]。

5.后续晤谈

使用评定量表来衡量来访学生的进展情况,并调整解决方案,将“例外”情况稳定与扩大。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让学生利用1-10的相对等级来评定目前的状况,识别出已经做了哪些,并借此指出位于等级中哪具体的位置。其次,要指引学生去思考如何进步可以从目前的状况到达目标状况?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周围的哪些人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咨询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从目前这一等级进一步向上,为自己制定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学生还需要设定一个时间限制,确定一个具体时间审查其进展状况,并设置适当的后续目标[6]。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校学生工作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短期治疗即使是达到25次学生以上也不能比长期治疗更有效。我们不否认SFBT对一些个学生案而言能发生快速的改善,但这有赖于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学一部分学生也许能在不探讨过去经验的情况下有所改善,但其他学生可能不行[7]。可见,SFBT有其长处和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发挥出它的实用价值。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省时省力效率高,注重问题的解决,非常适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Linda Metcalf著.钟爱芳,(译).高效教师―焦点解决取向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M].宁波出版社.2015

[2]魏源.浸润后现代精神的心理治疗模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述评.《医学与哲学》.2004(4): 34-35

篇3

一、研究的背景与基础

为深入了解孤儿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反思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和可利用的课余活动场所的现实状况,分析学校在孤儿学生课余生活中所能担当的角色以及现实支持力度,并探索其今后的发展空间。

二、中小学孤儿学生课余生活中亟待关注的两大问题

1.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匮乏

课余生活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学生充足的闲暇时间。确保一定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是讨论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前提。然而,当前我校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十分有限,其直接原因在于学校安排的任务过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何适当放宽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学校在教育观念和形式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是首要条件。

2.课余活动场所以及活动或不足或未被充分利用

学生的课余生活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课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特别是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不足现象十分突出。并且,就现有的活动场所来看,仍然存在场所利用不充分、不规范,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及监管人员,不能很好地为课余时间的孤儿学生服务的现象。要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是解决的唯一办法。

三、对孤儿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的两点建议

1.倡导健康的课余生活观念

课余生活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课余生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部门对于该问题不够重视。健康的课余生活教育观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课余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二是加强对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帮助其形成健康的课余生活意识,提高其驾驭课余生活的能力。

篇4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篇5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