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土地规划测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是政府主管部门将一定区域内的土地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以及空间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充分的将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简称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全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技术)等技术应用到了土地规划与管理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土地规划管理中测绘技术介绍
1.1 遥感技术(RS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遥感技术在进行测绘应用时有其独特的优点,能全天候的获取信息,并且信息量非常丰富,费时短,尤其是当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出现后,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如社会资源的规划、灾害防治以及土地的利用等等领域中,具有相当的时效性以及高精度的特点。遥感技术不断的成熟,也使得现在国内外的许多部门将其应用到土地动态监测分析中,遥感技术能够准确的掌握土地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获取的信息也能为土地的规划管理提供必需的帮助。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能够对地球表层空间的图形数据、空间定位以及遥感图形等数据进行处理,各种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够对某片区域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为技术人员提供必需的参考资料。GIS技术充分利用了空间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它能够在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等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我们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GIS技术能够对特定区域内的土地建立数据库,将空间图形与属性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与图形一体化,我们在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时更加方便,形成了一种信息化、数据化的管理。
1.3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的进行全球的定位导航。它也从最初的纯军方运用发展到民用的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GPSRTK技术的出现,它具有作业时间短、精度高以及实时定位的能力,在资源调查、地质勘测以及城市的规划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 测绘技术的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 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查
当前已经利用的土地现状情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来完成,一般有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通过对调查区域的测绘,我们能够获得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随时对其更新,这也能为我们的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必需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调查工作时,我们可以对农村及城镇土地进行分别调查,操作过程为:采用RS技术获得制定区域的遥感图像,然后进行实地调查,然后进行遥感的内业工作,对该区域的土地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对当地的土地进行管理工作,最终形成一个土地动态的监测系统。
2.2、土地的规划设计
土地规划设计是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来完成。因此在进行设计前,必须要对区域内土地的详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在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才能进行设计工作。我们在对土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区域内土地的质量以及性质,然后能精确的对土地进行划分。
目前来说,通过3S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土地的信息进行准确实施的收集,并且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先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区域内土地的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能获得土地的图像及相关的属性信息。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该区域的土地进行空间信息的建模,在未来土地进行规划时可以有具体的数据资料提供依据。
2.3 土地勘测定界
对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其范围的界定,如出让、开发、征收等相关程序,需要测定其具体的界定位置,测绘土地的现状,计算土地面积,这就是土地的勘测定界。当前,我们国家已经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了相当先进的技术,为用地审批以及地籍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支持,也使得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与精确。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clude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n information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 investigation, land use for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the use of the land law enforcement surveillance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Land planning; L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以下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以下简称GPS)为代表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领域。
1信息化测绘技术及其发展
1.1遥感
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和现象,在远离地物的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器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分析判读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用户的全过程。通常把这接收、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遥感信息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全天候、多光谱特性、信息获取周期短等优势,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综合规划与利用、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工作中。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任务极其繁重。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有效地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状况。国内外已经广泛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和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程,使其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邮电通讯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GIS技术,可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确保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数据建库、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成果输出等。目前的主流GIS软件有ArcView、ArcGIS、MapInfo、MapGIS、SuperMap等。
1.3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美国海陆空联合研制的全球性、全天候、具有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和通讯辅助系统)、空间部分(21颗实用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等构成。
其主要特点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三维定速定时、快速省时高效、应用广泛功能多。GPS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除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武器的导航定位和制导外,还可用于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时、地形测绘、国界测定、海岛与礁石联测、山体测高、测量板块和地壳运动、交通管制和工程建设等。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 RTK系统通常由3部分组成,即GPS信号接收部分(GPS接收机及天线)、实时数据传输部分(数据链,俗称电台)和实时数据处理部分(GPS控制器及其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GPSRTK以实时定位、厘米级定位精度、作业时间短和效率高等优点逐步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和地质勘探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2.1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指在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现势性较强的卫星和航空摄影影像,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运用最新的国家行政区域勘界成果,采用新土地分类系统,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重新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影像数据库,达到土地利用的图件、数据、现状一致,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打好基础。
当前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其技术流程如下:采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取影像资料,完成正射影像和基础图件制作;通过遥感影像和外业进行实地调查;进行内业处理,完成信息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实现调查数据的管理和更新机制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在该次土地调查中,RS、GIS和GPS等信息化测绘技术为土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形成对土地更新调查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输出以及更新的完整技术系统:RS快捷、实时、高效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GPS快速准确采集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空间位置;GIS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较好地解决了土地调查中工作量大、工序多、工作效益低、精度底、数据分析难度大、成果输出不方便等问题。
2.2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土地信息涵盖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及其价值等重要信息。在规划设计前,要做好与土地相关的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等工作。这些信息的处理,不但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更重要的是明确土地性质、质量,从而确定未来发展中可使用用地和不可使用用地;确定保留用地和适宜城市发展的用地,在明确土地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
在土地规划设计中,信息化测绘技术在数据收集方面展现了其实时性、准确性的、自动化和高效的特点。通过RS直接获取土地信息,通过遥感的数据处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图片及数字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信息。利用GIS建立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翔实的资料;利用GIS强大的分析和处理功能,可以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自动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数据库,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远景规划和利用类型预测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和布局制图;利用GIS的可视化功能,结合规划设计中的各种应用模型,还可以实现对规划设计的结果进行模拟显示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规划设计提供信息。
2.3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土地测绘和编写勘测定界报告。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及归档阶段四个主要阶段。
在土地勘测定界中,无论是外业前端数据采集,还是内业图形数据处理,均可广泛采用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外业工作中,可使用GPSRTK技术进行定位,将基准站的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基准站数据,并采集GPS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该测量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精度,并且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内业工作中,采用GIS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和土地征收数据进行管理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能保证从外业到内业数据处理的一致性,能实现内业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方便数据的查询。
2.4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其目的是准确而快速的发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获取变化的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传统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是利用由用地单位的上报和登记的数据,被动的了解变化,并且获取数据的精度也相对较差。在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中,由于遥感解译的矢量数据具有地理坐标,利用GPS的精密定位功能,可以在野外对室内不确定的解译成果进行精确核查,从而提高遥感解译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故采用RS、GIS和GPS的集成技术,可以有效地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信息化测绘技术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利用RS快速主动地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第二,利用GPS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变化信息的数量和特性,将变化信息与历史信息进行空间分析,获得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第三,利用GIS实现土地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与可视化,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实施土地动态变化成果制图。如郑泽忠等利用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数据,在野外用手持GPS接收机进行验证并更新解译的数据库,利用GIS提取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建立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达到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
2.5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信息化测绘技术可以帮助土地执法人员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现场,辅助疑似违法用地的巡查、核查、违法违规处罚处理以及结果汇总上报等工作,实现土地管理的“数字执法”,其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再利用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快速准确找到疑似违法用地。园区中心,在日常动态巡查中是难以发现的。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成功用于土地执法监察,有助于形成“天上有眼睛、地上有巡查”的全方面立体式的监督。
结语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为土地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许多不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土地规划和管理脱离国情、脱离社会和脱离管理的局面,使得土地规划和管理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尤其是三维展示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领域的运用才刚刚起步不久,在技术和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作为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崭新而便捷的技术手段,信息化测绘技术必将为土地的规划与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土地规划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各个级别的行政单位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对管理的地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往这项事务都是以人力管理的方式进行,致使工作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现在技术快速进步,让许多新技术进入到土地规划领域,使土地规划的工作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城镇化进程持续向前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逐渐加深。土地勘测、测量等项目中测绘的精准度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适应当前新的形势。测绘是工程施工获得所需数据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测绘结构是否精确与工程质量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当前,GPS、RS、GIS等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不断加深。以往,在土地规划开始之后,需要测绘人员来到现场,通过人力进行实际测量,然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汇总分析。此种方式工作效率非常低,得到的数据存在的误差也相对较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加大。我国各个级别的政府部门都是利用这些技术开展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测绘新技术发展分析
(一)地理信息系统
这个系统简称为GIS,属于应用较为普遍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使用计算机,在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对地球整体或者部分的表面信息进行数据搜集,能够实现分析、整理、保存以及创建模型等功能。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前提下,计算机技术获得巨大进步,让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在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应用之后,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将图形和各种数据信息结合在一起,让这些方面融为一体,为土地规划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虚拟参考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简称为VRS,将GPS应用在其中,在软、硬件共同协助下,配合数据链共同使用,在土地规划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其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从固定参考站获得数据的方式,对相关区域内的计算偏差通过建模的方式进行处理,此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在被测量物体周边建立起一个“虚拟参考站”,其可以向位于流动站内的接收器传递符合规范的当地信息。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固定参考站之中的GPS会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一些数据,进过技术手段传送到VRS中心服务站之中,然后核查每个台站的数据,确保数据可以符合实际要求,如果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就要予以舍弃。检验结束之后,中心服务站可以通过对检测的误差计算来实现对流层、星历和电离层等三个方面的误差进行必要的处理。VRS能够实现实时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工作耗时少、效率高等优势,让其在土地规划等领域之中得到良好应用。虚拟参考站技术让我国的测绘事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此项技术是实现整体分析的目的,改变了以往测绘工作中只能单纯依靠GPS局面。
(三)3S集成技术
3S技术指的是将RS、GIS和GPS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能够结合土地规划的实际情况,组合成为复合技术。此技术可以将三种技术的优点发挥出来,弥补彼此的缺点,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工作区域内全部数据,也能够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也可以对需要处理的区域内的数据变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如果哪个方面的信息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通过此技术实现有效的分析,为土地规划数据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保障。
三、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土地使用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调查是指对土地当前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使用航空或者卫星拍摄手段,结合最新地理勘测结果,对被调查地区的土地使用状况展开彻底调查,然后以图像的形式创建数据库,同时也要专门创建一个土地当前使用状况的数据库,让土地当前状况、图像和数据三者之间产生同步关系,让土地资源的规划工作获得较大的进步。
以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调研为例,其指的是考虑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其具体面积、作用。界限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明确,根据相关的规定将其使用的归属进行明确定位。在此次调查之中,测绘新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对当地的土地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在使用GIS的时候,其具备快速、效率较高等特点,对于土地使用情况发生的变化进行明确。VRS则能够对土地使用发生变动的空间信息进行明确。3S技术则能够全面分析搜集到的数据,解决调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在土地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之中,通常会要求现状与规划两种类型图的比例应该设定为1:2000,也要对测量地区固定范围内的地形图进行测定,还要确定相应的整体面积、坐标等。很明显,土地规划的测绘结果需要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在测绘的时候对精度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将测绘新技术用在可行性研究之中,主要应用领域为测量区域的高程、各种长度。在对道路、沟渠等方面进行实际测量的时候,使用手拿的方式,平面精确度可以达到15cm左右的GPS设备就能实现。
(三)测试土地利用率中的应用
可以使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航拍和遥感等技术对工作区域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明确定位。此项工作为国家的土地资源使用符合各项规定起到良好的作用。在RS技术的辅助下获得必要的资料图片等,使用遥感技术展开实际考察,将获得数据进行合理整理,最终保存到数据库之中。获得的数据可以掌握土地利用的信息,分析土地利用率,对于一些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较为明确的解决方案。
(四)在土地监控当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具有重大价值,因而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监控,可以利用测绘新技术对监控人员形成良好的协助,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确认。比如,GIS当中含有电子地图,也有便于携带的GPS设备,一旦发现违反行为,就可以利用其对犯罪分子和违法信息进行定位,然后将获得信息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可以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形成必要的依据,这就实现了土地的数字化管控。
总结
很明显,测绘新技术对土地规划具有重要作用,逐渐发展到不可替代的地步。这些技术本身具备强大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测绘方式的局限,对土地规划的合理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根据土地规划的实际特点,使用合理的规划方式,采取匹配的测绘技术,让测绘结果更加精准,适应土地规划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规划不断呈现出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矛盾的现象,土地规划与管理存在着不科学性也逐渐的显露出来,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矛盾,因此,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测绘新技术
测绘新技术是以GPS、GIS、RS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测绘技术,也称为3S技术,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1.GPS技术:
GPS是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地面控制、空间和用户装置等构成,其具备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定位、地形测绘、山体测高以及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内。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 RTK 技术,以实时定位、厘米级定位精度、作业时间短和效率高等特点逐步在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GIS技术:
GIS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系统。GIS 处理和管理的对象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等。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灾害评估领域以及公共设施的管理等多个领域都广泛的应用了GIS技术,尤其是在土地规划工作中,通过GIS技术的使用,能够快速的建立起土地资料的数据库,并且将空间的图形与土地的属性数据进行充分的结合,将图形与数据实现一体化,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将数据进行输出。
3.RS:
RS指的是通过对目标的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器,不直接接触地面物体,通过遥感器对地面物品产生电磁波信号进行记录并且传送,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取得用户需要的数据,而这个过程被称之为RS。RS同样具有GPS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而且其获得信息的周期相对较短,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时,其分辨率较高,能够形成清晰的图像。RS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领域内的工作中,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更为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能够了技术保障。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一)对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
土地资源评价,也成为土地评价,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后,根据一定的生产或者建设的目的,对该土地的质量以及生产潜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规划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然而由于我国土地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在评价的手段和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土地资源评价中还存在估价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估价指标体系有效期短和估价时间长等问题。而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实现土地资源评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首先通过GPS技术,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准确的定位;继而通过RS 为土地评价工作生成所需要的数据和影像资料;最后通过GIS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土地进行登记划分,最终输出评价结果。
(二)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对土地实行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实行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展土地状况的变化情况,并且及时获得变化的具体信息和数据。我国在土地动态监测方面曾经一度受到方法和技术的限制,只能通过用地单位上报的数据来被动的了解土地的变化情况,因此往往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而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遥感信息对土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检测。首先,通过RS主动并且快速的获知土地的变化;其次,利用GPS技术对土地的变化状况,包括变化的数量和特征等情况快速并且准确的获得,同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空间分析,或者可以利用的准确的变化数据;最后,通过GIS技术实现对土地变化进行计算机管理,及时对土地数据库进行更新。
(三)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指的是为了征收、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对所界定的土地范围、利用现状以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计算出用地面积。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应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土地勘测定界,首先可以通过GPS RTK技术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采集相关的观测数据,将基准站的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基准站数据,并采集GPS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四)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的土地信息,其中包括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信息。在进行土地规划之前,需要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够为后续的土地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在收集信息和数据方面体现出了高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其高度的自动化也提高了土地规划的效率。首先,通过RS对土地信息进行主动和及时的获取,并且通过遥感数据处理,生成需要的图片或者数据资料,将土地信息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来;其次利用GIS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获取的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自动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数据库, 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远景规划和利用类型预测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和布局制图。
结束语:
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测绘技术不断的更新,使以往测绘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得以科学的改变。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土地规划不能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国情相适宜的弊端,增强了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时间还很短,在技术和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对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巨大。
参考文献:
[1]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2]王成芳.GIS和R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科学,2008,(05)
[3]李润生,黄成辉.“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0,(01)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以下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以下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以下简称GP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领域。土地规划与管理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以及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国内外早已将数理统计、运筹学、线性规划和重力模型等运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但这些方法的分析对象仅是各个规划要素的属性数据,难以对设计对象实施空间分析,规划成果不直观、不完善。
一、测绘新技术及其发展
1、遥感
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和现象,在远离地物的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器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记录、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分析判读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用户的全过程。通常把这接收、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遥感信息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全天候、多光谱特性、信息获取周期短等优势,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综合规划与利用、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工作中。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任务极其繁重。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有效地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状况。国内外已经广泛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2、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美国海陆空联合研制的全球性、全天候、具有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和通讯辅助系统)、空间部分(21颗实用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等构成。其主要特点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三维定速定时、快速省时高效、应用广泛功能多。GPS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除
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武器的导航定位和制导外,还可用于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时、地形测绘、国界测定、海岛与礁石联测、山体测高、测量板块和地壳运动、交通管制和工程建设等。
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和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程,使其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邮电通讯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GIS技术,可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确保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数据建库、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成果输出等。
二、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1、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指在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现势性较强的卫星和航空摄影影像,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运用最新的国家行政区域勘界成果,采用新土地分类系统,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重新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影像数据库,达到土地利用的图件、数据、现状一致,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打好基础。
2、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土地信息涵盖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及其价值等重要信息。在规划设计前,要做好与土地相关的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分析等工作。这些信息的处理,不但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更重要的是明确土地性质、质量,从而确定未来发展中可使用用地和不可使用用地;确定保留用地和适宜城市发展的用地,在明确土地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在土地规划设计中,测绘新技术在数据收集方面展现了其实时性、准确性的、自动化和高效的特点。通过RS直接获取土地信息,通过遥感的数据处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图片及数字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信息。利用GIS建立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翔实的资料。
3、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土地测绘和编写勘测定界报告。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及归档阶段四个主要阶段。在土地勘测定界中,无论是外业前端数据采集,还是内业图形数据处理,均可广泛采用测绘新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外业工作中,可使用GPSRTK技术进行定位,将基准站的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基准站数据,并采集GPS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4、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可以帮助土地执法人员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现场,辅助疑似违法用地的巡查、核查、违法违规处罚处理以及结果汇总上报等工作,实现土地管理的数字执法,其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再利用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快速准确找到疑似违法用地。
结束语
作为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崭新而便捷的技术手段,测绘新技术必将为土地的规划与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为土地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许多不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土地规划和管理脱离国情、脱离社会和脱离管理的局面,使得土地规划和管理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