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管理档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
对社区建立好医师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疾病诊断、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工作。也有利于社区内特殊的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0~6岁儿童年、妇产女、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管理、死亡档案管理等具体医学指导、心理咨询、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等。
2 社区医护人员的选择与培养
2.1 社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技术全面、业务精湛、知识面丰富全科知识才能胜任。社区医疗护理不单纯是单独的医疗行为工作,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社区的医护人员除熟练的掌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归、药理及护理知识外,还要懂得放射线、心电图等诊疗知识。我院进入社区服务的医护人员,都是经过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的方可参加。
2.2 社区的医护人员要求身体素质好,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需逐家走访,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胜任。同时通过走访,能够广泛的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对方信赖,有利于医疗保健走进千家万户。
3 建立慢性病随访档案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均建立系统的管理随访档案。我们社区服务人员会根据病情定期走访个案,或通过电话形式了解病情变化,给予疾病指导,集中部分同类别的疾病做健康讲座。指导用药情况、体育锻炼、功能锻炼、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效果。对于卧床的患者,指导家属为其做皮肤护理、尿道口护理等家庭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同时指导家属做肢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变形等。
3 . 1 我们对 1 5 8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用药指导:血压在160/110mmHg时开始指导药物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选用作用时间短的降压药,减压灵等;重度高血压者先用作用强的降压药依那普利。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并注意观察用药的疗效和用药的效果。嘱患者做适当的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g左右;体形肥胖者控制食量及体质量,少食肉并做减肥计划,忌烟酒,进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等。
3.2 我们对1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其中有3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足。应按时进餐和按时用药,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指导降糖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到定餐定量。限制主粮摄入,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不超过1500Kcal,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以维持体力活动的需要,多食蔬菜,增加副食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和含糖饮料。坚持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复查并做好记录;运动适量,建议其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项目的运动。做好足部保健:洗脚前应先试水温防烫伤感染;不赤足,有足癣者积极治疗;冬季不用热水袋类物品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
4 对健康人进行预防保健教育
通过对健康人进行正常的体检,包括测体温、测血压、测体质量、测血糖等检查,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的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使她们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配合防疫部门根据气候、病情进行流行病的预防,可用宣传单、板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对老年人、幼儿、妇女等特殊人群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及生活指导,使社区居民明白,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通过有效的预防,疾病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5 开展心理康复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也在逐年快速提高,抑郁症、自闭症、伤人、自残、自杀等现象层出不尽,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社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非常重要。我们采取多于患者接触,了解状况。通过交流缓解情绪,尽量使用正性积极的语言,重要的是诱发说出他们当时的困难与愿望,切忌不要使用煽动性负性的语言,尽量协助解决困难,心理救助是最终的目的。
慢性病又名慢性非传染性病症,它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多种病症的代名词。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均属于慢性病症[1]。由于此病症的发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居多,再加上此类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能使其肾脏、心和脑等重要器官受严重威胁,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2]。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是服务设施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患者的病情分类,并予以针对性管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对其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前未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3~81岁,平均(77.6±2.3)岁;病程1~7年,平均(2.7±1.8)年;冠心病15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4例。另选取2013年1月后实施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慢性患者46例为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8.5±2.4)岁;病程1~8年,平均(2.9±1.7)年;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13例。根据上述所述,把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患者构建健康档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并依照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予以分组。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前,社区人员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率和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方式优良率等进行了解,并通过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正确合理的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指导等。同时,社区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老年群体的活动特点予以充分利用,对活动地点及时间合理选择,并向患者发放治疗及预防宣传手册。对知识水平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采取模拟训练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教育。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设立社区健康宣传板,以画报的形式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等展现出来,这样便于患者阅读。对伴有紧张、焦虑等心理素质低下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可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及担忧,对于患者的倾诉要做到细心聆听,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此外,社区医护人员还应做到定期随访观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及服药情况予以了解,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及时处理。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医护人员还要监测患者的疾病指标情况并将其整理成档案,这样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每个月社区医护人员都会对社区居民的心率及血压情况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家庭管理方案,同时,没三个月都会对患者的体重、身高及血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估算患者的健康指数,每隔7天对电话随访1次,这样能对患者的病症状况及生活改善情况予以及时了解。
1.3评价标准
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实施前后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生活方式优良率:患者谨遵医嘱,饮食习惯合理化、运动锻炼适当;服药依从良好率:定期复查、药物服用定量定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患者实施前后的指标改善情况
实施前,患者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实施后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实施前,(74.5±8.1)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施后,(82.3±11.1)分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经对比,实施前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和治疗时常长等,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再加上受外因因素的影响,如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机体抵抗能力较低等,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或者是饮食控制不合理及不遵医嘱服药等,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影响[3]。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是表示,将针对性干预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而达到健康管理、延缓及阻碍病症的目的。健康档案管理是一种服务机构,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的全面评估,并将其设置成档案,再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病症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档案管理,能使患者的的膳食结构优良和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优良和疾病知识知晓等指标情况得到改善,使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慢性病症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实施,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情况的全面掌握,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节省医疗中开支及资源。由于现下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能使其更加完善,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设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实施综合干预;②健全社区健康监测网络,对检测实施计划予以制定;③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张健康卡,将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输入健康档案内,这样便于医护人员的患者信息的提取,避免救治时间受延误。
总而言之,将社区档案管理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即能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何红球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
参考文献
[1]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4-01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沈阳市东陵区桃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152例,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15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3例,女69例,年龄39~82岁。其中39~岁11例,46~岁36例,56~岁52例,66~岁42例,76~岁11例。1级高血压72例,男40例,女32例;2级高血压59例,男31例,女28例;3级高血压21例,男12例,女9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沈阳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O、A、P格式书写,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降压目标。选择降压药物时,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掌握好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预防卒中的患者,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心衰者选利尿剂、ACEI,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者选ACEI;单种药物治疗不能达标时,为避免过度增加单药治疗剂量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选择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以产生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靶器官的保护。
1.2.2 问卷调查。2010年1月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
1.2.3 健康教育。每2个月举办一次健康大课堂,题目分别为:什么人容易患高血压,什么人已患高血压;最好的降压药是什么;高血压对心、脑、肾的影响;盐和高血压有关系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血压;自我管理血压。同时随时发放宣传材料,组织高血压患者联谊会,开展同伴教育,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吸引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152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6例(30.3%),尚可62例(40.8%),不良44例(28.9%),152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1%。
2.2 危险度分层。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标准,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并与健康档案管理前进行比较。152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管理前后危险度分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5,P=0.08)。
2.3 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档案管理前后152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标准、并发症、戒烟限盐、合理运动、规律服药、自测血压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姚崇华,刘力生,等.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40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学生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学生,包括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指标进行检查,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措施,最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每年的学生健康体检是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体检,可以直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而传统的纸质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已不能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将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平台化,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和各种有效资源,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健康促进的效果[2]。
1.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必要性
针对既往学生健康体检档案数据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如数据的收据、整理、统计分析均是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和准确率低;若为多人同时统计,容易出现数据偏倚;数据的共享程度低,资源利用不足;反馈给学生手工报告,工作量大,效率低;均为纸质档案,不易查询和保存;无法实现异常数据自动检索和历年数据的对比分析,难以利用体检信息对学生健康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判断,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因此,利用健康体检软件和网络将学生健康体检实现网络信息化,才能达到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的效果。
2.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化的应用
利用健康体检软件和网络将学生健康体检数据信息化包括健康体检软件的用户的使用、软件内容的设定、软件应用人员的操作培训等的应用。
2.1 健康查体软件用户分为管理用户、体检机构用户、基层用户三部分,用户通过各自账号和密码登录,执行相关功能。管理用户为省市县各级管理用户,负责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的查询、审核、监管、统计和分析;体检机构用户为具有学生健康体检资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院及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各类体检机构,主要负责完善健康体检学校年级和班级信息、选择体检项目、进行学生健康体检、数据采集、录入和上报,学生个体报告单及学校检测报告书的反馈。基层用户包括参检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参见学校可根据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对本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学生信息进行查询,对其中的患有常见病的学生,与家长做好沟通,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学生和家长可通过学生姓名、学籍号等方式对学生当年和多年健康体检信息进行查询。社会公众可登陆相关网站了解学生健康体检咨询及相关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2 软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的设定、输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信息、学生基本信息、体检项目、体检结果。学校基本信息由健康体检软件用户设定,体检项目包括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规定的项目,其他可根据具体健康体检项目自行添加。统计分析结果包括学生个体报告单(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血压、肺活量、视力、龋齿等指标和主检医生意见)、学校监测报告书、学生常见病查询(对各年级、各年龄、各班级男女生的常见疾病、营养状况、龋齿、视力、血压等指标进行分析)、学校统计报表等。软件中的毕业升级功能,可保证每年一次连续的体检数据档案,并实现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的多年动态分析。
2.3 软件应用人员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是健康体检机构的体检医生和信息管理人员。体检医生的培训应包括学生健康体检中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各项技术指标测量的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及其意义,严格健康体检工作程序,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为体检软件的应用、维护工作,数据整理、分析和利用能力,增强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化的意义
3.1 学生健康体检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健康体检资料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针对早期手工记录、储存、计算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体检项目多、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统计分析复杂等的问题,使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健康档案管理自动化和规范化,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化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其格式,帮助学生、家长、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动态变化,建立健康预警,为学生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如对学生患病率较高的如视力低下、肥胖、龋齿等疾病,提出预防指导意见和健康教育报告,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现代化的学生健康管理。
3.2 学生体检的网络信息化,保证了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可查询性和连续性。系统中各数据有严格的限定范围,保证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多个账户可同时登录查询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学生个体报告单加强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完善了体检工作的管理。对其中需要医院复查和就诊的学生及时提出相关建议,对学校多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法和措施,对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起到极具针对性的作用。毕业升级功能保证了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的连续性。多年体检数据的动态分析,能更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学生健康状况的发展,为科学的判断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提供科学的依据。
3.3 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化可以规范体检档案管理,使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更加准确、全面、连续。
不仅提高体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健康体检电子档案的保存,便于信息查询和共享。网络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学生健康体检效率和质量,同时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体检机构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在学生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强其他方面健康管理,如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有季节针对性的普及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加强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管理;制定科学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实现学生健康管理的全面化。同时,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网络信息化,也对体检机构和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更要具备网络档案管理的技能和借助网络系统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的能力[3],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