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的缺点

社交媒体的缺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社交媒体的缺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交媒体的缺点

篇1

最常见企业招聘广告投放方式就是报纸招聘,各大报纸周六、周日都会推出整版的招聘广告,所以在大城市里,从周一到周三,拿着报纸找工作的人也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招聘广告的费用视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发行量而有所不同,按照省会城市八开版面的主流报纸的四分之一版面来计算,费用大概在5000-15000元不等。其他的媒体公开招聘还包括电视、电台广告,不过这些方式用的都比较少。

优点:

利用媒体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的招聘,可以获得大量的人才信息,企业可选的余地较大。媒体公开招聘也会吸引到平均素质较高的人才前来。同时在媒体上公开人才招聘信息时,出色的表现形式也无疑为企业本身打了一次广告。

缺点

由于媒介费用日益提高,所以通过媒体的公开招聘费用相对较大。不管是招聘的形式是投递简历,还是应聘者本人前来面试,都会在短时间内给企业的招聘者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这个招聘是在企业本部进行,这种招聘形式还容易给现在的团队形成一定压力,造成团队情绪波动,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招聘会现场招聘

现场招聘会是一个最现实、最直接的招聘方式,现在每逢周末举行的大型招聘会更是吸引着大批求职者。参加的方式也很简单,招聘的企业只需要将提供企业的相关证件,交纳各项费用,然后将自己招聘的要求提供给招聘会的主办方,就可以在招聘的时间里坐等求职者上门了,看着他们的简历,对他们本人现场进行审查和评测。

优点:

现场招聘会比较直观,可以见到应聘者本人,通过交流也可以了解应聘者本人的一些相关的信息,现场进行选拔。由于参加的招聘会的人员较多,可选择的余地也较大。

缺点:

现场招聘由于时间较短,不能当场对应聘者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测,还需要进行下一个面试或者笔试的环节。由于现场招聘者个人的因素(现场招聘人员往往是秘书或者助理),也容易造成对应聘人员的把握不准,造成真正优秀人员的流失。现场应聘人员一般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居多,从业经验缺乏,平均素质也不会太高。

三、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平台

通过金融圈网等商务社交网站进行招聘,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最新选择。商务社交网站是实现用户分享资源和实现职业寻求的平台,每个人的档案主页都是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平台。在金融圈网,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加入不同的群组,结识不同的好友,和所有邻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也能够分享所有邻友的信息和观点。通过相互交流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和定位,从而在职场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帮助企业更快的实现高质量的招聘。

优点:在商务社交网站平台上,企业可以展示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文化、最近动态、招聘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企业可以有机会了解到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最近动态,发现更多的商机;可以有效地和求职者产生互动,并且可以得到可信赖人士的人才推荐,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成功招聘。

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解答应聘者的疑问,企业必须有专人对商务社交网站企业专区进行日常更新或互动,由于一般的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多是中高端人才,因此,对于小企业来说可能不大合适。

四、传统网络招聘平台

在传统网络招聘平台,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位“大佬”成为了招聘的主力军。另外,很多大的网站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上都提供免费的刊登个人求职信息的服务,这为大批的求职者提供了一个良机。而招聘的企业,只需要支付较低的费用,甚至不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上网浏览成千上万求职者的信息。

优点:

利用互联网人才库选拔人才,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可选择的面也很广,由于网络的发达,对求职者按照行业、职位、专业进行了有机的分类,所以招聘的企业也能对号入座,寻求自己需求的人才。

缺点:

信息量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招聘者的工作量大,招聘者想要从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信息中搜索出合适的人选,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个求职者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都想通过网上的简历尽量把自己包装得尽量完美一些,这样难免就有夸张得成分包含在其中,这就给招聘者全面认识应聘者造成了一定得困难,有时从网上简历上看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得人,面试时说不定漏洞百出,造成招聘企业资源的浪费。

五、内部推荐

这里的推荐指的是经过企业内部的人员或者和企业存在联系的外部人员推荐的合适的人员。

优点:

通过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推荐这种方式的招聘形式是小规模招聘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的好处在于成本较低,节奏较快,推荐者一般比较熟悉招聘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所以在推荐人员时也会有的放矢,所推荐的人员基本具有同业的操作经验,所服务过的企业和招聘企业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大同小异,经推荐招聘到的人员工作上手较快,由于和推荐人本身存在一定关系,融入团队的速度也会较快。

篇2

如今,社交媒体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交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了,他们更多的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消费。

一、社交媒体与营销的相关概念

随着web2.0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社交媒体产生了更多的基于网络的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实现了组织与个人的联系互动,给社交媒体的营销提供了前提条件。全球最著名的百科全书网站维基百科(Wikipedia)上这样定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目前,国内流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包括,以微型博客形式出现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与Facebook类似的中文SNS网站“人人网”;具有博客功能的个性个人主页“QQ空间”;以书影音起家的,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事物的社区网站“豆瓣网”等。[1]

下面我们谈一下市场营销,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市场营销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欲望而实现的交换。

二、社交媒体营销出现及其发展

在我国,手机已成为人们访问社交媒体的主要设备。社交媒体应注意手机终端的使用满意度,及时搜集用户反馈、做好相应功能的完善、不断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才可以将社交媒体进行良好的推广。网民搜索数据以及搜索引擎营销,虽然它有精准性的优点,但是也有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和信息传递滞后等缺点。因为已经进行过一次相关产品的搜索,所以消费者很有可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消费,此时推荐对于他们来说价值相对较小。另外,随着手机购物APP的兴起,手机购物的便捷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购物,不仅是随时性的还具有专门性。

如今传统的网络购物向利用社交媒体购物转变。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适应,手机网上购物渐渐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除了主流的营销型网站之外,社交媒体的营销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各不相同。我们来着重分析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并不断创造营销奇迹的微信营销。[2]

三、社交媒体营销应用――以微信为例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研发出来的一款语音产品,支持语音短信、图片、视频、文字等,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群聊,实现了语音通讯。如今,微信比较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是社交媒体的营销无不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3]

(一)微信营销的优势

1.客户数量大,营销成本低。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在微信推出后仅仅14个月的时间里,其用户就突破了2亿。客户数量之大展现了微信的发展前途和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一种优势。微信在任何时候都不收费,所以用它来和用户沟通的成本就比较低。

2.营销定位准,营销方式多。微信营销可以对某一客户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消息推送,也可以针对某一地域和某一点进行消息推送。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二维码、朋友圈等微信功能都能成为新的营销方式。缩短与用户的距离,使营销活动变得更加多样,于是营销活动的展开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3.营销方式人性化,客户群体真实。微信公众用户每天只能群发一次消息,一次最多8条。因此用户不会受到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他社交媒体的粉丝中存在着太多的所谓不是真正的粉丝,并不能够真正地为你带来几个客户,然而微信不同,微信用户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3]

(二)微信I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安全方面。在微信营销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信息安全、交易商品安全以及支付安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营销效果。若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难以留住原有的微信用户,更别说吸引微信用户。建立微信用户安全保障机制势在必行,微信营销想要走得更远,首先应当保证安全性,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保护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其次,还应当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商城经营者进行监管,保证微信用户购买商品的质量。

2.微信营销策略方面。微信营销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待微信营销的态度也不是很一致。一部分持观望态度,还有一部分持冒进态度,由于面对新兴的营销模式,一时间没有制定好微信营销策略,也没有规划本自身的产品是否适合做微信营销,也没有对微信群体进行调查,盲目跟进,最终造成忠诚顾客的流失。我们应当抱着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微信营销,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微信营销策略。现在微信营销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持观望态度的可以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自身的快速发展,若不想被淘汰,就要抓紧机遇,抓住微信营销。[4]

3.微信平台推广方面。腾讯公司对微信平台推广的问题表现在:首先,微信只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微信自身没有对它的功能进行大量宣传,管理和宣传却在企业自身。其次,微信只能搜索公众账号,让微信用户自行发现或企业自行进行推广。质量与信任是企业的根基。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只有坚持质量优先,才能创造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让目标群体对其信任,再展开微信的品牌营销。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口碑将会决定企业微信营销的成功与否。[5]

四、结语

从微信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反映出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帮助达到企业品牌不同的营销目标。同时,大数据技术和新兴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都将对企业社会化营销起到推动作用,并提升营销的有效性,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在营销中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为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海红(1991―),男,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 侯佳.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

[2] 郑思远.微信营销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6.

[3] 王珏.浅谈对微信营销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4(04):172-173.

篇3

【Abstract】Nowadays,Social media is playing an ever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language,social media may actually bring positive effects if it is used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challenge and possibility it has brought about to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esent and futur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Social networks;Language learnin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以及人们生活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与网络紧密结合。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走在了社会的前沿,对于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以及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更是毫不陌生。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随机抽取了浙江省三所大学六个班级(其中大一新生班级为两个)的267名学生进行了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熟悉度与使用程度和频率的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未听说过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的人数为零,而手机或电脑当中没有安装社交媒体软件的人数仅为2人。事实上,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了解与使用程度之高势必给高校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势必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来新的契机。

1 社交媒体的兴起

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会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它使得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并得以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流行的社会媒体传播介质包括了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Instagram、Twitter、Google+、网络论坛、Snapchat等等。(维基百科)从其诞生至今,社交媒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语言和交际的重要载体。1971 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其缘起就是为了方便阿帕网(ARPANET)项目的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分享研究成果。1991 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成立,也是基于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创造的“超链接”传输方式,他早在 1980 年就开始构建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 ENQUIRE 项目。在大家耳熟能详的 Facebook、Twitter 之前,类似的同学交友网站有 Classmates,早期搜索引擎有 ,博客工具有 Blogger 和 LiveJournal。因此,追溯起源,社交媒体已有约40年的发展史,但其真正意义上变得炙手可热,却是在近十几年之间。比较为大家熟知的facebook和twitter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instagram于2010年。就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来讲,qq出现于1999年,而微信则是2011年。这十几年来,社交媒体的流行无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地铁上、餐厅里、最明显的是大学校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低头族,面对面坐着的朋友或者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已经日益习惯用社交网络代替实际生活当中的种种交流。在调查当中,267名学生当中有47%的人每天查看社交网络的次数达到10次以上,有73%的同学曾经在课堂上查看过社交网络留言或信息。从如此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无疑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的挑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社交媒体的流行所带来的首先无疑是一种冲击。而当前的调查也表明,对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来说,社交媒体目前在学习或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作为学习的干扰者。在对267名学生32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分别有43%和62%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认同社交媒体在未来的学习和教学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现有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教师(71%)和学生(83%)却认为现今尚未看到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当中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更有一部分老师在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当中表达了对学生沉溺于社交媒体的担忧,直言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关注已经干扰了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3 国内外有关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研究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已经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在社会当中的流行程度,并对其可能对语言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在理论上指出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Lara和Gilian例举了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从技术法、生态法、心理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分析了社交媒体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于语言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Lara &Gilian:2016)。陆方匆约霸君从交际法和内容教学法出发,提出社交媒体的一种形式--微博可以对语言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陆方矗曾君:2011)。户晓娟在其《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一文中也提出,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兴趣、并能突破地点上的限制,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激励学习者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户晓娟:2014)。而在朱晔的《论社交媒体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也论述了社交媒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效性、交互性、激发性优势明显,并能够很好的促进一些任务型、交际型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朱晔:2015)。然而,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或纯粹着眼于理论,或是只探究某一社交媒体的可行性应用。

4 社交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就作者看来,社交媒体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当中的合理应用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首先,社交媒体的流行以及学习者对社交媒体的熟悉和喜爱程度无疑可以更好的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社交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字,也兼容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语料,这使得学习的内容不再单一,交流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其次,社交媒体使得学习与教学交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时间,同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协作和互动更为频繁方便。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有助于目的语的输入和输出,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及其他母语者的意义协商可以检验输出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对于目的语语言认知的构建。再者,利用社交媒体的学习可以算作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学习,从此种意义上来讲,语言学习更是一个有意义的协商过程。同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语言学习的形式能够以不同的话题或活动为中心,通过对特定的话题,如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科学等内容的学习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使用真实的语言完成真实的任务。

5 社交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现有的和未来可能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基于社交媒体的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交互性的在线学习平台

目前,国内几个比较大的教材出版或外语学习机构已经推出了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或引擎。利用这些平台或引擎,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同时,这些平台或引擎可以进行线上留言、答疑、讨论等等。这些引擎和平台的使用,将纸质教材搬上电脑,并很好的与一些视频音频相结合,丰富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可以任务、更好的监控并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就其缺点来讲,这一类平台或引擎严格说来与社交媒体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首先,这些引擎或平台基本依托于电脑,大部分对浏览器和播放器有着自己的要求,学习者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其次,这些平台或引擎更适合个人学习,就交际来说,功能不强、互动性较弱,因此社交媒体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2)学习公众号

这类应用的好处是受众人数较多,信息或知识的比较及时。但其主要目的是信息,针对性沟通不明显,对于知识的阐释不够全面,常常是只着眼于点而忽视了面,对于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较为薄弱。

3)Qq或微信群

目前很多学习者会议班级为单位建立qq或者微信群,但据调查显示,这类群起到的作用基本是信息或任务。就线上交流来讲,因为教师和学习者上线的时间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同一时间参与交流的人数常较为有限。

除了以上的几种常见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社交媒体可以以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例如:

1)建立专门的学习社交媒体组群

教师可以建立学习专用的社交媒体组群,这个社交媒体社区可以和日常生活的社区区别开来。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就某一主题独立发帖,并鼓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论以及互动。

2)利用虚拟社交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论、课堂讨论等活动。当然课堂教学当中所展示的内容可以是经过教学者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也就是说利用社交媒体的形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请学习者对图片、视频进行简单的描述、评论等,使学习者参与到语言、知识、观点、文化等的讨论当中,从而锻炼并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

6 结语

社交媒体作为语言交流的载体,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可谓是适得其所。然而,不论应用的方式如何,教师的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规避在应用过程当中任由其娱乐性盖过了实际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锻炼和促进作用。当然,更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因势利导,使之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Lara Lomica,Gillian Lord.“Social Network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In Fiona Farr,Liam Murray,Ed.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Routledge,2016.

篇4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23-02

0引言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其中,国产影片市场份额高达58.65%,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在国产片中,中小成本电影风光大赚,新生代导演名声鹊起,褒扬与争议齐飞。在票房繁荣的背后,精准的影片宣传营销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平台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与电影观众存在着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的契合,因此,结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社交媒体也是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

实际上,早在2011年,影片《失恋三十三天》就以89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投资获得了3.5亿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其中就有社交媒体营销的帮助。这种成本低,传播广,见效快的网络宣传方式很快成为了电影宣传的主要渠道。

本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片官方微博运营进行考察,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利用孔明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作为分析工具,选择2013年全年上映的华语电影(产地包括香港)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官方微博进行数据分析,对其官方微博运营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分析其优缺点。

1 影片官方微博运营分析

1.1 2013年华语电影与社交媒体营销

2013年,国产片总票房达到127.67亿元,占比58.64%,反超进口片。截至2014年1月6日,2013年度上映的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名的分别是《西游・降魔篇》,《致青春》,《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私人订制》,《中国合伙人》,《警察故事2013》,《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风暴》,《天机・富春山居图》,这十部影片票房达58亿,首位的《西游・降魔篇》票房达12.24亿,位列中国总票房第三位。这十部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进行宣传,尤其是《致青春》,早在2012年3月2日影片未开机之际就开通了官方微博,与影迷沟通选角和拍摄进程,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视频和线上活动吸引了大批粉丝。

1.2 2013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官方微博页面的基本情况

从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很不均匀,由于《小时代》系列还未完全上映完毕,因此其官方微博仍持续运营。其影片的粉丝效应不仅促成了其低口碑高票房的现象,也使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在各大影片官博里成为翘楚,达到34万。《致青春》和《天机・富春山居图》的微博粉丝数都超过了10万,这与官方微博上线时间较早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天机・富春山居图》的官方微博,比上映日期提前近20个月进行宣传。在官方微博关注对象方面,影片的主创人员,电影相关制作发行组织微博,影迷会微博等是电影官方微博关注的首选,而网络红人,社会名人,媒体微博等也会受到官博的关注。多数官方微博的总微博数在1000条到3000条之间,而《风暴》的微博数只有509条,而且粉丝数也较少,宣传期短,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电影,《风暴》并未在微博上做足力气。多数影片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次发微博时间是影片下档阶段,但《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官方微博却在电影下档后仍活跃了半年的时间。

粉丝的粉丝数量和粉丝的活跃度是判断粉丝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拥有几百粉丝的用户的信息传播覆盖率要远远大于一个拥有几十粉丝的用户。

1.3 2013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官方微博的部分数据分析(影片上映一个月内)

影片上映一个月内正是加紧宣传的重要时段,各个电影官方微博的每日微博数都较往常更多。在这个期间微博内容多是票房捷报,转发影片主创人员微博和影迷媒体评论等。在上映一个月间也是影片最受关注的阶段,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都达到官博运营期间的高峰,但是各大微博的平均每条转发量和评论数相差较大,小时代的官博微博的每条转发数能达到1670.96次,评论数达到342.99次,远远超过了其他官博。这也说明了《小时代》是部粉丝效应很强的电影,除了有颇受欢迎与争议的原著做铺垫这个原因以外,导演郭敬明在个人微博不遗余力的宣传也是导致官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电影开通官方微博的优势

笔者浏览了十部影片的官方微博内容并根据上文的数据分析,从优秀的官博中可以提炼出电影开通官博的以下几点优势。

2.1针对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影片宣传,针对性强

根据2013年7月份的“移动互联沃生活指数之电影指数”,数据显示,面对众多的信息源,白领和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电影信息。调查中还显示,在信息渠道中微博APP的应用最广。在观影结束后,白领和大学生还会通过微博、微信和QQ空间等媒介分享影评。而影院观影的主力就是都市白领和大学生。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在互联网中的角色愈加重要。电影以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作为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官博电影海报,信息,预告片,花絮等,吸引到广大白领和青少年走进影院。

2.2宣传速度快,覆盖面广

在电影未上映阶段,官方微博已经上线,有的甚至可以较电影正式宣传提前一年。例如《致青春》的官博早在2012年3月就已经上线,第一条微博宣告影片即将开机,该条微博转发量将近六百,做到了“早”和“广”。

网络是目前已知的媒介中信息最快的渠道。影片上映阶段是官博发微博量最多也是最受关注的阶段,人们关注官博就是为了取得更多影片的信息。从表2中可以看出,宣传阶段的官博甚至可以每日发二十几条微博,每日获得几千的转发量。《西游降魔篇》的官博在影片上映后期,每日都会发表影片票房的捷报,最终影片获得了华语片总票房第二名的好成绩。除了官博以外,影片主创人员也会参与到微博宣传中来,《致青春》的导演赵薇,主题曲演唱者王菲,主演赵又廷等拥有上千万粉丝的明星电影有关内容,其转发数评论数远远大于官博,影响范围极广。

2.3开办线上活动,与粉丝互动,加强情感联络

与影片主创人员微博内容的个人化不同,影片官方微博可以开办线上活动,吸引粉丝参与到互动中来,推动票房。发动活动最频繁的当数《致青春》的官方微博,从上映前到上映中和观众的互动不断,例如“致青春“影迷版”海报征集”,“青春享爱最具创意告白”,“陪妈妈致青春”,“青春印象”,“青春朋友日”,“我的青春我的城”等活动,都吸引了大批粉丝参加,形成了全民致青春的热潮。除了活动外,官博还持续影片相关信息,包括影片下档半年后获奖情况等。除此之外,该片的微博营销团队还制造了“你神经病啊!”一蹿红话题,也获得了关注度。甚至有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也报道了这一话题,起到了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

3 缺陷和建议

同样,从已有的材料和数据还能看出一些影片官博存在的缺陷,建议影片团队用更完善的经营策略来弥补缺陷。

3.1官博粉丝数量过少,影响力有限

除了《小时代》《致青春》等微博粉丝数量可以超过十万以外,多数官博的粉丝数都是三四万左右。刨去水军,僵尸粉等,也许一个官博的影响力还不如一本杂志。笔者认为,增加官博的活跃粉丝数有两个途径,一是举办加关注转发有奖的活动,二是坚持“内容为王”,用官博话题新闻,借力影响力较大的账号进行转发已达到电影官博的宣传和话题性。

3.2官博运营时间过短,过于重视短期效益

在这十部电影的官方微博中,部分微博在影片下线一个月后便停止了运营。而《致青春》的官方微博,做为社交媒体宣传的范例,直到影片上映半年以后官博仍然在发表影片相关信息。官博的持续运营也与之前的成功经营密不可分。官博的持续运营说明影片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即使已从影院下档,人们仍在回味余韵。而这种回味的表达和倾诉又可以通过官博体现出来。并且,笔者认为持续的官博运营对影片海外发行,DVD发行,网络付费播出具有一定有益的作用。

4结论

随着中国电影网络营销的影响力的扩大,2011年该费用规模已经突破亿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中国电影在网络营销费用投入占营销总费用的8%,相比较于票房规模达百亿元的好莱坞电影,中国网络营销费用极低。一部高投入的好莱坞影片在北美花费3000万至5000万美元用于营销,在互联网的广告投入占到总营销费用的5%。中国虽不必全盘照搬好莱坞影片的网络营销,但社交媒体营销是未来的趋势。近年来的《失恋三十三天》,《致青春》的影片的突出表现已经说明了影片社交媒体营销的效果。未来,社交媒体营销将在影片宣传中占有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5

所谓英伦,一方面指地理位置,一方面指文化。这两大含义注定使这次伦敦奥运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和上一届北京奥运会相比,其中最主要的是营销主题的变化。

华通明略曾经和奥美合作就北京奥运会营销做过一次大范围调研,在最后名为《TappingInto Olympic Themes》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条结论是:“每一届奥运都会有一个内在主题,营销者要抓住这个主题并围绕它制定相应的沟通策略。”比如,对于雅典来说这个主题是历史和传统,对北京来说主题是爱国主义。而对于此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文化传承,这是传播的主题”,参与调研的华通明略集团客户总监Cody Sacha告诉《成功营销》记者。

奥美体育营销总监强炜分享了同样的观点,“这是一届文化盛会,虽然民族、爱国等主题也存在,但相比北京弱了很多,因此品牌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主题的变换尤其明显,“爱国主义”、“金牌数量”的受关注度明显降低,MINI在奥运营销前分析后做了一个判断,发现“金牌”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唯一重点,奥运场上的人性和故事将会成为新的重点。“我们觉得我们预判做得非常对”,MINI网络营销经理李坦告诉记者。

主题词:社交

早在比赛开始前,伦敦奥运会是史上“最社交”一届奥运会的已经被人们所期待,原因不仅在于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首次成为奥运会官方合作平台,更在于各大参赛者在过去四年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已经逐渐加深,奥运营销中社交平台更是一个主要的阵地。根据公开数据,Twitter在伦敦开幕式当天的关于奥运的推特数量,就超过了北京奥运会整个期间的推特数量;而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共产生了15亿条的相关推特,数量令人咋舌。

社交也开始再次模糊强者和弱者、赞助商和借力者之间的分野。在被称为史上赞助商保护权益最严格的伦敦奥运会上,耐克以社交媒体为主要阵地,在口碑和关注度上完胜千万美金获得赞助权的对手——根据SocialBakers的数据,耐克官方微博的粉丝数增加了5.7万人次,而阿迪达斯只增加了1.2万人;在Facebook上耐克的粉丝数增加了43.4万人,是阿迪达斯的两倍多。

就中国来说,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7小时的时差使得人们对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比赛的需求降低,而更依赖于社交媒体来获得资讯。更具说服力的是企业在其上的动作和效果,最为亮眼的要数以精美文案和画面“优质出击”的耐克和MINI,尤其是前者,凭借“微广告”策略和快速的反应,成为社交媒体上当仁不让的明星。有趣的是,企业成为了受观众认可的奥运内容再制造商——在刘翔摔倒之后,马上有网友在微博上询问:“不知道这次耐克的文案会怎么说”,并有人列出各大企业对奥运热点的反应对比。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社交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并不相同,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赵彦红表示,“社会化媒体的优点是具有超强的穿透力,容易在短时间内引爆,覆盖广大网民;缺点是无法承载内容,总是来得快去得快,不适合当作营销战役的中心点。”

但根据品牌社交媒体在奥运期间的动作,我们认为,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长时期体系式作战阵地。

主题词:实时

这也是和社交无法分割的一个话题,然而“实时”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我们认为它具备被单独列出的必要。

以赞助商权益为例,伦敦奥组委对于赞助商的保护事无巨细,但是“实时”的力量在于,即使一字未提“2012”、“奥运”、“伦敦”,甚至你从未赞助某运动员,你也能够让所有人明白你在做奥运营销,运动员在奥运场上的各种表现也能被你添加到你自己的品牌内涵中,因为“实时”,所有人都知道你在讲什么。

然而,虽然看起来实时给企业提供了以小预算搏大收益的潜力,但是这也许只是门槛的转移而非降低。强炜认为,“虽然从目前看,小投入大产出的可能性是具备的,但是实际上对于背后的操作者要求非常高,比如对快速的反应速度,深刻的文化理解,清晰的文字和图像表达,同时这种即时互动和推广,也需要资源的支持”。

业内人士也表示,“耐克的信息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传播,和体育界名人大号的转发是离不开的,这种自愿的转发来自于耐克一直以来良好的业界关系维护和互动。”这种业界资源优势在自媒体传播时代更为凸显。

“其实是从对媒体资源多元性把握的能力,转化为对实时传播内容能力的把握”,强炜还给出了“8分钟定律”,“根据我此次对奥运会的观察,如果一个品牌对赛场上当即出现的重大意义事件,在8分钟之内没有做出第一次反应的话,就被淹没在声浪中了。”

主题词:乱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