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语文中考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试题类型:①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8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尤其应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及判断。解答时,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所起的表达作用,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图,有的还须结合课文内容去辨析。③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按要求拟写句子等。
解答修辞辨析类试题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要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修辞的类别,分析修辞的作用,要能按照要求写出指定类型修辞的句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典例讲析】
[例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选自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前所写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此题中C句出现了“好像”一词,但分析可知,此处的“好像”在句中起比较的作用,不构成比喻。因此,此题答案为C。
[例2]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______________;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选自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例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全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_____________。
(选自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以上两题均为补充式的仿写题。例2语段运用了先分后总的结构形式,例3语段则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例2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中间,例3要求仿写的内容在句子末尾。但是两题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仿写的句子要与整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仿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句式要一致,这是构成排比句的关键;二是内容上要相互关联;三是语意要连贯。例2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中却步。例3示例:①因为成长,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②因为成长,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在蓝天翱翔。
[例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5月12日综合消息: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毕业纪念墙上出现了一幅特殊的“爱・中国”的图案,很多学生在上面写下了美好的祝愿和希望。下午14时28分,复旦大学燕园的钟声准时响起,25名四川籍学生手挽手敲响世纪钟……连日来,各地高校师生纷纷举行升国旗仪式、图片展览、募捐、送祝福等多种活动,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②请在横线处填写一组表达心情或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排比词语。
(选自200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此题利用新闻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新鲜的新闻材料,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新颖的命题方式,能激发学生产生解题兴趣。第一小题要求概括新闻内容,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和语言概括能力。读懂新闻,理清其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内容。第二小题是补写新闻内容。根据试题的要求,所写的句子应是表达心情的,或是和此项活动内容相关的,3个分句要能构成排比句式,在语意上还要与新闻的主体内容相连贯。示例:①各地高校师生举行各类活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②示例:悲痛着、纪念着、思考着。
[例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选自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排比句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增加句子的表现力,这道试题就要求将普通的句子改写成有以上表达效果的排比句。阅读原句可发现,原句主要介绍了4种人的灵感,以及灵感对他们产生的价值。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确定合适的句式,使4个分句构成排比句。示例: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常变成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变成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的灵感则是霎时的喜悦。
[例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选自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讲析]与例5相比,例6的开放性较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州的美有3个特点:古典的、含蓄的、多样的。答题时可以围绕这3点写出概括苏州的美的排比句。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例7]为庆祝建国60周年,解放中学计划开展“庆祝周”系列活动。演讲活动结束时,请你自选角度,即席讲几句话,作为对活动的总结(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讲析]此题要求写一份即席讲话稿,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讲话人的身份――学生主持人;二是明确讲话的场合――庆祝建国60周年的演讲比赛活动现场;三是明确讲话的时间――活动结束后;四是明确讲话的目的――对活动的总结;五要注意形式上的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示例:同学们,这次演讲活动非常成功,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以优美的语言讴歌祖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抒发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学到了演讲的相关知识,建议今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谢谢大家。
每年中考成绩揭晓后,都有黑马出现,老师惊奇、学生诧异,殊不知这类学生在中考冲刺的时候,心态平和,能梳理出知识结构,制订出科学实用的复习计划,特别是能对语文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症下药,能使语文复习有的放矢,自然效果事半功倍,考出好成绩就不足为奇了。但有的平时成绩优秀,而中考成绩却与平时大相径庭,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备考时产生了忧患、焦虑、烦躁心理而患得患失,导致产生失眠、健忘等状况,复习找不到章法,复习效率下降,对模拟考信心不足,这时就需要语文老师为学生指点迷津,调整心态,克服过分紧张状态,同时传授复习技巧,扬长避短,避免重复复习,下面具体谈谈如何为学生复习指点迷津,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一、抓住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做好专题复习
语文基础知识点比较零碎,学生复习时容易丢三落四,为了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地组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把散见于书本中基础知识系统化,解决了学生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1.注重字词句的音、形、义、标点的积累和运用。
中考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汉语拼音和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老师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训练,老师可以查阅资料,搜集过去中考基础题的信息,印刷汉字音、形、义的专题训练,能让学生广泛而准确地辨析字的读音,改正错别字,理解在特定环境下词语的意思或者用法。例如,根据拼音写出汉字:bǔ( )育,义不容cí( )等;改正错别字:娇揉造作( ),融汇贯通( ),皮开肉定( )等,这要求学生多做,强化辨别字音、字形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切实做好古诗词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工作。
为了做好基础题,老师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背诵教材中的名篇名句,并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名言名句,老师精心设计成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给下句补上句,一种给上句补下句,我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专门进行古诗词默写比赛,课后要求两两学生结对背诵,同时我要求学生会背诵不行,还要注意字不能写错、写别,实践证明,效果奇好。
3.指导学生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不能望文生义。
这一项的考题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理解词义,然后准确把握特殊语境,最后对给出的答案进行比较、筛选,这样正确答案就显现出来了。例如,选出括号里词不恰当的一项:
A.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令人眼花缭乱。
B.亚历山大想尽办法要想一想,结果还是(踌躇满志),拔出剑,将结劈成两半。
C.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D.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辨析词语使用要注意词语的表意、感情,得出B项(踌躇满志)错误。经过老师专题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克服词的使用。
4.能够分析语言中修辞,会写简单应用文。
首先要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含义,例如,比拟、比喻、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的意义,其次要了解在不同文体中根据表达效果选择合适的修辞。平时我培养应用文的书写,例如,通知、拟写广告、写赠言等,一要指导学生不同的应用文有不同的格式,二要学会鉴赏各种应用文的能力,例如:(1)以人为本,以绿为根,以水为脉。(公益广告)
(2)闻香已醉,未品先酣。(洋河酒广告)
它们分别使用什么修辞?如何赏析?学生不难看出答案:(1)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生动有力突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2)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酒的香醇与怡人的甘美,激起人们品尝的欲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能力。
一要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二要指导学生借景传情,找出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并对诗眼性质的句子仔细揣摩,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妙用。
二、通读阅读理解,抓住阅读理解文体感悟
每每遇到阅读理解学生就头疼,因为有的太长,太深,学生静不下心把行文看完,很随意地就把答案写上去了,当然影响这部分的得分,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对阅读理解的畏惧心理,要做好正确引导。
1.对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指导。
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整体感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思考,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结合文本、话题进行感悟,概括要点,进行迁移,抒发自己的见解及生活体验,并且能够围绕文章设计问题,直接在文中找出答案,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对文言文的阅读的复习。
平时要注意文言文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应用;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读音;重点句子的翻译,特别要注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的理解;最后要从文中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平时复习能做到这一点,文言文阅读时应该没有大问题。
三、作文选材要广泛,立意要新颖
要让作文打动读者,首先选材要广泛,立意要新颖,语言要丰富。其次,动用真情实感,会联想和想象,力求创作有新意,同时书写要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中考考查的重点是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试题的难点往往在于标点易混处和标号、点号连用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
一、问号
1.一般情况下,选择问句,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句末。
例如: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2.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如果就全句来看并不是疑问,末尾不用问号。关键点是分清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
例如:当时他说了什么,究竟有没有说,他都不记得了。(陈述句)
3.倒装句中,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问号应放在全句的末尾。
例如:明天放假吗,张老师?
【真题演练】下列问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
1.(2012湖北黄冈市)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
2.(2012贵州遵义市)“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 )
3.王老师走进高三(25)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答案及解析】1.×,选择问句,前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2.√,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3.×,引号里的句子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
二、分号
1.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但句中不能不用逗号而径直用分号。
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真题演练】下列分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
1.(2012湖北黄冈市) “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
2.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 )
3.(2012山东德州市)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
【答案及解析】1.√,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2.×,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即“风”前面用分号。3.×,“80后”“90后”之前的逗号该用分号。
三、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某某说”在引语前,后面用冒号;“某某说”在引语后,后面要用句号;“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某某说”后面不是直接引语,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
例如:“这是国家财产,不能随便动!”王师傅看不惯这几个人的作派,严肃地说,“就是拿走这里一根铁丝,也是破坏行为!”
4.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5.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6.同一句内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
例如:我向大家保证:今后我一定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迟到;第二,上课不随便说话;第三,按时完成作业。(第一个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真题演练】下列冒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
1.(2012湖北随州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2.(2012四川达州市)“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 )
3.(2012四川凉山州)“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问得很突然,我也就随便反问了一句,“你可是真的没有骗我?” ( )
【答案及解析】1.×,在总说性话语“散步”后面应用冒号。2.×,“说”在话语的中间,后面用逗号。3.×,引语不是同一个人说的话,“问了一句”后应用冒号。
四、引号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却有许多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地方。如部分教师把琢磨应对当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中理性意识偏重,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新八股”现象:语言苍白无力、感情虚假失真;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能真正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学生害怕写作,不愿意上语文课。那么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已的几点看法:
一、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去做的事情。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首先必须开启他们兴趣的大门。在作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他们便乐于写出自己心底的故事,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样写作对于他们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而将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和美好的诉说过程。这样,教师有了学生的兴趣做基础,通过结合每单元的写作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作文,指导他们写出自己的内心,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而教师在教学方法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善,做到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前提,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再只是注重安排详略、条理清晰、表达方式方面,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让学生放开种种思想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丰富作文素材,让学生“能写”
1.积累生活素材。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细心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作文教学应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捕捉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2.积累书本素材。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石。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其目的也在于此。多读多背,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体会语言的妙用,领悟写作的技巧,以达到不待老师讲而自能作文的目的。积累书本素材,教师要加以指导,如怎样选择阅读的书籍、如何分类写读书笔记、如何分类收集名篇佳句等都应提供技术支持。
3.积累网络素材。网络资源、影视歌舞、电子书籍等媒体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写作资源,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生也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作文,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多角度积累写作素材。
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章,在日常的授课中贯穿作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种体裁,教师将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积累掌握课文文章的字词,重点是对优美句子、哲理性句子的仿写,如果能在每节课堂上抽取一些时间当场训练仿写,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短句的独特句式,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再者是借鉴课文里的构思与写法。比如学习《山中访友》通篇的拟人手法,《羚羊木雕》中插叙的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借鉴《散步》里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巧妙运用过渡句,等等。
当然利用课文教材不仅仅是模仿与借鉴,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一是进行续写型的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使他们享受到虚构的乐趣。如我们在学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以后,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安排皇帝回宫以后的故事情节。二是进行扩写型的训练。有的文学作品只提供了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如部分叙事散文和诗词等),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不妨让学生将这首叙事诗中宫使爪牙仗势欺人、巧抢豪夺的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让其具体感受一下唐代中期“宫市”的黑暗。类似的扩写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石壕吏》。三是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写作,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当然我们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所以从课文教材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学生的作文中去,这是个有效提高作文的方法和途径。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新课标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组织他们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新课标还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学生评改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自评自改。在对自己的作文反复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评价。
2.互评互改。两人一组,你改我的,我改你的,改后发表批改意见及评价。
3.轮流评改。你改我的,我改他的,他改你的,批改完后相互交换意见。
十七大再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虽然这几年已涉及相关内容,但是,依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例如:材料探究题或者专题设计、写作如话题教育、发展、生态、科学等。2007年最有影响的纪录片《复兴之路》是最好的鼓舞。
二、教育公平和发展
2007年是教育备受关注的一年,收费、上学、“两免一补”的落实学生们最能切实感受到,这些热点可以出材料归纳、探究题或辩论题。不过,也可以考作文,例如:以学习、义务、感恩等为话题,或以材料作文出现。
三、关注科学,祝福“嫦娥一号”
对月的探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如今我们成功的走出了一大步,由此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考试中可以出现例如:班会专题、调查报告、关于“月”的诗文及登月的梦想等话题,可以出现口语交际题如和月亮对话,向婵娥祝福等相关能力的考察。
四、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中国人盼望已久的盛会。今年依然是焦点考查涉及到的可能有:会徽、口号、奖牌、吉祥物、主题;此外,奥运文明值得注意。也可以以作文出现,例如:以《拼搏》、《梦想》《超越》、《友谊》、《信念》、《竞争》等为话题的作文。
五、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人与自然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及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节能减排等这些可以在说明文阅读中考查(开放型的阅读问答),尤其关注“真假华南虎”事件。也可以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等进行考查。也可以作文。
六、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网络已普及中学生上网已不是什么罕事,网上聊天、发帖、发e--mail、博客或查找资料等,可以考查的题型有:对中学生可不可以上网进行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题(夜深有人找你聊天,你不想,你怎样拒绝;网络文明用语);名著阅读(发贴、发e--mail);如何查资料(让你输入关键词)。综合探究题等。
七、关于祖国统一问题
值得关注如2008大选、“公投”,民生等问题,可以出现材料以探究形式出现。
八、感动、感恩、中国骄傲等关键词
每年央视都有感动系列人物评选等活到,2007年又涌现出许多骄傲人物,如经济领域、科学领域、体育、平民英雄等。这些值得关注。备战口语交际、综合探究等题。
九、时尚的“选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