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合集13篇

时间:2023-12-14 11:53:10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1

1.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概念

智能公共交通云服务平台系统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公共3G宽带无线通讯等技术为一体,可以帮助提高公交企业营运生产调度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公交信息服务快捷和多样化、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市民足不出户通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交通达人”软件,手中的智能终端便可动态的从公交的云服务平台获取定制化的公交到站信息提示服务,下站提醒服务,公交信息权威信息获取,与公交公司的网络互动服务等。

2.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项目背景

(1)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已成为社会民生日益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难题。大力发展公共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众多城市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提升智能公交的水平可以大大提升市民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满意度。

(2)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项目作为申请“公交都市”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地公交集团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公共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3)智能公共交通领域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历史时期。

交通运输部在大部制改革后,被赋予城市交通的管理职能交通运输部对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度重视,李盛霖部长特别指出要抓好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交通运输出行服务系统建设。因此,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历史时期。

(4)经济发达城市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和软硬件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国经济发达城市都有一大批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交通行业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市民出行服务的重要支持。

3.实施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大力发展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对交通科技与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升智能交通水平,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开展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建设也是各城市实现交通部提出的“公交都市”的发展战略要求。

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到“感知中国”的提出,随着全球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

4.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的预期目标

充分挖掘城市公交现有GPS车载定位感知系统的应用层级和应用服务,为实现和深化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公交云服务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友好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和出行体验。

监测客流和异常时间发生,优化换乘调度,丰富公交车抵离站信息的渠道,让市民体验到良好的公交出行和换乘服务。

缓解乘客站点集中等车和拥挤上车情况,提升公交服务体验。

通过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提升公交综合服务和市政满意度建立起公交公司和市民的互动沟通平台,双向共赢的交流平台。

5.各省会城市公交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2006年以来,省会城市公交以建设共享信息平台为主线,加速公交的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各城市的公交共享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为融合城市公交各种应用为一体的大型共享信息平台,包括:企业信息平台、运营生产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后方保障平台、乘客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六大子平台。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的部分可以通过此次智能公交项目来提升和增强,构建为市民服务的数据服务平台,满足市民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便捷的获取公交到站离站信息,细致入微的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贴心的乘车体验。目前部分省会城市公交已经具备了开展智能交通的硬件基础条件,且各项条件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通过对车辆GPS数据的自动采集,已经实现了公交车辆运行的可视化调度。中心服务器支持全部公交车辆的车载终端的实时连接,可以满足乘客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软件实时掌握车辆到站信息。

6.智能公交服务平台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从智能交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交通讯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和,已日益成为平常交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讲,取得准确和可靠的交通数据和提取准确和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的能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出行者来讲,取得实时、预测和反应历史规律的道路网络交通状态信息,已日益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

从趋势上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普遍使用了GPS调度系统,北京,上海,城市,杭州等城市在此基础上都运行了部分电子站牌的服务。但由于建设成本高,运营维护复杂等因素,目前只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做了应用尝试,目前来看这种方式不适合大规模的部署。因此低成本的移动手机电子站牌类服务特别是后台的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必将横空出世,普惠市民。

7.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的建议体系结构

智能公交云服务平台由公交实时状态信息子系统(利用现有的公交智能调用系统,通过消息服务器获取公交的实时动态信息: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后台服务子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消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服务),用户终端子系统(包括Iphone平台与android平台,为用户提供虚拟移动电子公交站牌与公交信息查询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

智能公交服务系统能够同步提供公交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服务:

动态信息服务:实时公交车状态信息由公交智能调度子系统通过消息服务器同步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的线路关注与动态信息查询需求,经过智能运算,实时将公交到站信息推送移动终端(手机),由终端软件向用户发出到站信息提示与显示动态信息查询结果静态信息服务:应用服务服务通过从数据服务器获取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公交公共等信息,响应用户终端的静态公交查询请求。

8.结束语

目前已经有不少省会城市,比如济南、厦门、南昌、广州等城市在试运行这样的系统,另外这样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需求作应用的扩展和适应。

参考文献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2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06-01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受到国家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重视。作为走在国际最前沿的一项新技术,它被誉为:“技术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在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被国务院上升到第二位。介于物联网关系到信息资源以及未来网络的应用,物联网将在推动世界迅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1 物联网概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继它们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物联网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被称为EPC系统。它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器、各类传感设备装置、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视频识别技术等,依照约定的协议,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

2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早,所以现阶段在技术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在1991年,施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科学美国》这本权威杂志上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大胆的预测,也就是物联网最早时候的萌芽状态。而中国在1999年有了传感网定义,并且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逐渐有了物联网的雏形。

感知、传输、处理、实现、及时、精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10年几乎达到两千亿元。在标准研制与技术研发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在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通信协议、芯片、智能计算机、协同处理以及网络管理等。现阶段,我国在诸多领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环保、物流、医疗、农业、电力、交通、安防等,并且这些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我国在物联网应用及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应该清楚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带头精英企业少,信息安全方面不完善,技术产品差,规模化应用不多,应用水平不够高,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弱等。

3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越来越阻塞,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然而传统的应对措施根本无法彻底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把多种技术有效集成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善交通情况,建立交通工具、驾乘人员以及道路三者互相的动态联系,使驾驶员能在有效时间内清楚道路交通和车辆情况,使行车路线得到优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环境质量。智能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它将信息高速公路与实体高速公路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还没有得到普及,但已经有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已经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交通问题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快速路走廊,道路比例失衡。

2)车辆的发展速度过快。虽然城市的道路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完善,在长度和面积上都有很大的增长,但与车辆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也导致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如此看来,目前的交通设施已经达不到交通路况的需要。所以,只是纯粹的依靠道路建设,很难彻底解决交通问题。只有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彻底有效的改善交通状况。

3)交通政策不完善,管理技术不够强,导致交通堵塞,交通效率不高。

5 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架构

早期的智能交通系统被称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简称:IVHS。因为各个地方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汽车拥有量以及人均道路拥有量等都不一样,所以通常由政府组织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鉴于如今的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支撑系统:

1)动态路线引导系统,简称:DRGS。

2)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简称:MOCS。

3)安全驾驶支持系统,简称:DSSS。

4)智能图像处理系统,简称:IIIS。

5)紧急救援与公众安全系统,简称:HELP。

6)公交优先系统,简称:PTPS。

7)先进车辆信息系统,简称:AMIS。

8)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简称:EPMS。

6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6.1 Telematics通信服务系统

Telematics车联网系统具有通信控制功能以及强大的计算功能,由专业公司提供相关服务需要。首次开展此项业务的是QnStar公司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六百多万辆汽车在使用,其中我国也已经开通了这项服务。紧急救援、导航系统、碰撞自动求助以及车辆防盗等服务都是OnStar公司提供的。

6.2 互动式公交车站

互动式公交车站EyeShop系统的初始构想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在不受限制的空间内提供不收费的服务,使得公众在等车的时候也能实现查询多种信息、规划旅游线路以及进行阅读和娱乐等。并且该系统提供娱乐互动空间,如:互动式地图、公告栏、个性分类广告、电子涂鸦以及路线规划等。

6.3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

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早发行的防碰撞与防追尾的预警系统,它的原理是当两车在距离比较近时,便会发出提示的警报,警示两车的驾驶员要提前进行防范。

7 结束语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3

前言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下,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交通需求越来越高,道路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不仅如此,交通事故也随之而增多,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和经济上的损失。为了改善交通问题,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1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引入电子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是对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直观体现。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构造简单,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拥有专用仪器系统,用户可以对其进行自定义,灵活性高,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逐渐趋于软件化方向发展的硬件,是国际硬件整体发展趋势,而电子信息技术正与这一趋势相符,且虚拟仪器技术十分强大,可以实现多种功能,配备的专用软件与探头还可以有效的完成特定系统参数检测,其中汽车发动机参数检测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参数检测方面中的一个应用。总而言之,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功能强大丰富,而且适用于各领域,可以很好的满足测量、科研、检测等需求。所以,将该技术引入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当中是非常必要的。

2 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2.1 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介绍

现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射装置、交通信号灯系统和车载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利用无线方式将交通信号灯信息发射给交通信号灯系统,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发送进来的信号灯信息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和显示,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禁止通行、警示和可通行[2]。车载接收装置安装在机动车辆之中,用于接收交通信号灯信息,包括语音、接收、显示和控制四个单元。在交通系统运行当中,交通信号灯起着基本语言的作用,对交通进行有序的指挥和疏导,使交通通畅与安全得到较好保证。

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先由交通信号灯系统对信号灯信息进行采集和显示,然后由发射装置对交通信号灯信息进行读取,经降低功率处理后通过无线将信号灯信息发射出去。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内车载接收装置感应到发射装置发射出的信号后,由接收单元对其进行接收,并随即发送给控制单元,对信号灯信息进行解码后发送给语音单元,最后发送给显示单元[3]。

2.2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2.2.1 设计思路与总体设计

交通信号灯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是保障车辆与行人安全通行、有序通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设备。鉴于交通信号灯主要是设置在人群集中、人员流动频繁,日流动量较大以及过往车辆较多的分叉交通路口处,而非所有路口均设有交通灯,从这方面考虑,本系统将设置两个交通信号灯,用以对不同方向(东西、南北)的交通进行疏导控制[4]。在同一时刻,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交通信号灯颜色是对立的,即东西绿灯,则南北红灯;东西红灯,则南北绿灯,过渡阶段为黄灯。考虑到十字路口白天交通流量大且频繁,尤其是在上下班时段,因而需要对该处的交通信号灯变换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当缩短红绿灯亮灯时长,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晚间,人流与车流量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减缓,因而宜适当延长信号灯变换时间。

基于上述思路分析,结合交通信号灯在工作过程中是通过简单的外设和应用程序将信号灯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终端的,因而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应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智能交通控制终端和电源管理及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对交通信号灯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发送给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状态信息进行处理,对故障进行处理。控制终端对信号灯的颜色及其变换和亮灯时长进行显示。

2.2.2 控制中心与终端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来的交通信号灯状态信息经由逻辑电路传送至交通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来自于数据采集模块的状态信息后,利用逻辑电路对信息进行判断,判断信号灯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有红灯亮、黄灯亮和绿灯亮三种状态,通过判断从而了解当前交通信号灯的工作状态,进而保证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正常运行[5]。当信号灯发生故障,控制中心根据逻辑电路判断异常结果(不显示上述三种状态中的某一种),由系统第一时间发出警示,从而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及时将故障清除,降低交通灯故障给车辆行驶带来的影响。

交通控制终端模块,负责对交通灯的颜色变换和亮灯持续时长进行控制,它将传输进来的控制信息传输给PC机,PC机进行相应处理后再返回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根据指令要求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对于智能交通控制终端的设计,采用灵活性高、可靠性高的层叠式顺序框架,这种框架处于编辑状态之下,各个框架结构的顺序可以较为容易的改变。本系统设置两个不同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因而需要采用两个顺序结构,对于同一交通灯亮灯颜色的交替变换,可以通过设置局部变量来实现,而对于每种颜色的点亮持续时长控制则使用Window CVI提供的定时器,通过参数设置来实现。当信号灯点亮时间临近结束时,系统需要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以信号灯闪烁显示作为提醒,对于这一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文本信息设置来完成,最终完成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3 结束语

在城市交通发展快速的形势下,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不可缺少,而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引入则更进一步提升了信号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的作用。因此,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应积极引入该技术,充分利用该技术优势,对城市交通进行调控,保障交通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鹏.基于信息融合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2]周文奇,韩晓玉.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5,21:91-92.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4

由于近几年来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道路拥挤的问题变得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在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道路拥挤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进一步实现交通行业更加智能的发展。

1 智能交通集成现状特点

1.1 智能的信息感知

1.1.1 卡口智能抓拍:卡口摄像机前端高清抓拍机集视频采集、视频处理、车辆信息识别等核心功能于一体。

1.1.2 违章自动检测:电警摄像机内置具有车辆违法检测、识别可对多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具备通行车辆抓拍和记录、全天视频监控录像、交通参数采集等多种复合功能。

1.1.3 人脸抓拍比对:高清人脸抓拍服务器内嵌人脸抓拍算法,可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自动抓拍和上传,建立人脸信息数据库,提供黑名单预警、人员布控、人脸检索、大库比对等智能化应用。

1.1.4 智能分析处理:智能运动跟踪、高清视频拼接、视频智能分析等多项智能应用技术,变被动式监控为主动型防范,大幅提高视频使用效率。

1.2 强大的实战应用

1.2.1 可视化图上作战:依托公安PGIS系统,实现人、车、物的轨迹刻画和案件线索分析,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

1.2.2 实战化视频应用:融合视频标注、视频摘要、智能排查、浓缩播放、图像增强、图像编辑、万能播放器等多样化的智能工具.提高视频侦查的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人力耗费。

1.3 指挥调度

1.3.1 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建设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城中有岗亭的指挥巡防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1.3.2 “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以PGIS地图为载体,将时间、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报警定位为可视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视化、警力现场处置可视化、处警过程可视化。

1.3.3 “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支持快捷操作工具,一键快速布控警力,一键图上点击通话、一键警情同步,实现了指挥的扁平化,大大缩短了指挥调度响应时间。

2 智能交通集成在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只会城市中就需要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参与,这种智能交通的参与会使得城市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且在现在智慧城市的扩大过程中,相应的监控系统和高科技技术的增长仅仅只依靠人力管理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智能交通。通过高科技的手法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且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向实用性的跨越,实现监控与相应卡口达到统一管理模式。对汽车的搜寻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号牌输入就可以找出该辆车的行驶记录,这种做法对公安机关追查相应的车辆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这种技术手段除了这一项作用之外还存在相应的特点,在这里笔者对这项技术手段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2.1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总的来说使用相应的智能交通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而且这项技术手段在进行相应的公关机关的侦查中除了有效的监督之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异构、软件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兼容,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小投入大收获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多样化接口的输入会让输出,使得这项技术手段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另外对兼容性的体现也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相关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对相应数据库的对接、异构平台的对接和不同厂家的硬件进行对接。在三个方面最根本的功能和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监控手段对相应的信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另外对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建立一套统一、可扩展的体系,从而实现最大的兼容性。

2.2 具有开放的扩展性

前文中所说的与相应的异构平台进行相应的对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内部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相应的侦查工作时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特殊的要求特殊定制,从而进一步为公安交警部门实现优秀的实战平台。

2.3 数据深层信息研判

由于把我国拥有汽车的数量比较多,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系统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非常多,不仅如此还需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找出相应的风险,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还需要为相应的侦查工作提供研判分析数据而且系统通常使用卡口和监督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使得为各个部门的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线索。

2.4 GIS系统的应用

通过电子地图可实现对布控报警的迅速定位以及对特定车辆的轨迹分析。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操作界面直观方便,能从广泛意义上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信息誉里、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又游旨定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等一系列的功能,可操作性强,便于灵活地调度和跟踪,处理报警言息等。

2.5 贴近实战的管控业务

通过与三台合一系统集成对接,实现了接处警业务,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定位警力,实现快速高效派警,实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可以控制事发地点的信号、诱导系统,已实现交通疏导。针对重大事件,平台提供特勤预案业务。制定特勤路线(区域),执行时会自动联动路线(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的监控周边情况,并实现交通的畅通。

2.6 交通诱导系统

诱导主要为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提供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例如:路段的拥堵状况、信号灯状态等。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预案,并通过由广播电视媒体和前方交通诱导显示屏及时信息,告知路面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有效的交通疏导。

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现在交通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相应的道路容易发生堵塞而设立的。而且在很大程度来说进行相应的只能交通能够使得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交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且还能在一定的角度上为现在社会上通过道路犯罪的案件进行破除,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应的智慧城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5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161-02

1 引言

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国家、社会在基础建设领域重点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给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方面起了具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公交企业从原来靠国家财政补贴逐步过渡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公交企业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很多城市公交仍然实行人工售票的方式,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无人售票”的出现是公交系统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成功解决了人工售票的问题,但却存在找零困难、残币假币现象严重、点钞工作量依然很大等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广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IC卡式继条码卡、磁卡之后推出的新一代识别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小的个人计算机,IC卡是高科技产物,技术形形的品种令使用者应接不暇,它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即可提高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可进一步深化公共交通的全面改革。

2 设计思想

IC卡的应用虽然成功地解决了人工售票和投币式售票的残币假币现象严重、点钞工作量大等问题,却仍然着一个很大的问题,系统无法根据市民的乘车距离合理地收取乘车费用,因此IC卡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公交系统中,许多公交系统仍然采用人工售票的方式,根据市民的乘车距离收取相应的乘车费用。如何根据乘车距离自动收取乘车费用成为公交系统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的IC卡收费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了公交车智能收费系统设计思路。在车的前门附近(入口)设置一个非接触式IC卡阅读器,在车的后门附近(出口)设置另一非接触式IC卡阅读器,当乘客上车时,在入口刷卡,此时非接触式IC卡阅读器部分地或全部地写入起点站、起点时间、车次等信息,该起点站信息可以由司机通过键盘控制(等同于现有的到站提示系统的控制)。当乘客下车时,在出口处再进行刷卡,非接触式IC卡阅读器从IC卡中读取起点、起点时间、卡号、卡内余额等信息,并根据起点和终点信息,计算并扣除相应路程的费用,同时,将卡号、起点、起点时间、卡内余额、消费金额、终点、终点时间等乘车信息存储到阅读器额存储单元中,以供后续的结算、清算、查询、数据分析的使用。

由于该智能收费系统不需要人工干预,却能根据乘车距离合理地收取费用,因此,即解决了人工售票方式的人力投资浪费问题,投币式系统中的残币假币现象严重、点钞工作量依然很大的问题,又解决了普通IC卡收费系统找零困难以及按距离合理收费的问题。

3 基本结构

图1中给出了IC卡阅读器的基本结构图,通常,IC卡阅读器包括:微处理器;数据采集接口;天线;安全模块;数据存储器;声光提示装置(可选)等。射频IC卡一般包括:天线、控制器和存储器等。对于射频IC卡而言,应用广泛的有符合ISO/IEC14443A标准的非接触式IC卡卡片,例如飞利浦公司的Mifair1卡片等。

图2为公交车智能收费系统模型图,该系统模型主要包括:IC卡片;车载预付费IC卡阅读器,安装在公交车前门处;车载找零IC卡阅读器,安装在公交车后门处;智能检测系统,安装在公交车中间位置。其中IC卡片同样优先选用ISO/IEC14443A标准卡片,以飞利浦公司的Mifair1卡片为代表。

4 实现原理

预付费IC卡阅读器中存储了该公交车所在的公交线路中的所有站点的信息,并记录了每个站点Si到终点站D的距离Li。IC卡有乘车、下车和等待三种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没有预付费用或提前找零的乘客。

公交车按照好智能收费系统之后,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设置公交车起步价a(元),每公里路程的单价p(元/公里),最高限价b(元),最小找零值d(元),找零后最长逗留时间t(分)以及最长乘车时间T(分)。

由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该智能收费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智能检测系统用于监督提前做找零操作的行为,找零后最长逗留时间t表示乘客找零后可以继续乘车的最长时间(一般设置为两个站点之间的最长行驶时间),也就是说,乘客在找零操作后t时间之内必须下车。如果某位乘客为了省钱在未到达终点站之前就进行刷卡找零操作,此时IC卡进入下车状态,经过时间t后IC卡进入等待状态,如果此时乘客还在交车上,公交车上的智能检测系统会检测处于等待状态的IC卡,进行报警操作。

最长乘车时间T表示乘客一次乘车的最长时间(一般设定为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所需时间)。IC卡从乘车状态开始,如果经过时间T后,仍然处于乘车状态,则自动改为等待状态。如果乘客下车时没有进行找零操作,则经过时间T以后会自动进入等待状态,消费金额等于从起始站点到终点站的乘车费用,初始站点信息自动删除。

5 实例说明

2分钟后IC卡进入等待状态,如果此时,马勇同学还没有下车,公交车里的智能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该IC卡,并进行报警。

如果马勇同学下车后没有在后门的找零IC卡阅读器进行刷卡操作,自上车开始60分钟以后,IC卡会自动从乘车状态进入等待状态,初始站点信息自动删除,因此,马勇同学没有获得找零金额,此次车程的消费金额为2.5元。

6 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公交车收费系统存在的不足,对现有的公交车收费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智能公交车收费系统的设计思想。该系统在公交车中添加车载预付费IC卡阅读器和找零IC卡阅读器,根据乘客的乘车距离计算所需乘车费用。然后介绍了该系统的阅读器的基本结构和公交车的结构,并详细说明了智能收费系统的运行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智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友生,公交IC卡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3).

[2]方银清,公交IC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01).

[3]郭杰.公交IC卡自助交费系统应用方案[J].华南金融电脑,2005,(10).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6

一、智慧交通的理论探讨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判断、自处理、自适应能力,是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交通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等各个方面将发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基本特征

1.变革。智慧交通本质是交通领域从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交通自身革命的过程,必然会引起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动力,同时引起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的变革,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

2.融合。信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重点在业务、技术、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态,是交通运输由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向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发展的变革,是交通运输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跨区域、多方式之间协调运行的变革。

3.智慧。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信息化的共享性、可预知性,掌握交通运输业务的规律性,预测交通运输的未来趋势,而且还通过其渗透性、改善性和可干预性实施交通运输状态的自动高效调整和转变,达到优化交通运输的目的。

4.全面。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所有业务、所有人、所有设施、所有装备、所有企业,涉及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协调是实施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的根本要求。

(二)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改变和影响的实践证明,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交通生产要素,转变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形态,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一是高效衔接经济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支撑经济协调运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百姓日常出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按需实时对接。

二是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自身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准确的检测、预警、智能控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自身或周边环境变化,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是改造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方式。通过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扁平式、协同式、智能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形成伞网络、大规模、大范围、多业务、多环节、多方式的综合物流的生产组织模式,甚至是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管理成本。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及时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况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掌控,交通运输态势的及时预警,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明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交通运输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科学决策,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决策风险。

五是透明服务公众和企业。百姓获取出行信息、办理票务更加方便;企业随时随地都能办理各种许可、提交各种材料、支付各种费用、获取各种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行业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行业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制止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二、智慧交通实现路径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实施若干重大信息化工程,使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业务领域。例如,加强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路网运行、航道运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试点工程建设,生产协同能力逐步增强;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发展决策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化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迅猛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路径导航、实时路况、出租车电召、公交动态、航班动态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并呈现互联整合、规模经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交通建设的趋势分析

未来,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社会变革作用将集中显现,这些变革作用倒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改变交通运输乍产组织和服务交付模式,提高行业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并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总体来看,智慧交通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决定了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不同区域间、不同方式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一体运行。

2.便利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交通运输服务时空限制和约束,改变了支付方式,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流动化。

3.精准化。车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的全面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可能。

4.集约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瓦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发展,形成国家和地方统一的集成技术体系。

5.市场化。公众信息服务是交通信息化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带来的快乐。

(二)智慧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运输信息能力的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发展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行业管理一体化、出行服务多样化。具体体现如下:

1.发展决策数据化。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实现交通运输决策基于大量鲜活、真实的数据,满足新形势简政放权管理方式的需要。

2.行业管理一体化。开展交通运输管理业务的顶层设计,实现交通行业行政许可、应急处置、市场信用、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形成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新格局,满通运输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

3.运输服务智能化。实现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货物配送、远洋运输等运输调度和港口装卸、枢纽换装等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实现交通运输票据的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多种方式联程联运,满足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

4.出行服务多样化。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话、交通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出行前中后的集成连续的信息服务、售票服务、联程票务、交通电子支付服务等,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交通出行新期待。

(三)构建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

初步构建成决策科学、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人文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提升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体系

转变数据采集方式,加大数据网络化采集力度;深入推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深化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和重要系统间交换的信息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数据中心;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交通数据,转变交通运输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提升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大范围交通动态和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积极推进路网运行、养护、管理、应急与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跨省、跨区域路网运行管理、日常养护、应急处置、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水运管理,继续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内河水网地区“数字航道”建设,加强“电子巡航”、“E-航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水上交通、航道运行、海事应急、溢油处理、船闸调度等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内、沿海和内河之间的协同管理,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运输服务,完善交通运输电子证件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的全国统一认证和服务;加大公路运政与路政、水路运政与海事的协同管理,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协同运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出租车公司、货运企业、路段公司等生产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掌握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3.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

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互联互认。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与行政许可信息的双向共享,促进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间的业务协同、联防联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优化行政许可效果;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建设,实现多业务协同执法。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模式,加大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实时执法情况,实施全国性重大违章违法对象追逃制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合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交通运输执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4.智化综合运输体系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货运企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增设信息化能力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运力、线路、货源等资源的整合;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力度。鼓励并引导大中型货运企业加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路单制度,建立多式联运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深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的联程联运生产服务:依托公交都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交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出租车电召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有效保障乘客权益;鼓励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强换乘综合信息服务,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运行。

5.建设惠民便民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交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网上办事平台,凡是能够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显著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百姓满意度;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有序促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交通出行、联网联程售票、交通电子支付、物流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显著提升公众体验感。积极推动交通客运电子支付和电子客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检票;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支撑公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交等电子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公交企业或第三方运营企业推进区域性电子支付联网工程,并推动城市公交与地铁、城际铁路等电子支付业务的融合。

6.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7

引言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拥挤、低效、污染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在城市中有效地调度和管理公共服务车辆,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建立高效的公交智能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可借助调度管理经验、方法进行挖掘、拓 展、延伸、整合,使企业逐步完成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它将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现有公交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车辆消耗成本、降低车辆运营安全隐患、提高运 能运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调度时效性,加速企业资金流动,降低企业运营资本总额,提高资金利用率。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正在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IC卡收费系统、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成果应用已成为现代公共交通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1、背景

通过对国内已应用类似系统的公交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应用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了解,从中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1.1一些企业使用的GPS智能系统并无实用价值,仅是形象工程。1.2仅在局部线路应用,无法发挥规模效益。1.3不能进行或仅能进行有限的智能化指挥调度,应用水平低下。1.4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故障率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1.5管理模式没有根据应用技术而改变。1.6没有对车上电子设备及系统进行整合,各自为政,无法发挥综合效益。

2、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架构

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由调度中心应用系统、车载GPS/GPRS控制器群、站台显示控制器群、主站调度显示控制器群等组成,整个系统是在接口处理及分析系列平台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接口处理及分析系列平台和应用管理系统组成了系统核心应用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及其它子系统组成了系统的业务管理平台。对于系统与系统之间,接口处理及分析系列平台的互联组成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平台。是基于实时信息获取与交互,形成集视频实时监控、智能化调度、IC卡收费于一体的先进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系统流程为:公交车载终端采用GPS、GIS等进行位置、行车状态等数据采集,以GIS为平台,通过3G无线通讯,在监控调度中心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智能化调度,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在对事故、行车安全、人员等信息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公交综合服务水平;加强行车安全管理、降低营运成本,实施员工考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服务水平管理;结合客流量分析、公交出行调查、地理经济信息、公交线网布局、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票价制定、营运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线网规划、线路优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

3.1车载终端A3主机设备技术

公交车载A3终端主机通过GPS模块、行车记录仪、ITS\CMS等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实现车辆自动语音报站、特殊情况提示语音,GPRS/CDMA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和司机与调度中心的实时信息交互。由于GPS有一定的误差,车载终端需要根据线路矢量数据,GPS信息、行车记录仪的行使速度和行使距离进行车辆位置与线路的地图匹配,GPS信息与行使距离双重保证地图匹配的准确性。由于车辆位置比较准确,车辆到(离)站、拐弯路口等都可以给与准确语音提示。通过3G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并可向车辆加速、减速、越站、跨线、折返等指令。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交通阻塞、交通事故、或者在车内发生抢劫、火灾、乘客纠纷、故障、拥挤等紧急情况时,司机可以通过车载终端上的相应按键向调度中心发出路阻、事故、故障、拥挤、纠纷、救助等信息,调度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及时与紧急救援中心、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心相配合完成事故处理、人员救助、疏散交通等任务。

3.2IC卡系统与智能调度系统联调技术

通过IC卡收费系统与智能调度系统的联调实现双系统无缝链接,公交车载A3终端设备与IC卡收费机通讯,实时传送IC卡乘客刷卡数据、黑名单数据的上传、下载,实现IC卡收费系统的数据采集自动化。通过IC卡系统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完成单车成本核算报表、单车运营明细报表、运营里程月完成情况表、运营生产完成情况日(月)报等各种报表。

3.3科学的调度模式

传统调度是一条线路设置一个调度室,人员配置较多,公交智能化调度的则是形成集群调度,即在系统后端设置一个集中调度室。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对线路车辆进行集中调度。

3.3.1调度工作站运行管理

调度工作站的自动运行在正常情况下,本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可自动对线路营运进行智能化调度,所有调度进程均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并可自动处理大多数特殊情况,如车辆退出运行(车辆故障、驾驶员休息就餐等)、投入运行(故障车辆修复、驾驶员就餐结束等)平时调度员只需进行屏幕监控,发生特殊情况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调度主界面包含电子排班表,有各线路排班、线路调度机状态、事件报告等显示,可以显示所有调度员所需信息。凡是有特殊情况发生,调度工作站均有音响和突出显示提醒调度员注意,无需调度员紧盯屏幕。调度员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察车辆运行间距是否均匀合理,在适当时向个别车辆发出加快或减慢指令(使用鼠标左键双击,选取相应语音命令,车载控制器就会发出语音提示)。

3.3.2智能电子排班表

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调度的关键是:系统可以根据设置的条件参数,再结合线路实时动态参数,经智能调度软件处理生成各线路的排班表及调度指令。

4、结论

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改变城市公交的工作方式,把公交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转化为集约化管理,使公交企业由传统企业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从经验管理转化为科学管理,提高营运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定性管理转化为定量管理,整合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和IC卡收费系统数据资源,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全面、详尽的决策依据;从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实现公交营运调度指挥的智能化、自动化。将改变手工信息传递、人工指挥调度的传统方式,使企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规范,为公交企业的现代化和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48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0 引 言

根据IBM的《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北京以99分的高分成为全球出行最痛苦的城市;美国每年在交通拥堵上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尾气排放量仅为堵车时不熄火的1/2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全球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届时交通压力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上述现象都是传统交通无法避免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交通”的思维将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突破口。国内智慧交通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技术层面、体制层面都有待突破,寻求一种有效合理并符合我国交通现状的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模式,是我国建设发展智慧交通成败的关键。

1 智慧交通的内涵

智慧交通在处理交通数据,作出决策方面则是更少的或者无人工参与。从智能到智慧,交通系统正逐步走向像人一样思考、分析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像人一样思考,不仅包含着交通系统对已有资源的感知、融合、分析、集成、表达和创新,也包含着由交通系统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交互沟通所带来的新思考和新发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现代交通系统从智能化逐步向智慧化转变提供了保障。

物联网技术将交通基本要素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通讯、汇聚和,实现了对交通要素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智慧交通可定义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的全面感知、协同运行、高效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技术等实现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更加高效和敏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将来有极大的可能性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现。

2 国内智慧交通建设现状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处在感知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初级阶段,且大部分是通过视频摄像头实现对交通信息的采集,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应用较少,在交通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反馈决策等方面还是短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运营更是少见。

我国智能交通在信息采集、交通设施控制、行车管理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均已建成了相应系统。贵阳市通过建设、安装大量视频摄像头、卡口及电警交通数据管理与分析设备,提高道路的交通管理水平、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及道路交通管理。截至2013年8月7日,大连市在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处设立交通信息显示屏,通过文字、路线图指明前方道路信息状态,驾驶员可据此及时调整路线,避开车流拥挤的路段,更顺畅地出行。江西省上饶市在2015年启用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乘客通过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可以随时掌握公交车辆运行动态信息。温州市则通过整合、提升与改造原有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可用网站、手机及其二维码查询路况信息。江苏省南通市在采用监控的基础上还对车辆进行GPS信息定位,并将南通市的交通资源信息汇集成统一的GIS地图。在此基础上,面向公众出行需求,市交通局开发了“出行管家”“畅行南通”等手机APP软件,为市民提供交通信息实时查询、实时节点视频、出行计划、线上订票和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

上述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现状是我国建设智慧交通的一个缩影,实现了交通状况的信息化、可视化,有的也引入“互联网+”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车辆数量逐年增加,智能交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交通带来的问题,而智慧交通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有效途径。智慧交通的核心是交通,交通的核心是出行,各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各自为政,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对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具有局限性,确定统一的建设模式是我国建立智慧交通系统的当务之急。

3 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在技术层面突破,减少人工参与

我国想要建设成熟的智慧交通系统,就要在交通数据处理和决策反馈环节的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智慧交通系统最终要实现动态决策来满足人们的出行便利需求。交通变化莫测,将海量交通信息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处理,并及时反馈,这可以弥补智能交通人工参与决策的不足。此外,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也可根据路况信息数据的处理结果实现动态控制。

3.2 在体制层面突破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缺乏顶层规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智慧交通建设涉及交通部门以外的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达成协同是日后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关键。

3.3 政府助力,推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和领域,用政府手段进行有效规划,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城市联盟、技术联盟,推进新理念,最终由政府来敲定合适政策。目前国家倡导的PPP模式,是适合智慧交通发展的,也是推动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交通产业的基本特点

与一般的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智能交通是一种技术基础和管理对象都非常复杂的高新技术集成的现代服务业,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一方面,智能交通是由传统的交通运输业衍生出来的,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和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因此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和一般的交通运输业相比,智能交通产业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其发展受到了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因此又表现出明显的高新技术特征。具体来看,智能交通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交通具有广泛的涉及面和强烈的社会属性

智能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带动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是由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正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就在于有且只有它可以连接或贯穿其它所有产业,因此其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每个产业。换言之,交通运输业承担着整个社会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其发展都涉及到多个行业,对经济社会其他行业特别是关联产业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承受力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和日益增加的通行需求,单纯的扩大规模以及无法解决现代社会交通的供求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交通应运而生。它将电子信息等多种高新技术运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有道路交通的运输能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材料能源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逐渐完善并且在道路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服务型产业,智能交通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前途的方向,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

首先,智能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特别是相关产业具有积极的拉动效应。一方面,由于智能交通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因此其发展必将带动通信设备、信息采集设备以及设备等机电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能交通的运行是以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必然要求通信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而有利于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智能交通要求强大的数据和信息处理中心,因此对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智能交通有利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集约使用,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交通污染。在当代社会,整个世界经济是由一个个高度组织化、结构化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智能交通在不新增交通设施的同时促进了原有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潜能充分的发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一方面,由于智能交通不需要新增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土地、劳动等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智能交通涉及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中绝大部分新技术和产品的使用都有利于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或者说在原有的能耗基础上扩大地面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进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智能交通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权复杂性

作为一种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智能交通具有鲜明的集成性和复杂性,这一特性与智能交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学者的观察研究,在城市交通高峰时期,虽然很多道路系统会发生堵塞,但一般而言,并非所有的道路交通系统和高速公路系统都会发生堵塞,换言之,有相当一部分道路交通仍然很畅通。如果能够将每条道路实时的交通运行状况及时告诉驾驶员和乘务人员,他们就可以根据当时的道路交通状况,尽可能地避开堵车的路段,这样不但有利于汽车的通畅行驶,同时也有利于道路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使车辆的出行路线更加合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交通拥堵的时间和路段,提高道路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急事故处理与救援、公路征费系统以及货车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应用类型

(一)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现阶段全球最先进的交通收费系统就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这种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的主要服务功能,其应用原理为在经过收费口时通行车辆不用停车就可以进行收费,这种收费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交通收费自动化。作为智能交通的主要特色ETC系统现今已经成为人们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ETC系统的发展不仅给通行车辆带来了方便,也减少了收费口拥堵现象的发生,这些优势的存在,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了ETC系统建设的步伐。如2011年,武汉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投资约1.2亿元,在同一年正式通车运作,成为了我国多车道自由流电子收费系统的主要城市,据有关部门分析:这种收费系统的运行,极大地提高了车辆通行率,比传统收费的通行率多出23%,同时还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遵循交通运输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后期,我国ETC系统在高速公路应用中其覆盖率以控制在60%左右,总数已经超过6000条。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标准规范还是基础系统的建立,与其他先进国家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ETC不停车收费在具体高速公路中的使用情况而言,现阶段还在适应期,即使是我国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在整个高速公路车流量中ETC车流量只占20%以下,这种情况下ETC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的发展和ETC使用率根本无法对信息平台应用的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只有在一定程度及规模达到要求时,ETC系统中的信息平台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交通部门管理者必须依据我国ETC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智能交通建设,争取做好科学化、先进性的发展水平。

(二)语音技术

作为智能交通主要的组成部分, 语音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导航、路况信息查询、车辆调度等方面提供了大大地便利。在智能交通中语音技术的大量应用,不仅可以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进行有效缓解,还可以不断完善交通信息服务质量。目前,在智能交通中语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自主式导航语音应用。自主式导航以终端设备为选择标准的话,可以分为两种:车载导航仪和便携式导航仪(PND)。在这两种自主式导航中语音技术的应用原理是一致的。语音合成功能的出现,可以有效地将众多道路名称、路况信息及多种文字数据,及时进行准确播报,同时还可以播报汽车自身的一些信息,如油量、电量、胎压及行车速度等。

自主式导航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语音进行之前动手操作的一些功能,如菜单控制、信息点查询等。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顾客想要到加油站,可以利用导航仪,在识别键按过后,只需对其说,“到最近的加油站”,此时导航仪会采用图形显示及语音的形式把搜集的最近加油站的准确位置传达给顾客。现阶段语音技术在能用于调节车内的温度等,这种功能的出现极大地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2)Telematics系统语音应用。Telematics是利用无线网络,及时为车辆通行中的人提供驾驶、生活资讯等信息的服务系统。这种系统是由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及车载电脑的结合而来,是现阶段汽车语音技术中最主要的语音系统。Telematics主要包含交通信息与导航服务、道路救援与车辆故障诊断、娱乐信息接收与个人通讯服务等功能。

(3)LBS系统语音应用。定位服务也可以称为移动位置服务(LBS),这种语音系统主要是利用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CDMA网)对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以此将顾客所需的位置信息进行有效回馈。

在固定路线经常通行的顾客,可以在经常通行的时段进行各种路况信息的设定,如交通拥堵状况、道路施工情况、天气变化等,这样就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顾客,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及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方便。

语音技术在一些运输车辆中,如出租车、公共汽车、高级公路客运、长距离货运、物流配送等,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跟踪及监控运行的车辆,利用语音技术随时掌握车辆的行驶状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集中管理及调度车辆的能力,还可以对交通运输效率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并对城市交通运行情况进行极大改善。

三、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分析

在信息采集方面,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选用线圈的形式作为交通流的主要检测方式。这种方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如布设检测设备过程中,现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善、统一的应用理论,在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探索出科学有效地解决措施,以此为我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提供更好的帮助。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我国交通状态的划分方式也不具有科学性,其量化方式也没有完全统一,检测事件方面还没有任何成绩,相关部门只有提高行驶时间检测的可靠性,合理利用收费系统的信息,才能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

目前我国交通信息平台并不完善,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及各个系统的孤立。作为交通管理的重点内容,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大公路交通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其结构设计及数据信息的标准化。

结语

总之,智能交通只有建立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提升交通信息服务质量,才能对交通运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建.道路运输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U495;TN929.5;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69-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智能交通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多的技术引入到智能交通领用中,虽然大大提高了智能交通的技术水平,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支持目标单一、缺乏互联互通,重复投资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具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行业传感技术相对成熟等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将是我们发展智能交通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现状

(1)我国交通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交通越来越阻塞,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凭借其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集合多领域、多学科的优势,在交通控制中拥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尤其可以促进智能交通的发展,为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2)我国在物联网多领域实施了技术攻关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依靠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是继互联网后产生的新兴产业,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在现实中应用的典范,可以满足广大人们的需求,是最有市场前景的行业之一。

(3)在物联网中,物体可以无需人的干预直接就行彼此“交流”,通过RFID、传感器等的全面感知和存储信息,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物品互相联通的网络连接,然后进行通信以及交换信息,以至达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智能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和普及,会带动智能汽车、导航系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4)智能交通系统是把多种技术有效集成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综合管理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高效应用,它将信息高速公路与实体高速公路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

2 物联网技术用于智能交通的功效

(1)管理维护。通过RFID标签可以准确的定位到相应的交通标识,更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当交通标识发生破坏时自行发送维护请求,方便公路管理部门的管理,将RFID技术用来交通标识的个体标识,实现交通标识数据的有效追溯和数据的共享,从而达到优化交通标识管理维护的目的。

(2)警示作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标识可以实现获取天气信息,如湿度、雨雾、阳光强度等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分析,自动触发相关行为,调整标志反射角度,并根据相应天气信息发出警示信号。

(3)交通诱导。交通标识对于道路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交通标识中可以智能实现流量控制。通过采集监测到的交通数据流量,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库存储,从而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流量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又可以自动或手动通过交通标识进行流量控制。

(4)指导路线。借助于系统的智能技术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及道路状况进行登记、收集、分析,并通过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实时提供给需要的人们,以增强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时间,并指导行车路线。

3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范畴

(1)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多种城市交通消费一体化;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利用GPS、RFID、人像识别、车内视频监控等技术掌握实时信息;站台车辆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乘车信息,合理制定乘车方式。

(2)物流交通领域。通过道路运输GIS系统定位跟踪与运输导航、RFID、3G网络提供广域移动车载通信手段实现货物状态位置实时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及识别自动收集货物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3)电子收费和证照。IC卡电子证件嵌入了RFID逻辑加密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特点,它可以加快路桥收费站车辆通车速度,加快效率、减轻或避免车辆在收费用站口拥堵问题。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等对于防止假牌假证具有积极作用。

(4)道路设施监测。通过将道路基础设施被赋予电子标签,通过特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对象实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有强大的后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展示平台,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4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利用形式

(1)中心型。主要由交通管理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商用车辆管理系统、维护与工程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提供系统、尾气排放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车队及货运管理系统及存档数据管理系统等十个分支系统组成。系统运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位置的设置不受交通基础设施的约束,各分支系统间依靠有线通讯联系。

(2) 区域型。主要由道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公路收费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和商用车辆核查系统等五个分支5系统构成。系统在使用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安装设备,如检测器、信号灯、信息搜集板等设施,并以有线连接的方式与一个或者多个中心型系统相连,与通过检测设备路段的车辆信息进行互换。

(3)旅行者。主要服务于旅行者或者是旅行行业的经营者,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对不同的团队实施有效的技术支持,以达到旅行畅通的目的,节省时间成本。在使用中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其它类型的系统进行直接的信息传递工作。

(4) 车辆型。使用中一般根据车辆的种类,把车辆行交通系统分别普通车辆系统、紧急车辆系统、商务车辆系统、公交大客车系统和工程车辆系统等五大类。也可以根据现实中的不同需要,将这些系统与之上三种系统中任意一个系统相联系,与各车辆系统间进行联系。

5 应用于智能交通的主要物联网技术

(1)无线通信技术。UHF和VHF频段上的无线调制解调器通信被广泛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短距离和长距离通信。目前提出的长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是通过基础设施网络来实现。使用长距离通信方案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车辆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方式与卫星、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网络、道路基础设施、周围车辆等进行通信,并且利用广泛部署的WiFi、移动电话网络等途径接入互联网。

(2)计算技术。根据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车辆中将配备数量更少但功能更为强大的处理器。发展的趋势是使用数量更少但是更加强大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硬件内存管理和实时的操作系统。同时新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将支持更加复杂的软件应用,包括基于模型的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普适计算。

(3)感知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是基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网络系统。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嵌入在道路或者道路周边设施(如建筑)之中,因此它们需要在道路的建设维护阶段进行部署或者利用专门的传感器植人工具进行部署。车辆感知系统包括了部署道路基础设施至车辆以及车辆至道路基础设施的电子信标来进行识别通信,同时利用闭路电视技术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技术对热点区域的可疑车辆进行持续监控。

(4)视频车辆监测。利用视频摄像设备进行交通流量计量和事故检测属于车辆监测的范畴,它不需要在路面或者路基中部署任何设备,当有车辆经过的时候,黑白或者彩色摄像机捕捉到的视频将会输入到处理器中进行分析以找出视频图像特性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单个的视频监测处理器能够同时处理1~8个摄像机的视频数据。

(5)全球定位系统GPS?。车辆中配备的嵌入式GPS接收器能够接收多个不同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车辆当前所在的位置,定位的误差一般是几米。GPS信号接收需要车辆具有卫星的视野,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域可能由于建筑物的遮挡而使该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GPS是很多车内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很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利用车载卫星GPS设备来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并据此进行收费。

(6)探测车辆和设备。部分国家开始部署所谓的“探测车辆”,它们通常是出租车或者政府所有的车辆,配备了DSRC或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些车辆向交通运营管理中心汇报它们的速度和位置,管理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广大范围内的交通流量情况以检测交通堵塞的位置。

6 促进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对策

(1)加强智能交通基础理论研究。虽然在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成熟的技术相比较,由于国际上智能交通理论处于发展时期,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运用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积极加强与智能交通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适应当前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专门机构。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智能交通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应尽快完善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领导的专门管理机构,并对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促使其规范运行,特别是制定有关智能交通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了推动工作的开展,相关责任部门要派出人员专门进行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智能交通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7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交通控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有效的结合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最优的方式呈现,进而实现高效、准确、实时、安全、节能的目标。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当今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它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种交通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分析和处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交通信息,使人们出行更加方面和快捷。

参考文献

[1] 李鹤艺,熊燕舞.交通在行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7):16-20.

[2] 徐波.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3):27-31.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11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使人、车、路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

智能交通的“智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对硬件设施的控制,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应用的高速公路“一卡通”不间断收费技术,如果从广州开车到北京,只需在出发站广州和终点站北京进行刷卡收费,其他站点就都可以不收费了。二是收集交通信息,如对车流量和堵塞状况进行信息;还有对路灯的控制,比如在晚上,车流量不多,不需要太多的照明,路灯就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亮度进行自动调节,达到最好的使用状态。这些技术的实现都需要软硬件的结合。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面,智能交通的优势已经彰显。过去,司机在开车进入高速路前很难了解道路是否畅通,进入高速后发现拥堵却已很难掉头或选择其他路,造成过很多纷扰。但是现在的智能交通系统对路况信息进行收集后可以及时,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状况,缓解交通拥堵。在未来,这项技术还能根据司机的车速和车流量情况提前预报可能出现交通拥堵的地点和时间,提醒司机变更行驶路线,这也是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目前,智能交通行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交通管理业主提出的需求也不明确,比较模糊。有些业主盲目追求“高大上”,要求我们对产品实现所有功能,但是建设智能交通并不意味着盲目实现所有功能。有的业主要求对路灯加充电桩、监控、WIFI、调光,但是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并不是所有功能都适用,比如高速公路的路灯就不能加充电桩,因为无法停车;有的道路已经有很多监控,再要求路灯加监控,就是重复建设;路灯加WIFI更需与通信运营商提前协调好,否则就是做无用功。业主需求不明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就需要政府提前进行细致规划,以应对业主提出的明确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更广的途径获得投资,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产品,助力国家更快实现智能交通。

(本刊记者李薇采写)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12

二、编制依据

(一)《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三)《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知》

(四)《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创建要求》

(五)《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六)《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在编)

(七)《长沙市2050战略规划》

(八)《长沙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九)《长沙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长沙高新区枫林路以南片(含智慧产业城)控制性详性规划》

(十四)规划范围内其他相关已编规划、研究成果以及交通年报数据

(十五)规划范围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等资料

(十六)湘江新区核心区智慧交通专项任务书

三、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对湘江新区核心区交通进行统筹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枫林路以南片(智慧产业城)区域,面积约为38km2。

规划范围: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二期(东南片),面积约为28 km2。

规划年限:2021 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至2025 年,展望到2035年。

四、编制内容和深度

(一)形势研判

结合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态势,分析梅溪湖片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发展思路。

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解读

开展交通强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交通信息化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解读,开展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类似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行业壁垒,以及智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思路、有关政策支持等内容。

2、梅溪湖片区交通情况分析

开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交通运行现状调研,梳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停车、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

梳理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软硬件设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情况,从规划到实施、管控运营模式全方位梳理动态交通运行、静态交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总结片区智慧交通的控制要素,并提出片区智慧交通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智慧交通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规划建设思路下,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缺少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应用。本次规划须以保障项目未来运营服务质量为前提,以运营思路引导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评估”闭环式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二)具体方案内容

1、规划分析

梳理相关上位规划,考虑片区交通需运行实际需求,确定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定位,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2、明确功能定位及对象

研究片区智慧交通在路网及停车中的功能、作用、服务对象。

3、片区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需求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将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分解为(1)区域智慧交通需求分析;(2)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4)交通视频监视系统设计;(5)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设计;(6)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7)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设计;(8)、交通标识标牌系统设计;(9)智慧公交系统设计;(10)智慧停车及诱导系统设计、(11)数据传输及通信系统设计、(12)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相关系统设计。

4、建设标准与规模

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领先并且成熟的技术路线,最终选定适合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的各个子系统选型和技术路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2021年-2025年按时序详细铺排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形式。

5、运营及维护

充分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信息互通性,提出各系统运营维护方案、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体制管理建议。并提供可实施的运营方案,涵盖建设、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资金保障等内容。

6、投资匡算

对片区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进行投资匡算,评估对应的交通效益。

7、智慧交通规划管控措施及建议

(1)提出片区智慧交通详细规划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后续资金保障与管理、健全智慧交通培训制度、健全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保障机制等,有序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2)提出行业指导政策建议,对标全国先进,突出片区特色,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智慧交通标准规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放监控、管理、服务等核心关键数据,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3)提出智慧交通规划条件核发、方案审批等规划环节管控措施建议,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深度

规划文本的编制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指导具体项目方案设计。

五、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提交成果

规划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次规划研究成果应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文本应当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说明书应当对规划文本做出详细解释,并需要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以及规划结论的推导依据。图集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本规划提供最终成果为《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详细规划》成果,纸质报告各10份,光盘刻录电子文档1份。

(二)编制时间安排

本规划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7月15日-2021年11月14日。

序号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1

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及实地调研,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问题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工作

7月15日—8月5日

2

初稿编制阶段

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与框架体系

8月8日—8月12日

3

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及汇报

8月16日—9月30日

4

补充调研

10月1日—10月10日

5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设计(征求意见稿)编制

10月12日—10月20日

6

征求并收集各相关单位意见

10月21日—10月25日

7

专家评审阶段

规划设计(送审稿)编制

10月26日—11月4日

8

项目专家评审会

11月5日—11月11日

9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篇13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高速公路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解决高速公路供需矛盾和交通畅顺、安全等问题的新途径。高速公路是保证我国经济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公路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需要。对高速公路进行智能化的监控,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做好对行车安全的监控,提升高速公路的功能效率。

二. 发展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对于路况信息,驾驶员无法及时得到通知;对于一些故障、事故的抢修还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处理;高速公路的人工收费导致交通车票阻塞,延误行车时间,降低效率都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日益增多,如何有效的解决高速公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高速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为了面对当前状况,加强安全问题,确保道路通畅,需要重视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工作,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特点可以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它是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三. 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应用主要包括 ETC 和非现金支付两方面:广东省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采用兼容电子不停车收费和人工半自动收费的组合式收费技术,采用非接触式IC卡作为全路网的通行卡,专门为非现金支付和ETC的应用发行了双界面CPU卡即粤通卡。在容易产生交通流瓶颈的收费站,设置专用ETC收费车道;在一般收费站仅设IC卡收费车道,允许司机从双片式 ETC 电子标签中拨出粤通卡以非接触操作的方式刷卡扣款。目前粤通卡发卡已近10万张,在使用粤通卡的用户中,有85%的用户同时使用ETC业务。

加拿大407高速公路采用自由流方式的自动电子收费制式,系统由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电子卡和设于所有入口和出口匝道门架上的收费设备构成。经常行驶在407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可使用电子标签便于支付通行费用。城市智能交通应用主要包括对外服务和信息两方面:“北京公众出行网”开通,该网站为公众提供动态交通信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客运信息、交通黄页、出行常识等信息服务。市政交通一卡通已发行,可乘坐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等,还可用于北京高速公路通行费支付和 ETC 车道使用。

四.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

1.可以实现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务

高速公路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车流量非常大,因为高速公路自身的特殊性,速度方面非常快,这样对于驾驶人员以及高速公路的工作人员来讲,能否及时的对高速有实时的了解,掌握最新路况,将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安全,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可以方便的实现交通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能够正常运行,交通管理人员需要实时的对高速公路做出管理调整,以便于适应当前高速公路的运行。因此,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具备很好的管理功能,既能够实现对高速公路的信息收集,传达到管理中心,还可以根据管理中心采取的措施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控制。

3.可以实现智能化收费

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利用人工受理的方式,在收费的时候,驾驶人员必须停车交卡,之后通过现金交易或者银行卡交易将钱扣除,整个操作过程都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操作,耽误很多时间,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将驾驶员的驾车信息通过监视器,传送到计算机技术后台中,后台会自动将驾驶员预先绑定的银行卡作扣费处理,这样就使得驾驶人员不用在收费处滞留更长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同时有力的减少了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可以实现紧急救援,及时解决故障

考虑到驾驶人员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因高速公路在行驶道路中没有救助站,容易导致出现故障或者车子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采用智能化交通系统,将计算机后台与专业的汽车救援机构相连,在驾驶人员驶入相应的高速路段时,驾驶人员可以打开安全操作系统,这样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就会对在当前路段的所有车辆就行监视,一旦驾驶人员汽车出现意外情况,计算机技术会立即自动的向汽车救援机构发出求救信号,这样,救援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

五.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1.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1)高速公路ITS的构成按高速公路ITS系统的服务功能,将其分为五点:①先进的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包括停车诱导、交通预测、路经诱导及交通事故检测等技术。它依靠先进的技术实时的将道路交通信息在监控中心进行加工处理,并将信息发送至道路管理者及其使用者,从而实现动态交通分配,以及对交通的有效监管,尽量避免交通阻塞。②集成的信息服务系统,它由社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车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组成。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能方便在路网中行驶的道路使用者,还能为将要出行的道路使用者提供详细的相关路网信息,帮助他们选择最佳出行路线。③电子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就是全自动收费,它在确保收取通行费的前提下,减少或彻底杜绝收费过程中阻碍交通的问题。④运输管理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运输管理属关键的服务功能。它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其他子系统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信息和有关运输企业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跟踪调度及指挥,使运输企业的效益最大化。⑤安全保障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是交通运行基本的支撑,它可确保交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驾驶员的安全,若有交通异常状况出现,其也可进行有效的救助。

(2)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现阶段可在收费、监控及通信方面运用该系统,下列几点是其主要表现:①不停车电子收费(ETC)系统可减少传统收费模式带来的时间延误和人工消耗,提高车道的通行能力;②路面交通感应器,能够对道路承受压力及应力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实时了解道路情况为养护部门提供完备的资料;③可变限速标志及可变信息标志牌,实时显示沿途的路面状况及事故情况,及时限速信息,对交通流实施动态管理;④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交通流控制,利用和监控中心的通信及入口匝道处的信号灯,对入口匝道交通流实施智能化监管;⑤闭路电视监控,利用闭路电视摄像机,对违章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处理。

2. 智能信息收集系统。

(1)路面质量监视器。

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安全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不可能保证每条公路都能完全达到标准,总有一些问题存在,尤其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路面状况极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能及时了解到高速公路的路面变化情况,哪些地方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需要及时修补、养护。则智能路面质量监视器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它是将一定的感应线路对路面质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将信息传输到主控中心的专用计算机上;通过分析,判断该路段是否合乎行车要求。一旦出现问题,计算机自动通知路面维修终端加以解决。

(2)交通状况检测器 。

这种检测器采用环行检测线圈形式和压电电缆,每5KM分段埋设在高速公路上,并与主控中心信息收集计算机相连。这种检测器主要用来测定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平均车速、拥挤度以及车辆类型、车头时距等。通过这些信息的采集,主控中心能很好地理解全路段的交通密度、拥挤状况,对可能发生交通堵塞的地方迅速作出反应:改变电子标志信息,通过交通电台提醒驾驶员,通知应急终端作好准备工作等。通过这些处理能大大改善交通状况,增加安全性能。

(3)环境气象检测站。

环境气象检测站主要用来检测冰、雾、风等影响行车安全的恶劣天气状况和空气质量状况。冰检测器看上去像是冰球,直径大约15cm,装在路面上,测量路面的湿度,如果湿度下降冻结,就会发生结冰,这一信息就回传至主控中心,以采取限速或提醒驾驶员小心行驶的安全措施。雾检设备测量空气的密度,通过空气流装在其顶部的传感器来测得。当气流通过能见度传感器时,雾的密度便可以被测量出来,此信息通过计算机传送到主控中心,作出响应。像冰检测器_样,雾检测器一般安装在曾引起行车麻烦的某一地区附近。风检测器是通过风向仪来测量风向和风速。空气质量检测器检测空气污染度。将信息传回到主控中心,以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环境气象站采集的数据传回主控中心经过处理,发送到路面养护终端和交通电台以及电子标志牌上。

3. 智能管理处理系统。

(1)交通事故紧急处理终端

交通事故紧急处理终端是指一支配有智能化工具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遇上交通事故或其造成的路面损害或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路面质量下降。就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恢复措施,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这种人员队伍可以分段设立,如设立在高速公路中间的主要出入口。同时应为他们配备优良的通讯系统,以保持和主控中心的实时联系。由信息收集系统采集的各种有关数据也应及时传递到紧急处理终端。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周围行车状况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及时作出处理措施。

(2)交通电台终端

并不是每个驾驶员都会随时关注智能电子标志。这时候,安装在路上的交通电台就显得非常重要。交通电台由于是通过声音传播,不会太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这时就可以很多交通信息。不仅包括前面的各种重要的交通必须信息,还可以提供整个道路的各种相关信息。如交通量,目前哪些路段拥挤,天气状况,最佳驾驶路线,最佳行驶车速以及将要通过的隧道、大桥等重要关口,甚至沿程旅游信息。其目的是帮助驾驶人员能够快速、舒适、安全地达到目的地。

(3)智能通讯终端

这种终端分为可动式和固定式。固定式即为目前较为流行的应急电话系统,在高速公路上每隔1千米或2千米安装一个。总线连结到主控中心和执法巡逻终端,保证驾驶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及时联系,满足可行的各种请求,及时了解事故信息。由于这种电话系统固定在高速公路路边,使得驾驶人员要停车联系,影响行车时间。有利的发展方向是采用双向射频技术的移动终端,即在主控中心对出行者进行信息服务的车载终端上,允许出行者能够利用这种终端保持与主控中心的通讯联系。

4.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APTS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智能技术促进公共运输业的发展,使公交系统实现安全便捷、经济、运量大的目标。如通过个人计算机、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就出行方式和事件、路线及车次选择等提供咨询。

5.货运管理系统。

这里指以高速道路网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物流理论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效组织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

6.电子收费系统(ETC)。

ETC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单元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且所交纳的费用经过后台处理后结算给相关的收益业主。在现有的车道上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使车道的通行能力提高3~5倍。

7.紧急救援系统(EMS)。

EMS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六.结束语

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道路智能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现代高速公路的科学高效管理,确保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文平.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8):74-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