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的建议

语文教学的建议合集13篇

时间:2023-12-21 10:32:13

语文教学的建议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58-01

一、前言

小学语文的作文学习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够,作文学习不够理想,因此,我国各小学都在想办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较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开始顺应时展潮流,实施创新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进行创新教学,应该制定一定的创新教学思路,再开始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应该大胆创新,使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布置课前预习。布置课前预习,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课堂上对自己的观点可以侃侃而谈,避免上课时由于没有准备而不知所措。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哪怕只有一个问题也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有助于促使全体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最好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作业,切记要适量。题目中要有表述性问题,字数不需过多,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或者创设出一个情景让学生描述,并选出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生活

由于小学生们的社会阅历较少,经验较少,小学生写作素材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融入到生活中。比如说,老师可以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命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因为小学生的生活活动较少,老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从学生家庭、学习、日常生活入手,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讲解,教学活动融入实际生活,学生可以感到亲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

(三)老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掌握的知识较少,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缺乏例子,内容空洞,小学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老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开展一些文学活动,比如说让学生看一些经典文学名著的片段,对片段进行赏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名著进行阅读,还要对其中的意义进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赏析能力。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名著,也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在作文写作中,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文学名著的赏析活动,还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赏析,对其自身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在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赏析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老师在对小学生作文的批改时认真工作

小学生们把作文完成上交后,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老师在对小学生们的作文批改时,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对其分析,小学生们的天性纯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天马行空,老师不应该扼杀其创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一些写作能力不高的学生的作文,老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不要一味批评,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积极学习写作。老师在作文批改时,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进行讲解,学生才会学习中更加努力。

(五)坚持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标要求作文的教学做到与阅读紧密结合,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精华,写作则是学生对其的表达,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吸取营养,提升写作能力。作文的源头是真实的生活,学生的作文的观点、思想和情感几乎都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 事业比较开阔,对事物的感受深刻,那么在进行作文的写作时就会变容易。对小学生进行作文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对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应该不断创新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总的说来,小学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对培养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实际生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关键作用。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2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二、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导语:“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读读本组课文,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还可以收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性学习中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趁势提出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分头行动,用各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四、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

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1.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

3.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

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3

一、小学语文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弱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情况,“教师成了播放器,学生成了浏览器”,从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削弱了教师的调控和监场能力对于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如果语文教师被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牵着走,不能进行随机调整,无论上课过程中有什么新情况,都按原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不能有效调节讲课思路,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2.师生交流被弱化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会使师生之间失去感情上的互动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老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都一贯如一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无所不能的至将常规教学中的读、讲、辅、批这四个环节也给省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3.课件制作“走样”有的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独特、动感等效果,不管所准备的资料和信息是否用得着都一股脑塞进去,这样的课件看似“饱满”,实则杂乱无章。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多媒体教学就无法形成音、形、文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就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4.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现代化,让多媒体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由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点多,如果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都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冗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不住学习重点。

二、完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4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皱,唉声叹气,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来。所以我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方法,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材料

学生作文写得好与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积累作文材料的多寡: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素材库,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反之,没有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素材呢?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语文最大的课堂,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如果细心观察,加以积累,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人物、景物、花草树木,观察阴晴冷暖,坚持写观察日记,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在读书中积累素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的名句、谚语都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好处。读书之于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积累广泛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来说,书中的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等,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学生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却不多,多半是半途而废。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时刻督促学生边读边写,读写结合,积累素材,从而获得灵感。

二、先说后写,提高作文能力

说话是口头表达,作文是书面表达,很多时候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较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可是在书面表达上却捉襟见肘,绞尽脑汁。其实,“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作无非就是把口头表达落实到书面上。所以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先要求学生“说”作文,将所要写作的话题口头表达出来。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之中,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可以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下来,将学生口头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来,让其思考、改进,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锤炼语言,使文章富有文采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语言平淡无奇,那么文章势必会缺乏吸引读者的魅力,而且文章整体上会降低质量,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锤炼语言,引导学生多注意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经据典,使文章增添光彩。此外,在一些字词的选用上,也要多进行推敲:什么样的字词能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语境不适合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些都需要学生多加考虑,进行锤炼。

四、写真事,抒真情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感觉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值一提,所以都会编一些情节和人物,试图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写出来之后却令人感觉很假,毫无真情实感,满篇理论说教,处处大道理。其实,写作文只需写真事,抒真情,将生活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反而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人。比如,写人的文章中,我们大可以将所写人物的特点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也如实记录,只有真实的事件才会有真实的感情,才有价值。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较强,而且往往评改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应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比如,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又如,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之间互相阅读,互相欣赏,或者让学生办起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更加充分的共赏与互评。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提升写作能力。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结语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师生头疼的教学内容。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鼓励,细心引导,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多读书,多思考,不断锤炼语言,提升文章质量,并扬长避短,多加实践和练习,开放作文评价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7).

[3]黄晓菲.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7).

[4]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5

口语是智能的核心,是智慧的标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口语的含义

教师口语,即教师的口头语言,也称为课堂语言,是直接用语音传播教学信息的言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口语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语言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其他形式的语言为辅”进行教学。

二、教师口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师口语是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口语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1.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又是学校教育职能和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教师口语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

2.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口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主要依靠教师口语来传递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也要借助于教师口语来接受教学信息。教师口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它就像纽带一样连接着师生的思想和情感,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教师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3.合格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能力素养中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口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熟练而灵活地掌握教师口语,了解和分析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并结合高超的教师口语,更好地为中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服务。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口语存在的问题

1.语言导入方面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标,同时也是运用教师口语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导而不入、偏离主题、枯燥乏味等问题。

2.课堂讲授方面

首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其次,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没有一个系统而明确的中心,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最后,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口语表意不明的问题。

3.问题交流方面

教师口语与学生的互动低下也是会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它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说的话,有时由于中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足会形成教学尴尬的局面。

四、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口语的改进建议

针对教师口语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师口语的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1.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读书,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系统。特别是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涉猎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知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并不是为了明天的课,它的功用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要读学术著作。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和饱满的热情去丰富自己的语言,这样能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文学性,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感情饱满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口语应当充满感情的色彩,这也是由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味来源于情感的真实表达,只有情感真实地反映,才能正确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富有感情的教师口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不会让课堂生动有趣,更谈不上感染学生。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来源于及时的教学反思,特别是对教师的口语反思。语言的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教师进行口语的反思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口语进行冷静地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加速教师发展,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6

“语智”是人类在语言活动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经常进行语智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益处。所以建议如下:

1、接语。即要求学生根据前半截话的意思,较快地说出后面相应的话来。

如:“金钱能买到奉承,但……”。可接“买不到崇敬”。进行这种接语训练,以动触动,用前半句来刺激学生言语思维的触角,培养快速择语的反应能力。

2、妙对。用接对偶句以训练语言能力,上句一出现,下句接对。必须与之联系又受其制约。学生必须很快地理解上句,同时调动自己语言材料的积累较好地完成下句,这对语言知觉和言语生成的敏捷准确都是极好地锻炼。如“嘻嘻哈哈喝茶”,可对“叽叽咕咕谈心”。诸如此类的妙对,学生会感到通俗风趣,饶有兴味。

3、快问快答。这是对突发性提问转瞬作答的强化训练。教师设计一套难易适中的简答题,在限定的时间内作连续性的步步深入的提问。问语要干净利索,要求学生用直言句式简洁明快地做出回答。由于诘问内容广泛,跨度跳跃,要答得快、答得巧,必须使整个思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使大脑的语言功能得到较好锻炼。

4、速喻明理。即迅速地用比喻说明一个抽象道理。如,“学习不能偏科,各门功课都很重要”,请同学们打个比方说。(可以是:“各门功课形成的知识结构,好像是由若干木板箍成的木桶,缺一块也不行”)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喻理构思、句型转换与整合,并流畅地表达出来,是颇有些难度的,但此训练具有实际意义。

5、一语中的。口语表达中“一语中的”,是思维和表达的化简。清代郑板桥有诗曰:“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以简驭繁的简语答对,常能一语道破玄机,闪烁着语智的光辉。训练时,可开列出一批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大家当场选择作答。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7

语文是传授语言的课程,小学语文是学生在校园中正规学习语言的第一个阶段。对这样一门具有特殊意义的母语课程,要让学生能学有所成,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的教也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的学生受到环境的冲击,接触到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思想也更为开阔和活跃。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传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时代与环境影响,当下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活跃性,表现在更善于思考和有更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在过去的教学中不论是在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方面,教师总牢牢地占据着主要位置。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过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便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要通过让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做等方式来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中始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动手,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2.以心理学指导教学。心理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共性在于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节奏等八种智能,而个性便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学习为主的课程,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一门文字应用性学科,它必然要与音乐、美术、劳动、体育、心理和自然等学科相联系,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便在于人类对外界事物共同的感官感觉和情感感受。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促进学习,以他们所熟知的领域来带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树立学习的信心,以优势智能为先导,带动语文的学习。

二、要根据小学语文的课程特点来展开教学

小学年级分为低、中、高三阶段,小学语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可相应地分为低、中、高三种水平。小学语文的特点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可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根据各阶段特点调整教学形式。在低年级,学生实际经验较少,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经历会有所不同,这时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例如,课文中大雪纷飞、冰雪融化的情景,某些南方学生不一定会感受到,又如青山绿水、溪水潺潺、百花齐放等景象也不是所有北方学生都能够了解的。这时教师如果能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信息,就能让学生较真实地获得感知,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来丰富经验,加深理解。多媒体还可用于创设情境,如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随着年级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有了更多的积累,抽象思维和情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2.充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语文学习应回到生活中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听、说、读、看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以日记或随笔的方式来描述事物的特点,记录事件的发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借助综合型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学习。例如可就某些事件的发生来设计学习任务,比如通过采访来了解大众和某些专家的态度,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逐渐形成个人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书写倡议书和拟定标语等。除了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外,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学习的机会。

三、将单一评价改为综合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一般都以试卷来评定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但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卷上更多是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考查,对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反映却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此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经受了较大的挫折,导致听课不专心,做小动作,再次引起语文成绩下降。教师可采用综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定,不仅通过试卷来考查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即从书写、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识字量、阅读能力和资料收集等多方面综合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将试卷考试和实践任务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激发起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运用母语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应用好母语既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自己的骄傲。面对环境的变迁,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投入热情外,还要适应时代,以适当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来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8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语文课堂无论是学习教材还是教学思想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说越来越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多变,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是仍需不断完善,加以改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互动性教学。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主体学生的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师生之间才方便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用自己本身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眼界,不断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其次是灵活性。对语文课堂来讲,教师进行课堂陈述,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提出课堂问题,教师进行一一解答,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学生之间可自由发挥,也可采取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总之,教学组织形式多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辅导,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活动性。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拓学习视野。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无效备课,课堂秩序不佳,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目标模糊,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练习,都是照本宣科,不仔细研究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导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还如坠云雾中,不知道哪些是重难点。

2.教学指导不足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语文语言的训练重点,但是训练方法可能不恰当,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讲述、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主角,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就比如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把单独的字作为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记忆,学会用这些字;对于词语,也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灵活运用,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师生互动欠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一般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较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即便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学生间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也会变成几个优秀同学发表建议、其他同学倾听的情况,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师生互动欠缺。

4.备课不充分,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备课极不负责,没有认真研读教学教材,而是直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析,没有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在课堂讲解时,采取传统的教学观点,面面俱到,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延伸范围广,导致学生不能领悟重难点,得不到针对性的练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5.课堂设计连接不紧密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般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但是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讲解出现偏差,缺乏整体系统性,教学设计环节连接不紧密,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争吵异常激烈,而讨论的问题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课堂效率低下。

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1.教师精心备课

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及特点,了解每一个教学模块和教学专题,充分熟悉文章,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按照教材要求准备教学内容;其次制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时刻不忘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还要把握各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保证充满活力、求知欲强的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引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将课堂教学变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给学生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学到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教师可构建一个美妙的情境,提前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相互合作;教师应放下严谨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统一做出点评,既吸引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学得愉快,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加教学活动。

4.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表现力丰富,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忱,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保证课堂学而不乱,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完成对知识的吸收。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整理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要想抓好阅读教学,增强小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览课标,明确学段要求

掌握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更好地撰写课时计划。中高段阅读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和浏览。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储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联系上下文推想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5)能够质疑问难,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文中优美语言、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谈出自己的体会。(7)对于说明性文章,要求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8)要学会和区分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如,逗号与句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以及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9)诵读及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二、以读为本,抓好“四个”结合

1.读思结合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因此,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读,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学习什么、积累什么、运用什么。简而言之,阅读要有目的性。总之,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必须做到“读思结合”。

2.读练结合

“练”是读的升华,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语言句式模仿、修辞格、写作方法等。

3.图文结合

图文并茂是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又一大特点。有的“表音”,有的“表形”,有的“表意”,有的“表情”,有的甚至起到“场景再现”的功效。另外,借助插图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浮想联翩。我们要相信,只要给他们留有想象的空间,就会有“奇迹”发生,这也是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

4.说写结合

现行语文教科书基本上每一课都安排了学生“说”的练习内容。有的是复述课文故事梗概;有的是让学生讲故事;有的是诵读好词佳句;有的是说感悟等等。“说”是为了更好地“写”。

三、掌握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10

近几年,我们学校的教学研究重点是:延长有效教学研修链条。我们从解读教材、确定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到实施教案、上课、评课,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切实把“有效”的理念和标准贯彻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让教师获得了专业化的成长。同时,我们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学问精神和习惯”,组织学生“兵教兵”,组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学习,打造“实力活力”(“双力”)的教学,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减轻,学业成绩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但是,怎样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短板”,因为我们对“材”“学”缺乏“读心术”,所以语文教学的以生为本尚停留在喊口号,至多是浅尝试的水平上。为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尝试研究心理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体研究重点为:1.小学生认识特征及教学对策;2.小学生情感特征及教学对策;3.小学生意志特征及教学对策;4.小学生识字、写字心理机制及教学对策;5.小学生阅读心理机制及教学对策;6.小学生习作心理机制及教学对策;7.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机制及教学对策;8.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心理机制及教学对策。我个人认为,小学生心理学和语文教学的结合是伟大而艰难的尝试!诗人艾青说过:“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地方只有一步!”心理学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是语文教育的关键一步,我们学校正在跟高校合作,倾力强攻。

二、提倡研究语文教学的细节

有一天,我听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纪昌学射》。该教师先是用比较快的速度组织学生识字、写字,扫清了障碍,接着叫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到读议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提出:“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说说纪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我对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的解答充满了期待。可是,学生回答时,只能说出一点点。教师连续问了三次“还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学生才梳理出纪昌给人留下了谦虚好学、刻苦认真、坚持不懈的印象。学生读议课文没有相互纠错、相互补充的互动氛围,没有思考、回答问题“一次到位”的课堂习惯,难脱细问碎答的俗套。第二天早上,我在学校巡视时见到该教师,就和盘托出了我的想法:在今后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牢记教师的问题。然后系统训练学生的思维,即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读书后的答案是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段得出这样的答案的,得出答案的词、句、段中又有哪些特别值得品味的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体会。接着训练学生的系统表达,即紧扣教师的问题,结合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系统思维过的内容。最后,允许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这样做,才能实现课堂上教师退后一点,腾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和读书的目标。我一边说,一边问该教师:“你领会了我的意思了吗?”她频频点头,我感到格外欣慰。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教学都能发生改变,因为只有改变,才会更好。

三、 系统总结语文教学的经验

几年来,我总是利用每星期二的上午到班上听课,听过我们学校100%的阅读课。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很敢说、很爱说,但是对生字新词、词语比较、文章结构、思想感情和内在含意的自求自得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导、扶也不够自然。教师在课堂上细问碎答,特别想让学生问懂、议懂,殊不知,这样做却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反而浪费了学生相当多宝贵的阅读时间。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11

一、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师生共成长

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相关的平台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例如,在讲解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秋天》一文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诸如“你们眼中的秋天”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之后,通过QQ空间按评论,或者是微信微博,QQ群等信息设备自由想象,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在相互留言和评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秋天的相关内容更了解,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眼中秋天的样子,之后在开展课文内容的讲解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想说,无疑能够有效地提高整节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古人云:人可以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读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是孩子灵魂世界的升华。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呢?

这就需要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出发:一是能够在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有效的链接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延伸;二是能够充分的利用视频、音频、三维动画、图片、微课、慕课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触觉都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并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三是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不断成长,例如可以让学生看某个系列的电影来让其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和交际能力,让学生玩益智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学习汉字和语言等。

三、创建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12

【Abstract】Poetry as the longest history, the most popular genre of literature, in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crystallization of creatio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especiall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poetry teach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problems; suggestions

诗歌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启蒙与领航的作用。所以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自有别的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位置和重要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1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性分析,轻感悟探究。

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重理性分析而轻感性品味、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培养,字字解释,句句分析,以致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教师的条分缕析而失去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参与鉴赏的权利被剥夺了,本应让学生由衷喜爱的古典诗歌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诗歌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教师的详解往往使学生的自我体验消解,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

1.2 重功利目的,轻审美探究。

受高考压力的影响,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把诗歌课上成了练习课,训练课。在诗词教学中只注重教给学生应试技巧、诗歌评论的术语,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本内容只是作为出题的资料,而不是审美、探究的对象。久而久之,不仅会削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而且对其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1.3 教学观念陈旧,不敢越过“雷池”。

每一首古诗(或词)都像一件玲珑的艺术品,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美。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有一些语文教师也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诗歌鉴赏活动,但力度和范围非常有限,往往流于形式,基本的框架还是在教参范围内,结论也必须由教师控制,学生的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最终被排除在外。

2 加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交往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那么这种相互交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相互不信任、对立、敌视的态度,那么对学习将起到消极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同样应重视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交往需求,使学生的交往需求得到足够的满足,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

2.2 创设问题教学,提高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和明确有利于启迪思维的适当问题,或组织课堂集体讨论,或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在上课时给大家讲解,最后确定结论,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研究性教学,将会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问题的巧妙性,既要考虑到问题的疑虑性,又是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2.3 培养学生多读、勤思的好习惯。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育对高中生的起码要求,多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还有助于形成敏锐的语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领悟诗人的情感生活,接受诗歌美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也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多读、多背、多思”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阅读就与教学水融般的难舍难分。青少年时期又是读书的“黄金年代”,学生们不仅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而且记忆能力超好,所以教师应多敦促我们的学生多读、多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广泛阅读,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学生阅读诗歌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广泛涉猎,增加阅读量,这样刁‘能对诗歌作品有透彻的领悟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多读还可学会作文,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4 品味诗歌意境,走入诗歌生活。

“意境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每一首诗歌都孕育着自己的意象,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氛围展开自己的丰富联想,能够积极地把握诗歌意象背后所蕴涵的深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学习王维山水诗歌《山居秋暝》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进行联想,让学生想象这些画面并将其表达出来。课后笔者还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对这幅画进行创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体会到王维“诗中有画”的境界。

2.5 斟酌诗歌字句,品鉴诗歌韵味。

对古诗而言,诗人特别注重对字句的锤炼与斟酌。贾岛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之“春风又绿江南岸”、苏小妹之“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等,无不诠释着诗人炼字的艰辛与古诗的伟大魅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关键字句的鉴赏能力。

在学习晏殊的《蝶恋花》时,教师则引导学生理解“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运用的妙处。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这个“凋”字是用得最精辟的一个字,换成任何一个字都难以表达秋天的萧索悲凉以及作者满眼满心的伤感。通过对诗歌字斟句酌的赏析,探讨关键字句的妙处,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诗歌教学应在立足传统诗教经验的基础上,要运用诗歌鉴赏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创新。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感悟到古代诗歌的深层意蕴,在鉴赏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建议篇13

1.1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中,教师们对于教学方法还没有自己的理解,许多学者长期对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逐渐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要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掌握教学的工作量,不能一味的为了完成工作而教学,要在单位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对语文知识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充分的掌握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加以运用。

1.2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对于语文感兴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教学的讲授内容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随意的备课、在课堂上不切合实际的教学讲解都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使得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没有收获到应有的效果。

2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积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完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要过于单一。在中职语文重点知识的传授中,要注重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教师的态度也不用过于拘谨,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主动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背诵优美的文章,有些学生则喜欢进行优秀范文的模仿,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师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教师重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必要的情境,使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例如教导学生进行备忘录等的书写。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沟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2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