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的感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神经内科涉及多种疾病,其中以脑梗死和脑出血最为常见[1],人群发病率较高,病情较其他疾病更为严重,还容易诱发其他基础疾病。部分神经内科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由此引发各类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因此,神经内科感染的控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明确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受到感染的因素,并及时将这些感染因素排除,降低患者感染几率,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治愈率。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新疆某武警医院64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对发生感染的58例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影响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几大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能够为日后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预防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属于回顾性调查,主要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4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340例,女300例,年龄在45~76岁。
1.2方法 为了准确判断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本次调查选用医院专业的感染医生,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对患者进行感染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感染状况 本次调查当中,共有58例神经内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见表1。
2.2不同年龄患者与感染的关系 从患者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来看,本次调查的患者当中,年龄不超过50岁患者的感染例数为7例,感染率为12.1%;年龄在50~60岁患者的感染例数位13例,感染率为22.4%;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的感染例数为38例,感染率为65.5%,见表2。
2.3住院时间与患者感染的关系 从患者住院的时间来看,住院天数为10d以内的患者感染例数为2例,感染率为3.4%;住院天数为10~30d的患者感染例数为19例,感染率为32.7%;住院天数在30d以上的患者感染例数为37例,感染率为63.9%,见表3。
3 讨论
3.1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
3.1.1患者年龄对感染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原因在于,年龄越大,人体内部的T细胞数量就会减少,就会导致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的逐渐减弱,对各类病菌、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老年人部分身体脏器的生理机能也会减退[2],或者因为损伤以及病理改变导致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许多老年人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感染的几率;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患者的下丘脑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增加了老年人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多数老年人比较怕冷,喜欢关门关窗,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增加感染机会;此外,还有部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且容易出现吞咽异常并导致误吸,极易导致感染。
3.1.2住院时间对感染的影响 从住院时间与患者感染的关系来看,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越容易出现感染,同时还会增加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3]。原因在于,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接触医院内生活设施、医护人员的机会越大,如果这些设施未经过严格的消毒工作,或者医护人员并未按照规定的要求洗手,或对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充分,都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病情严重的患者住院时间也会延长,需要经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4],例如部分患者需要经常输氧,反复进行吸痰工作,插入胃管等,这些措施都属于侵袭性操作,操作的次数越多,就会导致患者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损坏,进而导致气管粘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弱化,最终导致患者感染机会的增加。
3.2降低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措施 针对神经内科老年人患者和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医院应该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管理力度,采取更多的监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感染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①治疗老年人本身的基础疾病,减少这些疾病对老年人身体的影响,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增强老年患者的体质,最大限度的提升这部分患者的抵抗能力;②老年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医院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菌药物;③医院要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设施、用品等严格消毒,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④对于有烟瘾的老年患者来讲,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戒烟;⑤要保证老年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对空气消毒、定期湿化,经常开窗等,减低病菌入侵机机会。对于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来讲,医院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加强医院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减少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②在开展侵袭性操作之前,要对操作、护理人员手部进行严格消毒,对操作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严格消毒,根据患者的症状护理开展各项操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
总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属于感染多发类患者,其中年龄和住院时间对患者感染的影响最大。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弱,抵抗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容易发生感染;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疾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周期较长,住院时间也比较长,需要采取更多的治疗措施,增加了病菌入侵的机会。因此,医院应该重点加强对老年患者及长时间住院患者的护理和监控,改善医院的卫生条件、住院环境,严格无菌操作流程,强化对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够减少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神经内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万春,阮世望,张宪秋,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5):30.
1 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高二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全面,所以本节课以课本上一些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为起点,借助于网络上丰富的环保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污染的防与治所起的积极作用。
2 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键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环境污染及危害。重点了解化学知识在防治污染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利用化学做一个绿色家园捍卫者的主人翁。
三、教学策略
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可充分调动其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教师先准备专题学习网页
1 以一首《太湖美》引出课题。
2 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网络查找、概括相关主题的资料。
3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回答竞赛题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学习。
4 简单小结、布置作业。
附:环境污染与防治竞赛提纲
1 准备阶段:
各学习小组组长先将要查阅的内容进行分工.然后每位成员利用百度、谷歌或利用教师准备的专题学习网页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查找相关网页。查阅到相关内容后,快速阅读,概括出重点内容,将该网页保存或者最小化,以便答题时有据可依。
2 各小组准备题:
第一小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根据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举例说明引起水污染或大气污染的物质。(关键词: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第二小组:介绍几例污染引起的重大事件。(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小组:介绍近阶段国内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关键词:国内外环保动态)
第四小组:结合化学知识谈谈如何对待我们平时用过的废旧电池。(关键词:废旧电池污染、如何对待废旧电池?)
第五小组:谈谈环保新能源。(关键词:燃料电池一环保新能源)
3 所有小组共同准备题:(1)太湖污染的治理情况。(关键词:太湖零点行动、太湖治污用上新法、去除蓝藻净化湖水)
(2)谈谈化学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浪潮)
作业:为了使“人间天堂”更加名副其实,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谈谈你的感想。作业请完成在网页上的讨论版上。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 喜欢大胆想象。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 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 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4. 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 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首先需要立足美术教学内容,选择与环保教育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仔细研读美术教材,寻找到美术教学与环保教育的结合点,借助现有美术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环保常识,激发环保意识,达到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苏教版美术七年级《人类的朋友》一节内容时,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个主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提前搜集了一组人类猎杀野生动物的图片,在课堂上介绍这些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以及污染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危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语言,意识到保护环境、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除我们人类之外,还生活着各种动物,欣赏了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发现或者感想呢?”有的学生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动物的生存,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有的学生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为了人类以及动物能够更好地生活,我们更加需要保护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样教学,由于这些图片真实、直观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二、利用生活废弃材料,增强学生环保理念
生活中的很多垃圾来源于商品包装,我们如果把这些废弃的包装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堆放,而这些废弃材料也可以作为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材料。教师是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废弃材料,如空饮料瓶、废纸盒、纸袋等物品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创造出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提高环保意识,强化保护环境的行为,养成节约的习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激l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学习苏教版美术第十五册《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节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废弃物品,利用自己的双手加上创新的思维,对这些废弃物品进行设计创作,最后在班级交流、展示,如有的学生创作了造型笔筒,有的学生创作了环保书包等。教师再组织学生在教室中陈列展示这些作品,学生眼、手、脑并用,逐一对环保物品欣赏、点评,从中感受到了把废弃物品转变为艺术作品的乐趣,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真正领悟到了环保可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生活资源,灵活地开展美术教学,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感染着学生,树立了勤俭为荣的风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乐趣和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的理解。
三、密切围绕环保主题。组织美术学习活动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因此,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下列拓展性探究:
1.1 问题情境。点燃蜡烛,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说明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种气体: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③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1.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经讨论后,认为下列这个方案既巧妙,又简单:换一根较长的玻璃管,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若导管口有火焰,拿掉湿毛巾,导管内无冷凝固体,则证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导管口不能点燃,拿掉湿毛巾,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它是石蜡蒸气;若气管口有火焰,火焰较小,拿掉毛巾,导管内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蜡蒸气。
1.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完成实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第二种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而另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分享。通过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上述实验方案相比,设计得不够合理、简单,存在着差距,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表达出来,如写成小论文、写成实验报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传到网页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实验的生活性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1 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生活中,对真假红葡萄酒的鉴别,有一个巧妙、简单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成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出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2 实验用品的生活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厨房中的食醋、食盐、纯碱、鸡蛋壳等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塑料吸管可代替胶头滴管、导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为反应容器等。例如用蛋壳和白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干电池中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发、设计,能使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实验学习,也能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了解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实验的绿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