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

篇1

一、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根本依据就是人类的生活规律以及户外出行的基本需求,而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取决于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的满意度以及直观的感受。所以说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等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街道的空间环境。而且,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有结合当地的民风、民情来合理的规划景观,贴近人们的生活、贴近人文气息,充分体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特征。

2、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

受气候和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综合影响,每个城市都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被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的城市街道景观规划,展现当地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文化内涵和个性气质,体现市民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出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文化的综合水平。

3、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原则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不仅体现着市民日常生活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景观,不论是在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还是在文化传承方面,都能引起市民的强烈公民,增强文化认同感。所以,在具体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进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的考察当地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视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价值取向等,在景观规划中融入历史文化传统,并结合现代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城市街道景观文化风貌。

4、整体规划性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规划性原则体现在空间形态的整体化以及街道布局的整体化等两方面,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以城市的整体特征为出发点,对城市街道的景观空间的组合性质进行充分的调研,还要充分的考察城市街道的道路交通等客观条件,同时需要强化街道景观小区域环境的共性特征,如此才能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体现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特征,确保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经济实用性。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所以说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景观建设的资源使用效率,综合评价城市街道景观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带来的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逐步的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建设和谐美好、经济实用的而又生态环保的城市街道景观。

二、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目标

城市街道景观创作在提炼城市文化方面注意追求意境、个性、文脉和哲理,把握深刻的创造意识,形成新的城市环境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道景观不仅对于城市的影响,而且对于城市中的居民以及外来人群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城市的特征感进行体现,我国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街道景观的精心塑造来达到对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满足需求;其次,要加深游客的认同感和改善市民的归属感。对于游客来说,城市街道就是一部可以读懂的书,而对于市民来说,可以有效促使他们对城市在心理上的归属感;第三,还可以深化人民的自豪感。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保持城市的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可以明显激发人们的斗志、增强凝聚力并且加深人民的自豪感。

2、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广场属于一种公众活动场所,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还能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所以城市街道广场景观设计应该突出人文气息,一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设置一个主题广场,并配套的建设一些娱乐休闲的设施,供市民排练广场舞或者举行一些文化节、展览会、公益活动基金会等等。在城市街道广场上可以建设一些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雕塑,指示牌,融合城市的地域风土民情等多种元素,并赋予时代内涵,充分体现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时可以配置一些桌椅等,供市民下棋或者是喝茶聊天,营造一种轻松的文化氛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广场大屏幕,宣传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化风俗习惯,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广场的美好生活、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多种功效。

3、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的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街道整体的艺术欣赏效果,更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比较流行的是一种“绿廊”,它不仅具有防尘、隔音、净化空气的综合效果,而且还能将城市街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得城市空间布局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效果。然而,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以及组合上要特别慎重。具体来说,城市街道绿化植物的选择,要以当地的植物为准,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最好是本市的花草树木来进行街道绿化,一方面可以显示地域植被特色,另一方面又能节约绿化植被的后期维护成本。而在绿化植物的组合上,要尽量体系季节色彩,形成一种四季分明的审美效果,同时可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用植被组合成一些特色文化景观,并配置一些标语和说明,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气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城市街道的层次感和色彩美,还能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更重要是能体现生态环保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市民精神风貌、风土民情、文化传统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综合体现。为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我们必须立足城市现实条件,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造出具地域特色、体现文化气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保的城市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龚鹏飞. 地域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街道景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2]宋佳. 地域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理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3]姜小静. 赣州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景观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篇2

Abstract: the streets as city essential to life a landmark road traffic,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ity life, reflect the city image and sty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to the city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are analyzed.

Keywords: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

如果说街道是形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那么街道景观就是城市空间中最有生气、活力和最动人的空间形态。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为城市的景观元素构成赋予了重要的人文背景和景观特点。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说,城市街道景观是指出一切实体建筑围合起来的室内景观空间以外的一切室外景观的形态.如外部庭院、街道、广场、陆地、公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的空间。

从城市街道景观环境的构成角度说,街道景观是人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活动场所。建筑、绿化、气候、水、景观都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舒适愉悦的城市街道环境,会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形象。

2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惠民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救助。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提倡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街道绿化、服务设施、停车设施、休息设施等街道家具的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1]。现代景观规划大师约翰•西蒙兹认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首先规划的是人自身的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景观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服务于人”这个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和人身体验来表达功能。正所谓“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而是人们在街道空间中的感受体验。“人”作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最终实现的景观是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满足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并体现人对文化的需求和认同,如街道的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服务设施的形状、尺度、色彩、材料、肌理等都与人体尺度、视觉、嗅觉相符合;街道空间的文化氛围与城市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相协调。

2.2尊重历史、地域、文化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一个城市建立独特的形象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构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在色彩上、造型上以及空间尺度上给人以强烈的认同感,容易产生共鸣[3]。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带给我们的冲击不光是感官上的还有物质结构上的,设计师在设计文化的趋同以及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加速了抹消城市作为历史的存在性的印记,带给我们的是失去地方特色的城市的平庸和审美疲劳。由此看来,城市道路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历史,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结合现代的东西,学会传承和发扬,在特色中寻求新的形象。

2.3考虑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引进是在人们盲目扩张城市,破坏环境,工业污染后人们重新认识生态重要性的时候逐渐提出来的观念,现代城市道路建设、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破坏原有自然生态,造成自然景观的损坏,城市道路网更使城市景观碎裂化加剧,对相邻景观物种的交流起明显的屏障作用。因此在道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道路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生态效应。

2.4整体性原则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的空间,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街道景观的整体性。一般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既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使街道景观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又要保证每条街道的景观设计遵循整体原则,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活动需求;其二把街道作为一个整体艺术来欣赏,并不断地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三街道空间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展的,对不同时期的街道景观要素应正确把握,使街道的文脉得以保护和延续。

3 城市街道景观要素设计

3.1建筑物

建筑是城市街道景观的核心要素,它能反映一座城市深藏着的灵魂。人们可从其均衡、对称、布局等形式中能体验到一种美感。街道景观设计在遵循历史保护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建筑的风格、历史背景、地位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并合理考虑新型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风格、高度、色彩等因素,在保护历史街区整体景观的同时,将现代建筑的精神融合到城市景观中。沿街的建筑整体上从形体、色彩、高度、材料、民族性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控制和引导,以此塑造有文化、有特色、延续城市文脉的街道景观。

沿街建筑作为城市街道界面的主体,建筑与街道是否协调直接决定街道景观的艺术水平,因此合理协调建筑与街道的关系是设计的关键。首先,建筑要与街道的性质相协调,不同性质的街道上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不同,其对应形成的街道风格也不同,街道上的建筑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布局时要利用建筑的进退、高低起落、建筑空间变化、沿街建筑轮廓线等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同时还要考虑为行人留有观赏、活动和交往的公共空间。建筑群的色彩也是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色彩要与街道特点、建筑性质、街道设施、区域气候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条统一协调的街道景观。街道受建筑形状所左右,或宽或窄或弯曲,形成富有人气的、变化的街道空间。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关系研究街道中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设计一个合理、完善的街道空间。

图1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反转示意图

简而言之,街道沿街建筑的设计整体上要体现连续性,突出其体量关系、空间关系、建筑轮廓线等,还要强化建筑的文化性和地域性。细部上从建筑材料、肌理、装饰、背景等方面刻画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活跃街道空间的气氛,并与人的视觉特性相适应,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所以如何设计出让人们满意的街道十分重要。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的日程生活中,绿色植物是重要的载体。

二、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其栽植类型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总体来说是利用不同的植物,结合艺术化的手段,考虑多重因素,设计而成的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空间。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掘了植物自身的特性,展示了植物的自然美。还包括生态意义上的景观,今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含义。

2.栽植的类型

景观设计的栽植类型可以分为景观栽植和功能栽植。其中景观栽植是从视觉角度出发,从美学角度来考虑的。在栽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种类、特性、组织方式等。栽植的设计方案要与整体城市的特性相一致,展现城市街道的艺术效果。景观栽植可以细分为:规划式、自然式、混合式、密林式、花园式、简易式、多层式和垂直式等。功能栽植主要是从功能角度来考虑,通过栽培植物来实现某种功能,如降澡、除尘、装饰、遮荫、遮雨、防雪、防风等。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其美学特性

1.作用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归纳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实用、功能营造、改善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比如行道树可以在夏天为人们遮阳、有些植物还可以起到挡雨的效果。

(1)实用性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组织交通和遮荫。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方式和种植种类来组织交通,这样可以让人车分流,交通有序。有些街道植物景观设计还设有活动休憩的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除此之外有些植物景观中还设有一些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设施和场所。

(2)功能营造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添加了新的元素。植物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美最好的体现,植物景观使城市更加接近自然。植物自身随着一年四季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和更替,让人融入到自然中去。

街道植物的存在改善了周边的建筑施工环境,丰富了已有建筑物的轮廓。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的组织可以达到统一街道形象的效果,给城市带来绿色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3)改善环境

植物景观可以改善城市街道的生态环境。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废气、减弱噪音、防火防风、保持水土、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吸收粉尘等。

人与植物关系密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新鲜的氧气。植物呼出的新鲜氧气可以被人类利用。植物还可以供人类观赏,色彩鲜艳的花朵,错落有致的搭配,清香的气味都可以给人带来好的体验。

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满足于人们的视觉观赏的需要,还应该逐渐发展为城市的生态支撑。设计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大方向,做到尊重植物的自身特点,在此同时追求个性化,实现多性化,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状况,结合土壤、气候、水源综合考虑,设计中的综合考虑可以为后期维护节约资源和金钱。

(4)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宣传城市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进行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中时,尤其是在植物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将当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习惯、民俗风情融入其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让人们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中品味出独特的城市风格,感受到城市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2.美学特性

(1)自然美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是把自然融入到城市中的良好体现。城市街道展示城市风采,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美的美学特性,利用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属于该城市的魅力街道,妆点城市,成为城市靓丽的风线。

(2)艺术美

艺术美是对自然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艺术元素,对自然景观进行人工的模仿。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美景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在街道中展示。

(3)情境美

情境美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的美学追求。情境美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内容,达到了情到景的融合,让景观成城市本身的一部分,达到“用情写景,以景寓情”使城市居民从街道园林景观的高雅气质。

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起不步存在许多不足,且设计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街道景观植物设计缺乏自己的个性,大多是借鉴外国的设计和模式。很多城市设计雷同,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新鲜感。单一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展示出自己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

2.植物组织结构不合理

植物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街道植物景观设计大多以行道树为主,其他的植物占的比率极低。还有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杂乱无章的设计不仅不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3.后期养护不到位

很多城市在街道植物栽种完后不进行养护工作,影响了植物在街道绿化中的作用,也影响其美观度。后期养护是街道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作。管理不到位降低了街道景观的质量水平。

4.资源的浪费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一些城市不能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盲目设计,栽种一些于城市气候不相符的植物,造成资源的浪费。

5.设计与施工不一致

有些设计十分完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或者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导致实际相关效果不满足相关设计的设计要求,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影响了景观植物的功能性。

6.绿化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街道景观设计中,存在规模不够,绿化程度低等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大量土地用于了工程建设,造成了景观设计相对落后。

五.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1.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与统一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其中统一指的是整体的涉及框图要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植物的整体设计也要有一致性。如果街道景观设计如城市自身风格格格不入,就会让人觉得突兀。而对于植物的选择来说,如果选择的植物种类过多,设计风格变化多段,也会失去美感,让人眼花缭乱。在做到统一的原则后,还要求变化,比如在设计个性,色彩丰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才是设计的法则。

2.均匀搭配

均匀搭配指的是在街道景观设计中注重植物色彩搭配、气味搭配、高矮搭配、疏密搭配等,进行合理均匀的组织。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中凸显不同的特点。

3.合理设计比例

街道景观设计中植物不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植物的大小,所占的面积要融入到街道的整体设计中去,符合周围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布局。遵守比例原则,把景、植物与建筑协调组织,从而保证整体景观的美观。

4.以人为本

篇4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118-02

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街道景观的分类,且做好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以更好地促进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彰显城市文化的内涵。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其的设计。就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当前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文化性

文化性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特点之一。城市街道的建筑系统与道路系统的有效规划形成了城市的街道景观,在物质实体的背后其所承载的是城市文化内涵,能在了解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基础上加上对城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

1.2视觉传播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直接受益者主要是街道两边的住户以及街道上的行人,其视觉感官和使用感受是做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标准,因而仅凭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与哲学美学是难以将城市街道景观的视觉传播性有效的设计并体现出来,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必须从住户与行人的角度去做好城市街道的设计,妥善处理街道环境与行人间的关联,并确保街道景观能有效的合理的将其蕴含的城市文化内涵传递出来[1]。

1.3整体持续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连续性较强,同时也是构成城市线性空间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的环境、建设的情况以及文化背景等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彰显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持续性的特点。

2.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彰显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就必须在设计之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在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分类过程中,主要分为交通类、生活类、步行街、文化街、滨水区。交通类街道即城市道路,主要用于城市车辆与行人的通行,承载着整个城市运行的重要功能,常见的交通类街道景观主要有城市的主干道、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隔离带等。

生活类街道作为最常见的街道类型,其对居住空间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延生,组成的元素主要有两侧的建筑物、绿化、地面以及公共设施等,与交通类街道相比,其不仅车流量小,而且形成速度较慢。步行街在城市中主要是供人们购物的街道,因而此类街道往往集中在商业区,所以其安全性十分重要,为城市人们提供安全的购物环境。文化街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性的街道,因而具有较强的传统地域文化,因而此类街道主要用于对街道文物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滨水区则是城市定的空间,主要是指与河流、海洋和湖泊等与水体区域相接的土地[2]。

3.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策略探究

某大道工程是近年新修建的综合性干道,由于因尚未全线拉通,所以此路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由于路西的绿化景观带是市民的聚集地,而路段内仅设置一处过街天桥,大量人流往返道路之间,对此路的车辆通行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分流工作。以下结合本工程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策略。

3.1交通类

在交通类街道景观设计过程中,鉴于其流通性较强的特点,因而一般应采取直线的方式进行道路的设计,当道路需要转弯时,必须确保转弯半径的合理性,尤其是转弯半径之内严禁设计遮挡视线的物体,在沿街建筑设计时,应确保街道宽度与树木高度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性,所设计的街道不一定非要等宽,但应采取放大局部空间的方式,把城市的绿地和广场等引进街道空间之中,从而不断丰富街道空间,提高交通类街道空间的形象。由于交通类街道包含了诸如照明设施、信息显示牌、标志广告牌、安全护栏等设施,做好此类设施设计,能有效的完善和补充道路的功能,并达到美化街道的需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降低设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应对其视觉效果进行强化,切实做好快速路的修饰与美化设计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街道设施之中,给在快速路上的人们带来一种城市的温情。对于高架桥、立交桥等较为特殊的交通类街道景观的设计,由于其与地面存在高差,正是由于高差的存在形成了立体的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攀爬类植物,使其更好地绿化高架桥、立交桥的桥体的外侧,亦可在桥的两侧设置固定的盆栽,以更好地形成立体感较强的绿色景观[3]。

3.2生活类

对于生活类街道景观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生活性街道景观以城市生活为主的特点,注重生活类街道的邻里感与场所感,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在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形式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与居民需求相符的具有较强服务性的区域,例如生活超市、购物广场、菜市场等,再结合生活类街道功能的特点,充分考虑到街道空间在变化过程中带来的美感,并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元素去丰富空间,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交流场所,加上此类街道的行人较多,因而在进行绿化设计过程中,应精心选择行道树,既要在夏季达到遮阴的效果,又要确保冬季日照的足够行,亦能选取花坛与花池等方式为街区的景色丰富带来更大的可能。

3.3步行街

在步行街设计过程中,由于其注重的主要是安全性,并集文化识别性、需求性和便利性为一体。因而首先必须在确保步行街街道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即尽可能地避免和预防机动车的进入,而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以最大化的确保安全隔离效果。但是由于步行街的人流量较为密集,在行走时难以察觉周边的危险因素,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街道地面铺装具有较强的平坦性,尤其是在井盖口周边不得出现高差变化,并充分考虑所选铺装材料的性能,并结合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的不同,针对性的选用材料。

3.4文化街

街道设施应考虑景观造型手法与城市环境文化的一致性,要提取传统文化要素、组合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注重街道色彩表现等,具体可以通过选取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题材的元素并应用到街道小品中,起到强化空间文化内涵、渲染城市人文色彩的作用。以文化街中心的雕塑设计为例,城市中的雕塑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市民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好的雕塑品必然与环境协调并形成城市中标志性的象征。雕塑与环境相结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气氛和氛围,创造一种精神生活空间,使观者在这一精神生活空间或崇敬、或恐惧、或愉悦、或轻松,产生各种情感和联想,从而影响其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优秀的建筑与雕塑组合,不但装点了市容市貌,美化了城市街景,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3.5滨水区

滨水区的街道景观在设计时应强调它的空间秩序性和自然系统、人工系统的包容性,可以在临水区域间隔设置亲水平台,让人们近距离与自然接触,在滨水区域沿水种植行道树,从而形成供人休闲的慢行通道[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紧密结合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切实做好交通类、生活类、步行街、文化街、滨水区等街道景观的设计,以最大化的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以精心的设计提升现代城市人生活的品位。

参考文献:

[1]叶慧.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3498-3500.

篇5

1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概况

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观赏性和服务,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所谓城市街道景观就是道路两旁提供观赏和服务的设施,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相似,每个城市都要建设出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街道景观,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得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观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地域文化无关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观建设中,人们都喜欢运用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建设,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应用到街道景观建设中。但是,问题就产生于此。街道景观建设主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搬用别的城市历史文化则显得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确应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只应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达不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2.2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

在应用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当代的文化。作为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首先它是应用于当代人的,理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街道景观建设在体现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设计会为了追求历史感,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这样的景观不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用与欣赏。

2.3街道垃圾影响美观

如今,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点,就是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洁,干净的街道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觉,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路边,有的人在街边摆小吃摊、烧烤等,吃剩下的残羹和垃圾就随手堆在路边或树坑里,加重清洁人员的负担。所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街道景观建设出一份力。

2.4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地区由农村变为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古建筑群就这样的被摧毁,更有甚者为了采矿,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离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灾。新建的楼群景观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使空气质量变低,蓝天也失去了色彩。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2.1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果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样,各有特色,就不会出现城市景观建设雷同的现象,同时每个地区的文化色彩都能够得到传承。但是,发扬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现,其文化精髓也要体现出来,

2.2增加时代文化精神

时代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时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观赏灯等设施,都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这些设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方便人们的夜间出行等,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城市绿化

(1)街道景观的建设与人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观建设的质量。(2)加强街道的绿化建设。绿色是一个城市最健康的颜色,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树可以乘凉,人们走在街上就能闻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观建设中,绿化设施必不可少。

2.4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