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合集13篇

时间:2023-11-23 10:52:46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2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也随之发展起来。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基础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成为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研究二维形态在空间内的设计,是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研究。总之,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对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类。为拓展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思维,我们应在继承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更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本门课程已成为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以及理论概念的抽象性,往往使初学者对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搞不清弄不明,由此学生体会不到平面构成所带来的收获及其重要性。

其次,学生对于平面构成如何运用,尤其是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其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以及与应用设计的密切关系,致使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

另外,从教学实践来看,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课程与应用设计课程是有差别的,如果能够掌握好基础理论一定能使应用思路更为宽广。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之外,必须使学生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简单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并非四分五裂,不成体系,因此在基础练习中应加上与专业设计能够对接的练习内容。

二、继承传统绘画方式,夯实基础审美趣味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完成的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由传统的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变。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绘画方式,在绘制过程中体味着手绘特有的效果和魅力,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审美修养,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三、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附。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对于极为抽象的理论原则,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致使教学方法易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要改善当前存在问题,应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应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为多元的认知理解。

另外,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为学生准备好相关优秀素材,以开拓学生眼界,了解本门课程的视觉语言表现符号,并且能使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象有所展现,多媒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加直观生动地诠释了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由于我们是职业类院校,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大厂房,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体会。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灵感,获得真知,以便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在平面构成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好想法及时鼓励肯定,而对于暂不成熟的想法也不该全盘否定,应给予正确引导,从而激发其创作潜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变得越发重要,而且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缺乏核心竞争力,相比普通高校的学子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进行转变,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当前时代下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方式,技工院校在落实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时,也应当对原有的课堂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辅导和课程资源丰富起来,对课程考核不断进行优化改进,满足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要求[1]。尤其是教师一定要对授课理念和授课方法进行转变,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将教师与学生的理念保持一致,使学生的学习深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得到提升,也为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概述

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主要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开发制作多媒体应用软件、平面设计等,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掌握的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学生后期的就业情况。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主要是对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单概括,让学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2];并有丰富的实践上机指导,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网页广告、报装等版面作品进行设计,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环境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开展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要求

在当前背景下,作为设计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将技能与知识有效结合了起来,并融合实践和设计理论,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开展宣传策划和提升品牌形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技工院校来说,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时,从教学手法、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改变,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落实。

(二)教育改革要求

中国开始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已经接近20年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已经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多元化、综合化以及虚拟现实化的艺术设计,在当前社会的应用越发广泛[3]。但目前技工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时,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发展。

四、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来说,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有良好的创新创造意识,而且更新速度比较快,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授课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未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如果教师无法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上实践课的时候,学生也会通过计算机浏览网页、玩游戏等。

(二)学习资源匮乏

有些技工院校的实验室机房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换,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虽然目前对教材进行了更新,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时效性,没有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特别是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需要结合实验设备进行操作,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设备老化、教学模式单一必然会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4]。尤其是目前未将网络教学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利用,白白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阻碍了对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五、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要充分发挥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实现教学活动的深度延展。比如,在开展线上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查和回放,对不明白的地方多次学习;另外,在线下课堂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明确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提前预习,通过微信、QQ、钉钉等平台实现课下辅导。

(二)体现信息共享价值

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工作,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除了开展常规准备工作之外,如教学案例更新、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等,还需要对教师资源进行完善。学校应将优秀师资进行整合共享,发挥出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授课风格,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并对教学内容按照单元进行划分,将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信息化时代下的共享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三)科学设置教学课程目标

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岗位需求,对课程教学目标科学进行设置,满足当前社会对急需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实际在设计课程目标时,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将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创作方式深入进行挖掘,并让学生对基本的创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明确图形语言的规律、构成基础以及色彩知识。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过程中,制定的目标要有长远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中的设计语言有更加深刻地了解,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意,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育,对美感的探索更加深入[5]。只有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和企业的要求。

(四)开展教学评估

首先,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授课时,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将课内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作用,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工作要将网络环境中的特点进行展现,如协作性、共享性以及开放性,利用钉钉、超星学习通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课程直播、互动抢答、课题讨论的方式,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层次差距比较大,需要教师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制作PPT、线上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回放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查看教学案例,这样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6]。在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时,要对单一化特点进行转变,设计多样化的评判标准。比如,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并通过平台让学生进行互动答题。利用线下课堂让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评,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更加全面地了解,以此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晟.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8):1-2.

[2]陈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02):87-88.

[3]崔冠宾.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65-69.

[4]赵春燕,马骁骅.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分析[J].大众文艺,2019(09):2-6.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3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及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9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制定的专业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中职学校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与学生能不能毕业挂钩,而等级性考试则是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美术基础学科课程分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美术基础学考与信息手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在其平台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目前福建省还未有过这个方向的研究,这项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为学生营造了趣味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使美术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课程美术基础学科教学现状

(一)美术基础学科教材应用繁杂,缺乏标准

学考改革后了考试大纲,但是没有指定的课程教材,教师在寻找教材上就有很大的困难,教学中对专业名词的分析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专业的特殊性,也使美术基础的理论没有统一或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寻找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参考研究,比如美术基础学科素描这部分的教材选定,大部分在《素描》这本书中找到,其中一部分在《素描技法》中,最后还要到其他渠道获取考纲中的知识要点,色彩及平面构成部分亦是如此。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全面、可靠的学考教材,整合教学资料,汇编校本教材,创建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

福建省第一年试行学业水平考试,代替以前会考的形式,较以往的专业会考是以基础绘画等技能考核形式,缺乏理论的支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散、少,可以说是不够系统,但现在的学考以专业理论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构架,对未来的就业、升学都起到系统的理论支撑,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政策改革要使学生快速适应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重新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其美术基础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现代高等院校平面设计教育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延续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理论基本都是辅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松散。如在素描和色彩的学习中,基本都是在训练技能技法,理论都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的。可见,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其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对于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系统的。当下面对时代政策的改革,我们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如何积极面对挑战,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建构完善的美术基础学考理论系统。因此,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有计划地教学,给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系统。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中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学科现状的分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是极其必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是学生的美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学生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使其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收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更重要的是,美术基础知识不单纯是生硬的书本理论,是有意思的趣味竞答、是激烈的闯关游戏,平台中还可以针对考试题型分模块练习,并形成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数字资源平台将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人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中职学校只注重软件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的教学。有老师说过:学会软件≠可以正确表达≠可以设计。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再好的创意画不出来或者不懂配色也制作不出来。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和构成设计与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图形、色彩和文字是相对应的。借助信息技术的巨大动力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因素进行革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最根本途径。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我们开展平面广告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利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整合

学内容,探讨出相对“标准”的答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美术基础中有很多概念的表述是不统一的。比如,素描中的五大调一般我们会认为是高光、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但是在主编魏诗国《素描》书中这样定义五大调,分别是: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实两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教学是严谨的,对一些模糊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才行。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利用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可以正常展开教学活动,直播完也可以观看回放,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线下利用碎片的时间,随时反复地学习新知和巩固所学知识,平台上面可以师生留言互动、签到、抢答、投票等。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横向、纵向地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加强多元化互动、交流。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们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素描的透视原理及透视常用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模拟透视场景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去理解,背诵起来也就更困难一些了。理解一个东西可以变得多维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打破传统的被灌输、不经思考直接死记硬背的问题。这不但在教授知识本身的同时,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从中得到乐趣,这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作为教师真正的作用。

(三)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自我

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1.课前导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导学、教学资源推送,与学生在线互动、在线讨论,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微课小视频,自学跟练,并在线讨论、在线测试,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薄弱项目课上认真学习。2.课中研学,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小视频、互动小游戏等教学手段,任务驱动下通过分组竞技、抢答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3.课后练学,个性辅导,教师在平台上作业及考试进行测验,根据平台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强与弱的学生分别推送个性化的复习资料,也可展开一对一的交流、辅导。学生又可通过平台提交作业,系统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虽已经不是最新的手段了,但在学业水平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迅速地探讨出一种信息化平台与学业水平考试高度融合并有效的教学策略,既能使学生在新的政策改革中得到有利的学习条件,又能使学生在枯燥的知识中寻找到乐趣,最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诗国.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43.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8-02

一、中国设计呼唤民族化设计形式和风格。

自十九世纪中期,平面设计独特的信息承载方式和海量的承载数目,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信息传达的手段和文化传承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由文字时代进入图文时代。平面设计水平,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坚持和发展民族化一直是各国平面设计者秉持的基本原则。

二、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最根本的学习科目,是绝大多数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真正涉足设计领域的起点,是学生建立基本设计观念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后期的专业设计学习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构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构图方式,即一个设计的构图内容如何在视觉上进行安排,包括放置、组合、排列、视觉流动等;二是构图内容,即设计中使用的对象,如照片、图案、图标、装饰、排版、背景等;三是构图概念,即设计主题、内涵和风格方面的抽象归纳。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结合上机练习形成平面设计基础技能。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上机设计实践有章可循,学生通过上机设计实践练习,可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

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即具有云南少数民族显著特点的标志性图案和纹样,是被云南少数民族人民认同的,凝结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云南少数民族尊严和利益的形象和符号。

三、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重复、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厌学、上机实践效果差等严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该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垫脚石变成了绊脚石,影响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创造能力缺乏、平面设计基础知识与应用脱节,毕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岗位需求,这使得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陷入困境。如何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随即成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四、将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应用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设想。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中职学校配备齐全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职学生丰富的成长经历体验,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基础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都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将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应用于中职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可行依据。因此,特作以下教学设想:

1.多元化教学情境设计。通过云南少数民族故事典故的引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或短片的播放、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物品展示等方式,构建出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的符号化语境中,充分感受这些传承多年的文化瑰宝的迷人魅力,唤起学生探索民族文化的热情。

2.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图案纹样的教学内容处理。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推动力。相对于传统的黑板、书本等单一化媒体教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图片、动画等形象、具象的内容更敏感,更容易接受。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门专业学科都会将其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设计专业当然也是这样。无论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日后从事着怎样的设计活动,都要有设计基础这个准备,它指称专业范畴内的基础知识。这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真正涉足设计领域的起点,是将入学前的绘画基础想设计基础教育转化,是建立基本的平面设计观念的重要过程。

创新性基础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思路

1. 建立适合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是整个平面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构建一个科学、开放、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

《设计教育大事典》对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致划分,认为其主要包括设计表达基础、设计技术基础及设计理论基础三大部分。具体而言,设计表达基础包含设计造型基础、形式构成研究、设计制图基础、效果图设计、模型设计、摄影基础、设计文案基础、电脑设计等课程与专题讲座。设计技术基础涵盖设计材料学、设计工艺学、设计工程基础,设计法规、标准与设计管理、应用人体工程学、产品形态学、工程预算与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专题讲座。设计理论基础主要论及设计社会学与设计伦理学、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文化研究、设计史、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论、设计语义学、设计分类学、创造性思维原理、市场与营销学基础、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研究等课程与专题讲座。

2. 改革以往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应该说在包豪斯时期就已经开始提倡,这已经是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共识,但是如何去做?如何落实到基础教育中?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耐心探索的事情,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调整,形成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任何照搬与空谈都不解决具体的问题。

(1)建立开放型课程结构

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在初步实践――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 学生从专业设计理论学习过程中, 初步了解专业;在设计实践课的教学中,通过现场教学,实例结合,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交替渗透。

就当前的设计教学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轻视设计理论课程的现象。设计者认为,艺术设计是实践应用性学科,理论问题应由专门的艺术理论家解决,自己只要在实践中动手就行。但是,就一般概念而言,理论与实践不容分割,二者是互动的统一体。将艺术设计教学人为地分为理论型与实践型的行为本身就背离了艺术设计的本质。艺术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行为,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人类真实且鲜活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连。设计美学与技术美学是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分支系统,即便如此,它们也是建立在人类的造物基础之上的。虽然就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本质特性而言,其实践性大大强于理论性,但如若离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艺术设计也不足以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可视作一个研究过程,学生的主体对象就是“研究”,而研究,就其发展本质而言,必须提升至理论层面。为了能保证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完整性,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平面设计教育中基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建立开放型的课程结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渗透。

(2)拓宽创造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在全球步入知识经济和创意经济的时代,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股强劲的创意经济浪潮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研究、学习方法的独特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为艺术设计人才的辈出提供了持久、全面的人才基础,在现代创意设计教育体系方面形成了成熟、严密、完整、科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机制。

常规单一概念的理论与设计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授既难于使学生理解设计的意义,也难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和提高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此类教学方式是目前国内相关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首先改革课程安排,对授课内容作合理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平面基础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传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宝藏,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可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加重图形的份量,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创意,开启创造性思维,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

在后知识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占有更多的学习信息,进而拓宽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创造性学习渠道。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利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教材无法尽含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而且可以在对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程的整合性

创新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建立在课程的整合基础之上,建立大课题、小课程的课题教学体系。课题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起来的有主题要求的教学内容团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特征。把原来的单一小课程概念原理性知识或知识模块整合起来,形成几大课题内容。每一个课题内容横跨多门相关性课程,比如说构成形式研究这一个课题,就可以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的构成等多门小课程。这些课题都只对原有的相对独立的小课程进行整合、挖掘后,结合其与之相联系的学科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整合设计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也更容易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实施课题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3.完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是考试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年来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圈在学校规定的管理制度范围内。近年来,各艺术院校为了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艺术设计课程考试的思考却很少,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考试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对设计基本理论的掌握,而且应具有塑造学生在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设计基础课程的考试应当采取实事求是、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不同的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设计是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部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实践课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专业理论课以理论考试为主,同时设计实践和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应分别占有不同的比例。比如,一些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如素描、色彩、构成等,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90%;一些理论性较强,但也应该考察实践能力的课程,如设计概论、设计史等课程,应当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践技能占该科成绩的20%-30%。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成绩评定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每个教师对同一副习作的理解不一致,就会产生成绩上的差别,这种成绩上的差别不像标准试卷测试那样是由学生答错题造成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个人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建立定性或定量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并且有意识的关照课堂过程,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的多种资料,在动态系统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 语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通过人的创意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是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是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人才的基本能力。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社会的要求,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而艺术人才的创新型培养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性研究。

创新型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教学环境、管理制度、师资配备等等都有影响作用。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性实施离不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创新教育中,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教师把学生视作平等的教育主体,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的角度出发选择、设计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而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现代设计发展信息和科研成果并及时充实到教育内容中去,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跟普通高校对比来说,民办本科院校有着很明显的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符合自身人才培养要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一、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如下:

1.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市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环境尚有很大欠缺,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2.新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集中大班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统一、泛泛,新生对课程的重要程度理解不上去。

3.企业对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有较高需求

经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就业单位还要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训练!

4.学习的知识还无法满足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加上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或者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目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数仅包含前者,如果没有后续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的学习,学生们想要通过自学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非常困难的。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下面以哈尔滨华德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所给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议方案为例,哈尔滨华德学院按照专业划分,共分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六个分院。为了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实验体系、课程体系,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针对六个分院分别制订的课程体系建议方案。

由于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分院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2.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

4.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5.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应有较强的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6.通识教育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专业软件应用”等。

三、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上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希望能为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7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8

毫无疑问,广告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广告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但是这股热潮也让人们丧失了对广告行业的理性预期和评价。高校在缺乏必要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广告学专业平面基础设计课程教学快速膨胀,虽然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难以保障。与此同时,社会观点也对高校培养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产生一定的误导,广告学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远远要比人们认为的要复杂的多,不是懂一点电脑知识、有一点创意就可以的。

1.2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同样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创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不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中色彩、版式以及字体进行,与社会需要脱节。第二,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期间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广告学专业的平面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目前,高校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强调专业素质,忽视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

1.3缺乏专业的广告学专业平面上设计教师

广告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兴起比较晚,很多广告设计的教师都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尽管他们拥有高超的审美品位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但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缺少广告学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广告运作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而且也缺乏广告面向市场的商业解读水平,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受众心理以及什么需求的分析不够,很可能会过分强调唯美的意境的塑造而忽视了受众心理、投放方式以及广告调查的研究,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2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多元化视角下的符号、元素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信息理念和受众需求将不同符号应用到广告设计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广告学平面设计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不免感到乏味、枯燥,调动和不起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由理论转化为图形以及符号的欣赏和创意方面。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秀作品,感观刺激让学生感受色彩、图形、结构的组合以及变形,通过平面、二维、三维图形的一次展示,让学生体会混维空间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大胆创意,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形式以及肌理来加强视觉冲击效果。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宽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内。肆意展开灵感的双翅。

2.3调整教学安排

传统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平面设计韵律以及色彩组合规律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生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严谨性,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期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生对于图形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9

工业设计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业设计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多,前期基础课程比如三大构成(平构、立构、色构)和工程图样课程的应用理解一直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除课时因素外,由于实践环节在连贯性方面的欠缺,也令学生对各种基础课在今后设计中的应用缺乏直观的感受。由于实验场地面积及设备所限,为了达到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使学生对专业理论与知识有亲身的体验和直观感受,嘉兴学院搭建了一个可供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使用的课程实验示教平台。通过该平台的需求,将实验室进行了改建并购买了相应的仪器设备用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能力训练,并配合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础课程实验示教平台能实现的目标:

(1)解决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中存在的教学与实验在保持连贯性方面脱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对设计全过程控制的综合能力。

(3)通过与我院工业设计示教实验室等其他实验室的联合,为制图类课和美术教学提供研究基地,为教学及教材改革提供素材。

1 实验示教平台建设框架

嘉兴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设计素描、立体构成、设计色彩学、设计图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高年级的课程设计和综合工程实验项目的应用。特别是新生,基础课实验能锻炼他们今后对专业的深刻认识程度,尤其对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在真实环境下开展的项目,如产品的加工、制造等,需要借助虚实结合的实验操作演示平台,让学生完成复杂系统训练,懂得如何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由基本的美学设计能力向实践技能能力提升,再到实践应用能力的加强方面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条件,嘉兴学院实验中心主要面向艺术、工科设计类专业,构建基础课程展示与演示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验证与应用区、综合设计训练区3个层次实验教学区平台(见图1),给学生提供理论认知与动手实践的实验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效果,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图1 嘉兴学院工业设计实验示教平台

2 实验示教平台特点

实验平台教学内容突出多个基础课程的交叉、资源共享、逐步提升的特点。第一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针对工业设计美学类、工程类、原理类课程,比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色彩学、设计素描、设计图学、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等;这一层次的课程主要为演示或认知型实验,实现方式以图例展示、自制小型制图设备、拆卸小型产品的演示等来认知基础课程中关键知识点,其中图例展示采用知识要点的用途展现为主,这种展现可以放在实验室里的墙面上,可根据不同科目不定期进行更新,如色彩学中对“线”的色彩性质理解(见图2),不再强调如何画线,而是通过线条在具体的产品上颜色深浅关系体现出直线条具有的分割、庄严、刚劲的特点。采用直观的展现方法再加上学生动手演练效果更好,比如,图2中的冰箱,可以先在墙壁上挂上冰箱的总体轮廓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上面用直线纸贴的方式分割,看看效果如何,这样能为工设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基础课程实践技能验证与应用区的实验分为心理学类、工程图样表现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设计营销学类等五个模块,为分析\验证型实验,该实验区是以第一层次的课程为基础,操作实验为主,内容涵盖绘画、制图、信息交互设计类的10多门专业必修和选修教学课程,各课程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跨学科模块化选择组合课程实验,弥补专业实物实验的不足。

第三层次包括以综合实践、竞赛为主的实验区,为创新型\综合型实验,以真题实做、实题伴做等多人协作的综合实验项目结合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专业竞赛的需要,实现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工艺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3 平台应用分析

本实验示教平台实验体系连贯性强,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基本专业视野,提高对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和实验项目使理论知识点变得清晰,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加深学科知识理解,改变了以往由于对关键知识点在课程衔接上运用不连贯,导致毕业设计时,很多人觉得大一开始学的课程收获较小甚至无用的思想,为专业设计提供了更为直观、体验深刻的训练平台。

以工业设计工程基础类课程为例来说明本示教平台在体现“工程”主线实验项目的连贯性,其对应实验活动及能达到的目标见表1。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10

2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3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3.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11

平面设计主要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二维空间内充分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创作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按照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关系,它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对平面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平面设计教学理念,培养更能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平面设计人才,促进平面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造型基础教学的传统性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最初诞生于德国人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Bauhaus),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引进了包豪斯学院(Bauhaus)的设计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设计人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一般分为基础课(通常所说的三大构成和素描、色彩以及图案等都属于基础课程的范畴)、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层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延续多年的传统基础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如各门基础课程都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运行、缺少连续性和协调性,照搬纯艺术教学模式以及缺少对平面设计教学独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体系的构建和信息传达以及创新思维的运用等研究上,这种研究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色彩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更多的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知觉过程、探索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理解过程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纯艺术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平面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中来,势必要放弃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当我们面对一群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青年学生,传统僵化的基础教学思想和体系无疑是对他们创作激情的抹煞。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种传统造型基础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呢?关键是要从改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不管是美术学院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素描和色彩是学生进入一年级所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沿用了纯艺术的一套教学模式:从几何石膏训练到静物写生到石膏头、半身像、人像再到人体写生。这种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体系从一开始就没有体现设计教学的独特性。造型基础教学固然重要,可在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最关键的还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平面设计中的基础训练不应该以“画得像”为目标,而应该添加进更多的形式美的训练在里面。比如,素描课不再以“三面五调”的形式出现,而应以创意速写的形式存在,用线等形式来表现素描,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将构图、透视、肌理等知识渗透到造型基础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形式美感的培养。那么,在色彩的基础教学中,也应该一反传统的色彩教学以注重对象形体、明暗、虚实、空间等关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色彩情感,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大胆运用各种色彩语言去表现对象带给自己的第一感觉。因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的造型基础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二、形式语言教学的简单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1.学生在造型形式语言内容的选择上,经常搞不清应该选和选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进行作品的设计,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语言内容过于简单和单调。2.在单项构成形式语言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构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语言元素去指导和完成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难以展开,形式语言比较单一。3.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种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办法,作品效果难免显得单调乏味。

从这些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形式语言教学过于简单所造成的。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形式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探求,和与此带来的知觉快感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应当得到积极评价。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启发独立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的感觉,这包括了对事物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现技巧。

那么,解决形式语言教学简单性问题有哪些途径呢?

一个好的平面设计教师不但需要掌握视觉语言表现手段,更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一方面要以动手能力为主,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在熟练的技术背后要有综合素养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就是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其创造能力和制作技巧上形式语言的多样性。故而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形式语言的规律,掌握美的法则,进而拓宽设计思路,采用多种形式语言创作作品,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现。在前期练习中从点、线、面这些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语言要素入手,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方面进行观摩、分析、训练,而后总结,并得出结论。形式语言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对形式语言基本元素的设计,如利用点、线、面等基本设计语言设计出新颖的基本形。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鼓励学生探究范围中的基本形式的设计方法,尝试着去制作,而对于特别复杂的图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只有在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元素的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体验和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形式语言丰富的设计作品。

三、思维创意的呆板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创作出好作品,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唱“独角戏”,用以往的经验教学讲理论,然后就是学生的制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师强调作业工整性,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制作技术层面上,几周的时间绘制大量作业,而忽视了对作品创作过程中思维创意的体现,扼杀了创造力和审美标准的培养。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做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因为草图包含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所有的思维过程的提炼,能够把头脑中闪现的优秀创意以最快的方式体现、记录、表达出来,是学生以往的知识加上想象力共同碰撞出来的火花。

要解决教学过程中思维创意呆板性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学生在分析范图的设计思路、思维创意时,做出判断后利用各种绘图软件通过实践进行体验,这种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意分析能力,自行总结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选择最佳的操作方法,认识到思维创意方法的多样性,有效地避免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创意呆板性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设计教学主要建立在一定的实践训练操作上,这其中还包括了对设计理论研究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思维创意的理解和应用。为此,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了解各种新的思维创意、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

结语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以往只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教科书构成的传统设计教学手段,和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讲授的课堂教学形式都已经显露出它的种种弊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教学作进一步研究,以期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气氛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12

(二)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形成了隔阂和分化的状态。学习平面构成知识是为学习艺术设计课程服务的。但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单纯地从平面构成本身这门课程入手,对平面构成的要素和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讲解得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理论知识的延伸。而学生的作业也简单地从点、线、面构成法则及肌理的运用等这些方面进行练习与设计的联系非常少。对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隔阂和分化状态,使学生在学习了平面构成知识之后,往往还不知道怎么运用。在进行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时,表现出基础知识相当缺乏。

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法

首先,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其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实践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传统思维的转变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思想就是要对以前的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先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反思。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进行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运用技能,抛弃对简单的几何形骨骼骨架构成法则肌理运用的完全依赖。可以通过课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不要一味地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2.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消除平面构成和艺术设计的隔阂,平面构成是学生接触艺术设计的第一门基础课。学习平面构成是为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了解平面构成对于以后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

3.打破使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制作方法的表达惯性,鼓励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由于艺术设计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意的表达方式也是无限多样的。所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重点。而对学生作业的评判就不应简单地用所谓的精细与工整程度作为优劣标准。课程的作业不能只用单纯的传统的黑白二色工具,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墨水和白色的素描纸。当学生有了好的创意的时候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工具、材料,并以适当的形式将这种创意表现出来。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的使用要以能够恰当表现学生的创意为依据。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以更新更广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工具及材料,让学生养成对各种材料的探索、习惯和兴趣。

(二)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篇1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将“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纳入到本院校的基础教学体系课程中,使之成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事实上,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源自日本,经由香港才逐渐在我国国内的教育领域中兴起,该基础课由多门系列课程构成,其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较为主要的课程,所有课程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共同促进着大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学习。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功能,常常在各种设计领域中被应用,如平面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等。如此可见,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象,其元素、形态、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抽象思维能力学习构成设计基础知识及构成规律,掌握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实际的设计能力,并将这种设计能力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

一、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及过渡性,树立学生的构成与创造意识

由于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的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与递进的,因此教师需要确保构成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打好基础,从而利于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情况下,许多艺术院校在编排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时,是依据教学内容的承接性来进行,为了更好的进行色彩教学与素描教学,通常选择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构成与创造意识。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转变非专业视觉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及设计造型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有极大益处。教师在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教学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让学生充分掌握平面、色彩、立体这三个构成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进而令学生掌握美学形式的表达。当然,因为学生首先学习的是构成课程的理论知识,尚未接触过具体的设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过渡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构成与设计的概念,并对现代设计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构成知识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明白只有掌握了构成基础知识才能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观念,而后经过不断的训练以达到艺术设计创作的目的。

二、重视构成课程的关联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构成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其课程体系中主要有三大教学内容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形成造型空间意识,教授学生关于二维平面设计的知识,如构成方法、形式组织等。而色彩构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意识,让学生明确色彩搭配的原理与规律,使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与法则。最后,立体教学是树立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掌握立体形态中元素的构成规律。在构成课程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三部分的关联性,将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使构成课程教学实现相互渗透的目的。如在进行“点”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应分别从平面、色彩、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观念。此外,由于艺术设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的三维形态意识,使学生明白艺术设计过程中有关体积、空间形态、材质、色彩搭配的关联。学生通过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掌握二维平面设计方法、三维形态造型规律,以及色彩搭配审美,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设计。

三、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