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132-01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它的作用,它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几乎每一网或者没联网的计算机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病毒的入侵,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妨害。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们的生活,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然而,计算机病毒技术也也曾应用在了军事方面,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进攻,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计算机武器控制系统和整个军事网络,病毒的应用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一个应用,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最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世界的高度重视。
1病毒的起源
1949年,由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对病毒雏形的一个概念,一种可能性,但是没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时隔10年,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中,这些要领被应用于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电游戏中。这个游戏是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发明出来的。该游戏的编写思路就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双方各编写一个程序,在一台计算机中注入,这两个程序在电话系统内相互厮杀,有时他们会放下一些关卡,停下来修复被修改的指令,当它被困时,就复制一次,以便可以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存在于计算机的记忆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战”。在那段时间,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没有联网,所以没有怎么传播,只是在小范围传播。1988年底,才在我国国家统计部门发现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时间里,病毒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由莫里斯编写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问世以来,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病毒:“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怕怕”(Papa)病毒、“疯牛”(Mad Cow)病毒和“怕怕B”病毒、“幸福1999”宏病毒、“咻咻”(Ping)轰击病毒、冲击波病毒、熊猫烧香病毒、木马病毒等。
归纳一下,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移动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传染;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破坏系统;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3对计算机病毒运用的技术加以分析
人们设计计算机软件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最容易呗忽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同事也为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各层的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再加上硬件设什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计算机系统的不可靠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机会;全球万维网使“网络全球化”,更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破坏的环境;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计算机病毒实现破坏提供了一个平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防止病毒的入侵。其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干扰,而导致无法发挥作用。从技术方面来看,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采用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
3.2采用“固化”方法
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
3.3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
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4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防范
4.1管理上的防范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
(下转第119页)
(上接第132页)
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2)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
3)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4)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
5)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以上是适合于局部小单位,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已经在技术上和应用中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4.2技术方法上的防范
1)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
2)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
3)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
4)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
5结束语
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
损失。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Computer Viruses Spreading New Way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ian Wubi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stitute of Kunming,Kunming65020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Trojan downloader,the dog,drive,hackers,viruses,represented by the back door has become the computer networks,the main threats.Meanwhile,the virus industry,driving further enhanced profits,production,trafficking,spread the virus and to obtain high profits rampant use of technology for network virus Trojan theft,fraud,cyber crime activity rose rapidly,network security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Keywords:Computer;Communication;New ways;Measures
百万种以上的计算机病毒给终端用户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修改Host文件,导致用户无法访问某些网站,或者被引导到“钓鱼网站”上而受骗,并添加驱动保护,很难清除这些病毒。二是修改系统启动项目,使某些恶意软件可以随着系统启动,这是病毒和流氓软件的惯用手段。三是开设后门,黑客可以通过此后门远程控制中毒机器,组成僵尸网络,对外发动攻击、发送垃圾邮件、点击网络广告,从中牟利。四是采用映像劫持技术,组织多种杀毒软件、安全工具、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五是记录用户的键盘、鼠标操作,以窃取银行卡、股票证券、即时聊天工具、邮箱、网游等各类账号密码信息。六是目的明确地攻击并控制政府部门或军队使用的上网终端,伺机窃取机密。七是使用户的机器运行速度变慢,大量消耗系统资源。
一、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新方式
(一)U盘等移动载体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U盘等移动载体已经成为用户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由于U盘本身不具备防范病毒性能,U盘很容易感染上病毒,且U盘插入电脑就自动播放,病毒也被自动运行了。U盘的广泛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由于众多电脑用户在通过接入U盘进行电脑数据交换时,并没用先扫描病毒后操作运行的习惯,病毒就瞄准了这个机会而藏身其中,如“U盘寄生虫”、Autorun病毒就是高感染率的病毒。
(二)web浏览器。浏览器是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互联网工具,无论是微软的IE还是Firefox(火狐)等浏览器,都存在着各种漏洞。正是由于使用浏览器的人数多、次数多,所以浏览器就成了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
1.网页挂马。网页挂马指的是黑客自己建立带毒网站,或者攻击流量大的现有网站,在其中植入木马、病毒,用户浏览后就会中毒。由于通过网页挂马可以快速地入侵大量计算机,快捷地组建僵尸网络、窃取用户资料,因此“挂马”成为利欲熏心入侵者的首选入侵手段。
2.利用浏览器漏洞进行“钓鱼网站”诈骗。无论IE还是Firefox(火狐),都在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例如:有的浏览器漏洞可以让黑客在网页中插入恶意代码,有的可以让浏览器显示错误的网址。黑客可以向用户发送邮件或者QQ信息,让他点击某个网址。这个网址的URL看上去是某个著名网站,打开之后显示的页面也像某个著名网站,但其实是黑客自己建立的钓鱼网站。黑客往往会搭建虚假的银行、购物(如Ebay、Taobao)等钓鱼网站,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从中牟取利益。
(三)网络下载软件。随着迅雷、快车、BT、电炉等新兴下载方式的流行,黑客开始把其当做重要的病毒传播手段。这几种下载方式有着共同的技术特点,在先天设计上存在着安全上的薄弱性:BT一般用来下载网络电影,而BT种子的网站,轻易就能有数十万、上百万的浏览量,黑客往往会在这些BT种子站植入木马,用户浏览后就会中毒。有时黑客干脆把病毒伪装为BT种子,以“劲爆xxx”、“激情xxx”等诱惑性的名字,诱骗用户下载。电炉的搜素功能比较强,如果用热门搜素词当做病毒文件的名字,则很可能被搜索到并下载,用户下载后就会中毒。迅雷和快车的下载速度非常快,黑客往往会把病毒和热门软件、热门电影捆绑在一起,用户在下载前无法辨别其中是否含有病毒,下载运行后即被感染病毒。
(四)第三方软件。第三方软件即非操作系统本身自带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本身和自带的应用程序),其他应用类软件均可称为第三方软件,如QQ、Adobe Reader、Realplayer等。第三方软件漏洞是指由于软件设计的原因,在提供给IE的组件上存在着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会被黑客以及恶意网站利用。在用户浏览网页过程中,通过漏洞下载木马病毒而入侵用户系统,进行远程控制、盗窃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等,使用户蒙受损失。
(五)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政府和业界都尤为关注的网络应用,目前网络游戏在中国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七位,如2008年6月的网民使用率为58.3%,用户达到1.47亿人。由于网络游戏装备、虚拟财产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出售,换来丰厚的利润,因此成为黑客窥测的主要目标。
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计算机病毒肆意泛滥,给终端用户带来各式各样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就可以大大减少病毒事件的发生。
(一)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补丁。这一点对于上网终端用户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控制终端都是因为没有及时打补丁而感染各类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系统应开启自动更新设置,让系统自动安装微软的更新补丁。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反病毒软件中的漏洞修复功能,比如金山清理专家、360安全卫士、瑞星卡卡、QQ医生等。
(二)安装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并实时更新病毒库。上网终端务必安装防病毒和防火墙,比如瑞星杀毒软件、江民、金山毒霸、卡巴斯基、McAfee、ESET等。同时,切记要对这些防病毒软件病毒库和版本进行及时升级(每周至少一次),并定时查杀病毒,长期未升级病毒库的防病毒软件形同虚设。
(三)关闭各种不必要的共享和自动播放功能,设置复杂登陆密码,防止“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特征,骗取用户的信任,获取机密信息、系统设置等不公开资料,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创造有利条件。各种系统默认共享平时使用较少,但存在着被非法攻击者利用的危险,简易完全关闭。此外,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者使用有特别意义的数字(如生日、纪念日等)作为密码,容易被黑客破译。此外,通过关闭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可防止U盘等移动载体的病毒自动运行。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他的作用,他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几乎每一网或者没联网的计算机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病毒的入侵,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妨害。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们的生活,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然而,计算机病毒技术也也曾应用在了军事方面,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进攻,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计算机武器控制系统和整个军事网络,病毒的应用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一个应用,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最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世界的高度重视。
1.病毒的起源
1949年,由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对病毒雏形的一个概念,一种可能性,但是没引起人们的丝毫关注。时隔10年,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中,这些要领被应用于一种叫做“磁芯大战”的电游戏中。这个游戏是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发明出来的。该游戏的编写思路就跟病毒的作用差不多,主要思路是:双方各编写一个程序,在一台计算机中注入,这两个程序在电话系统内相互厮杀,有时他们会放下一些关卡,停下来修复被修改的指令,当它被困时,就复制一次,以便可以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存在于计算机的记忆磁芯中,因而得名“磁芯大战”。在那段时间,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没有联网,所以没有怎么传播,只是在小范围传播。 1988 年底,才在我国国家统计部门发现了小球病毒。在后面的时间里,病毒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归纳一下,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移动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传染。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破坏系统。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3.对计算机病毒运用的技术分析加以分析
人们设计计算机软件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往往忽略了安全问题。这就给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各层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再加上硬件设什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使“网络全球化”,更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破坏的环境;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计算机病毒实现破坏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外专家认为,计算机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分布式数字处理、可重编程嵌入计算机、网络化通信、软件标准化、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可让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成为可能。
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入侵。其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及主机到各种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而导致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技术方面来看,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无线电方式。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人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有:①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使用标准的无线电协议及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像合法信号一样,进入接收器,达到破坏。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各个环节最易入侵的地方进行病毒的注入。二是采用“固化”方法。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就是因为我国还是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还是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三是采用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允许用户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如早期的windows 98系统。四是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注入方式,这里就不多讲解。
3.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采用的方法可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预防
3.1管理上的预防
一是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二是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三是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四是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进行备份,尤其是数据要定期备份。五是网络上要限制可执行代码的交换,建立好较好的口令,规定合理的读写权限。
以上是适合于局部小单位,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已经在技术上和应用中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3.2技术方法上的预防
一是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又容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有些病毒具有躲开防毒程序的功能,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二是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不是所以的杀毒软件都能清楚所有病毒,所以还是要注意以预防为主。三是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四是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五是防火墙技术。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实现防火墙的技术包括四大类:网络级防火墙(也叫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
尽管现在的病毒种类各种各样,杀毒软件也比较先进。但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方面做到尽量避免损失。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计算机病毒对于人们来说也不再陌生,很多的人都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与破坏,对之是“谈毒色变”。 所以,我们在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同时,还要加大对病毒的分析与防范,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安全得到保证。
1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分析
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其实是一种较为形象的称呼,其实质是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常见的病毒结构主要分为3个组成部分,根据各个部分的特点可以分为引导部分、传染部分以及破坏部分。第一个是引导部分,是病毒的一个起始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病毒的传染与破坏创造触发条件,将病毒引入到内容当中,然后等待机会去获取系统权限;第二个是传染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功能是进行自我复制,并进行自我传播,使其他的系统感染病毒;第三个是破坏部分,病毒要完成自身的主要目的,必须要依靠这个部分,其主要的功能作用是对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后两个部分的运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当引导部分将它们引入到系统内存中后,便会等到系统状态满足某些条件时才被真正的触发,如果条件无法满足,传染部分与破坏部分便不能进行自我复制、传播与系统破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2.1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从对当前的计算机病毒分析来看,它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多病毒在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与破坏的时候,用户自己是难以发现的,因为它们不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操作带来任何明显的影响;第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其他的可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第三,具有可触发性。很多的计算机系统在感染了病毒后,都不会立即收到病毒的攻击,这些病毒会等待系统条件满足它们所需之后,才会被触发开始进行破坏行动;第四,具有寄生性。它能够寄生到其他的正常程序中,并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第五,具有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破坏。
2.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即利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进行传播。这种计算机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第二,移动存储设备。例如U盘和移动硬盘等等,当它们被连接到有病毒的计算机上后,便可能被病毒所感染,然后当它们被重新连接到另一台没有病毒的计算机伤后,就可能会导致这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第三,网络。例如邮件、网站等等,均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使用户在浏览邮件与网页的时候,被计算机病毒感染。
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不同的病毒其具体的系统破坏形式是有区别的,有的病毒属于恶作剧,虽然可能会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当中,遇到意外情况,但是总的来说不会对用户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有的病毒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或运行速度缓慢,还有的病毒在表面上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但是会在暗地里破坏、盗取用户数据信息,使用户的现实生活也一并受到影响,这种后果是及其严重的。当前,进行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
3.1 病毒检测
通过对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检测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病毒检测一直是病毒防护的支持,然而,随着病毒数目增加,识别古怪代码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最新的预防病毒技术应将病毒检测、多层数据保护和集中管理等多种功能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防御体系。
3.2 病毒清除
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通常的方法是采用现成的反病毒软件将其清除。当前市场上的这类软件有许多,这些反病毒软件的新版本都能消除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并且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即在计算机工作的每时每刻检测、消除外来病毒,但应注意,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某个反病毒软件只能清除某些病毒。因此,必须同时使用多种反病毒软件,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另外由于计算机病毒新的变种不断出现,因此查杀毒软件是有时间性的。因为总是先有病毒才有针对它的查杀毒软件,所以对于新诞生的病毒一般要用新的反病毒软件。
3.3 防病毒软硬件
从软件的角度来说,通过使用病毒疫苗程序,使其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如果在监控过程当中,发现了内存与硬盘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就会对用户提出警报,让用户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处理;从硬件的角度来说,主要可以通过插入附加固件即防毒卡,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
除了上面的几点技术性防范措施之外,用户自身还应当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要浏览安全情况不明的网站,更不要下载一些安全情况不明的程序。总之,计算机与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应当加大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避免受到来自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与破坏。
参考文献
[1]王凌.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及防范技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1):79-80.
[2]刘磊,潘放,李国锋等.浅谈计算机病毒的原理、感染与预防[J].民营科技,2012(03):53.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恶意程序或者是指令集合,它通过相关的途径,潜伏到目标用户的计算机内的相关程序,当达到某种条件的时候,这种非法程序会被触发从而开始对用户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计算机病毒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对于电脑的破坏,能够自发的对其他没有受到感染的程序以及文件进行病毒程序的复制与应用,更可怕的是计算机病毒还能通过被感染的程序以及文件进行下一级的病毒复制与传播,特别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大量的病毒开始传播开来,比较有名的病毒有特洛伊木马、墨菲病毒等。
1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开始工作时,首先进行大量自我复制,迅速的占据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资源,从而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网络接通的条件下,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性,更高的感染率以及具有更隐蔽的破坏性。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木马病毒,就具有很大危害,当木马病毒侵入电脑后,会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操控用户的机器,盗取用户机器中的数据信息,甚至远程监控用户电脑的所有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电脑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一切信息文件就都暴露在了编写病毒的人的手里,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2.1“蠕虫”型病毒
“蠕虫”型病毒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在系统存在时,除了内存不会占用其它任何资源。在传播过程中,文件和资料信息并不会发生变化,病毒通过网络从一台主机传播到另一台主机,就这样呈指数型增长进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惊人。例如,著名的墨菲病毒病毒就是一种蠕虫性病毒,它在传播时,首先扫描网络上的主机,对网络出口造成大量链接,造成网络拥塞,使网络无法正常连接。病毒确认主机存在后,将病毒文件复制到该主机的系统目录下,并经过远程控制启动该病毒文件,注册启动项、注册账号、开启系统后门、完成感染。此病毒利用了系统共享、弱口令等漏洞进行传播。类似的蠕虫病毒都是先发现漏洞,利用漏洞种植病毒,运行病毒程序,然后再去感染其他机器。
2.2伴随型病毒
伴随型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2.3寄生型病毒
寄生型病毒是除了伴随型病毒和“蠕虫”型病毒的其它病毒,它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一旦文件运行,病毒就会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从而对文件造成损害。由于是寄生在文件中,所以发作要通过文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发作,也被称作时间炸弹和逻辑炸弹。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3.1正确安装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应用软件
大多数的计算机用户在选择系统程序和软件的时候,常常更倾向于选择免费的,这种免费软件安全性极低,对于自己的计算机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计算机用户尽量选择比较正版的系统和软件,选择盗版软件不仅是对软件开发者的不尊重,而且,盗版的软件的安全性也有很大问题。一般情况下,正版的软件和系统的安全系数都比较高,系统本身都自带防火墙,木马病毒要感染计算机并不容易。
3.2安装杀毒软件
有一些计算机使用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问题,他们的电脑上没有安装任何杀毒软件,病毒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到他们的计算机中,盗取他们的用户信息和数据。对一些计算机高手来说,这样的计算机就像一个没有大门的屋子一样,任人随意出入,毫无任何安全可言。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抵挡病毒的入侵,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3.3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虽然提高防范意识是必须的,但有时候也会不小心遭到病毒入侵,目前,我们的计算机技术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规避所有的计算机病毒,这就要求计算机使用者必须要提前把一些关键的系统数据或者重要文件备份好,即使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数据损坏,那么关键数据也没有丢失,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坏。
3.4及时更新病毒库
只有及时的更新病毒库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内杀毒软件对于可能感染病毒的实时防范。一款杀毒软件如果无法进行病毒库的更新,那么新的病毒一旦出现就没有杀毒能力。此外,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的时候,最好选择安全系数比较高,技术过硬,有完善售后服务的厂家。
4结束语
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计算机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威胁,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平时我们也要及时地关注网上最新的系统和软件的漏洞补丁,及时下载安装,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宗亚,张会彦,安二红.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煤炭技术,2013(05):176-178.
[2]张长河.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信息通信,2014(07):145.
[3]孔向军.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