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医药产业总产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落实《决定》,湖南、山东、广西等8个地区相继公布了本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地区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从公布《意见》地区的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湖南、重庆计划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吉林为20%左右。到2020年,湖南计划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在公布数据的地区中比重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方面,到2015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要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湖北、吉林、安徽计划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
广西、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锁定10大领域
国务院《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七大领域,各地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地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广西和吉林将重点培育10大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的七大领域相比,广西增加了海洋产业和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吉林增加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湖南重点发展7大领域,用文化创意产业替代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各地区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产业来看,湖南制定的产业最多,共公布了41个重点产业,其中,信息产业包括8个重点培育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各包含7个。其实是广西,共制定了38个重点产业。山东公布了33个、安徽公布29个、湖北公布24个。
中图分类号:F4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9-0457-05
The reg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location quotient
CHU Shu-zhen,SHEN Nian-w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
ABSTARCT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important in the people’ s livelihood,in whic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concentration of areas and industry. Both location quotient an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output were used as two indexes to form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matrix. Meanwhile,the data from 2003 to 2009 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analyze each medical manufacturing region’ s unique advantage from region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further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industry.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regional structure;location quotient;pharmaceutical industry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且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制药业发展也非常快,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医疗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新医改全面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医药制造业必将持续快速发展。
从产业区位的角度来看,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在客观上要求一定地区的区域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以便形成一定的研发投资能力。保持一定的产业规模水平及与其相关的强大的技术进步能力,对于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受区位因素、工业基础、国家与地方政策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各省市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国家缺乏统一规划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的区域利益最大化,自然形成了区域封锁、小而全、重复建设等“一小、二多、三低”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造成诸如资源浪费、获利空间小、价格大战等一系列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不过,随着近年政府的调控以及国际医药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集聚现象也开始越来越明显。
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 LQ)[1]作为量化指标,结合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这一总量指标,以各省市为研究单位,测定全国各省市的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专业化优势,从实证分析的结论出发,提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结构发展的相关建议。
1区位商与地区专业化矩阵
区位商又称共位商、专业化率,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聚识别方法。在空间经济分析中,区位商常被用来衡量某一个地理区域中某部门或行业在更高层地理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某部门、行业在区域经济内分布强度的相对指标或专业化程度[2]。
1.1区位商公式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中所占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其表达式[3,4]为:
其中,i――第i个地区(i=1、2、3……n), j――第j个行业(j=1、2、3……m),L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 ,LQ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如果LQij>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高于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LQ>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如果LQij<1,则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处于劣势,值越小,劣势越明显。如果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在区位商分析指标的选择上,最初人们一般使用就业指标,后来由于研究的需要和数据的限制,也大量使用生产量、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等指标,本研究选取工业总产值指标。
1.2地区专业化矩阵
由区位商公式可知,LQ是一个相对值,只是反映了趋于专业化的相对程度,有必要结合总量指标考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选取总产值指标来综合考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若LQij>1而且总产值指标也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就可认为该产业具有地方化优势,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在全国也具有比较优势。区位商和总产值的地区专业化分类矩阵见图1。
图1将各省市情况划分为4类:1)处于区域A的省市,区位商大,总产值高,其医药产业不仅在当地有专业化优势,在全国也有规模优势;2)处于区域B的省市,区位商大,总产值低,医药产业在当地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其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前景好;3)处于区域C的省市,区位商小,总产值高,医药产业在本地不具有比较优势,非本地主导产业,在全国有规模优势,与A区域共同构成了我国医药产业的领军区域;4)处于区域D的省市,医药产业规模小,区位商也小,属于医药产业落后省市。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200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2004-2010年《中国药学年鉴》;3)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整理数据。
2.2计算与评定结果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省市2003-2009年医药产业区位商,同时结合区位商和总产值的地区专业化分类矩阵,对各省市医药制造业综合评定。计算与评定过程及结果见表1、表2。
2.3评定结果分析
1)A区域。7年内在矩阵中均处于A区域的仅有北京、吉林和四川3个省市,这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吉林7年平均区位商均值为2.83,每年以25.9%的复合增长率递增,高于全国21.8%的平均水平。处于A区域的3个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总量均不高,规模优势并不明显。
2)B区域。7年内均处于B区域的省市有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另外,黑龙江省也基本稳定在B区域,这些省市医药制造业在全国竞争水平比较低,产值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比较优势,但相对于本省其它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空间较大。其中5年间的区位商均值达到8.29,为全国各省市最高,的医药制造业(主要是藏药产业)在当地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规模优势,是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医药制造业的总量在全国还是处于落后水平,且发展较慢,年均复合增长率10.5%,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3)C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C区域的省市有江苏、广东,另外,浙江和上海基本稳定在C区域,这4个省市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与医药大省,2009年4省市的医药总产值分别排名全国2、3、4、8位,占全国总量的31.6%,这些地区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具有规模优势,工业基础较好,但是区位商比较低,在本地区的产业中竞争优势较弱,专业化优势不强,但其医药制造业规模奠定了其在全国医药制造业的领军地位。
4)D区域。7年内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省市有山西、安徽、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另外,内蒙古基本稳定在D区域,这些地区的医药制造业未显出任何优势,整体实力在本地区不占优势,发展水平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如青海、宁夏、新疆产出非常低。内蒙古和宁夏等地近几年医药产业发展较快,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增速为全国第二。
5)C-A。山东和河南两省从C区域变动到了A区域,意味着它们的医药制造业在一直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优势发展很快,医药制造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山东省的区位商从2003年的0.68逐渐增加到2009年的1.07,工业总产值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于2005年开始登上全国医药产业总量第一的位置,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复合增长率高达35.4%,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整个医药制造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与山东很相似,发展势头良好,区位商稳步提高,从C区域发展到了A区域,而且33.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使其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全国14位上升到了2009年的全国第5位。
6)A-B。天津、陕西、湖北3个省市从专业化矩阵的A区域变动到了B区域,医药制造业在本地一直具有专业化优势,但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这3个省市7年来的区位商也呈下降趋势,地区专业化优势也在逐渐减弱。
7)其它。辽宁从D区域变动到C区域,江西从B区域变动到A区域,均显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医药制造业规模稳步提升。而河北从A区域变动到了C区域,区位商逐渐下降,医药制造业在区域内相比其它产业发展较缓,12.1%的年复合增长率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全国几个主要医药大省区位商均不高,2009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前5强中,有3个位于区域C,前10强中区位商最高的吉林排名第7位,区位商为2.52,另外,山东1.07、河南1.11,都是略大于1,医药制造业的区域专业化优势并非特别明显。全国主要医药大省地区专业化评定结果也反映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规模现状: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在主要工业省份都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在当地与其它产业相比并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的甚至属于弱势行业。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高增长率必将使这种局面得以改观,全国前10强省市近7年来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到24%。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而且将会发展成为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如山东、河南、吉林、四川、江西。
2)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我国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并主要位于地区专业化矩阵的A和C区域,其中“长三角”(江浙沪)、“环渤海”(京津冀鲁辽)、“珠三角”(广东)三大经济区域集聚优势突出,2009年三大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59.02%。我国中西部除了个别省市,如四川、江西有一定的医药产业规模,且稳步发展,其它省市医药产业规模均较小,大都位于B和D区域,且西部地区医药产业平均增速不高。
3)从产业集中度上来看,优势地区分布比较分散,不存在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省市,存在一批分散、小规模的医药制造业,缺乏实力雄厚,能够主导某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大集团,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发挥产业集群的提升效应。
3.2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以推进医药制造业在各地区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1)宏观调控考虑区域协调发展。在医药产业宏观调控中可适度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区域规划时应当考虑把一些大型医药产业的部分产能扩张到医药产业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处于专业化矩阵D区域的内蒙古、山西、安徽、宁夏等省市,这样不仅能利用当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带动欠发达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形成优势互补,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也可得到扩张,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
2)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处于地区专业化矩阵B区域的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重庆和等省市,医药制造业在本区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只是规模相对较小,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深化原有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处于专业化矩阵A与C区域的医药领先省市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要注重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效益;区域产业政策还要避免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同性,各省市在发展自身的医药产业过程中,都应以对自身优势的深刻分析为基础,各省市的医药产业若能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国医药产业也就实现了区域差别化分工与结构优化。
3)倡导企业规模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健康、潜力十足的医药大集团。本文已指出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规模指向型产业,在客观上要求一定地区的区域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以便形成一定的研发投资能力,以保持强大的技术进步能力。医药产业区域集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拥有雄厚资本与产品研发能力的医药集团,所以要鼓励企业的规模经济,鼓励大中型企业的并购重组。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新兴的技术先导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规模集聚。
4)推进区际合作。立足地理空间,强化经济空间,推进区际合作。对于区域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言,省市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般也是产业发展的起点,但是产业的扩张将要求并孕育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里的空间并不纯粹指地理空间,同时也具有经济空间的涵义。为了给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充分满足经济性的条件下,应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立足点放在经济空间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束缚,选择与产业发展最相适应的区域规模。
参考文献
[1] 吕毅,宗刚. 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7,(19):55-61.
[2] 孙久文,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2-108.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特色食品、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及特色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物流、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医药种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同时,自2013年成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创建试点以来,通过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下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
架起大数据产业发展桥梁
2015年10月8日上午,位于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10楼的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里电话铃声不断,公司墙上张贴着员工近期的业绩评分表,虽然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但公司里却井然有序,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2015年7月,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与乌当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电商平台。
“乌当区的工作环境很舒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对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已经6年的公司副总经理李培君来说,选择在乌当区组建分公司,一方面是出于扩展西南地区呼叫中心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乌当区大数据产业平台建设相对完善,加上政府对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公司建立呼叫总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深圳富盛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已有座席200多席,计划在2016年8月前完成2000席座席的建设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为公司的呼叫总部,计划在未来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南方以及北方的主要城市。”李培君和他的同事们信心满满。
2015年以来,乌当区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重点围绕辖区信息产业孵化基地的打造,以呼叫中心产业为抓手,全力布局以大数据、智慧产业应用和电子信息制造为核心的西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
乌当区通过搭建全媒体服务平台、电子商务营销与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及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构建贵阳市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大健康医药产业后台服务中心等多个开放平台,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等大数据相关产业。目前,400平米的乌当区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已建设完成,正在开展调试工作,同时,与落地企业共同推进展示中心现场布置工作;2000坐席呼叫中心基础建设已完成,配套区域已完成大部分装修工作;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希瑞福(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落户基地。
大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2015年国庆刚过,位于乌当区洛湾云锦工业园的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GMP制剂生产线上机器声轰鸣不断,苦参凝胶、坤泰胶囊等一批批药品正在加紧生产中。
作为洛湾云锦工业园内首批开工建设的项目,新天药业新增GMP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占地85亩,总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3亿余元,包括生产车间、质检大楼、研发中心、综合大楼及相配套的辅助设施。目前已完成生产车间、质检大楼及其辅助设施一期工程共计2.5万平方米,全部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和设施的5个中药剂型12条生产线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预计达产后将新增就业100余人,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
“作为首批落地乌当的药业企业,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乌当的发展。”新天药业总经理助理魏茂陈介绍,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企业,共有药品生产批文50余个,硬胶囊剂、凝胶剂、合剂等6条生产线已通过GMP认证。
“实力强劲的药业企业不断入驻,催生了关联产业的诞生和聚集。”乌当区工信局局长李鸿介绍道,2007年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从贵阳市枣山路搬迁至乌当区,成为乌当区首家医药物流企业,公司旗下的康心药业物流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药品批发流通平台。
“公司的成长离不开乌当区医药产业发展的集聚。”据康心药业董事长方洪海介绍,公司年销售额2007年进驻乌当区时只有1亿元,到2014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5亿元。如今,公司应用大数据打造的2000席位呼叫中心已基本投入使用,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相关业务,带动大健康产业产品配送服务发展,未来三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35亿元以上。
从首批医药企业落户,到医药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乌当区医药产业的发展已走过23个春秋。如今,举全区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的目标,为乌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围绕“医、养、健、管”四大领域,乌当区正着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推动健康养生、医疗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推进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和基地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医疗、养老养生、健体康体企业入驻,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形成大健康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8.9亿元,占全市比重34.61%,占全省比重24.7%。有12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40个国家批准文号药品、93项专利、23条新版GMP认证生产线、44个国家医保药号、15个国家基药药号,以及全省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康心药业,是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最集聚的区域。
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乌当区将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产业升级的新路。”乌当区委书记常文松说,2014年乌当区现代制药业产值在全省占比达五分之一以上,在全市占比达三分之一以上,产业集聚基础较好。区委、区政府立足优势、顺应形势,确立“推进产城良性互动,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良好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抢抓省、市支持机遇,以大健康为引领,以大数据为驱动,以大旅游为助推,打造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努力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77; F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1-0045-05
Empirical analysis of Jiangs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shift-share method
XU Yun, QIU Jiaxu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etho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output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tructure during 2005-2011were explored. Results: The growth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in a dominant posi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Various sub-industries were in a state of structural advantages and their competitive sit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lan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sub-indust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ub-industrie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ould be made to max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share method; 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多年快速发展, 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重心为“促发展”[2],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传统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 和动态偏离份额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DSSM)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以期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1 模型原理与建立
SSM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现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SSM认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与全区经济结构相同,那么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只能由产业竞争力来解释;如果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同,那么排除产业竞争力因素,产业发展速度只能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DSSM引入动态思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跟踪每个时间分段各地区、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SSM的基本思想,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这3个方面,揭示了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用DSSM,通过建立产业与子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差异变动方向[3-5]。
1.1 SSM分析
SSM 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本文中指中国)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现假设,在经历了时间[ 0 , T ] 之后,全国医药制造业、江苏省医药制造业(i)和医药制造业内任意子产业部门(j)的总量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则相对而言,其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j=1,2,…,n) ……………………(1)
R 为变化率;B0 为基期产值;B t为报告期产值。假设基期医药产业经济总规模为,报告期产业经济总规模为。设为T期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为T期j省医药产业子产业(i)的产值,并将全国分成n个省m个子产业,则子产业(i)的全国产值为:
(j=1,2,…,n)……………………(2)
将各产业的产值相加,则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为:
(i=1,2,…,m) ……………………(3)
为经过[0,T]时期产值增加量,则有:
= ……………………(4)
其中: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按全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应有的增长额, 是全国医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即份额分量系数,是j省医药子产业(i)按照全国医药产业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率;
表示医药子产业(i)由于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 是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产业结构分量系数,是相对于全国医药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率差异,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由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是j省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医药子产业(i)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竞争分量系数,其归因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率的差异。
1.2 DSSM分析
将所观察周期分成若干个时期,对每个时期进行结构分量系数计算;以t表示第t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表示为[5]:
=
2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结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2005年-2011年江苏省及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药学年鉴)为基础,以2005年为基期,将各年工业产值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平减。利用SSM和DSSM对江苏省医药产业各子产业2005年-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
2.2 SSM分析结果
产值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分析表1,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2005年-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增长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地位,且每个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均属于增长性部门。8个子行业中总偏离为正的有5个: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其中生物化学制品总产值增长最快,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36倍,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其次是中药饮片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2.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约1.7倍。而化学药品原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制造业与全国医药制造业相比其增长速度则处于劣势。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常年位于全国首、次位,主要依赖于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以及中药饮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2)根据表2可进一步分析医药产业子产业发展状况,其医药产业增长份额的构成状况可按情形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型为主,且竞争力占优势地位,如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二是产业结构属于增长型,但竞争力却处于劣势地位,从静态数据来看,其余7类子行业均属于这一类型。
3)由于产业规模具有一定惯性作用,对产业整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产业规模的影响后可以进一步将上述第二大类细分为两小类:一是产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如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由于其产业规模效应较大,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将会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更大的影响;二是规模较小的行业,如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成药、中药饮片,由于产业发展较新(如制药专用设备)、或是江苏省自身资源限制(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原因,其原来的产业规模较小,那么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的影响将远远小于规模巨大的其他子行业。
2.3 DSSM分析结果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分量DSSM分析结果见表3,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分量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4。
通过分析表3,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原药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 2006年-2007年快速增加后逐年放缓,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其产业结构略有波动、基本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缓慢回升后于2009年-2010年起连年下降,且程度激烈。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出口大国,江苏省原料药产业规模也占各子行业第二,紧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之后,其在竞争份额上的巨大劣势可能带来严重产业危机,势必给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影响。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自2006年-2007年起快速增加,增速在各子行业中最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整体呈良好的上升趋势,但并不十分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始终为负值且逐年降低,于2009年-2010年骤升后由负转正,2010年-2011年间又迅速回落,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医药产业子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往往占据全医药产业1/3或更高的比例,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医药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产业结构上的波动以及竞争力劣势对于医药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3)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生物化学制剂制造业结构偏离分量逐年递增,且波动较小,至2010年-2011年间迅速上升,增势迅猛,且历年来其值始终为正,其结构分量优势明显;从竞争分量来看,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增长,增速逐渐增大,且同样始终为正值。不难看出,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正逐步完成新兴产业向核心产业转变的过程,其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稳定的结构优势推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力预示着该产业前景良好,在未来替代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老大地位可能性很大。
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增速较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2011年间继续增加,正向偏离较大,结构推动效应显著;其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正,略有波动,在2010年-2011年间骤降为负值。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该子行业产值占医药行业子行业中的第三位,产业规模较大。其正向的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势必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保持该子行业的竞争优势,扭转其竞争劣势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波动较大。该子行业结构推动效应平稳,竞争力推动效应不稳定。
6)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略有波动。由于该子行业产值低于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所占份额较小,其产业推动效应对医药产业影响较小。
7)中成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中成药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2010年-2011年间发展迅速,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降低,自2006年-2007年起始终为负值。这可能与江苏省中药材资源较贫乏, 产业基础较薄弱有关。因此,与一些中药强省相比竞争力显得不足。
8)中药饮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重要饮片制造业自2007年-2008年起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略有波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竞争优势推动力。
3 结语
目前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其各子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起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具有巨大的结构推动效应。各子行业竞争力情况差异较大。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作为医药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竞争力下降明显。生物化学制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发展形势良好,正逐步取代化学药品原药的地位。针对这一情况,应进一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在保持化学药品原药原本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时, 应根据各子产业的实际情况, 有所不同地制订发展规划, 有效地促进各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江苏省医药制造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2, 6]。
参考文献
[1] 曹军伟, 顾海. 基于偏离-份额法评价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竞争力[J]. 中国药房, 2006, 17(8): 568-570.
[2] 刘亚明. 科技创新是加快医药产业升级的引擎[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15): 56-59.
[3] 邱家学, 缪丹, 孟奇, 等. 我国医药制造业结构分析[J]. 决策, 2013(12): I0018- I0019.
[4] 吴晓隽, 高汝熹, 陈志洪. 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4(2): 52-59.
长吉图先导区为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图们江地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这一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一半以上,长春、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长吉图导区核心城市,具备坚实的医药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支撑,是吉林省崛起、发展和腾飞的重中之重。
一、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销售产值115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819.11亿元,同比增长50.5%。吉林省医药企业以通化、长春、吉林和延边州四个地区为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省82.89%的医药企业,其中通化地区最多,占全省医药企业总数29.98%。
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以长春、通化和延边地区的发展为例。首先,长春和通化(以下简称“长通”)两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已把延边远远甩在后面。2006年,通化、长春、延边医药工业产值分别完成95.5亿元、87.6亿元、19.7亿元。其次,长通两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而延边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通化、长春、延边制药企业分别为84户、83户、36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为12户、15户、3户。通化已形成东宝、修正、金马、万通、方大等9户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医药骨干群体,实现了“小地方、大集群”格局。最后,长通两地已建立较完备的医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而延边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长春市集中了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药物安全评价中心、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研发机构1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
二、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形成了“一地两域”、“4个医药园区”、“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但是在产业链建设及产业集聚方面仍需完善,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规模小,发展缓慢
在产业规模上,据统计,全国医药业总产值在2003年达到2800亿元,浙江一些产业集群总产值在全国份额中的比重超过30%,而通化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在其中所占份额不足2%。在发展速度上,2003年石家庄制药集团实现利润8.94亿元,与整个通化市大体相当,该集团年均利润递增率高达50.3%,而通化在同一时期年均利润仅仅递增10.2%。
2、大多数医药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人才
从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大多数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比较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时间较长,创新能力、资金、技术不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不高。此外,通化制药企业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平均每个制药企业不足4人,人才缺乏使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3、医药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
医药产业缺乏统一完整的产业政策,没有一个完整链接的平台,使各个环节之间出现脱钩,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完成链接,医药产品招标制度尚存隐患。
三、完善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链对策分析
1、加强三市沟通,加快医药产业集聚
各级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市场规则,提高市场诚信度,保证各类市场规范运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医药企业的集聚效应,依靠医药企业的集聚效应提升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引导医药企业集团式和集群式发展,积极吸引域内外战略投资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医药企业重组,进行医药行业资源整合,使医药工业成为拉动医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2、加大对通化医药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医药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投入,使医药产业集群中的各个医药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医药科技发展新信息,及时进行各个区域内医药企业的医药科技信息交流,吸收医药研究新成果,以提高医药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和医药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3、加强通化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
长吉图先导区拥有多所高校、专业科研机构,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医药生产企业一方面应主动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当地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医药科研、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努力深化企业改革,改革产权制度,从医药企业产权结构上解决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问题;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努力提高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
4、突出特色,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资源是产业链发展的源头,中药产品是长吉图先导区医药产业的支柱,也是非常突出的特色项目,应该保持这一传统的优势项目,建设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已实施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为重点,建设符合GAP 标准的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园,进一步增强保障长白山垄断性药业原料资源的供应能力。
5、不断完善三市医药企业创新体系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奖励措施,不断完善通化市医药企业创新体系,以增强通化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形成具有长吉图先导区地区特色的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刘仁敏.《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