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微电影行业现状

微电影行业现状合集13篇

时间:2023-10-15 15:25:05

微电影行业现状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04-01

随着微博等信息分享平台的兴起,在网络上分享自制短剧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出于个性化的需求,人们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大荧幕与大制作所带来的感官体验,而是向具有个性化订制特征的“微”事物表露出兴趣,这标志着新时代媒体环境中,“微”时代的到来。

一、微电影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微电影从兴起到大热,其发展时间较短,然而其影响力却日益扩大。胡戈在2006年,对电影《无极》进行重新剪辑,创作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网络短剧。可以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而由吴彦祖所主演的广告《一触即发》,则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以微电影命名与定义的影片。其具有时间短、真人拍摄、情节与人物设置简单等微电影特征。由于微电影的制作周期短,资金投入少,情节简单容易掌控,具有亲民的特质,使得一些专业或业余影视爱好者,自己开始拍摄电影,并将所拍摄好的影片向网络上传。依托网络的强大传播效果,使得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广泛流行。也令一些专业人士产生了兴趣,参与到微电影拍摄中,从而使得微电影拍摄呈现组织化与专业化特点。

(二)趋势分析。微电影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局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整的讲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从而失去了影院上映的机会,无法如同电影一般获得巨额收益。另外,如今的微电影为了盈利,只能采取广告植入的方式。在短期来看虽然能够支撑起微电影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大量的广告植入,会使观众逐渐失去对微电影的兴趣与期待,从而降低微电影的影响力,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微电影的拍摄还缺乏专业技术,许多微电影制作者,虽然有良好的创意与剧本,然而其拍摄设备与摄影水平、后期处理水平有限,无法为观众呈现出高品质的视觉体验。因此,为了微电影事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所以迫切的需要引入专业技术与设备。另外,要强化品牌意识。微电影制作以品牌的形式呈现则会使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通过品牌信誉的积攒,能够使观众忠诚度提高,从而坐拥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微电影发展的另外一项重要趋势,就是商业化。传统影视剧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多为硬性置入,使得观众对广告反感并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微电影时代的广告植入,多为软性广告。将广告信息与微电影剧情有机结合,在吸引观众兴趣的同时,也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二、微电影产业化路径分析

(一)自身定位。微电影的自身定位,从兴起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由于微电影近年来与商业广告的合作频繁,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微电影属于广告的加长版。而微电影制作与爱好者则认为,微电影,顾名思义,应该是一种微缩版的电影。由于在微电影中保持剧情与广告置入的平衡极为困难,使得广告植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微电影。而一旦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大量广告植入下流失了观众,则其暂时性的商业收益都无法获得,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应当以电影艺术作为自身定位,这样才能不伤根本。

(二)内容创新。微电影之所以兴起,就是因为这一艺术形式能够承载人们大量的创意。因此,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微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随着微电影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微电影种类的日渐齐全,但在剧本创意方面却陷入停滞状态。而商业化的批量生产,更局限了微电影制作者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热情。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逐渐转向剧本内容的创新与完善,以及拍摄形式的多样化,从生活中挖掘出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和事件,提高微电影的艺术价值。

(三)产业链条。为了提高微电影的制作效率,拓展微电影的创收渠道,可以从微电影制作过程以及衍生的相关产品两个角度出发,形成全产业链条,使得微单影制作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获利,从而建立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既能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又能提高收益。

三、总结

微电影是一种电影的微缩版,不同于过去的DV短篇,它试图通过有限的时间,将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目前,微电影还处于萌生与发展的状态,其未来能够发展到何种地步,值得人们期待。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微电影未来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微电影制作者提供借鉴与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利平.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4,35(1):20-22.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2

从《一触即发》不难看出,商业微电影与传统的广告和商业微电影在艺术上有明显的区别。商业微电影相对于传统广告而言会给受众一个完整的故事,且更注重遵从受众的接受心理,不再讲求产品的出镜率和企业的LOGO。如三星手机推出的《变幻的年代》,一方面展现三星手机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又凸显三星手机的全新功能,更是在片中利用QR等新技术手段,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吸引受众的关注。“企业的营销方式从最开始的一个LOGO宣传变成一句口号,再从一句口号广告词变成一部微电影,将品牌的理念和文化融入其中,表达企业品牌的内涵。”[2]

相对于艺术微电影,商业微电影的指向性更明确,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产品本身,或是产品的理念,如天籁公爵轿车《宽容世界》的宽容理念,如佰草集为推出逆时?恒美系列产品而制定的《逆时?恒美》所体现的对青春的追忆,等等。

2013年的商业微电影更是层出不穷,它一方面丰富着微电影的层面和角度,另一方面冲击着传统广告业的发展。商业微电影的出现,也改变了当初微电影出现时体现的“微周期”“微投资”的状况,商业微电影在资金和周期上的支持为其艺术性和技术性增加了更大的可能。

因此,对商业微电影美学特征的研究,是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也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微电影作为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新型影视形式,它“往往隐去大时代风云变幻,摒弃传统电影深层多元的主题建构,而是常常围绕着青春与梦想、亲情与爱情等贴近百姓生活和社会现实的主题展开”[1]18。故本文以美学为视角,从“情”与“梦”两方面探讨商业微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以“情”为美

自古以来,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国内国外,都在重复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来描绘人类共同的情感――爱情、友情和亲情。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之爱,有伯牙与子期的君子之交,有沉香救母的母子之情。杜丽娘可以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一个“情”字,围绕着人的一生,因此,“情”在人心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下今天的中国,由于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大迁移,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中国人的居住、生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思潮一步步侵蚀着当代人的思想。

由于网络平台增多,手机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碎片化地冲击着当代人的生活,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将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肯定逐步撕裂,当下人呈现一种对爱情的否定,对亲情的疏离,对友情的怀疑的特征。因而,在人的内心有一种极其隐秘而明显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的渴望。

商业微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非常重视情感,在各行各业商业微电影中,主题大多和情有关,或关注友情,或描绘爱情,或探讨亲情。商业微电影通过人类共同的情感,和观众建立一种互信关系,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可。

商业微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不同于艺术微电影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它以另一种方式和立场竭力宣扬“情”对人心的充实,对人生的丰富。它所体现和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一个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故事的叙述,表达了“人情”的完美。

《平行相交》是IBM为推出社交商务平台而制作的微电影,探讨商务人士职场上的一个永恒话题,是朋友还是敌人,是竞争还是合作?本片以商务人士作为电影的主人公,在宣传IBM社交商务平台的同时,更是探讨职场上的人心问题。每个人在职场中受挫时,都会问自己,职场中到底是同事多,还是朋友多?对待同事,是信任还是猜疑?诸如此类的问题总在心间萦绕。《平行相交》通过故事的展开,将同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和社交商务平台紧密相连,探讨了商务男士之间的友情,直指人心,以影片唤起商务人士对友情的信任,对合作的期待。

《逆时?恒美》是护肤品佰草集为产品定制的微电影,电影的主题探讨的是爱情,将视角放在过去,回忆过去的美好爱情,感叹美好青春的逝去,更是对过去清纯干净爱情的向往。本片的主人公君君和小志因张国荣相识相恋,所以在大学时代演绎了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但因误会而致两人分手最终错失良缘。影片最后那一幕也许是幻想,也许是事实,但不可否认,本片旨在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过去青春的永远都是美好的,即使曾经受伤,曾经心痛,也无法改变过去的美感。现实世界君君不断相亲失败和回忆中爱情的美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单纯干净的爱情显然体现了时代的追求和审美,是人心之向往。最后影片让时间倒流,呈现男女主人公地铁站驻足的场景,回到初遇的那一天,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爱情不停炖》是小熊电器推出的系列微电影,目前已有四部。第一部主要讲述父女之情。电话中女儿生病咳嗽,可是工作繁忙到没时间去看医生。父亲心急如焚,千里迢迢买站票赶到女儿所在的城市,为给女儿亲手炖一碗热梨汤。故事令人动容落泪,为一个身在异乡为工作奔波劳碌的人赋予了一种父爱的温暖,也在无形中给人一种支持。

无论是商务人士的友情,还是轻熟女的爱情,又或是游子的亲情,都始终绕不过一个“情”字。芸芸众生的世界,万千世界的人,都被“情”所牵绊。杜丽娘能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伯牙能为情而奏绝响,为情绝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情都是社会人心中一曲永不停歇的歌,萦绕心头,响彻耳边。

商业微电影将主题集中在一个“情”上,赞扬友情,高歌爱情,歌颂亲情。正适应当代人心浮躁的社会,是对朋友的猜疑,对爱情的欺骗,对亲情的淡漠的一种对抗。它从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出发,以现实为依据,反映了当代人心的追求。

商业微电影的影片大多温情脉脉,看后有人笑着流泪,有人哭着高歌,但终归让浮躁忙碌的人心静安宁,从而回归到人的本真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不再呈现单一的、片面的、无情的特征,而具有一种“圆融”的美感,这些美感的呈现,依靠影片对“情”的刻画和书写。因此,商业微电影通过“情”字表达了人心,丰富了内心。而微电影集体对“情”的高歌,正是其以“情”为美的体现。

二、以“梦”为美

“在麦茨看来,电影的实质在于满足观众的欲望,那么影片就是通过自己的结构来间接地反映下意识欲望的结构。”[3] 苏珊?朗格说,电影“像”梦,则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它创造了虚幻的现在,一种直接的幻想出现的秩序。”[4]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悄悄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于中国人而言,梦大多是对理想生活以及生存状态的一种设想。商业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所具备的科技性、创新性显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梦”不相符,但是其内容却又具有中国文学作品的“梦”的特质。

自台湾导演九把刀推出电影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后,整个中国陷入了一种集体回忆青春的阶段。每年都会有类似的电影作品出现,且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商业微电影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了类似的微电影,如《逆时?恒美》《变幻的年代》等。

对于所有的个体而言,只有此刻才是真真正正的存在,过去的一切是场梦,未来是一种幻想,因而,我们总是生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当我们陷入集体回忆的时代时,就意味着我们在集体做“梦”。

《逆时?恒美》以轻熟女君君相亲作为引子,以大学时代的唯美爱情为主要叙述点,讲述了青春浪漫唯美爱情的故事。但是这一类型的故事对于赤裸裸的现实生活而言,校园爱情永远都具有梦幻的特征,始终处于理想的状态,即使是分手和伤害,都因为不涉及具体的生活细节,没有赤裸裸的金钱、权利等而显得分外美好,但作为一个30岁左右的轻熟女而言,这永远只是一个梦,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期盼。

《变幻的年代》讲述了一对一直十分甜蜜的中学情侣,曾经互相承诺陪伴一生,最后却因为高考而令这段纯爱姻缘无疾而终的故事。若干年后,中年的英子企图通过时光胶囊回到高考那年,守住那个承诺,找回那段爱情。时光胶囊只是一种穿越到过去的工具,这个工具所体现的依旧是对过去的怀念――这个时代的共同情感,通过对过去梦境的营造和设想,表达了当下人心的理想状态。显然和《逆时?恒美》一样,同样是对年少单纯情感的羡慕。而二者所回忆的都是学生时代,由此可见,学生时代在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中是最美的时代,是最难忘的年代。

回忆是一种梦,其实对现实生活的理想描绘又何尝不是一种“梦”的写照呢?我们可以称之为“白日梦”。理想的同事关系是朋友,是沟通交流和合作,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商务人士之间,要达到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状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恋人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在精神层面,不用考虑生活的柴米油盐,不用关注收入支出的平衡与否,永远都处在一种白衣飘飘、杨柳依依、含情脉脉的状态。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学生时代,我们都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亲人之间如果能相亲相爱永远在一起,能关注父母的生活健康状态,能了解儿女的工作学习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有地域差距的问题,有沟通的问题,等等。

无论是陷入“回忆”的梦幻还是对现实书写的“白日梦”,都呈现出一种当下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人在对“梦”的探索和追求之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通过观赏此类商业微电影,获得了一种审美体验。商业微电影对“梦”的重复探究反复探索,体现了以“梦”为美的特征。

三、结 语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3

在论坛环节,组委会分别邀请来自高校专家、行业协会领导等各领域嘉宾对微电影进行了解读,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同。

在光年奖颁奖环节中,《老姚的北京》击败由基努里维斯主演的《极速无间》获得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爆了个大冷门,而揭秘韩国整形现状微电影《完美》赢得最佳海外影片。由高以翔主演的微电影《西装剧社》摘得最佳传播奖,蒲巴甲凭借微电影处女作《信之旅》赢得新锐导演奖,组委会为歌唱家王洁实特别颁发了微电影组委会特别贡献奖。当音乐隆重响起时,《加油,勃拉姆斯》做为梦想的代名词,那一刻由从梦想回到生活饰演小静的女主角孙静赢得影后桂冠。孙静表示本身做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拍摄这部微电影,无论从任何艺术形式,音乐,电影、歌唱、舞蹈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从心开始,将所想的意识,将所想的梦想去完成,而这些艺术感受是相通的,接下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多接触一些音乐方面的角色,将会诠释得更好。

在签约环节,组委会承办方光年时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进行了签约仪式,共同举办2014年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倡导发起微电影版权保护联盟,通过对微电影版权的保护规范从而促进微电影的行业发展。为大量的优秀创作团队提供版权融资平台,维护微电影作品的版权以及其相关的权益。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4

1绪论

(1)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的国内发展现状。随着“限娱令”“限广令”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收到了广告投放的青睐,网站收入大幅增加,大有与传统播出机构并行之势。在如此背景下,微电影版权销售在其中将大有可为,而这对网络微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发展契机。综合来看,微电影更为贴合品牌传播需求。据专家估计,我国微电影长夜价值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100亿元以上。

(2)何谓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微电影的分类

(1)广告式微电影。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2010年末,微电影的《一触即发》非常成功。这是一部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投资过亿,充满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短片。《66号公路》、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2)作者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主要是毕业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也不带商业性质,但制作精良,含义深刻,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放,从而投入到网络上传播;二是网友们的原创搞笑视频,代表作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孩系列MT、《看你妹之网瘾战争》等,这些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短片,影响较大但时效性短。某些优秀的作品时效性也很长,比如当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伍仕贤的《车四十四》、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绿草地》,都引发了许多共鸣。

(3)电影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与传统意义的电影短片最为类似。2010年下半年,优酷开始推出自筹自拍自推的10部电影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结合。加盟的11位年轻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主题,各自创作一部短片。其中,以《老男孩》、《泡芙小姐》为主打的微电影系列反响热烈。

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也可以说是加长版的广告。微电影以电影与广告植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电影里硬性的广告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且更为生动,情节更为丰富,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盛大首部原创者定制微电影《星辰变―昨天》创作的主题曲《昨天》也是一大卖点,成功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如此可见,微电影成为了更为成熟的商业定制营销手段。

3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查机制,控制影片质量。虽然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忧心忡忡。不难看出,微电影创作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微电影的拍摄播出基于网络平台,不需要审查。与此同时,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都有可能通过微电影在网络各大平台展示,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因此,面临当下监管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新管理制度对此进行监管。

(2)网络平台应合理收费,保证潜力导演的利益。网络平台是微电影创作的最大舞台,然而现时这种免费的浏览模式,让很多有兴趣的草根导演在时间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制作权。有多少有能力的草根导演被埋没,商家又错失了多少商机,这些都不得而知。综合考虑网络平台的盈利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网络平台应改变现在的免费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商业模式,除了贴片、植入广告模式外,用户付费模式应当大力开展。这一模式的正式开展,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发展指日可待。

(3)创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鉴于现时对于草根导演来说,微电影投资高而收成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倘若想在影视媒体行业能有所成就,草根导演的创作应多考虑广告植入,与商家合作模式来开展。首先,个人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都应着重加以提高,底子好了产品深度也就有了。同时,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市场尺度的拿捏更要把握好,对同行更是要取精华去糟粕,做到精益求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观众应用心建议,诚信发帖。网络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将言论自由这一权利发挥得最为淋淋尽致的广阔平台。在网络这个交流虚拟的平台,网民说话不用负责的意识可谓潜移默化,同时也带了越来越多的虚假点击率,刷记录、刷信誉、刷帖子等作假行为层出不穷,我们的只字片语无一不体现我们个人的素质涵养,而对艺术的鉴赏更需要这一份真诚。人人赋予一份真诚,用心欣赏每一个作品,用心评论每一个观赏的作品。观众的支持与肯定,观众的建议与批评,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源泉。

4结论

通过对中国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索,我对微电影创作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整个研究探索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坚定微电影创作发展定向,对将来的创作准备工作立下基石。到目前为止,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而作为创作者,第一步即冲入创作市场。而面对当下强劲的竞争市场,冲入市场的首要的必须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努力大胆推陈出新,以专业以创意打造自我完善自我。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探索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迎合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树立自己创作理念,打造个人乃至企业品牌。硬件软件并驱,必能在微电影创作市场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微影:大荧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N].中国青年报,20118.

[2] 百度百科.微电影百科名片.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5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不断取代传统电脑,碎片化浏览渐渐成为主流,催生了“微时代”这一信息传播界的革命。微电影一般指情节较完整、片长较短、制作投入较小、制作周期较短,主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影片。在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超过5.45亿的当下,微电影凭借其“短平快”的特质和巨大的商业潜力成为电影界的热门话题。

一、微时代下的微电影

1.微时代的背景分析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人们渐渐意识到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可以在短短百余字内完成,这种互联网的新动态成了微时代的前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在京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与此同时,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的发展和4G网络的不断完善与资费下调,碎片化浏览进入白热化发展阶段,自微博后,微信、微小说、微视频、微课,都举着“微”的大旗前来报到,“微时代”应运而生,这是微电影蓬勃发展的沃土。2.微电影的现状分析微电影只是“微时代”的一小块领地。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微电影产业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年产量两万多部;据《新媒体影视行业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微电影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在2015年3月5日开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网络剧导演姜联随即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微电影+”计划,并于2015年4月21日获得国家版权局认可。微电影正朝着“微电影+”的方向不断拓宽疆域,即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和微电影这一载体,让微电影与各行各业产生有机融合,形成“微电影+旅游”“微电影+教学”“微电影+公益”等百花齐放的景象。

二、微电影的优势

1.创作层面(1)平民化的快速生产香港电影人钟敏强曾对微电影有过这样的评价:“通过简单的工具,不多的投资,把梦想变成现实。”微电影的创作者可以是普通的电影爱好者和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专业团队,“微投资”给了更多人“拿起机器记录生活”的机会和空间。2016年6月,宜宾导演李杰放出微电影《再见那年》的预告片,不到一小时网络点击率就过万,这个影片的剧组在横店临时组成,影片成本只有八千元左右,这是新时代微电影平民化生产的范例。实际上,若刨去人力成本,微电影的资金投入可无限降低,甚至趋于零,微电影平民化的拍摄条件、成本投入、演员构架以及诸多电子设备厂商对感光材料不断进行研发改造,优化摄制器材的制作工艺,让原创短片的制作门槛大幅度降低,使平民化与快速生产的特质成为短片摄制领域的常态。(2)自由化的创作空间微电影时长短,成本低,创作者在获得创作灵感后,可以随即开展微电影的制作,而不是像传统电影一样需要充分考虑题材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这使得微电影的创作更加自由化、随意化。网络环境的相对宽松也给了微电影更多的自由,正如导演陆川所说:“微电影由于传播渠道不同,比大电影更能享受创作自由。”自由化的创作空间使得微电影的视野更加多元,形式更加丰富。2.传播层面(1)短视频的海量点击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微片长”特点使其传播和接收更为快捷。由于微电影的互联网传播特质,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免费下载或付费下载,在传播过程中摆脱了电视媒体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受众可以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观看微电影。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4.5%,随着4G网络资费的下调以及技术的完善,网民在新媒体平台收看短视频的行为日趋常态化,进一步提高了微电影的点击率。(2)深入化的互动传导德国美学大师姚斯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部艺术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它的接受者的主动参与是不堪设想的,只有通过接受者的裁决过程,艺术作品才能进入一种变化着的经验视界的连续性中。接受主体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参与,更表现为主动参与。”微电影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单向传播模式,给了受众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其互动传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受众可以自主选择网页、手机WAP、视频专题网站、社交网站等媒介终端来观看微电影;二是基于网络传播平台与生俱来的互动性,受众通过分享转发进行跟帖评论,体现出更为主动的参与互动特质。微电影产业以一种亲民姿态达到了与网民互动的良好效益。3.营销层面(1)“短平快”的广告效益新媒体平台出现前,电视媒体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平台,企业不得不在电视媒体投入高昂的广告费用。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互联网已将电视机前和电影院里的受众“打散”,且营销已进入“80后、90后社会”,这一群体正是互联网的集中消费者,传统电视硬广告强烈的宣传灌输难以达到好的广告传播效果,而微电影的短小精悍和艺术化处理则更符合都市快节奏生活的碎片化浏览习惯。植入广告和定制广告是微电影营销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对于品牌商而言,植入广告和定制广告的微电影能帮助其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更加强有力的品牌宣传。2010年,凯迪拉克成功推出其投资拍摄的《一触即发》,影片情节紧凑,制作精良,其凭借这部广告短片在市场上受到了极大关注。大众汽车为宣传其新款汽车辉昂而推出的《辉昂人生》系列微电影,更是一举包揽了全国性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中国排行榜之十大品牌微电影的金银奖。微电影广告常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使商业微电影获得相对投资少、制作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营销优势。(2)立体化的整合营销传播“短平快”是微电影广告在传播速率上的量的优势,立体化整合营销传播则是微电影在质的层面为企业和产品带来的巨大营销机遇。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整合传播营销”这一概念,强调“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微电影营销完美地实现了与目标群体的互动,较为精准地区隔消费者,既适应了快速消费的时代需求,又与消费者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关系,这是其他广告传媒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三、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1.把握精品化与法治化的双重走向(1)追求创意制胜,抓准互联网思维特征微电影产量之大带来的是其市场的强烈竞争,要么赢得“海量点击”,要么“石沉大海”。微电影的发展必须不断追求精品化,精品化的核心在于“创意制胜”,这是互联网思维时代微电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诸多提供微电影免费或付费点播的播放平台上,微电影的点播期通常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在微电影高产的背景下,只有精品化的微电影才能快速吸引受众,赢得“海量点击”。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谈及互联网思维时认为,互联网思维要强调“体验为王”,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超出预期才叫“体验”。他如此比喻,“比如有人递过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一喝原来是50度的茅台,这就超出我的体验”。微电影的包装可以保有平民化色彩,而内容则需不断超越和突破。(2)摒弃“低俗低质”,把握传播法规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亦存在“低俗化”和“低质化”的问题。其“低俗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滥:以为噱头博人眼球,如《绿茶妹》《海天盛筵》《青春期》。二是伦理失衡:以多角恋为主题,如《漂亮老婆带小三回家抓小四》。三是导向偏离:以错误的价值观为主导,误导受众。除低俗化外,“低质化”亦影响着微电影的前途,抄袭、无病的微电影铺天盖地。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我国首部涉及电影制作放映的法律,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微电影的发展正式进入法治化时代。把握传播法规,告别管治空白时代,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之路。2.力求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1)追求广告效益,丰富广告样态微电影不会以纯艺术的形式存在,而是将营销和创作结合,逐渐形成固化的微电影平台,不断提升微电影广告的质量。提升微电影商业化水平,是微电影行业“造梦”的绝佳途径。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中国广告业5000多亿元的支出中,互联网广告支出占所有广告支出的48%,微电影广告势必不断发展壮大,形式也将更加丰富多元。(2)锤炼艺术效果,彰显品牌内涵无论是商业微电影还是其他形式的微电影,艺术效果都是微电影成功的核心力量,纯粹的商业化只会把微电影带上绝路,只有不断将商业化与艺术性巧妙糅合,才会迎来微电影的春天。2017年1月4日,徐福记推出贺岁微电影《铁树银花》,这是国内首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位“打铁花”的民间老艺人为了使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与儿子的梦想所发生的矛盾,最后在“打铁花”绚烂绽放中与儿子冰释前嫌的故事。徐福记的代表产品“酥心糖”多次巧妙地出现在镜头当中,映射着男主角深刻的儿时记忆,既有力地宣传了徐福记产品,又不唐突地展现了源自于北宋时期“打铁花”表演的无限魅力,这一颇具艺术效果的微电影,赢得了超高点击率和媒体的颇多好评,也彰显了徐福记的品牌内涵。3.打造平民化与专业化的内容(1)保留草根视野,寻求社会共鸣微电影使得“人人都能当导演”成为现实,是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乐土。微电影发展需要保留草根视野,发挥其平民化特质带来的独特优势,关注草根阶层的现实意志与生存状态,扎根百姓生活,给民众提供交流与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起人们释放压力、群体呐喊的狂欢场。在把生活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的同时,民众获得了自嘲或是戏谑他人的谈资,正如红极一时的《老男孩》,把梦想与现实惨烈的碰撞展现出来,在获得社会共鸣的同时亦发挥着极大的治愈效果。微电影需从老百姓的生活中寻求创作的源泉,用接地气的视野描绘故事细节,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传导机能,成为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2)优化制作水平,建立专业团队“草根”是一种视野,但绝不等同于粗制滥造;“专业化”则是一种追求,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明星大腕创作,只有朝着不断优化制作水平的方向发展,才能保持微电影的生命力。专业团队的不断产生对微电影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必然。一方面,大批传统电影大腕转战微电影市场,这是微电影专业团队的根基;另一方面,各大高校的影视专业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微电影拍摄的训练,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影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成为微电影专业团队强大的后备力量。4.寻求品牌化发展与“微电影+”的传播拓展(1)开拓品牌化之路,丰富传播内容微电影市场目前存在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微电影势必要开拓品牌化发展之路。微电影的品牌化可以是名导演品牌、名演员品牌,或是如“腾讯出品”“优酷出品”“爱奇艺出品”这种形式的名平台品牌,再或是名微电影团队品牌,品牌化是微电影在信息泛滥时代的形象识别武器。(2)借力行业融合,拓展“微电影+”空间微电影是微时代的宠儿,微电影与各行业的融合也带来了“微电影+”的春天,“微电影+”是微电影发挥整合传播营销优势的实践。2016年6月27日,《用典》政论微视频正式上线,这个系列的微视频一共十集,它以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的《用典》一书为基础,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出引经据典的讲话内容,视频在中央媒体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网站推送,打破了传统政治传播的枯燥格局,突出了微电影互动传播的优势,实现了全媒体宣传的立体效果,获得了民众的喜爱和高点击量,见证了“微电影+政治”模式的成功运用。微电影应突出行业融合,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微电影+旅游”“微电影+公益”“微电影+婚恋”“微电影+运动”等都将成为微电影发挥其艺术魅力的广阔空间。

四、结语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微时代是一场信息传播界的革命。在信息大爆炸和“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短平快”的艺术表达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快速且自由的创作特质保证了微电影的生命力,短小且具有强烈互动效果的传播特质深化了微电影的感染力,高效且潜力无限的营销特质聚合了微电影的爆发力,这一切带给微电影光明的发展方向,微电影应该成为流淌着艺术血液的商业传播,包裹着亲民气息的信息快递,集结着立体内核的产业生态。

|参考文献|

[1]庄晓东,阮艳萍.微电影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

[3]沈鲁,崔健东.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现状与趋势探析[J].传媒,2016(9):88-89.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6

一、微电影概念

微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一度升温不仅逐渐成为微博的热点话题之一。不仅吸引了很多导演以及明星,而且许多普通百姓借此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微电影产生于2005年直至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络视频,甚至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1.8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手机用户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

不难想象未来的互联网视频会侵蚀大量广告客户以及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很大威胁。“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传播性强同时也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也远远大于普通电影,因此终将在互联网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电影技术及现状

中国是关注、跟踪、研究、使用数字电影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数字电影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中国电影科研所就开始跟踪,进行信息研究,于是在90年代中(1996年)就开始向国家申请对数字电影的研究任务,由中国电影科研所、清华大学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提出《连续图像数字处理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申请,1997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并给予几千万元科研经费,购进大量供研究使用的数字制作设备,开始了应用科技攻关。在此基础上,国家拨出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支持中影集团在怀柔建立了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形成具有“国内第一,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大型数字制作基地。与此同时,北京电影学院建立数字电影试验室,上影数码建立,并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数字制作的电影《极地营救》。从那时起使我国进入数字制作时代。一批用数字电影技术制作的国产大片,如《卧虎藏龙》、《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开启了中国数字制作的关口,取得惊人业绩。目前,我国电影的数字制作和数字放映已成规模,设备拥有量和从业人数都在世界前列,对数字电影的管理及人才培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应该说,为电影的全数字化已有良好的开端并打下坚实基础。

三、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

(一)“微电影”如何发展成长

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推广仍需规范,微电影自出现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对于什么是微电影,目前尚没有明确定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表示:“微电影的电影的长度一般都比较短小,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比较短小的影片,也有很多精品,不过单纯的长度,并不能说明问题”。

(二)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电影盛行网络并非空穴来风,而跟其独特的传播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微电影的制作者可以贴近生活,拍摄自己以及身边的琐事来锁住记忆。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关注他人,最终不仅可以展现自己原创性和个性化也可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表演。

四、微电影的生存困境

虽然微电影正以迅猛的劲头向前发展,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较于传统电影而言在一定的背景、氛围下起承转合方面不可同日而语,难以应付那些跨时比较长、情节复杂的故事。这就使微电影的发展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和其他媒体一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信息不能深刻化,缺失其价值

微电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的瞬间精彩,所以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微”字,而且它最主要的方式也还是它快餐式、细小化的娱乐消遣。但是,微电影在时间上有所局限,常常不能深刻的表达某个主题,也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由于有些故事情节复杂,篇幅较长等原因,微电影是很难应付的。再有就是微电影的题材和类型单一,制作比较简单导致微电影作品的制作和摄影有好有坏。

(二)依然是少数人的制作权

虽说一部好的微电影未必有专业的演员、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影设备以及音响效果,但是纵观网络,真正点击率高的非名导演、名演员莫属。微电影的制作与传统的电影制作一样,要有一定的投入。

(三)政府的监管难度

虽然微电影现在的发展趋势“欣欣向荣”,但业内人士对此前景还是十分担忧。目前来说,微电影都是基于网络这个平台拍摄,不需太多审查就可播出。虽然我国部分视频网站的审查机制会对上传的视频监控,对一些“敏感”和“有害”的信息会限制上传。但是因为网络平台可以使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所以政府如何进行监管是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

五、结束语

微电影,做为电影剧的一种,不仅要加强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传承和开发以及片子的主题的美学化处理。还应该对综合运用3D技术等高科技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吸纳优秀作家和一些剧本创作家组成强大阵容,为我国微电影产业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剧本。我国要想迅速提升电影以及微电影的实力就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即全力改善电影及微电影剧本创作。我们只有不断改善电影及微电影剧本创作,才能迅速提升我国电影及微电影软实力。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7

不少广告商、影视公司瞄准微电影市场,其中以威尔瑞公司出品的《私信门》创新最多。这部由保时捷投资的微电影以情感路线为主题,演绎了经纪人和当红小生、粉丝之间的纠葛故事,取名“私信门”也是搭载网络热点的路线,而之后这种大品牌搭车网络热点的模式成为系列商业微电影营销的制作模板。

从《一触即发》开始,微电影开始集中发力,《老男孩》、《田埂上的梦》、《爱·毕业后》、《闺蜜》……其燎原之势一直绵延至今。

透视微电影

低廉的运营成本、短时的拍摄周期、清晰的商业模式,人人都觉得“微电影”是个好生意。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我们暂且给它下一个定义:微电影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但新媒体的内容谁来拍?实际上,谁都可以。从电视台到手机运营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个人手中的DV。但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仍然不是来自街上随便走着举着DV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拍摄新媒体内容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随着旧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媒体既需要跨媒体的能力,又需要针对性的制作,这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多位已经参与到微电影制作的影视界人士在受访时表示,一部好的微电影是需要精力去揣摩的,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过硬的软硬件拍摄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适应互联网的节奏,怎样收获更多的点击率是赢得微电影市场先机的不二法门。

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一部能引人入胜的微电影却能够达到2.1亿的点击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运作态势,大大提高了观影人次。

微电影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就是能够弥补电影院线市场的空白。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票房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但有近4/5的电影无缘在院线上映。

“网络电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乱象’。现在什么档期都显得十分拥挤,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电影拍了之后根本没有机会走向院线,因此需要新的通道,而网络恰恰帮助电影解了燃眉之急。”一位从事多年影视行业的影视猎头表示。

在这背后,许多人将微电影看成是电影市场的新生代,逐步向市场靠拢。其“见缝插针”地找到了不同企业的营销需求,不同层次的影视“高手”随即也做起了“企业票房”。

创意制胜

“电影快餐”时代的到来,要求微电影提供者在“套餐”设计上要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创意组合。

事实上,不论是颠覆一个行业,还是打败对手,创新是关键。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原则,也是品牌营销的真理。微电影的出现正好契合了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甚至调动了市场的各种因素,房地产也参与进来。

4月14日,在美景鸿城销售中心郑州之璧,微电影《芳邻·几许》开拍,意在将此短片植入河南美景鸿城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美景芳邻,以加快实现36~70平米精装小户型的营销。

河南又川影视是一家准备向微电影市场靠拢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其投资人李军卫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他找到了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从影片的编排、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皆是精兵强将。该公司艺术总监涂巍介绍,最近打算拍一部时尚与古典相结合的舞台剧,将微电影插入舞台剧的创作中是他们团队一个构思,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微电影是影视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如果将一个有创意的微电影安排在舞台剧开场大幕拉开之前,对舞台剧本身作品的烘托应该会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从而提高上座率。”涂巍说。

这似乎只是“可能性”的开始。拍一部叫座的电视剧对于涂巍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技术层面来讲,微电影在硬件拍摄上同样要求严格,但如何让微电影真正融入其所说的舞台剧中,并给出高人一筹的创意,那就真的得动动脑子,考验一下又川影视的整体实力了。

当今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往强烈得多,这就要求有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的有创意的剧本以及主创人员队伍的建设。“剧本”和“编辑”是重要核心。

长文章好作,短文章难攒。从理论上来说,当今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可能平移进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新媒体受众收视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

在“移动”状态、“超短时间”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一个怎样的“微电影”会引起受众的观看情趣呢?可以肯定的是,微电影是以“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内容”,“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微”营销

每一个影视工作者、包括个人创业者都希望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淘宝网”。

无数的市场营销案例告诉我们,商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质”、“立场”、“市场定位”等众多元素需要良性结合才能维系一个品牌的形象。但诸多元素一旦成为定势,似乎与销售预期联系最为紧密的,得有优秀的传播技巧。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8

2005年,由中国大陆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其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在网络引起热映。这部短片被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微博,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具有“微”特点的微电影应运而生。2010年12月27日,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在全国首映。作为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它完全打开了微电影的大门,堪称是微电影时代的里程碑。至此,整个互联网产业,掀起了微电影制作的风潮。2012年微电影进入了大发展之年,搜狐、爱奇艺、优酷等多家视频网站纷纷以“明星牌”、“地狱牌”、“大师牌”来推出自家的微电影系列。微电影的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

二、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分析

微电影在短短的几年内崛起并迅速发展,进入全民的视野,得益于时代的环境条件以及其自身优势。

1、客观条件

(1)良好的时代条件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固定休闲时间日益减少,但社交活动的次数及零散的时间却有所增加。大众需要一种事物作为闲散时间的消遣,填补其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的空白。微电影以微时长放映、微容量制作、微平台播出等特点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下民众的需求。良好的时代条件,成为微电影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

(2)日益壮大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16日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提升至63.4%。网络平台的拓展,网民规模的壮大,为微电影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主观条件

不可否认,良好的时代条件为“微电影”的崛起扫平了时代障碍。其本身的优势,更是让微电影迅速在国内盛行,以致对传统的电影行业乃至整个视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微微电影的时长最长不过300秒,满足了大众打发微时间的需求。传播内容上的微,使得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大大缩短。传播内容的“微”,制作周期的“微”,传播渠道的“微”,传播对象的“微”,微电影正是以“微”的特点得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民众的需要,微电影的发展具有时代性与必然性。

(2)低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成本低,门槛低。它不需要专业的技术、摄影设备和处理工具,不需要专业的演职人员,更不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因此,许多业余影视爱好者纷纷致力于微电影的创作中。它的低门槛为民众提供了创作的舞台,使得人人可以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实现当明星的梦想。

(3)简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微电影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从创作到传播的途径都是网络。这也使得微电影的发行仅仅需要一套鼠标和键盘就能实现。简单的发行方式也简化了创作方式,创作者不需要过多地考虑特定的表达主题、表达艺术性及技术含量等内容,只需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作。微电影“简”的优势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易于创作者不同价值观的实现。

(4)互动性与自主性的交织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创作注重与受众的交流,又不缺乏自我意识。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频频与网友互动来征集剧本灵感,分享创作感受。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成为了微电影创作的一份子,这种参与性充分肯定了受众的主动权与表达权,促进了微电影的传播。而创作者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用剧本与演员,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互动性与自主性的交织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

三、微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微电影正以迅猛的劲头向前发展,然而与传统电影相比,自身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微电影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质量难以保证

微电影时长的限制造成了其在内容表达上不够完整,主题不够深刻。同时,它的低门槛吸引了大量业余者的参与,各种拍摄与制作水平良莠不齐。此外,国家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使得微电影行业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

2、盈利面临挑战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9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在现代的新媒体环境中,各行各业均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教学的形式也随之有一定程度地改变。医学书籍种类内容多、医学知识点繁多复杂,初学者难以找寻其中蕴含的规律,建成完整的体系进行记忆,这些特性造成我国在校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的现象,而微电影这一顺应时代要求产生的新兴影像形式,其互动性、灵活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可缓解医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性。因此如何将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更好结合,开创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创作出更好地满足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优质微电影,显然已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教育部门以及医疗相关机构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

1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的发展

1.1新媒体

媒体是指人借助用来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新媒体简单来说是一种环境。其在狭义上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广义上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顾名思义,新媒体泛指利用电脑及网络等相关的传播新技术,在传统媒体形式的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产生的质变。其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互动性强并且搜索便捷等诸多优势,为各行各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1.2微电影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大约于2010年之后开始进入大众的眼帘并渐渐流行起来。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其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微播放时长、微制作周期、微规模投资等特点且拥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微电影可以看做是“碎片化”的电影,人们可以通过微电影来精练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情感或展示某些事物,微电影的拍摄和内容相比于电影来说更自由化和多样化[1]。

1.3微电影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冠以“微”字事物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快节奏的生活推动下,微电影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微电影因其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及实时性等特点,而与当前形势下人们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相契合,可以在短暂的休息时光中接收到较为完整的信息,并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故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与欢迎。观看浏览短时间的微电影成为人们日常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娱乐形式产生了较大改变,微电影这一新兴的影像形式依托新媒体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并渗透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对传统视听传媒产生的深刻影响。互联网和视频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为微电影的播放和传播带来便利。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众的时间更趋于碎片化,大家更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微电影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则充分符合了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习惯。微电影最初主要用于商业宣传,随着微电影不断走进大众的视野以后,其被赋予更多形式,内容上也不仅仅用于商业宣传,如科普微电影、教育微电影、公益微电影等等。只要更加注重创作团队的专业性、培养微电影方面的人才,拍摄出更具专业化的微电影,微电影这一新媒体孕育而生的新兴事物在未来可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形式,并用于更多的生活领域[2]。

2新媒体时代下医学教育教学现状

2.1医学知识技能学习现状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探索性、学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知识涉猎广、专业名词多,知识点细密繁杂,医学学科分科精细,科目多。据统计,一个医学生所需研读的书籍摞叠起来的高度超过了正常人的身高。医学专业课程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专业性极强。医学生既需要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又需要熟练临床操作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信息量大且88抽象的医学知识与长期专业且枯燥的实践操作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耐心缺乏。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出现授课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培训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等现象,都成为医学教育教学的障碍。例如在临床技能操作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环节,不仅使学生们的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2.2我国医学教育教学领域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多以开设医学课堂教学为主,而教师讲授的授课形式单调,限于学时,可指导的学员有限,适合学校和小群体的培训或者单纯理论知识讲授,对教学时间、教师及学员的数量有要求[3]。同时,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师生课堂互动不佳,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不佳,很大程度上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因材施教,既无法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的教学效果。此外,当前医药教育模式多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方法以知识灌输式为主,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课程考核以记忆内容为主。学生学时多、负担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存在教育模式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4]。因此,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仍是我国医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现阶段,部分医院为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理解能力,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手术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的手术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直播,让医学生可以同步观摩与学习手术过程,让学生可以仔细观察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模拟患者心跳声、肺部呼吸声音和语音震颤声等人体脏器声音,既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

3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在医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3.1微电影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发展迅速

在新媒体时代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更迭也不断加快。现代人在信息知识的获取中更加倾向于提高效率和缩短时间。而微电影作为微视频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因其耗时短、剧情寓意丰富、生动有趣等特征更易被所大众接受。焦明光影微电影分析报告中指出:微电影受众平均每周在网上看视频花费时间为10.2小时,在线观看微电影的比例迅速上升,占比高达95.4%;找到需要的视频资源后,下载观看的用户占比47.6%。微电影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微”上,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微电影在整体内容结构上与普通电影并无二致,区别仅在于时间的长短,这鲜明的特色就要求其在有限时间内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吸引人的内容[5],使微电影具有趣味性这一性质。个性化是微电影的一项重要特质。微电影追求一种个性的、“出乎意料”的表达方式,以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注意力,与当前人们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相契合[6]。

3.2微电影在医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兴起

因微电影的独特性,其经常作为文化传播、教育的一种手段。现如今,还可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应用于多种学科的学习。据查阅资料发现,微电影教学法的正式概念最早是由孙叶飞于2013年提出,其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7]。之后,微电影教学法开始慢慢发展,不仅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手段,还逐渐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如在医学教育教学领域,微电影教学法在专业必修学科方面应用不多,主要用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史的学习、医学英语培养等方面。微电影集语言、动作、音乐、场景等多元化元素为一体,激发学者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印象。例如微电影《黄金六分钟》对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的效果十分理想;又如近年来的作品———《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所展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引发学者对医者职业道德的思考[8]。微电影的出现给医学知识的教学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微电影教学法仍处于萌芽阶段,其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都有待深入研究,所以微电影在医学专业学科方面的应用还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3.3微电影应用在医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

微电影;发展现状;创作思考;表达

2010年《老男孩》的播出引发了集体怀旧、憧憬等各种复杂的思潮,同时,也成为微电影发展的里程碑式作品,随后,具有好莱坞级微电影之称的《一触即发》引起巨大反响,让微电影再度走入人们视野,从此,微电影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微电影在自媒体平台随处可见。但是,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微电影现状思考

微制作、微剧情、微纪录、微投入,这是微电影的特性,鉴于此,微电影可以遍地开花,以草根、短小、灵活的方式在互联网和自媒体中风靡,对传统影像的挑战也在不知不觉当中上演;它具有完整的情节,在很短的时间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给观众以视听冲击和心灵刺激。因此,商家利用微电影的特点,千方百计的达到商业目的,自然,微电影的发展也夹杂了很多不良元素,但是依然有很多著名导演、社会人士加入到微电影的行列,引领微电影的良性发展。

二、微电影创作思考

微电影更多的是表达每个作者的内心、记录生活、实现自己电影梦的方式,微电影的创作原型、灵感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大都反应创作者本人或周围的境况。以小见大,是微电影常见的创作方式,用一件小事,反应出社会上某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如黄渤的处女作《特殊服务》、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伍仕贤作品《车四十四》。前者从人生出发,破产的老板企图在宾馆自杀,但是被误入房间的小姐从死亡边缘拉回,告诉观众,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后者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一位女司机在偏僻道路上的不幸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此外,类似受到好评或引起极大关注的微电影还有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尤其是最后一部《百花深处》,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三、微电影关注思考

电影不光有娱乐功能,还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微电影属于电影,自然也不例外,除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人文与人性。《老男孩》之后也涌现出了很多关于怀旧的作品,80后已经步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逝去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正是微电影《老男孩》所关注的,所以才能引起共鸣,自然,作品也被社会推崇,被市场认可。它的成功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关注点的选择,80后或者70后每天奔波在节奏紧张的职场,无暇顾及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青春已然溜走,但作为天之骄子的一代,都有过梦想,作为生活在社会转型和改革的一代,他门的生存状态却不尽人意,怀旧系列微电影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再现了80后的生活,引发了社会群体性的思考。

社会变革和发展之快,让很多人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无法适应这个节奏,尤其是在北上广这些大都市打拼的年青一代,近几年成为被关注的主要群体,很多的微电影作品都在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如黄渤的微电影处女作《特殊服务》,创业失败的年轻人想以死来逃避,但是误入房门小姐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他从死亡线拉回,从而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创作自己微电影作品的时候往往会面临选择怎样的主题,亦或是选择讲述什么样的故事,这决定于创作者的关注角度,两者息息相关。社会现代化建设加速,城市化建设趋向一致,很难看到有代表地域文化的建筑,陈凯歌微电影作品《百花深处》借一个冯先生(疯先生),反应了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尴尬的矛盾。微电影的关注点选择一定不能漫无边际、摸不着边,必须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者身边的微事件,而且一定要做到以小见大,结合自媒体和移动终端等观看方式,所创作的作品定能走入人心。

四、微电影发展思考

1、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微电影广告是当今影视广告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以产品为原型创作一部短片,可短可长,也可以分系列呈现,如大众CC微电影《巴比伦迷雾》、益达《酸甜苦辣》系列等,这些作品从表面来看,是在讲述一段或爱情、或人生的故事,但实际,产品广告已经在故事结束后深入人心。电影制作离不开商业的支撑,因此,电影在发展初期就与商业基础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与艺术的纠结也不断加深,微电影亦是如此,微电影当今的发展已不是当初的粗枝烂叶,它的制作不断地在靠近电影,从前期到最终产品制作完毕,每一个阶段都已经无限度接近电影的制作,没有商业的投入,根本无法制作优秀的作品。

2、勇敢的表达鉴于微电影的特性和网络、自媒体的播放平台,微电影的表达语境很开阔,比院线的影片可以反映更深刻的内容。自媒体已经无法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信息接受终端发展速度飞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随意和方便,对于短小精悍的微电影来说,自媒体成为其功勋之臣;网络平台相对开放,对于微电影的创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创作者可以尽情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揭示社会不为人知和黑暗的一面……在网络平台,这些都可以实现,因此只需创作者能够勇敢的去表达、去发掘。

3、思维与技巧的创新微电影除了时间长度与电影的差别外,其他制作方法几乎没什么不同,思维和技巧都可以借鉴电影。设置悬念、情节起伏、矛盾冲突、镜头运用等都可以从电影的创作思维和技巧中学习,但是,毕竟长度有限制,需要结合片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创新。其次,在微电影中,时空的转变不像电影那么频繁,时空转换相对固定,所以,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视听冲击,镜头的安排和转换需要更有新意。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1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4

一、微电影和微电影的出现

世界电影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电影成为一种新的艺术类型被世人所接受,可以说,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用他们发明的摄影机记录了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早期的电影发展是纪录电影的发展,但随着乔治·梅里埃将摄影机带入了他的戏剧舞台,剧情片的概念也开始有了它最早的雏形,世界电影的发展开始逐步进入类型化的时代,剧情片与非剧情片,长片与短片……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世界电影做了类型的分析和研究。

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IPTV,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媒介的出现,影像的播出平台发生了质和量的双重变化。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坐在影院里观赏的唯一享有品,越来越多的人选取了不同的媒介对电影进行观看。

微电影的称谓方式是中国化的,其“微”主要体现在投资、制作、时长上。与国际上的“短片”是有不同的。国际上的短片主要是以影片时长来划分的,播出媒介也多以院线和国际赛事为主。而“微电影”是一个中国化的词汇。

微电影在我国的最早出现被追溯为2010年末,一部由凯迪拉克公司投资拍摄,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时长为1分钟,在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有效的叙事以及对凯迪拉克品牌的植入性宣传。这部广告片的出现,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微电影。中国最早的微电影是与商业广告紧密联系的。

时至今日,虽然微电影的发展可谓一片欣欣向荣,但对微电影依旧没有学术化的定义。

二、微电影的发展依据

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出资邀请了8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拍摄了风格迥异的8部电影短片,导演伍仕贤在《独自等待》之前的准备期也拍摄了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这部剧情小短片也可以被认定为微电影在我国发展的雏形。2010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

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像制作的技术层面发生了飞跃性的改变。首先是摄录设备的平民化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摄影机,进而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便捷的设备支持。甚至一些微电影短片的制作会使用更简单低廉的摄录设备。

其次,国内各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影视制作等相关专业,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更是为影视制作行业输送了大量相对专业的人才。

第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微电影提供了强有力的播出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视类作品的播出媒介发生了从质到量的巨变。电影自产生之初,播出平台只有院线,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上座率差,票房不理想很难登上院线的影片有了新的播出媒介——电视。每一次艺术手段的变革都是以技术变革为客观前提的: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为了对抗无线电广播对默片的冲击;1935年,彩色影片的出现是为了拯救没有起色的电影产业;1952年,电影票房受到了电视的冲击,客观上刺激了电影产业中“新银幕工艺”的发展——3D技术的初探、宽银幕电影的尝试。时至今日,高成本影片的票房收入未必与投入成正比,相对中国化的电影审查制度,也使得很多电影作品未能有机会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这种我国特有的现状和审查制度,客观上促使很多创作者选择其它的媒介将自己的影视作品推介给更广泛的受众。但也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限制以及利润回收等方面的影响,创作者选择相对投资较小、制作周期比较短并一定程度上接受商家赞助的微电影创作。这种类型的影视短片作品,依赖于电视、银幕以外的媒介进行传播播出,特别是基于三网融合等在内的新媒体技术,网络电视、IPTV、数字技术、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在内的新媒体,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广博的播出平台,也能使作品更大程度的覆盖到各层次的受众群。

第四,中国式的浅阅读习惯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受众心理依据。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以第五代导演为创作主体的中国主流电影创作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社会状态的改变,人们日渐进入一种速食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生活,快捷化的交通方式,标题式的阅读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很难安于大段的时间去往影院进行观影。当然,中国电影院线不匪的票价也是很多受众选择网络或其它媒介进行观影的又一动因。在这种社会生活现状下,中青年的受众群更多选择一种便捷的阅读模式、一时间,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成为他们每日接收信息娱乐的渠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由于受到时间地域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播出影像类型也就相应的受到时间的制约。为了保障收视的完整性和创作者的叙事表达的连贯性,微电影以其体裁精短、题材多变的优势潜移默化的介入了现代人的生活。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2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54-01

“新媒体”是近来非常热门的话题,然而,现如今在国内的学术界与与此有关的相关业界,却没有对究竟何为“新媒体”做出准确的定义。仅仅从最表层理解,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于旧的概念。

关于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

纵观媒体的变化,自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出现,一直发展到到视听结合的广播、电视等等,人类传播信息的介质从来都是不断变化的。与此同时,他们作为信息的传播介质,本身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信息连通全球的电子邮件、论坛、视频、博客、手机、微博等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且影响越来越大,它们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已有的观念与生活状态。而这些“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一般来说,就是目前大众普遍认为的新媒体形态。

所谓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可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微放映时长、微制作周期、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影,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 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微投影”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

2010年深秋,一部名为《老男孩》的短片火遍网络,一夜之间迅速流传开来。感动了从60到90后的广大观众,很多人流下了对青春唏嘘的泪水,大家交口称赞。此后,中国微电影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浪潮。而在此浪潮中,新媒体作为传播的渠道,为浪潮的到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整合平台资源为基础,以量身定制为主体,以优质内容为保障,以明星话题为亮点,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核心,以系列传播为形式应当是这一行业做大做强的正确发展方向。微电影《老男孩》是新媒体背景下,成功最显著的案例。

微电影身上有电影与广告的双重基因,因此专业制作和社会化传播也成为它的固有特质。

2012年,作为全国知名冰淇淋品牌,可爱多推出了青春爱情观点系列微电影《这一刻,爱吧!》。2012年4月在网络上推出,不仅在一个月之内狂揽过亿点击量,始终高居视频网站电影排行榜,更在微博、各大BBS中,引发了大众对爱情观点话题的热烈探讨,破竹之势足以让其他微电影作品望尘莫及。

在商业微电影层出不穷的当下,可爱多今年出品的《这一刻,爱吧》不仅可称为是最成功的一部,更是首部同时具有商业及艺术价值,并将两者如此完美结合的具有跨界意义的案例电影。 明星效应与微时代的微传播,使得影片点击率节节上升,商家成功的引起了话题,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阅读者,同时也是广告投放者。新媒体时代的微力量,震撼人心。

随着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的文化传播“微时代”的到来,碎片化,自主式的微电影使得商业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凭借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新媒体作为一个传播平台,微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引发了无可估量的广告效应,这是商业和新媒体微电影的美妙联合。

微电影行业现状篇13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MHz-300GHz(波长1mm-1m)之间的电磁波。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在通讯、军事、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辐射的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微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1微波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调查

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朱海洲[1]调查发现,微波站的工作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蔡广等[2]对330名某雷达站的官兵进行调查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手机使用者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后可引起多种症状,且随着手机日平均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症状的出现率明显提高[3].

2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2.1微波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微波不仅可影响T 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还可影响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慢性低功率微波辐照可致家兔T淋巴细胞数减少[4].

2.2微波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微波对抗体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陈永娟等[5]以2450MHz微波辐照小鼠,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影响不明显。庞轶兵等[6]研究了2450GHz连续微波和振幅调制微波辐照,发现连续微波辐照引起雄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37%),调制微波可引起雄鼠脾指数升高(+15%)、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55%),而发现雌鼠没有类似变化。

于永梅等[7]调查发现电视直播中心和卫星通讯中心的长期从业人员IgG和IgM浓度升高,表明作业环境微波污染可影响作业人员免疫蛋白的浓度。

3微波对眼睛损伤

3.1微波对视网膜损伤调查研究。微波对视网膜的损伤主要取决于微波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模式、频率及照射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照射次数等,根据陈则行等[8]对某微波站413名作业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低强度[10mW/cm2(1W/m2)]、长时间的微波照射下,可发生视网膜黄斑部色素斑,且眼底改变和工龄呈正相关。戴淑芳等[9]在调查中也发现微波可引起视网膜的损伤,主要为后极部小血管痉挛、黄斑部色素紊乱、灰黄色萎缩斑。

3.2微波对视网膜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李昌吉等[10]的研究,他们采用27W/m2高强度微波一次性(2h)照射兔头部,发现除可见明显的角膜混浊和白内障外,视网膜也严重受损。

3.3微波对晶状体影响。 微波对晶状体的损伤主要是晶状体混浊,张艳玲等[11]对70名微波作业3年以上工龄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微波作业人员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点片状混浊(11.4%)。

4微波致突变、致畸、致肿瘤作用

4.1致突变作用。 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或染色体结构、体细胞改变可能伴随着细胞死亡或癌症的发生,而生殖细胞的这些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王秀文等[12]报道国外专家对小鼠大脑细胞和细胞经微波辐照(功率为1mW/cm2,SAR=1.18W/kg),发现DN段发生改变。刘伟国等[13]研究用微波辐射大鼠100d,1h/d,发现DNA、RNA受到损伤。

4.2致畸作用。 根据文献[11]报道有人在小鼠整个怀孕期接受915MHz、2450MHz和6000MHz辐照,而后观察怀孕小鼠及其胎鼠和新生仔鼠的各种形态学、精神生理学等指标的改变,发现暴露于6000MHz微波辐射的实验组有轻微发育迟缓,并有统计学意义。

4.3致癌作用。 关于移动电话引起脑瘤及儿童白血病的报道日渐增多,使微波与肿瘤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肿瘤的潜伏期长,致病机制复杂,再加上人群的微波暴露水平难于准确统计,因而有关微波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结果也颇有争议。

5结语

综上所述,微波对人体的生物学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眼睛视网膜和晶状体的损伤、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人体影响的调查结论报道也不一致,有些结果与研究结果还有差异,还有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这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尚缺乏一致性和重复性,因此目前还不能得出低强度电磁辐射对人体生物效应的明确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海洲,低功率密度微波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职业与健康,2005,21:205.

[2]蔡广,王德文,李全岳,等.雷达微波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19:31-33.

[3]伏代刚,龙云芳,赵立强等.手机微波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20:85-89

[4]王秀文,李延华,王玮.微波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进展.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271-272.

[5]陈永娟,陈宇炼,翁念农,等.低强度微波对小鼠免疫毒性的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1997,14:104-110

[6]庞佚兵,丁桂荣,郭国祯,等.2450MHz微波辐照对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的影响.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186-187

[7]于永梅,韩志新,何丽华,等.微波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3,21:396

[8]陈则行,张鹤悟,刘庆川,等.微波站低场强微波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3,9(9):397-398

[9]戴淑芳,吴岚英,李丽,等微波作业人员眼部损伤―六年动态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4,16(2):87-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