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学影像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功能特点:
1.影像采集诊断工作站:
(1)影像采集:目前医学影像主要有3类接口,一是非数字化接口,需用各种采集卡进行采集;二是数字化但非数字化影像通信标准(DICOM)3•0格式的接口;三是标准DICOM3•0接口。对于前两种接口,必须通过影像采集工作站来采集影像信息,并把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转换成DICOM3•0格式进行阅览、存储、传输和管理。对于标准DICOM3•0接口,可直接把影像送往服务器进行管理。对数字化的影像,要进行无损的采集和传输。
(2)影像浏览与处理:影像处理是PACS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①丰富的图像和数据后处理功能;②具有无级缩放和放大镜功能;③多幅图像同屏显示;④支持图像黑白反转、伪彩色等显示功能;⑤支持动态电影回放,并可同屏显示同一病人不同设备检查的多个动态电影图像;⑥同一屏幕可分格显示病人的不同影像,供诊断比较;⑦图像上可以添加任意形式的图形或文字标注,并可在激光相机上输出;⑧规范的病历报告生成功能,并可同时存档;⑨自动将病历报告的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组合打印输出;⑩可根据病人姓名、住院号、检查号、检查科室及影像设备等多种途径查询和调阅病人图像。
(3)图像传输:能通过网络将图像传输到需调阅的工作站,亦可传输到异地供远程会诊。
(4)影像打印:医院内部可实现无胶片化管理,而当病人需要胶片时,软件具有胶片打印功能,打印的胶片完全符合诊断要求。
(5)诊断报告:系统在浏览影像的基础上,具有书写并打印诊断报告的功能。诊断报告能通过调阅模板进行修改,以便减轻医生的工作量。
(6)模板管理:系统除了提供常用的诊断模板外,用户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己定义和修改诊断报告模板。
(7)统计功能:系统能够按科室、医生(含检查医生和开单医生)、病人身份和费别等统计所做检查的人次数和费用。(8)报告浏览:系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浏览以往病人的诊断报告情况,并进行随访。
2.影像浏览工作站:影像浏览工作站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独立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通过检查日期、病人姓名等检索病人的影像,并能调出该影像相应的诊断报告。二是与医生工作站溶为一体,象调阅病历一样直接调阅病人的影像信息。
3.影像服务器系统:影像服务器是整个PACS系统的神经中枢,它应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影像接收:对于符合DICOM3•0接口的影像设备,可直接接收;对于不符合DICOM3•0接口的影像设备,接收经影像采集工作站处理过的已经符合DICOM3•0格式的医学影像。(2)影像存储:对于采集来的医学影像信息,分别进行有损和无损压缩处理。一般把无损压缩的影像保存在磁带机中,作为离线存储。在目前数据库服务器中建立病人的ID号与影像内容及存储位置的对照表,以便能象电子病历一样管理病人的影像。
(三)运行条件:基本条件是医院建立100M带宽以上的局域网络,亦可在原有HIS网上加以改造。设备配置:①影像服务器配置:建议中、小型医院可采用HPLH-3000服务器配100G以上磁盘阵列。展开床位700张以上的医院可采用HPLH-6000服务器配200G以上磁盘阵列。②影像工作站配置:计算机除了要求在PⅢ500/128M/20G以上配置外,医学影像诊断对显示器还有特别的要求。放射科,特别是计算机摄片(CR),需配置2k×2k的肖像型显示器,其余科室可采用19~21英寸高分辨率(1600×1200,点距为•25以下)的显示器。
二、PACS的应用
我院是一所拥有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开始建立了以WINDOWSNT为平台、光纤通讯为主干、“军字一号工程”软件为基础的网络系统,先后运行了护士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开通了网上图书馆、网上情报检索等电子业务。在此基础上与某公司合作,于2001年1月开发建成了PACS,并开始运行至今,全院基本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和图像信息资源共享(门诊病人需带片到外院会诊,亦可通过共享洗片机洗出胶片),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我院的PACS系统已将国内外9大厂家生产的、具有5种接口的CT、ECT、MRI、CR、数字放射(digitalradiolgy,DR)、彩超及病理等10多台影像设备顺利与HIS融合,将医学图像以全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到全院28个科室的220个医生工作站和院业务领导与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站上,实现了医学影像全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与传输。实践证明:运行PACS后,减少了病人就诊环节及占床等待检查的候诊时间,为抢救急、危重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临床医生能同时调阅病人不同时间、不同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影像科室医技人员可调阅其它影像资料来修正自己的诊断,从而大大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系统还为影像科室提供了常用模板和自定义模板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医教研工作和机关统计工作,实现了全院资源共享。同时,PACS的运行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丰富影像知识大有助益。据我院近3年的统计数据,每年用于胶片、显、定液和套药等的消耗约100万元左右。实施无片化后,不但可节省上述经费,而且可节省大量储存胶片的费用,同时还可避免胶片丢失、虫咬和霉变等损害。国际上,远程医学在80年代后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和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我们的实践证明,PACS能大大提高远程会诊的质量和速度。
三、PACS开发应用的启示
(一)医院应将PACS建设提到议事日程:现代数字化医院基础的PACS系统已成为当前热点[2]。以往由于微机性能不足、高速网速率不够及工作人员的信息观念和操作技术水平有限,更由于PACS的整体价格使绝大多数医院难以承受,所以PACS的建立,尤其是与HIS实现整体链接的高性能的PACS的推进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网络、大容量存储设备及高质量显示、打印机设备的逐步普及,医学影像设备普遍都有数字化标准接口,这使建立实用的医学影像管理系统成为可能[3]。
(二)积极创造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好管好PACS:在PACS建设中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医院院情的技术与品牌。目前有些国外产品难与国内HIS融合,在技术接口上,有些只能接90年代后的DI-COM设备;在二次开发与升级维护上,缺乏及时性;在价格上,普遍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国产PACS有它的许多优点,只要充分考察技术及国内医院运行情况,并选准技术合作的公司和品牌,是可以建设好先进实用的PACS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工程,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需不断修改、升级和扩充,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和明天,这种更新和扩充会更快、更频繁[4]。因此,那种希望等到完全完善、成熟了再开展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三)医院PACS的运行与管理必须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PACS实施方案的设计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整个系统的建设成败。为此,我们着重把好了“三关”。
1.建设前必须搞好解决方案,把好设计论证关。我们组成了由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影像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机关相关人员和院领导的多学科“论证组”,在对本单位影像设备、HIS现状等实际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标准框架模式设计》和建立医院PACS的总体原则,即:要以“病人为中心”,与医院管理方案和影像科室工作程序紧密结合;有较好的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与HIS融合的无缝连接性;有性能/价格和效益比的优化性。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areer
WANG Ke-ying,WANG Xiao-ke,WANG Run-chuan,PANG Xia
(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4,Jiangsu,China )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factors ect, nowadays,medical imaging students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or themself has become the key guarantee for a good future . I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our group let 154 students of Medical Imaging who are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After that we Analysis、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Basing on the analysis,we can give the most reasonable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about how and what they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fession ,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our surve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Career dir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 000~15 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 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 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 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 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 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 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 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Abstract:Objective:Emergency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edical image Branch.Methods:40 cases were handled properly in 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we have achieved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 late follow-up, no deaths.Results:40 cases were accepted in 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emergency treatment, we have achieved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 late follow-up, no deaths. Conclusio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ccurate and timely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of certain emergencies, rapid,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imaging report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reasonable basis, which will help expand the targeted clinical interest to save the patient therap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Division; emergency treatment; clin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80-02
1 前言
在医学影像科对急诊工作进行开展,在临床急诊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临床急诊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医学影像科的相关人员为其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这就需要影像科的医技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检查技巧和检查技术,将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尽量减少急诊患者在医学影像科的就诊时间,为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争取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为避免在医学影像科出现应急措施及检查操作不当的问题,以下将结合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急诊处理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具体情况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我院医学影像科共对40例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女18例,男22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7岁;患病与就诊距时间在10分钟到5小时之间,平均为0.25个小时。其中,因交通事故而需急救的患者21例,机械性损伤的患者9例,高空坠落伤的患者10例。头部20例,脊柱3例,躯干部2例,胸腹部3例,颈部8例,骨盆4例。
2.2 急救的原则:对于多创伤的患者,其抢救必须先于诊断及治疗,采用优先处理的原则,以保障致命性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快速的实施抢救。
2.3 进行急诊的处理
2.3.1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将院前的抢救工作做好,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脉搏、呼吸、意识、心率、睦孔、血氧的饱合度、出血量、尿量、血压、出血量、伤情变化等,为病情判断、病情的预见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后期的指导治疗。
2.3.2 对药物治疗进行观察和护理:对正在进行静脉滴注的患者,要加强对其观察,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滴注的速度也要进行合理控制,不能触碰到患者的注射部位。
2.3.3 接诊的一般程序: 在接到急诊科CT检查摄片及申请单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阅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把握,如果申请单的字迹有不清楚的情况出现,不能进行胡乱猜侧,必须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后再进行确认,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详细病情并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为了保障最佳的抢救时机,对于某些程序比较繁杂的事项可以在后期进行处理,而对于那些直接进影像科的急诊患者,临床医生需先对其进行急救处理后,再进行CT检查或撅片,避免意外的发生。
2.3.4 做好检查的准备:依照患者的申请单,对其家属进行简单快速的病情询问后,再制定出最佳的检查方案。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质量会受到检查参数的影响,检查参数必须准确的设置及调节。初始的图像是后期处理的条件基础,某些患者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而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摄片时可选择规格较大的片盒、平板探侧器、数码板等,患者的要有利于常规的检查,这样才可以得到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若患者受到限制,其选择尽量让患者可以接受,但应准确、迅速、轻柔。原则上应减少患者的变动,可以对机架的移动性及X线球管加以利用,尽量在一种姿势下完成多部位的身体检查。
2.3.5 检查的具体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操作步骤等进行熟悉,熟练的掌握正常人体各部位的检查参致及检查位置,操作的过程中要轻巧适度,在确保诊断价值的前提下,迅速的进行检查,为临床救治赢得更充分的时间。依照病人临床的表现和初步的诊断结果,对检查的部位、检查参数、角度进行准确地判断,做出具体的诊断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对于昏迷、病危的患者为减少对其进行搬动,可以在推送平车及担架上进行摄片,而对于某些必须进行的移动的患者,要慎重操作,准确迅速的完成检查;外伤或胸腹部疾病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站立式的检查,了解其是否出现腹腔脏器穿孔及血气胸等情况,不能进行站立的患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进行检查,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以将诊断床进行倾斜,以尽量得到检查效果。
2.3.6 出具诊断报告:当检查结束后,要在第一时间出具患者的急诊报告,在对重要的阳性征象不遗漏的情况下,影像的描述可以尽量的简化。若患者在检查时受到了的制约,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给影像的实际诊断带来了困难,也应该尽量提供较有价值的影像信息,确保临床抢救的顺利进行。
2.3.7 与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在医务工作中沟通也是其重要环节,在影像科的急诊处理中也显得十分重要。突发事件发生后,患者会出现焦虑、急躁、恐惧等心理,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医护人员要积极的与其进行沟通,做好心理上的护理,让其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
2.3.8 树立风险意识:在急诊中给危重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如多发性骨折、颅脑外伤等,需要得到临床医师的陪同,当意外出现时,临医师可以立即采取协的处理措施。
3 结果
在影像科对40例急诊患者进行妥善的处理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影像报告单的出具也准确、及时、清晰。
4 讨论
急诊的病情极为的复杂和多变,对影像科的工作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操作不当,便有可能延误病情,失去最佳就诊时机,给临床的救治工作带来不便。在日常的工作处理中,影像科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要快速的出具影像报告。若出现了异病同形、同病异影的情况,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及有关的检查资料,对患者进行确诊。在进行急诊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防范,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努力的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意外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保障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粗糙集理论是一个交叉融合多种学科形成的新学科,已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市场营销、卫生、电信、金融、农副产品、互联网语言的识别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等等。粗糙集理论在很多的领域已取得令人骄傲的应用效果。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随着影像学数据信息不断的增长,在医学影像学诊断中运用粗糙集方法,能客观地展现出海量数据信息以及高维资料的背后的真实情况,更好的帮助医生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有利于临床诊断正确性的提高。
1 简要论述粗糙集方法
1982年波兰数学家首次提出粗糙集概念,这是以等价关系为基础的,用于分类问题的研究,用上集合与下集合生成一个相逼近的新集合,新结合的边界线被定义为上下近似集的差集。是继概率论、证据论之后有一个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软计算方式。
这种建立在分类机制前提下的粗糙及理论,可以把分类解释成为一定区域中的等价关系,这个区域正是由等价关系进行划分的。将知识归纳为数据的划分,被划分后的集合定义为概念。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库,对不确定或不精确的知识通过已知的信息库进行近似刻画。无须提出数据集合以外的一切知识,因此,对于问题的描述比较客观、比较具体,再加上粗糙集理论不包含不确定或不精确原始数据机制,与证据理论、概率论等有较强的互补性。
粗糙集合理方法适用于研究不定型问题的工具,作为集合理论的扩展,粗糙集理论主要用来研究不完整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它可以在缺乏数据的先验知识前提下,用考察数据分类的能力解决模糊不定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处理,与此同时粗糙集算法简单且容易操作,现在以它为基础的数据挖掘工具也非常多,粗糙集理论其出发点是假设所有研究对象都涉及一些的信息。随着粗糙集理论的广泛应用,其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证实,成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
2 医学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的应用实例分析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胶质瘤诊断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29例男,21例女,患者年龄在23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岁。其中,11例WHO I级,25例WHO II级,9例WHO III级,5例WHO IV级。对上述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TIW1横断面与矢状面得出影像学资料。由放射科专业医生对上述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病灶位置、形状、囊变、TIW1、T2W1、水肿、钙化、出血、性变等等,按照影像学特征对不同指标进行分类。并通过粗糙集方法、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与分类回归树方法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具体粗糙集方法:将决策表导入专门的Rosetta软件,通过软件对病例进行规则约简与属性约简。在条件属性核产生的基础上,得到决策规则库,通过规则库过滤,达到知识的精简。通过10折交叉验证方式测试胶质瘤数据,通过测试结果的诊断灵敏性、覆盖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等提取诊断性能,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粗糙集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为85.2%,特异度为92.7%;决策树方法诊断准确性为83.0%,特异度为91.3%;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诊断准确性为83.2%,特异度为85.6%。充分证实了,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能够得到更多的确定性规则,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3 医学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的应用的优点分析
3.1 粗糙集方法应用便捷、结果准确性高
粗糙集方法不需要预先设计概率、不需要建立相应的因变量函数关系,直接运算集合中的对象,直接获得不可分辨的矩阵,直接得出结论。通过粗糙集法分析,其结论呈现的方式是以IF….Then…的形式出现,呈现结果不仅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且呈现形式非常明确。
3.2 粗糙集方法能客观地展现出海量数据信息以及高维资料的背后的真实情
这种基于数据集合的挖掘方法,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能够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知识。例如,在在对胶质瘤影像学资料进行规则提取以及属性约简时,整个过程都是客观的,不受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得的胶质瘤级别诊断比较容易理解、诊断规则比较清晰。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与分类回归树方法,是通过训练集方式生成一个新的测试函数,通过函数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对象的可能发生概率,进而预测对象的分类。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是基于数理统计基础上的,通过笔数比筛选具有价值、有统计学意义的不同变量,将这些变量通过模型方程形式进行计算,比较计算前后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两者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入选,同时,还可以计算出自变量的重要价值。决策树方式是通过地规模与分层模式进行的,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树分支。在不同分支的子集中建立重复的分值和下层节点,从而生成了决策树。再对决策树剪枝,再对决策树进行规则处理。但是,这种基于概率的分类结果,是根据概率进行判定的,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率比较低,这种决策树分析方法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决策树的修建、决策树的增长、选择父节点数以及子节点数等等,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语
粗糙集方法是将观测到的庞大数据集加以分析研究,其目的是找的未知的关系及数据拥有者能够理解且有价值的新方法来总结数据,经粗糙集方法推导出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马常杰,陈守余.数据库中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2(11):752-753.
[2]田军章.基于PACS的结构化报告(SR)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11,4(09):141-142.
[3]王小凤,周明全,耿国华.一种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算法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1(5):369-3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9-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西门子胃肠机、ge单排CT、意大利GMm-DR、飞利浦DR以及飞利浦64CT。本文主要就利用MRI技术对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1 医学影像MRI技术简析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对小儿脑部的分辨率较高。MRI的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1]。
1.2 MRI技术在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 本单位拥有西门子1.5tMRI,此设备拥有独特的西门子Tim线圈,可以同时对全身各脏器功能进行扫描、灌注扫描以及成像。西门子1.5t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性全身血管成像、闹弥散、灌注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回顾近期本单位小儿头部磁共振检查共80例,平均年龄1.5岁,在小儿服用镇静药物熟睡之后进行扫描。将小儿头部放于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按照定位图调整扫描的范围。结果发现,80例患儿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图像,一次镇静完成检查的患儿58例,服用镇静药物后未能及时扫描导致检查中惊醒,需二次镇静才能获得所需图像的患儿22例。颅内出血患儿33例,脑软化42例,其余为颅内其他疾病和正常磁共振影像。患儿在做磁共振检查前需使用镇静药物,否则运动伪影会影响图像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获取检查诊断。在扫描过程中应用双梯度中的zoom选项,以提高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在小出血点的检测上结果准确。磁敏感加权序列具有高分辨力、薄层重建和流动补偿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小动脉和噪声对检查的影响,比较适用小儿脑部血管病变的检查,尤其是小儿细小血管早起出血的诊断精确,并能判断小儿脑组织可存活性几率。而弥散加权序列则可产生两套的图像,其中一套b值是1000的弥散加权图像,另外一套是b值为0的T2加权图像,能减轻颅底磁敏感的伪影,改善信噪比。
西门子1.5tMRI的影像技术具有强大的磁体,先进的相控阵线圈,开放式的设计,大型的磁体空间,成像快速、图像质量和精确度高。本单位西门子1.5tMRI的配置,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医疗、科研工作的需求,更带动了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从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到如今的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的先进医学影像的技术中,最初的计算机X线摄影透过人体放射于影像板上形成潜影,再将其放入激光扫描机上扫描,经过模数转换器,图像信号则生成图像。随后发展的CT利用X线对人体某一范围逐层扫描,获取信息,也是经由计算机处理得到重建的图像。此外,CT的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让探测器对X线有更为高度的敏感性,可将接收的X线转变成模拟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变成CT图像,再由多幅照相机摄片提供诊断。随后逐步发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记忆盘中储存造影、注射部位的透视影像转变的数字,减去蒙片数字,将剩余数字转变成图像,成了较为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其技术比一般的血管特管造影更为简便、经济,更少引发合并症,但导管插管技术不断普及以后,静脉法数字减影逐渐被动脉法所替代了[2]。目前的核医学比较先进的显像方式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将单光子注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借助计算机重建影像,这种发展是电子计算机断层和核医学示踪原理相互结合的高科技医疗技术,采集的信息量大,适应面广,特异性高,放射性小,技术的逐渐发展在当今的医学影像技术中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分子影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曙光。目前全球医学界都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和基因的治疗,其重要步骤是借助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MRI或者红外线记录信号,再显示分子、代谢和基因转变的图像,为医疗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基因表达。而PACS系统的产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其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来临,PACS系统储存、管理、传输、处理数据,完成在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间的影像传递,还通过互联网和微波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这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资源的效率[3]。
3 结束语
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界接受了利用医学影像帮助诊断治疗方式并不断研究并创新更高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医学界的不断革新、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研究会为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启更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