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

篇1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1孤独感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主要诱因。在现代社会里,以核心家庭增为主,出现了许多独居老人,子女早出晚归忙工作和学习社会压力大,与老人沟通不够,都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1.2离退休综合征许多老人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后,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在身心方面出现许多不调适的现象。这也是社区老人中较常见的问题,随着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生活,他们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下降,出现焦虑、抑郁、性情急躁。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离退休后,出现权利的旁落,以及人情冷暖,他们对环境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不能良好的适应,产生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失落感、惆怅感,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1.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权力、地位、金钱、亲人和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处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与后辈、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1.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医学上称"近事遗忘"'),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

1.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志。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1.6抑郁抑郁是老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表现。多由于老年人受慢性病的困扰及死亡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而导致,也有的老人生活单调、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严重抑郁会使人产生轻生的念头应该引起高度的注意。

2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尤其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心理问题容易出现,要重视这一类人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与护理很有必要。

2.1提倡社区范围尊老爱老的氛围.宣传尊老爱老传统,争取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对老年人要充分理解和谅解,尽量采取宽容、包容的态度,提供尽可能多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使他们真正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关心。

2.2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乐观的心态去看事物就会发现其积极的一面,从而使人走出心理困境。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2.3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科学的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社区医院要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进行健康查体,首先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4督促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俗话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社区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团体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和坚持各种兴趣爱好,既丰富生活也激发对生活的乐趣,有可以协调神经使神经系统更好地调节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也能够了解自己在生理及心理上可能产生的诸多变化及适应方法,对易患疾病、意外事件以及心理困扰也要有所认识,才能自我预防和治疗。

2.5老有所用对于闲不住的老人,可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务活,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晚辈依然需要和依赖他们,也让老年人感到自己老当益壮,老有所用,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2.6帮助老人主动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老人遇事多体谅别人,不要一味感情用事,同时也要培养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主动和孩子交流,缩小代沟。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人家庭成员保持联系,与家属配合密切,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人,多给予一些精神关怀和物质帮助。

2.7教会老人宽容对人学会制怒宽容对人不仅有益别人,也有益自己。为邻里之间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身心健康。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是健康所必需的。不要让负面情绪长期困扰,要学会用正确方法释放情绪,成情绪的主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篇2

1 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否认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 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 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 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 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 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 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 关心老年病人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 调动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 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 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3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篇4

1.1排泄问题:在机体老化的过程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生理功能减退,老年人的排泄形态发生改变,如便秘、腹泻、尿失禁、尿滁留等。

1.2睡眠问题: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失眠是指睡眠不足,导致正常睡眠受到扰乱,失眠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情绪,甚至使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失眠既涉及健康问题又涉及社会问题。

1.3安全问题:由于衰老,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失去方向感、判断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老年人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对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跌倒和用药问题。农村老人存在用药较随意,缺乏科学性。

1.4健康知识缺乏问题:农村老人普遍文化层次低,自我保健意识差,获取信息途径局限。所以他们往往缺少有利于健康这方面的知识。

1.5角色改变的适应问题:进入老年期,面临离退休问题,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离退休后,生活规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长期习惯的作息制度被打乱,许多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常常会产生颓丧情绪和失落感。另外大多的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们随着逐步劳动能力的丧失。担心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变化而变得敏感,显得罗嗦、唠叨、固执,造成家庭气氛紧张。

2 农村老人护理要点

2.1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容易延误诊治,因此护士不但要掌握老年人发病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老年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2.2护士可通过一切与老人接触的机会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正确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护理评估,为准确、及时、完整地实施良好的整体护理打下基础。评估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否有效呼吸;能否维持身体各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营养状况;大小便排泄是否正常;肢体活动能力及协调程度;休息与睡眠状态;感觉器官的功能;记忆力、智力及人格类型;适应能力;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自我照顾能力及安全情况;护理需要等。

2.3农村老人普遍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健康宣教就显得犹为重要,可通过集体讲座、利用传播媒体讲座和社区健康咨询等形式来指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用语,态度谦和,尊重听众。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2-01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国家逐渐加大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但我国老年病管理从制度、体系、措施等层面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很好地配合国家的宏观投入,从而制约了老年病的管理效率。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老年病管理现状,对比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找差距,想办法。

1.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

1.1 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

肖又姑[1]等调查发现,常见老年病中慢性病患病率70.2%,居前3位者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31.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3%)和肝胆疾病(11.8%)。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为: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独立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及相当多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

老年人住院率为7.62%,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平均住院率4.36%的水平。其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人帮助的占3.90%--8.40%,有140万久病卧床的老年人[2-3]。Mezey和Fulme报道,美国患病老人占据了50%医院消费,超过80%的家庭护理服务和90%的老年院病床[4]。

2.1 我国目前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模式

2.1.1 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社区老年人疾病管理以社区服务务中心(站)为基础,以入户建档形式,为所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分片管理。

2.1.2 开设家庭病床: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城市的部分医院为缓解人口密集而医院床位数有限的矛盾,为慢性病和不需住院的病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90年代社区护理迅速开展,目前全国许多医院都设有依托医院的家庭病床,有些城市的社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护理站,提供家庭访视、临终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体检等多种内容、形式的护理服务。老年人因疾病特点及特殊的经济状况成为家庭病床的主要受益人群。

2.1.3 建立老年护理院:早在1988年,上海市南汇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老年护理院: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完善,作为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老年护理院配备了现代化设施,主要收治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具有老年公寓和医院的性质。如今全国许多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结构。

2.2 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的困难。

2.2.1 老年人对疾病及健康认识不足: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是与老年人所从事的职业、年龄、家庭、文化程度息息相关的,刘秀维等随机调查20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90%以上认为吸烟及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但却不想戒或戒不掉;而知道预防高血压,卒中和高盐饮食对心血管不利者占总人数的32%和72%[5]。

2.2.2 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部分老人尚无经济来源,有限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不断上涨的医疗费,这就产生了一些老年人有病不就医的问题。

2.2.3 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专业的老年医疗人才从教育体制上看,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的一项空白,护理人员多数对老年护理内容了解不多,所掌握的基本属于常规性的知识,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因此,要重视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及护理观念的转变。

2.3 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的建议

2.3.1 建立完善的社区老年常见疾病管理体系与法规: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领导下,把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已纳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之中,社区老年疾病管理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担负起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任务。建立社区老年中心和网络,同时应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运行体系,形成一支由医院、社区和家庭照顾者组成的队伍,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

2.3.2 筹措各方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缓解社区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农村应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此外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老年保健筹资机制,健全老年医疗保障制。

2.3.3 加大老年医疗人才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技能课程,对现有的社区护士进行有关老年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积极投入老年疾病管理工作。

3.讨 论

21世纪的老年病管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健康,预防致残、致病,发展社区老年护理工作,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64-66.

[2] 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

篇6

1 痴呆型患者的概述

痴呆是一种脑部功能运转不正常的疾病,是大脑产生的获得性与持续性的智能反应障碍的综合症状,老年痴呆国际医学界称之为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精神病的状态中表现很正常,较为常见。病人主要症状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反应变慢,外出容易忘记回家路线,对近些时间发生的事情判断与记忆不足,但是对后期发生的事情会记忆清晰,大多数病人还表现出对简单的运算失去兴趣和判断能力,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道德观念扭曲等状态。

2 老年痴呆症的一般性护理

2.1 生活类型护理 第一、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老年人重新设计或者营造一种全新的病房环境,让病房内部充满舒适和温馨的感觉,让老年人的感觉变得更加安全、舒适,病房内部要提供较为充足的阳光照射、通风要良好,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以50%-60%为标准,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提供多的舒适感觉,让老年人不会感到不适。床铺要选择柔软的床垫,卫生间也要干燥、防滑。

第二、老年人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不佳,必须要从饮食上做出改善,要保持老年人的拒食现象的减少,护士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具体表现,要保证老年人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取,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基础性的满足,加上服务抗精神衰老的药物,护士要不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病人足够饮食和合理膳食的条件。

第三、老年人因胃肠蠕动慢常有便秘: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便秘更为常见。对此应让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多运动,还可吃一些麦片或菜汁,并鼓励病人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如3天无大便,可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

第四、大小便失禁时,是老年人最为烦躁的一个问题,也是护理人员的难题,对待老年人的大小便失禁必须要细心辅导,善于训练老年人定时大小便,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

第五、在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的个人护理中,要注意老年人的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和棉被,一定要注意舒适程度的适中,保持老年人的皮肤舒适性,降低不适,减轻老年人的心理焦虑和压力。病人的大小便一旦发生失禁现象,必须要保证皮肤的清洁干燥,以免发生压迫和溃疡现象,还要定时按摩与提高血液循环的震动性解压按摩,定时翻身,保证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的汗腺分泌的正常挥发,对男性老年人痴呆症患者还要经常性的剃胡须、剪脚趾甲等。

2.2 药物性护理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如发现问题或有问题时应查清或询问医生,不应盲目执行或擅自更改。要严格核对。对拒服药物的病人,要耐心解释或留待发完他人的药物后处理,并且吃药后要检查口腔,防止吐药或藏药。确实难以服药者,可给予鼻饲。细心观察病人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

老年人痴呆症患者最常见的反应是身体呈现出不自信的反应,内心的固步自封,低血压或者本身的内在压力,老年人痴呆症的常见反应就是面色苍白,病人无意间的跌倒或者出冷汗等现象。必须要保证此时可以疏导老年人痴呆患者尽可能的平躺,注意保暖。

2.3 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和心境,对维持及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脑老化有积极作用。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语言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古希腊名医波克拉底曾断言:医务工作者有两样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心理想法与其他疾病的患者还存在不同,老年人痴呆患者常常内心中充满了固执与性情怪异,老年人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力比较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对老年人本身的热情,导致了老年人的积极性不强,降低了老年人患者的内心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信赖性,护理人员必须要对老年人本身有一定的具体了解,要善于通过家属分析老年人的具体身体状况和信心,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性,从而采取行动消除老年人内心中的紧张、恐惧与焦虑的心情,对待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的健忘症,护理人员必须避免自我的厌烦与抱怨,在护理时怒斥和抱怨老年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一些晚期痴呆症患者有可能因为一次怒斥或者抱怨就再也无法面对生活,而走向极端。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的让老年人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利用抚摸头部或者轻声细语的讲笑话等方式,赢得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3 精神护理及家庭支持的一些措施

3.1 增强锻炼,加强运动 对于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例如刷牙、洗脸、整理仪容、入厕、收捡衣物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使他们保持基本生活习惯,而且能给大脑以有益的刺激。

3.2 智能训练活动 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痴呆患者的患病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记忆力锻炼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就包括对语言、思维、认知能力的训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与判断能力。比如可以组织老年人与其他患者、护理人员在一起聊家常、讲故事,组织患者看电视、玩扑克、下棋,或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训练将其按顺序排列等。这些活动可以随机开展,也可以针对性的开展,主要为了改善老年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灵活应对内心恐惧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精神健康,保持患者愉快的心情。

3.3 体能训练与兴趣活动 要提高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的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包括很多种运动项目,其中有散步、慢跑、歌舞、游戏、厨艺等等,还可以利用一些休闲活动,比如种花、种树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增强老年人痴呆症患者的自信心与生活的兴趣,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林丽,王泉,时利平.老年痴呆的林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2010,(09):127-130.

篇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25-01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逐步发展, 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 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老年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 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2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2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3充分的安全感。4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5充分地了解自己。6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7生活目标切合实际。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9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10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相关研究表明, 老年人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心理问题:

3.1 依赖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缠身, 自理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往往需要他人照顾, 老年人常会感到自身毫无价值, 会被社会抛弃, 从而成为家庭的累赘, 这样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3.2 敏感多疑与固执 由于多年来有一定的生活习惯,进入老年期后会不但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且顺从性差,从而会产生固执的情绪。同时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这会让老年人产生敏感、多疑、爱絮叨等表现。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语, 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 进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3.3 焦虑感和恐惧感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自身躯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容易患许多慢性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会担心患病,因此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容易产生焦虑感或恐惧感。再次,当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同事、朋友相继离开了人世,会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

3.4 孤独感和失落感尤其是缺少家庭温暖的老年人在情感上缺少沟通和慰藉, 孤独感和失落感表现得尤为严重。老年人退休后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 大多数老年人从退休前的整天忙忙碌碌到现在的每天无所事事, 失去了与昔日同事共同学习的机会, 同时他们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再加上身体及其他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行动不方便等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减少, 往往会产生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3.5 抑郁 情绪失调和心理失调是老年期抑郁常见的表现。根据有关研究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 ― 23%, 而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4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于老年期的心理护理我们要综合考虑医疗护理、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调节因素,利用多种手段对老年人心理护理,帮助老年人能够度过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生活。

4.1 帮助老年人过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家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现实生活中,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希望享受儿孙绕膝之乐,这些是每个老年人的愿望。作为子女们应当经常与老人进行心理和生活方面的沟通,在遇到事情的多与老人进行商量,让老年人感觉到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些丧偶老人独自生活,他们时常会感到寂寞,子女就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以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4.2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 老年人离退休后, 人际交往减少, 空闲时间增多, 易感到空虚寂寞。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老年人走向社会, 积极与他人交往。比如跑步、结伴旅游、打太极拳、打球等体力运动,或者下象棋、打牌等脑力运动。这样,既锻炼了身体, 增强体质, 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能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延缓其大脑功能的衰退。

4.3 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帮助他们适应并安排新的生活,让他们能充分的与自然、社会和人接触。这样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愉悦自己的心情,又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他人的交往,可以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找到生活的动力,摆脱孤独感和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乐趣。

4.4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我们首先应该指导老年人认识到衰老的事实, 让老年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年龄大, 身体方面再也不与年轻时同日而语, 因此不必过分关注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应当放松心情, 尽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其次要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积极面对人生, 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和豁达。只有老年人都能拥有豁达、乐观的心态, 善于自我调适, 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就会有更大的提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 我们应当遵循其心理特征,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我们不但要在物质上给予老年人关爱更要从心理上给予他们关爱, 同时我们还应当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在他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多各种活动锻炼自己,才能帮助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从而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隐患;防护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均减退,各脏器的功能也逐渐降低,如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骨质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这些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这里所讲的安全问题,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险,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预先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的衰退,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险因素日趋下降,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多病共存,病情复杂,恢复缓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如:帕金森综合症、退行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肺炎、营养失调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1]。

1.1.3药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见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之一,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改为直立时,引起血压过低,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晕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并随着年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情改变,药物及环境因素等变化引起的[3]。

2.2饮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为食品过于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烹调方式局限有关。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种种原因而吃错药、用错药;食用隔夜食物或过期、变质、不消化食物等有关[4]。

2.4运动不科学:老年人生活单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2.5走失: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碍,表现为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还常常表现为毫无目的四处乱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时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导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帮助和保护[5]。

2.6皮肤受损: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烫伤、冻伤,加上活动受限,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水肿、肿胀以至于褥疮的发生。

2.7坠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坠床。意识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危险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发生坠床。

2.8误吸误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以引起老年人误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缢、溺水、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评估:评估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性意外,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护理人员给于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标记,使每一个与老人接触的护理人员都引起重视[6]。

3.2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要求:房间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床的两边必要时装上安全床档,并有刹车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过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和安装扶手,并让老年人穿上稳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针对护理问题作出的对策。

3.3.1防止跌倒:行动不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行走时要有人陪伴,不要单独外出,尽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不能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时把地上积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饮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组成一般应包括:谷类300克,瘦肉类(猪、牛、禽类、野味类及鱼类)100克,豆类及其制品100克,新鲜绿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约200毫升),新鲜水果100克,烹调用油18克~20克,盐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应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组成要注意多样化,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还应忌烟、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应量最好能科学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1次~2次点心。

3.3.3防止误吸误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少量多餐,进食时间充裕,进食合适(坐位或半卧位)应该将食品、非食品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误食。进食饮料和水,每口不易过多,对吞咽有困难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状为佳,不易引起呛咳。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3.4运动不科学。如何安排运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难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般以活动量不引起心累、气促症状为宜。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3.5防坠床。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档,必要时加安全带,在床边有防摔跌的醒目标志。患者因疾病而致肌体无力,身体移动取物品时容易失去平衡,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服用镇静类药物时告知老人不可随意活动,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出现需要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3.6防止走失:对患有认知症和近期记忆丧失的老年人,严加看护,对于先兆性痴呆的老年人,诊断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随身携带一张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诊的医院、病区、家庭地址等内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肤受损: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或洗澡时注意水温的调节,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老年人的皮肤接触到50℃以上热水或其他热体即可造成烫伤。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褥疮。加强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水肿,使皮肤存在受损危险。

3.3.8对于自然性伤害:如:防止触电,老年人的房间禁止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带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卧床吸烟等措施。必要时家中安装报警装置及时提醒。

4.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随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绪、性格明显受到影响;容易变得悲观、忧郁、焦虑、急躁、情绪波动明显。同时,可影响到老人的记忆、思维、运动,变得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如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调节,可导致安全隐患。

5.加强宣教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于健康宣教和指导,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药或打完胰岛素后,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低血糖反应发生意外事件,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在活动时也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心绞痛的意外事件。此类情况告诉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资料、卡片(上面有明确联系方式及自身情况和相关药物)。让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防止因一时不小心发生意外,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安全。

6.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交接班、查对制度,随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人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爱心和体贴的服务态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7]。

7.小结

影响老年人安全护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达到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护理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需要护理。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的管理是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李红英,吕静.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2007,4(35).

[2]郭启蕊.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C):2493-2494.

[3]孙琼,张玉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7,年03期.

[4]芮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篇9

社区护理是由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组成的,其可提供全科性的、动态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呈不断增加的态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家庭规模逐渐转变,社会养老机制尚有待完善。在此背景下,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老年人是社区护理的重点人群,社区老年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1.1 心理因素 离退休之后的角色转换将对老年人的心里感受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职业的老年人群离退休后的心里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脑力劳动者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心里感受与体力劳动者相比变化较大,部分老年人因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而表现出情绪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如情绪上易烦躁、焦虑、孤独、抑郁,伴有失落感、衰老感和疾病恐惧感;身体方面表现为食欲欠佳、失眠等[2]。此外,缺乏子女和配偶照顾的老人其内心也会经常受到孤独等情绪的侵扰,久之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2 生理和病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减,整体健康水平处于下降态势。多数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居多。老年人慢性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并且老年人对自身生理和病理状况的认识程度不同,上述因素均可造成老年人在医院和家之间周折,疲惫不堪。

1.3 社会因素 随着老年人体能的衰退,部分老人感觉自己失去了社会价值,无法适应外界高速发展的步伐。其他一些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交织在一起也在不断困扰着老年人,使他们担忧自己的晚年生活,逐渐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

2 护理对策

我们应该从社会、家庭等层面关爱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安度晚年。社区护理是关爱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老年人服务的重点。开展社区护理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以此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社区护士是此项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承担着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疾病康复等工作,尤其应加强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1 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护理服务 定期开展常见病防治、卫生保健、体检等工作。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平时的健康状况及时记录,并提出科学的指导和建议[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使老年人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情趣,对其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2.2 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根据老年人的认知程度和需求采用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健康教育内容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通过简单易行、形象生动的方式方法使老年人熟悉和掌握常见病的预防知识[4]。对于共性问题可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逐步开展群体教育。对于个性化问题,可展开一对一服务,展开个体教育。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健康教育都应做好随访工作以便了解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随访调整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2.3 重视心理调护 社区护理倡导零距离就诊、人性化服务、亲情化关怀,是一种持续。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价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并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于老年人关心、理解、照顾和支持,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3 小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与社会的联系和接触也日益减少。因此,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如缺乏归属感、缺乏自信心,心理长期抑郁从而导致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发生。关注老年人健康因素以及积极开展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社区护理是这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对于预防老年人疾病的发生、保持老年人健康的心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秋菊. 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与保健[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0):131-132.

篇10

1.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 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1.3 躯体疾病 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 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 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3.3 早期开展心理支持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10]。使老年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3.4 应用药物指导 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物的比例较高,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11]。

4 小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躯体健康、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使老年人能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彬.住院老人 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5, 11(7):510-511.

[4] 叶瑞繁.失眠的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上海医学 2004,27(1):1-3.

[6]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7] 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

[8] 王克芳,李绍枕,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8-59.

篇11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篇12

1.1 智力改变 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 情绪变化 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 人格变化 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自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 生活方式改变 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 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 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1]。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2]。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 尊重老年人 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 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

3 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人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对待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认真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期生活质量。

篇13

    1.1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