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感想

课外阅读感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课外阅读感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感想

篇1

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紧密相连,相互渗透。而课内的文本阅读总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必须要借助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开拓视野,获取新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能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获得更多启迪。

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材料。没有了考试大纲的约束,这种开放式的阅读赋予了学生研读、探索和感悟的自由,学生能真正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外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语言是运用文字的艺术,已学过的语言知识会不断在新的语境中出现,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起到巩固作用。而新语境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应用方式,学生也会产生新的认知。

总之,课外阅读克服了课内阅读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出了一片放飞思维的天空。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可行性

当前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被广大家长、学生所认可的,能够获取英语阅读资料的途径也很多。但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课外阅读的材料无法得到有效地组织和合理地利用。面对种种不利,该如何突破重围?

(一)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阅读的材料来自教材以外,但不等于要脱离教材。理想的课外阅读材料是能够与教材产生关联的。可以是有关教材内容的拓展,可以是有关教材内容的深入,也可以是有关教材主题的不同看法。比如Module3 Unit3 Lost Civilizations,就可以选择补充一些关于庞贝和楼兰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这两座古城的兴盛衰败。

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能启迪心智的话题。学生既能享受在文字中畅游的快乐,又能接受心灵的洗涤。例如在母亲节来临时,选择一系列以母爱为主题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去体会母爱的无私并学会感恩。

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是一些时事材料。为了使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可以集合一些有关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的文章,帮助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另外,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文本的难度和长度,以略低于学生的能力为宜,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并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二)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提高阅读自主性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就是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获取各种信息;可以训练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原版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从中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感受纯正的英语氛围,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经过不断地累积,英语语感自然就建立起来了。总之,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当学生理解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当阅读成为一种自我要求时,保障课外阅读的另一个条件就满足了。

(三)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消除客观条件的限制

每周抽出一节英语课,利用一节自习课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学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课程进度,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也可以通过开展校本课程的形式来保证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笔者就借助校本课程在高一年级开展了以美国国家概况为主题的课外阅读课程。通过介绍学生阅读有关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学的材料,使学生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中美文化差异意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并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作适当地改编。如果有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建立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有了课程体系的保证,英语课外阅读的推行将不再是难事。

三、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具体落实

以下是笔者这一学年来就课外阅读的落实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设计阅读简案

确定阅读目标,教师要针对每一份阅读材料设计阅读简案,并在阅读活动之前发给学生。之所以说是简案,是因为课外阅读不需过于注重细节,而应更注重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验和对文本主题的感悟。以下就是对Mother and Childhood和My Mother’s Hands 两篇阅读材料的简案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落实阅读任务,阅读的时间也要做记录,以起到监督作用。例如:

Sunday, September 23

Start reading the passage Mother and Childhood

You have a whole evening to read the passage.

Start reading at _____ and finish reading at ______.

Check what you have got:

1. What has mother endured while we are growing up?

2. When you entering high school, what has your mother done for you?

Monday, September 24

Start reading the passage My Mother’s Hands

You have a whole morning to read the passage.

Start reading at _____ and finish reading at ____.

Check what you have got:

1. What kind of hands Mother has in the author’s eyes?

2. How did the author change her attitude?

3. What kind of hands does your mother have? You can show some examples if necessary.

(二)教师的阅读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教师一学期可以提供40篇左右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其中应包括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具体的时间安排。将阅读计划量化和具体化,有利于课外阅读的真正落实。

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腾出在校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节假日期间,则通过印发统一的自主课外阅读记录表,督促学生不忘阅读。

3.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语言基础和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摆脱逐字阅读和纠缠生词的习惯,语义的理解要以上下文为基础,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提高阅读速度。此外,对于不同体裁的文本,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短篇小说,就要抓住故事的人物、情节等;议论文就要抓住其中的论点、论据;科技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等等。

(三)课外阅读的检测

为了掌握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落实情况,必须要有一定的检测,为下一阶段课外阅读的开展做准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巧设问题,不求细腻。对于每一份课外阅读材料,都要针对文本设置问题。在课外阅读中,力求设计一些具有互动和协商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要通过跟学生的探讨和互动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发表见解。

篇2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篇3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3-01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 用情趣引导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阅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用情趣引导阅读,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1朗读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可以引导,可以点拨,可以要求。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1.2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2 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笔者所任教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笔者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正确引导。

2.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榜样激励。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展示成果。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2.2.1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3)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2.2.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篇5

【中图分类号】G412.3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7-01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