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合集13篇

时间:2023-10-08 10:05:32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第二,目前,虽然ST物流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拥有了比较安全可靠的内部网络,但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业务的实际运作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例如:传统落后的企业仓储管理系统不能实现更高货物接收方、冻结和解冻库存货物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又是客户提出的实际需求,仓储管理系统采用的仍然是DKD管理方式,货物的仓储全部采用订单管理模式,由货物进入企业仓库开始到出库配送一系列环节都耗费了大量时间。

第三,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项业务的深入拓展,企业货物出入库操作只能由管理人员对照订单完成理货工作,缺少射频技术设备的支持,给仓库管理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强度,同时又难以避免仓库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货物数量不准确,没有配备射频技术设备的出入口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货物流通的效率。

第四,在ST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多,依靠Excel表格统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企业日常行政办公中,合同的制定、传阅和审批过程如果仍然依靠人工手动传递的方式,必然会耗费大量的办公时间,降低了行政办公效率。因此,ST物流企业必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ST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策略构建

1.创建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在社会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ST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充分整合企业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不同业务环节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资金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人工出错率高等问题,使ST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善企业经营现状,优化企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ST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ST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二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三是支持ST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数据信息传输平台网络建设。企业在建设内部网络的同时,应该积极建设各种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海关检验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ST物流企业应该坚持利用各种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运营工作效率,使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将信息传递给客户的速率。而且,在ST物流企业内部网络中应该组织搭建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利用ERP技术将不同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无缝连接,为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在企业物流体系建设中,应该积极利用Telnet网络传输协议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降低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为了促进ST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应该基于供应链角度分析企业发展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运作效率,因此,ST物流企业要深化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网络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完善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指的是对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经营范围、所属行业、人事信息、财务信息和软硬件技术设备等)、企业客户信息(客户个人基本信息、物流货物信息、签订合作合同等)进行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基本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来改善传统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科学设备,融合创新型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对企业物流运作中各项业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基础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应该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无法充分得到利用。众所周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础是拥有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只是对海量基础数据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ST物流企业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仍然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难以保证基础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和科学利用。因此,ST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完善企业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作用,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配置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

4.始终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想要实现ST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必须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更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优势。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不能有半分“面子工程”思想,例如,在企业网站建设中不能仅仅介绍企业概况、业务范围、取得的成果等,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仅仅满足于“面子工程”的建设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由此,ST物流企业的网站建设要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信息查询、在线下单、在线缴费等功能集中实现,创建科学化、标准化的网络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与客户相关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客户。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仅仅为了搞形象、壮门面,将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ST物流企业正处于不断创新发展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只有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更多优势。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和力量。在企业领域,统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

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应是一个相互交错的信息网络,由信息来源、企业内信息子系统及信息交换系统组成。企业统计信息由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组成。内部信息来源于企业日常生产、销售、管理各个环节中相关部门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单位;外部信息可以来源于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税务、工商行政机关等。这些统计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企业内部信息子系统,比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系统等。这些信息子系统按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统计

信息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根据需要交换和转移。企业内外相关人员根据需要和相应的权限访问经过加工处理的统计信息。

三、目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决策者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决策者的切实支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对网络信息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没有系统地掌握,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佳。

2.统计信息的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资源并非完全公开的,这牵涉到一些商业秘密与国家机密。然而,在处理、保存和传输统计信息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一些统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3.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够统一。纵观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难发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不够统一。不少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领导与创建专业的机构,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较差,不懂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知识,致使得企业的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够清楚,不注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由于受到统计报表格式、统计标准、基本统计单位不统一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准能够统一,统计信息资源与统计核算企业经济共享。

4.专业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统计信息化要求。在统计信息化进程中,专业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统计人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是具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老员工,一类是企业引进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相应的操作经验大学生,遇到紧急事件难以处理,既具备新型管理技能和统计相关专业知识,又掌握网络信息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统计信息化。

四、解决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的策略

1.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宣传,提高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统计信息化意识。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业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开展统计信息化知识宣传活动与培训,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统计信息化意识,培养员工利用统计信息化的能力,让更多员工深入了解统计信息化并支持这项工作,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

2.企业要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企业要引进懂得计算机技术和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定期地对他们实施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信息化应用、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内容的培训,教授统计信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知识,真正地提高广大统计工作人员的决策咨询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大大地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在进行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使企业的统计工作遵循的一定的规范。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根据统计工作岗位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责任与权限,并且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

4.创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创建以数据库作为支撑的统计业务平台、统计服务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这是促进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统计业务平台的创建是企业实现共享信息与统一管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基础。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创建数据库,可以说,创建数据库是开发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根基。在数据库的支撑下,统计业务平台主要包括设计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统计服务平台的依托是数据库,它借助网络技术,所创建的服务格局是开放式的,这使得共享信息变得迅速和广泛。根据政务管理的要求,办公自动化平台以知识管理、事务管理和文档管理作为中心,能够跟业务应用与网络系统统一起来,实施网络协同办公。

总之,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必须要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让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看文献: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的理解误区都是这些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E-mail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1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信息化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气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现精细化管理运营。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战略目标的清晰传导,在核心管理和运营领域引入先进的流程和技术,支持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运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2 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建成集成、统一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和决策平台,统一规范业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层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升企业决策与综合管理水平,使决策更加及时科学有效。

1.3 增强竞争实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快速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拓新市场,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1]。

2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2.1 指导方针。根据燃气企业的发展的特点,利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控模式与业务流程,建成高效、灵活、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增强企业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准确。准确性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指在企业内部运行传递的所有信息,要保证其从源头准确真实,传递过程不增加、不衰减、不流失。信息的准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失真会导致管理是否失控的关键。2)全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片面和隐匿事实,包括对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客观、全面、完整,对企业决策及战略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及时。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要及时,由于信息具有很强时效性,只有及时传递到管理者手中,才能实现信息的价值,保证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服务。4)共享。信息按照管理者要求,对信息使用具有一定的权限设置,在不同管理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5)安全。信息传递要注意保密,不能外泄,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2.2 基本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集中、集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实施;集中:集中领导、集中资金、集中建设、集中服务;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共享: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设施。

3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主要任务

顺应燃气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燃气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协同、共享,必须要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3.1 科学管理,集中控制。着力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的目的。开展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展同行先进企业对标,建设和完善支撑主业发展、集成共享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各种主营业务的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节约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检查教育,认真排查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形成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3.3 积极稳定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逐步达到目标要求。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全公司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要借助信息技术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维护管理和网络资源的合理调度使用。提高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作好网络的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工作,在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加强落实,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主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4 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信息系统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现在的传统企业在产品销量不断提高的时候,办公效率也应该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对传统企业产品的促销。如果传统企业的办公效率要提高的话,就要进行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现在的传统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是比较守旧,落后的,它只是简单的对文字进行整理,在所需文件打印方面以及文件分批管理建档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企业现在需求最高,也是要求最高的信息数据的相关整理以及资料信息的共享等办公需要,却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在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传统企业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信息量也在增大,传统企业只具备当前的办公建设的话,是无法实现对于信息的需求的。只有传统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增强,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根据企业特色进行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数据中心,一味地按照守旧的办公模式进行网页浏览,复制信息完成企业的需要,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现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增强才能够对于需求信息进行各种采集和整理分析,使传统企业能够更加的平稳,进步的发展。提高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全面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种挑战,这是传统企业最正确的选择。

二、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管理人员办公思想观念落后

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不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办公思想观念落后,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的。因为缺乏对现在企业办公理念和办公方法的深入了解,很多管理人员对于办公自动化建设都没有概念,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不了解其中的内涵。更有很多管理人员认为要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方法就是大量的向企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设备,代替人力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甚至,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直接就认为,他们在传统企业办工很长时间了,计算机等系统是不能代替他们进行决策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会错误的认为,他们平常的办公效率没有阻碍传统企业的发展,所以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去干这样一些“无用功”。这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也是源于传统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办公自动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导致的。他们只看到了先进设备的引入,并没有想到这些设备的引入能够更加促进传统企业对于办公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传统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努力的信念,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不求突破,不求进步。

2.传统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传统企业如果想要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就需要有精通计算机的技术人才,能够根据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和多少,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提高传统企业的办公效率。但是,现在的传统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中大量缺乏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不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及时捕捉企业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办公,也无法依据最先进的办公管理模式进行相关办公措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企业的办公效率大大降低,办公自动化建设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3.对于大数据认识不完善,办公硬件储备不完整

大数据时代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的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可是很多传统企业对与它的内涵认知还不是很清楚,这也就导致了相关企业的办公硬件设施设置不当。如果要进行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建设,那么硬件基础设施肯定是要具备高性能的特点,如果只是选择使用一些价格相对较低,功能不完善的设备,肯定是不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的。属于传统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无法保证全面,准确,信息服务不完整,那么传统企业的办公人员肯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研究,这就使传统企业的办公效率大大降低了,阻碍了传统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建设。

三、提高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传统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办公效率的认识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办公模式还是比较守旧的企业来说,一定要让所有员工都能够认识到进行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办公的某一些环节进行提高效率的一些规定,比如说在进行信息的印刷时,传统企业可以制定提高办公效率的制度,严禁办公人员浪费印刷时间,对于印刷多少文件的时间有明显的合理的限定。只要类似的相关办公制度不断完善了,办公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办公意识就会增强,这样能够顺利的带动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建设。同时,信息的准确性也要让相关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购进功能不完善的基础设备,耽误整个办公过程。所以,只有加强传统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提高办公效率的认识,才能够让传统企业拥有一个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建设领导核心。不管是进行功能齐全的设备的购买还是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等方面,都使企业每一个员工做到自觉的更新办公自动化建设系统,及时查漏补缺,促进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提高传统企业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一部分传统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工作人员对于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的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传统企业可以想方设法进行解决。比如:定期聘请专门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专家来到企业进行宣传讲座,加强办公人员对于自动化建设的重点的认识,促进办公人员和专家之间的互动,让传统企业的办公人员能够进一步创新,进行相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制度和程序的创新与改变。另外,传统企业也可以定期进行办公人员的考核,不断让办公人员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办公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规范办公人员的工作流程,从而为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既然传统企业要加强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领导就应该根据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复杂性对办公人员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企业可以定期的将办公自动化建设人员组织起来,一起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专业的办公操作技巧的培训,让办公自动化建设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办公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让相关的办公人员对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操作和要领也逐渐掌握清楚,从而为大数据背景下,相关传统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更加顺利。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中图分类号]C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31-04

企业信息不仅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拥的竞争实力。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已将能否迅速掌握及处理信息资源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企业档案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如何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融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有序整理,对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建设,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未来的五年内,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

(2)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2000年12月召开的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政府又提出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国家、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融入国家、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要跟上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企业档案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朝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企业信息发展的需要

(1)现代企业是信息企业。伦敦商学院信息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厄尔提出,我们的企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每一家企业都是信息企业,经理是企业的信息处理者,他们通过掌握的信息作出计划、协调、控制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依赖信息,信息与企业息息相关,离开信息的企业便无法生存,而作为企业信息主要集存地的档案信息便令人感觉如此的重要。

(2)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用户间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最佳桥梁。例如,现在不少城市的企业就已经在网上推出了自已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网站将企业的业务、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先进人物,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企业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情况等通过网站的窗口介绍、展示给广大的用户和群众,并使用户能自行查询、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档案信息,企业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和小小的电脑荧光屏,便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3)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更大地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如现代邮政企业就是在探索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前进的。过去,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大多数是通过在邮局寄信、看报纸,杂志等而获得。邮局信件因为手工处理,程序烦琐,信息传递极慢。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等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传递渠道增加,使人们不再依赖寄信等传递方式,传统的邮政通信业务受到挑战。邮政企业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开展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十五”期间,邮政将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选择。经过数年的努力建设,迄今,邮政计算机综合网已陆续建成,邮政业务网络一体化已成为现实,邮政储蓄网上异地存取、网上寄信、网上查询邮件、网上邮购礼仪、鲜花等网上业务蓬勃开展。网络业务的发展给邮政企业带来了生机。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管理手段进一步迈进。企业将办公自动化建设作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并将发展和带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利用现有的企业综合网、局域网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快的推进企业的发展。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基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管理朝现代化迈进的主攻方向。

1.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工作是将原始的纸质文件由分散收集到集中处理的过程。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呈现多样化,从纸质向光盘、电子发展。这些新型载体档案具有纸质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含量大、检索方便快捷,其形成规律、保管方法、传输方式也和纸质档案不同,对传统档案标准、档案理论、保管方法和利用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档案工作人员除了要收集原始纸质文件外,还要将原始纸质的文件、原始声像文件、现代网络传输的电子邮件等信息通过网络档案录入系统收集网络档案所需文件。网络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档案收集更加完满。

2.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档案的整理与鉴定工作方式,使档案的整理工作大大规范。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档案工作基本是内向管理的模式,管理手段主要是手工操作,档案人员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环境中,这样使一部分档案成为无人问津、保管良好的一堆废纸。现在,将档案的总目、分目整理按照系统合理运用,用计算机筛选录入、整理档案效率高且严格,为整个档案的整理与鉴定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3.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也给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带来了全新的变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从质到量都优于纸质档案,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档案利用手段的范畴。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文书、档案一体化,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数据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无界档案馆给利用带来了量的变化。电子档案的保管和纸质档案有本质的区别,而电子档案的保存可实现“无纸化、网络化”。

4.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档案统计工作趋于简单化。档案的统计工作历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档案统计涉及的项目内容多、统计数据要求很详细,有的内容年年重复统计,数量又不大,统计起来相当烦琐,而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却

是最擅长统计工作的。通过计算机统计,可以剔除每年重复统计的数据,只需将新的数据增加或删改,统计工作快而准确。

总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档案的性质,而且改变了传统档案的管理手段,实现传统档案的跨越式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了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档案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机遇,开拓了更大的领域。

二、当前邮政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软件相互兼容性差

邮政企业档案较早地在邮电分营前的1995年已开展用计算机软件录入档案信息数据。在较长的8年时间,档案软件从较早的DOS系统状态下使用的版本,升级为在WINDOS98状态下使用的版本,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改革后的版本,3次软件版本的转换,由于软件数据库版本的不同,不能将旧版本的数据导入新的软件中使用,而软件开发中由于软件的相互兼容性差,导致过去录入的档案数据不能整合统一使用,造成已录入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

(二)档案硬件设备老化

由于邮电分营,分营后邮政企业大多数的办公用计算机设备、档案库房、空调机、去湿机等档案硬件设备已十分的落后、陈旧,加上邮政3年扭亏任务的完成,不少单位对邮政档案管理的硬件还未配备、更新。不少县局邮政的档案人员还在使用运行速度很慢、存储容量很小的386、486等计算机,给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造成了影响。整个邮政企业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说到底也取决于计算机等硬件化程度的高低。

(三)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低

笔者曾在邮政分营后的第一年对广西全区邮政的专兼职档案人员作过一次调查,全区共有96个单位,分营前从事档案工作3年以下的占70%,3年以上的只有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能一般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只有40%。

调查显示,邮政改革后由于机构、人员精简,大部分从事档案工作的都是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档案业务不熟,加上档案人员调动频繁,新手多,未能及时受到业务培训。整个档案队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将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影响。

三、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也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信息输出、获得与处理、信息安全以及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资金,需要人才,在运行模式上也需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

(一)建立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长远期规划及具体的实施细则

1.企业领导重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企业领导应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全面展示企业档案工作和企业各项成就的一个窗口,是使人们认识企业、促进企业间经济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信息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和务实的作风来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如果只是口头支持,没有资金、设备的落实,没有技术人员的配合,这项工作单靠档案部门是完不成的。

2.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长远性,使之有一个客观指导性的规划和具体详细的实施细则,要有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负责,要有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协作。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网间合作、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有充分的可行性、科学的计划、以求协调配合、共同发展。要结合企业制定的信息化目标进程,确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确定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在企业即将开展和实行的办公自动化进程中,并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纳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今后档案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的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二)解决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和专业人才培训

档案部门要与信息技术部门多沟通、协调和配合,做好档案信息规划建设,并要在资金、技术、设备、网络通讯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争取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纳入企业综合计算机网建设中,争取经费与技术的支持。

1.硬件问题

一个大型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结构有企业级交换机、工作组级交换机、主干网络、服务器、数据库、计算机等。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利用也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如邮政企业档案网络便可利用企业现成的综合业务网络,将档案部分整合开发。

2.软件问题

档案信息系统软件是原件购买还是自行开发,要根据企业的信息化规模或技术能力而定。笔者在近年来使用的档案软件中体会到,软件的开发与选择首先应注意考虑软件的售后问题。售后条件不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影响了档案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的积极性。软件最好选择本地区档案局统一开发的软件。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研制开发或与电脑开发商共同研制开发。其次要注意考虑软件的兼容性。档案信息网络软件的标准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可避免版本不一,不能兼容,造成浪费。如邮政企业由于兼职档案人员多,有时需要同时使用财务软件、人事软件,使计算机中内装入大量的其他数据、信息,过去由于购买的软件版本不兼容,较易引起了电脑死机等故障,影响了档案人员的正常使用。所以档案系统软件的开发还应考虑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兼容问题。

3.档案人才的培养

(1)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档案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企业效益观念和保密观念,要遵循档案纪律和档案法,切实履行好一名档案人员的职责。

(2)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现代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要求不仅要有熟练的档案业务管理水平,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外语等现代化管理技能,以迎取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企业档案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加强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学习,加强电子、计算机操作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主动积极参与企业档案软件的功能开发,将自身融入档案信息技术系统,向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靠拢。

(三)做好企业档案信息数据的录入工作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水平也体现在档案数据的录人数量上。只有大大增加档案数据库数据量,才能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尽快使档案数据化,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不久的将来,随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将大大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查阅、网上经营、网上交流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将使企业经营如虎添翼。企业发展需要档案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又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推进。

[参考文献]

[1]刘越南,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及其引发的思考[J],中国档案,2006,(3).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是企业在最优的资源整合情况下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信息管理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真实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依据。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资金和物资流向需要以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掌控,信息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管理失控局面。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及充分利用,导致企业的信息不集成、不对称、不透明,无法统一处理口径。或企业管理部门由于自身利益,没有提供真实的相关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和信息缺失。应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保持信息编码一致,以此提高信息整合程度以及使用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实现财务内部的资金控制,及时传递各种业务数据信息,提供真实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在缺失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将采集的会计数据重复储存在信息系统里,无法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面目,信息传递与反映的速度较慢,容易造成业务信息的滞后,对信息质量带来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也会有所降低,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财务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3、财务信息管理缺乏人才

在大部分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学历低、专业水平不够,或者通过裙带关系进入财务部门,缺乏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需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扩充专业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

4、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工程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企业管理的生产组织形式、资金运作方式、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内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工程浩大,在诸多方面均有涉及,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以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作用,那么会对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影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对领导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认识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的工程,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需要每个部门都积极配合,还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还需要对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因此,高层领导的意识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必须首要解决高层领导的观念,提高其思想认识,才能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使其有效的开展并良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相关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推广成功的应用经验,营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氛围,提高企业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改变其传统的观念,确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实现对企业经营各个层面的有效监管,确保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确立了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提高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就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高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此外,要改革和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健全和规范企业的各种商品编码,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漏洞和弊端,真正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改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

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落实建设进度,明确分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件的建设。另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企业要深刻了解到内部消耗对于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优化企业各部门之间财务关系做起,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大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引进力度

企业内部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财务统一管理,有利于增加财务信息可信度。在管理软件开发和引进上,企业应当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针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引进先进管理软件,同时应当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契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5、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安全保障机制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广,使得原来财务管理过程中较为单一的电算化信息系统转变为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而企业竞争等因素使财务数据对外保密成为会计业务的特点。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现如今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今,黑客猖獗,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系统漏洞进行犯罪的事情不断发生,这使企业财务信息如资金、信息、商业等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有效且严密的安全保障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和进行违规的数据操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国家应适时立法,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法律保障,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与警示教育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6、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直接通过财务工作人员实行的,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人才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保证,因此企业在促进信息化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投入,提高其对信息化认识的程度,增强其综合素质,成为“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转和流动。通过信息平台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应用等,使其得到系统的优化,进而加快信息化的推广,从而带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更新,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建筑市场。据日韩两国业界对中国建设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建设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全球第三位。2004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规定,承认外国建设工程公司在其本国所取得的建设施工资格和成绩及其技术人员的资格。目前已有日韩美等国家的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市场的准入资格。论文百事通中外企业、外国企业之间在中国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已迫在眉睫。国内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的理解误区都是这些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E-mail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依靠管理系统实现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关键是要有各类管理软件组成的子系统的支持。如以财务管理、经营计划、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协同平台等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以及提高方案优化和工程设计水平,提高设计信息共享与复用性的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从而实现整个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三)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层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而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显性知识的透明化

一般来讲,企业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工作流程、商业计划、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等等。显性知识一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归档和储存。通过采用编码和分类技术,利用信息网络,使之非常容易被检索和查阅。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获知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变更,如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重要事件的发生、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对于企业的新员工,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快就可以熟悉环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

2.隐性知识的共享化

隐性知识侧重于企业及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对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施工企业中,很多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依然是在实践的失败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本人的发展速度。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人员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将工作中的知识积累制作成文档或者PPT,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MSN,ChattingRoom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各项目部及公司总部员工之间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沟通,使员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帮助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办法,可以节约盲目施工带来的诸多损失。同时,企业应注意将各种途径表现出来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及时归纳总结,编成案例库或流程规范等,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供公司及其他项目部参考借鉴。

3.知识创新的持久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0

由于信息化的办公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传递速度,而且还拥有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功能,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信息和管理要务能够迅速传达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间的生产经营信息数据也能够迅速反馈到企业决策部门,无形中将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通达推向了更加快速、明晰的境界。再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用,在企业培养关键用户、创新管理模式、扩展顶层应用和收获大力支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办公的赞赏和认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争取到更加强劲的后备支持。在实际的企业办公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避重就轻、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办公系统的试点、推开,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好用,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毕竟再好的办公系统也不会涉及到企业领导层的办公与应用。如果企业领导层仍旧沉浸于传统办公模式而无法自拔,或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建设资金不到位,这无疑会影响决策、阻碍信息化的摄入进程。因此,一旦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显著成效获得企业领导的重视和赞赏,那么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指挥等任务才能开展的顺风顺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朝向信息化建设和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

1.2益于满足企业全员的办公需求和网络环境搭建

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层能够享受到独特的优势以外,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也能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协调好工作的各项内容,而且,信息化的合作办公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善于将员工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转向更加专一、专业的业务中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果。针对业务系统来说,它涉及的范畴可能不如办公系统全面,它更多地是满足个别部门或者单独人员的工作需要,办公系统则面对的是整个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拥有广泛的用户群。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应用办公系统,可以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甚至在整个行业都掀起一股热潮,其中最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信息化办公系统巧妙地在各级领导、各级员工和同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家庭,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信息平台、计算环境下处理各种不同的业务,从而利于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和传统办公模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再者,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信息化办公系统作为信息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企业局部网络的建设,培训一大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企业员工,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

1.3助于建设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的系统建设主线

从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性因素来看,管理和决策是企业所有工作内容的核心,决策更是各级管理人员确定工作内容的参考标准。传统的企业决策,首先需要领导提出一定要求,再交由下级部门根据自身的认识和判断过滤出不合理的地方,最后经慎重考虑后将确定的答案再上报,这种做法比较繁杂,而且信息的审核难免也会出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问题,但信息化的办公系统比较高效,它可以将系统中存录的业务数据在比对、分析的条件下核算的更加详实,也更具有代表性,也便于领导层通过数据核算结果掌握全局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管理和决策的最终结果经由信息化办公系统传达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提升了沟通的时效性,而且助于增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管理和决策这一关键性内容的拉动下,关于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这条系统建设主线,也逐步拓展了业务信息化水平的范畴,实现了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最终益于达到综合处理企业业务的集成目的。

2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手段

2.1优化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确保企业安全平稳的前进发展

关于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化发展和前进步伐,而且影响到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必须深化好企业的信息化办公规划方案,确保企业制定的发展朝向与目标标准合理且明确,确保方案能够按次序、步骤完美进行。其次,需要促进办公系统的各个流程紧凑协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最后,我们还应时常注意各环节的调试和更新,建立分步实施的项目管理原则,将信息共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2.2健全办公系统的视频会议,促进企业内部各环节有效协调

会议电视系统是一种新颖的会议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传输,实现实时沟通的目标,加之互传影视资料,在提高沟通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身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了深化网络传输系统设备的应用,确保会议系统的健全,企业需要引进视频会议系统,并事先运用于小型会议中,将电话、传真、电脑三方结合,确保小型会议应用的风声水起,随后在不断地扩展。同时,信息化办公系统可以通过具体的网络手段,实现公文的网络处理协同合作,并且定期一些实时信息,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也促进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

2.3应用多种信息化具体手段,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在企业办公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生产办公系统的优化,我们有必要更新自身的管理模式,而且也需要应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促进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下,手机作为人社交交流的一项必备通讯工具,企业可以巧妙地借助手机普及化、广泛化的特点,在企业产品的宣传中尽情发挥其价值,比如:在具体的宣传活动中,可以通过“微信”或者“邮箱”的形式将信息发给用户,达到一种点对点的服务和传送。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深化协调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重视上下级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1

0引言

目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各种新型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从传统的信息统计管理形式,转变到计算机网络化形式。这种网络化的管理形式,能全面管理信息和知识,为相关工作的使用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工作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相关概述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概念与意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实际上指将传统信息和知识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且这种管理形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冲刷,不会出现任何磨损和氧化腐烂等问题,极大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传统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书册印刷和传播需要大量时间,且传播过程中,书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传播速度慢,管理效率低。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出现,对传统管理形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完成信息共享,且管理中,网络传播速度极快,能够快速调取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已在很多行业发展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很多大型集团都建设了专业的内部网格。集团内部网格中,可快速传送企业工作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1.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从二者的整体来说,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实际基础。二者在管理中相互依存在。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很多传统的管理形式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使用效率不断提升[1]。计算机的网络化,极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形式,很多知识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并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社会领域。人们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知识内容,并通过网络将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再次传播,周而复始,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当前社会发展中,虽然计算机只充当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但是这种传播和管理形式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知识信息,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策略

2.1做好自身需求分析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应用中,必须要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需求,才能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建设中,掌控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方向。首先,仔细分析自身现有的数据信息存储量,准确分析发展中的数据信息传播量。其次,对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需求做出适当匹配。每一个企业的数据流量都不同,很多现代化科技企业的数据流量往往是一些传统类型企业数据流量的数倍。因此,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中,要详细了解自身的数据流量和所需的数据库大小,为网络化建设奠定基础[2]。最后,详细分析自身工作流程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工作信息传送过程中,一份文件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核批准。因此,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之前,应详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不同的工作流程做出不同的信息传递环节,在保证文件审批速度的基础上,避免经过错误的审批部门,提高文件的保密性。某些文件信息还要与客户对接,便于企业增强对市场的了解,提升对市场变化的掌控能力。信息流转结束后,要保证数据能够完整存入数据库,便于后期查找。

2.2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

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是企业推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重要基础,网格中的信息流转速度也要依据计算机硬件基础建设才能提高。当前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主要设施为互联网终端、移动设备终端和相关工作终端设施。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施采集企业内商品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工作终端设施将商品信息上传到企业的网络系统,便于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终端设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信息流转速度和工作流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努力提高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性能,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传速度和质量,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每一个企业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时,都会设置专用的大型主机,并为主机做好最优配置,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主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维护更新相关重要硬件,以保证企业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2.3加大网络安全保护力度

信息时代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网络开放性为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使用中的一项重要问题。虽然很多企业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都选择使用单独的企业内部网络,但是实际安全防护中,效果不理想。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要重点关注网络安全防护。第一,加强系统防火墙建设,尽可能隔绝外部信息的入侵,阻挡外来访问。第二,将系统内的使用权限密码设置成动态密码,并严格管理相对应的动态密匙,提升网络第二道防护的强度。第三,设置系统动态密码后,可以设置相应管理人员的生物识别系统,通过管理特定人员的管理权限,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为企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2.4优化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2

新契机引发新变革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为企业两化融合的推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行动计划,西电集团以此为契机,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发挥信息化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方面的核心作用,将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以‘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随着“两化”的深度融合,西电集团信息化管理部主任赵红武也在不断分析着国内的新政策及新形势。

赵红武认为,“两化”融合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融合,二是产品融合,三是业务融合,四是产业衍生。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的产生,形成一些新型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等等。

“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目前,传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同样也需要转型升级。”赵红武说。

随着国家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并逐渐重视移动应用、BYOD、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都给西电集团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怎样做好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如何快速推进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价值,已成为西电集团信息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推进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对客户、供应商、物料、产品、价格、BOM、工艺路线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充分共享,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在市场分析、合同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能力分析、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和改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数字化制造。建立以PLM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数字化设计系统(三维CAX)、制造执行系统(MES)、分布式数控系统(DNC)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实现产品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结合RFID、二维码、条码、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数字化制造信息平台。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IT技术、传感器技术、GPS技术等在企业核心产品上的综合应用,智能化技术可提高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参与国际化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西电集团将智能化技术融入核心产品,研发了智能化变压器,为国家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西电集团现代化服务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产品在线监测及传统的呼叫中心等技术,为企业服务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企业研发了变压器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系统,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及时将设备运行信息传递至监测与客服中心,为企业现代化服务提供了核心支撑平台。 此外,西电集团还实施了产品安装服务监控指挥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提品远程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服务支持。将ERP、MES、客服系统、产品发运GPS监控系统、产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应用,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追溯。

新任务 新挑战 新机遇

对于西电集团的规划,赵红武说:“新的一年,西电集团信息化建设将围绕企业‘打造价值链最优,竞争力最强企业’的目标开展,继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推广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及现代化服务系统应用,企业信息化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西电集团主要信息化建设任务包括: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覆盖、数据全连通,为公司的管理提升、卓越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完成数字化车间试点项目,优化系统应用,总结项目经验,有序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进程。推进智能化产品研发,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产品的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产品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打造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服务系统。此外,西电集团还将在服务器、存储、ERP、MES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并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中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发挥信息化应有价值,支撑企业战略目标。新技术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因素,研究与探索IT新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3

【作者简介】 胡鹏,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 X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51-02

信息安全建设包括三大部分,即人员、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越发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为核心来打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信息安全,也关乎普通消费者信息安全。因此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现状分析

(一)对信息安全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来说,传统行业对于信息安全建设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信息安全建设难以切实施行。具体来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行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安全建设缺少必要的认识,在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时,其最先想到的是提升行业品质来面对新挑战,却忽视了通过信息安全建设保护行业核心信息资源,导致行业信息被逐渐泄露,无法与新行业相抗衡,以致逐渐失去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刊物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传统出版行业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出版物印刷量与销售量逐年下降。二是行业内部员工缺少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会在不经意间泄露行业信息。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行业信息。这些举动都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三是普通消费者缺少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在某些需要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的行业中,消费者往往没有考虑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泄露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后果。忽视这些的结果就是消费者缺少对相关企业信息安全的要求,在发生意外情况后无法挽回。

(二)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较低。传统行业虽然缺乏对信息安全建设的认识,但也并非没有进行信息安全建设,只是其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切实满足对企业信息安全的保护。信息安全建设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层次低,一个体系架构的技术高低,决定了该体系所能发挥的功能高低。越先进越高端的技术,其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也就越安全,反之亦然。传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以及权限设置等信息保障措施,其技术相对一些新行业而言较为落后,无法符合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更无法有效弥补信息安全漏洞,只能说是徒有其表。二是人员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人员管理也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员工都携带着一定程度的行业信息,只有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科学人性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企业人员不会因为失误或利益泄露行业信息。

(三)信息安全建设覆盖范围较窄。信息安全建设覆盖范围较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的传统行业范围较窄;二是行业内部信息安全建设的范围较窄。对于所有传统行业而言,已经完成信息安全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行业并不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传统行业中完成或进行中的信息安全建设的企业,尚不到20%。这一数据说明信息安全建设率在传统行业中来讲还很低,还需要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传统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在行业内部,信息安全建设集中在企业核心机密,即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产品数据和市场数据等,忽视了员工信息安全及一些外在信息安全的构建。虽然此举能够保障企业核心利益,却无法保证企业正常良性的运转。

二、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国尚缺少有效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对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强制性法律法规。传统行业本身对信息安全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之缺少必须的法律法规,就致使传统行业基本忽视了信息安全建设。另一方面是缺少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种信息安全犯罪层出不穷,犯罪性质也从经济犯罪上升到了更加恶劣的性质。各种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出现的绑架、抢劫等案件,急需出台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来加以制约。

(二)传统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不力。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传统行业中来说都并不到位。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应当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将方方面面的信息安全包罗其中,以形成一个上下一体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制度建设主要针对信息安全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确实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形成约束,避免其出现一些不利企业信息安全的行为。人员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让其树立起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意识。

(三)基础信息安全建设设施缺乏。基础信息安全建设设施缺乏,是摆在传统行业面前的关键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基础缺乏,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技术基础基本源自国外,这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只有创建完全自主的信息安全技术,才能杜绝国外技术可能存在的技术后门。二是硬件基础缺乏,这与技术基础缺乏对信息安全的不利影响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硬软件的缺乏,是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最大问题。

三、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策略分析

(一)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要做好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最首要的就是完善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信息安全建设进行定性。首先是明确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义务,通过法律规定强制传统行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迫使其领导层重视信息安全建设,进而在行业全局决策中增加对信息安全建设的思考与倾斜。其次是对信息安全犯罪作出全面的定性与量刑,加强对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减少信息安全威胁。

(二)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构建企业员工信息梯度,针对企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职位,制定不同的信息等级制度,以此改善员工功能与信息的不对等关系。第二是构建信息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类型、企业所包含信息的类型以及其机密程度,制定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约束。第三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建设培训,使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建设意识,能够从一些小事上进行信息安全建设。

(三)自主化信息安全建设基础设施。自主化信息安全建设基础设施应当从基础技术与基础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就基础技术而言,传统行业应该大量参考国外相关技术,博采众长,创建不依赖于国外技术的信息安全建设技术,真正实现信息安全建设技术国产化,从根源上排除国外技术对传统行业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在基础硬件方面,传统行业可以加强与国内硬件厂商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安全建设硬件,减少国外硬件的引入与应用。总的来说,信息安全建设应该在国外硬软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的硬软件设备,使信息安全建设完全实现国产化。

(四)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构建信息安全大环境。信息安全建设并非企业一己之力就能够做好,还需要多方协作,构建信息安全大环境,如此才能在整个行业中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第一,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管理。对于同一行业而言,企业的核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相似甚至相同,即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集。同类型企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合作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第二,构建企业信息安全评级制度,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内的优秀企业,组建企业信息安全评级机构,对行业内企业进行信息安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公布于众,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安全等级以选择能够保障自身信息安全的企业。此举还可以加强企业对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促使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第三,构建信息安全犯罪打击网络,由公安部牵头,联合国内优秀的信息安全商构建信息安全犯罪打击平台,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及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