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卫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工作基本情况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面积121平方公里,辖“两园一办”(淄博保税物流园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宝山生态科技园区),43个行政村,12个村改居社区,15个城市社区,人口14.9万人。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美化亮化等工作由市政环卫处承担,高新区市政环卫处是高新区建设局下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共有编制人员 12人,聘任制环卫工11人 , 承担着全区175公里的道路保洁,负责55个村居、37个城市居住区(社区)的垃圾清运,负责高新区市政维护、维修工程及环卫设施建设、维护工程招投标、建设手续办理、现场管理、资金计划和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
作为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淄博市的中心城区部分,淄博高新区发挥新建城市的优势,在市政维护、城市保洁、环境美化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改进、提升市政环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了一条以保洁、美化扮靓城市的探索实践之路。在2015年6月份全省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全省有162个区县、开发区参与调查,淄博高新区获得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环卫作业标准
2.1、明确管理职责,工作机制长效化。
高新区市政环卫工作实行纵向分级负责、横向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发挥两园一办环卫所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和“园区分管领导包片、包村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道包户”的推进机制,实行“户集、村收、园办管、区清运、区处理”的工作分工,实现了“设备直配、垃圾直运、定点投放、日产日清”的垃圾清运处置模式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2、启动道路深度保洁,环卫工作优质化。
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深度保洁,实现了建城区道路洒水保洁全覆盖。一是以机械化保洁为主,人工捡拾为辅,机动车道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每天5:30前进行高压冲洗和机扫,白天定时洒水降尘,对城区主次干道路进行“一日两扫三洒”(两次机扫车清扫、三次冲洗车冲洗);二是对非机动车道实行机械化洗扫,并每周冲洗路沿石、人行道2次以上。2016年5月1日起,高新区中心城区道路全部纳入深度保洁范围,实现无缝隙保洁,全部达到“一日两扫三洒”要求。三是加强县乡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安排保洁车辆对保税物流园区金付路、周湖路等县乡公路计12公里和S235付山村段3.9公里及四宝山办事处辖区内的6条县乡公路计16公里每日进行洒水降尘作业,保证每天洒水降尘两次以上。
2.3建立“四全”机制,深度保洁常态化。
“四全”机制即全时段保洁、全路段覆盖、全部车辆出动、全部扫保人员到岗到位。调整保洁员作业时间,上班时间调整为7:00(纳入保洁)-11:30,13:30-17:00,为8小时工作制。陆续开展深度保洁示范路创建活动,为各路段达到保洁标准,主次干道部分环卫工人作息时间已调整为 “两班倒、轮班制”(作业时段为5:30-12:00、13:00-20:00)。洒水车和机扫车全部上路,保洁人员到岗到位,全路段巡回保洁捡拾,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使深度保洁工作达到了常态化。
2.4明确工作标准,量化考核标准化。
高新区市政环卫处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规范工作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印发了《环卫工作管理手册》1500册,做到环卫工人手一册,市政环卫处按照“六位一体”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对道、人行道、垃圾箱、绿化带、市政基础设施、应急等进行管理考核,引导环卫工作科学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保洁,广大环卫工人工作越来越标准规范,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城乡环境日益整洁靓丽,为高新区繁荣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大设施设备投入,提高环卫工作效率。
3.1加大投入购置各类机械设施设备。
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正常扫保城区主次干道128公里、面积750万平方米。为确保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各类扫保任务。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投资510余万元购置各类车辆,现有环卫车82辆,其中生活垃圾收运车46辆、非生活垃圾收运车8辆、餐厨垃圾车1辆、洒水车10辆、洗扫车15辆、护栏清洗车1辆、撒布机1辆。并且,按每10-15户配置1个的标准购置配备专用垃圾桶3300个。
3.2、安装智慧环卫系统助力精细化管理。
目前,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80余台车辆全部安装了GPS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辆的位置坐标、行驶速度、作业路线、运行时间、当前油量、百公里平均油耗等实时数据传输监控。服务器终端可对车辆驾驶员的作业情况作出客观评定,后台自动形成日报表和月报表等数据资料,供管理人员参考。实现了车辆数据实时传输监控,减少跑冒滴漏,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作业行为,提高了高新区城乡环境卫生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垃圾转运能力。
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现有中转站6座,垃圾处理能力60吨/日/座。此外,根据区域内垃圾电厂即将关停的实际,计划在东外环以东、民安路以南、民东站变电站东侧,建设占地15亩的垃圾转运站一处,投资约3500万元。该位置处在高新区东部,与新建垃圾处理厂成对角线,向东可走G309道,向北可走S235道,距离约35公里,对于垃圾收集、转运,交通十分便利。该转运站计划建设规模是4泊位竖式装箱,日转运处理能力约300-400吨,转运工艺采用中荷合资技术。目前,正在办理开工前准备手续。
4、以人为本,改善环卫职工的待遇。
环卫工人奋战在城市环卫的第一线,是城市环境的美容师,着力改善和提高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是推动环卫工作不断提升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以人为本,采取各种多项措施,不断提高和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待遇。
4.1、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不断提高工资标准,自2011年起环卫工人工资逐年递增,现已提高到1710元/月。二是对于创文明城、卫生城市、复审、突击检查等的临时加班,按57元/日计算加班费。三是对于清运工人、中转站、公厕维护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工资,通过考核激发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4.2、关注身心健康,弘扬奉献精神。
每年的环卫工人节,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都要召开形式多样的环卫工人座谈会,邀请所有的环卫工人共聚一堂,向辛勤工作在环卫一线的弟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感谢,表彰先进标兵,弘扬爱岗奉献的先进事迹,并组织环卫职工进行的健康体检,通过座谈和表彰更拉近了与环卫工人的心理距离,增强了环卫职工的爱岗奉献意识。
4.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社会认同感。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会议及社会资源加大对环卫保洁工作的选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二是建设环卫之家。现高新区建有环卫之家工人休息点7座,提供饮水机、桌椅、微波炉、暖气等日常用品,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极大地便利。2017年计划再投资80余万元,新建环卫之家工人休息点2处,逐步实现全覆盖。三是做好走访共建工作。高新区市政环卫处定期到环卫一线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家庭困难的职工走访慰问,联合爱心企业,2016年环卫节期间过桥缘公司与环卫工人共聚一堂献爱心送温暖,发放各类代金慰问券1万余元。
5、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5.1、目前存在问题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与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放在同等位置,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队伍、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改善。
(二)总体目标。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管理机制以及“户保洁(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多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3年将镇、镇川镇、麻黄梁镇等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2014年将其余乡镇、镇办事处纳入一体化管理;2015年扩大到各行政村,基本实现城乡环卫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机制长效化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工作制度。在总结和借鉴市环卫处以及其他县区环卫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及各镇村环卫工作实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按照切实可行、利于操作、便于考核的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环卫所(站)要认真梳理总结环卫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健全工作机构。在中心城区现有八个环卫所的基础上,根据建成区面积的拓展,适时设立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新开通道路和建成区及时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各乡镇、镇办事处也要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根据各自实际,尽快成立环卫工作站或环卫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各行政村要设立环卫工作队,由1名村干部担任队长,每50—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确保城乡环卫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三)强化设施建设。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要求,加大城乡环卫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垃圾压缩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根据实际需要,逐步配置垃圾转运车辆,距离城区较近的8个乡镇(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麻黄梁镇、古塔镇、青云镇、芹河乡、小纪汗乡)要将垃圾统一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其余乡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址建设简易垃圾处理场;各行政村每5—10户家庭按要求配置一个垃圾收集箱。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硬件基础。
(四)分批逐步推进。利用三年时间,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逐年分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等11个公路沿线乡镇及所属83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4年将其余13个乡镇(镇办事处)、187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5年将剩余各行政村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创建办和环卫局负责同志担任,财政、监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卫局,具体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环卫局负责拟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规划和考核办法,对各环卫所(站)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检查;住建局负责指导各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财政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经费预算和拨付;监察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教育局负责各学校(幼儿园)环卫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环保分局负责配合住建局和各乡镇做好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卫生局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物价局负责垃圾处理费收费许可证的办理、年审工作;水务局负责全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河流、水库等重点区域的环卫工作;宣传部和广电局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宣传报道;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动员广大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本部门相关的环卫工作。
今年以来,我旗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工作。
一是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要优先将国家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和公路铁路延边的嘎查村、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域嘎查村纳入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农牧民居住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地貌、清理转运距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转运点位及处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人口、生产和自然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牧区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探索科学的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利用方法;探索建立嘎查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和牧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农区设立垃圾收集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苏木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等工作;嘎查村要按照服务人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数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嘎查村配备环卫协管员或者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要结合实际制定严格可行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同时对污损的设施及时进行清洁、修缮。在牧区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地区,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嘎查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达到环评标准垃圾填埋场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落实“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门各苏木镇深入推进辖区整洁行动,做到责任范围全面覆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维护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发动农牧民主动参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院户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强化以农村牧区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和村民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农牧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牧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数量占行政村总数量的93.44%。
二、工作目标
年内建立起城乡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工作机制并有效运行。阶段性目标为:一季度各镇集镇垃圾收运率100%、农村收运率60%以上;二季度集镇收运率100%、农村收运率80%以上;三、四季度集镇、农村收运率达100%。
三、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定点有序投放。各镇、村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工作的宣传,促使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引导群众定点有序投放各类生活垃圾。镇、村要切实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严禁乱倾倒、乱堆放,尤其要加大对偏远厂矿小企业和建筑工地等监管力度,确保城乡主要公路两侧、集镇周边、村边河边塘边无暴露成堆垃圾,切实维护农村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源头控制,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根据农村实际,镇、村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产出、处置、投放等相关环节的引导,对一些果蔬草木、人畜粪便等可回田复土、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生活垃圾尽可能加以回收利用;对一些纸类、塑料、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要尽量做好资源再利用,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三)完善设施,发挥环卫基础设施功能。镇、村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和设备,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环卫基础设施运行水平,尤其要确保生活垃圾中转站、密闭化垃圾运输车等重点环卫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培训,提升环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市各相关部门、各镇要通过学习、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环卫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统筹处理工作质量。
四、工作要求
Abstract: The forming of a city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scale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civilized degree is decid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City scale is different,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ocial undertakings have different levels. Environmental health i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the city's image of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Juye County to create the health c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hygiene work.
Keywords: sanit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821.7+1
巨野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市号召,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局高度出发,适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把巨野建成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按照“注重基础、强化整治、立足长效、全面提高”的要求,坚持 “科学创卫、依法创卫、人人创卫、和谐创卫”的工作思路,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不断加大创卫工作力度,推动创卫工作向深层次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创卫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一、基本概况
我处现有职工657人,担负着城区40余条主干道,200条背街巷,460万平方米的保洁任务,每日120吨的垃圾清运,600个厕所的粪便管理与清掏,60余万元经费的收费任务,下辖6个保洁公司,2个清运公司,1个清掏公司,4个收费公司,2个监理公司。
二、创建卫生城市取得的成就
创卫工作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扩大开放作为第一战略,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第一重点,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环境建设。只有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县市的差距,与全国各地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为此,近几年以来,我们在县财政紧张,依靠自身财力搞建设、抓创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始终没有放弃对实现创卫目标的追求,没有放弃对抓环境建设的恒心和决心,坚持负重开拓,克难攻坚,常抓不懈,把创卫工作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县城知名度的重大举措,摆在战略的高度,不断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稳步推进创卫工作。
2007年度,处领导班子考虑到单位职工待遇普遍较低,无法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于是积极向上级机关、县委、县政府申请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在处领导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把这困扰环卫处多年的问题,难题解决了。
2009年度,处领导班子考虑到垃圾设备毁损,老化严重,又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更换、增添垃圾设备,又是经过数月的努力和不懈的争取,使得环卫处旧貌换新颜,更换了8辆垃圾清运车、5辆垃圾收集车,增添1辆撒水车、增添1辆垃圾压缩车。
2012年度更是计划更换人力保洁三轮车394辆,增加2辆摆臂车,更换3辆摆臂车,增加垃圾收集车2辆,垃圾清运车2辆。要力争达到省级卫生城市标准,环卫经费计划每年递增20%,工资标准要提高至900元/月。
三、目前环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创建卫生城市,硬件条件是基础,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城市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全民重视卫生意识差,随意性比较大,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教育工作抓的不实,宣传不到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贯彻的不实,人民城市人民管还没有起到作用,没有依法管理。
2、按照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差距较大。
3、城区公厕少,标准低,个别地段垃圾乱倒、乱放二次污染环境,没有垃圾中转站,地下铁皮垃圾箱少。
4、环卫设备老化. 毁损严重。应继续加大投资。
5、环卫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特别是临时工工资更低,影响队伍建设稳定及发展。
四、提高环境卫生工作的对策 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创建卫生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首先,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行创建环境卫生管理的核心。按照中国的体制机制,采用政治性手段,来完成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环境卫生就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并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其次,健全工作网络是推行环卫一体化的保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环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