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在整改火灾隐患中,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重要性
当然,还是有相当多的火灾隐患是“非专业”人士很难知晓的,这就不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左右的了。但是,在火灾隐患的整改当中,他们的“力量”却又是不能够忽视的。当一个场所、单位出现整改某一个火灾隐患需要牵扯很大的精力或者是金钱的时候,怎么整改这个火灾隐患就要靠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做出决定了。是按照最低的标准进行整改,还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整改,这样的差别是很大的。比如,当一个场所出现安全出口不足的情况,消防部门对该场所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该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这个《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执行情况,有的人会选择在“合格”位置“开”个出口,然后搭建铁质楼梯“下”到底楼,当然这样很“省”钱,但由于铁质楼梯容易锈蚀,而且并不“稳当”,往往过段时间,仍然是个安全“隐患”。而有的人选择花较多的钱,搭建钢筋水泥的楼梯,这样不仅更“持久”,在火灾中往往比进行了所谓的“阻燃”处理的铁质楼梯更安全。所以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态度,往往决定火灾隐患的整改效果。
三、在日常的经营、工作中,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的火灾与人的行为有关,个人消防知识的匮乏、消防意识的淡薄、消防文化的单调等诸多消防不利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消防安全教育问题突出,这不得不要求我们企业大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因为这是安全发展的需要,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地各种电器和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为能源的各种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加。因此,为增强工地职工的消防法制观念,强化消防监督管理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施工消防安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建筑施工火灾的特点与危害性
1.1 严重性。一场大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烧毁物质,可以导致一些辛勤劳动成果化为灰烬,迫使一些工程返工重建,这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及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火灾甚至会夺取人们宝贵的生命。
1.2 突发性。很多火灾的发生不是人们能够意想到的,有些单位虽然有防火措施,口号喊得响,消防演练也按要求举行,可是好多都是走过场、搞形式,真正的消防安全教育并没有传到职工的思想,消防安全教育并没有达到如期的效果。有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对火灾的征兆、隐患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这样的情况下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大大增加。
1.3 复杂性。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像烟头、电焊火花、电气火花、高温、化学反应等都可以导致火灾的发生,施工现场可燃物比较多,如油漆、木材、塑料、汽油、电缆等等,这些可燃物在现场存放多、摆放乱,很容易为火灾的发生埋下隐患。
总之,建筑施工现场易燃易爆材料多、动火多;临时用电线路多,容易破皮漏电起火;临时建筑防火间距不足;人员流动大、交叉作业多;工地消防通道不畅或消防水源不足等等这些火灾危险因素,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消除,那么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火灾事故。
2 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
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做到“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人为上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首先要进行消防基本知识教育。通过教本、图片、板报、播放录像等形式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讲解、基本防火知识讲解、火灾事故分析等浅显易懂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掌握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运用,从而明显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行业,职工多数是流动性大的农民工,他们的素质较低,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火灾的发生仍普遍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因此来说,通过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教育,使他们知道火灾的危害性及火灾造成的沉重代价和对他们个人的生命财产威胁,对他们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让他们头脑中时刻有消防安全意识。
再者,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火灾发生时该如何应对。教会职工该如何在火灾发生后进行逃生、如何报火警、如何进行初始火灾的扑救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调用消防器材等。对职工进行消防应急演练,锻炼职工在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反应能力,检查消防小组的协调能力,确保职工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火灾扑救。
另外,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明确“消防工作,人人有责”。增强职工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责任感,这主要表现在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报告,看见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监督,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等等。
3 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要点
3.1 科学性与通俗性。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讲究科学性,运行消防科学知识对职工进行普及教育,正确引导职工对消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消防知识讲解,让职工了解并掌握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方法,了解火灾发生的征兆及主要特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消防知识教育,将消防的科学知识融进职工的脑海中。
3.2 针对性和真实性。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要讲究真实性与有效性,教育不是口头一味的宣讲,要拿实例进行分析,针对某种突出特点进行符合事实的剖析,让职工实实在在地认识到我们所宣讲的道理,达到让职工容易接受的效果。
3.3 季节性和实效性。火灾的发生具有季节性以及时期性,某种条件下某些因素具备之后较容易发生火灾,像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针对此种特点要抓住时机进行季节性及时期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3.4 通俗易懂及趣味性。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具有幽默性、趣味性的汉字、图片等,将受教育学习人员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来,让他们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较容易吸收消化所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4 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基本措施
4.1 施工现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政府、公司对消防工作的指示精神,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展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做到人人重视消防工作。
4.2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负责人实行问责制,对各部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教育,仍不加重视者将被实行处罚制度。
4.3 重视并有效实施火灾应急演练活动。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演练,并做好记录,了解职工对消防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评职工对消防应急的反应能力与组织协调配合能力。指导职工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后不同情况下的逃生以及救援方式,做到对消防应急基本能力的熟练掌握,并且进一步锻炼个人素质,做到面对火灾的发生沉着冷静。
4.4 现场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如果条件所限,防火间距达不到标准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适当减少防火距离。另外还要注意在防火间距中不准放易燃物。在禁火区域悬挂警示牌,对职工进行告知,确保职工对消防警示牌的重视。
4.5 加强对职工生活区消防安全的检查,做好消防安全的互相监督。生活区张贴消防宣传教育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对职工宿舍进行检查,并做好生活区消防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容易引起宿舍火灾的危险因素,定期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问询调查,了解职工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并对所掌握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确保职工消防安全意识不松懈。
防灭火是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中心任务。对建筑职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职工的防灭火意识,肃清消防安全管理的障碍,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可以说,消防宣传工作就是消防工作的“催化剂”。
基于消防宣传教育,扩大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基础知识在公司的普及,进一步提高职工预防火灾、扑救火灾和逃生自救等能力。通过消防宣传教育,能有力地推动公司、有关部门等对消防工作的高度关心、重视、理解、大力支持有效落实。
人的知识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大脑,消防宣传教育能够将消防相关的图片、文字和声音影像等从不同角度灌入人的大脑。一个实用的方法,一个简单的提示,能使人很容易懂得如何预防火灾,懂得如何扑救火灾,通过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能使人熟悉并掌握逃生自救常识。知识可以促进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一个掌握了消防知识并付诸实践的人,就能有效地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就能有效地杜绝火灾造成的危害,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及周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当今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卓越成就的今天,建立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是我们的需要。建筑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企业负面影响,各施工单位则必须要充分认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切记:只有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有力地落实消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真正地落实才能更好地创建和谐、安全、健康、稳定的企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勤问。
对于班级的工作,特别是安全问题,班主任应该勤问,勤调查,及时了解不安全的苗头,以确保把不安全因素在萌芽状态中扼杀。对于这一点,我在担任班主任时常常这样做的,而且从无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2、勤看。
作为班主任,要对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要仔细观察,勤观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我在这学期开学的时候,对班级的所有地方进行了安全排查,发现了防盗窗脱落、窗户玻璃的封条不见等多个不安全的地方,及时与总务处联系解决了这些问题。
3、勤走。
班主任千万懒不得,应该做个勤班主任,对于班级工作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勤到班级走走,多去关心班级工作,这样即使有什么安全问题也会因大化小,小而无的。
4、勤思。
对于班级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进行思考,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在开展工作时勤思考,这有助于班主任在今后开展工作时遇到相同问题时就能熟练解决,不至于手忙脚乱的。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比如我在第一年带的班级中某某因同学之间互相追赶中不小心碰到了一旁的桌角,致使额头出血。在给他包扎后,我及时反思,针对这个问题想出了对策,在班级制定了相关约定,从那以后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比起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多。我想既然我们作为这些学生的班主任,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是那句话,安全教育重于泰山。
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因此,学校将校园安全教育、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学校除了安排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外,班级还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中,愚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来预防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行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认清责任外;还应当根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性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各部门的管理对象、权利、责任、目标及奖罚办法等。学校与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从上到下,从校内到校外,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一个立体式的安全管理网络,以达到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管理体系,确保安全工作管理的实效性。
2、定期督促各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检查,防患于未然 学校应定期督促各部门相关的安全?任人,对所属范围内的安全进行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和处理,防范于未然。学校总务处重点排查校舍、水电、场地财产、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学校教务处应重点检查师生关系,体罚与变相体罚,体育课堂,实验室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学校政教处应重点检查行为举止,思想动态,同学关系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厅应列入班级教育工作的日程中去。每天都应从生活、学生行为等方面检查学生中是否有安全隐患存在,及时清除,让安全成为学校的每天的必修课。
3、加强对学校环境的建设,增强师生的安全感
虽说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通过宣传引导,很多不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自国家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对学校对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依据教育规律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TU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7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程度也得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各种电气设施已经全面进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从而诱发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导致电气火灾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电气火灾占火灾事故的比例高达60%以上。如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80多人受重伤得严重后果,事故原因就是烟火表演引起电路短路。而2012年4月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的电线老化引起的电气火灾,虽无造成人员伤亡,但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鉴于电气火灾频发的严峻形势,广东省深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通知》(深消安委[2012]26号),对社会各单位实施电气消防安全检测。2012年6月至12月为试行期,试行期结束后进行总结改进完善。
二、 电气火灾原因分析
1、漏电:电线或其支架材料的绝缘能力差,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大地间有微量的电流通过的现象。漏电产生的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的着火源。
2、短路:由于短路回路中的电流很大,在短路点上极易产生强烈的电火花和电弧,会引起短路回路中导线的绝缘层迅速燃烧,引起导线附近的可燃物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3、过负荷:是指导线中通过的电流量超过安全电流值。一旦绝缘导线的温度超过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导线的绝缘层就会加速老化,甚至发生燃烧,引起火灾事故。
4、接触电阻过大:如遇接触电阻过大时,在其局部范围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电气线路的绝缘层、附近的可燃物及积落的可燃粉尘着火,因而引起火灾。
5、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构成的。电弧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电火花和电弧容易引起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
三、深圳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对象
根据深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开展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通知》(深消安委[2012]26号)要求,对楼龄在10年以上,且建筑物内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2年以上的单位(场所)进行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
四、深圳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范围
1、电气系统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2、电气系统的接地电阻检测;
3、电气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检测;
4、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
5、变配电系统接线端子检测;
6、室内低压配电线路,动力及照明配电箱、开关插座检测;
7、吊顶内线路的敷设检测;
8、电气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检测。
五、深圳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方法
1、传统的电工检测技术和电气直观检查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接感官(手、眼、耳、鼻)来判断电气系统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辅以常用的电工测量技术,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接地电阻等值。
2、在保证电气装置运行的情况下,利用红外测温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借助于红外探测设备(如红外点温仪、红外热像仪)、超声探测设备(如超声探测仪)等现代技术检测手段,能够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非接触式检测,快捷地发现过热和火花放电部位。
六、深圳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实施
1、邀请广东省境内具备电气防火技术检测计量认证资质(CMA)的八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入深圳市开展检测。深圳市消防监督管理局对资质核准后,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名单。
2、实行政府部门联动把关,全力推进。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开展本行业、本系统、本区域单位的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有关部门在年审、换证等过程中严格审查单位是否按规定经过相应的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应当查阅单位的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合格报告(CMA认证的检测报告);对电气线路、电器设备不符合消防技术规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七、深圳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取得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自2012年7月正式开展电气消防电气检测已来,已对列入本年度的7900多家全市消防重点单位全数进行了检测,发现了大量的电气消防安全隐患,强制要求责任单位进行了整改,有效地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经检测过的单位、场所,都没有发生过电气火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单位对电气消防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进行电气消防检测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甚至认为开展电气消防检测工作浪费了社会资源,是有关部门想从中牟取利益的行为。
2、检测标准不统一,各检测机构各行其是。由于至今尚没有电气消防检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造成了各检测机构各行其是,检测报告五花八门,检测内容各取所需。
3、由于政府物价部门并未出台文件对检测收费标准实施相关规定,致使检测市场混乱,存在恶性的价格竞争。
八、改进完善措施
1、加大电气消防安全检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认清当前严峻的电气火灾形势,以强力推进电气消防安全检测。
2、召开进场检测的八家检测机构联席会议,总结试行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参照省内外消防检测收费标准,制定深圳市检测收费标准并形成政府指导价,明确价格上限和下限,规定消防检测招投标时不得低于政府指导价,不得低价恶性竞争,从而规范消防检测市场,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
4、在国家未正式颁布《电气防火技术检测规范》前,尽快出台《深圳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规程》地方技术标准,或者采用已经为实践证明是适用有效的地方标准如DB11/065-2010《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规定检测项目内容和合格判定标准,统一检测报告格式。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a)-0130-0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ways
SUN Huiping XU Huijuan DAI Jial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Rongjun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way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ECOPD were collected from Rongjun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ral treatment group (43 cases)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43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oral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at a dose of 35 mg/d, while the one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at a dose of 1 mg/(kg・d) in the first 3 days, followed by 0.5 mg/(kg・d) for the next 4 days, qd. One week was considered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first second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pre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MMRC score, CAT score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ere (40.8±3.6)%, (38.2±3.4)%; (7.7±1.0), (7.5±0.6) kPa; (3.1±0.5), (3.4±0.9) points; (24.8±6.4), (23.1±4.8) points. After treatment, FEV1%pred, PaO2, MMRC score, CAT score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were (49.2±5.1)%, (47.3±5.7)%; (8.6±1.4), (8.8±0.7)kPa; (2.0±0.3), (2.6±0.3) points; (12.7±5.1), (14.7±3.5) poi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bove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bove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67.4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13.95%)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discharged three month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group (44.19%)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ral treatment group (18.60%) (P < 0.05). Conclusion Or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glucocorticoid have better efficacy on AECOPD. However, oral administration is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injection due to its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exacerbation; Glucocorticoids; Oral; Intravenous infusion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患者在致病菌或病毒的作用下,短期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患者会在短期内咳嗽、气促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且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明显加重的表现[1]。AECOP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疾病的第4位[2]。糖皮质激素因具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成为AECOPD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3]。有研究显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对改善肺功能、低氧血症等均具有较高效果[4]。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患者效果显著,但其最佳给药途径仍不是十分清楚[5]。本研究采取不同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滴注)治疗AECOPD,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呼吸科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AECOPD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6-7]。排除标准:①临床有支气管哮喘、心肺疾病、过敏性或血液性疾病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患者;③近3个月内曾使用过激素类患者;④住院期间进行机械通气或死亡患者;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为前瞻对照性研究,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每组43例。口服给药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3±6.8)岁,平均住院天数(13.4±2.5)d,平均病史(11.2±4.7)年;静脉滴注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7±7.5)岁,平均住院天数(11.5±3.3)d,平均病史(11.2±4.7)年。两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和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挛、平哮喘、给氧;若有心功能不全则给予抗心力衰竭处理。在此基础上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分别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辉瑞制药比利时公司,批号:X752A)治疗(35 mg/d)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辉瑞制药比利时公司,批号:H140925)治疗[1 mg/(kg・d),qd,第1~3天;0.5 mg/(kg・d),qd,第4~7天],1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福田公司生产的ST-150肺功能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8];检测患者氧分压(PaO2);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进行CTA评分;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MMRC评分[9];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的随访情况及AECOPD复发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两组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PaO2:氧分压;MMRC:呼吸困难量表;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1 mm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况比较
静脉滴注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肺性脑病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口服给药组(P < 0.05);静脉滴注组出院3个月内复发率高于口服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会释放多种炎性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白三烯等,因此普遍存在肺部慢性炎症,尤其在AECOPD患者中,呈现出明显加重的气道炎性反应、气管收缩、气道阻塞等肺功能下降症状[10-1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于AECOPD患者治疗中用量、时机、疗程等的选择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12]。近年来,国内外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AECOPD的方案基本达成共识,并已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方案列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全球策略中[13-14]。因此,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最理想的给药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16]。研究证实,口服糖皮质激素生物利用度较其他方式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7-19]。但有研究认为,在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与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不同的是,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目前推荐使用口服小剂量泼尼松30~40 mg/(kg・d)治疗AECOPD[21]。
目前,国内对AECOPD患者进行初始治疗,往往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2]。在de jong等[23]的一项随机试验研究中,选取43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或静脉给药组,使用60 mg泼尼松等效激素剂量,两组患者均产生了相同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指南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口服给药组与静脉滴注组治疗后FEV1%pred、PaO2、MMRC评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但口服给药组和静脉滴注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效果是肯定的,且口服给药与静脉滴注给药,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相当。本研究还显示,静脉滴注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7.44%,高于口服给药组的13.95%(P < 0.05),且静脉滴注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复发率为44.19%,高于口服给药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采用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AECOPD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均高于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25]。因此,本研究结果仍待大样本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254-261.
[2] Casaburi R,Briggs DD,Donohue JF,et al. The spirometric efficacy of once daly dosing with tiotropium in stable COPD:a 13-week multicenter trial. The US Tiotropium Study Group [J]. Chest,2013,118(5):1294-1302.
[3] Leuppi JD,Schuetz P,Bingisser R,et al. Short-term vs conventional glucocorticoid therapy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REDU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2013,309(21):2223-2231.
[4] Suissa S,Dell′Aniello S,Ernst P.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ever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J]. Thorax,2012,67(11):957-963.
[5] Lee TA,Pickard AS,Au DH,et al. Risk for death associated with medications for recently diagno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nn Int Med,2008,149(6):380-390.
[6] Laratta CR,van Eeden S.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rdiovascular links [J]. Biomed Res Int,2014,20(15):528-539.
[7] 王慧敏,何慧洁,张冬,等.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41-42.
[8] Agustí A,Edwards LD,Rennard SI,et al. Persistent systemic inflam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COPD:a novel phenotype [J]. PLoS One,2012,7(5):374-383.
[9] Aaron S,VandemheenK,Hebert P,et al. Outpatient oral prednisone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N Eng J Med,2003,34(8):2618-2625.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7(1):1-13.
[11] 陈菁,孙洁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吸入布地奈德对血糖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2):124-125.
[12] Alía I,de la Cal MA,Esteban A,et 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ceiving ventilatory support [J]. Arch Intern Med,2011,171(21):1939-1946.
[13] 陈荟仿.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对AECOPD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2-14.
[14] 沈侃,王真,周林水.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5):70-73,76.
[15] Au D,Bryson C,Chien J,et al. The 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the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J]. J Gen Intern Med,2009,24(19):457-463.
[16] Bourbeau J,Nault D,Dang-Tan T. Self-management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COPD [J]. Patient Educ Couns,2004,52(123):271-277.
[17] 夏红雷.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1):96-99.
[18] 张雪漫.4种糖皮质激素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突发喘累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 9(4):133-135.
[19] 杨庆仁,梁鹏,杨浩明.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48-150.
[20] Christenhusz L,Prenger R,Pieterse M,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an intensive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 for COPD outpatients [J]. Nicotine Tob Res,2012,14(11):657-663.
[21] 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1-12.
[22] Welte T,Miravitlles M,Hernandez P,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budesonide/formoterol added to tiotropiu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11):741-750.
[23] de jong YP,Uil SM,Grotjohan HP,et al. Oral or Ⅳ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exacerbations:arandomized,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J]. Chest,2007,132(6):1741-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