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儿科护理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儿科护理的认识

篇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orgiveness pediatric nurs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approach.Methods 80 cases of pediatric nur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20110 to October 2015in our hospital,and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people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using situational forgive their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way to interven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t using nurse anizational Conflict Scale uses two nurses handling conflict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ospital nurse job performance rating scale for two nurses task performance,as well as counter-productive performance scenario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mensions,using the revenge motive Scale two nurses tendency retaliation measure.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most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flict,while avoiding conflict handli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ntrol group of nurses,two nurse treatme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gnitive reappraisal;Interpersonal conflicts;Pediatric nurse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边形极易导致人际关系冲突。特别是儿科护士,在繁重、高度紧张的工作中要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科护士人际冲突[1]。实际工作生活中,认知对个体冲突后的情绪情况和行为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2]。冲突发生后,认知对于合理的解决冲突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同时对个人的情感和自我认知等心理因素的构建有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认知重评策略下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护士80例,女性,平均年龄(26.05±4.52)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儿科护士。研究组护士平均年龄(25.32±3.58)岁,大专毕业29例,本科毕业11例;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25.26±3.66)岁,大专毕业30例,本科毕业10例。两组护士年龄以及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研究组护士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①依据护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干预,纠正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其情绪和行为大部分是不够客观的,转变角度看会豁然开朗。②将信息中最有效的表现出来,促使患者认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生活的影响。③在干预过程中,采用一些与情绪刺激无关的积极地事物来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引导护士思考自己情绪的原因、意义和影响,促使护士积极地调控自身情绪。④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护士认知偏差,及时帮助护士建立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两组护士情绪干预时间为2 w。

1.3观察指标 采用量表调查法,组织冲突量表:使用修订的中文版组织冲突量表,对干预前和2 w后两组护士与同事发生冲突时的冲突处理方式特点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①让步:高度关心别人,低度关心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为解决冲突常常忽略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②回避:低度关心他人和自己,个体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是希望能够抑制冲突或者躲避冲突,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冲突;③整合:个体高度关心他人和自己,冲突发生时,被当做一个问题来解决,解决冲突时,个体会充分考虑他人和自己的需求和想法;④妥协:双方中度关心他人和自己,都会积极寻找放弃某些东西,通过做出让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决定,利益和损失由双方一起承担;⑤支配:冲突发生时,个体通过运用威望和权利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该量表条目采用5级标度法,每个条目得分从5分(完全符合)到1分(完全不符合),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采用医院护士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对两组护士的任务绩效、反生产绩效以及情境绩效3各维度进行评估,共51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报复动机量表对两组护士的报复倾向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5个项目,如"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得到他应有的下场"或者"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发生不好的事"等,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士组织冲突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两组护士采用让步、妥协、支配处理冲突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最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整合,而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两组护士处理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士的报复动机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为(1.018±0.31分,对照组护士的得分为(3.79±0.51)分,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儿科护士工作中面临的人际冲突 冲突是人与人在互相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论、意见分歧以及对抗等,护理人员是身处各种医疗中的冲突情景中的核心人物,若护士冲突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离职率上升、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绩效下降等,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3]。护士的人际冲突会对整个护士整体产生巨大影响,不恰当的处理可以导致护理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下降等负面效应[4]。因此,护士的不同的冲突处理形态会导致大不相同的后果。阳绿清等[5]研究结果表明,护士面临冲突时最常采用的处理形态是合作,最不常采用的是强迫。除此之外,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改善就医条件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护士群体应该加强上述几个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

3.2认知重评策略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 认知重评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情绪的方法,认知重评首先关注策略,促进干预对象对情绪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使干预对象尽量降低其低情绪反应,促进个体的正性情绪。认知重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更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产生积极的结果[6]。认知重评脑机制为认知重评会降低个体的生理反应,同时交感神经激活也减弱,McRae et a1. (2010)发现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过程中,杏仁核活动减少,而前额皮层和扣带回区域的活动增加[7]。心血管机制显示在生理反应上显示出更好的心排血量、心血管收缩以及更小的总外周阻力。它属于先行关注调节策略,通过改变认知降低情绪反应。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被试仍能成功地下调消极情绪[8]。情绪调节策略处在情绪反应和决策的中间,起到中介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10],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有瓦解或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倾向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且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护士在面对冲突时会产生无力感,因而只有采取消极的回避方式,而研究组护士则倾向于采用整合的处理方式,说明研究组护士对冲突的解决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困难和挫折而具有较好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解决多种冲突事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认知重评策略能够促使护士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处理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能够增强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冲突应对能力[11]。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猜测主要原因是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其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整合的形态处理人际冲突能够有效抑制反生产行为,更加有利于任务绩效和情景绩效的提高[12]。张任君和叶少辉在对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研究中指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均有积极价值[13]。

综上所述,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儿科护士采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工作绩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朱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冲突处理方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4.

[2]秉红,潘秀芳,孙宏玉,等.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14.

[3]阳绿清,尹心红.护士入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7-59.

[4]陈琴,王振宏.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情绪与心理韧性的多重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

[5]阳绿清,刘凌云,尹心红.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4-76.

[6]龚玲,王鑫强,齐晓栋.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45-149

[7]McRae K.,Hughes B.,Chopra S.,et al.The neural bases of distraction and reappraisa1[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10,22(2):248-262.

[8]Mauss I.B.,Coo k,C.L.,Cheng,J.Y.J.,et a1.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Experienti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nger prov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6:116-124.

[9]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等.框架效应中的个体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6).

[10]叶欢,桂蒙,邵红玉,等.护理人员人际冲突处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4,13(8): 740-743.

篇2

临床资料

在住院患儿家长中500人,其中男230人,女270人;高中以上有190人,初中文化程度220人,小学以及文盲有90人,根据不同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实施的前提: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更新服务理念,重视患儿和家长需求的满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强调对其的重视,强调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习俗、爱好提供特需服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人文科学的修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儿科护理人员应该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各种穿刺成功率,掌握语言沟通技巧,体现对患儿的疾病和痛苦都予以照顾和尊重,营造善待生命、团结向上的氛围。创造温馨、快乐、自然、舒适的病房环境。走廊及房间墙壁上悬挂卡通图画,墙壁刷成粉红色,病房里用多彩的床单,娱乐室放置益智玩具,让孩子如同在家中一般,减轻患儿恐惧感。根据病房实际情况,满足家属,如饮食、休息、洗漱等生活需要,病房内配置微波炉、洗衣机、晾衣架、陪护休息室等。

方法

入院初期:①患儿和家长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护士应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予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减少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鲥患儿实行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救护患儿,是关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同时取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③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患病带来的压力,让其对孩子状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对孩子的健康充满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并对关心的收费问题给予沟通,让其“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

住院期间:①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患儿由衷地赞赏,融洽气氛,拉近与家属的距离。②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情绪,特别是年长儿,他们的反应往往受家长情绪波动的影响。指导家长情绪不要激动,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不可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否则对患儿康复不利。③关心照颐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家长。关心家长的睡眠、饮食,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生病备受关注,有些家长往往深深自责,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安慰,让家长接受事实,积极配合,争取孩子早日康复。④在决定孩子的护理方案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懂得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要摒弃传统的陋习,宣扬科学养儿、育儿,教会家长如何正确、科学地照顾、喂养、护理孩子。如: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尿布,如何合理地添加辅食等。⑤学会倾听。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与家长讨论他所担心的及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地解答,也可请大夫一起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篇3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之有效沟通,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篇5

1. 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的109例儿科静脉输液患者接受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投诉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分析记录。

2. 方法a

结合相关资料,并对患者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调查,进行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工作,并针对找出的原因进行相应防范措施的总结制定。

二、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

1.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原因

在出现的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问题中,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具体的来说,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院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服务态度不够良好,工作职业道德不过关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在进行对患者家属的接待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家属产生对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不信任感。与此同时,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也难以保证护理的效率可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导致投诉问题的产生;

其次,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够保证护理过程的合理性。具体的来说,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技能包括有对于药液的使用量的精准控制、对于皮下穿刺技术的掌握技术。经过对本文中所采取的研究资料的研究查询,可以发现,在这些投诉问题里面,有32例投诉问题都是和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有关的。例如,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对患者的皮下穿刺注射过程中,没能够快速准确的找打患者的血管所在部位,导致患者哭泣,引发了患者家属的不满。除此之外,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把握不好输液时间长短,导致一瓶液体输完了,却没有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药品的技术更换的情况,还存在着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扎的针头不稳,导致患者出血等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投诉问题的产生。

2. 儿科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原因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年纪都相对较小,与此同时,患者在年纪小的时候,都害怕针头带来的疼痛,在接受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极力的反抗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所进行的静脉注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皮下穿刺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因为患者的抵抗出现皮下穿刺位置不对和静脉药品的渗透。与此同时,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患者家属因为心疼孩子,往往会一古脑的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到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去。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考虑,出现这种情况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患者的家属要给予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足够的尊重和耐心,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故就责骂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给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3. 医院的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环境因素

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医院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干扰。具体的来说,一旦孩子出现了病情,医院收治之后,患者的家属总是要寻找技术最好的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对患者的治疗。但是,一般情况下,医院技术很好的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数目毕竟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数目不足,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焦急的患者家属就会将责任归结到医院身上,最终导致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问题的产生。

三、 针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原因的具体措施

1. 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为了有效的避免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问题的产生,首先就要端正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具体的来说,就是定期开展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工作,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向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强调具有着良好工作态度的重要意义,让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在接待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过程中,保持着热情的工作态度,有耐心的向患者家属进行问题的解答。与此同时,针对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解答,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圆满的完成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

2. 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

为了提升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的护理工作效率,医院要定期组织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导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注射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在进行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其的技能熟练度培养,提升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人员的皮下穿刺准确率,保证儿科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医院和患者家属的沟通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