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教育工作检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99-02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双流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除男女有一方户口在双流可免费外,连女方持有双流县居住证的也在免费之列。双流县妇幼保健院为配合政府这一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产前筛查领导小组,实验室小组及信息管理小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先后两次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实验室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均达100%,产前筛查工作质和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为出生人口质量的提高及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单是三例21三体的检出就为家庭和社会节约资金约2百多万。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到2011年9月我院产前筛查孕妇已经达到9615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248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诊断137例,18三体高风险44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诊断24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7例,进行了超声诊断的11例。检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2例,21三体3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异常达0.624‰。
由于政府投入了的资金,产前筛查仅需要采血检测就能完成,孕妇一般均能接受,而产前筛查出高风险结果时,许多的孕妇就不愿意进一步去做产前诊断,这就需要我们医务人员进一步的沟通和教育,尽量劝其去做产前诊断,以避免异常儿的出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避免孕妇因不去做产前诊断使整个孕期忐忑不安导致不良妊娠结果及产后抑郁的发生。
2 教育方式 图片、文字资料、面授、健康教育处方、宣传片。
3 教育内容:
3.1 产前筛查 通过经济、简便和无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目前所说的产前筛查通常是指通过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来发现怀有先天缺陷胎儿的高危孕妇。
3.2 什么是高风险 产前筛查结果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的情况。高危人群只是说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低危人群中也有可能是唐氏儿 。在全部孕妇中约有1/10的孕妇筛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1~2/100是唐氏儿,也就是在孕妇中有1~2/1000是唐氏儿
3.3 什么是唐氏综合症及危害,什么是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及危害 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唐氏综合症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由于唐氏患儿智力严重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且携带多系统并发症,终生无法治愈,因此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我国大约每20分钟就有一位唐氏儿。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偶发性疾病,所以每一个怀孕的妇女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儿”。生唐氏儿的几率会随着孕妇年龄的递增而升高。抽血化验指数偏高时,怀有“唐”宝宝的机会较高,但并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要想确诊就去必须去做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症临床表现:
(1) 智力低下:为轻、中度,多数是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其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年龄从1岁增长至10岁,其平均智商(IQ)则从58下降至40以下。也有专家认为,在青少年期智商(IQ)相对稳定,以后才降低。大多数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智商(IQ)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环境中抚养的患者智商(IQ)相对较高。不同类型的患者智力低下的程度可不同,一般来说,三体型者最严重,易位者次之。
(2) 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开始学说话的平均年龄为4-6岁,95%有发音缺陷、口齿含糊不清、口吃、声音低哑;1/3以上有语音节律不正常,甚至呈爆发音
(3) 行为障碍:大多性情温和,常傻笑,喜欢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可进行简单的劳动,少数患者易激惹、任性、多动,甚至有破坏攻击行为,某些则显示畏缩倾向,伴有紧张症的姿势。
(4)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其运动功能与正常同龄儿差别可能不大,但随年龄增长其差别增大。在不同的患者中运动发育的情况也相差很大。先天愚型患者可执行简单的运动,如穿衣、吃饭等,但动作笨拙、不协调、步态不稳。
(5) 生长发育障碍:先天愚型患者母体妊娠期较短,平均为262~272天。出生时身高较正常新生儿短l~3cm,头围基本正常,双顶径在正常范围,前后径相对较短,枕部平坦。大多数呈短头畸型。前后囟及前额缝宽,闭合迟,常出现第三囟(后囟上方的矢状缝增宽)。本病患儿出生后几天睡眠较深,吸吮、吞咽十分缓慢,甚至完全不能,故弄醒和喂养十分困难。80%的患儿肌张力普遍低下。
(6) 特殊的外貌:双眼距宽,两眼外角上斜,内眦赘皮,耳位低,鼻梁低,舌体宽厚,口常半张或舌伸出口外,舌面沟裂深而多,手掌厚而指短粗,末指短小常向内弯曲或有两指节,40%患儿有通贯掌。跖纹中,拇趾球区胫侧弓状纹,拇趾与第二趾指间距大,关节韧带松弛或见肌张力低。
(7) 约有1/2的病例并发先天性心脏病、易患传染性疾病和白血病。
.神经管缺陷(neuml tube defects) 由综合因素所致,致畸因素作用于胚胎阶段早期,导致神经管关闭缺陷。各地区的发病率差异较大,我国北方地区高达6‰~7%,占胎儿畸形总数的40%~50%,而南方地区的发病率仅为l‰左右。神经管缺陷包括常见的无脑儿、枕骨裂、露脑与颅脊椎裂。约80%神经管缺陷者伴脑积水。
(1) 无脑儿:颅骨与脑组织缺失,偶见脑组织残基,常伴肾上腺发育不良及羊水过多。约75%在产程中死亡,其他则于产后数小时或数日死亡。
(2)脊柱裂:部分椎管未完全闭合,其缺损多在后侧;隐性脊柱裂即腰骶部脊椎管缺损,表面有皮肤覆盖。脊髓和脊神经正常,无神经症状;如有椎骨缺损致脊髓、脊膜突出,表面皮肤包裹呈囊状,称脊髓脊膜膨出,常有神经症状。
(3)脑积水:大脑导水管不通致脑脊液回流受阻,在脑室内外大量蓄积脑脊液,引起颅压升高、脑室扩张、颅腔体积增大、颅缝变宽、囟门增大。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胎儿一般都不能存活,但却有可能怀足月,这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因此,一旦发现就必须尽快引产。
3.4 什么是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是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胎的选择性流产达到胎儿选择的目的,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质量和人口素质。要确定胎儿是否为唐氏儿现在医学手段只有做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酶学检测,从而对胎儿的染色体病和代谢性遗传病作出诊断。
3.5 什么是羊水穿刺术。羊水穿刺术 抽取羊水,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 并告知孕妇羊水穿刺术风险是可能感染,羊水泄露,流产,流产的可能性(概率0.1%)
3.6 心理角度 孕妇一旦产前筛查结果时高风险,就将影响孕妇的情绪,而妇女一旦怀孕就变得敏感多疑,如果不进行产前诊断,这种情绪将贯穿整个孕期,这种折磨是不言而喻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妊娠结果,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产期营养不良、贫血、产后大出血、当心理压力增加或心理问题未解决时还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等。因此,一旦产前筛查为高风险的孕妇我们应该尽量劝其尽快行产前诊断,以提高人口质量及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妊娠结果的发生。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家属的支持配合, 已有近一半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产前诊断率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在提高农村孕妇的产前诊断率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仍然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
(一
)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2008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3、2007.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7.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8.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8.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07-2008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07-2008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表,共计23题,其中包括两道开放性提问,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制,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习进修情况、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进一步加强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工作的建议等一系列问题,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的多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陕西西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的15所高校全部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服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各高校不同程度的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但师生比严重不平衡,各高校普遍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且专兼职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教师比例很低。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从1:2800到1:12000不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它从1:1150到1:6000不等;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隶属在学院、学工部和团委的,也有的是独立机构;所调查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中拥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督导师资格的仅仅只有5人,占总数的4%。拥有中国心理学会咨询师资格的仅仅只有8人,占4%,拥有中国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有123人,占6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学科背景呈现“心理学+教育学+思政+医学+其他”的模式。学历主要以硕士为主,占到60%,博士22%,本科及以下18%。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编制不统一,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属于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编制,分别占到59%和32%,医学和实验系列比较少分别占到8%和1%。80%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还有的学校必修选修同时开设;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大部分能经常或不定期的参加培训和学习进修,三分之一高校能够经常学习进修,一半以上是不定期参加学习进修,很少或没有学习进修机会的14%。陕西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有海外访学经历的较少,仅仅只有20%,缺乏与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在调查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没有接受过专业督导。各高校软硬件配备情况72%的高校软硬件配备齐全,其余28%不同程度配备了相应设备。办公场所面积达到100平米以上的占到67%,30-50、50-100平米的各占到13%,30平米以下的仅占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陕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形势下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东部地区等省、市相比,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总量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师资队伍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岗位序列不统一,专业培训系统性不强,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受限,队伍不稳定;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和教师本身职业倦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不足,师资队伍师生比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各高校发展参差不齐,在调查中,仅有2所学校的专职教师数量达到了1:3000的师生比标准,其余从1:3300到1:10000不等,总体来看,师生比约为1:6000。高校专职咨询师数量有限,兼职咨询师占据大多数,兼职心理师资缺乏有效的管理。
2、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稍显滞后,主要目光依然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上,整体有病理导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心理咨询老师趋于临床心理诊疗,忽略了大学生本身内在的追求向上的积极心理能量的挖掘。
3、教师培训不够,缺乏督导体系。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培训时间短,内容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少,操作技能实践较少;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且缺乏督导;约有46.7%的高校的专职教师能够经常性的参加专业培训,另外50%左右的高校专职教师能够不定期的进修培训,基本能偶保证一年至少一次,个别学校很少参加学习培训,几年一次。
4、课程体系不健全、开设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讲授,且大部分为大班上课,很难充分的体验交流分享,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5、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职称、职务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晋升职称没有合适的参评序列,如目前仅有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序列,无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审系列,为这批人员的职称晋升带来瓶颈。现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大都是设置在学生处下,这样老师大都管理岗的居多,教师岗的少,有教师岗的老师做的工作和行政岗的也没有区别,这样他们既需要做专业,还需要做课程,包括咨询活动,还有其它各项工作等,都混在一起,不利于工作,这些都是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主要原因。
五、对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认为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积极转变观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问题上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把工作重点从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转向挖掘所有学生积极潜能上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自己本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道路,在充分调动师资积极性,挖掘潜能上入手,提升整体素质预防职业倦怠现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努力按照师生比1:3000标准配齐专职人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心理专兼职教师不足是制约工作的瓶颈,因此高校应努力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配齐专职人员,如确有困难的可以逐步达标,目前应采取相关措施鼓励辅导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教育工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及十个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这些示范中心和教育基地不断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培训和督导工作,培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专家,担任培训主讲和督导师,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让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专兼职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和督导。
3、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育一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骨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并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狠下功夫,注重课程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效果,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体验式教学,从活动入手,注重学生潜能开发,有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护理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妇产科护理服务更加重视,对妇产科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望[1]。健康教育是实施人性化、优质高效、整体护理的一个主要单元[2]。在妇产科开展健康教育可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促进产妇更好地生产及尽快康复,提升妇产科整体护理的质量。2014年2月至10月我们对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为(28.4±2.5)岁;初产妇108例,经产妇52例;孕周29~42周,平均孕周(38.4±2.5)周;顺产86例,剖宫产74例。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1.2.1妊娠期健康教育向孕产妇精心开辟孕妇课堂,运用图文并茂的讲座与个别访谈、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电话指导等形式向孕产妇传授妊娠期保健知识,并关注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及心理变化,认真指导其开展营养和保健教育,并让其了解正常分娩及剖宫产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而引导她们学会科学地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向孕产妇介绍进行胎教的价值,告知其间接及直接的胎教方法,使孕产妇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胎教,进而促进胎儿能够更好地生长及发育。向孕产妇介绍在孕期期间适量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让她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从而促进母婴健康[3]。告知孕产妇开展产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频率等。指导孕产妇学会自数胎动的方法,让孕产妇能够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其定期到医院接受胎盘功能及成熟度检查等。
1.2.2分娩期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孕产妇认真介绍分娩的生理过程,分娩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向传授相应的技巧与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临产妇和已分娩的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待产妇增加分娩的信心及自控感。让产妇尽快熟悉环境、及规章制度。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认真指导孕产妇学会掌握自我监护母胎的方法[4];加强产妇的产前心理护理工作,在心理上给予安慰,消除恐惧感。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可安排责任护士进行陪伴,并实施“一对一”的产时健康指导教育,指导她们学会如何降低宫缩造成的痛苦。护理人员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要及时向产妇沟通产程进展的情况,帮助增强分娩的信心,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1.2.3产褥期的健康教育产妇分娩后,护士要对分娩完的产妇的身体及心理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制订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妇身心状况较佳及产后的24h之内,指导安排科学合理的饮食,以促进产妇的体力能够尽快恢复,帮助产妇促进乳汁分泌,确保母乳喂养能够顺利进行。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意义及作用,并指导产妇准确掌握喂奶的姿势,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5],并引导产妇掌握有效吸吮特征及意义,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6]。加强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护理人员要认真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学会密切关注及观察新生儿哭声与大小便,并使得产妇学会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讲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还可以向产妇介绍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科学有益的育儿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指导,并且告知产妇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节育环的放置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运用本院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沟通能力与服务规范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8.0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指标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规范、沟通能力、服务规范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要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让孕产妇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等层面上得到更多的支持,进而让孕产妇可以在最优的状态下顺利分娩[7-9]。为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素养及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尽量让自身掌握更多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妇产科诊疗工作水平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让孕产妇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怀孕及分娩的整个过程。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母婴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改善产妇的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降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规范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等[10-12]。综上所述,向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介绍健康教育的价值,使产妇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让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间得到较好的健康指导、正确的饮食指导、心理支持干预,则能保证母婴健康,促进妇产科护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伙梅,陆红艳,陈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34-136.
[2]燕继华.健康教育在疗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1(4):67-69.
[3]顾春怡,张铮,朱新丽,等.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69-571.
[4]李加平,高茜,沈芳,等.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28):2680-2681.
[5]李敏.优质护理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92-193.
[6]夏青,孙娟.专业技能指导表在剖宫产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921-922.
[7]齐朝晖."家庭式"健康教育对孕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81.
[8]孙明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3):3108-3109.
[9]雷春梅,李雪兰,魏斌.对HDP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588-590.
一、主要发现
1.关于组织保障机制
在被调查的53所中小学中,有98.1%的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并且有35.8%的机构由正校长(书记)负责分管。96.2%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并且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发现的问题是,学校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显著低于东中部。
经费方面,调查显示有24.5%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来自上级拨付,75.5%的学校经费自筹解决。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中,有10(18.9%)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或没有,12(22.6%)所学校经费勉强够用,31(58.5%)所学校经费比较充足或非常充足。虽然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学校重视,但仍然有学校经费不足或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关注。
2.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卷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理事单位心理教师中,专职心理教师共29人,占被调查心理教师总数的54.7%,兼职心理教师24人,占45.3%。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背景方面,有51.72%的专职心理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37.93%有教育学专业背景,其他专业背景10.34%。自2006年以来理事单位有96.23%心理教师接受过培训,60.38%的心理教师接受过5次及以上的培训,其中有62.07%的专职教师和58.33%的兼职教师。可见,大部分心理教师都接受过培训。
发现的问题是,98.1%的学校领导认为需要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实际上,只有73.6%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还达不到需求量。专兼职心理教师在专业背景和培训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则更多是非心理学专业,培训次数更少,说明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另外,由于缺乏保障机制,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教师存在“工作量大、评职称困难、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等诸多困难,心理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96.2%的理事单位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4.6%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列入课表,43.4%的学校能保证心理健康活动课全部课时,69.2%的学校学生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发现的问题是,理事单位开课情况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课比例最高,中部地区最低。此外,有53.57%的专职教师和34.78%的兼职教师课时得不到完全保证。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存在随意性,教师自己随机决定主题的占34.6%
(2)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方面。被调查的理事单位100%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设立最早的年代是1993年,最晚是2009年,有26(51%)所学校于1999年~2003年间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这一现象与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部文件的促进有一定关系。100%的被调查学校的心理教师承担学生个别心理咨询(面询)任务。
发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辅导)室面积最小的10平方米,最大的580平方米,心理咨询(辅导)室每周开放时间最短的1小时,最长的65小时。由于目前尚无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标准,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够规范,使用比较随意,管理不够健全。此外,在被调查的心理教师中,84.9%的心理教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程序是“不了解”或“了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