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网络通讯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表2010年6月中国通讯行业品牌网络广告投放TOP10广告主
名次
广告主
当月投放金额
(万元)
上月投放金额
(万元)
变化
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0359.60
6738.60
53.74%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6679.95
3528.17
89.33%
3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2628.17
2668.87
-1.53%
4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534.36
2235.12
-31.35%
5
三星电子
1376.96
2449.49
-43.79%
6
北京市欧珀电子公司
681.22
1754.74
-61.18%
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47.94
372.07
74.14%
8
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43.09
345.96
85.89%
9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490.11
1547.29
-68.32%
10
法拉利F8手机
486.46
目前我国的3G通信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逐渐成熟,4G通信技术马上也要大力推广应用,针对通讯网络信息系统开放性高的特点,对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技术,保证通讯网络稳定运行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常见安全威胁
1、主动捕获用户身份信息。首先恶意行为发动者将自己伪装,然后再以服务网络的身份请求目标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目标用户验证后,身份信息就被获取。2、干扰正常服务。依照干扰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1)伪装网络实体:恶意行为发动者为了迷惑目标用户,可以伪装成合法的网络实体,对于用户的服务请求拒绝回答,如此反复,对正常通信服务起到干扰的非法目的。(2)物理等级干扰:物理等级干扰主要是针对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恶意行为发动者通过物理手段以及相关的其它技术对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进行干扰,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用户的相关数据以及信令数据不能传输;(3)协议等级干扰:在通讯网络系统中,有很多特定的网络协议,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某些技术手段干扰特定协议,导致特定协议流程失败。3、非法访问。正常访问网络需要有合法的用户身份验证,恶意行为发动者往往伪装成“合法用户”身份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又或者潜入到用户和网络之间实施攻击。4、攻击数据完整性。网络无线链路传输中业务数据、控制信息、信令、用户信息等,必须保证完整性,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特殊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修改、插入、删除等非法篡改。5、数据窃取。数据往往是网络中最容易被窃取的信息,恶意行为发动者利用窃听用户业务、窃听信令和控制数据、以网络实体的身份窃取用户信息、分析用户流量等非法手段,在网络中窃取用户的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来达到非法目的。
二、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1、强化网络漏洞的扫描和修补。我们通常用到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防护检测等,正确防毒和杀毒的认识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人们都忽略了安全漏洞的扫描和修补,认为安全漏洞的修补不是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的网络黑客入侵都是由于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或者配置错误引起的,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及补丁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2、限制系统功能。网络黑客一般都是检测到网络系统出现漏洞后,伪装成合法的用户身份入侵网络,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相关措施,通过系统设置来限制系统可提供的服务功能和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黑客利用这些服务功能和权限攻击系统的可能性。最为常见的安全设置就是限制用户的访问和数据加密技术。限制部分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同时也限制用户控制台的登录,对登录的用户进行安全验证。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有被其他人拦截的风险,而对数据进行加密,设置特定的用户才能解读密文,将数据加密后再进行传输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3、入网测试。入网测试主要包括:对入网的网络设备和相关安全产品进行综合测评,对设备的安全等级、设备性能都要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再投入使用。此举不仅可以保证设备在投运时不携带未知的的安全隐患,保证被测试产品在入网后具有可控性、可用性以及可监督性。4、构建信息网络的应急恢复系统。一直以来,通讯网络安全都是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策略,凡事都要预防为主,这样才能占据主动。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故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恶意网络入侵、破坏的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要成立专门管理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的机构,有利于对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分工、实时监控,并且做好通信网络系统应急预案。如果发生危及通讯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则要及时启动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三、结语
通信网络安全维护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远持久的课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适应网络发展的节奏,有效结合多种安全技术,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讯信息系统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088-03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组网技术的相关课程,在该课程中需要进行许多的组网实验。然而,绝大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配置相应的网络实验环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频繁地做组网实验很容易损坏设备,而且维护更新的成本也较为昂贵,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无法承受。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实验环境?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有了实验仿真培训系统,能为教师在网路互连配置培训中,提供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同时,通过模拟实验,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也有一些网络实验模拟器,如Network Visualizer、Virtual Lab、Networking Academy E-Lab、Boson Netsim等。这些模拟器能模拟实际网络的组建,能对网络设备进行模拟配置,还能模拟运行、测试以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现有的网络实验模拟软件在中职网络互连配置培训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这些软件一般都能够模拟出真实的网络搭建环境,但不能分辨和提示哪里出错,对于中职学生,往往无法找出配置错误的所在,而影响整个网络实验的进行。为此,笔者专门设计开发了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组网配置实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验。能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组网配置操作,一步一步给予正确的操作引导和出错提示,使学生能顺利地成功完成相关组网配置实验,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组网实验培训和广大学生的自学,本文将对该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采用的技术进行详细讨论。
1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设计
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针对交换机、路由器中需要配置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对交换机、路由器的各项具体配置进行模拟仿真。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系统总体设计时,将全系统划分为七个主要模块,各模块的设计目标与功能分配如下所示:
模块1:配置跨交换机VLAN,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2:配置SVI实现VLAN间路由,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3:配置端口聚合,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4:配置端口安全,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5:配置静态路由,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6:配置RIP路由协议,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7:配置标准IPACL,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2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时,将以上每种配置实验都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处理,各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分述如下:
2.1实验一模块(配置跨交换机的VLAN)
本实验通过配置仿真,使得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之间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原理:VLAN是一种用于隔离广播域的技术,配置了VLAN的交换机内,相同VLAN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的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VLAN配置时,要遵循IEEE802.1q协议标准,在利用配置了VLAN的交换机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交换机主干接口发送的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那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和对送达的目的VLAN端口判断。
实验一拓扑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对该模块进行VC++实现时,系统预先设置一个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里面存储为使实验成功需要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正确配置数据。系统开始时显示实验一拓扑图,然后显示各个需要进行配置的网络设备标签,等待学生输入。当学生输入本实验中的配置语句后,系统首先对该语句进行语法检查,若有语法错误,则进行提示修改重输入;系统而后对该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分离出相关的各关键字和配置参数,将其和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正确配置数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下一条语句的处理,若匹配失败,则报警提示修改。当全部语句完成后,还要检查各语句是否符合正确的顺序关系,条件满足关系,以及是否是允许的语句交换关系,如果一切检查都符合要求,则提示该设备配置成功。然后进行另一设备的配置,过程仿此。当各个需要配置的网络设备皆配置完成后,还要检查各网络设备配置参数的相容性,若都能检查通过,则本次配置实验成功。
2.2实验二模块(配置SVI实现VLAN间路由)
为减小广播对网络的影响,网络管理员在公司内部网络中进行VLAN的划分后,会发现不同VLAN之间无法相互访问。此时需要进行SVI配置,以实现VLAN间路由。
实现原理:VLAN间的主机通信为不同网段的通信,需要通过三层交换设备对数据进行路由转发才可以实现,通过在三层交换机上为各VLAN配置SVI接口,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可以实现VLAN间的路由。
实验二拓扑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对该模块进行VC++设计实现时,模块的设计思想与实现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类似实验一模块中叙述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以下同此。
2.3实验三模块(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
本实验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现原理:端口聚合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链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端口聚合需要遵循IEEE802.3ad协议标准。
实验三拓扑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2.4实验四模块(配置端口安全)
对于网络中出现的这种问题,需要防止用户接入非法或未授权的设备,并且限制用户将多个网络设备接入到交换机的端口,本实验完成交换机的端口安全配置,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高接入层网络的安全性。
实现原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特性可以只允许特定的MAC地址的设备接入到网络中,从而防止用户将非法或未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并且可以限制端口接入的设备数量,防止用户过多的设备接入到网络。
实验四拓扑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2.5实验五模块(配置静态路由)
本实验配置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以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现原理: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择和转发的,而路由表就由一条条的路由信息组成,路由表的产生方式一般有三种: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学习产生的路由。本实验练习第一、第二种路由产生方式。
实验五拓扑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
2.6实验六模块(配置RIP路由协议)
本实验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即练习上一节所说的第三种路由产生方式,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现原理: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IGP,适用于小型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RIP协议中将跳数作为衡量路径开销,RIP协议里规定最大的跳数是15,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变成子网掩码),以广播的形式更新,更新周期为30秒,RIPv2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RIPv2是以组播的形式更新。
实验六拓扑结构设计如图6所示:
2.7实验七模块(配置标准IPACL)
本实验可以根据配置的规则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过滤。
实现原理:标准IPACL可以对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进行检查,当应用了ACL的接口接收或发送数据包时,将根据接口配置的ACL规则对数据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允许通过或拒绝通过,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提高网络安全性。
实验七拓扑结构设计如图7所示:
3结语
网络设备互联配置仿真培训系统除可完成上述七实验以外,还可以进行网络设备互联实验的测试。学生可以通过该模拟软件实验过渡到实物设备的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网络仿真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下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实用的组网配置技术,同时通过网络设备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熟练使用,也可以实现对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周敏.网络互连设备远程实验平台设计[M].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0).
[2] 臧大进,严宏凤.Cisco路由器的几种常规配置[J].计算机时代,2001,(5).
目前,由于移动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传统的移动通讯网络主要集中在3GHz以内,使得移动网络的频谱资源变得十分拥挤,导致用户的通讯效率降低,而在高频段范围内,譬如毫米波频率是27.3-350GHz,网络的带宽达到了284.6Hz,通讯的频段大大的增加,在毫米波的范围内,可以轻松的实现短距离的通讯,能够有效的支持5G高速传播与信息容量的需求。
(二)多天线传输技术
多天线技术是移动网络通讯中的重要技术,它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技术发展,并无源到有源、高阶多输出技术的发展等,能够通讯的频谱提高到15倍以上,是当前5G技术研究的关键。
(三)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5G技术需要高效的频谱效率技术才能满足要求,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就是高效的频谱技术,能够在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将同方向的两个信号进行传输,自身能够在接收处消除信号干扰,在信号的发射端与接收端能够接收到频率相同的信号。
(四)设备间直接通讯技术
在5G网络通讯技术中,用户的规模巨大、数据通讯量十分巨大,如果采用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数据通讯方式,并且通讯的基站与中继站不能随便移动,使得网络通讯受到限制,就不能满足5G网络通讯的要求。因此,5G采用D2D技术进行直接通讯,使得网络在没有基站或者中继站的情况下,也能够直接运转,提高了网络通讯效率,也拓宽看网络通讯的接入方式与网络连接渠道,提高了网络通讯的效率。
(五)密集型网络通讯技术
5G网络通讯技术需要的是大规模的无线网络通讯方式,在5G网络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网络架构技术,来实现全线的短距离、大规模的通讯方式。由于5G网络具有智能化、宽带化与多元化的智能通讯网络,要求能够综合多种通讯方式,它的数据流量是4G通讯网络的1000倍左右。因此,在解决5G网络通讯时,采用了在宏基站处布置大规模的MIMO天线来获取更大的室外通讯空间增益来满足要求,或者采用密集型网络来满足室外通讯数据的要求,5G技术采用的高频段宽度技术,使用的是毫米级的通讯频段,采用高密集的网络布置,布置的密集型网络将会高达200个扇区。
二、5G网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网络架构技术
为了满足在未来的5G网络通讯,解决大容量、高规模用户、通讯效率高的要求,需要采用新型的移动通讯网络架构,采用低时延、易维护、网络扁平化发展的方式来降低网络通讯的成本,采用软配置的方式处理数据通讯之间的交换,通讯网络采用云架构的方式来提高网络通讯的效率。例如目标对C-RAN通讯网络的研究,就是为了满足5G通讯的各种要求而采用的标准。
(二)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
5G的中心网络需要采用智能化的处理数据,它主要是由大型的云计算数据平台服务器构成,并通过交换机、路由器与网络的基站链接,在宏基站处采用大数据存储与云计算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得通讯网络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将网络通讯的数据传递个云计算中心与云服务器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对通讯的终端、基站数量进行扩充,使得网络具有多样化的形态,通讯天线具有多样化的形态,保证不同的业务理与不同频段通讯的要求,因此具有自动化、智能配置与智能切换的功能,是未来5G网络发展的要求。
(三)自组织网络技术
5G系统采用了复杂的无线传输技术和无线网络架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网络通讯方式,需要能够融合、协同的多制式共存的异构网络,满足不同层次网络通讯的需求,从网络通讯的技术上看,需要解决存在多层、多无线接入技术的共存,改变原有的4G、3G网络通讯的模式,采用复杂的网络结构,这就需要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来解决无线接入技术、内部网络覆盖技术、网络节点之间的通讯方式。因此,在未来的5G网络发展中,需要采用智能化的、多节点式的、统一的SON功能网络通讯方式,来实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覆盖层次的移动通讯网络,能够自动的实现网络的联合自配置、自优化、自愈合的功能。
(四)内容分发网络技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在这样的需求下,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其功能也在日渐完善,各种依托于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软件相继出现,有效满足了人们的远程通讯需求。
一、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相互结合,前者提升了微机对于信息的存储量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后者则能够在保证远程通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融入到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中。计算机是远程网络通讯系统的核心,结合相应的通讯线路,达到相应的远程数据传输效果。
事实上,想要有效实现不同网络终端的相互通讯,必须首先了解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讲,网络通讯是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传输相应的数据流,结合传输协议和网络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应用,需要在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上发出相应的请求,接收到请求的计算机会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请求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请求方式,如同步请求、异步请求、One way request等,需要结合相应的网络通讯原理,将请求转换为数据流,并结合数据传输协议,将其传输到远端。而远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数据流后,同样会进行处理,并将转换为流的结果传输给请求端,从而实现远程网络通信[1]。
二、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实现
1、通讯方式。根据信息传输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将通讯方式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根据数字信号的排序方式,又可以将通讯方式分为串序传输和并序传输,前者属于一般数字通信方式,只占用一条通路,不过传输时间长,后者需要占用多条通路,但能够大大缩短传输时间;根据通信网络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点与点的直通、分支通信以及交换通信等。2、通讯通道。从目前来看,被广泛应用的通讯通道包括几种,分别为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等,这些通道各自都有着相应的优势和不足。而与之相比,在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光纤电缆凭借更大的传输容量和更好的传输质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不过由于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3、终端设备。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终端设备通常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只需要配置相应的通讯接口设备,就能够实现点对点的远程网络通信[2]。4、转换设备。在远程网络通讯中,转换设备一般指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转换,将便于传输的信息编码等翻译成人们能够识别的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转换设备在通讯网络中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在充分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而通过信息的转换,也不会影响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5、控制软件。通过专业的网络通讯控制软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通信对话以及信息传输的方式,更加便利,而这实际上也是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例如,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文字通信、音频通信或者视频通信,也可以选择信息的加密传输,有效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三、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不断涌现,比如QQ、MSN、ICQ等,这些软件依托于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远程通讯服务。主要针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这里以QQ为例进行分析。其作为腾讯公司开发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在线聊天和离线留言功能,还可以实现文件、视频等的传输,可以说是当前受众最为广泛的网络通讯软件。而伴随着QQ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用户不仅能够利用软件进行即时聊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或者在聊天中插入图片、表情等。而结合相应的配套设备,如视频头、耳机、话筒等,用户还可以进行语音或者视频聊天,从而获得更加优越的使用体验。对于企业而言,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实现对员工的管理,也可以将一些文件、图片或者资料进行共享,由成员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下载,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便利,有效简化了管理的流程[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并且迅速壮大,不仅通讯功能日渐强大,在数据信息的传输方面也越发高效和安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