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政工程的含义

市政工程的含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市政工程的含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市政工程的含义

篇1

浙江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

浙司证字第010126号函悉。关于能否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所谓“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办理未婚公证一事,答复如下:

所谓“事实婚姻”属诉讼时法院认定的事实,公证机关无权认定。故应按公证律师司(87)司公字第63号《关于办理未婚证明书的通知》(见《公证工作手册》第九辑第96页)的规定,对于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当事人,公证处可证明其未曾登记结婚。

篇2

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整理区的农田土壤碳含量。整理区农田土壤碳含量提高程度的不同与各整理区土质,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方式等原因有关,开展适宜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实施合适的土地整理工程,有利于农田土壤含量的固定。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第8期,题为“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谭梦。通讯作者为黄贤金教授。对于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讲,要在2005年基期的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GDP减少40%~45%碳减排的目标,需要寻找替代手段来减少或者抵消碳排放,全球的土壤中存留大量以有机质形式存在的碳,平均而言,约为植被碳储量(5.5×1017克)的3倍,大气碳储量(7.5×1017克)的2倍,因此,土壤是个不能忽视的巨大的碳库。而据估计,美国土壤有机碳的历史损失量为5×1015克,但是通过保护性措施后使农田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约1.4×1014克,由此可见,通过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完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地整理项目是我国改善农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国土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土地整理在中国大范围地开展,这种对土壤碳库的强扰动必然会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碳平衡,加剧人类活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了了解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南京大学结合国土资源部对不同类型区土地整理模式的有关研究成果,选择3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评价,分析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对碳排放效应的影响,为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碳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选择江苏省丹阳市、兴化市、泗阳县三个土地整理区进行研究,通过实地采样采集了三个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前后土样进行有机质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其变化差异原因。结果显示,三个土地整理区土壤碳含量都有得到提高。其中,苏南丹阳土地整理区碳质量分数提高了26.05%,碳密度提高23.87%,提高幅度最大,碳密度变化方向与碳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提高幅度低于碳含量;水田碳质量分数( 17.20克每公斤)显著高于旱地碳质量分数(14.78克每公斤),但是经过土地整理旱地碳含量提高幅度大于水田,水田在整理前后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大。

以上结果可能与各整理区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方式有关。如丹阳和兴化整理区在土地平整中都是表土分离,即在整理过程中先移走表层熟土,完成挖填深度后,再把熟土层归还地面,这样会加快表土的熟化过程,减轻破坏;同时,也与各整理区原有土质所具有的固碳潜力有关。这些原因导致不同整理区在土地整理后农田碳含量尽管都有提高,但是提高程度有所不同。

随着我国土地整理大范围的展开,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国土地整理多为农地整理,国际上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偏少,国内也多是对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研究,但针对土地整理的研究尚不多见。这项研究成果提示,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应制定适宜的土地整理规划,从工程措施和结构调整措施两方面入手,注意表土分离、水利条件改善和旱地向水田的结构调整,实施有利于土壤固碳的土地整理工程。

篇3

一、印尼华侨、华人继承遗留在我国内的不动产,以及印尼华侨继承住所在印尼的华侨遗留在我国内的动产,均应适用我国法律,由公证机关出具继承权公证书。继承人向我公证机关申办继承权公证书时,应提供印尼公证机关出具的有关证明,如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出生证明等。这些证明如办理印尼外交部和第三国认证有困难,可直接拿到国内使用,我公证机关在能够辨认确实是印尼公证机关所出具的情况下,予以接受。

篇4

作者简介:杜瑞(1986-),男,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内蒙古锦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公路、市政,本科,助理工程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效果。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公众基础设施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市政工程的建设开展必要性也日益突出。如何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起居的影响,做好对社会经济的辅助支撑,成了现如今市政工程建设工作的新要求。

1市政工程管理现状

1.1执行的规范化管理尚未完善

为了谋取私利,时常出现“不执行”现象,包括不执行必要的基本程序、项目规划的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的问责制度、委托监理机构的监管制度和系统的合同管理制度等。除了“不执行”外,还有大量的“半执行”行为。例如没有办理必要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就擅自开工,开工后许久不签施工和监理的委托合同,临近检查才去急忙补办。有些当地政府部门为了尽快完成市政工程为自己增添政绩,大大缩减设计和施工周期,为市政工程的质量、功能的可靠性埋下质量隐患。

1.2质量监督管控意识存在不足

市政工程因其功能含义的特殊性,往往倍受社会媒体关注。为了尽快完成建设任务以应付媒体,很多市政工程的具体建造过程都存在为了赶工期而轻质量的行为。不少工程主责法人或单位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标准,单纯地认为市政工程若出现缺陷只要及时进行修补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存在为了能多次捞油水而故意降低工程质量的恶性事件。市政工程的整体质管效果不佳与此大有关联。

1.3施工单位存在质量管理问题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很多规模较大的承建公司会进行建设项目的“内部消化”,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转角挂靠给旗下的其他小部门。或是因为自身资质有限,挂靠给其他施工单位,以承包取代管理。被挂靠单位为了赚取利益,则很可能会篡改图纸设计随意建造的现象。这些实际存在的质管现象大大削减了专业建筑公司费项目质管的直接监管作用。

1.4监理机构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当前很多行业和部门在进行质量管控和最终审核时都会将这项工作交给专业的监理公司。但是,委托监理公司全权负责也不是工程管理控制的最佳解决方案。实际上,随着监理公司和监理师的逐渐兴盛发展,监理机构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精密先进设备的及时采购与培训使用存在较大难度,优秀人才被挖走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新上任的监理师又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得不少监理公司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受建筑行业影响,很多监理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只有比较固定的几种特定工程,并不能适应市政工程中涉及到的诸如排水设计、园林设计、管道铺设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程。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首先,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强化市政工程的职能责任认知。每项具体的市政工程都是为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群众提供必要公众服务的工具。市政工程的不健全和工程质量的不稳定,必然会给广大居民造成很大的人身安全损害。其次,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工程质管的科学方法,借鉴成功案例的管理经验,实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最后,多开展质管安全学习,通过分析讲解质管事故,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使相关单位和个人从思想高度重视工程质管。

2.2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度

建筑业界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工程质管必须严格执行分层问责制度。简而言之,每个市政工程的建设管理,都须要分配专项人员负责,担起质量问责大任。市政工程的实地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质量监管等环节都要有人具体负责,实行质量追踪问责制度。利用各环节、各层级的严密管控,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3加强诚信建设强化管理

除了提高安全建设意识和严格执行质管制度外,还必须完善和改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对工程建设的约束力。针对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涉及到的承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具体负责单位或机构,一旦出现与操作规范或质量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录在案,即刻取消具体违规机构或单位的市政工程建设资格,并进行严厉的惩戒和整改处罚。为实现加强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和政务部门的廉洁化建设目标而奋斗。

2.4强化监理公司职能建设

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中,承建单位的自我监管是做好质管的基础,必要时还须要辅以监理机构的严格监管。为了切实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监理公司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展、工期规划和施工实情,对工程质量、造价评估、合同管理和生产协调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辅助和监管。

3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涉及诸多环节和部门,管理的难度较大,包含的内容众多。尤其是市政工程的特殊,监理机构肩负的责任更是重大。市政工程包含的建设内容十分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例如道路、桥梁的建设,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城市绿化的园林设计,煤气和供暖的管道铺设等等。这些具体项目和传统建筑行业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多数监理师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因而,监理公司在接受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前,须要根据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对监理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或是引用专业人才辅助管理,弥补大多数监理师的专业知识缺陷。

4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监理机构还须要根据市政工程的质量要求采购或租赁必要的质检设备,确保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质量符合市政工程的严格标准。很多规模较小或身处二三线城市的监理公司在接受市政工程的质管监理任务时,必须首先添置必要的先进精密仪器,并及时培训相关人员学会使用这些监测辅助仪器。只有做好人才与设施的有效协作,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检测验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

5结语

在具体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政府部门、承建单位和监理机构的三方有效协作和相互监管,才能确保建设管理工作切实到位,发挥出市政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ll kind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now opened, in many of those of the project municipal engineering can say is a important part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 all aspects of the study and practice is gradually spread, and as all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ion team of the concerns of a focus-cost problem was gradually people's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most popular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process management sty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some of the cost management related problem.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rocess are discussed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作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也颇受重视,并且工程造价问题也是目前企业和施工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是和工程的利润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一个过程,它的控制管理的结果好坏不仅仅关系到某个市政工程的成败,还与整个企业和建筑施工团队的经营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关键所在。而市政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项目,它是以整个全过程的控制过程,需要在整个的建筑施工中去把握控制和管理。

1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市政工程造价有两种含义,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两种管理。一是市政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二是市政工程项目价格管理。市政工程项目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和施工项目造价专业队伍建设的管理是为这两种管理服务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多主体性的对象或客体是市政工程造价,而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则不仅仅是项目法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造价咨询机构、承包商、设计单位等也都是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一个建设项目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市政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市政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相应的市政工程造价文件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标底报价、市政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每个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作用。

所谓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就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方案优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项目试运行投产,实行整个项目周期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它要求整个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须由一个单位负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多头低效的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积累经验、与国际接轨,使整个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有系统地展开。

因此,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在于投资者或业主,他们的积极参与是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成败所在。市政工程造价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若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控制,必将导致建设资金有形和无形的大量浪费。目前人们对建设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一般只注重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不涉及市政工程定价和前期的造价控制,主要还是以设计、施工、监理等市政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造价人员大多只是被动地从事简单市政工程算量和市政工程计价工作。这直接导致许多市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有的还非常严重。如何才能把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显得极其重要。

2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理论

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理论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先进,最为全面的一种理论框架。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认为市政工程项目是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技术活动,将各种资源转化为人们所需市政工程设施的一种独特过程。根据市政工程项目的阶段性,一个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可以分解成各阶段的造价,由于具体活动和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导致项目消耗和占用资源数量的不同以及市政工程造价的差别,所以一个市政工程项目的具体活动和活动过程是形成项目造价的根本原因,而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只是项目活动的结果。采用不同的作业组织方式会使作业效率与效果不同,市政工程造价也会不同。要科学地控制市政工程造价就必须从分析项目的具体活动和活动过程入手,通过对这些具体活动造价的科学管理,降低和控制各项具体活动占用与消耗的资源,从而实现对市政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全面造价管理。这样,通过对市政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全面造价管理,就可以实现对市政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

3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许多问题。要实现降低市政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必须在投资、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的与造价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协作部门多,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也就具有单件性、多次性(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市政工程预算、竣工结算)和方法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对市政工程造价问题的分析也应该分层次、分阶段的展开,需要对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但是由于目前全过程造价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市政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必须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造价。

根据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来看,在市政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主要存在这四方面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