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合集13篇

时间:2023-10-09 17:42:07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1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2

一、明确宗旨,把握实施音乐素质训练的意义

李岚清副总理曾经指出:“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对幼儿实施音乐素质训练正是适应了这一本质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今天我们重新理解这个讲话的精神,又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

1.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部以培养音乐特长为其目的,更不是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

人们的心灵、情操的优美、高尚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儿童刚刚感知世界,认识丑美。他们的思想境界虽不能达到音乐所表现的那样深远、丰富,但通过音乐教育却可以使他们逐渐地理解它、体会它,可是儿童在知、情、意诸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深化情感。音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以发展。即使对于那些最怠惰的儿童,音乐也可以唤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是一项充满和谐美的、渗透性的美育工程,它在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启迪智慧诸方面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2.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是人才教育的基础工程,肩负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的重任,而音乐教育又是儿童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完全合乎儿童要求的智力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智慧和博学,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气质修养。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步精神,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幼儿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通过唱歌、音乐游戏、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助于良好的个性发展。儿童早期几年正是音乐方面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在幼儿音乐培养的关键时刻加强对幼儿的音乐素质教育,陶冶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性格,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有智慧更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作贡献。

3.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特殊功能。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大脑的探索工作不断深化。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它对促进脑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等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幼儿园几乎所有活动都不离开音乐,音乐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心理要求,它会使弱智变聪明,能把顽皮变听话,毛手毛脚变得沉稳,胆小怯懦变得活泼开朗,只要孩子们跨进音乐大门,就一定能形成优良性格及健康的体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二、以人为本,加强对幼儿音乐素质的训练

1.要牢记幼儿音乐素质训练的宗旨。

在具体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牢记幼儿音乐素质训练的宗旨,要以《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准绳,依据素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及获取音乐知识、技能的心理特征,来着眼于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侧重对幼儿潜能的塑造,紧紧抓住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从音乐本身特点出发,抓音乐听觉能力、节奏能力、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从而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把歌曲、动作、韵律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更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激励孩子的情感入手,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为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艺术表现力、演唱力、高雅行为和气质,形成活泼开朗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要把握幼儿音乐素质训练的具体阶段。

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音乐素质训练,我按照自编教材《幼儿音乐素质训练》和相应的录像带的操作,把训练过程科学系统地分为三个阶段:基本能力训练,表演能力训练,创造性能力训练。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系统协调、完整统一、循序渐进。从最基础、最初步的感知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向主动表现、展示个性、培养高雅行为和气质的阶段发展迈进,使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系统、协调发展、有创新意义的阶段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因地制宜,科学、恰当地选择幼儿音乐素质训练手段

1.通过创设音乐素质训练的环境,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其对音乐初步的感受力、表达力、创造力,为开展音乐素质训练打下基础。

在音乐素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要注意活动时的环境布置,使其符合幼儿心理、情感、智力、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从而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晨间播放幼儿喜爱的音乐,为幼儿提供感受音乐、施展才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在音乐的熏陶中开始一日活动。同时设置音乐素质培养角,放置活动中幼儿喜爱的道具,如头饰等。在墙壁布置上,以音符和幼儿舞蹈形象为主,包括基本站立姿势、手位照片、儿童舞蹈照片及高雅的芭蕾舞缩影等,在这样一个朝气蓬勃、富于想象、蕴含艺术魅力,伴随着歌声、乐曲、舞蹈、图画的生活空间中,幼儿表现得积极活跃、兴趣多样,孩子们自选内容、自结伙伴、自编自演、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宽松的环境中显出一派生机活勃的景象。

其次,在孩子进餐、离园、画画、午睡时,播放相应的音乐,使幼儿在轻柔、优美、宁静、愉快的感受、表现、创造中度过欢乐的一日生活。

2.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训练阶段中,注重培养幼儿听觉、节奏、歌唱、舞蹈等基本技能和对音乐初步的感受能力、表现力,从激发幼儿兴趣入手,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在最初的训练过程中,对音乐的外部活动感兴趣,所以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训练活动中,必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利用实物、玩具、电化教学、图片、观看录像等多种手段激趣。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内容,在齐唱、独唱、边歌边舞、基本动作舞蹈组合、民族舞蹈学习中,利用音乐活动本身的“情”和“美”的艺术感染力,激励幼儿情感,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艺术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从听、唱、动、(弹)、(拉)奏等多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提高幼儿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的训练中,开阔眼界,培养节奏感,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3.在创造性能力、幼儿自我表现能力、展示个性能力的训练阶段中,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自创表扬中提高幼儿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话,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喜欢音乐和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创造能力和幼儿自我表现、展示个性能力的训练中,要以音乐游戏为主要活动,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用竞争的形式,让幼儿乐在动中、乐在奇中、乐在戏中,乐在寻中、乐在比中,使幼儿通过听、唱、玩增强节奏感,促进动作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愉快的情趣。如在《小鸟找家》这样一个有情节、有角色、有表演的音乐游戏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富于激情,让童心在音乐教育中插上幻想的翅膀,情绪愉快,活动陶冶幼儿情操培养性格,受到爱家乡、爱集体、爱护动物、关心伙伴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抓住幼儿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三个环节启发幼儿想象,使之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和陶冶,唤起幼儿对音乐及动作的联想,为自创表演打下基础,使他们有能力参与艺术活动,并能通过音乐活动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音乐素质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它能挖掘幼儿潜能,对培养幼儿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素质训练,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逐渐提高,陶冶了性情和品格,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活动不仅让幼儿掌握了知识,而且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不仅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方法,而且练习了发音、吐字,丰富了语汇,不仅学习了舞蹈动作,而且培养了动作灵活性、协调性;不仅参与了音乐游戏,而且培养了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不仅学会了自编自演,还陶冶了性情,为培养活泼开朗性格打下基础。总之,通过音乐素质训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3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小、中班音乐课程内容,分别探究适合这两个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积极研讨,认真地做着笔记,同时还踊跃参与音乐游戏互动,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伴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老师们按“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等专题,探究了先进、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

本次园本培训及研讨,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掌握了前沿的幼教资讯和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让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园本课程培训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很有帮助。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亿童培训,亿童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深刻,依次学习了阅读,蒙数,英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全面提出日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大家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我们常说的话,但我们如何真正地运用起来,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在课堂的设计上还是游戏的规划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照顾到每个孩子。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环境熏陶,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既可以控制学生亢奋的情绪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正常学习,这将是我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活泼、生动的英语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快乐!

亿童英语是以游戏和TPR表演形式来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语感和初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亿童讲师首先讲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幼儿轻松学习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发现一种吸引自己的物品时,他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力是最快的。再次也讲到了突显个体幼儿和重视集体幼儿,如何以表演的形式让个体幼儿施展自己,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集体幼儿的展示。

培训中,培训老师围绕“亿童幼儿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英语教学流程,从热身活动,内容呈现,活动操练,创造巩固四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课为例,当场展示了一节英语活动课,从活动总体设计与组织、活动流程、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亿童英语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此外,老师还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与老师们互动,增强了幼儿英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次培训“寓教于乐”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开阔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我会把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很感谢园长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为了提高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3月31日上午,幼教中心主配班教师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此次培训邀请亿童教育机构刘老师进行讲解,刘老师首先讲解了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刘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是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音乐课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先进领先的学科理念、令人震撼的音乐动画和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为了提高全园教师们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质量,8月23日下午,武汉亿童音乐培训中心的王老师到我们幼教中心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老师首先讲解了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应关注哪些重难点,又针对教材中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王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使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授课方法,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一个下午精彩的学习活动,先进领先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4月31日上午,亿童教材培训中心的刘老师给我们幼儿园的全体主配班老师进行了音乐教学《我的身体会唱歌》的培训。培训老师用她特有的艺术风格,给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穿插着有趣的互动游戏,不仅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老师们聆听着,学习着,思考着…… 都沉醉其中。

刘老师从玩奏乐器、歌唱歌谣、音乐欣赏、律动游戏四个内容的易难点进行的细致的分享。随后现场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展示课《眼镜蛇与老鹰》,一直以来都没有见过音乐课能上的这么轻松自如,感觉像玩一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让全体参训老师和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性的快乐。这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我们自身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刘老师的示范课使我们老师体会到《我的身体会唱歌》真正能做到将音乐与身体乐器相结合,此次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师掌握了更实际的教学技能,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全新的提高。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20xx年3月2日,亿童培训中心的音乐教师徐秋老师来到天山实验幼儿园为老师们做音乐教学的培训。

首先,徐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示范课玩奏乐器《快乐的波尔卡》。我们班的孩子有幸参加这节活动。整个活动徐老师完全是平常的问题、简单的游戏,如“小朋友下午好”“你平时和爸爸妈妈说话吗?用身体的哪里说话?”“我们的身体除了嘴巴能说话,还可以用哪里说话?”孩子们拍手、跺脚的边说边做。徐老师带着孩子们“慢慢的说、快快的说”这边做,那边合。朴实中带着真诚,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愿意听从徐老师的指令。平时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想尽办法的编织情景和游戏,却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徐老师这样做恰恰是以幼儿为本出发,才收获孩子的积极参与。一个简单的节奏X X|X ~~|徐老师用身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指南》解读中的“尊重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许卓娅老师的“玩音乐”的教学理论。活动在徐老师的歌唱发声练习中结束,老师唱“小朋友再见!”孩子们虽然是“老师再见!”但音准却相差很远。这让我反思日常的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4

1在音乐教学方法中加强对学生特殊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

按音乐学科不同内容,有重点地分环节模拟施教。其中包括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音乐教学技能检验、教学评价等内容。在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中,重点融入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及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比如针对视力障碍儿童设计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听觉训练为主,利用各种音乐教学手段训练儿童对声音的分辨,触觉的准确性。针对孤独症儿童设计的教学内容以节奏感知,简单节奏训练为主,培养他们对周围声音的一种感知能力。通过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与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对比显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音乐技能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殊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学前特殊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要注入音乐教育评估的理论,使音乐课教学质量从定性的评语,转化为定量化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平台,从特殊音乐教育规律出发,逐步建立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

2教育实践

2.1联系本院的音乐教育现状和实际,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如何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基本技能前提下,结合特殊教育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是每个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并加以实施。

2.2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形成实习论文

2.3实习中设立最佳音乐课,要具有一定研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和激发学生音乐教学艺术的创造能力

2.4利用学生试讲中的评估环节,培养评价、考核特殊音乐教学能力,做到能评、会评、会设计有关问卷等学生既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又能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评价指标。

2.5切实抓好实习环节在实习前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实习模拟实践课程,以便更好开展教学实践工作。

3结语

这种以目标模式理论为依据的学前特殊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掌握特殊音乐教育教学规律的特点,具有从事特殊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结合见习和实习,加强了实践环节,落实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强化提高了音乐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学前特殊音乐教育课程中既有音乐学科中不同的知识板块和相对完整的训练,又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发挥其整体功效。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5

前言

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身体素质较弱、声带发育不完全、呼吸程度尚浅,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力不强,心理兴趣的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是学习能力较快,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些均是儿童的身心特点,但是在实际的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影响儿童声乐教学的效果。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对策解决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儿童声乐教学的价值

儿童声乐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发展下的必由之路,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儿童进行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陈部分,能够有效的调动儿童学习声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声乐热情,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教学将声乐与儿童教育紧密结合,儿童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寓于音乐表达之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悠扬的旋律、别具一格的形象和富有意境的想象之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儿童声乐教学与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儿童声乐教师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对儿童的声乐训练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指导,为儿童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氛围,使儿童得到身心的双重放松,加快思维的活跃化发展。

二、儿童声乐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部分儿童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深化和加强,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的程度。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想象力丰富但是身体素质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在接受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声乐训练的音准和音色难以进行有效的掌握,极易出现节奏不问的情况,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忽视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行为表现缺乏有效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掌握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

(二)儿童声乐教学的训练方式不合理

儿童声乐教学的训练方式不合理,部分声乐教师往往采用成人化的训练方式对儿童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这将直接影响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人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主要侧重于气息的沉积、声音的浑厚,教学语言一般以专业术语为主,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难以对专业术语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语言教育和行为教育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挫伤儿童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减少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部分声乐教师过于强调儿童声乐学习的呼吸训练,对于初学者,这无疑是增加了儿童声乐学习的难度。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目标不科学

儿童声乐教学的目标设置不科学,部分声乐教师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忽视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方面,应以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部分声乐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过于空大,难以充分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求知欲望不足,兴趣缺缺,并且目标设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有所忽视。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对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儿童声乐教师要加强对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树立以生为本的声乐教学理念。儿童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声带发展等方面加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习,大量阅读并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教育知识,正确对待儿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跑掉儿、音调不准的现象,引导和培育儿童声乐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儿童声乐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总结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进行深入探究,完善和充实声乐教学理念,侧重于提高艺术领悟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正确对待儿童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选择合理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

声乐教师要选择合理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保证教学手段和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声乐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安排合理的声乐教学进度,从儿童现阶段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充分考虑到儿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特征,量体裁衣。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训练方式,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有效的讲解和传授,强化儿童的声乐感知能力,极大程度上吊桶儿童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科学化和人性化并存的声乐教学目标

儿童声乐教师要设置科学化和人性化并存的声乐教学目标,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儿童声乐教学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将快乐学习和精神学习紧密结合,儿童声乐教学要从声乐教学和快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与儿童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巩固与学生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儿童,教师要对其情绪进行及时的安抚,关注儿童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儿童声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充分激发儿童声乐学习的潜在动机,针对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综合素质、教学方式和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郝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J].黄河之声,2013,09:6465

[2]金香玉.浅析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中的误区及教学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124125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6

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 

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 

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7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由来与发展

21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建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积极研究与探索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三大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优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

新体系自创建以来,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2011年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幼儿园、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各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截至2012年初,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三期培训,已经培训了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教师。通过培训,学员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学习了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各类教学案例。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探索

1.尊重儿童天性,强调最自然的音乐活动

“儿童”一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liberi)。天真自由、好动好奇、热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适当的环境,保证和促进儿童天性自然发展。

自然的音乐活动必须是儿童亲身参与的。奥尔夫认为儿童参与音乐的方式,必须自己参与,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儿童的天性。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自然的音乐活动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接近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

自然的音乐活动是“娱己”而不是“娱他”。音乐起源于游戏,从根源上看,音乐就是为了自娱自乐,“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①,自然的音乐活动是“零功利”的。音乐活动的成果存在于教育行为过程之中。音乐活动中儿童充分打开的五官、积极运作的联觉、创造性的即兴反应、充分享受的表情,就是音乐活动的成果。把音乐活动做成音乐会形式等娱他性音乐活动,会给儿童增加太多的负担,剥夺儿童内心的快乐。科达伊说:“快乐不是音乐的全部价值,但是没有快乐音乐就没有价值。”

自然的音乐活动强调即兴、开放、游戏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反应全盘强加给儿童,也不需要精心调控活动结果使其表面上变得圆满成功。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般无法预料活动产生的结果,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进行适当的推测。自然的音乐活动包罗万象,儿童一切可能的操作和表达都是合理的。活动的亮点就是儿童对音乐敏感和个性化的回应。在游戏中,儿童从自我内心出发,用最自然的行为方式与音乐互动交流。

2.用最好的音乐引领儿童打开音乐进阶之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斯冉怡(borbala sziranyi)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中只应该使用最高质量的音乐。”②走进幼儿园,经常会听到电声音乐,会发现教师从网络上随便下载一些音乐给孩子听。这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音乐教育界一直强调3至9岁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这其中又以3至5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塑造对毕生发展可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起决定作用。③因此,不同质量的音乐不仅会影响儿童对音乐风格的偏好、对音乐认知的态度、对音乐审美的能力,还会影响其对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注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情感发展。音乐教师要给孩子听最好的音乐,上最好的音乐课。

什么样的音乐最好?笔者从多个视角思考认为:

简单的音乐最好。音乐来源于生活,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生活中简单的音乐信号,如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森林故事》里的音乐动机就是布谷鸟的叫声;肖邦《雨滴前奏曲》里淅淅沥沥的雨滴声等。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形象的音乐。简单的音乐包括孩子利用自身器官发出的音响(如拍手、捻指等)以及儿童借助周围物理条件发出的一切音乐信号。简单的音乐还包括模拟自然界及社会中的音响,例如:下行三度的布谷鸟叫声、由弱到强的风声、由远及近的马蹄声等。

古典音乐最好。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典名著虽然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深刻领会,却是有着丰富营养、高品位、高质量的,是可以用一生去体验、领会的精神食粮。

民族音乐最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科达依强调,民歌是孩子的音乐母语,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歌为基础。歌唱游戏、民间儿童歌曲是发展民族特点、民族潜意识的最好基础。新体系挖掘了大量优秀的民间童谣,如湖南《月亮巴巴》、河北《踢毽》、北京《买梨》等。中国民歌丰富多彩,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民族音乐作品不仅非常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感性先于理性,学前音乐教育阶段感性积累最重要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科达伊音乐学院院长 peter erdei对“何时教”进行了明确的定位:“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这样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能抓住音乐的本质。”④因此,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感性的积累,不是说教、认知和技术训练。从音乐心理学角度看,音乐的习得是先感性体验后知识技能,反之,体验就会被禁锢。音乐教育应感性先于理性,也是奥尔夫教育观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前音乐教育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小学阶段做准备。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感性体验变成知识是最简单的。比如,告诉孩子某个标记叫做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之前对四分音符的体验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学前阶段需要通过童谣、儿歌等作品,运用听、唱、说、创、动、舞等方式进行感性积累。如果机械地以专业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来代替儿童音乐教育,就是走上了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的道路。

4.以音乐综合活动促进儿童协调全面长远发展

音乐综合活动是指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集唱、动、创、舞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种综合艺术行为不是机械地用音乐配合某一个动作,或是用动作配合音乐,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⑤这种综合活动是听觉、动觉与视觉的相互转化,是从精神意识到肢体运用的相互转化,不同于普通物理肢体的运用。新体系背景下音乐综合活动的目标不是通过短期的训练让孩子学会演唱、演奏几首作品,此类音乐活动更强调远期价值回报,强调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全面长远发展的影响。

三、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实施的思考

科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中说:“做—个好的教师,要比做—个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要重要得多。对于—个不好的导演,失败的只是他—个人,但对于—个糟糕的教师,他会持续失败30年,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教师是新体系实施与改革的关键,没有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再先进的理念也无法得到实施和运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幼儿音乐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亟须提高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对教师的音乐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音乐教育家等于音乐家加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首先都是音乐家。目前多数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相当薄弱,不少教师节奏掌握不好,甚至连音准都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2.幼儿音乐教师音乐能力评价的新取向

第一,音乐能力不等于音乐技能,更不等于唱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训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更重要。以标准的音高、恒定的节拍、良好的音乐审美展示在儿童面前,就提供了很好的音乐条件。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感受和表现。感受音乐的基础元素,用儿童最本真的方式表现。这个表现一定不仅指唱,可以是奏、动、说、画、写等游戏方式。

第二,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评价标准不要参照专业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

第三,以多元的视角评价音乐智能。linda campbell等人认为良好的音乐智能包括“对聆听并反应各种声音感兴趣”等12个方面。⑥

3.幼儿音乐教师新的教师观

幼儿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会唱歌、跳舞的教师,在机械模仿声音与动作的同时,还要做一个内心听觉与外在表现高度统一的教师,做一名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教师,做一名能从多维角度解读音乐的教师。

第一,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耳朵打开的个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想要打开孩子的耳朵,教师首先要做耳朵打开的个体,学会欣赏作品。

第二,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眼睛打开的个体。教师的创造力远不及儿童,应该学会模仿儿童,鼓励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眼里有儿童,善于发现儿童,细心观察儿童的爱好与反应,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引导。

第三,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头脑打开的个体。幼儿园音乐活动不是重复性的再现作品,而是激发儿童感悟音乐的意识,引导儿童个性化的表现。让儿童在获得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的同时,有活跃简单的想法,有独立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出最初的音乐思维,使思维更有序、更精准。

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改革正处于初期阶段,以上是笔者对新体系背景下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不断深入,改革可能会遇到新的困难。新体系改革是一条曲折而光明的路,“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儿童”应该成为所有幼儿音乐教育者的目标,每一名幼儿音乐教育者都要为之努力。

注释:

①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3.

②④潘琳.“让音乐属于每一人”——“科达伊周 北京2005”暨音乐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06 (6).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8

常被人喻为是“天籁之音”的童声合唱,以纯净、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展现出纯真、自然的艺术魅力。童声合唱训练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因素,因此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德教育

1.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一门多声部艺术,要求集体的声音和谐、融合。在排练过程中,首先会给儿童树立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儿童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听从命令,同时开始、结束、渐强、渐弱……才能使作品完整、动听。其次,合唱作品有分有合。如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钟维国改编)就是一个演唱形式比较丰富的例子。它既有二声部合唱与三声部合唱,又有领唱与合唱队的配合。各声部间的倾听、谦让、合作,通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反映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童声合唱团在组建之初,组织者都会很辛苦,训练课堂的纪律很差,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多次嘱咐,常常是安顿学生说的话要多于训练教学。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独生子女们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2.合唱作品可以带给学生德育、美育教育

童声合唱,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当中,有很多具有着鲜明的思想教育性。如:热爱祖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孝敬家长的《小乌鸦爱妈妈》,尊敬老师的《啊,老师――妈妈》等等;也有着大量艺术性很高,给儿童以美的启迪的作品,如:描绘祖国大自然景色的《我们田野》,描绘自然现象的《雪花》,描绘动物的《天鹅》等等。通过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教师对作品深入的分析讲解,儿童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和谐之美、艺术之美,受到了良好的德育和美育教育。

3.合唱表演可以激发儿童的表演欲望

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实践(即舞台表演)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对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但好多儿童往往害怕一个人歌唱;如果大家一起演唱,他们还是很乐意上台展现自己。通过多次这样的登台展示,不但能提高儿童的专业技能,也大大激发了儿童表演欲望,从集体登台到重唱、再到独唱,儿童们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爱上这个表演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素质教育

1.声乐练习

童声合唱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歌唱。在学校音乐课上,儿童歌唱经常是两个极端,或者极力追求大的音量、声嘶力竭;或者默默无声,只张嘴、不出音。这些都无法进行良好的声乐训练。而童声合唱训练中,追求的是干净、柔和的声音,对歌唱的姿势、口型、呼吸、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获得流畅、优美、动听的声音。这些训练对于即将要进入变声期的儿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保护儿童柔弱、稚嫩的发声器官,顺利通过变声期。

2.视唱练耳练习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合唱队员的音准和节奏要求的十分严格,即便是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简单的视唱练习和基础的练耳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通过简单而有趣的视唱练耳练习,锻炼了学生识别音乐符号的能力,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等良好的音乐感觉,这种感觉对儿童学习其他音乐形式以及对今后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基础作用。

3.审美练习

根据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而合唱练习就是增强孩子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因为音乐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合唱的模仿就是以欣赏练习开始的,欣赏大量优美、优秀合唱作品逐步就能逐步提高儿童的什么能力。自婴幼儿时期起,就可以倾听音乐、欣赏音乐:快乐的音乐使儿童心情舒畅,平静的音乐可以安抚儿童的心灵;有的孩子能够跟着音乐摇摆、手舞足蹈,也有的孩子能够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在合唱欣赏练习中,教师有的放矢的给儿童进行讲解、分析,使儿童自发的音乐感受转变为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把握、对音乐情感的正确辨识等,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总之,童声合唱是一门精深广博的艺术学科,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对儿童健康成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开展合唱训练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童声合唱的积极作用,为培养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维国著.《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1月

[2]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2月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9

一、学员来源:

根据我县各中小学音、美、幼儿教师的分布状况和实际需求的缺额情况,由县教育局分配各学区参训名额,由我校负责报名注册。

二、注册方式及考试考核:

由我校统一报名,通过兰州城市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在省自考办注册,于我校成立教学点集中培训。按期参加自考办全国统一成人自考,其中,考试科目分省考课和校考课两类,分别按国家统一标准区分设置,届时根据课程设置进行考试、考核。

三、开设科目:

音乐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学》等五门省考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伴奏》和《心理学》等九门校考课以及《舞蹈》、《语言》、《手工制作》和《美工》等基本能力素养课。

类似音乐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除了规定范围的课程以外,我校很重视基本能力素养课的开设,并列入课程计划,规范实施。

四、   培训目的:

(1):通过培训,部分补充我县小三门教师缺额,并为提升全县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水平,输入活力。

(2):通过培训使受训教师从儿童心理、教育原理、教学方法以及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等诸多方面打好基础,以在具体岗位上得以发挥。

(3):注重儿童生命与健康,关注品德与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在将来的人生体验中幸福安康。

五、培训目标

(1):重视儿童生命与健康的延续及保持能力,关注儿童全面发展和全体儿童的个体发展。为儿童高尚的人格品味和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

(2):尊重儿童受教育权利,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残疾儿童的教育。我校除了开设《特殊儿童教育》课外,由校领导亲自主讲《礼记》、《论语》、《九型人格》、《孝经》和《颜氏家训》等主题讲座,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个体性格特征的适应性调整。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A、四种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B、六种技能:教科研能力、教改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别鉴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施教能力。

C:十项基本功:玩、做、说、写、画、唱、弹、舞、保和教。

六、   培训管理: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名制点名,实事求是,如实统计。

(2):将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出勤等列入学员年度考核,督促学员完成全部课程。

(3):不断对任课教师的授课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力求使授课效果规范有效。

(4):规范请假制度:学员病事假一天可由班主任准许,三天内由校长准许,三天以上由教育局领导批示。

七、激励机制:

为使学员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保质保量搞好此项培训工作,建立如下激励机制:

(1):学校自投资金铺设地毯、购置音箱、健身器材等,在组织好规定活动以外,尽量多留时间由学员自行组织安排文体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独立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提升节目编排水平,为学员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

(2):年度考核的优秀指标由15%提升到30%,以鼓励教师职务晋升

(3):定期带领学员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型展播与观摩活动(如:2010年已参加过一次省博物馆学习活动)。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10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因为在儿童每唱一首歌曲,每弹一首乐曲,每跳一段舞蹈时,在每次音乐活动中,都能使儿童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教幼儿《孔雀舞》时,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孔雀昂着头走路的动作,做好孔雀开屏的动作,使幼儿体验到身体线条给幼儿带来的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脑的外观形态,和重量都处于变化之中,大脑皮层也正处于发育之中,需要新颖鲜时的信息刺激以开发智力。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 增进其功能。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脑的健全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使儿童听觉能力发展

学前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听觉能力十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儿童时期学习音乐并进行听觉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儿童在学习音乐时,不断地学习分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不断学习分辨声音的音色、音质等,是听觉敏锐程度提高。因此,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对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首好的歌曲同样是一首好的诗歌。儿童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也扩大了词汇的积累。音乐和语言都有节奏、句子,同样具有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等变化等表情因素,经常让儿童听音乐,这对提高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益的。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时间艺术。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儿童为了学会唱歌,必须注意倾听音乐,为学会舞蹈动作或乐器演奏,必须注意倾听和记住与动作或演奏有关的音乐特点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能得到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音乐能够直接而有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感情之影响,甚至会成为儿童终生的精神财富。多参加音乐活动,儿童的积极感情一定会丰富起来。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个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等,个性有着极大的个别差异。音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正是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使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上有着独特的教育

作用。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音乐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如合唱、合奏、集体舞等,使儿童体会到与人合作和与人共享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需要和信心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由于儿童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兴趣的直接支配。教师应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使儿童对音乐活动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以至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所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就成为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前儿童音乐素质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音乐能力的发展是音乐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作力等,是多种音乐能力的综合。音乐能力人人具有,大多数儿童不是不具备音乐能力,而是由于在他最容易接受音?费盗返哪炅淙鄙佟岸?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所以说,重视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为儿童的音乐活动伴奏、教儿童欣赏音乐、排练和指挥节奏等,都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上的一定艺术质量。因此,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防止过分地以一些专业训练的要求来对待儿童,枯燥的技能训练是无益的。

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11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使人放弃直接冲动,根据环境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的行为与情绪,远离诱惑及危险行为。自我控制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个体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与个体早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儿童进入小学后,其所处的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重心都发生了变化,儿童需要面临新的心理挑战,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1]。这就要求儿童能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音乐训练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比较普遍的活动,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人格和社会性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此阶段的重要任务[2]。

二、音乐训练对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

音乐训练包括对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身体韵律等方面的训练。在音乐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认知灵活性及良好的记忆力[3],这些方面均为小学生自我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训练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和规则性,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训练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觉认真地听讲,仔细观察并模仿教师,抵制外界其他刺激,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自觉性、坚持性、冲动抑制性、自我延迟满足均有益处。

(一)提升儿童的自制力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对音乐训练提高儿童自制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不仅在次级听觉皮层区比其他儿童厚,背外侧额叶也比其他儿童厚,而背外侧额叶与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密切相关[4]。Strait、Kraus[5]对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与其他儿童进行了抑制控制相关任务的测试,他们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的表现比其他儿童的表现要更好。听觉注意力对语言相关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训练有助于预防、训练和纠正各种注意力型语言和学习障碍的儿童。

(二)培养儿童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自觉性要求个体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自主完成任务。在音乐训练中,练习者每天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练习,练习时长是训练效果的保障,也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音乐训练初期,儿童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确保每天的练习时长,以提升练习的效率。当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之后,这种由他控才能完成日常练习的模式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即儿童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坚持每天练习,由他控转变为自控。有研究表明,长期的钢琴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注意程度,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好习惯[6]。

(三)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坚持性表现为在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能持久克服困难的一种行为倾向。一些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坚持性较差,做事往往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引入音乐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升音乐训练的效果[7-8]。如果小学生在音乐训练中能够经常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功感,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音乐训练中,并克服困难,认真坚持下去,发展行为的坚持性。

三、教育建议

1.让儿童在充分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在严厉、专制、限制的模式下,儿童往往呈现出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所以,在日常音乐训练中,教师应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例如,(1)鼓励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创作简单的曲谱或者撰写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2)适当引入一些乐器学习的内容,或者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简单的乐器,在教师的引导下演奏。(3)设计音乐游戏,寓教于乐。例如,根据音乐训练的内容设计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随音乐旋律一起律动。让学生在完成音乐训练的同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地了解乐器的音色及表现力,拓展音乐知识。(4)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歌唱与乐器演奏等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新技术,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创编音乐剧并在小范围内表演。以上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别具一格,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自我控制能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2.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音乐训练要达到成效,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天赋并付出努力。对于天赋不佳、练习强度不够的小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天资卓越的孩子,则要善加引导,视情况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天分。

3.提升小学生在音乐训练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教师在音乐训练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主动去学习,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4.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也参与进来。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家庭中的练习也是音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勤与家长沟通,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一定量的家庭练习任务,并请家长在旁边监督、指导。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练习计划,合理安排练习与休息的时间,指导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练习,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音乐训练走入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提升他们的自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杰,杨丽珠.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J].心理研究,2009,2(2):69-74.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12

21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建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积极研究与探索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三大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优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

新体系自创建以来,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2011年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对全国幼儿园、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各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截至2012年初,该项目已经进行了三期培训,已经培训了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教师。通过培训,学员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学习了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各类教学案例。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策略探索

1.尊重儿童天性,强调最自然的音乐活动

“儿童”一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liberi)。天真自由、好动好奇、热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适当的环境,保证和促进儿童天性自然发展。

自然的音乐活动必须是儿童亲身参与的。奥尔夫认为儿童参与音乐的方式,必须自己参与,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儿童的天性。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自然的音乐活动简单易行,没有人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接近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

自然的音乐活动是“娱己”而不是“娱他”。音乐起源于游戏,从根源上看,音乐就是为了自娱自乐,“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①,自然的音乐活动是“零功利”的。音乐活动的成果存在于教育行为过程之中。音乐活本文由收集整理动中儿童充分打开的五官、积极运作的联觉、创造性的即兴反应、充分享受的表情,就是音乐活动的成果。把音乐活动做成音乐会形式等娱他性音乐活动,会给儿童增加太多的负担,剥夺儿童内心的快乐。科达伊说:“快乐不是音乐的全部价值,但是没有快乐音乐就没有价值。”

自然的音乐活动强调即兴、开放、游戏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反应全盘强加给儿童,也不需要精心调控活动结果使其表面上变得圆满成功。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般无法预料活动产生的结果,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进行适当的推测。自然的音乐活动包罗万象,儿童一切可能的操作和表达都是合理的。活动的亮点就是儿童对音乐敏感和个性化的回应。在游戏中,儿童从自我内心出发,用最自然的行为方式与音乐互动交流。

2.用最好的音乐引领儿童打开音乐进阶之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斯冉怡(borbala sziranyi)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中只应该使用最高质量的音乐。”②走进幼儿园,经常会听到电声音乐,会发现教师从网络上随便下载一些音乐给孩子听。这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音乐教育界一直强调3至9岁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这其中又以3至5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塑造对毕生发展可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起决定作用。③因此,不同质量的音乐不仅会影响儿童对音乐风格的偏好、对音乐认知的态度、对音乐审美的能力,还会影响其对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注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情感发展。音乐教师要给孩子听最好的音乐,上最好的音乐课。

什么样的音乐最好?笔者从多个视角思考认为:

简单的音乐最好。音乐来源于生活,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生活中简单的音乐信号,如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森林故事》里的音乐动机就是布谷鸟的叫声;肖邦《雨滴前奏曲》里淅淅沥沥的雨滴声等。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形象的音乐。简单的音乐包括孩子利用自身器官发出的音响(如拍手、捻指等)以及儿童借助周围物理条件发出的一切音乐信号。简单的音乐还包括模拟自然界及社会中的音响,例如:下行三度的布谷鸟叫声、由弱到强的风声、由远及近的马蹄声等。

古典音乐最好。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经过历史的筛选流传至今,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典名著虽然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深刻领会,却是有着丰富营养、高品位、高质量的,是可以用一生去体验、领会的精神食粮。

民族音乐最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科达依强调,民歌是孩子的音乐母语,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歌为基础。歌唱游戏、民间儿童歌曲是发展民族特点、民族潜意识的最好基础。新体系挖掘了大量优秀的民间童谣,如湖南《月亮巴巴》、河北《踢毽》、北京《买梨》等。中国民歌丰富多彩,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民族音乐作品不仅非常需要,而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3.感性先于理性,学前音乐教育阶段感性积累最重要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科达伊音乐学院院长 peter erdei对“何时教”进行了明确的定位:“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这样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能抓住音乐的本质。”④因此,学前音乐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感性的积累,不是说教、认知和技术训练。从音乐心理学角度看,音乐的习得是先感性体验后知识技能,反之,体验就会被禁锢。音乐教育应感性先于理性,也是奥尔夫教育观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前音乐教育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小学阶段做准备。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感性体验变成知识是最简单的。比如,告诉孩子某个标记叫做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之前对四分音符的体验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学前阶段需要通过童谣、儿歌等作品,运用听、唱、说、创、动、舞等方式进行感性积累。如果机械地以专业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来代替儿童音乐教育,就是走上了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的道路。

转贴于

4.以音乐综合活动促进儿童协调全面长远发展

音乐综合活动是指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集唱、动、创、舞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种综合艺术行为不是机械地用音乐配合某一个动作,或是用动作配合音乐,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⑤这种综合活动是听觉、动觉与视觉的相互转化,是从精神意识到肢体运用的相互转化,不同于普通物理肢体的运用。新体系背景下音乐综合活动的目标不是通过短期的训练让孩子学会演唱、演奏几首作品,此类音乐活动更强调远期价值回报,强调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全面长远发展的影响。

三、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实施的思考

科达伊在《儿童合唱队》中说:“做—个好的教师,要比做—个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要重要得多。对于—个不好的导演,失败的只是他—个人,但对于—个糟糕的教师,他会持续失败30年,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教师是新体系实施与改革的关键,没有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再先进的理念也无法得到实施和运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幼儿音乐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1.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亟须提高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对教师的音乐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音乐教育家等于音乐家加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首先都是音乐家。目前多数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相当薄弱,不少教师节奏掌握不好,甚至连音准都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2.幼儿音乐教师音乐能力评价的新取向

第一,音乐能力不等于音乐技能,更不等于唱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训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更重要。以标准的音高、恒定的节拍、良好的音乐审美展示在儿童面前,就提供了很好的音乐条件。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感受和表现。感受音乐的基础元素,用儿童最本真的方式表现。这个表现一定不仅指唱,可以是奏、动、说、画、写等游戏方式。

第二,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评价标准不要参照专业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

第三,以多元的视角评价音乐智能。linda campbell等人认为良好的音乐智能包括“对聆听并反应各种声音感兴趣”等12个方面。⑥

3.幼儿音乐教师新的教师观

幼儿音乐教师不能只是会唱歌、跳舞的教师,在机械模仿声音与动作的同时,还要做一个内心听觉与外在表现高度统一的教师,做一名尊重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教师,做一名能从多维角度解读音乐的教师。

第一,幼儿音乐教师应该是耳朵打开的个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想要打开孩子的耳朵,教师首先要做耳朵打开的个体,学会欣赏作品。

儿童音乐教育培训篇13

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诱导和激发音乐兴趣,家长应重点抓好三个能力的培养来促进音乐才 能的发育。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训练:一是听声音。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 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时发出和谐、悦耳、具有一 定规律和音高的音就称为音乐。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如有意识地在婴幼儿身边发出声响,吸 引儿童扭头寻找声源。啼哭时,敲打拍摇各种发声玩具,儿童在声音刺激感染下,就会停止哭泣,进而手舞足 蹈,咧嘴微笑。但训练时,声音不宜过大。二是听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 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斯在强调节奏训练 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有专家认为:节 奏感越强,对音乐越爱好。因此,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如用击锣的“ @①——@①——”声训练“×---ㄧ×---ㄧ”节奏;击鼓的“咚——咚——”声训练“×-ㄧ×-ㄧ ”节奏;石英钟“嗒、嗒、嗒、嗒”的走动声训练“××ㄧ××ㄧ”节奏;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走动声训 练“××××ㄧ”节奏;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叫声训练“×××”节奏;汽车的“嘀嘀——”喇叭声训练 “××·ㄧ节奏……由易到难,逐日积累。三是听乐曲:婴幼儿期如果听音乐的机会不被提供,儿童的心灵就 不可能从情感教育中萌发音乐兴趣。家长切不可以婴幼儿听不懂而放弃。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健康、 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且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谣、儿歌、现代或古典音乐 等陪伴孩子醒觉、进食、活动、睡觉,婴儿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学会运用语言一样地迷上音乐 ,形成良好的音乐修养。

其次是表演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扶志。主要从两方面训练:一是玩乐器:利用儿童对各种乐器(最好是 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的好奇心来辅导吸引儿童学习唱歌、练习音准、掌握音高、控制音准,培 养毅力和表演兴趣。

4~5岁的儿童已有一定的综合和自制力,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要先练准单音,逐步由乐句过渡 到乐段,进而全曲。如儿童出现因单调而厌学的情况,家长不要生气,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磨炼意志的关 键时刻。可改变训练形式,如走出家庭,邀约小伙伴一起练等。切不可废弃。由于儿童有效注意力不能持久, 每天宜多次练,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分钟至40分钟为适。二是玩音乐游戏:2至4岁的儿童已进 入语言和游戏期,是音乐进入儿童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音乐的娱乐 活动,如游戏、舞蹈,甚至家长与儿童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划划等都会使儿童产生兴趣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 进音乐才能的发展。

最后是识谱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寓情。分三步训练:一是认写简谱七个唱名(即1、2、3、4、5、 6、7)。了解它是组成变化莫测、美妙动听乐曲和倾泻心灵情感的基础。二是抄写简单的乐节、乐句、乐段 或短曲。这是积累乐汇、丰富想象和创作素材的一种手段。三是鼓励儿童随意哼写旋律,哪怕是写来不成章法 也要放手独立练习,培养写作兴趣。这不仅能随岁月增长而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识谱能力,而且会逐步把情感 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音乐才能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