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65-02
1 高校实验室
当前,高等院校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好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所以实验室越来越多的被大学生们利用,尤其是环境监测、化工、药物专业实验课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同时,大量的实验室工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气体和固体污染物。虽然与大型工厂的排污量不能相比,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掉,也会对整个实验室、校园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防治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和给出相应的对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 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2.1 实验室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
根据我们的了解,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由于专业众多,课程紧凑等客观因素,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实验废物污染环境,又加上对各种设备的不熟练应用,导致更多的实验废物被任意的排放掉。尤其是实验产物中的气体废物不容易控制,或者是处理不当很容易泄漏出来。比如说在制取药品苯妥英钠的时候,有一步是制备联苯甲酰,反应的时候会用到硝酸,作为强氧化剂的硝酸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能对人体有刺激性的氧化氮类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更会造成大气的环境污染。在做实验的时候很多的实验者为了节省时间,擅自简化实验流程,不能够按照实验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例如,几乎每个实验室中都有通风厨,为的就是减小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和大气的伤害,但是许多同学都是直接在实验台上进行,大量有害气体充斥在实验室中,对同学们身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就是许多具有挥发性的实验用品被同学们误倒入到下水道中,比如具有挥发性的甲醛溶液,当挥发到周围的空气中,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大气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2.2 实验室废液对周围水体的影响
在我们平常的实验室中,溶液的用量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药剂液体都是具有强弱不一的毒性,一旦处理不当,通过排水管道进入到地下,势必会给当地的水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亚硝酸盐类的溶液进入当地的地下水体后,人们饮用后会造成中毒,致癌等症状;一些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等液体会破坏人们天然的免疫系统,造成人体产生多种并发症;一些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进入到当地的河道中的时候,周围的农户灌溉田地使用这样的水源,不但会让庄稼的长势变得非常不好,长成的粮食让人食用后还会造成人体重金属离子的积累,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
2.3 对当地土壤的污染
众所周知,实验室中有害的废料对正常的土壤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土地是中国万千农民的粮仓,是他们心头的宝贝。当过酸过碱的实验废水没有经过认真妥当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当地周围的土壤中去之后,会造成土地的板结,优质的土壤也会变得非常的贫瘠,肥力大量的流失,给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还有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重金属对当地土壤的危害,聚积到庄稼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也是非常大的伤害。
3 针对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提出的解决对策
3.1 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化建设
谈到高校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实验室是污染源的主要出发地。如果一开始的建设就没能针对它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规划,别的问题都将是天方夜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不同用途进行规划,对化学实验室要着重配备通风厨等通用设备,保证实验中大量的挥发性有毒气体不会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而且减少了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固体废物的处理要配备相应的储存空间,然后进行相应的集中处理。对强酸强碱等溶液要进行中和反应后再进行排放,减少对地下管道的腐蚀。
3.2 大力推行微量试验的开展,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
在我们接触的许多试验中,很多的反应都是非常灵敏的,不需要很多的反应物就可以观察到很明显的实验反应,这就是我们极力推行的微量试验。尤其是现在试验中使用的仪器越来越精密,很小的计量就可以测量出来,为微量实验埋下了伏笔。大家都知道,采用微量实验进行反应不仅会降低反应的得出的结论,而且会大大减少实验用品用量,不但减少了整个实验室的用品开支,还有效的减少了大量的实验废品废液等对环境的污染。
3.3 废弃物要有恰当的处理方式
实验室中实验废弃物的种类繁多,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有毒有害的物体进入到下水道等外界环境中,给身体和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处理实验废弃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环保的原则进行操作,比如说有强还原性的废弃物要进行处理时,一定要用稳定的氧化剂进行氧化,保证对下水道等环境设施不会造成损害。对强酸强碱性的废液也是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减少对土壤、设备等的侵蚀。在培养微生物的实验室里面,做完实验后到处都是有毒的病菌等,不进行相应的杀毒处理是万万不行的。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灼烧或者煮沸和杀菌后再进行处理,防止做完实验后人们带出实验室给周围人的健康带来危害。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对校园环境和大气层的影响,除了建设通风厨等设备外,还应该在实验室周围多栽种能够吸附毒气的树木,如槐树,柳树等,一方面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又能很好的美化校园环境。
3.4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解决实验室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同学们周围宣传实验室环境污染的危害,让他们了解到对自己所做的实验废液等的处理不当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多大的危害。让他们从心低里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实验室中规范老师指导的实验步骤,保证在实验结束后能够将实验废弃物得到正确的处理,为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艳,凌云.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管理立法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 技,2011,(8).
[2] 邢晓轲.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 江科技信息,2009,(27).
[3] 于淑池.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科 学,2010, (1).
[4] 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 探索,2008,(4).
收稿日期:20120331
作者简介:于治远(1953—),男,辽宁新宾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工作。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1902
1引言
近年来,通化市在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源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监管、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2农村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通化市农村年产生活污水2 000万t,年产生活垃圾约44万t,长久以来,农村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任意泼洒、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对农村水质、大气、土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是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2.2畜禽养殖业污染
近年来,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迅速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展不相匹配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3农药化肥污染
通化市耕地面积269 028hm2,种植品种主要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全市大部分为山区,坡耕地较多,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氮利用率在25.3%~628%之间,磷利用率在10.8%~20.8%之间,大部分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随农业退水及降水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施用化肥也导致全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2.4乡镇企业污染
通化市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医药、食品、木制品加工、建材、造纸、水电等行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污染治理资金不足等问题,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2.5水土流失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2/3面积是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引起地表土壤侵蚀过程比较缓慢,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速度快、作用强。多年来,人们乱采滥挖、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等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3防治对策
3.1逐步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目前,通化市农村仍有部分村庄村民饮用自家打井水,没有必要的水质监测。已采用集中供水的乡镇和村庄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还不够规范,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拖还不够到位。为确保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应加大农村自来水工程的推广力度。要对现有的集中供水水源地加大保护力度,尽早完成水源区划工作,并按照区划做好设立界标、警示牌、护栏,清理整顿污染源等相应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做好水质例行监测工作,确保让全市农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3.2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目前,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工作,抓住机遇,争取资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在做好定点存放,集中收集的基础上,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修建“三防”式垃圾处理场,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可以选择小型人工湿地进行治理、投资小、见效快、易于管护。
3.3改变农业种植结构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对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全市农村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作物,只有逐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改变种植结构才能有效地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3.4加大监管力度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部分粗放经营,管理不严,对环境污染尤为严重。应在全市农村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散养改圈养的力度,逐步改变农民落后的畜禽养殖方式。在农村和养殖场大力推广建设“四位一体”(即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成功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监管力度,严把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关,严禁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新上畜禽养殖项目,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逐步减少畜禽业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畜禽养殖业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3.5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库尔勒全市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6万多亩,年总产量近13万吨,年总产值近1.7亿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6.24%。英下乡是库尔勒市的城关乡,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西南三公里处,是自治区八个“依靠科技奔小康示范乡”之一,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蔬菜大棚种植是英下乡的主要产业,形成了以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市的格局,并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自治区的蔬菜大棚种植。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总面积8000多亩,占库尔勒市蔬菜大棚种植面积50%左右,从业人员4565人,现在是全州最大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一、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农药的使用现状和环境污染现状
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如今,各国的农业生产都把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合理的大量频繁使用各种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直接或潜在的危害。2011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达264.87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13.1%,农药原药产量遥遥领先世界各国。[1]但与此同时,我国农药污染环境的突发事件却日益增多。
(一)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农药的使用现状
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作为生产蔬菜的专门区域,菜农所种植的蔬菜大棚的土地使用权均来自于租赁,必然导致作为经济理性人的菜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反复循环的对土地不加休养的利用,而且一座大棚内各种蔬菜的交叉重叠种植,加上大棚内室温较高,适宜病虫繁殖,最终导致病虫害滋生,迫使菜农大量使用农药。调研发现,菜农在春秋两季在一星期内就会喷洒一次农药,在夏冬两季基本上三天左右就会喷洒一次农药。以上情形反映出农药使用贯穿于大棚蔬菜生产的全部过程并具有大量、普遍、频繁使用的特征。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还是以老旧传统品种为主,农药使用中杀虫剂占农药的70%左右,其中含有机磷的高毒害杀虫剂农药又占60%左右,存在着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不科学、产品老化、毒害性强、高残留、剂型单调等问题。[2]
(二)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农药的环境污染现状
据研究显示,高毒害高残留的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有70%—80%的药量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农产品造成直接污染或间接安全隐患,循环进入整个生物链系统,对所有的动植物和人类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3]库尔勒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从最早90年代初十几座蔬菜大棚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亩,有的土地已经连续耕种超过20年。在小环境范围内,农药使得土壤中磷、镁、铅、汞等化学元素富集过高,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因此,蔬菜大棚基地内的土壤上生长的蔬菜必然会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有的化学农药极具挥发性或者本身就是利用其挥发性来使用的,这样类型的农药对空气污染和人体的伤害最为直接,反复大量使用这类农药,势必对该范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范围内的人们产生持续性的伤害,这些进入空气和土壤的农药会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进入水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不可估量的污染,而这所有的危害结果都反作用于人类自身。
二、蔬菜大棚种植区农药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库尔勒市英下乡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内有蔬菜大棚从业人员4565人,这些人员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农民,以家庭为主要单位,在种植基地内通过承包租赁土地修建大棚种植蔬菜为业,菜农对农药环境污染无力顾及,当地政府把该片土地承包租赁出去以后,对农药环境污染也不加以治理,造成该地区农药环境污染问题十分凸显。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产生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几个方面。
(一)市场对外观好看的蔬菜的需求
人民在购买蔬菜时往往以外在的美观为标杆,越是外观好看的蔬菜越便于销售,这就促使蔬菜市场经营者在购进蔬菜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从事,更有甚者为了让蔬菜变得外观好看,做出违法之事。在蔬菜外观好看的背后,蔬菜生产者除了对蔬菜品种及种子的选购和在种植过程中精心管理外,病虫害的防治必不可少,必然涉及到农药的使用,而且为了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农药被使用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即外观好看的蔬菜—农药使用—病虫害产生抗体—破坏蔬菜外观—更多的农药使用—得到外观好看的蔬菜。
(二)对农药的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
现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环境保护造成了不小的负荷,同时,环境保护的形式也越来越严峻,环境污染的处理类型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废水处理、渗滤液处理、垃圾处理厂四大类,此四大类需通过不同方式来处理处置。本文从专业技术方面着手,深入探究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暴露的缺陷和要采取的监管对策。
1.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中暴露的问题
1.1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的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值得关注的。我国每年所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利用率明显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自身本来产生量就大、堆积而成的数量相当惊人;这类污染物在处理处置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并未走向产业化和资源化的进程,从根源层面没能有效地遏制废弃物的肆意排放,尤其是在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尚且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
1.2废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在面对废水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时,在防治设施方面创新力度不够大,最为典型的是在废水处理模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控管设置、废水在线处理的流程与监测设备和废水处置后的净化工艺等方面研究不多、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较为迟滞,这往往使得废水处理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没有形成遏抑废水排放的强劲合力。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研发力度不大也是亟待解决的缺陷性问题。
1.3渗滤液处理中的问题
渗滤液是一种浓度高的有机废水,而且其成分转化速率相当快,用单一化的方式很难实现将垃圾渗滤液良好处置的效果,这也成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一大技术性难题。除此之外,渗滤液的回收利用技术不完备,尚且不能实现渗滤液的“零排放”,渗滤液在处置中需投入较大数量的开支,技术工艺不够灵活和兼容。
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手段,这个技术成果能促使蒸发尾气消耗殆尽,也会合乎标准排放,然而却要耗用大批量的燃料,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以免在设备运行中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1.4垃圾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
毋庸置疑,目前垃圾处置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三种,然而,垃圾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并未顾及到后期对环境带来的损坏,填埋这种方法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和公众身体健康,不过尚未被叫停;在用堆肥处置垃圾时,占据的土地比较多,设施也显得老套一些。
2.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对策
2.1加强科技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进固体废弃物处置模式
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在实际运行时遇到的技术性难题,我国需大胆尝试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目前现状,加大固体污染物的立法力度,改进落后的废物处置模式,创新前沿的、利用再生能力强的、循环程度高的、对环境危害小的新工艺流程,推行综合管理,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促使废弃物变废为宝,特别要加强分类回收利用,推进经济方面的可行度。
2.2注重废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摒除落后技术对设施运行的不利影响
我国的废水处理绝不能停留于“初级阶段”,而应在技术上大胆突破,才会有所建树。有鉴于此,环境污染防治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技术研发,制定并出台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政策,对于一些废水处理器械和设备必须定期改进工艺和操作规程。在处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需研制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置设施、压滤机以及气浮机,推动废水集约化、循环化、有序化和综合化应用,提高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的进程。
2.3创新渗滤液处理工艺以及技术手段
垃圾渗滤液往往水量变化较大,其处理方法必须实现同步改进,有采用生化方法去除COD,努力实现国家规定的排放规范指标;采用物化方法去除渗滤液的重金属、COD,目前物化方法主要用于预处理或与其他方式结合运用;根据渗滤液成分繁杂的现状看,可选用膜生物组合这样一类处置方式,规避相应的处理缺陷。
2.4选取最经济、对环境污染代价最小的垃圾处理工艺
针对现有的垃圾处置可选取最实用、最环保的策略,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不断注入技术力量,依托于创新驱动垃圾处理走向集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监管的同时遇有对环境严重损坏的环节,需立马停止相应的项目。
3.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处置工作需从根本着手,从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加强技术革新,改革落后的、不适合于环保新趋势的污染防治设备,重视在实践中解决运行中的不足与缺点,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向盛斌.环境管制过程中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行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9).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e material life level at the same time, in our life environment is also constantl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harm of light pollution, and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ight pollution; harm
中图分类号:[R1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虽然人们对于环保越来越关注,相关理念更新得也很快但对很多人而言“光污染”仍然是个新事物。
一、光污染的分类
目前通常把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一)白亮污染
当今城市许多高楼都采用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幕墙时尚亮丽,但是它们的反射光比阳光直接照射更强烈,反射率高达82%~88%。早在2002年厦门就有许多的士司机反映,镶嵌在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眼强光经常给他们经过的行驶过程带来麻烦,头晕、烦躁、甚至刹那间看不见路况。而许多城市喜欢建设的大广场,树荫率和地面的植草率往往很低,经常是大面积的水泥地面或石材地面,看起来整洁大气,但是每当晴好天气,地面反射的阳光也经常使行人头昏目眩,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而且受白亮污染损害的人容易产生头晕、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绪低落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乃至诱发疾病。
(二)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遍布城市的各式光源照亮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形成了不夜城,这就是所谓的人工白昼。人工白昼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夜晚难以入眠就导致了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扰乱其它生物的生物钟。去年厦门就有报道,路灯边的草莓园,只长茎叶而不开花结果,越靠近路灯情况越明显,这给农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市民们也经常反映演武桥栏杆上的灯影响了周边居民夜间的睡眠,很多人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敢开窗休息。《自然》杂志研究报告指出,让二岁以下幼儿睡在开灯的房间中,将大大地增加日后近视的机会。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幼儿二岁前若是睡在黑暗房间近视比例是10%;二岁前若是睡在小夜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是34%;二岁前若是睡在开着大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则高达55%。
(三)彩光污染
彩光污染主要指夜总会和迪吧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污染。但是家庭中普遍采用的照明灯、户外闪烁的各色霓虹灯、广告灯和电视、电脑等带屏幕的家用电器也是彩光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很多厦门的的士司机师傅们就反映疏港路高架桥栏杆上的照明灯高度与开车时眼睛相近刺眼的灯光使他们在夜晚上高架桥行驶特别疲劳。娱乐场所经常使用的黑光灯能产生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据测定其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影响持续时间甚至长达15-25年。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仅会损害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要是人们长期处在彩光灯的照射下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无力、头晕、阳痿、月经不调和神经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症。
二、光污染的危害
(一)对人生活的影响
光污染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炎炎夏日,玻璃幕墙等会将强烈阳光反射进附近居民家中,不仅产生耀眼的光线,还会使室内温度平均升高3―4℃,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多次收到关于光污染的投诉信。其中多数为白亮污染导致的纠纷。
(二)对人心理的影响
人在缤纷多彩的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到心理和情绪受影响,如果城市“人工白昼”使居住环境夜晚过亮,人们会难以人眠,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物钟,使人白天头晕心烦,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心理压力。科学研究也表明,彩光污染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如过多杂乱的霓虹灯所提供的光照纷乱朦胧,人的视觉会不清晰,长期接触会使人心理环境不平衡,心理健康受损。
(三)对人身体的影响
光污染对人身体的危害和影响就更多了,首先是眼睛,长时间在白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白亮污染会使人头疼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神经衰弱症状。人工白昼会引起人睡眠质量降低、失眠,扰乱人体生物钟。研究发现夜间有开灯睡觉习惯的婴幼儿成人后近视眼发病率比在全黑环境下的高出很多。彩光污染源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远高于太阳光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人的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的脑神经。
(四)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烈日下驾车的司机会网玻璃幕墙的反射光而引起突发性暂时失明和视力错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且眼睛长时间受强烈刺激,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导致驾驶员出错。由此可见,不合理的玻璃幕墙建筑威胁着城市交通安全。为了保障夜间交通顺畅安全的道路照明系统如果设置不合理,反而会更易发生交通事故。降低交通安全性。夜间的光污染对轮船和航空也有相同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夜间对灯塔等灯光导航系统有更高的依赖性,安装得不合理的照明设备会对驾驶员产生误导,机场附近的光污染就多次使驾驶员将公路当跑道 。
(五)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用电极度紧张,对不少居民和工厂采取“拉闸限电”或”限时供电”的措施。另一方面,我国的照明电2/3为火力发电,其中又有3/4是使用燃煤。城市光污染不仅耗电多,消耗能源,加剧城市用电紧张,而且耗费资源,污染自然环境。
(六)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很多动植物的生长同光照有直接的关系,而人工灯光的光点可以传到数千米以外。不少动植物虽然远离光源,但也受光的作用,人工光照破坏了它们的生物周期。生活习惯,它们新陈代谢也受到影响。城市街道两侧树木落叶期推迟,习惯在黑暗中的螗蜍某些品种已经濒临灭绝,由于地面上的光超过月亮和星星,新孵出的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因缺水丧命,城市里的鸟因灯光四季不分,人工光常使鸟类在迁徙的时候迷失方向。因此,光污染不仅影响人类,也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危害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物种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光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又势必会使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人类本身。
三、光污染的危害及对策
当前大家对光污染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迄今光污染并没有列入环境防治的范畴。在法律上也仅有《物权法》明确写明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对于光的入侵有权予以禁止。但是对于光污染这样一个可测量的东西,却没有测量的标准方法,而且也没有明确级别标准,这就使很多深受光污染危害的人在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时候会觉得模棱两可,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算不算光污染。这给《物权法》的具体实施带来了困扰,使法律条文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光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很遗憾,目前光污染还没有妥善的防治技术,只能以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由于光污染造成的损伤。建议在技术方面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建立监管机制、完善立法的同时提高监测水平,订立相关标准方法和评价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不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