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50-0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是体现物理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是否落实的解读场,也是新教师、老教师重要的工作场,更是观摩教学能手教学和交流教学信息的平台。不过,所谓的物理教研课,见到的、交流的、亲历的无非是浅白的评课的客套话,比如,本节课教学构成合理;或者教学内容恰当;或者不拖堂;或者教学手段使用到位;或者对教材的剖析有见解;或者听了xx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学生也有收获;或者这节课上得幽默、从容,语调平缓,教学素质高;或者教学问题设计好,有张力,分析透彻,逐层深入,引导得好;或者本节课准备得充分,研究深;或者备学生备得好;或者对中考知识点训练得好;或者教学内容实战性强;或者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不够;或者给授课者一些建议(缺点):表扬学生多点,发现学生亮点;鼓励学生思考,前半节课气氛不活跃,少了点幽默;提问时,引导学困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好学生多分析解题思路……从物理研讨课来说,我非有话可说、非有话想说――
教研反思一:物理教学有效性最终落实在课堂上
没用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靠实战性知识来做保障的。在教学的评价反思中学会教学,而实现教学持续成功的机制在于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的集体。像公开课作为课例的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学的专业化能力发展。
那么公开课研究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就是强化授课者的自我反思,听课者合作交流看法,缩小教学水平的差异,共享资源。其次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改进教学工作,努力达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共同关注教学行为,引领公开课经常性的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研反思二:以公开课(课例、案例)从教学问题出发,引导学与教的方法探讨
公开课后,以问题开始,使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行为的改进。比如,问题:汽车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行驶,前50千米的速度为6米|秒,后50千米的速度为4米|秒,则全程在这100千米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讨论:由前50千米的路程和速度可求出前50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同样可求后50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从而求出全程所用的时间,最后由全程的路程和全程的时间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即,t前=50千米|u前,t后=50千米|u后。从而,t全=t前+t后,可得:ū=s全|t全
所以,t前=50000米|6米|秒=25000|3秒,t后=50000米|4米|秒=12500秒。则,ū=100000米÷(25000|3秒+12500秒)=4.8米|秒
以此例研讨与反思:上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法。它是循因导果的方法。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先通过相应的已知条件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把解决的问题当成新的条件,与另一个相关的条件一起再解决一个新问题,直到解决所要的问题。
每教学一个物理问题都应该教给学生的解题策略。因为良好的解题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拓宽思路,能够通过发散思维克服思维定势,能够善于通过问题进行转换,等。这样的物理教学,有意将解题策略提炼出来,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解题思维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地掌握其它解题策略。
教研反思三、研究在人,成功在心
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运用数学原理进行解决的,只是大多数的教员没有在意研究。比如比例法是一种数学处理的方法,此法可以简化为运算过程。该法的使用分为几个步骤:第一,分析物理过程;第二,列出方程;运用除法;消去未知量,得出所求物理量的表示式;代入已知条件,最后求解。例:
一个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4牛,现将它完全沉没在煤油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油=0.8×103千克|米3)
讨论:如果运用常规的物理解题方法--阿基米德定律求物体的体积,再运用该定律求物体在煤油中的浮力,所求出的体积不是整数,并且计算过程繁琐。而采用阿基米德定律和数学比例法是比较简便的。物体两次都是完全沉没,它所排开水的体积与排开煤油的体积相等。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F水=ρ水gu排,F油=ρ油gu排,两式相比:F油|F水=ρ油|ρ水,即:F油=ρ油|ρ水・F水。代入数值可得 F油=3.2牛。
还有反证法的运用,也是解决物理问题决定以后简单易行的方法。反证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一般地经过假设、归谬、结论三步骤。
例如,将0℃的冰水化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冰与水都不会发生变化。请解释。
讨论:假设冰与水发生变化,那么有两种可能,即冰熔化成水和水凝固成冰。如果冰熔化成水,就要从房间吸热,冰与房间有温度差,房内的温度要高于0℃,这与已知房间温度是0℃矛盾,假设不成立;如果水凝固成冰,水要向房间放热,水与房间存在温差,房间的温度要低于0℃,这也与已知房间温度为0℃矛盾,假设也不成立。所以,0℃的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冰与水都不会发生变化。
教研反思四、针对中考复习应该系统化地研究和设计每一个知识块的训练题组
一般地,中考复习公开课大多是取用现成的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复习指导,这样的方法不能够因地制宜地切合实际本地学生的情况,所以,设计本地化的知识块训练题,遵循实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的进行,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中考复习地。如:针对《浮力》的知识点设计的训练题。
将体积是60厘米的长方体(实心)沉没在酒体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如果用弹簧秤拉住该铁块使其悬在酒体中,则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如果将弹簧秤匀速往上拉,直到铁块全部露出水面,在这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和铁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
如果长方体铁块能够悬浮在酒体中,那么其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若此长方形空心铁块下表面受到酒体向上的压力为17.9牛,且上表面的面积为100厘米3,那么其上表面距液面距离是多少?
若将次空心铁块放入水中,它将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使其能够悬浮在水中,应该将其空心部分注入多少克酒精?
如果将此空心铁块分别放入三种液体中,试比较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
教研反思五、物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问题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元素。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不满足常规的解题方法,而是通过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寻求多解和妙解。如:
一铁球质量为186克,体积是32厘米3,问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油=7.8×103千克|米3)
解法一,设此球为实心,由质量、体积求密度。
ρ′=m|u=186克|32厘米3=5.8克|厘米37.8克|厘米3)。
所以,此球为实心。
解法二,设此球为实心,由密度、体积求质量。
m′=ρu=7.8克|厘米3×32厘米3=249.6186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在我国大部分的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的教师只是重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课堂解说,忽略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实际运用的情况,而且部分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出现了眼高手低的情况,这使得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得不到实现。部分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工作,教师只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即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要靠自身的自觉。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解物理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难题。此外,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有问题出现,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调动学生在物理学生中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摆正教学态度,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使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知识相联系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常识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还需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联系,解决生活中一些小问题,通过物理课堂中设置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研究电路中电流过大产生的原因时,首先通过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现象出现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家庭电路的结构、各家电的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等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讲解,为学生分析家庭电路的构成与电路特点,然后为学生阐述当电流过大时,电路会出现断电,家用电器的损害等方面的影响。然后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观看大功率用电器对电路影响视频与一个电路中断对电路的影响视频,让学生们进行实验观察,研究电路出现电流过大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介绍正确的用电操作,防止学生在家里独自做实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通过将物理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知识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73-02
物理教学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物理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很困难的学科,他们心中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下面我关于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入门阶段的现象引入
初中物理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也熟悉。陌生,是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专业概念和解释较多,这是他们以前并不了解的,再加上有一部分意思相近,容易混淆。说它熟悉,是因为他们所要学的东西和自然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他们在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有设计,但是初中所研究的要更为深入一些。作为老师教学,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值得我们思考。目前来看,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引入所产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教师可以从班上挑选出一名身体比较结实强壮的男生,然后挑选出一名娇小的女生。让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着平底鞋的女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让同学们预测拔河的结果,最后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追问道,为什么男生会输给女生呢,是因为男生的力气不够大吗?此时同学们纷纷就刚才看到的现象讨论起来,有人说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说这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这时教师再顺势抛出“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切入要好得多,同学们也能够从这次拔河比赛中体会出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对于课堂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只局限于课本,需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产生兴趣,要让他们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准备一个气球,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我们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中的实验必不可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的现象引入课堂,如将筷子放入水杯中,带领学生在有光的地方观察筷子在水中倒影的变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
这一点我始终很清楚,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我会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在以往的初二的引言课上我每次都会举些典型的例子去证明物理的无处不在,和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但连续两年我都重点举了一个磁悬浮列车这个特别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如果是前两年说这个例子,可能因为比较符合时代特征,学生还比较爱听,但第三年再举同样的例子,虽然学生不是同一批,但自己也觉得讲起来会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我想学生肯定也会感觉到没有新鲜感。所以,我趁着这次教学改革的机会,首先在这节课的选例上进行突破。在课堂上又增加了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微波炉和到处可见的条形码的例子,由于提到了学生很熟悉但又不了解的事物,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瞬时活跃起来,很多学生又提出了很多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我也一一地耐心地给予解释,并赞赏提出问题的同学,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二、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