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走势

农产品走势合集13篇

时间:2023-09-21 17:32:47

农产品走势

农产品走势篇1

稻谷、小麦将小幅上涨;玉米将结束下跌走势,逐步企稳回升

国内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总体走弱

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逐步企稳并进入上行通道

牛羊肉受资源条件约束,供应量短期内难有明显增加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再次全线飘红,秋冬种形势较好,奠定了2013年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坚实基础。同时,来自农业外部的影响不断加深,市场运行环境更加复杂:从国际看,欧元区在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美国可能陷入“财政悬崖”,日本经济衰退迹象明显,这一方面将抑制农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将引发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加剧市场投机;从国内看,尽管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筑底企稳,但2013年经济增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大宗农产品需求。

2004~2012年,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年均约涨9个点,其中,2007~2008年受国际市场大幅上涨带动,涨幅在15个点左右,2008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小幅下跌,2010年有所反弹,2011年涨幅扩大至20个点,2012年涨幅趋缓。综合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历史规律和当前国内外市场形势,预计2013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正常上涨,但涨幅可能会小幅回落。预计2013年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约为205,比上年高7个点左右。运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预测模型(CAPSiM)模拟,2013年国内大米、小麦涨幅在5%左右,玉米涨幅3%~5%,棉糖分别下降3%和7%。

用粮需求或将增长

从生产看,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791亿斤,比上年增长3.2%,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改善了粮食内部结构性矛盾。从库存看,2012年9月末全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同比增长9.9%,其中政策性粮食库存增幅较大,国家调控市场能力明显增强。从需求看,今年如果经济回暖趋势较为明显,工业和饲料用粮都将增长。据农业部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2013年粮食消费总量将超过12000亿斤,增长4%以上。从国际看,据FAO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谷物产不足需,库存消费比下降2个点,为20.5%;2013年全球粮食价格将高位波动,粮食进口价格优势不明显。预计受托市价提高拉动,国内稻谷、小麦将小幅上涨;玉米将结束2012年10月以来的下跌走势,逐步企稳回升,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黑龙江等部分地区因玉米水分含量高、农民惜售,2013年可能出现集中售粮、价格难涨的局面。

棉糖价格下行压力凸现

尽管2012年植棉面积下降,但由于单产提高,棉花总产仍持平略增。加上500多万吨的国储棉,以及450多万吨的进口棉,2013年棉花供给相当充裕。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我国棉花需求将难以明显改观。预计2013年国内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总体走弱,新棉播种前公布的临储价格将左右市场走势。2010年以来,我国糖料生产恢复性增长。2012年食糖产量约1400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2012/2013榨季食糖产大于需150万吨左右,加之2012年食糖进口大增、库存高企,以及国际食糖供大于求、价格明显低于国内,2013年国内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价格将继续承压下行。

食用油价格将高位运行

近年来,我国油菜籽面积基本稳定,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据FAO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油料与食用油供给总体趋紧,国际市场价格将保持高位。预计今年国产大豆、油菜籽价格将在临时收储政策支撑下小幅上涨,食用油将继续高位运行,受国内库存水平高、调控能力增强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将小于国际。

猪肉价格下行趋势或将改变

2012年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点,10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仍持平略增,同比分别增长0.8%和4.2%。预计2013年春节期间猪肉市场供给充足,如今年春季不发生严重疫情,全年供给有保障。预计2013年初价格将在节日需求拉动下小幅上涨,之后将继续低位运行。从历史规律看,2011年10月以来总体处于下跌阶段,按43个月波动周期,到201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逐步企稳并进入上行通道。牛羊受资源条件约束,养殖数量受到限制,加之繁育周期长,供应量短期内难有明显增加。同时,饲料及牧草以及人工费用不断上涨,肉牛羊养殖成本逐年攀升,消费需求大幅增长,预计2013年牛羊肉价格将继续上涨,随着产能逐渐提高和其他肉类的部分替代,涨势将有所缓和。

农产品走势篇2

唐珂首先介绍了一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季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7.47(以2015年为100),同比下降12.04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8.42,同比低14.22个点;“水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8.90,同比低2.85个点。从“200指数”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蔬菜价格总体下降,但仍处于近年同期水平。一季度“蔬菜200指数”为119.51,同比低34.73个点。今年一季度蔬菜价格逐月下跌,这是蔬菜价格运行的季节性规律。唐珂强调,价格跌幅较大,是在去年同期较高水平上的理性回归,目前总体价格水平仍基本处于近年同期水平。一季度蔬菜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除了节日效应过后需求减少外,还与农户受上年同期高价刺激扩大种植面积有直接关系,再加上今年北方天气回暖快,大棚蔬菜长势好,短期内大量集中上市,导致供应量偏多,压低了菜价,蔬菜价格提前进入季节性下跌区间。

二是肉类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近年同期高位。一季度猪肉价格逐月下跌,“猪肉200指数”为112.55,同比低4.82个点。但从近年走势看,目前的价格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养殖效益仍然可观。据监测,3月份猪粮比价为9.13:1,生猪养殖盈利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牛肉价格总体平稳,集市均价每公斤63.30元,同比跌0.6%,基本维持在2014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仍处于本世纪以来的历史高位。一季度,羊肉价格总体继续下行,集市均价每公斤55.76元,同比跌3.5%,目前价格水平处于2014年以来的低位。一季度,禽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鸡肉200指数”为95.01,同比低7.65个点,这是前期产能释放、季节性消费淡季、猪肉等替代品价格下行、H7N9流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三是禽蛋r格总体继续下跌,3月份均价已跌至近8年低点。一季度“鸡蛋200指数”为76.44,同比低23.02个点。据农业部分析,鸡蛋持续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阶段性供大于需。在前两年蛋鸡养殖效益利好的刺激下,许多养殖场扩大规模,蛋鸡存栏量不断攀升,产蛋率稳步提高,鸡蛋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需局面。二是鸡蛋消费低迷。春节过后,鸡蛋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再加上H7N9流感影响,鸡蛋需求整体低迷。三是饲料成本下降。2016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大幅下跌,饲料成本随之降低,给蛋价回落提供了空间。

四是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总体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一季度“水产品200指数”为108.90,虽然同比低2.85个点,但整体价格水平仍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据农业部分析,近期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去年雨季,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水产养殖主产区遭遇持续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不仅对当季养殖造成损失,还影响下半年及今年初苗种供给,再加上受淡水产品前期价格低迷影响,淡水养殖户调减生产规模或转养其他品种,引起市场价格继续走高。

另外,据农业部监测,一季度,稻谷、小麦价格稳中略涨,玉米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其中,稻谷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48.00元,同比高1.1%;小麦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1.48元,同比高1.5%;玉米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93.11元,同比低12.5%,其中,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跌幅较大,农户地头出售价每百斤65.03元(14%水分),同比下跌30.8%。近几个月原料奶价格总体平稳,月度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价格水平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低位。

随后,唐珂就记者提问作了答复。

记者:春节过后,个别地区部分品种出现滞销卖难,甚至有菜农弃收现象。请问后期蔬菜价格将会是什么走势?

唐珂:关于后期蔬菜价格走势,我们进行了初步分析。据我部对580个蔬菜重点县监测,今年我国蔬菜生产由南到北均呈稳中有增态势,特别是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蔬菜供应量增加明显;3月份蔬菜供应量同比增2.9%,个别品种如南瓜、丝瓜、大白菜、菠菜等同比增加较多。未来天气状况总体有利于蔬菜生长,预计今后两到三个月蔬菜供应将持续增加,蔬菜价格将继续呈季节性回落态势。同时,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今年蔬菜价格可能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再加上蔬菜供应产地由南到北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部分蔬菜品种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断茬。二是受去年异常天气影响导致蔬菜价格剧烈波动,今年蔬菜生产“大小年”现象比较突出,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可能出现“卖难”现象。

针对当前蔬菜市场运行形势,我们提醒广大蔬菜种植户,密切关注蔬菜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避免出现菜贱伤农。我部将通过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菜篮子”市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督促各地强化责任制各项措施,加强蔬菜产销信息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提高蔬菜流通效率。

记者:目前猪肉价格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请问猪肉价格这种高位态势还能延续多久,今后市场走势如何?

唐珂:今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总体呈逐月回落态势,2月份比1月份环比跌2.2%,3月份比2月份环比跌5.5%。从后期走势看,预计上半年猪价将呈高位震荡、小幅下跌态势,5月份前后可能企稳,生猪养殖效益依然向好,猪粮比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但也提醒广大养殖户要理性补栏。关于对后期猪肉价格市场形势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猪产能接续仍需时日。尽管一季度仔猪价格逆势上涨,每公斤达到42.45元,同比涨17.9%。但据农业部对400个生猪养殖重点县监测,生猪存栏仍环比减0.2%,同比减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5%,同比减1.6%,处于近5年最低水平。二是猪肉消费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节过后猪肉消费将呈现季节性回落,直到5月份以后进入旅游旺季,再加上中秋、国庆等节日效应拉动,猪肉价格可能还将反弹。三是后期猪肉进口还有空间。今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44.75万吨,同比增34.4%,其中,进口猪杂碎同比增39.4%,进口鲜冷冻猪肉同比增29.6%。由于国内猪肉价格总体偏高,国内外价差动力较强,预计后期猪肉进口还有空间,将对国产猪肉价格产生一定打压。

记者:今年以来,媒体报道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增多,鸡蛋和鸡肉受冲击较大。请问鸡蛋和鸡肉价格后期走势如何?

唐珂:去冬今春,国内出现了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一些地方为防范疫情扩散,关闭了部分活禽市场,消费者对禽产品产生一定担心,对鸡蛋和鸡肉消费造成一定冲击,再加上前期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鸡蛋和鸡肉价格出现下跌,2月份鸡蛋批发价格甚至一度跌至10年来最低点。价格下跌导致蛋鸡和肉鸡养殖效益双下降,蛋鸡养殖出现严重亏损。据农业部监测,今年2月份平均每只蛋鸡亏损2.21元,是2012年4月以来的最大亏损额,与上年同期盈利1.36元形成了鲜明反差。鸡蛋和鸡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高峰和消费低谷碰头。2014年以来蛋鸡产业持续盈利,饲料成本特别是玉米价格持续下降,激发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鸡蛋市场供应充足。从需求看,今年新年和春节节日效应不强,春节过后居民鸡蛋和鸡肉消费进一步减少,市场上以消耗库存为主,加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影响消费信心。

从后期走势看,鸡蛋、鸡肉等禽产品价格今年将总体呈现较为低迷的运行态势,也不排除阶段性震荡。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按照鸡蛋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春节过后的阶段性回调一般要持续到4-5月份,之后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到8-9月份蛋价将再次回落,至年底鸡蛋价格再次进入一个上涨期。但由于目前在产蛋鸡淘汰还需要6个月以上,蛋鸡存栏仍处于相对高位,鸡蛋消费总体比较平稳,如果不发生重大疫情,鸡蛋产业仍处于产大于需状态,即使后期有节日效应,涨幅也不会太大。第二,目前,白羽肉鸡祖代和父母代存栏量有所恢复,黄羽肉鸡养殖户受疫情影响加快出栏,禽肉供应量明显增加,再加上饲料价格下降较多,后市禽肉价格大幅上涨动力不足,节日效应拉动下大幅下跌可能也不大,总体将处于震荡态势。

记者:大家普遍关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请问去年新粮上市以来,东北玉米收购和市场运行形势如何?

唐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社会普遍关注。去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发改寻、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 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从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市场购销平稳有序,初步形成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激活了加工、流通、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行系统评估,也希望媒体朋友对各地好经验好模式多总结、多报道,做好宣传引导。

我们一直在密切监测东北玉米收购进展和市场运行形势。在收购方面,截至4月23日,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9953.3万吨,同比减少4831.6万吨;与2013、2014两年同期平均收购量相比,减少435万吨;中储粮、中粮、中航三家央企累计收购3056.2万吨,占总收购量的30.7%。在价格方面,农业部监测东北农户地头出售价格同比跌幅超过20%,今年1月下旬到2月下旬价格最低跌至每斤0.63元左右(14%水分),但3月份以来价格有所回升,截至4月21日,东北农户玉米出售价每斤0.68元,比3月初上涨了5.7%。

农产品走势篇3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国际价格下跌及托市政策趋稳影响,预计2015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呈现稳中偏弱的走势。

粮食供需平衡略有余、库存充足,再加上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水平,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玉米临储价预计稳中略涨或者不涨,国内市场价格不会大涨也不至于大跌,将基本稳定在2014年的水平。

棉花、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国内价格将与国际价格同步波动,受国际价格偏弱和棉花国内供大于需的影响,预计这两个品种2015年价格也将偏弱运行。

2015年油菜籽临储政策走向未定,即使继续实行临储政策,预计临储价格也涨幅不大,市场价格也将基本稳定在2014年的水平。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受到全球油脂供应宽松、进口冲击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

预计2014/2015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200万吨左右,食糖消费将继续增长至1520万吨,国内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320万吨,但900万吨以上的庞大库存仍将使市场呈现严重供大于求,国内糖价将继续承压下行。

畜禽产品价格有望稳中有涨

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已维持13个月,2014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5%,同比减10.4%,预计2015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或可能出现阶段性供需偏紧,生猪市场价格总体向好。

家禽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好转,如果不再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影响,预计年末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后期受宏观经济形势平稳预期以及国际饲料粮价格下跌影响,预计2015年禽肉、禽蛋价格总体稳中有涨。

肉牛存栏2014年10月同比降9%,

肉羊存栏增1.4%,总供给偏紧的态势依然存在,2015年牛羊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原料奶收购价上涨可能性不大

由于美国、新西兰和英国等奶业主产国牛奶生产形势较好,加上2014年8月份以来俄罗斯实行禁止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全球乳制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2014年11月4日恒天然全球最新竞拍价为每吨2634美元,明显低于2012年5―6月的竞拍价格。从现在的期货合约价来看,2015年3月份以后才有企稳迹象,大多数竞拍者保持“观望”态度,竞拍量没有明显增加。2015年原料奶收购价格受到中澳自贸区、俄罗斯对欧美澳乳制品进口禁令、欧盟奶制品配额政策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上涨可能性不大。

果蔬和水产品价格基本持稳

总的来看,这几年果蔬价格是在上涨的,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但由于这两年蔬菜面积比较稳定,且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减少,蔬菜需求相比前几年会略有下降,预计蔬菜市场价格也会保持基本稳定。

近几年全国果园面积稳定中略有增长,品种结构持续微调,水果生产态势总体向好,市场供应有保证,目前水果价格处于高位,预计2015年价格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农产品走势篇4

?荩蔬菜价格止跌上扬,上涨2%

进入3月,由于青海省冷空气活动频繁,多阴雪天气,气温下降对本地蔬菜生产、外省蔬菜运输都带来不利影响。本月是青海省蔬菜传统生产淡季,各类蔬菜均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本地蔬菜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除白菜和马铃薯基本没有涨之外,精细菜、叶菜类蔬菜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乐都青椒和本地油菜的涨幅最高,乐都青椒的价格比春节期间的10元/公斤还高出2元。加之,3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又进一步增加运菜成本。

3月,青海省大葱价格为每公斤5.2元,仅比2月份上涨4%,但同比却上涨271%,可谓暴涨。目前,青海省各类市场销售的大葱来源于山东、福建两省。近期,外省大葱价格涨幅明显,对青海省大葱价格的上涨起到直接拉动作用。分析大葱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前两年葱价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葱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导致今年市场供应偏紧。二是由于前两年春季储存大葱价格较低,今年春季储藏的大葱数量下降,对鲜葱的需求加大。三是2月上旬以后外省大葱主产区较多降水,影响了大葱的收获。四是油价上调,运费上涨,推动了大葱价格上涨。

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青海省地产蔬菜开始少量上市,外省蔬菜供应量也不断增加,蔬菜价格开始有所小幅下跌。但由于3月上中旬蔬菜价格居高不下,致使3月蔬菜整体价格上涨。总之,季节、天气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荩牛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1.1%、5%

3月份,青海省牧区发生雪灾,牛羊出栏量减少,货源紧张,屠宰量开始下滑。据乐家湾屠宰市场数据显示,近期羊肉日屠宰量为97吨左右,较2月份减少12.6吨,牛肉日屠宰量为51.3吨,较2月份减少15.6吨。雪灾、季节性及供应量等因素影响,是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荩猪肉价格下跌3.7%

2011年,生猪经营形势好,生猪发病率低,存栏量大幅增加。春节过后,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从2月下旬猪肉价格开始下滑,截至3月底,猪肉价格从月初的每公斤27元下跌到每公斤26元。目前猪肉行情由于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养殖利润受损,需慎重补栏。

农产品走势篇5

一是粮食类价格总体上涨2%。其中早籼稻均价为129.2元/50公斤,同比上涨4.8%;中晚籼稻均价为132.2元/50公斤,同比持平;早籼米4.08元/公斤,同比上涨1%;中晚籼米为4.67元/公斤,同比上涨0.8%。今年国家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粳稻150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和10元,加上粮食种植成本上涨刚性推动,今年粮价仍有上涨动力。但同时,受进口大米冲击和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事件影响,大米走势偏弱,加上国内粮食储备充裕,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早稻可能在最低保护价线上开称。

二是油料价格总体上涨2.5%。其中油菜籽均价为5.23元/公斤,同比下降3.8%;菜籽油15元/公斤,同比上涨7.8%;花生仁均价14.8元/公斤,同比持平;花生油21.5元/公斤,同比上涨13.6%。近年来,国内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大豆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国际油料供给总体偏紧,价格保持高位的态势仍将影响国内价格走势,预计今年江西省油料价格将在临时收储价的支撑下保持小幅上涨格局。

三是籽棉价格小幅上涨1.6%。籽棉均价8.5元/公斤,同比上涨1.6%;皮棉均价20133元/吨,同比下跌6.7%;桑蚕茧均价33元/公斤,同比上涨8.2%。当前全球经济疲软态势未变,棉纺行业难以走出困境,加上进口仍大幅增加,2012年国内棉花总产持平略增,国储棉达500多万吨,今年棉花供给相当充裕。预计今年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继续走弱,棉价要走出低谷尚需时日。

四是蔬菜价格总体下降5%。春节过后,蔬菜价格连续数周下跌。与去年相比,受监测蔬菜品种2涨3跌。当前蔬菜生产正处换季期,批发市场价格监测,蔬菜价格已连续3周较大幅上涨。预计蔬菜价格仍受季度影响呈宽频震荡走势,但总体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五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禽类价格掉头向下。毛猪均价为16.4元/公斤,同比下降5.7%;猪肉均价为26元/公斤,同比下降0.8%。春节过后,生猪价格连续10周呈下跌态势,当前生猪价格13元/公斤,较年初下跌30%,猪粮比价5∶1,已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从余江等生猪养殖大县了解情况看,目前出栏一头生猪净亏200元左右。当前生猪存栏量依然充裕,且处于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生猪价格筑底反弹期将延长。此外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省内多家家禽交易市场关闭,鸡、鸭等禽类价格均大幅下跌,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

与生猪、家禽低谷徘徊相比,受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牛羊肉价格继续高歌猛涨。牛肉价格69元/公斤,同比上涨37.5%;羊肉稍显温和,达62.9元/公斤,同比上涨17.7%。

农产品走势篇6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国际价格下跌及托市政策趋稳影响,预计2015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呈现稳中偏弱的走势。

粮食供需平衡略有余、库存充足,再加上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水平,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玉米临储价预计稳中略涨或者不涨,国内市场价格不会大涨也不至于大跌,将基本稳定在2014年的水平。

棉花、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国内价格将与国际价格同步波动,受国际价格偏弱和棉花国内供大于需的影响,预计这两个品种2015年价格也将偏弱运行。

2015年油菜籽临储政策走向未定,即使继续实行临储政策,预计临储价格也涨幅不大,市场价格也将基本稳定在2014年的水平。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受到全球油脂供应宽松、进口冲击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

预计2014/2015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200万吨左右,食糖消费将继续增长至1520万吨,国内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320万吨,但900万吨以上的庞大库存仍将使市场呈现严重供大于求,国内糖价将继续承压下行。

畜禽产品价格有望稳中有涨。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已维持13个月,2014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5%,同比减10.4%,预计2015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或可能出现阶段性供需偏紧,生猪市场价格总体向好。

家禽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好转,如果不再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影响,预计年末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后期受宏观经济形势平稳预期以及国际饲料粮价格下跌影响,预计2015年禽肉、禽蛋价格总体稳中有涨。

肉牛存栏2014年10月同比降9%,肉羊存栏增1.4%,总供给偏紧的态势依然存在,2015年牛羊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原料奶收购价上涨可能性不大

由于美国、新西兰和英国等奶业主产国牛奶生产形势较好,加上2014年8月份以来俄罗斯实行禁止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乳制品,全球乳制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2014年11月4日恒天然全球最新竞拍价为每吨2634美元,明显低于2012年5~6月的竞拍价格。从现在的期货合约价来看,2015年3月份以后才有企稳迹象,大多数竞拍者保持“观望”态度,竞拍量没有明显增加。2015年原料奶收购价格受到中澳自贸区、俄罗斯对欧美澳乳制品进口禁令、欧盟奶制品配额政策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上涨可能性不大。

果蔬和水产品价格基本持稳

总的来看,这几年果蔬价格是在上涨的,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但由于这两年蔬菜面积比较稳定,且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减少,蔬菜需求相比前几年会略有下降,预计蔬菜市场价格也会保持基本稳定。

近几年全国果园面积稳定中略有增长,品种结构持续微调,水果生产态势总体向好,市场供应有保证,目前水果价格处于高位,预计2015年价格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水产品价格在经济下行压力、公款消费缩减等因素影响下,即使有鱼粉短缺等成本因素支撑,也不具备上涨条件,特别是梭子蟹、大闸蟹等中高端产品销售仍会处于低迷状态,需求量较大的仍将是低值、低价的大宗品种。

农产品进口仍将继续增长

农产品走势篇7

一、在商品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是农产品往往接的是商品走势的最后一棒。我找出历史数据看了下,至少原油的走势似乎还慢农产品一拍。如在2008年,小麦价格先行见顶后,原油价格方见顶,大豆与棉花的高价时点几乎与原油一致。铜价在2006年创下新高后,确实在2008年,小麦、大豆、棉花方走向新高,不过此时铜价依然在2006年创下的高位徘徊。而铜价在2011年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镍在2007年创下新高后,农产品确实在2008年走向新高,而后一路下跌。

由于比较的标的不够,目前看来,金属商品的走势确实比起农产品要快一拍。因为,就投资而言,相比农产品,金属商品受天气以及政策影响相对较小,因而也相对容易操作,而更易被资金炒作。此外,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政府刺激经济的主要方式是投资基建建设,而首先带动工业金属消费,从而金属走势往往提前一步。

二、农产品走势受原油走势影响较大。

几种主要农产品的走势确实和原油走势较为吻合。一般来说,油价上升将提高农业的耕作成本,最主要的是运输成本,从而带动农产品涨价,因而在油价上升的趋势下,农产品的价格同样受到影响。

三、产量与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关系。

上次有提到,作为一种商品,供需应是影响价格最基本的因素,而供给方面,产量又是最核心因素。近期农产品大涨原因之一便是各主要产出国纷纷调低预期产量,市场又预计糟糕的天气又会影响农作物收成。

农产品走势篇8

油脂类品种得益于原油上涨。近期原油强势无比,之前原油数次冲击75美元均无功而返,而此次在弱势美元的协助下,蛰伏数月的原油市场再度吸引投资者的眼球,连续六个交易日激情上扬,冲破了之前久久受阻的75美元,其涨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油价已升至78美元之上频频创出年内新高。而原油如此强劲的走势无疑给国内油脂油料带来了巨大提振作用,国内油脂类品种大有突破前期整理平台大幅上扬之势。

此外,小麦和稻谷走势也不甘示弱。由于这次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效力更多是在国内,因此对于国内独立品种的影响更大。由于小麦、稻谷的收购价提高,就促使这两个品种节后同样走出低谷。近期玉米也呈现出强劲涨势,主要在于政府决定继续对玉米进行临时收储,对玉米市场有支撑作用,不过,国内的玉米、小麦、稻谷等品种因总体供需格局宽松,在消息的利多逐步消化后,市场反弹后仍存在回调风险。

白糖情况相对特殊一点,国际原糖先是受技术性的抛盘影响在国庆长假狂跌,后又因印度糖价反弹及巴西降雨甘蔗收割推迟引发修正性买盘而暴涨。郑糖整体还处在前期的震荡区间之内,外盘在假日期间的几天大跌暂时并没有给国内白糖造成太大的影响,食糖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性,但目前还不能排除外盘的影响力;值此新旧榨季交替之际,食糖社会库存仍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尽管剩余工业库存比较紧张,但考虑到各个市场上的交割糖,整体来看,市场上似乎并不缺糖。但是,目前国际国内糖都处在牛熊的转换微妙时期,而不仅仅是自身减增产周期的更替。其中,牛熊的转换是决定国内糖价的关键主线,中长期还是维持涨势。

美元的贬值除了推动大豆、玉米等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外,对棉花的推动更为明显,而从基本面对比来看,棉花的基本面远远好于大豆、玉米等其他基础商品,这样棉花必将更加受到基金的青睐,基金买盘成为棉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基本面来看,USDA10月月报显示2009/10年度美棉产量仅为283万吨,而上年度期末库存仅为138万吨,虽然美国本年度消费量只有74万吨,但可供出口的棉花也仅有347万吨,远远低于上一年度近420万吨的可出口量。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消费量预期小幅增加至1007万吨,但USDA预期中国产量为707万吨,缺口达到300万吨。 实际上,由于2009年中国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及9月大部分主产区天气不利棉花吐絮,部分地区单产大幅下降,我们预期2008/09年度中国棉花总产量下降幅度超过20%,按上年度800万吨总产量计算,2008/09年度总产将低于650万吨,产销缺口达到350万吨,基本面的利好势必会推动棉价的持续上涨。

通过对近期盘面走势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传导效应。节假内外盘农产品的大幅走强直接导致了节后国内农产品的补涨。例如,据联合国食品农业组织近期表示,受到亚洲多处旱灾以及进口需求提高的影响,2009~2010年度全球五大稻米出口国的库存将从3000万公吨下降到2000万公吨,即库存量将降到五年最低点,势必会对稻米价格形成较大支撑,即使在国内外联动性不强的情况下,其对国内稻米的预期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在经济回暖趋势下,今年农产品的国际需求将实现增长。

据悉,罗杰斯近期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宗农产品原材料未来10到20年将处于供给落后需求的状态,他长期看好农产品。他称,在印度和中国等地,谷物和糖的需求均在增长,他预计糖价在多头走势中会涨很高。另外,由于农民把棉花转作可作生产燃料的玉米等作物,故在这一因素影响下,棉花价格也将不断上涨,他本人也会选择投资棉花这一品种。至于稻米,在全球稻米库存水位下降、出口国印度产量减少等形势下,他相信米价很有可能会继续攀升。当然,这位顶级投资大师发表的是对农产品走势的长期看法。但农产品节后整体呈现走强态势也是长期上涨过程中的一小阶段,市场关注热点已经转向农产品,这一转变也再度点燃了投资者的入场热情。

而恰恰这个时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决定2010年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0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86元、86元,均比2009年提高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要适当提高。同时,继续实施玉米、大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健全农产品进口协调机制。这是继今年初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后再次提高粮食收购价。而此举措对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走势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农产品是否面临一个全线翻身的机遇?农产品价格涨势是否能否持续下去?无疑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我们能够确定的是,短期内提高收购价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利多作用明显,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因新粮上市所带来季节性压力,有助于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平稳运行,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为国内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底部支撑,抬升了粮食价格的运行空间,对农产品期货价格上行有一定推动作用。

当然,此次农产品触底回升,除了外盘提振和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发挥作用外,另一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季节性波动影响。大宗农产品特别要考虑到季节性波动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扬与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密切相关,近一段时间,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符合多年来我国市场的季节性波动规律。

农产品走势篇9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是建立在由国家、农户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构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基础之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农村及农业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充分发挥自身集约优势,走产业联动之路

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在集约经营方面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要对自身所拥有的产业集约优势予以充分利用,组织、引导某个或某几个农村开展一村一品工作,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培育发展自身的主导产业,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原料基地,积极建设出一批极具特色的新农村。在这方面成绩较为突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山东省希森三和集团,早在2004年,其就在梁锥希森新村建设中投入四千二百万元,将此村建设成为极具影响力的黄牛养殖村;次年,有投资七千余万元大力扶植许家希森新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专业土豆脱毒原种繁殖基地。希森三和集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协助农业建设,是这些农村走向富裕。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组织优势,走村企合作之路

在一定意义上讲,村企合作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产业组织优势,通过股份合作或者村企联合等方式,建立起企业引导农村,农村促进企业,最终实现双赢的新机制。成功实践这种方式的代表性企业是黑龙江省北大荒薯业。企业先从农场承包土地,企业依据生产需要决定具体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通过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方式将土地转包给农户,并明确规定具体的种植面积、需要提供的马铃薯数量级质量。企业与农户通过股权联结方式实现利益挂钩,企业实行全员入股,农户不但是土地承包者,同时也是企业股东。农户按照企业要求种植并获取产品收益,以股东身份参与分红,依赖于这种利益联结,将北大荒薯业与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走上一体化经营之路。

(三)充分发挥自身资本优势,走投资带动之路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优势,要对此予以充分利用,向农村修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包括学校、敬老院、卫生所以及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的建设等,在农村大力推广养老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增砖添瓦。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预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投入的资金约为四万亿元人民币,每年需要投入两千七百亿元,仅仅依赖政府的力量是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的,因此需要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相关力量,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在资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要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项目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发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援助作用。

(四)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走科技兴农之路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科技创新优势,集中主要精力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并促进其实际应用及推广。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大农民,积极组织专项的科学知识及技能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起科技创新的意识,促进广大农民科技知识的不断丰富,自身能力及素质的全名提升,

(五)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及科技优势,走服务驱动之路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技术以及信息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积极协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兴建自己的经济信息网站,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班,并积极为农村在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通过电话热线或者手机短信等形式提供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服务,带领广大农户接触新技术,学习并掌握新技能,及时向农民传达社会主义市场信息,引领广大农民走入市场,实现富裕。

(六)充分发挥自身规模及品牌优势,走外向牵动之路

农产品走势篇10

旧县镇地处马龙县西部,东连大庄乡和通泉镇,南接马鸣乡,西邻嵩明县、寻甸县,北与马过河镇接镶,属高原丘陵地带,海拨在1919―2287米之间,冬干夏湿,干湿季分明,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气候,昆曲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跨镇域北部,过境26.4公里,集镇距昆明93公里,距县城20公里,距曲靖42公里,宜马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266.419平方公里,辖旧县、白塔、袜度、小房子、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全镇有8076户,30713人,其中农业人口29061人,占94.6%,非农业人口1652人,总耕地面积34415亩,人均占有耕地1.15亩,土地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种植为主,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200亩,粮食总产量11707吨,人均有粮381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林果、蔬菜、养殖为辅,全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200亩,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64万元,比上年增12.5%,农业总产值14624万元,比上年增12%,农村经济总收入11695万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比上年增25%。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受到抑制,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增收或增产与增收严重不同步的矛盾比较突出,针对这一现实,要发展城郊型经济,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土地等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让农民面向市场。下面,我就旧县镇今后发展城郊型经济作以下几方面阐述:

1 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城郊型经济发展

旧县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并且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我们必须要利用其优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路子。

1.1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优质农产品 旧县镇属南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湿,干湿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在今后的种植业发展中,应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战略,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根据各村的区位,发挥各村农业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比如,在旧县、高堡、白塔发展蔬菜种植,小房子、红桥、梁田发展“订单”农业,袜度、照和、龙海种植脱毒马锥薯等,避免低质农产品的再生和盲目发展。高度重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工作中,除重视高产外,更应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使之以质提效,以质获得市场,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将农民增收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1.2 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 旧县镇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区域化、合理化布局的路子。结合我镇实际,首先必须改变传统农业对生产者的思想襟锢,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意识上下功夫,更新观念,打破过去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模式;其次是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根据各村实际,组织一部分生产水平高、科技意识强的群众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把别人的先进生产方式、先进科学技术及典型经验带回来,然后带领群众大干科技试范样板;比如:甜脆玉米、香菇,硬壳豌豆,青椒种植等;第三是必要时请专家进行指导、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发挥各村农业的比较优势,避免群众种地的随意性和科技推广的盲目性。

1.3 走规模化种植路子,发挥产业优势 旧县镇农业必须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规模效益上不去,形不成产业优势,优质难以优价,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注意农产品质量培优,而且要注意规模培大。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农科部门应深入农村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请专家进行授课,让群众掌握规模化种植的技术要领以及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其次在有特色、市场前景较好的几大品种上下功夫,推进规模化发展。一是促特优粮上规模,利用左所村、龙海村水利、土地资源优势,面向昆明、曲靖两大城市大规模生产优势大米;二是利用旧县、白塔、小房子交通区位、水利优势发展“订单”农业(甜脆玉米、香菇,硬壳豌豆,青椒),促进中间性商业组织的发育;三是利用白塔、高堡村农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展优质玉米,改变各家少量种植的现状,加快组织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大规模连片种植;四是促进畜牧养殖业上规模,利用集镇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今后外来人口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重点发展适销对路的肉牛、山羊、仔猪、野鸡、肉狗等规模养殖;五是利用袜度、梁田、照和旱地较多的优势,大规模种植脱毒马铃薯。第三要发展规模化种植,必须加大“订单农业”的力度,现旧县镇已经向“订单”农业迈步,在发展甜脆玉米、香菇,硬壳豌豆,青椒等“订单”农业时要对市场进行估测、预算,确保农民生产得出来,销售得出去;第四,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统一思想,统一布局,切实走好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1.4 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发展优质农产品以及规模种植,必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着力搞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高稳农田建设等,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在产销衔接和加工、流通环节中得到更多的利润。在信息、信贷资金、科技、开拓市场等方面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劳动力。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并使之上水平、上规模。

2 完善集镇载体功能,促进城郊型经济的发展

旧县镇积极争取省级综合集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方筹措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政策,在土地征用方面给予优惠,拓展发展空间,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富民”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集镇建设与交通干线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集镇成为启动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龙头”,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水平。另外,依托国家两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以高速公路、昆沾铁路、320国道过境为契机,发挥交通优势,吸引资金,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农村特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行业,促进餐饮旅游业的发展;二是抓住贵昆铁路复线、车马碧水库、西南成品油管道建设等国家大项目的实施机遇,搞好协调配合工作,积极科学、合理布局采砂、采石等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抓住这些大项目的实施,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工作,提高交通运输业、餐饮旅游服务业质量和规模,加快城郊型经济的发展。

总之,城郊型经济为旧县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依托城市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就一定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农产品走势篇11

引言

2009年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传统“金砖四国”(BRIC)机制建立。2010年12月,“金砖四国”决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自此“金砖四国”正式转变为“金砖五国”(BRICS)。“金砖五国”都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各国农业稳定发展对于世界粮价波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金砖国家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36%,谷物产量占全球谷物总产量的37%,因此分析各国农业外贸竞争力优势,加强五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取长补短,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2002-2011年“金砖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指数等典型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对“金砖五国”的农业外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对加强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提出对策建议:金砖国家应该拓展农业领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政府应鼓励中国企业赴俄罗斯开展种植、养殖、渔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在俄罗斯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科技开发,从而拉动中国和俄罗斯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金砖国家”的研究都集中在金砖国家合作前景展望范围内,对其特定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分析和对比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是对其农业领域的研究更少。主要研究文献介绍如下:

郑立新(2011年)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各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对金砖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金砖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胡腾、任治俊(2011)梳理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由来,阐释了金砖机制的意义和效应,分析了金砖机制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金砖机制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他们认为金砖国家的合作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自主性有待加强。赵勤(2012)对金砖国家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各国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飞、孙东升(2007)分析了巴西的农业支持政策,并对中国如何借鉴巴西经验,提高中国农业支持水平提出政策建议。王忠、叶良均(2011)对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四国的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中国农业政策调整提出了若干建议。林跃勤(2012)认为虽然金砖国家近年来经济崛起势头明显,但普遍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增长质量不高、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不足的困惑。他认为金砖国家新兴产业合作已经起步,合作空间巨大,各国应突破技术瓶颈、资本瓶颈、人才瓶颈,深入开展新兴产业合作。

综上所述,目前对金砖国家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各国农业外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通过竞争力评价指标对金砖各国的农业外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直观理解各国的农业竞争优势、劣势,为商讨金砖国家农业发展和合作机制提供参考。

“金砖国家”农业外贸综合竞争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通常评价某一行业外贸竞争力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反映该行业规模竞争力的指标,包括出口额、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该行业进出口总额占比等;另一类是反映该行业相对竞争力的指标,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等。考虑到评价一国某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既要体现总体的规模竞争力,又要兼顾相对竞争优势,本文将分别选取两类指标中的典型性指标来共同构建“金砖五国”农产品贸易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拟选取指标有:反映总体规模竞争力的出口额、出口市场占有率、全球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反映相对竞争力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首先,根据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得出这五个国家在2002-2011年间五个指标的历年分值(各国农产品贸易数据来自WTO统计数据库,本文中农产品范围包括农、林、牧、渔。)。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计算所得的各指标值绘图附后。

(二)结果分析

从图1和图2可知,近10年来,“金砖五国”农产品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来说都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出口额略有下降。巴西作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强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位列金砖国家第一。中国仅次于巴西,位居第二。印度农产品出口额在2010年后出现加速增长趋势,超越俄罗斯位于金砖国家第三,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相应提高。南非农产品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从图3可知,金砖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比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产品贸易对外扩张明显,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比重逐年增加。巴西农产品贸易占全球贸易额比重呈折线式增长。俄罗斯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递减,呈现负增长趋势。印度和南非两国指标数值接近,均没有超过2%,且在1%-2%范围内窄幅波动。这说明印度和南非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始终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从图4和图5看出, “金砖五国”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指标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出不同的走势:首先,巴西的两项指标皆为正,且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其次,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优势呈现折线下降的趋势,指标值呈现正负交替;农产品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一直为负,波动幅度不大。第三,俄罗斯的农业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出现大幅的下降,2002年以来指标值开始自正转负并一直延续至今,表明其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不断“恶化”。最后,相比较而言,南非和印度的相对竞争力高于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一直保持低速平稳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巴西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都在不断增强,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呈现相反走势:贸易规模竞争力走强,但相对竞争力走弱;南非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一直保持低速平稳发展;俄罗斯农产品贸易规模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也呈现相反走势:贸易规模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相对竞争力走弱,且下降明显。

“金砖国家”农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政府与机遇六要素。由于农业是一个严重依赖自然条件生产的行业,一国的自然禀赋条件、国内需求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等要素对其行业竞争力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就各国自然禀赋条件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介绍金砖国家的情况。

(一)巴西农业竞争力分析

巴西是五国之间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出口强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巴西可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大豆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巴西是世界第三玉米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地。巴西极其重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农牧业,目前农牧业产品在总出口中占40%,猪肉、肉鸡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除了在农牧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巴西还采取了许多其他农业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家庭农业支持计划、提供免息或者低息信贷、采取价格支持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合作社等方式支持农业发展。

(二)中国农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和小麦生产国,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第四大大豆生产国。中国粮食单产水平在金砖国家中最高,稻谷、小麦、玉米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大豆单产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55%,大豆等品种自给率低,玉米、食用油等缺口逐步扩大。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持力度。自2004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不断增加粮食补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在粮食生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见到政策因素在期间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扶植作用。在小麦遭遇冬连旱时,国家财政在安排各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大量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在夏粮和秋粮收购之时,国家实施政策托底,进一步提供粮食收购最低价,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南非农业竞争力分析

南非可耕地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总体较高,日照充裕,农业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同时加上天时地利的优势,其农牧业充裕,质量优良。出口的农产业主要有玉米、蔗糖、羊毛、食用油、花卉、果汁和葡萄酒。

玉米是南非最重要的农作物,葵花和花生是南非主要的油料作物。南非也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南非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养羊业超过养牛业。南非渔业也很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品居非洲前列。

南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首先,扶植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水利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农产品的运输价格,制定保护农业的关税政策;其次,南非也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成立专门的农业研究委员会,和其他的农业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农学院一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农业研究体系;再者,南非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重视农业教育与培训。

(四)印度农业竞争力分析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耕地面积居亚洲之首,水资源比较丰富,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具备扩大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目前,印度农业生产的总规模仅次于中国、美国,居世界第3位。印度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蔗糖为主。印度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小麦和大米生产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巴西的世界第四大粗粮生产国。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牛奶产量居世界前列。

印度农业以分散的小农经营为主,因此农业生产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印度政府长期为印度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施价格控制,保护国内农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也就造成印度农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较弱。

(五)俄罗斯农业竞争力分析

农业一直是俄罗斯经济的一个薄弱部门,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多项农业政策改革,使得俄罗斯农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比较弱。俄罗斯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粮食、小麦、马铃薯等产品居世界前列,鸡蛋、牛奶、羊毛等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目前,粮食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畜产品和蔬菜水平还需要依赖进口。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法规,加大了农业支持力度。粮食出口规模有所增加,小麦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五,但乳产品和肉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高。但在金砖五国中,无论从规模竞争力还是相对竞争力来看,俄罗斯农业竞争力都是最弱的。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与合作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砖国家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业各有特色,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2011年10月底召开的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上,时任国家副总理回良玉就金砖国家农业发展和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合作注重实际行动;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应对新挑战;三是要加强立场协调,重在共同利益。具体来讲,促进金砖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合作,有如下建议:

(一)金砖国家应加强本国农业生产,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金砖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提高金砖国家的粮食生产率对于世界粮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注重保护可耕地资源,重视农业新技术应用,注重生态环境安全。巴西的农业技术研究起步较早,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其他国家可以加强与巴西的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发展现代农业。

(二)拓展农业领域合作,取得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金砖国家由于资源禀赋、消费习惯不同,互补性较强,农业合作空间比较广阔。应从资源互补、科技交流、产业合作的角度,加强金砖国家在农产品生产、储存、贸易、物流、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巴西是金砖国家中农业科技水平发展最高的国家,其他金砖国家可以在农业技术、生态环保等方面学习巴西经验,加强农业技术方面贸易合作;巴西和南非肉制品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促进与中国、印度、俄罗斯之间的肉制品贸易合作。中国和印度小麦产量优势明显,可以扩大与其他国家小麦贸易合作。

(三)中国与俄罗斯应加强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农业共同发展

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能满足农民的耕种需求。中俄两国相邻地区气候条件、自然条件比较相近,加强对俄罗斯的劳务输出可以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可以缓解俄罗斯劳动力供应不足问题。鼓励企业赴俄罗斯开展种植、养殖、渔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在俄罗斯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科技开发,从而拉动中国和俄罗斯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郑立新.加强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2011(49)

2.赵勤.金砖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10)

3.李飞,孙东升.巴西的农业支持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农机化,2007(5)

4.王忠,叶良均.“金砖四国”农业支持水平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20(2)

5.胡腾,任治俊.金砖机制及其意义:观察与思考—一个文献综述[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2)

农产品走势篇12

目前中国农业一方面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劳动力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中国政府为了缓解当前的这种局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国内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技术力量较雄厚,已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但受制于有限的土地和市场,难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在此情况下,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可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绕开国外贸易壁垒,既为占领国外商品市场、获取境外农业自然资源创造了条件,又可以加快催化和培育中国具有著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农业公司,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对开始“走出去”的中国农业企业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中国农业企业需要“走出去”,也能够“走出去”

(一)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等相对稀缺的国家。不平衡理论(Hwy-Chang Moon & Thomas W.Roehl)认为,存在资产相对不平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市场寻求补偿性资产,从而使其资产组合达到平衡,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发生根本性逆转。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是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在竞争中实现赶超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都与农业自然资源紧密相连。不平衡理论说明当有些农业自然资源在本国不能提供或是不能全部提供时企业可以寻求资源的进口,但这样会导致本国企业生产活动对外依赖性增加,甚至还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农产品安全,这时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就成为获取农业自然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应该加强引导农业企业发展跨国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和农产品加工,加快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步伐。

(二)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阶段

邓宁(John.H.Dunnin)的对外投资周期理论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 000美元~4 750美元时一国对外投资增加,增速有可能超过外资流入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7月2日的经初步核实的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0 507亿元,根据2010年7月27日 1美元=6.7797人民币元汇率折算,并按全国13.38亿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计算大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753.69美元,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高涨阶段(这里用国内生产总值代替国民生产总值)。在邓宁看来,跨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演进。虽然该理论在分析中只用了人均这个单一指标并据此来判断企业整体所具有的优势状态和对外投资直接规模,其结论很难说是全面的,但从跨国投资的实践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所以该理论也可以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判断依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已经在产业体系、研究体系、人才培养、高科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这是中国农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先决条件。

二、重视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

农产品走势篇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从小到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们成功地走过了“入世”的过渡期,农产品出口稳中有升。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农业贸易日趋活跃,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到较大冲击,出口增速和规模明显下滑,出口竞争力严重削弱。因此,现在研究中国农业如何走出去,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

国内学者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曾玉珍认为中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能够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较广的选择范围和基础保障,农产品出口产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征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地域支撑平台。程国强认为中国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优势,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

李先德认为过去十多年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金额都有增加,农产品贸易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和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优势是相符的。帅传敏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得出了中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都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的结论。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宏观方面优势的分析,对于微观方面存在的优势分析较少。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劣势

罗峦、李崇光从我国政府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角度分析,认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出口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呈现竞争的弱势;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不够,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较少。顾宁白则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改正了我们通常认为的中国应该依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长期依赖劳动要素丰裕这一比较优势会使我国的产业结构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李靖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依存面临四大国际经济风险:跨国产业并购、国际产业技术标准调整、国际贸易争端、汇率变动,大多数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依存度绝对值还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是依靠价格竞争力,价格过低,有可能触发WTO特殊保障机制。刘合光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性环境因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势力不强,同时我国还要承受来自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舆论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加上我国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等劣势。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机遇

鲍红礼、吴红梅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拥有的机遇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也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外部压力,促使国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尹成杰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在农业国际化竞争中,我国农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四是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孙雪梅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新兴市场增势良好,出口进一步出现多元化格局,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规避出口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

四、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威胁

大量的学者从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重重技术性贸易壁垒来分析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威胁。卢立岩、徐睿霞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这些壁垒包括制定一些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制定极高的技术标准;设置严格的检验和检疫制度,通过繁复的检疫制度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黄道君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而精心设计的非关税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涉及所有农产品,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变相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我国际市场竞争力。

张玉兰、姜雪忠从外部和内部法制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外部法制环境包括外国新法案的出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发达国家农业高补贴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贸易壁垒增多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内部法制环境包括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应对国际规则的能力弱;关税下调,农产品进口市场压力加大;配套的法律政策不完备。

五、结论

我国农业走出去既面临着很多的优势和机遇,也面对着很多的挑战和威胁。黄道君认为应正视绿色壁垒,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消除其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不良影响。倡导绿色环保产品,抓住绿色壁垒中的隐含机会,发展规模化绿色产品。

李浚,黄国祥认为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弥补由于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损失。逐步减少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并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引导农产品出口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要积极发展新的出口品种,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刘宏玉、孙洪波通过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的分析,来探讨一下如何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刘荣茂、惠莉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加强对汇率的调节,应对汇率变化的风险。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我们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优势,也要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当前的形势下,抓住我们的发展机遇,使我国的农产品贸易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玉珍 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商场现代化》2005(4)

[2]程国强 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与关键问题,《北京农业》2006(11)

[3]李先德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世界地位及其特点,《经济分析》2006(6)

[4]罗峦、李崇光 试析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的构建,《商业研究》2006

[5]顾凝白 竞争优势对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借鉴意义,《甘肃农业》2007(3)

[6]李靖 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3)

[7]鲍宏礼、吴红梅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产品出口策略,《市场经纬》2003(23)

[8]尹成杰 农业国际化竞争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1)

[9]黄道君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