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手术室护理目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关键词 】手术室 团队建设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成功不再只单单依赖手术医生个人的技术,而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技术性辅助人员的通力协作。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诊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需要接纳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类别繁多,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是医院重点管理的瓶颈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器械;同时,不同的手术医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引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个手术室护理水平,以适应各科手术需要,是手术室面临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技术好、效率高、团结、协作的手术室团队对于一个医院和科室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患者在医院取得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团队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商业领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有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公共体,它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目前在医院建设、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团队的概念和团队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
2 手术室团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术室团队是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协助手术医生完成预期手术。围绕“高效完成手术”这一目标,所有的工作都成为手术团队的建设。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住院部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2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从团队目标、团队人员组成、医院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室团队的建设及其对手术室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团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手术室团队的目标是提供科室手术所需的手术场所、手术器械,并派出合格护理人员协作手术医生高效完成手术,并提供专科化护理。团队成员对于要达到的团队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与协助,同时对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权利、义务与职责以及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定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需要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协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计较个人得失;要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团队目标,高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复身体的构造与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2.2 团队组成:笔者所在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部手术室有20间手术房间,护理人员38名,需要接纳胃肠外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平均每日手术不少于30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服从于科室手术安排,每天面临着未知数量、未知种类的手术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与手术医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会导致医护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据医院专业科室的设置,将手术室3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10个专业组,分别搭档各专业科室。每个专业组选择一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并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任组长,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固定的骨干组员,其余为流动人员,组长负责专业组手术器械的日常维护,以及组员的专业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与各科室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专业组的划分让手术室护士能更多了解相应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术室护士不再只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而是手术医生的伙伴和助手。长期的专科手术搭档,让各专业组护士对本组手术操作更为熟悉,术前准备工作更加齐备;同时,相对固定的手术小组搭配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术医生与专科护士配合更为默契。术中出现受伤的几率大大降低[3]。
2.3 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协作:雁行理论中,雁群主要由领头雁和群雁组成,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帮助,一起共同飞向目标。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强或弱、医学知识丰富与否、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都与手术室团队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她还必须是团队中的业务尖子,应当具有相当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各类新型仪器设备;护士长要团结整个科室成员,善于调动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手术室团队的向着团队目标奋进[4]。手术室护士则在护士长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配合各科室手术。
2.4 医院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再强的手术室团队,如果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也无法给科室手术提供基本的手术条件。手术室团队的建设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保证起码的经费开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人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经常派出手术室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近的医疗技术,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总结
手术室的定位就是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场所以及手术中所需的一切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这也是手术室的主要目标。每台手术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实施。通过团队建设,增加了手术室内部的凝聚力,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事亲如姐妹。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近年病人投诉大为减少。手术准备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术医生的肯定和尊重,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手术室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1-62
[2] 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23-25
作者单位:454102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是一个具有较大特殊性的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与麻醉师、患者、手术医师等都存在直接的联系。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术室的工作量也有所上升,这就给手术室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纠纷、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逐渐成为了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次医学研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本院手术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男7名,女13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325±113)岁。护理人员文化程度为:4名中专,10名大专,6名大学本科。
12 方法 第一,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协作意识。手术医师是手术室的主要指挥者,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协助手术医师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手术医师应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谅解其偶尔细微的失误,营造出愉快、民主的手术室氛围,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尊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从而建立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第二,加强理解与沟通。在手术室内通过活动为护理人员创造出团结合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在手术室内营造出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氛围,形成团结互信的手术室环境,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在值班人员的搭配及择期手术的安排方面,以专科合作、以老带新的方式,实现互相帮助、相互协调、取长补短,以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加强进取与学习。学习培训有助于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凝聚力,在一个具有积极文化价值导向、讲求学习进取的团队之中,所有成员都会产生不甘落后的紧迫感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有助于护理团队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可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论文、搞课题、专升本以及学习外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利用和开发自身的隐性知识,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创造集体文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可定期组织个别交流、家访谈心、聚餐等形式的活动,以增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交流各自经验。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广泛采纳各项对科室建设和发展有利的意见和建议,以充分显现出每个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提高其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1]。
第五,严格规范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做到用人所长、适才适用、因事择人,适当授权护理带教、仪器设备保养和维护、物资器械领用等工作,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室管理过程,倾听护理人员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指导护理人员相互尊重、互相团结,勇于承担责任,从而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和手术医师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在护理人员心情不好或是工作压力过大时,管理者应及时与其谈心,了解其心理需要,鼓励护理人员勇于实现既定目标,树立信心,保持放松的情绪面对工作[2]。
第六,明确目标。在手术室护理团队中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帮助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手术室护理团队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提高其自我更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团队精神应以各个成员的特征和个性为基础,使其切实认识到自己属于团队,是不可或缺的成员,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培养自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此作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的动力[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均显著提高,且护理人员在分工与合作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同护理人员之间实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与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前相比,护理人员的任务完成率和工作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团队精神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效率和质量,加强手术室护理团队建设,保证护理人员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尽心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手术室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真正实现了团队优势互补,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忠诚度和荣辱感,最终实现了护理管理者能力和团队整体效能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3-0043-02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纵深发展,传统医疗管理的整改与转型加速进行,手术室的运行效率、效果与质量成为卫生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是集聚高危性、高压性与传统性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日常管理与病人的安危、护理质量密切相连。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的管理规范,根据相关情报不断改进与升级。
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思想变为一种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方式[1]。柔性化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及“人性化需求”,通过激励、引导与感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融洽的合作氛围以及良好愿景进行人性化管理。
1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与功效
柔性化管理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① 强调非强制性;② 注重个性化需求与人本性要求;③ 具有驱动性、激励性、关怀性的管理方式;④ 个体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柔性化的管理能够使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强大的说服力与认同感,在迎合共同价值观与共同文化的前提下从事组织配置的相关工作。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摒弃以权力为基准的命令式与权威式的管理方案,运用集约化与民主式的约束方式实施组织意志的传达,通过目标分解、项目说服以及集体约束,形成潜在的驱动力。
2) 持久性。柔性化管理是一个持续迈进、周期性循环的过程,有效地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合组织愿景与个体差异。一旦组织成员接受柔性化管理的组织理念、文化与系统流程,柔性化管理就转变为一个持久运行、不断反复的过程。
3)激励性。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终关注个体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发与落脚点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文关怀与呵护,增强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潜能性与创造精神,自发投入到组织任务与状态中,提高工作效能。
2 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技术与心理的充分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护理人员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以及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柔性化管理中的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等可以提高护士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约束。
2.1 构建柔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1) 拓宽多种路径,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拓宽活动以及学术交流的方式加强护士群体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在互访互动中,了解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 坚持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利用柔性化方式促使护士了解管理者的目标,自觉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2]。针对目前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风险高的现状,提高对护士的关注度,根据护士的特点分配工作与任务,提高其工作效率。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在手术室护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民主与公正,尊重护士的科学化建议与对策,防止决策的单一性与片面化,增强护士心理上对于科室工作的满足感与认同感,增强工作的激情与团队精神。
1)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综合待遇。医院岗位设置中,护士的工作负荷大、时间长、地位低、职业风险系数高、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等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承受来自家庭、病人家属和自身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对护士群体而言,提高护士待遇与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加强情感交流。当前医患矛盾较为尖锐,护士的职业角色使其首当其冲。护士群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特点,在临床实践与岗位轮换中难免发生一些失误与差错,对于她们应当抱以宽容、谅解的态度,给予其时间进行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惩处与批评。应加强与护士情感上的交流,通过了解其家庭与情感,帮助其调节心理状况,建立起和谐关爱、支援互助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
2.3 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运行模式与评测机制,增强护理质量与水平
通过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是指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与结果体现民主性与全员参与性,避免对相关决策的单一性与偏颇化。柔性化的决策机制强调护士在护理政策与规章制度中的全面参与和充分知情,广泛吸取护士的科学建议与管理意见,民主、公正与公开[3]。
2)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激励方案中,以加班时间为基准的物质奖励成为护士群体唯一的奖励方式,而精神抚慰与情感激励则较为匮乏,对于加班时间长、手术数量多、重视科研学术交流的护士,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在一起,强调精神支持与情感交流互动。
3)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对于护士绩效评估而言,首先要围绕科室任务目标和医院整体规划开展,根据护士的岗位、职称、学历、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虑护士的品德、能力及特殊困境来进行考评。切莫用传统的“数量为中心”的定量考核方式,而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评测,让护士群体感受到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全面与合理。这种科学化的应用方案可以扭转对传统绩效考核的抵触意识与错误定位,提高日常工作效能。护士群体则可以通过自我总结及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激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4]。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程宗燕. 浅析手术室柔性管理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5): 56-57.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0-0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