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14:57: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

篇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曾经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五次调查。调查显示,在近三十年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集中表现为视力降低、体重超标、肺活量和耐力水平持续降低。但是,在这一群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农村学生的体质状况却没有专门研究。农村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关系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建设等重大社会问题,他们的健康状况可能会阻碍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农村里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体重超标的问题,初中生的近视率高达46%,而高中生则有近七成是近视眼。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更加重视对子女知识文化教育,但同时却又忽视了身体素质培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视力水平不断降低,体重超标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在精神面貌上也表现得缺乏活力和斗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理性和信念,甚至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形成自闭性格,甚至走上了比较极端的道路。农村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农村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逐渐地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村青少年学生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由于劳动的减少,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弱化;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缺乏科学性,越来越多农村青少年学生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造成营养不良,加之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体重超标;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应用和手机农村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接触到网络,如:QQ和其他的游戏,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形成网瘾,甚至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上,沉迷于此,不能自拔,从而导致精神萎靡不振、体质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

通过走访了解,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正从“读书无用论”向着多元化目标转变。农村学生家长们普遍的想法就是要孩子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脱离农村,出人头地。在这种偏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负面影响下,一些家长剥夺了孩子正常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督促其努力学习,给孩子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期处于学习重负之下的学生,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就连正常的休息时间也被挤占了,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压力过度、成绩下滑、萎靡不振等问题。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许多农村青少年学生失去了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机会,这也是造成农村青少年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3.农村学生体育兴趣的淡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上网成了很多青少年学生有限的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日益丰富,可供青少年学生选择的书目越来越多,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将阅读书籍作为自己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少,热情也大大降低了。主要原因有:第一,可供青少年选择的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青少年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相比跑步、跳绳、踢毽子、篮排足球、轮滑、滑板等需要体力、耐力和技术的传统、新兴体育项目而言,网络和电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受升学压力所迫,学生们不得不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考试和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畸形发展,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淡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将精力主要投放在学习之上。在学校里,高密度的课时安排让学生疲于被动接受;在家里,学生还要应付各学科大量的家庭作业。在这种模式之下,即便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也很难坚守下去。第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体育场地少,体育器材匮乏,种类少,数量少,体育锻炼项目单一化,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很难充分地得到满足,从而大大削弱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上原因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农村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表现出体育锻炼意识差、积极性差。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不充分地进行体育锻炼,势必会影响其身体各项健康指标正常发展和身体技能的正常获得。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计划生育制度下,我国农村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到农村青少年总数的20%,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很容易步入误区:“体育活动有风险,尽可能让孩子呆在家里。”他们很担心孩子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会出现意外或不测,所以为安全起见,往往会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许外出。受家长影响,一些学校为不承担责任也取消了对抗性或者有风险性的体育活动;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参加中、高考,还禁止学生参加一切具有风险的体育活动。在这种保护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惧怕对抗性体育项目,甚至对体育活动产生恐惧感,排斥体育锻炼。正是家长的这种过分溺爱孩子的心理,让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并且失去了宝贵的体育活动的机会。

三、增强农村学生体质的策略

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优化农村教育观念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教育机构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现状造成农村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弱化考试的选拔功能,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才会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合理优化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尽量避免偏激心态的负面影响,积极、理性、合理地制定培养子女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2.深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着游戏化、放任化的倾向,同时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有意降低了体育课程的难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以“保护学生安全”为首要目标,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首先,学校应该保障体育教学的课时数,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设计教学内容,并且将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再次,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健身理念和信息,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最后,加大农村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我国的教育出现了城乡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因资金所限,场地建设差、设备不完善,在一些学校里,仅有的一些体育锻炼设备也破旧不堪,很多体育教学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不能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所以,相关机构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那些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改善体育场地状况,丰富体育器材种类,增加数量,以保障农村青少年学生也享有接受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篇2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07-02

进入21世纪,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改革已有数十年,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体育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认为造成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轿车几乎达到了普及,渐渐地轿车成了代步工具,人们徒步行走的时间少了。父母娇惯孩子,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点的难为,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不舍得让孩子多走几步路,孩子连上学的这段路程都不能徒步,出门就有车,极度缺乏徒步行走的锻炼,这是导致孩子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孩子稀少,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疼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包办孩子所有的体力劳动,孩子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缺乏参加体力劳动的锻炼,这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

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墙爬屋、下河捞鱼、爬树掏鸟蛋、追逐嬉戏,寒冷的冬天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冰上疯玩,热的满头大汗,炎热的夏天整日蹲在水塘里,晒得像泥鳅,家长们都无暇顾及我们,放心的让我们和小伙伴们疯玩,很少因为怕危险而束缚我们的行为。这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的体质,提高了机体免疫调节的能力,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壮壮的,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很少打针吃药,一般都能抗过去。现在,社会上不良风气很多,车多人多,路上危险多,孩子又稀少,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安全起见,家长很难放手让孩子疯玩,即使玩也是有诸多的限制:不准到水边,不能去陡峭的地方,不能爬高,不能跑太快,不能离家太远……太多太多的限制,最后只能限制着孩子呆在家里玩积木,看电视,玩游戏,极度缺少体力上的锻炼,所以现在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型的少年越来越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天开空调,冬天烧暖气,炎热的夏天很凉爽,寒冷的冬天很温暖,即使刚刚有点冷,家长唯恐冻着孩子,早早的便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孩子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是越来越差,不管保护的再多么好,还是经常会感冒,感冒就要吃药打针,越是这样身体免疫能力就越差。又加之网络游戏令人痴迷,孩子在这安逸的条件下,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缺乏吃苦精神,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学校。遵从各方面的要求,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统一的要求:安全第一。这本没有错,但是一级级的签订安全责任书,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和恐惧感,鉴于此,在学校里孩子们被要求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脚步轻轻,不准嬉戏追逐,平日不准擅自带运动器械到学校,像篮球、足球等,因为怕打球时碰伤了自己或者别人,不准带跳绳,因为怕绳头甩到别人,双杠不准玩,怕不小心摔伤了自己,不准跑,怕跌伤自己,偶尔下雨,又不准玩水,怕弄脏衣服冻着感冒了,冬天下雪地上难得有点冰,又不准玩冰,担心会滑到,并且因为一点点的冰学校里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就会停止大课间的一切体育锻炼活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全。孩子在这“安全帽”的掩护下变成了一个个的“文弱书生”。虽然体育课的节数增加了又增加,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很差,体育器械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根本无法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又加之班额大场地小,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达不到,即使老师想把强度提上去,但现在的孩子又缺乏吃苦精神,稍有点累就会放弃运动锻炼,根本就不配合。例如:耐力训练,教师让学生慢跑5圈,能坚持跑完全程的学生是凤毛麟角,多数在中途就下来了,有的甚至直接装病不跑。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也无能为力。学校组织训练队,父母由于舍不得孩子受苦,很少主动支持孩子参加训练,老师要费好大的劲做家长的工作。再加之现在的科目开设齐全,作业量也相对增多,一些成绩量化的科目课时少,学习任务重,不得不把作业压到体育课上做,致使一部分同学无法正常的上体育课,平日锻炼又少,体育课又不能参加,体质怎会不下降?

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还来自社会。社会上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还是不够广泛和普及,虽然运动会、越野赛等各类竞技体育项目增多了,但竞赛仅限于极少的专业运动员参加,普及率低,难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上所讲仅为本人一点粗浅的见解。若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觉得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很好的落实到行动上。行动上的落实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家庭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从个人到社会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变现状,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体质不强何谈栋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祖国明天的太阳更加强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柴建设.再议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J].体育科研,2002,23(2):31-32.

[2]梁志.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56-60.

[3]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8.

篇3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连续3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2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是甘肃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县。通渭县体校是一所全省重点业余体校和省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田径训练网点学校,该校连续11次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重点业余体校先进集体”,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自1972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县级业余体校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运动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业余体校在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既要培养运动员又要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大力加强县级业余体校田径训练。

一、摒弃传统观念,着力解决对田径训练不重视的问题

县级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是所有体育项目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训练方法。但很多县级业余体育学校对田径训练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思想不明、训练不实、方法不当问题,忽视了田径对提升少儿身体综合素质和少儿体育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县级业余体育学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练层,都要牢固树立田径训练的“基础”理念,切实把田径训练作为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乃至“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为强化业余田径训练、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中“一刀切”问题

要按照培养人才与提升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把“分类指导”作为重要的训练方法,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错误训练模式。在分类指导方面,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业余”关系,区分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思路。对于那些身份素质特别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采取“专业化”训练的方式,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又要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为重点,并辅之以必要的专业训练;对于那些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学生,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在激发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上狠下功夫。

三、强化科学训练,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不注重阶段性的问题

由于县级业余体育学习的生源都是基层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基地上都没有进行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因为必须首先着眼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区别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状况开展不同类型的训练,特别是要在“打基础”上狠下功夫,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运动技术,绝对不能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思路和一种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不同,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科学安排训练,对于10岁以内的学生要多做柔韧性训练,对于10-13岁左右的学生要多做速度性训练,对于14~16岁的学生要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改进训练方法,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体系不够健全问题

篇4

1、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身子女家庭的大量存在,使广大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甚至在很多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多,在饮食上忽略了均衡饮食的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所谓有营养的物质的获得,肉、蛋、奶等过多的供给,导致孩子的营养失衡,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是身高、体重方面的变化,特别时体重超重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但是从学生们体质来看却明显的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学生们的耐力,还是他们的速度和力量方面较之前的学生,从数据和实际的考量来看均呈现下降的状况。这就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很多都得了“富贵病”,甚至三高问题也慢慢的靠近了青少年。

2、体育锻炼尤其是中长跑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针对日益下降的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为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科学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是每一名青少年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国家希望通过指导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阳光体育推广的过程中,从内容来看很多学校大多安排的是学校课间的跑操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跑运动。学校阳关体育活动之所以大多数都选择长跑活动为主是有着极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思想指导的。在长期的体育锻炼的科学研究中认为:科学的有氧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人的体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而有氧运动的比例越大、时间越长,其锻炼的效果越显著。经常让学生们坚持科学的长跑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心肺功能,也能通过长跑中的能量的大量消耗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达到减肥的效果。

3、阳光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阳关体育运动的提出,无论是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体育课堂的教学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但是在具体的落实阳关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的。

首先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新时期的我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的实际使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使学生最终能够受益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体质特征是有差异的,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也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男女生同学体质的差异可能更为明显。

而我们在长跑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往往就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跑的距离,却往往忽视考虑到性别因素,可能会产生一边“吃不饱”,一边“撑着”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具体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的差别,这要才能使学生的锻炼效果最佳化。

其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度”的控制。当前形势的严峻性需要我们及时的贯彻阳光体育锻炼的要求,把阳关体育锻炼贯彻到我们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如何科学的把握训练的“度”,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对于体育锻炼的“度”的把握来看,一般的常用方法有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主观体力感觉等。也有研究认为在没有条件做运动实验者,可测试自己的脉搏,只要每分钟脉搏数在(220-年龄)*(60%-75%)范围内则运动强度是有效的、安全的。另外根据有关负荷控制与测评来划分强度。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中没有给出相应的运动强度。青少年应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选择适宜强度。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时间长一点,强度就可以低一点,反之亦然。通常可以用三种方式描述运动时间:时间长短、运动距离、或耗热量。

再次、运动场地限制和活动时间。据研究表明,现中小学的操场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大学生课程时间安排不一样,中小学生上下课时间基本全部重合,全体学生在仅有的场地在几乎相同时间进行跑步是不现实的。即使我们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时的活动时间、活动场所,那星期六、星期日休息时间内的锻炼又如何来保证呢?

4、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差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3个方面。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得不到保证。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太少,有一半的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少于两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也很短,绝大部分都在1小时以下,相比较而言男生每周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要多于女生。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根本不考虑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问,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体育锻炼不科学 。

篇5

跨越障碍物是人类在长期生产以及与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一、刘翔成功的意义

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赢得一枚分量最重的金牌。这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欧洲选手垄断短跑项目的神话,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为之骄傲和自豪。

1.心理素质

首先,刘翔的心理素质很好。我认为刘翔是比赛型的运动员,一上赛场就精神抖擞,斗志倍增,沉着冷静是他取胜的优势。

2.训练周期

110米栏属于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刘翔的成功,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和觉悟性外,与孙海平教练的科学化训练也是密不可分的,更新训练理论、把握科学内涵,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的训练体系,孙海平在对刘翔训练周期的安排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训练周期的安排,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国青少年跨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

当前,国际田径高水平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运动员由于怕输给对方,赛前会产生紧张心理;有些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临赛感到无能为力;有的运动员赛前过于兴奋,晚上睡不好觉,出现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还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时,比分领先时超常发挥,一旦比分落后,就会情绪急躁,丧失信心和斗志,表现出责备裁判、埋怨外界的因素影响等不良的行为。他们缺少的正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将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

2.传统的训练方法及管理体制

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普遍存在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在青少年的跨栏训练中表现更为突出。

跨栏训练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运动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这项运动对运动员个人方面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跨栏训练,众多教练和运动员往往更重视运动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对跨栏运动的专业特点和运动技术研究不足,在训练方法上未能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寻找最佳训练方案,难以达到个人能力与高效技g训练结合,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三、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跨栏训练水平

1.少年时期跨栏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在基础教学训练阶段要求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田径技术和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全面发展水平,按照远期专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基础技术和专项技术与技能。

2.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

运动科学化,是指综合应用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运动训练进行全面的科学监控的过程。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加强科学化训练。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

刘翔的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110米跨栏项目的希望和发展。认真总结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科学化思想、手段和方法,可让我们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各级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加强科学化训练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跨栏后备人才,争取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