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合集13篇

时间:2023-11-26 15:32:55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的下降是导致呼吸内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退化阶段,免疫力逐渐降低,其自身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这就导致老年人群体成为了呼吸内科疾病的易感染人群。同时也是由于老年群体身体素质的原因,老年人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感染部位较比于青少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时候要给予老年人群体以格外的重视和关注。关于导致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诱发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几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各项诱发因素做出应对措施的探析。

1老年人群体内科易感染部位分析

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内科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而在这三个主要的系统中又以呼吸系统的感染发病率最高。从我院多年来收治的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老年人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群体是呼吸内科较为容易感染的群体,在笔者临床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普遍患者患病的时间很长,并且患者的病情不是很稳定,反复性很强。同时在这些患者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通过光谱抗菌药等药物来控制和减缓呼吸系统的疾病,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痛,但是也在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呼吸系统的自我防御能力,不仅患者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而且也使得呼吸系统成为了内科易感染的部位。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院方管理方面的因素,例如医护人员对于病房的管理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很多患者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被及时的了解到,这就导致医生对于患者的实际病情了解不够深刻,这也会成为患者再度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

2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发病具体原因分析

2.1老年人群体肺部真菌感染根据实际的临床调查表明,在众多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呼吸道内带有致病的真菌,这主要是由于老年群体的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发病周期很长,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在身体机能以及免疫力方面较比于青壮年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很多老年患者都是长期在药物的辅助之下抵抗病毒的侵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老年患者体内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了免疫能力,所以当外用药物一旦停止,则患者的呼吸系统就会面临着真菌侵入的可能。除此以外,在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会给患者使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消除患者病痛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抗生素对于抑制和消灭病菌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抑制和消灭作用发挥的同时,真菌也会在抗生素的刺激之下生长和繁殖,这就给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出现真菌感染留下了隐患。另外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不当的医源性诊治也是导致患者呼吸系统丧失真菌抵抗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老年人群体不良心理因素诱发的呼吸系统感染经过长期的治疗和观察,笔者发现,很多老年人患者忍受呼吸系统疾病已经很多年,采取了很多的治疗方法都不是很见成效,因此很多老年患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信心明显不足,并且长期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折磨之下很多老年人患者经常伴有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这些症状反反复复,经常折磨的患者出现紧张、焦躁以及失眠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给治疗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极对待治疗措施,对于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漠然对待,甚至有很多患者不愿配合治疗,这给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出准确施治判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在对老年人群体呼吸内科感染问题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治疗也是我们做好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是提高我们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身体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3预防与治疗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2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3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4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因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对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治疗上应用祛痰剂、镇咳、平喘药或抗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激素等对症处理,但临床上存在疗效不显著、耐药和毒副反应等不足。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故本研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规定诊断标准;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气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5±9.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47~81岁,平均(67.50±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过敏体质、局部或全身皮肤感染等。

1.2治疗方法分别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8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哮喘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控制性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症状好转后减量)、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药物为穴位敷贴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敷部位:包括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风门、定喘;贴敷时间:每天上午外敷相关穴位,1日1次,治疗7天,每次贴2~4h,依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可适当增减时间。

1.3护理干预

1.3.1一般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提前准备敷贴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和不安情绪。

1.3.2操作护理操作护士敷贴前需洗净双手,操作时,一般站于病床右侧,贴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确定贴敷穴位,将治疗贴贴于相应位置,将双手拇指指腹在贴有治疗贴的穴位缓缓施加压力至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按压手法为先顺时针方向旋揉1 min,接着逆时针方向旋揉1 min,每个穴位持续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贴的穴位,共持续15~20 min。

1.3.3操作后护理一般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嘱患者切勿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联系皮肤科会诊。

1.3.4情志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对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关心患者痛苦,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

1.3.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间,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或软食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饮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章节所观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症状、两肺的听诊)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治疗第1、7天各评估一次。

1.5临床症状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来评定疗效: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n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亦较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期望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和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特别是它能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8~14μm的生物波,该波作用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确实存在由机体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场,该生物场自人体组织细胞的物理场效应而表现出来[5]。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广泛应用于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评估,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已将该量表列入病情评估体系中,其可靠性和反应性均较满意,可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损害[6]。

本研究发现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指数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5-17.

[2]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2009,50(5):438-439.

[3]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33-35.

[4]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72.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5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在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中,肺炎只是患病部位最深的一种,而不一定是疾病病情最重的一种。

评价病情的轻、重,不是依据病名,不是依据患病部位,也不是单纯依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判断病情的轻重主要看临床表现。简单地说,严重的喉炎、严重的支气管炎、严重的肺炎,都会表现为呼吸困难,病情都很重;轻微的喉炎、轻微的支气管炎、轻微的肺炎,一般情况尚好,病情都较轻。

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往往比一般的肺炎还重,且肺炎经过治疗后是完全可以好转的。

肺炎不一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引起肺部感染而造成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有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也有增多趋势。

当然,病毒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孩子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菌可能乘虚而入,会在原发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二次感染。

肺炎不是“烧”出来的,也不是“咳”出来的

不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都会演变成肺炎。普通感冒不会轻易转成肺炎,那些免疫系统功能或呼吸系统功能被其他疾病削弱的患儿才有较高的风险。

发热和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症状,而非引起肺炎的原因。呼吸系统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所以说有发热、咳嗽症状不一定是肺炎,更不会导致肺炎。

肺炎的诊断

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区别于普通感冒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精神萎靡,快速或缓慢的呼吸,费力的呼吸(小婴儿表现为点头呼吸),肋间、胸骨下和锁骨上的呼吸肌活动增加(即临床说的三凹症),鼻翼扇动,口唇和鼻唇沟及指趾端发绀,咳嗽或深呼吸时可伴有胸部疼痛,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等。

为了确诊并判断肺部病灶感染的程度,胸部X片非常有帮助,血象和痰液细菌培养则有助于病原学的诊断和治疗。

肺炎的治疗和护理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相对湿度60%左右;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病情给予化痰,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支气管解痉治疗和氧疗。如果是细菌或支原体引起的肺炎,要针对病原微生物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果医生判断是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足疗程,不要试着自行停药。孩子在使用药物后的几天后,症状可能会开始有所好转,但一些细菌和支原体依然残留在体内,除非完成整个疗程,不然疾病很可能还会“卷土重来”,甚至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般细菌性的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大约持续到体温正常后5~7天;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2~3周;葡萄球菌肺炎则更加顽固,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大约持续到体温正常后2周。

孩子患呼吸道疾病期间,拍背可利于痰液排出。

肺炎的预防

婴幼儿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去。家中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成人要尽量避免亲密接触年幼的孩子,如需接触要洗手戴口罩。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要学会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手绢遮住口鼻,还要养成规律洗手的习惯。

此外,按时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多晒太阳,注意室内通风和保持一定湿度,及时增减衣物,营养均衡等都非常重要。

关于肺炎,爸妈关心的问题答疑

接种了肺炎疫苗就不会得肺炎了吗?

肺炎疫苗是肺炎球菌疫苗的简称,仅对肺炎球菌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对其余引起肺炎的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没有效果。所以说,接种肺炎疫苗后不等于不会得肺炎了,而是减少了患上肺炎球菌肺炎的机会。

患肺炎的孩子,饮食上有特别禁忌吗?

孩子患上肺炎一般不需要特别忌口,但是由于疾病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有暂时性的降低,所以尽量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喝配方奶的小婴儿可以适当将奶粉冲泡得稀一些,并适当多喝水;大一些的孩子,除了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要多喝水,还要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

患肺炎的孩子需要隔离吗?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6

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天津达仁堂的清肺消炎丸,源于汉代名方“麻杏石甘汤”,经过多年的研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牛黄、羚羊角、地龙等药物,既具有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还能宣肺泻热,增加肌体免疫力,止咳不留邪。经过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证实,清肺消炎丸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药消炎 止咳祛痰更安全

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炎为其共同的特点,而炎症则是疾病的起因,咳、痰、喘是继发的症状,多数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因此,在病因治疗时,采取抗病原微生物用药(如抗生素)十分必要。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7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这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

“当很多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出现下降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个指标同时急剧上升的情况非常罕见。”在王辰看来,我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偏低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直呼吁对各类疾病都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是大家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始终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为例对此进行解释,“由于大家缺乏对慢阻肺的认知,所以人们通常是在咳嗽得很厉害,出现严重气喘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医,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接近50%,治疗难度也大了很多。”

钟南山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会主动去医院诊断,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除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有限之外,王辰认为,政府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投入与关注也存在不足。“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都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呼吸系统疾病却始终未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王辰说,“目前老百姓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也都知道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和血糖来关注相关指数,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应被纳入大病医保

为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状况,近日国际非营利性健康培训组织――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呼吸疾病联盟。

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琳达・海兹曼(Linda Heitzman)对本刊记者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的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早在15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加大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则相对欠缺。钟南山介绍,“我们必须把医学医护专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专家p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和生产企业团结在一起,从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p普及肺功能检测等方面入手,在政府的支持下,提高对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对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缺乏科学的诊断与治疗,且医保体系也未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最重要的覆盖范围。

“以慢阻肺为例,政府在医保政策上也应该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给予一定保障。我几年前就大力呼吁慢阻肺应该纳入到大病保障里面来,这种高发疾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老百姓是很难承担的。”王辰说。

吸烟与污染也是祸因

除了在预防和保健体系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管理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辰表示,对于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不但吸烟率极高,而且在吸烟的行为方式上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抽烟会造成大量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另外我们在无烟区的设置上也有一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是只要建筑里有人抽烟就是有烟区,而我们只是简单划一个有烟区或无烟区的范围。”王辰指出,要想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就必须对控烟加以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美国加州大学曾经作过香烟与疾病对国家收支状况的计算,结果发现,尽管香烟会为国家带来一定收入,但是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是高于这项收入的。“我们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作过一项研究,由于我国的烟草消费量巨大,所以一包烟在当时每增加一毛钱的税,这笔钱就可以建立起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办法现在仍然适用。”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8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9

【关键词】老年;肺炎;临床特点;治疗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复杂,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其中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为了增加对老年肺炎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2012年间我院内科收治老年肺炎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2-80岁,平均(67.31±5.23)岁,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等。冬春发病42例,秋季发病12例,夏季发病6例。上呼吸道感染24例,劳累8例,淋雨受凉17例,不明原因11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大多起病不典型,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以黄脓痰和白黏痰为主,少数咯血或痰血;大多发热伴胸痛;严重者呼吸急促,心悸,有意识障碍、活动能力下降、嗜睡或躁动等。部分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者。肺部体征以干湿罗音为主,偶尔合并哮鸣音。无明显心律失常等。

1.3辅助检查

胸部X线摄片示:主要为支气管肺炎形态改变: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一侧或两侧中或下肺有斑点状、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部分病例可见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以两肺下叶多见,少见其他肺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范围,常常中性偏高。痰培养,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另外还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阳性菌。

1.4治疗

本组老年肺炎确诊后即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措施是抗感染治疗,它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后者则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则为早期,足量、联合、交替、长程,并及时根据痰细菌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多采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用。我科室病人给予头孢曲松钠2.0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和加替沙星200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疑吸入性肺炎再给予奥硝唑200ml等抗厌氧菌抗生素滴注,qd。待痰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按药敏更换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物理排痰、氧疗。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控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2结果

本组老年肺炎患者给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治愈27例,治愈率45%,病情控制好转32例,好转率53.3%,死亡1例(因年龄较大,伴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1.6%。

3.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肺炎的基本知识,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或酗酒,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尤其要加强耐寒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及久病卧床的慢性患者,积极避免各种诱因,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院后须继续用药者应做好用药指导。

4讨论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肺炎主要是指老年人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及呼吸细支气管呈扩张性变化,肺弹性、呼吸肌力降低,对咳嗽的反应能力减弱,是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基础。同时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导致全身和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储备减弱或罹患多种慢性严重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高[2]。因此肺炎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首位[3]。

老年肺炎的特点,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多无发热、胸痛、咯铁锈色痰等典型症状,代之以意识状态下降、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尿失禁、淡漠、虚弱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非特异症状,这是老年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缺乏典型体征:极少出现典型肺炎的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表体征。可出现脉速、呼吸快、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可闻及湿罗音,但易于与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心衰等相混淆。起病的隐袭可直接导致诊断的困难和治疗的延误,而这种延误常常是灾难性的。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不能解释的功能状态降低,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或原有基础疾病不明原因出现恶化时,都需考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再者老年肺炎患者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而重,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心律失常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造成多脏器功能衰弱,死亡率高。

老年肺炎治疗原则是以抗感染为主,辅以支持、对症、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由于老年人在感染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点,在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患者、致病菌和药物三方面因素。首先应确定患者发生感染的地点和时间;其次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等情况;再次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特殊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最后考虑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要求所选药物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较低的细菌耐药性、最佳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特征、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选用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正确给药途径和疗程。积极处理基础病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等加强营养。

随着今后老年人群逐渐增多,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威胁健康,增加病死率的病因之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要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认识,综合分析,到提高诊治水平。采取积极合理的诊疗措施,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10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 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 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 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 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 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 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 护理方法要点

3.1 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4-02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 结 果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 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此次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12

Clinical Research of Double Horizont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verlap Syndrome/XU Li-xin, FENG Tang-gui, LI Hong-xi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33-0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double horizont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verlap syndrome. Method: 30 patients with overlap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15) and treatment group(n=1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with double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ystem (BiBPAP), the treatment effect breathing machin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Obvious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een from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sleep state, blood gas analysis and lung function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Overlap syndrom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Double the level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ystem ventilator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国外将COPD合并OSAS称为重叠综合征(OS)。大约10%的OSAS并有COPD,而30%~40%COPD合并OSAS。研究表明,由于重叠综合征患者日常睡眠状态下同时发生上气道及下七道阻塞,易发生夜间严重低氧血症伤害患者身心健康,经单纯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未获得理想效果[1-2]。因此,本文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重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于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30例重叠综合征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5)岁。所有病例参照2003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治疗指南和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或2012年COPD全球策略修订版。将3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治疗前血气指标、肺功能及夜间多导睡眠(PSG)监测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重叠综合征患者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平喘、氧疗、呼吸兴奋剂等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BiBPAP)呼吸机联合治疗,将仪器设定为自主定时模式(S/T),呼吸频率以12~14 次/min为预设值,吸气末气道正压(IPAP)设定为12~18 cm H2O,呼气末气道正压(EPAP)设定为4~6 cm H20,鼻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鼻面结构、大小等)选择合适规格,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应每天连续治疗8~14 h,保持患者机体中血氧饱和度检测值≥90%,氧流量1~3 L/min,治疗时仪器中均配备恒温湿化装置,待每日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治疗完成后,其余时间应继续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措施。两组重叠综合征患者均持续给予7~14 d治疗为宜,治疗期间若患者病情恶化则立即中转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记录两组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态(最长呼吸暂停、平均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指数)、血气分析检测值(最低血氧饱和度、pH、PaCO2、PaO2)、肺功能(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30例入选患者都完成所有常规治疗及呼吸机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治疗组治疗后睡眠状态、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最长呼吸

暂停(s) 平均呼吸暂

停指数 呼吸暂停

指数

对照组(n=15) 治疗前 112±12 40±10 44±14

治疗后 104±8 30±14 38±10

治疗组(n=15) 治疗前 110±10 42±12 45±12

治疗后 12±4* 10±2* 5±0.4*

*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FEV1

(L) FEV1%预计

值(%) FEV1/FVC%

(%)

对照组(n=15) 治疗前 1.26±0.25 46.28±8.22 51.78±6.89

治疗后 1.35±0.40 51.27±7.49 53.98±7.21

治疗组(n=15) 治疗前 1.28±0.31 47.30±7.88 52.20±7.14

治疗后 1.60±0.22* 60.10±8.12* 68.88±8.94*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Pauwels等[3]研究可知,工业化国家中,成人COPD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性,即年龄越大则该病发病率越高,患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且65岁以上吸烟人群COPD发病率高达50%[4]。OSA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类型,由Zamarron等[5]研究可知,50~70岁人群中该病发病率为6.8%。因此提示50岁以上人群同时患有COPD、OSAHS疾病几率较高,OSAHS患者中约10%合并出现COPD,而COPD患者中30%~40%合并出现OSAHS,且COPD病情越重,则患者并发OSAHS的机率越高[6]。研究表明,OSAS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还损害内分泌代谢、神经、泌尿生殖、血液、眼、耳鼻喉和口腔等多个器官系统[7-9]。COPD与OSAS均可引起患者睡眠功能的紊乱,而在临床中常常忽视了患者并发OSAS疾病的存在,近期有研究发现未经适当治疗的OS组患者,各种原因导致的病死率高达42.2%,明显高于仅患COPD组24.2%,而并发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0]。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合并有OSAS的,OSAS严重程度与心血管病死率呈正相关[11]。OS的患者可因两种疾病相互影响而加重,从而更容易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使得肺心病的发生率更高,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12]。OS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特点为上气道、外周气道同时存在阻塞增加气道阻力[13],导致睡眠时易出现低氧血症及反复的上气道阻塞等异常情况,且COPD疾病加重机体缺氧状态及高碳酸血症严重程度,患者最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经鼻罩、面罩等措施给予吸氧治疗并不能够获得满意疗效,提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上气道闭陷情况。以往主要通过手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但有创通气禁忌证及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型方法,可使患者气流阻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等异常情况随之缓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情况得到好转或消失。此外,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除改善其通气状态外,还可使肺动脉高压有效降低,利于减轻右心负荷并治疗右心衰。研究表明,对机体吸气相、呼气相提供不同水平正压通气可增加潮气量,减少机体所需呼吸功及耗氧量,减少上气道组织塌陷发生率,使机体中气体分布、通气分布、血流分布情况得到改善,由于对CO2重复呼吸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可显著减少死腔,改善机体中已存在的CO2潴留情况,达到显著的气道湿化及漏气补偿作用。重叠综合征患者实施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时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调节接氧管及氧浓度随意控制,是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13]。本文研究可知,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联合治疗,有利于开放上气道及下气道,使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体pH值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优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研究表明,实施BiPAP治疗时,患者吸气相获得较高支持压力(PSV),而呼气相则获得较低支持压力(PEEP),此举即可使机体完成吸气运动时开放气道,又可满足机体吸气所需通气量,还可显著降低肺泡萎陷及上气道陷闭发生率,最终达到肺开放及氧合目的,避免呼吸作用将机体中CO2排出时受阻[14]。本研究治疗组重叠综合征患者经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后,其肺功能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表明,人体夜间实施卧位入睡时,由于膈肌将向头侧发生移位,因此将导致功能残气量(FRC)、补呼气量(ERV)下降,且肥胖OSAS患者腹腔内压上升,降低机体膈肌代偿功能,入睡时通气量则随之下降[17]。重叠综合征患者机体呈睡眠状态时,由于上气道、下气道同时发生阻塞作用,经氧疗后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反而可能加重夜间机体呼吸紊乱程度,甚至延长呼吸暂停事件持续时间及增加其发生频率,最终加重CO2潴留。实施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时,可分别设置吸气压及呼气压,患者入睡时可增加机体潮气量并改善通气血流比率(V/Q)失调状态,使机体呼吸肌疲劳情况获得有效缓解:在清醒状态下提供低呼气压可对气道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进行有效抵抗,降低小气道陷闭发生率;睡眠时提供高呼气压则可对上气道阻塞状态进行有效抵抗。本文中治疗组15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患者PaCO2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若医院及重叠综合征患者自身条件允许,应首选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适当氧疗,可有效改善机体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Young T, Palta M, Dempsey J,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mong middle aged adults[J]. N Engl J Med,1993,328(1):1230-1238.

[2] Chaouat A, Eeitzenblum E, Krieger J, et 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leep apena syndrom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2):82-87.

[3] Pauwels R A, Buist A S, Ma P,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J].Respir Care,2001,6(8):798-825.

[4] Louw S J, Goldin J G, Joubert G. Spirometry of healthySouth African men. Part I. Normative values[J]. SAfr Med J,1996,86(7):814-819.

[5] Zamarron C, Gude F, Otero Y, et al.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sleep apnea in 50- to 0-yearoldindividuals. A survey [J]. Respiration,1999,66(4):317-322.

[6] Chaouat A, Weitzenblum E, Krieger J, et 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leep apnea syndrom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1):82-86.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8] Lam B, Lam D C, Ip M S. Obstructive sleep appoea in Asia[J]. Int J Tuberc Lung Dis,2007,11(1):2-11.

[9]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写作组.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1):812-820.

[10] Marin J M, Soriano J B, Carrizo S J, et 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the overlap syndrom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2(3):325-331.

[11] Young T, Finn L, Peppard P E, et al.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mortality: eighteen-year follow-up of the Wisconsin Sleep Cohort[J]. Sleep,2008,31(4):1071-1078.

[12] Flenley DC.Sleep in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J].Clin Chest Med,1985,6(4):651.

[13]孔维民,王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COPD-重叠综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362-364.

[14] Resta O, Fo schino Barbaro M P, Bonfitto P, et al. Hypercapnia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J]. Neth J Med,2000,56(6):215-222.

[15]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7-349.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篇13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与73.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意义,P

结论: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玉屏风散 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46-02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诱发原因一般和其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有关。当前对该疾病主要治疗方案为抗病毒、抗炎症以及对症治疗,平常主要是调节或者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我们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运用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观点,采取玉屏风散内服,分别对56例患儿进行随机治疗观察,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收治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主要如下: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②先天性心脏病;③佝偻病;④营养不良等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所有患儿在本次研究前均未接受其他免疫治疗。治疗组56例(男43例,女13例),年龄1~2岁27例,2~3岁19例,3~4岁7例,4~5岁3例。对照组34例(男29例,女5例),年龄1~2岁19例,2~3岁11例,3~4岁3例,4~5岁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从“既发以攻邪为主,未发以扶正为主”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则出发,治疗组以“玉屏风散”内服。处方如下:黄芪15g,白术30g,防风15g。服用方法:现代工艺粉粹成超微颗粒,每日3次,每次6g,用肉汤送服。1个疗程为30天,需要连续应用3个疗程。如果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则应该停止用药并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在患儿痊愈之后再继续治疗。对照组保证营养、增强耐寒能力、加强体格锻炼,未作其他特殊处理。对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1年之内进行随访,对其发作次数、症状严重程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免疫球白变化等进行观察记录。

2.2 免疫球蛋白测定分析采用美国贝克曼(Beckman)公司生产的ARRAY系统。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统计处理应用X2及t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2000年《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

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主要如下:①患儿接受治疗后1年之内出现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超过3次的评定为显效;②患儿接受治疗后1年之内出现呼吸道感染次数在4-6次之间的评定为有效;③患儿接受治疗后1年之内出现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7次或者每次发作时间均超过4天的评定为无效。

3.2 治疗效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予对照组;两组免疫球蛋白值比较:治疗组各项球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见下表1:

4 讨论

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接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致肺卫失和,肺失清肃而发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最高能达到20%,在门诊人数中所占比例达到60%[2]。因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或者抗病毒药物后患儿的毒副作用或者是双重感染出现的概率相对要高出许多。患儿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和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出现紊乱有关,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和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结构。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还有原发性免疫缺陷有所关联。中医学认为小儿年幼肾气未充、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故采用中药扶正治疗,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中药玉屏风散,乃千古名方,出自《丹溪心法》,该方证为表虚卫阳不固,补散兼施,主治气虚自汗及虚人易感冒者。方中黄芪益气、扶正、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解表疏风。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可增强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维持机体内平衡。白术有促进细胞免疫,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防风除有解热抗炎作用外,尚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临床应用中,若遵原方用开水送服,一般疗效欠佳。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改用肉汤送服,以血肉有情之品,增强其滋补之力,疗效显著,不失为临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