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整体情况大致可总结为四点:第一,我国工业运行效率于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时间上又呈“波浪式”增强趋势;第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作3个阶段:2000-2005年,是我国工作发展传统思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07-2009年为受经济冲击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2010年后依旧为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效率增长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更依赖外部特征明显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增长均未做出较大贡献;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西高、中稳、东低”特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仍存有收敛趋势。
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产权效率改革
(1)转变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国家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充当着管理职能,应充分结合工业企业真实需求,简化企业不必要交易过程,减少企业生存竞争成本,真正落实服务市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在干预工业产品交易市场时,需建构市场买卖双方“双赢”定价体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需借助政策实施补贴手段,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方面,需准确界定与规范政府市场职能范围,不可主观干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实现企业产权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产权归属界定为经营效率增长的关键。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虽有序开展,慢慢成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主体,不少国有独资企业借助产权改革、股份改造等方式走上企业产权多元化道路,极大增强了企业绩效水平。因而在同质性产品市场交易里,国家政府需本着公平竞争原则,不搞特殊化、搞优待政策。除此以外,还需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工业行业高端领域,为寡头特征明显能源行业、中华工业发展加油助力。
2.进一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保证技术效益目标的实现
(1)建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自主创新也是建构国家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战略机制的关键,工业产品仅在创新这一极具实力手段的引领下才能朝高附加值型工业品发展。我国工业历经了长期模仿与承接外部先进技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属于长远之策,仅仅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制定科技振兴计划,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为当前工业效率不断发展的桥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被动条件下依旧保持有效率的生产经营,因而需减轻效率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内在稳定性。
(2)拉近企业与研发机构关系,促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国家在工业体系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里,而这些机构更注重技术成本自身性能,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影响,现有工业经济科技成果无法在短期转变成企业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营与科技成果脱轨。今后我国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这期间,国家政府需与企业彼此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计划中,解决部分研究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计划,以完善市场需求,使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3.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妥善解决产能过剩
(1)科学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引领其它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更偏向于资源聚集型,智力聚集型稍弱,基础工业品消费与出口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国际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我国逐渐成熟的工业体系,通过资源消耗型工业产业结构无法建构工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对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计划。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应改进现代技术,继续发展传统产业,促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现代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创新工业行业分化机制,让我国工业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迈入。
(2)妥善处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6%。
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全部工业企业共完成开票销售40.12亿元,同比增长7.69%,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11个百分点(双沟酒业、永达电源、斯迪克新型材料、晨风服饰等6家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占全部开票销售的52%,其中晨风服饰为新增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入库2.59亿元,同比增长58.35%(双沟酒业超5000万元,晨风服饰超500万元、永达电源超300万元、美迪洋皮革超200万元、美伦服装和鑫源木业均超100万元)。
3.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我县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塑膜材料五大行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分别为30.88亿元、14.2亿元、15.7亿元、14.5亿元和13.97亿元,同比下降0.39%、11.2%、21.89%、16.94%和29.83%,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80.04%,其中,“2+1”新兴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39.61%(电子和塑膜材料行业增长较快,电子元件、蓄电池和薄膜生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较大,发展势头较好)。
4.技改项目稳步推进。
一季度,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60个千万技改投资项目、38个工业再造项目和1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4亿元、3.07亿元和4.22亿元,达到序时进度。(斯迪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三期功能膜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4栋,安装机器设备12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厂房基础建设。晨风()服饰有限公司二期服装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7.5万平方米,安装机器设备6000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全县工业经济在实现稳步发展的同时,部分指标阶段性回落明显,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增长压力不容乐观:
1.市场压力明显加大。
国内外市场需求虽略有改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但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剧,部分行业产能发挥不理想,其中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建材等尤为突出,困难企业增多,据统计,1-3月份,全县825户工业企业中,开票销售零申报的有301户,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工业后劲明显乏力。
一方面大企业少,支撑作用不强,企业运行质态不高,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开票销售下滑严重,首义薄膜、山诚建材、和昌服饰、油嘴油泵、天然园米面开票销售同比分别下降90.55%、68.16%、56.73%、44.2%和27.19%。另一方面,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烈,对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重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力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坚持增量培育和存量优化两手抓,做好“四个强化“:
1.强化运行预警预测。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及时掌握情况,努力解决企业突出困难,稳固企业增长基础。
2.强化企业分类培育。
一是帮扶工业再造,对38个工业再造企业建立会办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逐一过堂,会办解决,从项目推进、难题解决、规模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帮扶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三是帮扶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助企、要素助企、销售助企和服务助企“四大助企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四是帮扶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全年力争培育60家微小企业进规模。
3.强化产业特色集聚。
论坛上还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报告指出: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自2010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速达19.7%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8.5%。无论是从工业投资看,还是从消费、出口等方面看,增速回落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优化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从工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远远高于采矿业投资增长,制造业内部高科技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从消费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表现为在农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不断下降,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进出口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一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主动牺牲速度调整产业结构。2012年前三季度,鄂州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3万吨、落后钢铁产能67万吨,共关停水泥和钢铁企业10家。
二是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和管理创新。直面困难,各钢铁、水泥企业积极进行技改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钢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变革核算体系、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金产业支持导向。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工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鄂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工业经济“五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决定。通过明确培育扶持重点,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等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