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笔记

手术室护理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手术室护理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笔记

篇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篇2

手术室是进行治疗的关键场所,因为对手术环境不够了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进行手术的患者通常会伴有焦虑或是恐惧的心理,正是因为这种恐惧的心理,患者的精神会高度的紧张,这就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尤为重要。然而,舒适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因为这一护理模式是一个整体化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因为舒适护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患者目的是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心情,这样一来,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就会降低。为了更好的对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50例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与5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最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下面就是这两组患者的详细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共有100例,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1]。50例实验组的患者中有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20~5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无论是性别、文化、病情还是手术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存在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则选择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这两种护理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换言之,不同的护理模式能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

1.2.1手术前 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进行手术的护士首要的任务就是查阅医院的病历和与此有关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的状况有一定更详细的了解[2]。手术前的访谈内容要事先确定好,向患者介绍自己,告知患者和家属自己会在手术过程中全程负责,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心理调整,当然,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知识和过程也很关键,这样患者能够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降低患者的恐惧不安的心理。这样一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急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手术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接待好患者,以热情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室中的状况。并且一并讲解在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有关麻醉的事项以及关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置,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对手术的进行有很大影响,手术时手术室的温度不宜过高,应当控制在23℃,湿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不能操之过急,要保证效果,要做到稳、轻、准,要竟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声响,在手术过程中不应大声喧哗更不能议论和手术不相关的事项。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3]。在手术过程中巡回的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不适要及时的进行调整,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最舒适的状态。

1.2.2手术后 手术结束后的第2d,手术室护士要到患者的病房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访问,通过访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伤口是否复合以及患者在手术后的饮食状况,给患者建立信心,给予患者康复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下实行手术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指标 巡回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焦虑测试,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测试一次,然后在患者手术后1d测试1次,当然,所用的测量表是一致的。通过对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观察出患者手术的效果。

1.3.2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变化[4]。

1.3.3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在问卷中有四个选项供患者选择,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实±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的焦虑值都低于常规护理组也即是对照组的患者(P0.05),无论是血压还是心率。但是对照组的患者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变化,患者的血压相比较手术前升高了很多,除此之外,患者的心率也比手术前更高,呼吸频率也越来越快;实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是对缺乏手术相关知识的患者,以及对手术有畏惧心理的患者,并且手术后仍有不安的患者,针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就应当选择舒适护理模式,因为这一模式可以字啊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患者的舒适,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按照舒适护理模式这一理论制定出了相应的舒适护理方案,此项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运用有利于医疗效果的改进,舒适护理模式下的患者相对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而言,手术中的焦虑感更低,在舒适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身体的恢复也更快。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各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但是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各方面都有一些变化,无论是血压还是心率亦或是呼吸频率。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在舒适护理下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在舒适护理模式下护士应当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要在第一时间里发现患者的不适,从而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无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都应当对患者的状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才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只有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手术才是对患者最有利的,同样这也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换言之,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舒适护理模式也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这对患者和医院都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秀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2.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0-01

口腔手术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因此,手术之前应放置胃管,以便手术之后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但是,以往常规的鼻饲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呕吐[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手术患者对其发生鼻饲呕吐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8例口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9.3±2.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7±1.6)岁?这68例患者手术之前通过诊断显示其中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为19例,舌癌患者是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是13例,磨牙后区牙龈癌患者是8例,下颌骨尤文氏瘤患者是2例,颞颌关节强直患者是4例,上颌窦肿瘤患者是6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患者是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饲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没有眩晕以及牛奶过敏史,没有胃肠道疾病,手术实施全麻,患者在进行鼻饲之前没有发现呕吐情况,针对胃动力产生影响的药物所有患者都没有使用?

1.2 原因分析(1)患者胃内压升高:口腔手术时,患者将血液误吸入胃部,导致胃内的积液升高,胃内压也随之升高,患者在鼻饲时,食物直接进入胃部,没有容受性扩张,导致胃内压升高,造成呕吐现象;(2)胃黏膜破坏: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增强胃酸分泌,降低胃黏液凝胶层的厚度,黏液量也随之减少,使H出现逆流,导致患者胃黏膜受到损伤;(3)胃黏膜充血:由于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受到刺激而交感神经达到兴奋,儿茶酚胺的水平也随之升高,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以及水肿?

1.3护理方法 (1)降低胃内压:以往的临床鼻饲方法是抽取患者的胃液,以确保胃管在患者胃内能够实施灌注,没有采取胃内压降低措施?所以,观察组患者现抽取胃内气体和容物,以此来缓解患者的胃内压,少量为患者缓慢提高鼻饲量,逐渐使患者的胃容量得到恢复?(2)缓解患者的胃黏膜水肿:用温开水为观察组患者洗胃,将患者误吸入的血液清洗干净,在进行第一次鼻饲的时候采用温开水,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降低对患者的胃部刺激,温开水能够对胃粘膜起到活血化瘀的疗效,增强血流量,降低水肿情况?在患者胃功能不全阶段,鼻饲主要为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效增强血流量,提高胃粘膜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鼻饲呕吐的有6例,呕吐发生率为17.6%,对照组出现鼻饲呕吐的有16例,呕吐发生率为47.1%,观察组患者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创伤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组织分解,造成负氮平衡,患者想要恢复受到损伤的组织就需要摄入蛋白质,患者一旦缺少蛋白质就会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症[2-3]?口腔手术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因此,手术之前应放置胃管,以便手术之后给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但是,以往常规的鼻饲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呕吐[4]?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给予常规鼻饲方式(对照组)和加以改进用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对口腔手术患者鼻饲呕吐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鼻饲呕吐的有6例,呕吐发生率为17.6%,对照组出现鼻饲呕吐的有16例,呕吐发生率为4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口腔手术患者发生鼻饲呕吐的主要原因是胃内压升高?胃黏膜破坏和胃黏膜充血?给予缓解胃黏膜水肿?降低胃内压的鼻饲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口腔手术以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玉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08):466.

篇4

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影响细菌的生长环境,从而使毒素的吸收受到抑制,通过对创面的清除使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促进新肉芽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然而在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一系列因素也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因此还需要引进围手术期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实施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急诊损伤感染创面患者为对研究对象,包括26例男性患者以及14例女性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5.4±4.5)岁。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患者创面坏死组织以及异物进行清除并止血,骨外露的患者需要在骨头表面作孔。对VSD敷料进行修剪,并结合患者创面的大小进行裁剪以及拼接。对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并使用生物半透薄膜覆盖在创面表面,使创面维持密闭性。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控制。患者在治疗5~7d后,将敷料打开,并结合患者创面的情况对敷料进行更换或者植皮。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治疗护理工作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并告知患者该项手术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消除患者紧张和不安的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还需要保持患者护理环境的舒适和卫生,交流过程中态度保持亲和,动作保持轻柔,从而拉近护患关系。

1.2.2.2负压维持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协助患者回房,并将床头的中心负压引流瓶接通,负压控制为0.04~0.06MPa,负压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防止创面的愈合受到影响。引流管需要在床旁合理固定,并对中心负压源进行检查,观察各个接头位置以及半透膜粘贴位置是否存在漏气现象,观察引流管内部液体是否能够正常流动,防止阻塞。不存在引流液引出时,可以通过观察负压值对负压泵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

1.2.2.3管道护理 负压引流设备在引流之前需要对其封闭性能进行检查,观察引流管和引流瓶是否存在破损,检查各个设备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引流管的位置需要比出口位置低,并实施24h连续性引流,使用双手对引流管进行交替挤压,防止引流管因血块而受阻。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每天需要对引流瓶进行消毒以及更换,引流量大于引流瓶2/3时需要进行更换。

1.2.2.4创面护理 创面在1次封闭后,维持7~10d的生物半透膜粘贴,不需要每天进行药物更换,防止创缘受到过度的牵拉。同一个部位不宜进行反复的粘贴,防止创面出现张力性水泡。创面如果存在异物,则需要使用800U的庆大霉素以及100ml的生理盐水对局部创面进行冲洗,冲洗2次/d。冲洗过程中需要保持负压,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和扭曲,防止逆行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创伤面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临床处理和创面愈合上难度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创面感染。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创面感染,有利于促进肉芽的生长,操作上相对简便。在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要点:①要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充分止血以及清理,不能使用引流取代清创;②封闭工作要做到严密,防止引流管引流受阻;③对患者创面周围皮肤进行认真清洁和干燥,并保证生物膜紧贴患者创面;④维持负压,保证引流顺利;⑤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营养支持。

王付香[1]在研究指出,通过合理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结合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能够有效实现引流,促进了创面的愈合,改善了患者的伤情,也减少大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全秋艳[2]在研究中对28例皮肤缺损患者实施VSD封闭式引流术以及围术期护理,随访3个月显示,患者创面愈合,外观光滑,色泽正常。这与我院结果相仿。

综上所述,对实施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急诊损伤感染创面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普及和应用。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149-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形臂X线机(简称C臂机)在手术室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直接应用于骨科手术中的术中定位,检查复位固定的效果,以及配合各种微创手术的开展、体内金属异物的取出等。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亦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是,C臂机在使用过程中,可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院在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机的防护体会总结如下:

1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X射线的电离辐射激发所引起的生物效应。X线照射后,可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不同程度障碍。所受损伤的程度与辐射的剂量率、照射的部位和面积、组织器官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及受照个体对辐射的敏感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液学的变化(主要是近期的白细胞减少及远后的白血病等),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放射性白内障,生育功能减弱及至丧失,以及孕育畸胎、死胎、流产、智力低下[1],诱发各种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骨科手术中需要X射线多次定位照射,如果防护措施不完善,或不注意、不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可增加医护人员放射损伤的概率。

2 手术室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

2.1 提高防护意识

应提高相关手术人员对电离辐射的危害性的认识及防护意识,主动正确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2.2 防护原则

即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性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必须进行X线检查的,要把辐射剂量控制到可能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不应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标准》的规定(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 mSv;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不应超过50 mSv)[2]。

2.3 备有专用手术间

手术室应根据本院骨科手术的数量设1~3个有放射防护设施的专用手术间。手术间使用面积应大于24 m2,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及时消除放射线与空气作用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3]。同时,手术间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放置过多物品。这样,不仅有利于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散射线的折射,防止产生二次射线[4]。

2.4 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了解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根据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调整手术床及决定患者的,以利于C臂机的操作。C臂机应尽量安置在手术室中央。C臂机越靠近墙壁,工作时由墙壁产生的反射线和散射线就会越多。检查C臂机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备好防护设施。

2.5 认真落实术中防护措施

①时间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照射时间越长,吸收的剂量越多,对身体的危害也越大。所以应尽量缩短X射线的曝光时间,减少曝光次数,减少人员在辐射场中逗留时间。②距离防护:X射线的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所以,当C臂机工作时,可以尽量离开,不能离开的尽可能增加与X射线的距离,但应注意无菌操作。③屏蔽防护:凡参加手术手术人员,均应穿戴铅衣铅围脖铅眼镜等进行防护,并可应用铅玻璃屏风等。④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脚踩控制开关时,应妥善安置脚控开关,防止术中误踩,导致意外的机器运行。⑤术中应尽量避免在球管直接照射下进行操作或手术,有文献报道,如果每周在C臂机下操作2 h,则每年照射总剂量超过放射科人员年照射量的6倍多[5]。⑥受术者的防护:避免对受术者非手术部位的照射,并对非手术部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特别是甲状腺、胸腺和性腺的防护[6]。孕妇、哺乳期和儿童尽量不选择在X射线下手术。

2.6 正确操作C臂机

C臂机操作最好有专人负责操作,对操作者应进行辐射防护知识、技能和法规培训。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C臂机的操作流程,掌握各种的照射方法,提高一次照射成功率,减少曝光次数和曝光时间。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无菌保护套。并防止C臂机碰撞无影灯、手术床和其他设备。

2.7 合理排班

合理安排手术人员,避免在短时间内反复接受照射。对经常参加此类手术者,应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暂停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对怀孕、哺乳期者也暂不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平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抗辐射,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8 C臂机的保养

术后对C臂机要进行常规清洗和消毒后,移至存放位置,锁住C臂机的固定脚踏开关,用防尘罩遮盖C臂机的球管、影像增强器及显示屏,避免因空气消毒损伤造成老化[7-8], 增加漏射线。定期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C臂机的保养、维修,保证C臂机的性能参数及指标符合要求,以避免C臂机工作时漏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保证C臂机使用的安全性。

3 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医源性损伤的高危科室,而电离辐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随着C臂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高,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对他人的防护,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防护设备,落实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合理排班,以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减少射线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朱卫萍,朱华勇,潘葵芬,等.C形臂X线机对手术室护士辐射剂量和防范措施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1986-1987.

[2]余建明.放射物理与防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5-186.

[3]贾凤菊,买力克・买买提.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806-807.

[4]杜建红.浅谈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X线防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175-2176.

[5]包苏娟.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与环境污染的控制[J].临床护理杂志,2003,6(5):36.

[6]王小玲.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电离辐射的防护[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6):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