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合集13篇

时间:2023-09-26 08:31:33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1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41-01

基金项目:2012年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课题

“看病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并且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医患关系的紧张、群众的抱怨、政府的焦虑等,而以儿童“看病难”尤为突出[1-2]。近年来,关于看病难的报道较多,而关于儿童看病难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儿童看病难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

通过对安徽省某市儿科医疗资源状况和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了解该市儿科医疗资资源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儿童医疗保健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安徽省某市辖区内所有市、县区、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及私立医院和140名儿童家长。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采用自编的医疗机构儿科资源调查表,内容包括儿科医护人员人数、年儿科门诊和住院人数、床位数等,对该市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

儿童看病现状及需求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就医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年龄、最近一年儿童患病就医频率、选择就医医院的首要标准、就医场所、儿童有无参加医疗保险、药品价格和儿童医疗费用有无降低、有无感到儿童看病难、造成儿童看病难主要原因等。采用一对一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调查员逐一核对答卷的每个项目,发现有填写遗漏或存在逻辑错误,即时补充和纠正。

1.3 统计分析: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 果

2.1 儿科医疗资源现状:2012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94家。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9家,社区中心(站)40个,乡镇卫生院59家,民营医院18家。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400人。其中,专职儿科医生45人,占2.00%;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22.22%;该市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05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1%。儿科医生床位配置比为:0.16:1。

2.2 儿童就医状况及需求调查:

2.2.1 儿童就医状况:140名儿童在近一年生病3次以上的占35.7%。有44.3%的调查对象选择去县级及以上医院就医,20%的自己买药吃。去基层医疗单位、私人诊所的分别占17.1%和18.6%。72.9%的调查对象将医生水平作为择院的首要标准。

2.2.2 调查对象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状况及其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的主观感受:

140名接受调查的儿童家长中,一半以上的家长(61.4%)认为儿童看病既难又贵,仅有8.6%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看病不难也不贵;造成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

是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和挂号难、候诊时间长、流程复杂;认为药品贵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7.1%,认为检查费高是造成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的占21.4%;本次研究发现,仅有4.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药品价格降低,仅有10%的儿童家长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降低。

3 讨 论

全国目前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该市比例仅为0.2个儿科医师/千儿童。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4818张,而儿科住院病床数290张,占6.02%,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6.9%)。全市2012年度活产新生儿15208人,出生率9.72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5.7%的儿童近一年来生病在3次及以上,42.9%的儿童近一年生病1~2次,其就诊量远超过目前该市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提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亟须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加儿科门诊、床位及相关检查设备等硬件的配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1.4%的调查对象认为儿童看病难或贵,明显高于宗健阳等[3]人对苏州200名就诊儿童家长看病难看病贵研究的率(71.0%),可能因为该市与苏州相比,经济落后,部分患儿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儿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儿童看病难和看病贵显得更为突出。

在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中,分别有32.9%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和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两者为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说明存在着儿童家长对儿童医疗服务需求与现有的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的矛盾,同时表明加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建设是解决儿童看病难主要措施之一。全国范围内儿科人才稀缺且难以引进现象较普遍 [4]。该市作为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2012~2013年全市儿科医护人员离职或转至其他岗位7人,其中医师5人,占儿科医师总数占8.88%,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儿科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

在儿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中,选择药品贵的占首位(27.1%),进一步调查发现,95.7%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药品价格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90.0%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改后儿童看病费用没有降低或降幅不大,提示医改后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儿童医保服务尚不完善[5],在医保报销方面患儿享受的报销比例不大,特别是新生儿患者很多情况下未列入报销范围,一部分药物如固尔苏(猪肺磷脂),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药品价格均居高不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医院存在着“逐利性”以及由于医疗环境形势的严峻所致医生保护性的过度医疗、医疗场所流程的不合理等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以上情况表明,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及防止过度医疗是解决儿童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 “儿童看病难”跻身“看病难”、“看名医难”社会民生问题行列 儿科发展令人堪忧 完善基层医院儿科呼声最劲[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6:4-5.

[2] 吕诺, 朱旭, 贾钊. 医院“逐客令”折射儿童看病难[N]. 新华每日电讯,2012-06-02004.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2

针对全科医生的儿科教学,应包括不同年龄小儿主要卫生问题及社区保健,社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等。学员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处理社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医疗技术,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其中,一般急诊急救技术、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初级治疗与预防技术是重点培训内容。

1强化基本技能培训:全面、系统、正确的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是医生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是得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来源。学员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规范和强化此项技能。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的中心,患者的感受受到重视,要求临床医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扩展思维,善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是全科医生教学培训的重点,当发现一种临床症状时,能够从多系统多视角去考虑、分析、鉴别,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逐渐建立起全科医疗的临床思维。例如:某一患儿出现呕吐、腹痛或皮疹等症状,不能单一考虑小儿内科疾患,扩展临床思维,考虑与儿科相关的其他疾病,如急腹症、传染性疾病等,予以鉴别并及时处理,以免误诊或耽误病情。

3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检验项目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项目之一,是指导医生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培训要学会正确选择相关检验项目和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信息更是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学员通过儿科相关科室轮转,如影像科、电诊科等,学会或提高在心电图、X线、CT、MRI等检查结果的分析技能,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4合理用药:带教老师应按照严格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患者。指导学员用药前正确阅读和使用药品说明书,不仅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必要时应向家属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备受关注以来,输中药制剂的患儿逐渐增多。因有些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故输液时勿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儿更应该慎用[3]。还有,喘息患儿输氨茶碱时会出现烦躁、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严重可出现惊厥等,需严格掌握指证,输液时速度应缓慢,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因病情需要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向家属明确交代可能的风险,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正确评估病情,及时转诊

学员通过脱水、抽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休克等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转归的学习,掌握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思路,如腹泻病、急性喉炎等疾病。初期虽然不严重,但时刻考虑其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儿争取在病情进入不可逆阶段之前能够在综合医院得到综合治疗,否则重度脱水伴有血压下降,进入休克失代偿期或喉炎加重出现极重度呼吸困难时,抢救成功率就很低了。对于新生儿,需正确评估高危儿,如有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需积极查找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和遗留胆红素脑病、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儿科专科医生带教时,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帮助全科医生识别危急重患儿危险程度,熟练掌握转诊指标,准确有效地进行转诊。这些培训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开展儿科特色教学—儿童保健教学

目前,很多基层单位在儿童保健方面,关注范围过窄,不注重发育和行为问题。因此,充分利用综合医院儿童保健专业的优势,在培训期间,让学员了解影响儿童发育和行为的因素,认识各类儿童时期的发育和行为问题和疾病状态下的儿童行为,参与评估、提供并指导使用一些简单的筛查表格等,帮助受训者在以后工作中拓宽思路。此外,把儿童的躯体和心理行为统一起来,也有助于全科医生筛查出社区中有行为偏离或异常的儿童,尤其是有高危围产因素的婴幼儿,使其尽早地接受专科检查评估,并协助家属找出一些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因素[5]。

加强继续教育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3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诊治不清的疾病,尤其在骨转移癌和软组织肿瘤方面更为突出,此时掌握查找相关文献的

>> 全科医生如何管理睡眠障碍 浅析呼吸专科医生如何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浅议全科医生如何在交流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6岁儿童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二)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一)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5岁儿童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4岁儿童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儿童36个月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儿童30个月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儿童8个月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儿童12个月的访视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18个月小儿的访视(一)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18个月小儿的访视(二)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三)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四) 全科医生如何应对一例儿童定期健康体检 全科医生如何理解NSTE-ACS的最新指南 全科医生如何早期识别和处理糖尿病足病 全科医生如何做好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识别与转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现在有多种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能有效地提高文献管理和利用水平,如Note Express。它是文献检索、管理与应用系统。可以利用该软件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高效地管理文献,并在论文写作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文献。

现在多数文献有电子版,可以网上检索、订购和传递。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订购国内、国外医学文献较全,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站进行网上检索和传递全文。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90-02

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着儿童疾病预防、诊治、治疗和康复等任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使得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开展将使原来就满负重荷的儿童医疗保健系统承担更加沉重的任务。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几年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依然要面对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出现“儿科医生荒”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1]。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儿童医疗保健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展快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其对于儿童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在儿科现有医生数量与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预测中,医生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每千名儿童医生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儿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人员主要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卫生机构;高学历高职称儿保医务人员数量少;医护比例配置不合理。

截止2011年底,在常驻人口的统计中,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医生数量为0.46人,与上海每千名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生相比较,差距超过一倍;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病床1.44张,这个数据在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中仅占6.9%,与我国占总人口17%的儿童数量不成比例。又因为广东省流动人口多,实际上儿科的病床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而广东省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0.43个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人。广东省仅广州市的儿科医生缺口就已经突破2000人。

2.政府对妇幼保健院投入不足,缺乏合理科学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儿科职能未完全发挥。在三级儿童医疗网络架构中,妇幼保健院在儿童医疗保健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承担了对托幼机构的儿童保健管理,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在促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上都较好[3]。但部分妇幼保健院仍存在一些问题。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少,医护比不合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医护人员培训机会和时间偏少,儿科医护人员能力提高受限。在全国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重“妇”轻“幼”的畸形发展格局的情况下,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科失守,也加重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3.儿科医师人才队伍短缺,培养机制缺失,流失严重。首先,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拓宽儿科医生的专业面,借鉴美国的经验而停止了儿科专业的招生,只有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才有儿科专业方向。这种改革措施失去了儿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影响了部分儿科医生的来源[4]。第二,儿科医生招聘难。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起码需要8~10年左右的磨炼,培养周期长,回报却很低。第三,在每年的医学研究生招录时,儿科专业上分数线的名额都未能招满,只能等别的专业落榜者转专业,故这部分人专业思想不稳定。改革开放后,许多综合性医院甚至把儿科“抛弃”,少数综合医院中的儿科保留下来的,都是缘于政府的压力或是医院等级评审。儿科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让许多儿科医生无法接受被“扶贫”的感觉,不少人选择了“逃离”,而坚守者整天疲于奔命[5]。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儿科医生流失率持续走高。

4.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利用流向不合理,过度利用与利用不足同时存在,民众缺乏正确的儿童就医观念。民众对儿科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医观念和行为却存在偏差。一是民众对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信任度较高,对社区医院和相当一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的信任度低;二是社区医院、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网络不健全,缺乏适用于患者家属的正确的就医引导,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患者家属因缺乏正确的就医引导,普遍不信任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而制度上也缺乏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加重了“儿童看病难”。

二、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调整卫生投入和支出结构,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方法,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政策实施所需资金。各级政府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占总卫生投入的比例。尽快设立儿科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统筹用于全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加大投入,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的新机制。对于部分保健院未有儿科床位设置,建议各级政府及早提出对妇幼保健院儿科专科建设的规划,尽快落实规划提出的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政策落实的资金。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用于儿科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同时加强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儿童医疗保障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对儿科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增加学习儿科的内容及时间,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

3.加强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生工作量大,但年收入相对较低等因素是儿科医护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为留住儿科医护人才,可通过完善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调整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比如,适当提高儿科诊疗费用、体现儿科医生医疗服务复杂性的价值、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编制数等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目前难题。各级医院内部可以从职称晋升、奖金分配、进修学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此来稳定及壮大现有的儿童医疗保健队伍。重视儿科医生需求量日趋增长的现状,由省政府统筹领导,各市根据实际需求和现有供给等制定区域内的儿科人才培养计划,并纳入全省的卫生人才规划中。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医德高尚的科学领军人才,具体可以通过高校的“订单式培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儿科医生,做好人才储备以保障未来儿科医生数量能满足需求。

4.试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分级诊疗模式双向转诊机制。建议全省的市、区两级政府参照广东省家庭医师制试点方法,制定辖区内的家庭医师试点单位,通过制定各级医院儿科出入院标准和就医报销比例,加快形成基层儿科处置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主要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推进双向转诊的建立。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大力宣传“小病在基层”、“就近择医”、“不盲目扎堆大医院”等就医观念,逐渐增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逐渐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儿童医疗服务新格局。简化儿科医生办理多点执医的程序,鼓励各区辖区内儿科医生多点执医,使得儿童即使在基层卫生机构也能享受和大医院相同的诊疗水平。

5.构建广东省儿科专科服务政府补偿机制。第一,儿童医疗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原则,广州市各大医院应该将儿科设为公益性临床科室,特别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队伍,应增加其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可效仿公共卫生经费拨款的模式发放,其薪酬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解决。第二,广东省各大综合医院要对儿科的经济核算予以扶持,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平均收入。只有这样,儿科医生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从而避免儿科医护人员流失,从源头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第三,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调整儿童医疗收费水平。由于儿童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对于儿童医疗服务定价也应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服务。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儿科项目的收费水平,使儿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儿科补偿机制的建立可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按照适当的比例共同给予补偿。

参考文献:

[1]向伟.中国卫生人才亟需补上儿科医生缺口[J].中国卫生人才,2013,(2):13.

[2]崔霞.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5

功能定位

日本儿童医院的平均病床数约为200床,规模比我国小得多,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本,儿童医院主要专注于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而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则基本上留给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儿科诊所或综合医院的儿科解决。具体来说,日本的儿童医院有下列特色——

治疗对象涵盖了新生儿、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也包括胎儿及产妇,但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比综合医院的儿科更为全面、细化;

住院期通常比普通医院短,但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却非常广;

重点治疗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并提供儿科的各类特殊医疗服务;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急救医疗需求,许多儿童医院还设置了急救诊疗部门及PICU;

患者大多经其他医疗机构介绍或转院而来,经过初期的密集治疗后,多数患者退院或转院,少数疑难患者长期住院观察;

对入院患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若住院期间年龄超标,患者须转往其他医疗机构。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由于患者特性及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儿童不能被视为“小成人”,因此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也不同于普通医院。对此,日本学术界及业界大体上有下列看法:

*从患者的角度

儿童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均未成熟,他们在住院期间不仅需要更多的护理,更需要家庭般的温暖与呵护。

很多儿童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需要学习与游乐的场所。

儿童患者天真无邪,但对就医和诊疗充满恐惧,因此在空间、环境、色彩的布置上要做到既提升生活情趣,又有利于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且须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

医技部的布置需简洁、高效。

儿童医院的门诊量虽小但因科室众多,门诊部宜采用区块化的设计方法。

下文结合具体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对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宮城县立儿童医院、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医院的概要见表1。

住院部的设计

*病区构成

住院部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病区。日本儿童医院在病区划分时主要考虑患者年龄、护理程度以及疾病种类等因素。

表2为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住院部的病区构成。可以发现,4层集中了所有的重症患者,6、7层分别设置了产科及外科病区,其余病区均按患者年龄划分。

*病床构成

图1显示了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病床构成。该医院共设160张病床,产科病区占18床(内含MFICU,6床),其他均为儿科病床。儿科病床中,34床为儿科重症监护病床,其余108床分设在6个儿科病区中。

图2为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的病床构成。由于当地儿童医疗的需求量有限,儿童医疗中心与南部医疗中心并设在同一座医疗设施内,以共享医疗资源。全部434张病床中,儿童医疗中心占100床,南部医疗中心304床,急救中心30床。

*护理单元与管理单元

儿童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受到更多的护理,因而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如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儿科护理单元仅设18床(图1、图4)。

控制护理单元规模的优点在于:显著缩短护理流线,方便护理观察;增加患儿与护士的见面次数,从而可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小规模的护理单元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并保障医疗安全。但缩小护理单元的规模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该医院采取了两个护理单元合设一个管理中心的做法。管理中心内设置护士长办公室及事物人员办公室。

医技部的设计

*功能模式

为确保安全高效,当前日本的儿童医院普遍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周产期用房设置在同一楼层。

图3为该方法的功能模式图。其核心理念是以手术部为中心,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及小儿重症监护室布置在周边,不仅联系方便,而且便于迅速开展手术。

为确保该设计方法的顺利实现,所在楼层的最小建筑面积需满足表3的要求。

*实例分析

图4为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三层平面,该图较好地体现了上述设计思想。表4显示了该楼层的相关数据,建筑面积为7384m2。

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虽然为并设型医疗设施,其三层平面(图5)的布局方式同样也体现了同层化的设计理念。

门诊部的设计

*科室设置

表5为这3所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不难发现,即使同南部医疗中心共享医疗资源的仅设100床的冲绳县立儿童医疗中心,其科室设置也相当齐全。

作为日本最高等级的儿童医院,国立成育医疗中心肩负着为全日本提供示范医疗以及积累和推广先进医疗成果的重任。该中心共设置了45个科室,并将全部科室归并为8大部类。

该中心门诊部虽然科室众多,但因采用预约制及转诊制,成功地将日门诊量控制在1000人次以内,因此门诊部的建筑空间并不大。图6、图7分别为该中心的三层及二层平面,图中白色的C型走道为患者的交通干道,它联系着通向所有科室的白色交通支路,流线清晰便捷。各科室按所属部类沿C型走道依次排列,十分简洁明了,便于患者识别。

*分区与协作

如图4~9所示,医院各层平面均按不同的颜色划分为若干个区块。各区块相对独立且只设单一的功能,再通过合理组织建筑空间,可充分确保区块内功能的合理实现及区块间彼此的有效协作。

图9中红色虚线为患者的门诊流线,蓝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医技部的流线,绿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康复部的流线。由于实行了上述区块化的设计方法,流线不长且非常清晰。图中右下角绿色区块为门诊部及急诊部,中间的深绿色部分为门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共用的工作区域。虽急救部通常并无医生留守,但当急救患者被送至急救部时,通过共用的工作区域,各科室的门诊医生均可迅速抵达急诊部展开抢救。

图4中,手术部与ICU的工作人员共用更衣休息区,既可节省建筑空间,又便于这两个部门的协作。此外,图4中的产科门诊设在产科病区的西北角,即便产科医生数量较少时,也可开展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以上做法都较好地体现了分区与协作的设计思想。

设计创意

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除需解决好上述功能问题外,也离不开良好的设计创意。

*游乐场氛围的共享大厅

以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为例,为增强门诊空间的可识别性并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门诊部中央设置了贯通地下1层至地上4层的共享大厅。如图10~12所示,该大厅不仅色彩丰富,厅内还有超市、餐厅、甜点店、游乐场等设施,因而深受儿童欢迎。

*童话世界般的医院

如图13~18所示,由红色砖墙、浓灰色金属屋顶以及民居尺度的阳台等要素构成的宫城县立儿童医院从外观到室内都更像一座童话世界。难怪它的建筑师山下智史曾说过,该医院是一座不像医院的医院。他的用意是为了消除儿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实践证明该医院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并设型医院的空间处理

将两所或更多的医疗设施并设在一起,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的,是解决所属地区某类医疗需求不足却又必须设置相关设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设计好并设型医院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建筑空间上处理好相邻医疗设施的不同需求。

如图21所示,从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东南角的共同入口进入玄关后,向左可进入儿童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19),向右可进入南部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20)。两者之间虽通过共用挂号收费事务室来节省人力资源,但室内设计分别迎合了儿童及成人的不同口味。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6

妇幼保健院的主要使用人群分为4类:儿童病患、成人(妇女)患者、孕妇、妇幼保健人群。如何控制不同人流之间的交叉感染,是设计和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这几种人群彼此之间的影响分析如下――

儿童与孕妇:儿童好动,孕妇宜静,两者混杂,如果发生儿童对产妇的冲撞易造成产妇流产;

儿童与成人(妇女)患者:儿童抵抗力差,属易感人群,儿童与成人患者混杂,易造成对儿童病患的感染;

孕妇与成人(妇女)患者:孕妇是健康人群,但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成人患者的感染;

妇幼保健人群与患者:保健人群是健康人群,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否则,保健人群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妇幼保健院比较适合采用专科单元模式,即根据不同的人群分成不同的专科单元,把不同专科的门诊、专用医技及病房垂直布置,形成比较独立的专科中心,使不同类别的患者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完成所需的治疗。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人流之间的交叉感染,提高医院的安全性。保健中心应该位于相对独立区域,有单独的出入口。为节约资源,较大的医技科室如放射科、检验科等可以共用。这样,在一个区域内,由于交通流线的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产房设计

*传统型产房

所谓的传统型产房是指孕妇在分娩的不同阶段分别被送至不同的房间。通常孕妇首先被送至产前区,然后送至待产室,待快分娩时再送至产房,分娩结束后送至产后护理单元,新生儿一般在此单元内或邻近区域接受照顾。在母婴护理区的附近应设置心脏和胎儿情况监护系统,可以采用固定式设备或安装在移动的小车上。

产房区域一般设计成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个区域,洁污通道分开,避免产房的交叉感染。非限制区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更衣、洗涤、厕所、值班、休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办公、敷料准备、器械室、洗涤间和待产室等;限制区设在最内侧,主要是洗手间、无菌敷料存放和分娩室。各区之间应隔开或有明显标志。同时应设隔离产房,有单独的通道,避免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造成产房的污染。

产房中的医护人员应单向流动,医护人员的工作区域应临近孕妇区域分散设置,以加强医生和孕妇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或护理工作的效率。

*家庭化产房

家庭化产房是指产妇住院后使用并完成分娩及新生儿与母亲同室照护、接受短程或全程监护所有阶段所住的房间。家庭化的产房需设置洗涤池、工作台及储藏空间。分娩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可移动的设备,如产床、搁脚凳、监护设备、麻醉车以及婴儿车或早产儿保育箱。这些设备通常在临近的储藏室存放,储藏室可以独用或共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育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妇希望生产时丈夫能够陪伴在身边,因此家庭化产房供不应求。所以,新建的妇幼保健院内需要设置更多的家庭化产房。

*单间病房

随着孕妇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产科和儿科对单间病房的需求增大,但在很多医院中往往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因此,产科和儿科适当增加单间的数量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实际上,单间病房在医疗上也有优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孕妇间的互相传染,也为孕妇提供了一个温馨安静的养育环境,有助于她们的康复。当然,单间病房增大,必然会增加医院的运行成本和面积,但可以通过减少单间病房的面积、减少单间病房所占的采光面积来实现。

*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关系

产科在妇幼保健院中属于核心科室,与其他部门有密切的联系。产房应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邻近,最好有便捷的内部转运通道,便于危重新生儿的救助。同时,产房也应与新生儿病房有相对便捷的联系,便于新生儿的转运和治疗。

产房与中心供应室的联系也需要重点考虑。在综合医院中,产房数量较少,污物和清洁器械的传送量不大,但在妇幼保健院中,产房数量很多,因此,它与中心供应室建立便捷的污染器械和清洁物品的传送通道就显得十分重要。

产科护理单元和产房之间应设置专用通道,而且不应受公共交通的干扰。产妇大多会在产诊室和急诊室就诊,因此它们和手术部之间应有独立的水平联系或专用医梯联系,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生殖中心设计

生殖中心是大型妇幼保健院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室。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高龄产妇的增多,不孕不育的患者迅速增多。生殖中心一般由产前诊断、生殖中心实验室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生殖中心实验室工艺流程要求严格,需要高级别净化,一般需要专业的净化设计公司配合完成设计。

传染病房设计

在理论上讲,妇幼保健院不应收治有传染性疾病的妇女和儿童。但现在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同时,传染病的首诊鉴别工作要在医院中完成,特别是儿童的传染病种类较多,如手足口病等。因此,医院往往需要设置单独区域,收治带有传染病的妇女和儿童患者,建设单独的传染病(与医院其他医疗区的距离宜为20m以上)。

传染病应当包括肠道(含手足口)和呼吸道(含发热门诊)等类型传染病的门诊、医技和病房。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应当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垂直交通,病房应采用双通道设计,洁污分离,防止交叉感染。

室内环境的塑造

*心理需求

针对妇女儿童的心理特点,妇幼保健院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应当高于普通的综合医院。产科单元宜设计成类似家庭氛围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产妇的顺利分娩。室内设计可以选用现代化的线条、温暖的色调和家庭化的灯光,创造平和的气氛。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细致装修,尽可能地创造出一种家庭化的环境氛围。

*舒适性要求

房间应提供可让孕妇和家属自行调节的灯光、温度,并为其提供足够的储藏空间。

细节设计

*晾衣间

产科的衣服晾晒问题需要考虑,新生儿及儿童的衣服容易脏,清洗后需要空间进行晾晒,这些应当在设计中进行安排,否则会使产房凌乱不堪。比较好的办法是在产房内设置内阳台,既方便使用,又保持了整洁。也可以在护理单元内设置集中的晾晒间,既有效解决晾衣问题,又不过多地占用使用面积。

*儿童活动区

儿科部分应当设置儿童活动区,在儿童活动区域的家具、卫生间等采用适宜儿童尺度的布局。在装修设计上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私密性要求

妇女做妇科检查,特别是非常规性检查时通常都会有隐私和舒适方面的需要,为减轻她们的顾虑,在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保证其私密性。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7

上午9时,义诊活动刚刚开始,每位专家面前就围拢了大量等待义诊咨询的家长。内科、外科、中医科、保健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等科室专家就家长提出的儿科常见病、儿童营养缺乏病、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湿疹等多方面问题做了解答,极大地满足了儿童家长的健康需求。11时,义诊现场骄阳似火,气温很高,家长们热情也很高,尽管来得人很多,但专家们丝毫没有懈怠,耐心细致地解答着家长们的每一个问题……

实力,保证健康

李桥儿童医院院长李兴才表示:作为一家儿童健康医疗机构,医院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担当起社会之责、民生之责,医院成立的初衷就是为普及儿童健康常识,缓解京东及其周边地区儿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尽一份力。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加,科室建设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以专科、专家、专病、专药为特点的儿童医院。目前,医院职工200余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医疗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年平均接诊病人30万余人次,留观患儿10万余人次。

李桥儿童医院科室设置健全,医疗力量雄厚。目前,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五官科、康复科、皮肤科、药剂科、检验科等15个专业科室,普通病床100张,康复病床150张。现有儿科各专业专家70多人,其中国内知名专家30多人。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深厚的医学素养为患儿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X光检测系统、彩色超声诊断仪、微量元素检测仪、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全面细致的服务、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温馨暖人的爱心标语以及医务人员热情的笑脸,使前来就医的患儿及家长切实地感受到了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

科普,促进健康

医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儿童健康服务活动,义诊活动已成常态化,医院不仅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办义诊活动,还在“哮喘日”等特定的健康日坚持开展义诊活动。此外,医院还联络幼儿园、中小学开展健康体检及健康知识公益讲座宣教活动,普及儿童健康常识。

自2009年起,医院积极组织策划大型健康知识讲座活动“走进幼儿园,专家面对面”。“走进幼儿园,专家面对面”活动是医院专门为学龄前儿童打造的一档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医院定期选派专家前往周边各大幼儿园与儿童家长面对面讲座交流,专家从小儿感冒的预防、如何使用抗生素、带口罩的益处及生活环境如何消毒等方面入手,系统而全面地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了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朋友壮壮的妈妈听完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讲座举办得太及时了,平时工作忙总是忽视孩子的健康问题,医院考虑得太周到了,把健康送上门来,真是太方便了。”

“走进幼儿园,专家面对面”活动已开展了两年,共举办了12期,受益儿童上千人,受到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热烈欢迎。

爱心,延续健康

为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时矫正生理缺陷,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医院组织开展了儿童公益健康体检活动。

2011年6月21日,医院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红缨连锁幼儿园,为100多名小朋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健康检查。针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医生们从饮食、儿童保健用药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同时为参加体检的小朋友建立了健康档案,呵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为方便学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医院利用寒暑假分别举办了寒假儿童公益体检活动和暑假儿童公益体检活动,并简化体检流程,家长们只要带着孩子在前线服务部领取一张体检表就能够参与体检活动,体检内容包括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中医科、外科5个科室的检查。寒暑假期间医院共为顺义、通州、怀柔、密云等周边区县3000余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医护人员在为孩子们细致、认真的检查同时,也根据体检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建议。

据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斯琴介绍,在来院体检的儿童中,有口腔问题的孩子比较多,特别是龋齿。有的孩子因为发现得晚,治疗过程比较麻烦,给孩子带来极大痛苦。她建议家长们最好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口腔检查,尽早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已经形成龋齿才进行治疗。

小朋友欣欣的妈妈表示:“这样的体检活动不仅帮助孩子找到了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帮助孩子们树立起了保健意识。”

干预,惠及健康

李桥儿童医院健康公益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家长及老师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顺义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为了惠及更多儿童,顺义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与李桥儿童医院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医院的资源优势,共同对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全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9月14日,新学期伊始,李桥儿童医院与顺义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医院与保健所约5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顺义校区为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免费公益体检。查体项目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高、体重等)、外科、内科、口腔科、眼科及部分检验内容(血色素等)。体检活动持续三个半月,医院选派五六名眼科医护人员,全面负责眼科体检工作,每天大约有1000余名学生接受视力检测及沙眼等眼科相关疾病的筛查。

9月14日,体检活动率先在双兴小学展开,共为24个班级的876名学生进行了体检,发放阳性体征复诊通知单289张。

与此同时,医院内部积极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宣传信息办公室建立了体检学生信息数据库;前线服务部增加了咨询服务电话并组织人员预约登记;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制定了相应诊疗流程并保证值班力量,确保接诊工作顺畅,尽最大努力为辖区学生健康服务。

李桥儿童医院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全面、动态地掌握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传染病、常见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怀,护卫健康

2012年医院创新活动方法,推出“健康大讲堂”,通过网站、微博、短信平台等渠道告知家长讲座信息,许多家长闻讯前来听讲座与专家互动。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四期,耳鼻喉科、中医科、保健科、皮肤科专家分别就“儿童鼻炎的危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防治”等话题进行了讲解。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8

二是医疗条件差。边疆边远地区缺乏儿童专科医院,县级和乡(镇)医疗机构设备简陋,提供的服务项目少,仅能治疗常见儿童疾病,不同程度存在“看儿科难”的问题。如,XX有医疗卫生机构XX个,但仅XX家医院设置儿科开展门诊和住院治疗,可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等常规疾病,危重及疑难杂症等疾病要辗转大城市医院。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9

北京第三大儿童医院

“原以为这个不起眼儿的小医院会冷冷清清,不曾想却是门庭若市”,这是人们初次到李桥儿童医院的第一感觉。目前,位于北京东北部顺义郊区的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已是北京市第三大儿童专科医院,有效地缓解了京东及周边地区儿童的看病难问题。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中试基地兴办的一家民营性质的儿童医院,始建于2001年。从一个厂办的门诊部发展成为北京市第三大儿童医院,前后仅仅用了7年时间。截至2008年,其日最高门诊量突破1000人,2012年,日最高门诊量超过1800人,目前日门诊量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李桥儿童医院从最初仅有儿内科、儿外科的简单科室,发展至今有15个儿科专业科室、近200张床位。在当前全国面临儿科配置严重不足的现状下,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可以成为解决当前儿童就医难的一个有效方法。

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即使是在与公立医疗机构完全不对等的条件下,李桥儿童医院仍然能够快速成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性的儿童医疗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缘于该院一贯坚持的“为民办院、质量建院、诚信兴院”的发展理念。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指出,2008年,全国儿童医院仅60余家,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人,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国内专业儿童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是李桥儿童医院在当今看似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上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目前,县级以下医疗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在内,儿科发展都严重滞后。适度放开儿童医疗市场,让社会资本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儿童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

与其说是时代成就了李桥儿童医院,不如说是创新思想和发展眼光造就了该院。李桥儿童医院建立伊始,就立足于依托首都儿科研究所特有的高端医疗资源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生产的优质药品,使得该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拥有高起点。在发展过程中,李桥儿童医院严把医疗质量关,突出发展儿童脑瘫、哮喘等特色专业治疗,并不断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升各科室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李桥儿童医院与当前很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民营医院的本质区别,也是李桥儿童医院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

为中国基层儿科发展开辟了道路

据了解,美国将65%的儿科医生安排在社区,只有小部分疑难重症才转诊到专科医院,而在我国,儿科医生绝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基层社区的儿科资源少之又少。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改造在不断推进,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区域内儿科医疗资源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完全不配套,如北京天通苑和回龙观两个镇相连后,居民人口数量近百万,如同一个小型城市,但却没有一家专业的儿科医疗机构,儿童就医必须到北京市区,这势必造成市区内儿童医疗资源的紧张。

要实现儿童就医的本地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区域内的儿科医疗——基层儿科。

建国以来,中国最基层的儿科配置在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乡、村级基本没有儿科医疗资源的配置,随着大城镇的发展,基层儿科医疗资源缺乏越发显现。如果各地区的患儿都能在本地完成医疗诊治,大城市中还会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吗?如果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能够复制到全国,这是否就是基层儿科发展的解决之道呢?

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首儿药厂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合作,提出了“寻找下一个李桥儿童医院”的构想。充分分析了李桥儿童医院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模式,复制出中国基层儿科的建设模式,以求解决中国基层儿科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在改变基层儿科现状方面进行了近3年的努力和探索,2010年启动了“基层医师儿科诊疗规范培训公益项目”,截至2012年7月,共培训基层医师超过6000人次。

作为一项公益项目,首都儿科研究所基地北京首儿药厂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提供儿科专家资源,项目开展的儿科课程受到广泛基层医师的欢迎。调查显示,大多数基层医师认为有必要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活动,但项目总结时发现,单纯的培训并不能带来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诊疗门诊量的提升,很多医疗机构仍然不能正常开展儿科工作。也就是说,基层儿科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单纯是缺乏专业人员的问题,还要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做支撑。

寻找下—个李桥儿童医院

李桥儿童医院的发展与成长见证了乡镇儿科医疗发展的可行性,如果每三五个乡镇能寻找到一个“李桥儿童医院”,中国广大农村和新兴城镇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在基层儿科医师诊疗规范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下一个李桥儿童医院”的项目,目标是在每10万~15万人口的区域扶持一家医疗机构的儿科成长,以实现当地儿童常见疾病能在当地完成医疗就诊的目标。该项目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认识到成长过程中需要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的理念,并可形成一整套基层医疗机构成长的解决方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10

这些都是儿童专科医院院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回答这些问题,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专门策划了一场名为“区域儿科中心的定位与发展”的圆桌论坛,以期通过与全国知名儿童医院院长访谈,为区域儿科中心的设立建言献策。

倪鑫:当前儿科医院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应对挑战的出路何在?

黄国英:目前儿科医院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来自医疗服务的供需失衡。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公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儿科医学人才日益紧缺。

公众看病一般会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品质,二是便捷程度,三是服务价格。

就医疗品质而言,各家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其直观表现为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但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儿科门可罗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众对综合性医院或社区医院儿科的医疗品质不信任。

目前,社区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患者为了避免在社区医院或综合性医院遇到困难后再转诊到专科医院,很多人选择一步到位,直接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看病难的程度。

白继庚: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根本办法是,合理配置儿科医疗资源并加快儿科医生培养。但这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

儿科医师的成长非常困难,一方面由于医学院儿科系学生本就为数不多,而另一方面,因为待遇低、风险高等因素,真正从事儿科工作的医学生更是寥寥。目前的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社会期望的儿科医生数量。这个问题应该得到广泛关注。

于广军:在人力资源紧张和经济运行的压力下,儿童专科医院高负荷运转,其承担的任务已远超出供给能力。从表面而言,这是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只要培育足够的儿科医师便可解决问题。但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目前,儿科医生待遇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儿科医师的待遇问题与医院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但决定因素还是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虽然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其影响力度有限。而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才是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并最终引导医生选择儿科的根本办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才是解决儿童看病难的治本之策。

倪鑫:构建区域儿科医疗中心是缓解儿科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构建要点有哪些?

黄国英:缓解儿童专科医院发展困境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增加政府投入、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儿科医生、建造更多儿科医院、开展多层次医疗服务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但是如何通过构建区域儿童医疗服务中心来解决当前的困境,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区域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应该以区域内某一医疗机构为主体,通过带动区域内儿科医疗服务资源,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并且能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构建区域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有很多工作要做。首要一点,政府层面要使区域性的儿科资源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提供分层次分级别的儿科医疗服务,使百姓相信到任何地方看病,都能解决问题。

白继庚:随着医改的推进,上述儿科困境或许可以得到解决,但“等要靠”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我们需要做自己可为之事。

站在省域的角度,每个省都有一个实力较强的儿科医疗机构。在区域内建立儿科医学中心十分必要,既可以带动本区域的儿科学科发展,同时也是保障区域儿童就医保健的重要基础。

若想构建区域儿童医疗服务体系,需要首先建立危重症转诊网络。例如,山西省面积并不大,救护车3小时即能到达最远距离。现在,以山西省儿童医院为中心,我们建立了连接全省大部分区县医院的危重症救治网络,并借助救护车车载设备,建成并完善了医疗救治网络,初步解决了危重症初生婴儿的转运问题。

其次,为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儿童医学中心可以在各地级市或较重要的县开设分中心,使儿童医学中心的技术力量快速下沉到基层,促进资源更为合理的分布,以此带动儿科医疗机构和县级儿科医疗机构的发展。一个区域儿科医疗服务体系,既要有中心,也要有中间层和末端。如此,整个体系才能使得儿童医疗资源覆盖整个区域。

于广军: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还可以提升带动专科医疗技术水平。

从实际工作而言,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承担四方面任务。其一是医疗救治,包括疑难重症的抢救和高端技术的使用等。其二是预防保健,包括网络指导、筛查和二级预防。其三是教育培训。其四是技术研发。

尽管设置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操作过程仍有问题需要讨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区域。比如全国需要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要设置几家儿童医学中心?这些问题都有待合理规划。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均衡,所以在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倪鑫:如何看待区域儿科中心的纵向与横向整合?

黄国英:区域性儿科医疗中心应该是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整合。其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目前可行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本地区的医联体。此种医联体是从人事、财务和收入等各方面紧密联合的组织。通过紧密结合,该联合体可以盘活区域内的存量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矛盾。

其二是区域性儿科医疗中心。在此层面,若想完全实现人事、财务和风险分担的紧密联合比较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辐射。虽然此种组织不能形成实体机构,但在人才培训、技术辐射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其三是联合全国优秀的儿童专科医院,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形成部级儿科医学中心。这些代表部级儿童专科水平的医院,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如何将这些儿童专科医院以某种形式整合在一起,冲刺世界一流,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白继庚:尽管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有很多好处,但实施难度较大,时间成本也很高。对此,山西省通过建立妇幼保健院协作体系,对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目前该协作体系已经涵盖了山西省135家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在人才培训、信息平台搭建、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意义。5年来,接受三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千人。这不仅推动了山西省妇幼人才的发展,还推动了远程医学和教育的发展。

于广军:横向联合涉及综合医院儿科的定位问题。现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动提出与我们进行合作。如果该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定位为解决儿童常见病,两者就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儿童医院在麻醉科、影像科等方面较为薄弱,因而综合性医院可以作为儿童专科医院的规培基地。但如果该综合性医院将儿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发展,那么合作可能相对就少了。关键是定位要取长补短。

倪鑫:在当前激烈的医疗竞争中,儿童专科医院应如何确立自身的发展优势?

黄国英:中国儿童专科医院的发展速度很快。3年前,其数量还只有50余家,2013年就增至92家。不过,即使儿童医院增加到400家,也难以满足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不同忽视。

在区域医疗体系中,儿童专科医院要定位于解决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等医疗任务。而社区医疗机构则要力主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做好患者康复工作。此外,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儿童专科医院还要在制定诊疗标准、规范诊疗行为、在职培训和临床科研等方面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医改提出,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的服务量将达到20%。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医疗市场,给公立儿童医院带来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竞争。

为此,在考虑如何保持优势的问题上,我们考虑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而是要更多考虑合作问题。

我们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应对竞争,比如通过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使医护人员在有稳定、合法和安全的第二战场同时,还可以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共赢。上海国际儿童医院的建立将吸引一大批医护人员。

倪鑫:若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并不断强化学科竞争力。

比如为了更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新设了儿童眼科和耳鼻喉科。考虑到晚婚晚育人群日益增多,我们重点关注遗传病和出生缺陷等领域。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下,医院还积极开展感染控制工作,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有效减少医疗事故。此外,医院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11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5-0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是一组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型。虽然现有的医疗手段还未能达到治愈孤独症的水平,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控制和预后十分重要。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理科引进了香港M-CHAT-23筛查量表,应用于初级社区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我社区按照儿科医院提供的社交筛查流程对18个月-36个月儿童作为对象,进行社交筛查,筛查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8-36月龄小儿作为筛查对象。儿童信息来源于社区儿保门诊的健康体检资料,均已录入电脑系统。筛查对象总计7385人。

1.2方法

由我区保健院牵头,经过儿科医院心理科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社交筛查表应用的专门培训,社区医生在对小儿进行完体检后,即按照电脑上社交筛查表(M-CHAT-23),无提示性地逐条询问小儿家长和主要带养人,让他们按照孩子的平时状况回答每一问题,然后严格按照筛查表的阳性标准评定,任意3项回答相反为阳性或者7项核心项目中(第2、7、9、13、14、15)任意2项回答相反为阳性。对社交筛查阳性儿童转诊至儿科医院心理科,均在转诊半个月至一个月电话催访及早就诊儿科医院心理专科,然后由心理专科医生再对小儿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

2结果

根据M-CHAT-23家长问卷阳性标准,我社区共社交筛查7385人,阳性儿童占36名,阳性率0.487%;女童9名,男童27名,年龄(28.23+-2.46)月。本次调查前又统一起进行了电话追踪询问。36名初筛阳性儿童中,11名至儿科医院心理科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结果发现1名ASDs患儿;1名疑似孤独症患儿,年龄2岁;5名语言发育落后,4名发育迟缓;另有25名未去儿科医院心理专科,其中10人拒访,家长认为小儿正常,且均已上幼儿园;其他医院儿科专科诊断3名存在不同程度语言发育落后,4名发育迟缓,1名脑瘫;2名回外地家长也认为正常;5名失访为社区筛查后电话联系不上。

3讨论

近来人们开始重视孤独症的早期干预,认为其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减少适应不良行为的发生,新的学习体验能增加儿童通过他人得到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机会[1],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疾病则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基础。在孤独症的发病中,家长和社区保健医生是儿童异常行为的第一发现人,早期发现ASDs需要一种快捷、成本低廉的筛查方法。研究表明CHAT-23在社区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了85%以上[2]。我们也经过实践,M-CHAT-23在医生给小儿进行常规体检后,对家长及带养着进行询问,然后评定,筛查完成时间约3-5分钟,综合此项筛查的成本和耗时来说,在社区进行这一筛查是有意义的,调查发现我社区在18-36月龄幼儿给予体检后进行社交筛查,尽可能不漏筛,共筛查出孤独症1名,1名疑似孤独症,,均在心理专科随访治疗。本次调查我社区M-CHAT-23社区社交筛查的阳性率0.478%,和儿科医院的研究社区初筛阳性率12.0%相比偏低[2],而且筛查阳性转诊去儿科医院心理科的儿童,有10名拒再访,认为自己小儿正常,均已上幼儿园,其原因可能我们社区门诊量偏大,询问比较匆忙,个别家长不重视筛查工作导致假阳性可能。在今后的筛查过程中,我们会积极和保健院及心理专科医生沟通,加强社交筛查项目的规范培训,完善筛查流程,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儿童的心理筛查。

参考文献

[1] Rebecca L. Early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J].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Reviews,2007,13(1):16-25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1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28

激素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调节物质代谢的作用,超生理剂量的激素具有控制感染、在休克的治疗和抑制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因此,激素的作用复杂且广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其应激性反应异常。据报道统计,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激素和维生素。激素具有作用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2]。因此,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中常存在不合理应用的问题。目前,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哮喘、支气管炎、发热、感冒等儿科疾病治疗均存在激素广泛性滥用的问题[3]。本研究通过从九江市19个社区医疗机构随机抽取2000张儿科处方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医院信息、病案管理、计算机信息和药学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每月从九江市19个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分别随机抽取儿科处方130余张,共2000张。

1.2 调查方法 填写调查问卷表《九江市儿科疾病治疗中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医疗机构名称、调查儿科处方张数、处方内容等。调查开始前,参与调查的药学和医学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培训,制定合理、科学、全面的研究数据调查表。调查人员分为三组,每组2~3名,实行核对双签名。

1.3 调查结果评价 药学专家组和医学专家组根据《激素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配伍、疗程、分级管理、适应证)对儿科处方进行调查研究并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是否存在激素滥用的现象及激素滥用程度,发现激素使用中存在的滥用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干预性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激素使用情况 儿科处方中激素应用情况分析,随机抽取的2000份儿科处方,应用激素治疗的处方1260份,占总处方的63.00%(1260/2000),使用一种激素的处方801份,占总处方的40.05%(801/2000),使用两种激素的处方389份,占总处方的19.45%(389/2000),使用三种激素的处方70份,占总处方的3.50%(70/2000),各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85,P

2.2 激素给药途径情况 儿科门诊激素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0.48%(762/1260),雾化吸入占27.06%(341/1260),静脉注射占4.76%(60/1260),口服占4.13%(52/1260),滴鼻占3.57%(45/1260),各激素给药途径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24,P

2.3 各种激素使用率比较 由于同一处方出现两种或以上激素联合应用或分开应用情况,统计量中的处方总数超过原来应用激素治疗的处方1260份。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儿科疾病治疗中激素类药物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为主,分别占64.13%、43.02%、45.00%,使用率明显多于其他激素品种(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泼尼松软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24,P

2.4 激素滥用情况分析 1260份儿科门诊处方的评价分析发现,148份儿科门诊处方存在配伍问题,占11.75%,79份儿科门诊处方存在联合应用不当情况,主要为静脉注射、口服和雾化吸入激素给药,占6.27%,激素使用适应证方面,门诊处方诊断主要以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滥用是指医疗过程中不合理或不恰当地应用激素,违反激素适应证的情况下盲目应用激素治疗[4]。依照《激素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激素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抑制免疫和治疗休克等作用,因此,激素治疗的作用和效果确切。但是,激素使用不恰当或激素滥用现象也逐渐增多。研究证实,激素滥用可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引发或加重病毒和细菌性感染、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局部皮肤萎缩、皮肤色素沉着等[5]。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滥用激素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为了避免滥用激素现象的出现,应用激素应严密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把握激素适应证,合理选择激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品种及疗程,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注意激素反跳现象和停药反应的出现,必要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应加强激素药物副作用的监测作用,更严格规范激素适应证范围,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程度和药物敏感性制定合理的激素治疗方案,更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出现,防止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国内文献[6]报道显示,87.3%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患儿在发热时应用激素治疗,58.4%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结肠炎、腹泻、化脓性扁桃体炎、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用激素治疗。经进一步统计分析还发现,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在激素应用适应证、剂量、疗程均存在违反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方面的诸多问题,激素骤减或骤停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激素的滥用问题尤为严重,儿科疾病治疗后出现药物的副作用也常被忽视。激素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水疱、四肢关节红点等临床症状应高度疑诊激素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停药,以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

激素滥用的后果主要是激素通过减少释放内源性致热源,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内源性致热源的反应而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但是调节正常体温过程中容易掩盖儿科疾病的病情发展,短暂的理想退热效果极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疾病尚未确诊时选用激素类药物,导致延误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在儿科疾病的诊治中,激素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要求是当出现病毒感染性发热症状时应避免选用激素,其原因是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对病毒的防御功能,促进病毒扩散的危险。另外,对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全程使用激素药物,激素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抑制抗体的形成及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功能,导致隐匿性感染性病灶活动,滥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情程度。其次,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机体代谢性酸碱紊乱,伤口愈合不良、低钙血症、肌肉萎缩和向心性肥胖等医源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科疾病患儿的生长发育。最后,激素可产生停药反应,激素的骤减或骤停现象可引起激素反跳,导致原发病复发或病情的加重,需要加大激素药物的剂量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严重的患儿可产生停药综合征,严重影响患儿的病情及生长发育[7]。

本研究通过对19个社区医疗机构2000张儿科门诊处方的调查发现,儿科门诊激素使用率高(63%),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儿科门诊激素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为主。激素类药物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为主,其使用率明显多于其他激素品种(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泼尼松软膏)。存在配伍(占11.75%)和联合应用不当(占6.27%)等问题。激素使用适应证门诊处方诊断以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为主,提示社区医疗机构儿科门诊激素适应范围扩大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激素使用率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明确病因的持续性高热可采用激素治疗。

综上所述,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儿科疾病治疗中存在激素类药物滥用问题,应加强激素类药物的监控,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滥用,促进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成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情况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2):101-102.

[2]邓增潮,梁增杰,李坤浪.儿科处方用药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137-2139.

[3]白汉玉,高凤英.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0):14-18.

[4]刘恩梅,黄海霞.儿科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合理应用:儿科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应用概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03-805.

[5]范燕,刘金永,高山.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2):119-121.

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篇13

针对邵阳地区新生儿医疗市场的需求,我们在99年在全市各大医院中率先建立了风险大、责任性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几年来治愈了各种新生儿早产儿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曾成功救治的一位孕期只有26周,体重仅850克的早产儿是目前邵阳市救治体重最轻、孕期最短的早产儿。我们还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停止40个小时的新生儿,为我市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再创奇迹。从2002年至现在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数百例,抢救治愈率高达95%以上,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如此之高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医院,标志着我市在新生儿抢救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99年11月份,我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期小儿脑瘫康复诊断治疗学习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无数的小儿脑瘫的患儿不能说话及站立行走,病人终生痛苦,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想为什么不能够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患儿变成一个完全健康的小孩呢?给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带来幸福。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儿科发展的空间。凭着责任感和这个难得的机遇,我从学习班归来后,立即组织儿科的医务人员开展了这一科研项目的探索,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开展了以《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为课题的研究,从出生日至3个月的小儿,我们开始随访、诊断与治疗。这个新项目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治愈了1000多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孩子赢得了健康的生命,为患儿家庭驱散了忧愁的愁云,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也为科室拓宽病源,提高了“两个效益”。2002年这一成果获得了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于同年11月在新宁山山举行,并在全市推广应用。2003年10月18日创建了邵阳市唯一的一家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超早期诊断治疗脑瘫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其康复的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一科研项目又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科学进步奖入选国家卫生部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基金奖的评审中。

二、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行业影响

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们科室与上级医院如省儿童医院、湘雅附一、附二、附三及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渠道,并与下级的市县以及镇区医院建立较为广泛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建立业务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几年来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下级医院进行讲课、会诊,为他们提高诊疗水平,排忧解难,不收取任何报酬,树立科室和医生良好的形象。坚持接诊转入我科住院的危重患儿,在转运病儿时,不管什么时间接到电话,我们都坚持及时出诊,不仅免收出诊费用,还减免出车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对下级医院转诊的患儿,我们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使其尽快康复。这些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儿科每年的病人数不断上升,住院患儿每年达2000多人次,床位使用率在100%以上。而且不少的病儿都是县市区和乡镇医院转送我科的。

三、爱岗敬业,团结进取,一心一意为了科室的发展

娴熟的技术源于高度的奉献精神。儿科患者众多,工作繁重,已是全院皆知,尽管如此,作为科室主任,我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了病人,我从医二十多年来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只要病人需要,我时时刻刻都把自己当做值班医师随叫随到,以院为家,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医疗事业上。特别是担任科主任以来,从未休过探亲假及工休假。2000年初,武冈老家的母亲脑溢血病危,当时我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一例体重950克的早产儿,为了挽救宝宝的生命而没有请假回去照看母亲,最后宝宝获救了,而我的母亲却离我而去,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在我的带动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都乐于吃苦,乐于奉献,没有一个喊苦叫累,加班加点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彭新平副主任、谢剑平副主任、黄桂珍副主任医师以及肖成平主治医师经常是二十四或四十八小时在科室吃住,连续工作,没有向医院提出任何要求。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县、区、乡医院来电话要转诊患儿,医务人员都坚持及时出诊,没有和医院要任何报酬。很多医生、护士为了病人的健康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忘我工作,甚至忘记自己的孩子与家庭。这就是我们儿科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白衣天使的光彩,实现最高的人生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