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合集13篇

时间:2023-09-18 16:32:49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1

我国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而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医学院校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卫生需求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

2.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2.2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3天)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另外,我系自2012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08年起,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宋锦璘,邓锋,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44-45.

[4]张轩,余占海,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9(4):740-741.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2

[2]卢飞跃.高职玩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王学东,李贤彬,刘庆华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R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8(a)-0035-03

近30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龋齿增多因龋失牙人群增多;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剧,口腔慢性病比例增加,失牙患者增多。多方面的原因使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需求急剧增加,所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肩负培养我国义齿行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重任[1]。由于该专业是该校近年开设的新专业,在此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我国口腔高级修复师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近代口腔修复技术工艺学得到了发展,目前口腔修复技师队伍的操作技能已能基本满足当前技术的需求,而专业理论的深度尚能达到要求[2]。许多口腔修复技术工艺从业人员无专业教育经历,而依托传统的师徒关系传承技艺[3]。培养优秀的口腔技术人才已关系到口腔修复工艺未来的发展,在充分的人才调研基础上,该校于2006年开办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2该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及实践

2.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口腔医学技术基础理论、口腔医学基本理论,掌握口腔医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义齿加工厂和各级医院义齿制作中心,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义齿设计、义齿制作与管理、质检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口腔医学技术技能型人才。

2.2学制

全日制3年,修业年限3~6年。

2.3课程设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这种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4]。依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义齿制作行业专家的论证意见,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资格考试分析。以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了“项目引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体现“重视人文素质,注重技能操作”的课程设置理念。通过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形成了基于行业和职业标准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四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五大模块。在此基础上,每年进行市场调研,实行动态调整。①第一学期开设口腔工艺美术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基础、口腔工艺技术概论、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礼仪素养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学习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理论基础;②第二学期开设口腔材料学基础、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口腔预防保健基础、人文素养及职业写作等课程;③第三学期开设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等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④第四学期开设口腔疾病概要、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CAD/CAM修复技术、口腔医学美学基础等课程;⑤第五、六学期为临床实习,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从中习得实践经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状态。课程设置和课时比:公共基础模块502学时,占16.6%;专业基础模块300学时,占9.9%;专业技能模块2046学时,占67.6%;职业拓展模块180学时,占5.9%。

2.4教学内容

口腔医学技术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基础、口腔工艺技术概论、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等,口腔工艺美术基础讲述以素描基础、色彩知识、雕塑入门、口腔工艺技术与工艺美术的关系等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学生具备对形体的感知能力和一定的造型能力,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口腔工艺技术概论讲述口腔工艺技术概念、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种植义齿工艺技术、附着体义齿工艺技术、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工艺技术与美学、口腔技师的卫生保健及技工室污染控制、技师与医师的信息交流等;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讲述正常牙体形态,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了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雕牙技巧以口腔解剖生理学为基础与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医学美学等科学关系密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2.5教学方法

2.5.1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方法①理论结合实践:教学过程结合现实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可用理论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②运用多媒体教学:了解和学习最新动态;形象图片便于学生记忆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③讨论教学法:在学生对某一课题有所了解,掌握了一定知识为基础,学生自制力较强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还有助于转变个人的态度。2.5.2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根据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参照口腔修复工资格标准和口腔医学技术技能抽查标准,在现有“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基础上,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胜任口腔修复工岗位需求为目标,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口腔医学技术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知识,进行义齿的制作。内容包括实习基地专业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内外义齿加工厂见习、生产实习之前的技能强化训练集训,进一步优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2.5.3考核制度高职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和理实一体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含技能)等组成,占总成绩30%;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占总成绩70%。

2.6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把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列入教学计划,实施“双证书”教育[5]。学生经考试合格,毕业时可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及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口腔高级修复师证)。

2.7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缺乏,现有的教师大部分源自口腔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口腔医学知识扎实,教师本身义齿制作技能亟待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①让更多的企业一线技师走入实训室,成为学校的兼职实训教师,对学生见习技能指导。②积极培训在职教师,组织专职教师定期下制作一线参加实践,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操作水平。③德国、美国等国家口腔医学技术发达、教育办学时间长,在口腔医学技术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能很快提升口腔医学技术办学理念及办学水平,并与国际接轨。

2.8管理理念

根据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参照国际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由以往的三段式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主体,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对接上,即专业与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4个基本特点: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多忽略了专业自身的特色,师资、教材及设备的配置不符合专业发展的方向。建议制定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规划教材。加强师资力量,积极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中发现教学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我校教学特点,改革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不仅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凌李.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3):23.

[2]秦现丽,刘红章.浅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培训,2013,7(3):19.

[3]陈耀丽,牟星.利用与企业需求同步的课程调整提升口腔修复专业教育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33.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4

一、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分析

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1]。职业教育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其服务宗旨,要通过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其“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广泛的调研,对义齿加工企业相关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了解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并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技工室、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及口腔医疗相关机构。同时根据口腔修复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口腔修复工的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固定修复流水线和活动修复流水线,具体细分为代型、蜡型、车金、上瓷、车瓷、钢托部、胶托部、质检等岗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专业能力1.正确使用常用口腔修复材料的能力。2.牙体形态绘画及雕塑技能。3.口腔固定修复模型与代型技术操作技能。4.口腔固定修复体蜡型和熔模操作技能。5.包埋、铸造操作技能。6.打磨、抛光修复体金属部分操作技能。7.烤瓷修复体的上瓷、上釉及修整瓷体外形操作技能。8.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模型与设计操作技能。9.可摘义齿修复整铸支架蜡型操作技能。10.可摘义齿修复弯制支架操作技能。11.排牙、雕牙及蜡型操作技能。12.树脂成型、打磨抛光操作技能。13.口腔修复体的质量检测技能。

(二)方法能力1.现代化办公能力。2.运用外语能力。3.计算数值能力。4.具有高效工作及自学的能力。5.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6.自我防护能力。7.消毒能力。8.口腔修复器具的使用养护及简单的维修技能。9.绘图能力。10.阅读定制单的能力及简单修复体设计的能力。11.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5

在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口腔医学也成为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具有完整课程系统的专业。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创办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医学的专业水准以及办学水平也日益提升。然而,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口腔工艺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要立足于专业课程教育的实际,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发展的态势。

1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口腔工艺技术的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是不能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转型对传统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口腔医学产业也进行了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以及经营方式的升级,医疗卫生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要要认清社会转型以及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历史必然趋势,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学校将难以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应用技能较强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会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

1.2口腔工艺技术的课程结构不科学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符合学生就业的需要。

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各类高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人数超过20万。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却非常不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很多院校都将理论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学校在专业实习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例如,南京医科大学在设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定为8;2。这就导致理论学习过长,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在学生实习教育中,学校只是安排部分学生进入到相关医疗卫生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而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自己联系企业。

2 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2.1完善实训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口腔工艺专业课程改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医疗卫生部门。因此,学校要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原则,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引导性。因此,要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制定出科学长效的课程机制,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那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实训课程的教育,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ICS”(模拟、合作、服务)的实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训平台。在实训课程的建设中,要围绕学生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学习中。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学习的机会。形成“校企双向联动”的实训教学机制,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利用专业技术和资源,这样就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2.2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领域的特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课程建设不必贪大求全,而应该追求小、尖、精。学校要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例如,近年来,疗卫生市场对新药的研发力度越来越大。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个趋势,设置口腔医学研发、口腔卫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等课程。同时,也可以优化专业教学结构,淘汰陈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根据口腔医学产业的相关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就能够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也能够有一技之长。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宗旨。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职业道德素养关键,努力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扎实,业务能力超强,职业素养过硬的转业实用型人才。只有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模式,树立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发展,才能在职业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6

基金项目: 本项目为西安医学院2007年校级课题资助,项目号:2007RKT5。

西安医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的,其一直努力探寻医学本科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努力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立足陕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以医学本科教育为主,建成为区域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根据学校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办学层次和定位,为了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口腔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我系于2008年11月到2010年1月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等地区部分基层医院和社区口腔的口腔医学专业开展现状、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情况加以分析,并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在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分片区选取100所基层口腔诊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地区医院、县级医院35所、乡镇医院32所以及口腔社区门诊或口腔诊所34所。

2.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开展现状、口腔人才需求情况等内容,涵盖岗位需求情况、人才培养能力需求及职业核心课程及技能需求等项目。

3.方法

(1)调查前,调查组成员明确统一要求,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材料真实可靠。(2) 问卷回收情况。各级医院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6份, 回收率 96%; 96 份问卷基本按要求填写,有效率100%。

调查结果

1.专业开展现状

在调查医院及机构中, 6所乡镇医院没有开设口腔科,部分乡镇医院配备有牙科综合治疗椅,但缺乏专业人员,为临床医学专业人员进修后从业,地区及县级医院口腔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基本为口腔专业人员从业。

在基层医院开设诊疗项目中,最常见的口腔内科诊疗项目是牙体充填、根管治疗、龈上洁治、干髓术;根面平整、牙龈翻瓣等牙周手术仅大型医院开展。口腔修复主要开展项目是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以及冠桥修复,隐形义齿、精密附着体、全瓷修复等项目也有一定涉及。口腔外科主要开展的诊疗项目为拔牙。口腔正畸需求广泛,但能规范开展的医疗机构不到30%。

2.口腔人才需求情况

(1)口腔医学人才岗位需求情况

约60%县级以上医院5年内均有口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其中60%单位需要口腔全科,40%需要按口腔分科别招收人才;约76%乡镇医院均需口腔专业全科人才;68%左右口腔门诊均由于人才流动,需要口腔专业全科人才;80%的医疗机构均认为目前口腔医疗资源不能满足社区口腔医疗需求。

(2)岗位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在综合素质方面,认为应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占 89.3%,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的占64.3%,20%的单位认为还应具备一定的再学习能力; 在口腔医学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认为应注重口腔专业理论知识的占77.08%,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占93.75%。

(3)职业核心课程知识及技能需求调查

对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对职业核心课程和技能需求调查结果如下(详见表二)

讨 论

1.我省基层口腔医疗现状与人才培养定位

对基层口腔医疗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我省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在城市比较集中,基层的口腔医疗资源严重缺乏,部分乡镇没有开设口腔科,在乡镇医院及社区甚至还有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口腔医疗,不能满足社区口腔需求。该结果与我们对社区居民口腔医疗认知-需求-满意度调查结果一致:居民对医疗现状不满原因主要是医疗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衡,资源不足所致的就诊不便。在开展的诊疗项目调查显示,基层主要开展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及缺损的修复、拔牙等项目,且综合性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有较大需求,我校作为我省主要的地方医学院校,应立足基层需要,培养符合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要求的社区口腔全科人才。

2.口腔医学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1)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及对策:调查表明用人岗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且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结合基层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修订中,我校应本着“突出口腔,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强化实践”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兼顾行业资格准入条件,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接轨。

①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有针对性的强化基础课程,精简学科大类临床课程,加重口腔专业课程比例。

②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在实验课强化基础训练,倡导“教中学、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如角色转换法、模拟病人法等,实现实验教学与临床实习的良好接轨,使学生校期间即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标准的操作手法,培养一定的沟通技巧,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在实习后毕业前开展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以进一步缩短就业岗位适应期。

(2)职业核心课程及技能需求调查结果及对策:

对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对职业核心课程和技能需求调查结果表明:龋病、牙髓炎等牙体疾病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治疗、牙槽外科、缺牙后的常见修复方法等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广泛,应作为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教学的重点。口腔内科学适当地增大牙体疾病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理论和实验学时,适当讲述牙周手术治疗及黏膜病;口腔修复学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牙体缺损、固定修复、活动义齿的理论讲授保持现状,增加临床技能操作学时,夯实活动义齿制作实践操作,简要介绍各种修复新技术;口腔外科学重点讲授牙槽外科,其余部分一般讲授应当适当压缩;口腔正畸学和预防保健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应加强教育,适当增加学时。

总而言之,在基层口腔人才培养上,我校应结合办学定位,密切联系社区、基层口腔医疗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口腔全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秀芳,郭永松,等.浙江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4):31-32.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口腔医师、口腔技师与口腔修复医师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全国为数众多的口腔医院、诊所的数量庞大的义齿加工任务最终都会汇总到各地的义齿制作和加工工厂。但目前的状况却是,从事义齿加工和制作的人员大多未接受过口腔医学技术的正规和专业教育,没有经过专业的的口腔修复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和素质较差,从而直接影响了义齿制作质量和水平,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促进口腔医疗技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加大高素质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是培养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腔治疗技术与工艺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及牙齿整复和整形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本科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相比,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更加强调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肩负着培养我国口腔行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重任。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是很理想,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阻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应对方法,以促进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时间过多,实践机会过少。

重理论、轻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通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也是如此。很多学生除了在有限的实验课之外很少有动手机会,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采取的“满堂灌”的传统方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仅仅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系统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

2、校内外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口腔实训中心配套普遍不够齐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面积较小,大多没有对外应诊的口腔门诊,不能实现以门诊为平台、以“实战”的形式进行课程现场教学,无法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具有省内外校外实训基地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无法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校内外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合作。

3、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普遍缺乏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教学、临床和管理经验不足。基本都是专任教师,缺少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与本专业学生的配备比例不合理,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硕士学历不多。所有专业课教师还不能实现全部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更是不多,阻碍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4、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学习积极性缺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技工专业,就业前景不好,社会地位不高,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仅仅满足于教师和课本的教学内容,不能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不能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

四、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1、创新“产学一体,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加深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企业工作特点为导向安排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学一体、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创建工学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实际岗位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口腔医学技术课程,建立工学融合、适应口腔医学技术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及发展的课程系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根本的培养原则,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口腔修复体的制作”课程采取项目教学的形式,并在各项目中实施教与学一体化、学与做一体化的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积极申报和建设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加强校企合作,编写特色校本教材;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特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3、建设符合岗位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义齿加工的实际流程,不断扩建、改建符合岗位工作流程的现有实训室,新建校内加工工厂,使校内实训基地逐渐成为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设备先进、功能全面、管理科学,集教学、培训、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另外,不断加深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校人才的订单培养。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扩建高水准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4、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注重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旨在培养处在国内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能掌握本行业的最新动态,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同时通过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不断探索培养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在做好专职教师培养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兼职教师的选拔和聘请工作,壮大兼职教师的队伍,,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以上,让专业课程逐步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兼职教师进行讲授;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大兼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不断提升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配备合理,理念与技能并重的的优秀教学团队。

5、探索服务社会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做的是:为当地的义齿加工厂、医院口腔科、口腔诊所定期进行口腔医学技术的技能培训或专题讲座,积极鼓励和接纳口腔医学技术人员来学校学习。组织口腔高级修复工、口腔技师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试;为各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开展口腔卫生保健讲座,提高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与口腔医院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官培训,不断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回馈社会。

6、拓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范围,形成相关专业群。

通过全面社会调查和认真专业分析,逐渐开设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探索社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方法、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带动各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使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满足全社会和各类口腔医疗机构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4)。

[2]郭继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初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年(11)。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8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和实用的学科,既专业又实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以假牙技术教育为基础,需要更多的实用外科和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因为实践对口腔医学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仍然遇到诸如“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知识转移和技术培训”以及强调理论的教育计划等问题,改变原始培训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共识。在当前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技能差的现象,是当前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仿真性:在现实教育中有许多环节,学生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只有活跃、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学生才能与行业成为“零距离”,并拥有职业竞争优势。②任务导向:多数的学习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③教学、学习和行为的整合: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协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性,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尽力而为。这使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组织自学、讨论和完成类型的指导,以利用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应用意义如下:(1)口腔医学技术新的职业能力界定(相关考核指标构建)。(2)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准与职业标准,教育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4)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开辟和扩大培育和发展技术工人的道路,促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化领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强。成立了由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到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计划、生产和科研成果等。使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而且还可以学习诸如商业管理等社会学知识,加深对口头主题的理解,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快速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运营。

(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1)从牙科义齿制造有限公司的职位开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根据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师进行操作,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讨论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课程提纲和培训内容做出决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并基于操作过程。此外,通过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重新组织教科书,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将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制作铸造金属嵌体,铸造金属分别根据模型制作、蜡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铸造、磨削和抛光的过程对立柱和型芯生产;自熔金属冠的生产和后部金属固定桥的生产、全瓷冠的生产进行培训。通过根据过程驱动型培训的需求创建动手培训材料,并教给学生常见的任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建立质量意识并提高技能意识,同时精通企业技能。学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将学习与实践整合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目标,并最终适应了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训练(例如,与“口腔正畸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我们聘请兼职企业教师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和实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通过校级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省级、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为平台,与省级示范、部级示范、国际示范等企业进行教学标准接轨。

二、优化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首先要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并且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实际操作,以便学生入学后就可以获取专门知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鼓励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工厂,以便学生将来可以确立牙科技术专家角色的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将基于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作业和用于完成作业的过程,每个过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断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与教育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以确保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强调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感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整合。首先,介绍学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说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观察,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练习。最后,教师们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根据企业标准指导、修改和解释学生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加强牙科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生产工艺为模块,以临床案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实验项目。

(三)构建实训环境建立具有模拟工作环境的综合培训测试台和“三合一”培训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理论培训,视听实践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综合培训测试台上完成三项教育任务:理论学习、课堂实验室培训和生产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将理论与生产和学校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合作医院义齿治疗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培训和实践基地,以增加投资。除了在“三一”教育课堂上学习,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学生带到医院的技术中心,在那里他们进入实验室的制造过程,还按照教学安排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到附属医院技工中心进入实践生产环节见习[1-3]。高职院校在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和生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教育、生产、社会实践、实习和技能发展功能于一体的三级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教育服务。建立实践研讨会,并成为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生产推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动手实践,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实现生产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标准

(一)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践评价的权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评价。评估标准基于义齿产品的检查标准,除理论评估外,还增加了技术操作程序的评估和参加实习的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实践评估,主题包括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工作评分阶段的随机问题。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施行站点式考核。①岗位胜任力评分:由考核人员进行实践能力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实践能力越强;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员随机抽取模型修整、蜡型制作、上瓷、型修、抛光、质检发放6个方面共100道选择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患者使用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口腔医师操作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教学师资水平为了使口腔科学技术人员跟上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合理、持续的口腔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对教师具有必要知识结构和合格专业技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培训和生产线学习机会,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多元化设计标准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将职业与口腔技术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应强调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在强调实践的同时,要考虑理论、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评估要求,重点是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并改进几种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采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通过作业、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知识,占35%;通过实训过程、实训作品及考试考核学生技能,占50%;通过分组合作、质量检验、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占15%。这三种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中技能考核以项目为节点进行考核,而且考核标准就是企业的质检标准。另外,通过企业里面的口腔数字化的发展现状,CAM、CAD在口腔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完成多元化设计,通过将学生派到义齿制作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实地的完成口腔义齿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弥补其在校实践教学欠缺项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训练[4-5]。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9

2015年8~12月在湖北某高职院校,抽样调查2010届、2011届、2012届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实际有效调查人数1084人。调查方法为电话调查、信件调查、网络信件调查等。调查内容为目前就职情况、就职单位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问题。

2 调查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①通过“专升本”升学的人数和比例在毕业生占有较大分量。②就业单位以民营口腔专科为主,公立医院比例较少,自我创业比例逐步增大。③就业岗位多样化。④从事岗位以口腔全科医师为主。

3 讨论与分析

3.1通过“专升本”模式升学的毕业生比例较高,且呈增加趋势。随着社会及患者对口腔医疗服务期望不断提高,高职口腔医学医学生认识到通过接受高层次的学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学历而获得更满意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在目前情况下,高职口腔医学学生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专升本”升学是学生专业深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信息提示我们,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及早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大三时期,开展必要的“专升本”学习培训,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减少茫然突击应考形象。近几年,教研室组织专班开展应考科目的考前学习辅导,对大学期间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梳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了毕业生专升本的录取率,为学生深造与发展打开一扇大门,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专升本”升学人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3.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公立医院特别是二甲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对人才需求已经逐步饱和,且对毕业生学历与资历要求越来越高,显然高职医学生竞争力较弱,极难在其谋得职位。而近年来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在维护人群口腔卫生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同时随着国家对民营口腔管理越来越规范,连锁式、规模化发展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技术设备条件、职业上升空间完全不亚于公立医院。另一方面,乡镇及社区医院口腔专业人才仍非常匮乏,大量口腔常见病患者急需具备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员治疗,为高职口腔医学毕业生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高职口腔医学毕业生基本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岗位,只要能面对就业难的现实,扎根基层,同样可以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内容适度取舍,对与未来创业实践中常用的、适合基层开展的专业技能要做到精讲、细讲,以此作为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教学的重点,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未来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如增加牙槽外科小手术、活动义齿设计与制作、牙体牙周基础治疗等实用的基本技能与口腔临床综合实训,以便培养出熟练胜任基层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结合基层口腔卫生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应本着突出技能,注重融入创业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原则,同时课程设置兼顾行业资格准入条件,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接轨。

3.3处理好全科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关系。目前,在以培养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导向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合理的口腔医学人才模式应是以全科口腔医师为主(80%),口腔专科医师为辅(20%)[1],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未来的大部分学生就业于基层与社区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等基础的诊治与修复工作,工作岗位有别于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或口腔专科医院的专科工作,必须处理好专业专科学习与口腔全科知识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应在口腔全科诊室学习,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提供跨专科的全面治疗,口腔全科诊室的师资应以口腔全科教师为主,加强学生的全科素质培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潮流。调查也证实,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绝大多数从事口腔全科医师工作。

3.4就业岗位多元化,自我创业比例逐步增大,专业教育同时应加强创业教育。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国内外医学生就业行为已经表明,相对其他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是非常适合自主创业的临床专业。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相对本科、研究生而言,由于专业教育时间短,实践能力大多不强,在就业招聘中,许多单位往往将实践操作能力列为超过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实践机会相对较少,操作能力一般难以让人非常满意,在传统就业方式竞争中更处于不利地位,创业将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一种选择。

对于大多数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学校而言,并没有真正重视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具体表现在:没有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具备有口腔医学专业背景的创业师资,没有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教研室和学生组织[2],学校及学生的创业活动,迫于就业压力,仅仅停留在少数教师、部分学生的自发行为上,没有充分运用高校与社会的创业资源,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工作规划。在学生就业多元化的背景下,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成功创业,不失为明智之举。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构建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核心技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与创业氛围。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10

口腔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和实用的学科,既专业又实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以假牙技术教育为基础,需要更多的实用外科和技术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能力,因为实践对口腔医学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仍然遇到诸如“强调理论,忽视实践”,“知识转移和技术培训”以及强调理论的教育计划等问题,改变原始培训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共识。在当前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技能差的现象,是当前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特点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仿真性:在现实教育中有许多环节,学生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表现。只有活跃、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学生才能与行业成为“零距离”,并拥有职业竞争优势。②任务导向:多数的学习障碍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③教学、学习和行为的整合: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协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性,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尽力而为。这使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组织自学、讨论和完成类型的指导,以利用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应用意义如下:(1)口腔医学技术新的职业能力界定(相关考核指标构建)。(2)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准与职业标准,教育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4)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开辟和扩大培育和发展技术工人的道路,促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口腔医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和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化领域的信息交流得到了加强。成立了由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到校园讲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计划、生产和科研成果等。使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不仅要会制作义齿,而且还可以学习诸如商业管理等社会学知识,加深对口头主题的理解,并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快速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运营。

(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1)从牙科义齿制造有限公司的职位开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根据企业和专业人士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师进行操作,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讨论并就合作伙伴公司的课程提纲和培训内容做出决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并基于操作过程。此外,通过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能力重新组织教科书,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将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4个典型工作任务:制作铸造金属嵌体,铸造金属分别根据模型制作、蜡型模型制作、包埋和铸造、磨削和抛光的过程对立柱和型芯生产;自熔金属冠的生产和后部金属固定桥的生产、全瓷冠的生产进行培训。通过根据过程驱动型培训的需求创建动手培训材料,并教给学生常见的任务,业务流程和标准,学生可以建立质量意识并提高技能意识,同时精通企业技能。学生完成程序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关知识。通过将学习与实践整合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目标,并最终适应了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训练(例如,与“口腔正畸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5)。我们聘请兼职企业教师来加强我们的培训和实习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通过校级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省级、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为平台,与省级示范、部级示范、国际示范等企业进行教学标准接轨。

二、优化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两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序化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首先要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并且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实际操作,以便学生入学后就可以获取专门知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鼓励学生参观义齿加工工厂,以便学生将来可以确立牙科技术专家角色的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引入了教育,将基于教科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作业和用于完成作业的过程,每个过程的完成均用作判断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与教育工作相对应的知识点,以确保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强调口腔医学技术教育中的高职教育特色,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感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实践的整合。首先,介绍学生可以想到的示例,使用多媒体进行说明,使用教育模型并在生产线上直接观察,以便学生可以自己练习。最后,教师们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同时根据企业标准指导、修改和解释学生的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加强牙科雕刻技能培训,以义齿为载体,以义齿生产工艺为模块,以临床案例模型积极开展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实验项目。

(三)构建实训环境建立具有模拟工作环境的综合培训测试台和“三合一”培训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理论培训,视听实践课程和生产实践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综合培训测试台上完成三项教育任务:理论学习、课堂实验室培训和生产实践操作。通过完成将理论与生产和学校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合作医院义齿治疗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培训和实践基地,以增加投资。除了在“三一”教育课堂上学习,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学生带到医院的技术中心,在那里他们进入实验室的制造过程,还按照教学安排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到附属医院技工中心进入实践生产环节见习[1-3]。高职院校在基础教育、模拟教育和生产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教育、生产、社会实践、实习和技能发展功能于一体的三级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教育服务。建立实践研讨会,并成为面向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生产推动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动手实践,以降低教育成本,并有效地实现生产与教育、工作与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标准

(一)口腔医学技术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践评价的权重,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评价。评估标准基于义齿产品的检查标准,除理论评估外,还增加了技术操作程序的评估和参加实习的表现评估。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实践评估,主题包括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验工作评分阶段的随机问题。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践技能,施行站点式考核。①岗位胜任力评分:由考核人员进行实践能力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实践能力越强;考核最后由考核人员随机抽取模型修整、蜡型制作、上瓷、型修、抛光、质检发放6个方面共100道选择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患者使用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自制评分表对口腔医师操作满意度调研,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教学师资水平为了使口腔科学技术人员跟上新知识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合理、持续的口腔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完整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对教师具有必要知识结构和合格专业技能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了额外的培训和生产线学习机会,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多元化设计标准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将职业与口腔技术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应强调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在强调实践的同时,要考虑理论、行业特征和职业能力评估要求,重点是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并改进几种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程采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通过作业、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知识,占35%;通过实训过程、实训作品及考试考核学生技能,占50%;通过分组合作、质量检验、返工率、材料消耗率等考核学生职业素质,占15%。这三种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中技能考核以项目为节点进行考核,而且考核标准就是企业的质检标准。另外,通过企业里面的口腔数字化的发展现状,CAM、CAD在口腔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的发展空间大,完成多元化设计,通过将学生派到义齿制作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让学生切身实地的完成口腔义齿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弥补其在校实践教学欠缺项目,完善操作能力的训练[4-5]。

(四)“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在建立课程标准时,我们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以改革不适合学生专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技术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创新地整合课程内容,分项目进行教学。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被纳入课程内容,该项目是组织的主线。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结合相关专业资格准入标准,培训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扩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扩展项目”是指具备专业岗位资格所需的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分析得到: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等现状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技术能力不匹配的情况”,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过程的项目转化为校内的实训课程标准建设,制定出新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标准”。从专业学生能力教学出发,做到校企无缝对接、与时俱进的培养专业学生。紧跟行业、企业新的职业技术能力需求,构建社会适应性强、就业核心力强的新一套实验实训课程标准。最终使专业学生学到新的设备操作、新的技术能力、新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刘芳,郭晓莎,蒋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91-1893.

[2]杨洪涛,常维巍.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1.028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高职教育呈现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专业也得以蓬勃发展。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53人、2013年64人、2014年76人。但调查显示,本专业认同度仍然较低。为此,本文通过对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包括学生现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就业形势六个方面。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才培养现状

1.1学生现状

(1)生源状况。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五年制大专以及三年制大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五年制大专学生多数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差。三年制大专学生高中毕业,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开始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时有些吃力。

(2)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专业认可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接受容易专业知识,有利于职业发展。专业认可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低,接受专业知识吃力,影响职业发展。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想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取口腔医师资格证,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但在填报志愿时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后学习的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度低。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①

1.2师资状况

师资力量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任教老师专业多为口腔医学。导致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状况存在问题,包括年龄不合理,“双师教师”少,兼职教师配备不合理。

(1)年龄结构。大部分学校是学科带头人年纪偏长,大多数老师均为青年教师,缺乏中坚教学力量,年龄结构不合理。

(2)“双师教师”。95%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口腔修复工证书,但具备口腔技师的老师较少。专职教师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工作模块不熟悉,需要长时间再学习、练习后才能熟练。96%专职教师不在义齿加工厂兼职,所以大部分教师修复体制作能力不能达到义齿加工厂的要求,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3)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多数来自口腔临床,这部分教师授课时偏口腔临床知识较多,影响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来自加工厂的口腔技师制作义齿精美,但部分老师学历较低,影响授课质量。

1.3课程设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口腔技工有较高的美学素养以及与医生、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然而在课程设置环节,多数学校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开设了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忽略了美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口腔技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1.4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章节授课,讲授基础知识再到实训室练习。实际生产工序的内容涉及多本书,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1.5实训基地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是作为学生的技能操作练习场所不能与企业生产保持同步性。以至于学生在上学阶段不能了解真实的义齿操作流程,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1.6就业环境

义齿加工厂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两年内离职率分别高达20%、10%。一方面由于而国家对本行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间不良竞争多。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通过“师传身授”的方式学习,文化程度低,技术上“传、帮、带”效果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初级员工待遇差,工作时间长,工作性质单一,发展空间小,再加上口腔技工人才流动性大,使得义齿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少,造成恶性循环。

2人才培养对策

2.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认同度

首先高考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好,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高考招生工作,②让学生明明白白入学。其次,大学阶段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国外及国内发展前景及工作性质,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学生在学校阶段能认认真真学习,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

2.2培训再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本专业专职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口腔医学,对义齿制作流程不熟悉,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完成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讲课流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这将对学生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入职后应接受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系统培训、再学习,到正规义齿加工厂学习义齿制作的各个流程,利用课余时间到加工厂挂职上班。每位老师既能在课堂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又能在加工厂制作出精美义齿。学校应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使得每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老师都能接受系统培训,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老师的工作中能看出本专业的性质及特点,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3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外,应加设人文模块,如美学基础课、基础雕塑课,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为以后制作出精美修复体打下基础。还应加设职业素养模块,如职业道德方面、言语交流技术方面。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多为中专生、大专生,毕业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义齿制作是流水线工作,要求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口腔技工与口腔医师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否则影响义齿制作的质量,导致物力、人力浪费,还影响患者满意度。所以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非常重要。

2.4引进“工序化”教学模式

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学习整个义齿制作流程。将实际生产工序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每个工序时,挑选与此工序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强化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③

2.5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以校内师资技能为依托,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创办企业,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经营管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发挥了专业教师的特长,更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④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12

一、改革的目的及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而口腔医学技术恰恰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所以,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让实验课占专业课总课时的60%左右,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工作中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差,其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实验机会少的缘故。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明确专业定位,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我校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定位于口腔工艺类,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口腔修复体制作能力为主的高级口腔医学工艺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各医院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义齿加工中心。理念的创新是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前提,专业的准确定位为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提供了依据。因此我校树立“以人为本,零距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教育管理理念,其内涵主要是:

(1)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2)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践操作技能应强于理论学习。

(3)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教学管理理念,以实践为核心,创建实践教学体系。

(4)建立完善专业监督评价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这些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学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还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课程总数多,注重理论教学的学科体系,忽略实践教学的主体体系的倾向,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借鉴工科院校较成熟的课程开发经验,校企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更好的适应口腔修复行业的岗位需求。

3.采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范型,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打破二者之间截然的界限,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大量应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将相当一部分侧重于口腔修复制作工艺方面的教学内容放在实训室进行,教师指导与评价等多环节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加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强化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课下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复强化训练,起到了真正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4.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高职学校担任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中,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主,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但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经历较少,而外聘教师虽然可以补充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率高的知识和技能,但教学基本能力还有待及一步加强。因此,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专任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整体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考试,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但仅仅少部分学校建造了贴近义齿制作所第一线,现场实景设置功能布局,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的实训中心。多数学校却只建有少数的实验室,实训场地面积与专业招生数不匹配,实训场所的建设没有很好岗位的实践要求相配合,实训设备、材料与企业一线生产的主流设备、主流材料不同步。因此,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院校应主动寻求并吸纳地区优秀的义齿制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形成模拟企业现场的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场景、流程、质量保证等方面更加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更进一步地适应于岗位工作需求。

6.制定特色教学计划

在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对该专业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下,我校领导曾多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各地的义齿制作单位进行考察。近年来,我校已与多家义齿制作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在走出去的同时,将国内外义齿制作公司或口腔技工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请进来,校企合作,成立了工作小组,共同商榷并制定该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

总之,我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为了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践操作,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主动根据行业需求,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路子,构建了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管理模式,对同类院校该专业的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翠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

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分析篇13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