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渔业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23-02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其他文字学科一样,也应该留有适当的课外作业。如果一个学生单靠每周几节体育课,其余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他的身体素质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为了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教学,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更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现代社会体育理念的实施和贯彻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体育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设计体育作业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区把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高质量,重视智育,轻视艺术教育,整天要求学生在教室读书,写作业。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被挤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耐力、肺活量近十年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而且是年级越高近视率越高,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例不断增加。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不够,体力劳动减少,缺乏营养知识。可见布置适量的体育作业非常必要。
二、设计体育作业的意义
体育作业是由体育老师在一节体育课后留给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体育作业,也就是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设计体育作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并可使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各种动作技术要求和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和巩固,进而熟练掌握,这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解决了学生在课余生活练什么、怎么练的难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因而,体育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既研究教材、学生,还要研究作业,做到有的放矢,并对作业进行跟踪了解,追求实效。
三、设计体育作业的内容
体育作业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精心选择适量的体育作业。
首先,体育作业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我在一年级上完一节跳绳的新授课后,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跳绳的方法,不会连续跳,因此,我就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练习,争取在下次体育课时能连续跳。学生初学跳绳兴趣还比较浓厚,教师又布置了练习跳绳的作业。学生通过复习,就会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在下次课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效果就很明显,很多学生都能连续跳。
其次,体育作业与自觉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应该是每天一小时,在校由体育教师组织实施,但周末和节假日教师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或监督下完成一小时的锻炼。假期中的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一样或多样体育运动,如滑旱冰、武术、游泳、跆拳道、球类运动等。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设计体育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布置体育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教师要科学安排,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可行性。如滑雪、单双杠的练习等就不适合。作业的内容练习次数和形式,这些都是可变的因素,既要防止运动量不足,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又要防止运动过度,应事先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好尺度。
二、市场经济条对职业高中生的影响
其一 职业高中生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目前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较多地选择现实利益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不良习气在初中阶段就已形成,进入职高时仍未转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从原先较为分散孤立的状态变得相对集中,通过校园传染,问题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校内,“问题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教,甚而公开对抗。鉴于这种情形,我们应正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因材施教,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 培养职业高中生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职高生由对职业教育的性质了解极少,自身决策能力较差,选择职高校时,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有的是因为专业名称诱人;有的是因为父辈亲友劝说。当初他们报考时,并没有明确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而是想找一个供以栖息的避风港,便可一劳永逸了。其实,这种缺乏敬业意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幼稚想法,最终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切实保证跟得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社会对职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敬业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其三 职高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目前,职高生的心理问题着实令人担扰,不可等闲视之。它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家长的不良行为,教育方法不当,或娇宠,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完整 ,造成学生心智成熟较晚等;还有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现实相脱离。
三、对职业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措施
一是结合专业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刚入职业高中的某些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吸烟打架、顶撞老师是无所谓的事,怎样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让学生明白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持理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始点。如按时作息、按时出勤,着装要整洁;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在人前不做小动作;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用毕放回原处,不乱丢废弃物;诚信为本,信守诺言,借用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汇报工作要及时准确、不加主观意识;在钱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费、不占别人便宜;待人和气、克己忍让,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想,背后不议论人。经过上述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举止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裨益。
二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敬业精神。职高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会运用智慧做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准确地判断,开发你的潜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诉学生多看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听课,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职高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人生的依傍,能使他们的人生拥有更丰厚的财富。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抓机遇,给自己创造机会。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把握时间,做最有效的投资,用好零散的时间更是省时之道。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6-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和行业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及投入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及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1.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念差以及贪图享乐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艰涩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及主要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 德育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时机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
2.2 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学生,是德育教育更有效果。
2.3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4 德育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2.5 德育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中职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生源复杂及招生范围受限等问题。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就普遍存在行为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现象。尤其近几年,在生源剧减和外流的因素影响下,职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的门槛降低,虽然看似对扩充学校招生及增加学生人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或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增多。从我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因为以往种种原因,一进校就有抽烟、喝酒、赌博、打架、说谎、谈恋爱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更有甚者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校内或校外做出一些违反学校校规甚者是违法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b、以前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所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一些学生在中学甚者是在小学时期,由于长期家长不在身边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导致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后因缺乏升学等压力,学习上越发不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再加上不同程度受到他人的冷眼或歧视,致使他们疏远老师,远离同学,甚至自我封闭,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家庭亲情不和。更有甚者还把老师、家人、同学都视为敌对对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C、社会的歧视。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使得部分中职生的行为表现出学习差、素质低以及品行差等特点,从而让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最终导致了中职生对学校,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而使得部分中职生表现出“自甘堕落”的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03-01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走向社会这一压力,学生们忙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身体健康。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生参与热情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紧随社会发展步伐,整合课改需求,强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构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系。因此,如何把中职体育教学从忽视常识教育只注重特长训练转向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上来,开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资源,就成为了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
1.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激励拼搏精神
体育锻炼是职业院校学生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形式,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缓解心理压力。比如讲中职体育“中长跑”过程中,可利用学校周边道路环境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包括定向越野、校园马拉松、接力跑等,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中长跑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跑两三步呼吸一次的这种节奏,使学生动作协调、步伐轻盈,愉快的进行中长跑训练。还可以进行“拔大旗”的游戏,将学生自然分成几个组,以组别竞争的手段开展游戏,树立团队精神。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单调的事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中长跑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锻炼,能够学会积极进取,做事不半途而废,了解健康与生活的基本内涵。
2.有助于形成职业素养,明确发展方向
有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学习缺乏动力,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造成了学生恐惧进入社会。而体育课程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体力去学习和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比如讲中职体育“篮球”的相关知识,体育教师必须要摆脱追求命中率和力量的误区,更加关注科学的篮球训练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项运动并从中受益。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让学生懂得“努力拼搏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讲到篮球的传球和接球时,教师一定要细化到教给学生传接球及运球的手法以及比赛时团结拼搏的品质,养成不怕困难的高尚情操。再讲到篮球的技术和战术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解篮球竞赛的规则,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掌握好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时机,使学生明确了训练方向自然就能做到重视全局,活动中充满激情。
3.有助于增强技能运用,锻炼协调能力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到每个专业的学生,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工作岗位。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从而增强技能的运用能力。比如讲中职体育“素质训练”,包括力量与柔韧的练习、耐力与速度的练习等。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力量练习很重要,他们需要较强的上肢力量和腰部力量,体育教师可组织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拔河等活动,帮助学生拥有强壮的肌肉,改善心理健康。耐力练习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信力。体育教师可组织结队钻呼啦圈游戏、花样压腿,良好的柔韧性是提高舞蹈水平重要条件。耐力练习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好处,耐力素质也是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使学生在工作中更具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35
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已逐渐成为当代教育中的关键角色。职业学校是一个培养和输送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它不仅培养学生的某种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校内实训课和酒店实习在职业学校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操作课和酒店实习是指组织学生到现场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从而获得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并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虽然在校内可通过课堂知识讲授、专业技能动手训练等达到教学目的,但实习工作,能更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以便在毕业后能顺利的适应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实训对于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一、实训是创新职业教育方式的重要举措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长久以来,受传统教育办学模式和规章制度的影响,照搬照抄普通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从而忽略了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广大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育观念,僵化的管理体制和封闭的办学形式等等。实现由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将实训作为创新教学形式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行业、企业多方面、多角度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意识。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逐渐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同时,作为职业院校的我们也应当主动地面向市场,对企业、行业进行相关的了解和调查。合理调整学校自身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的安排学生参与实习,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赢、多赢的美好局面。
二、实训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实践课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更是培养社会合格技能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校外实习实践的过程。可以说这两个部分无论是在职业学校还是在普通高校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所不同的是,我们所针对的教育对象大都是一些厌烦文化课,厌烦像你讲我听5这样的基础教育模式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必然要掌握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本领。由此可见,只有通过“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信心,努力克服在理论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也是在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
三、实训是促进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方法
学生实训是实现教产结合以及学校和企业有利合作的重要手段。所谓教产结合、校企合作其主要内容便是体现在有企业能够接收学生在校期间去参加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学生能够带动学校的整体教育,另一方面带动着企业的实际用人需要,学生实训便成为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桥梁。当学生进入到企业当中,学习最实际、最根本的技能,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效率并且在学生当中挖掘和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学校、企业还是学生都是共赢的选择。
四、实训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