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合集13篇

时间:2023-09-18 16:31:16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

一、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海洋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领域不断拓宽,并已形成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盐及盐化工、海洋油气、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滨采矿等10多个部门的海洋产业。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仅为1,100亿美元,到2000年已增加至1万亿美元。伴随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020年,预计世界主要海洋经济产值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为海洋经济发展强国。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海洋经济也获得迅速发展。197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64亿元,1989年增加到384.75亿元,2000年,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到2009年,已高达31,964亿元,占GDP比为9.53%,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15万平方千米,港口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烟台作为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海洋经济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分析、探讨其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制订规划、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

伴随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学界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也突破了从初期单纯的资源经济视角对其进行界定的局限。徐质斌认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2000)。陈可文认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2003)。国务院在2003年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则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

烟台海洋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2000~2010年,烟台海洋产业总产值同比年均增长58.98%。200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3.39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08%。到2010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高达126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为13.98%。从烟台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31:17.17:38.51,海洋第一产业占有较高比重。其后,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一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44.31%下降到2010年的15.28%,而海洋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分别从2000年的17.17%和38.51%上升至2010年的44.96%和39.76%。数据显示,近年来,烟台海洋第二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几乎在14~15%之间波动,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见下页表1)。

三、 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沿海地区业已确立了“五个流域”的龙头地位。珠三角的龙头——广东、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广西、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天津、东北三省的龙头——辽宁。但伴随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2009年4月,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烟台作为我国沿海14个首批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又是山东半岛的主要沿海城市,东连威海,西南与青岛市相邻,濒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

2.海洋产业发展优势

烟台海洋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优势海洋资源有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养殖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十一五”以来,烟台市海洋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海洋渔业、滨海、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为骨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海洋能源、海洋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1+3+5”海洋产业体系。

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在山东沿海的七大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滨州、东营、潍坊)中,烟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GDP产出水平如表1所示。自2002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2005年攀升至2000亿元,到2010年,烟台市的GDP已高达4358.46亿元。产业结构方面,2000年,烟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4:51.84:33.82,其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已优化为7.7:58.9:33.4,2011年,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至7.4:57.7:34.9。在立足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烟台市业已形成包括电子、汽车、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和黄金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产业群,电子信息产品、特种化纤等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得到较快发展。不仅如此,山东省还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较富集的地区,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计55所。海洋科技人员充裕,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良好,为烟台推进、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劣势(Weaknesses)

烟台海洋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有待提高。如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海洋产业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而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海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规模偏小。为有效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今后的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强化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委、省政府早在1991年就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动员全省人民从“黄土地”走向“蓝土地”,向海洋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跨世纪工程。进入新世纪后,山东省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强省的决定》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海洋渔业、港口经济、滨海旅游、油气开发、海洋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山东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最快、外向度最高、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烟台市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自然迎来了“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机遇。

2.部级战略的历史契机

继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出“在烟台筹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对烟台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不仅成为海洋资源资产产权、涉海企事业以及其他单位普通资产产权、海洋知识产权与技术、以及海洋排污权、排放权交易和融资的平台,同时也必将成为推动烟台海洋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历史契机。

(四)威胁(Threatens)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沿海城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进各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但各城市之间,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三城市海洋产业的雷同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半岛城市圈各市之间海洋产业的过度竞争。再者,从半岛城市圈沿海城市的地理区位来看,更有利于青岛市参与长三角海洋产业带的分工与联动。与青岛相比,烟台相对处于劣势。最后,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层次来看,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源粗放式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构成威胁,烟台海洋产业发展面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

四、 推进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SWOT分析,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以及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成为未来烟台海洋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进一步提升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烟台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烟台海洋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在巩固和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对主导产业的选定和培育,做到重点突破。坚持海洋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有优势、有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完善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强化经济管理手段,注重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二)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从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产业的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滨海旅游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今后,烟台应重点对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油气业、深海采矿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发挥比较优势,遴选出几个海洋高端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与培育,以形成产业基地。突出烟台海洋产业发展的特色、避免过度竞争、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市之路向纵深发展。

(三)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与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相比,涉海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遭遇融资难等问题,而这又成为进一步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时,既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培育重点领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要加大对涉海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涉海中小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以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海洋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规划编制组编.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7.

[2]徐敬俊,韩立民.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3]韩立民主编.2010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D].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4]忻海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9.

[5]李晓光,孙志毅,张丰奇.海洋产权及其交易[J].东岳论丛,2011(09).

[6]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8).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6日

前言

海洋垂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垂钓已不是单纯的用于维持生计,而是愉悦身心,以休闲运动的形式存在。大连地区的海钓早已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运动,早在2012年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1日消息中报道“大连钓鱼休闲正在兴起,钓鱼爱好者已达到60多万,居全国前列,钓鱼发烧友的数量达到了10万人之多,装备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钓鱼爱好者的装备由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将形成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的垂钓经济效益,海洋休闲垂钓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催生良好的休闲海钓产业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本文运用SWOT模式对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予以分析。

一、优势

(一)地理优势。大连地处优越的地理环境,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方城市,东临黄海,西邻渤海,海底地貌为多岩礁、沟壑、海岸线长1,906公里,周边海域拥有大小岛屿260个,既是旅游度假的圣地,也是海洋垂钓的天堂,大连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二)海钓对象鱼的优势。鱼类资源品种丰富,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资源基础。大连地处温带海域,海中的鱼类品种十分丰富,主要垂钓对象鱼为黑鱼、黄鱼、鲅鱼、鲐鲅鱼、比目鱼、黑鲷、海鲈鱼、青鱼、偏口、海鲶鱼等,大连的海水鱼类均适合国际上台钓和路亚钓法。

(三)垂钓产业发展潜能巨大。2008年国内休闲渔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出口额度560亿元;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预计达到2,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大连地区拥有渔具店600余家,年销售额在9,000余万元。大连的休闲体育运动潜力巨大,其消费能力可开发性潜力巨大。

(四)旅游资源丰富。大连以“大连国际服装节”闻名全国,良好的市容环境使大连享有“北方香港”之称。据统计,2013年大连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900亿元,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的旅游业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基础。

(五)捕鱼业的转型。大连自古为海滨渔港城市,本地沿海村庄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甚懂水情、了解鱼性,具有良好的船舶驾驶技术。现大连共有大小捕捞渔船1.1万艘,面对海洋资源的休养生息,国家在大力裁减捕捞渔业船只,以使得小型捕捞作业船逐渐被边沿化,众多的小船船主的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为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船钓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平台,渔民转型也是大连发展海洋垂钓的又一大优势所在。

二、劣势

(一)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尚处于“雏形发展”阶段,海洋垂钓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缺乏专业的海上娱乐休闲的垂钓船租赁公司,其数量少,影响力小。

(二)目前大连诸多岛屿中只有长海县的獐子岛开展了海上休闲体育垂钓项目,影响力和规模还远远形成不了核心发展力。

(三)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缺少大赛因素的带动,日前大连海钓仅适于普通市民的业余消遣,并没有专业的、大规模的海钓大赛在大连举办,缺少大赛元素的影响和带动。

三、机遇

(一)政策机遇。早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海洋经济和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发展海洋经济也给大连发展休闲体育垂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大连地区开发以海钓为核心的休闲垂钓产业的经济链条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亮点。在2011年10月1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团体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洋休闲体育高层峰会”,峰会中与会代表结合国家全民休闲计划的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围绕激活海洋休闲消费市场、建立海洋休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沿海地区休闲产业合作等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和分析。同时,重点就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及衍生项目布局展开研究,共同研讨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的未来,此次会议为海洋垂钓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近年来,我国休闲经济势头发展强劲,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休闲消费市场,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

(三)基础消费。据统计2013年大连户籍人口591.45万,大连地区钓鱼爱好者达到70万,钓鱼发烧友达到12万。按照每人在钓具及饵料上平均年消费3,000元计算,大连本地的钓鱼爱好者消费就会达到210,000万元的消费额,不含钓鱼的资费和钓鱼交通的附属费用。

(四)国际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国际上休闲体育钓鱼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海洋垂钓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海洋垂钓产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在美国,游钓爱好者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休闲钓客消费总额达870亿美元,整个海洋休闲产业总价值累计达2,000亿美元。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3,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年消费产值达800亿美元,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的5倍以上。

同时,国际上现已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其盛况空前,经济效益显著。世界钓鱼运动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联合国际钓鱼运动协会主办,由国际钓鱼运动协会认证的国际A类赛事,是与F1、网球大师杯、美洲杯帆船赛等顶级赛事同等类别的国际大赛,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汇集海洋经济、休闲旅游、国际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贸易等诸多热点要素,兼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盛会。将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休闲娱乐、渔具贸易、渔业发展等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被誉为钓鱼界的奥运会。

钓鱼运动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蓬勃发展,全球共有几亿钓鱼爱好者,美国前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及中国为数不少的领导人等均在此列。提倡健康休闲钓鱼活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提供创造产业价值的平台。国际上的大型赛事和良好的垂钓商业模式是大连市发展海钓产业可以借鉴的模式。

四、威胁

(一)大连的地理环境在不断的改变。近年来,大连在城市建设中迅猛发展,对于近海的岸边海钓和原始的优美海景均在发生巨大改变,很多地方良好的休闲垂钓场所有的被填海建成小区或楼宇,有的被承包圈占,对于休闲体育运动海钓中的岸边垂钓,已经成为毁灭性的打击,将严重影响休闲海钓的发展。

(二)鱼类资源的匮乏是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威胁。大连近海海域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由于渔民追求捕鱼利益最大化,致使其对近海进行过度捕捞,海洋鱼类资源逐年匮乏越趋严重。在海钓中钓到的鱼类数量明显减少,鱼的个头明显变小,严重影响海钓者的海钓兴趣。因此,海洋鱼类资源的匮乏是发展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的另一重大威胁。

五、小结

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对外可以依托旅游经济带动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同时对大连的海域养殖产业开辟养殖+垂钓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经济,利用近海海产养殖场开辟近海的垂钓场,使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双惠双利政策,推动养殖、垂钓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大连发展海洋垂钓产业,其受到的威胁和处于的劣势地位也十分凸显,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才能够使大连的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发展壮大,迅速产生社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3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ocean. The coastal countries (region) al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in marine power (region) as a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nation (region). Shandong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arine economy provinces, is with urgency, reality and necessity to develop marine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the marin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marin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words: the marine econom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K92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的14%。通过分析国内外各国家(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我省发展海洋高薪技术产业提出策略建议[1][2]。

1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1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和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分别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3]。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各国(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 )的研究估计,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每年在180亿欧元以上;临海产业和服务业直接产生的增加值每年约1100亿~1900亿欧元,约占欧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5%;欧洲地区涉海产业产值已占欧盟GNP的40%以上 [4]。

1.2 海洋开发与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海洋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约》的生效实施使沿海各国对海洋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对海洋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已经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海洋地理观以及新的海洋国土观、国防观、海洋军事空间观等[5]。

1.3 人口与海洋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人口、经济、产业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世界上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预计到2025年将有接近75%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0万, 该区面积虽不到美国国土面积的1.5%,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日本东海道城市群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占日本总面积的20%,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 /4和国民收入的2 /3,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

1.4 海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0世纪80 年代以来,美、英、法等传统海洋经济强国以及近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的战略决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政策,旨在激励和引导科学技术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竞争力,保持其在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洋科技的发展使得海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而海洋研究领域的拓展又导致海洋开发深度逐渐加深,难度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海勘测和开发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科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遥控潜水器、深海拖拽系统、卫星等先进设备的使用,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开始从近海转向深海,开发内容也由简单的资源利用向高、精、深加工领域拓展。

2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尽管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由于海洋的复杂性、研究的艰巨性以及投入的有限性,使海洋调查、监测以及对海洋资源环境基本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我国近海的资源环境状况;海洋技术装备落后,海洋基础建设缓慢;海洋科技投入水平低;可供转化的高技术成果少,转化率低;海洋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海洋高技术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高;促进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海洋经济整体规模偏小。

中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技术,开发海洋药物资源,形成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海洋农牧化技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扩大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规模,形成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海洋环境技术,推动海洋仪器仪表产业、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发展海洋生物制品研发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形成海洋生物制品加工产业。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实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于国家海洋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 期间,沿海地区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推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海洋经济运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海洋经济现已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也为 “十二五”时期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和辽宁等省市坚定不移地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分配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资源,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市场开发,将海洋高新技术大规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些成效显著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如:以技术为依托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使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制与生产紧密结合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模式;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合资模式——利用外资进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产业园模式——创办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海洋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和辐射中心及积极培养和引进海洋高新技术研发人才,集中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等模式。

3加快推进山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山东省是我国的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基础较好,门类齐全。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条件是山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但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山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产业技术含量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科研机构分布过于集中,科研管理体制比较陈旧;科技投入明显偏低,人才结构亟待优化;产业积聚度不高,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等。

山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优惠扶持力度。要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制定相关鼓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 实行政策聚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等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组建一批“科工(农)贸一体化、销一条龙”的大型海洋科技产业集团。在工作指导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

2.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除省级财政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外,鼓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所属的市、县(区)财政增加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研发的投入,增长的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入驻基地企业可享受各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对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企业引进境外先进专有技术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重点产业及配套生产企业购置土地或物业方面给予补贴。帮助致力于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解决人民币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并给予部分贷款贴息。

3.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集聚海洋高新产业风险投资。尽快落实山东风投引导基金的投放。率先建立促进风险投资集聚的政策体系。形成多渠道风投引导基金政策的集聚。

4.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集聚,构建海洋高新技术的人才高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重点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给予补贴或部分返还,并在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出入境手续等方面实行系列的优惠政策。设立海洋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基金,鼓励科研人员结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海洋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 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集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临港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商务商贸、教育、居住、医疗、旅游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引人入胜的海洋生活环境,成为郊区生态环境优良、形态美好的宜居新城之一。

6. 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依法管海、依法用海是关键。

参考文献:

储永萍,蒙少东.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

刘容子.海洋高技术发展趋势[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3(1):35-42.

付一新.各国海洋产业界定与海洋经济发展统计比较[J].经济论坛,2011,8:144.

郭军,郭冠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考[J].宏观经济与管理,2011,1:39-41.

向云波,徐长乐,戴志军.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46-52.

张莉.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海洋报,2007,3.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4

摘要院本文对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和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阐明了相关研究的启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院海洋产业关联;海洋产业结构;综述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海洋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并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国内学者主要就海洋经济理论和海洋产业结构理论成果进行了综述,极少涉及国外研究成果(乔翔,2007;张金珍、张敏新,2010)。

本文针对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评述。

1 海洋产业关联研究

国外关于海洋产业关联的研究不多,更侧重于研究某一具体海洋产业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Briggs 等(1982)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了海洋渔业的发展。Jin 等(2003)构建了海岸带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并用1981 年至1991 年的渔业相关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他们还与Managi 等(2005)借助墨西哥湾的相关数据,测度出技术进步对石油开采的影响系数。Herrera(2004)研究了海洋生态旅游与国际贸易、商业捕鱼、商业捕鲸等相关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Kwaka(2005)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探讨了海洋产业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韩国海洋产业存在着前向、后向产业关联以及对生产的拉动效应。

从国内相关研究看,学者们多从产业层面研究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以及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王海英、栾维新(2002)从生态系统联系、空间依赖性、技术依赖性、开发的强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间的相关性分析。综合运用了灰色关联、结构分析、相关分析、贡献率分析等多种方法,宋薇(2002)对海陆产业子系统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于谨凯、曹艳乔(2007)在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基础上,结合海洋产业关联的特点,建立了海洋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型、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关联、海洋三次产业关联的模型。

关于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国内学者多用统计计量方法测度海洋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叶持跃(1999)建立灰色关联度动态分析模型,并用其对各主要产业间关系展开动态关联分析。许长新等(2002)借助产业关联参数分析海洋产业的关联性, 并就江苏海洋产业关联性展开了实证分析。姜国建等(2006)描述了海洋生物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张燕(2009)构建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海洋产业结构转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3 个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评价沿海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协调度, 研究表明海洋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吴明忠(2009)借助海洋经济推动力系数以及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指标, 研究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韩立民等(2010)以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和海洋服务业内部三个行业作为参考序列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国海洋服务业经济内部的优势产业依次为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张丹(2011)利用灰色模型比较了辽宁省各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研究表明各海洋产业中对辽宁省海洋总值贡献率最为突出的是海洋渔业和海洋船舶工业。总体上看,海洋产业关联的相关研究较多关注海洋产业间关联模型的构建和关联程度的定量测度,对海洋产业间相互关联和融合的机制分析较少。

2 海洋产业结构研究

2.1 海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关于海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学者们比较认同海洋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基本遵循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为主导, 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变规律(张静等,2006;陈可文,2008)。关于区域海洋经济结构,曹忠祥(2006)揭示了其一般的演进规律:以海洋运输、海洋水产、海盐等传统产业为支柱的起步阶段;逐步转变为以海洋石油、海上矿业、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船舶等海洋第二产业为发展重点的高速发展阶段;以海洋运输、海洋信息、技术服务、滨海及海岛旅游等海洋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高级化阶段, 即海洋经济的“服务化”阶段。

2.2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及政策建议

国内学者比较认同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以及综合效益等原则,认为海洋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是海洋产业未来优化升级的方向, 应该在协调化的基础上凭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和加速海洋产业升级(徐质斌等,2003;陈可文,2003;李宜良,2009)。关于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应采取的措施,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较少。Smith和Lalwan(i 1999)分析了英国海洋知识产业———海洋培训、研究及教育业的发展及其管理对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的影响。Doloreux 和Melanc-on(2009)分析了海洋科技行业中创新支持机构的运作协调机制以及其技术及标准化服务在加拿大魁北克沿海地区的商业化及应用。国内学者则比较认同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并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和成长、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型海洋产业集团、加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等政策(陈可文,2003;李宜良等,2009)。此外,关于海洋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海洋服务业的作用,黄蔚艳(2009)从系统功能角度,提出构建由基础性服务系统和管理性服务系统构成的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体系。吕惠明(2011)认为对区域海洋服务业进行定位,选择适当的主导服务业,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摸索,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2.3 海洋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海洋产业结构的因素,学者们较多利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周洪军等(2005)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找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海洋产业的相关对策。周罡(2006)通过研究发现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环境资源的制约是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马洪芹(2007)分析得出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因素,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才是适应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发展模式。姜军(2007)提出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熵、产业变动率、海岸线的经济集中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把我国沿海的11 个省市划分为四类。张耀光等(2010)通过锡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等定量方法,分析了海岸带利用的结构和海洋经济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资源条件、区位状况、环境影响、开发历史、发展战略是辽宁省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2.4 海洋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及预测

关于海洋产业评价的指标及模型,董永虹(2002)以宁波地区为例,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王永生(2004)提出了我国海洋产业评价的一系列指标,并进行了测算分析。刘洋等(2005)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拟合建立模型,为优化海洋三大产业结构提供了数学模型支持。

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评价,郭越(2004)分析了全国产业与我国海洋产业的异同,以及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各部门、各海洋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吴凯等(2006)构建了模拟模型,估算出2005-2020 年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的比重和海洋产业的年增长率。赵昕等(2006)通过标准结构方法,测度并评价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基本处于合理水平。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及预测,学者们认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过了海洋产业恢复发展期、曲折前行期和大发展三个时期(姜旭朝等,2009),并对我国未来的海洋产业结构演变阶段进行了预测(刘明,2010),提出各个阶段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区域发展模式(张耀光,1995;王海英,1998),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王海英,2002)。

关于省市海洋产业结构的评价,韩增林等(2007)从静态、动态及结构效益等角度对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辽宁海洋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调整速度较慢,增长稳定性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海洋产业仍处于初级不稳定发展阶段。黄瑞芬等(2008)通过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霍夫曼系数等指标,分析并比较了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结构,给出了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翟仁祥等(2010)构建了产业结构熵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K 值等指标,分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两个层次,定量测度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方向及效率。学者们还具体分析了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湛江市的海洋产业结构(纪建悦等,2007;王丹等,2010;吴海燕等,2011)。

3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现有国内外研究分别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海洋产业的关联程度、结构演变的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等。但深入分析海洋三次产业各自内部结构变动趋势或具体行业间关联机制和作用的成果较少。此外,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已进入“服务化”阶段,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海洋产业关联和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海洋服务业的作用,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究竟海洋第三产业如何融入到海洋第一产业和海洋第二产业中,融入的模式与路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海洋第三产业促进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的微观机制和影响如何?如何建立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并评价其产生的绩效?对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为研究海洋产业关联和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乔翔.我国海洋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7(11):15-19.

[2]张金珍,张敏新.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27-19728,19732.

[3]Herrera, G.E. and P. Hoagland. Commercial Whaling, Tourism,and Boycott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J]. Marine Policy, 2006, 30(3):261-269.

[4]Jin,D.,Hoagland,P.,Dalton,T. M. Linking Economic andEcological Models for a Marine Ecosystem[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6( 3) : 367原385.

[5]Kwaka, S.J., Yoob,S.H., and Chang, J.I. The Role of the MaritimeIndustry in the Korean National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Marine Policy,2005,29.

[6]Jin,D.,Powell,H. L. K.,Thunberg,E.,Solow,A. R., Talley,W. K.A Model of Fishing Vessel Accident Probability[J].Journal of SafetyResearch,2002,33 ( 4) : 497原510.

[7]王海英,栾维新.海陆相关分析及其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启示[J].海洋经济,2002(6):28-32.

[8]叶持跃.象山县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8):25-29.

[9]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海洋经济,2002(5):31-34.[10]姜国建,文艳.世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06(4):45-49.

[11]张燕.海洋产业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2]吴明忠,晏维龙,黄萍.江苏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996-2005[J].江苏社会科学,2009(4):222-227.[13]张丹.基于灰色模型的辽宁省海洋经济关联度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8):705-708.

基金项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5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2013020012779);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经费资助”(编号:GD2012-D02-003)。

作者简介: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7.019

摘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我国由海陆二元经济向海陆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2001-2012年统计数据,计算出主要海洋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显示: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三产业关联性强,同时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据此提出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策建议,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

关键词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海洋产业;陆域产业;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陆域资源、空间及生态环境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承受的压力日趋增大,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从地理构成上来说,我国是一个陆海二元国家,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所以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注重与陆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海陆产业之间在资源、产品、技术上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海洋产业可以说是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结果,陆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海洋产业作为新的支撑点[1]。充分发挥海陆产业之间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转换性和互补能力,使海陆产业在生产、技术、效益、分配等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聚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实现海陆产业关联达到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5]。

)由于海陆产业在产业生产要素上具有共同性、流动性,在产业结构上具有趋同性,在产业布局上具有依赖性,决定了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深刻的有机联系。发展海陆产业,在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关联机制建立各产业部门之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数量比例和有序关系,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海陆产业关联研究对于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陆海统筹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各个产业之间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由于海洋产业经济统计系统关于投入产出的数据不易获得[3],本文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解决海陆产业关联度计算的问题。通过更为精确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以及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海陆产业的关联。

1理论基础与数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统计序列的几何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系统中多个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统计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由于两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势一致性主要由总体位移差、总体一阶斜率差与总体二阶斜率差等方面来表现,目前现有的几种灰色关联度模型均是在充分考虑因素间的位移差、斜率差的基础而建立的,所以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深刻地剖析事物间相关的实质与内涵。[6]灰色关联分析比起其他统计分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灰色关联分析是按系统要素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因此对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没有过多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其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克服统计序列的非连续性问题,同时既可以体现统计序列曲线间的相似程度,又能反映统计序列曲线间相对变化趋势的接近程度。广义灰色关联度包括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7]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的模型如下:

灰色绝对关联度是用两条序列折线间所夹面积的大小来测度两个序列之间关联性的大小,ε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在几何上形似程度越大,可以反映两个序列绝对增量间的关系。

)通过变换序列折线的方式,记折线(xi(1)/xi(1),xi(2)/xi(1),…,xi(n)/xi(1))为x1i,此时带入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得出灰色相对关联度。其主要反映的是两个序列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一般记为γ0i,γ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的变化速率越接近。

)通过灰色绝对、相对关联度,计算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

)ρ0i=θε0i+(1-θ)γ0i

)灰色综合关联度是一类较为全面表征序列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数量指标,θ是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的权重,θ取值大小根据所研究问题来确定,如果更关心序列形状的,则θ取值相对大一些;如果更关心序列变化速率的,则θ取值相对小一些。本文取0.5,ρ0i的值越接近1,则两序列之间的关联性越强。

2海陆产业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依托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择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作为计算关联度的数值,与以往计算灰色关联系数不一样,本研究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纵向的时间序列综合考察海陆产业在研究期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

2.1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及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海洋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原始序列,以陆域三次产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比较序列得出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都在0.7左右,其中海洋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最高(0.73898),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海洋第三产业总体占海洋经济比重比较高,另一方面与海洋第三产业部门与陆域产业联系较大有关。通过图1,可以清楚地比较出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大体相当,且相比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关联度最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关联度最高,其次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排名次之。

2.2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原始序列分别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进行广义灰色关联分析,计算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与排序见表2。

2.2.1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按照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大小对12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排序,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从各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大小排序来看,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高,其值均大于0.6。一方面由于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这些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陆域产业的依赖性较强,与陆域产业的互动关联最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传统流通部门,源源不断为陆域产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从原有的陆域产业部门直接转移过来,其技术以及生产能力依托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滨海旅游业是海陆产业在空间布局相关联的重要纽带部门。其他主要海洋产业虽然相比之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较低,主要因为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随着动态的发展变化,一些新兴的主要海洋产业部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会有所提高。

2.2.2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海洋产业相对于陆域产业总体起步较晚,虽然海洋产业系统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生产对象等方面不同于陆域产业系统,但是为解决沿海国家和地区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迫切需要,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使得一些较为成熟的陆域产业逐步向海洋产业延伸。海洋产业部门的兴起,会吸引传统陆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从原来的产业部门转移出来,进入到海洋产业领域,从而使海陆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关联性,每一个海洋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但与陆域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而且也体现了陆域产业经济和科技的总体实力。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三次产业划分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关联性。[8-9]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关系,本文根据主要海洋产业分别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及排名,同时结合各个主要海洋产业自身的特点依次分析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性。

)(1)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其中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269,其关联度是最高的,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陆域第一产业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捕捞、养殖技术以及饲料、肥料等,同时海洋渔业的丰富资源促进了陆域第一产业的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货流运输。陆域第一产业的各种产品流向滨海旅游业,丰富了旅游资源。海洋盐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各种无机肥料与原料。其他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较小,从产业自身特点来说关联性不强。

)(2)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陆域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制造业、机械工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早已成熟,陆域第二产业为主要海洋产业提供机械装备、基础建设、能源支持等,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关联度为0.69538)由于其运输服务能力强、成本低的特点,在我国陆域第二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运输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与陆域第二产业基本相当,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排名次之。陆域第三产业包括流通部门与服务部门,整个陆域第三产业都表现出与主要海洋产业的强关联性。首先,流通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运输、仓储、信息服务以及推动海洋产业产品流向广阔的陆域消费市场;其次,生产生活服务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资讯、科技服务,助推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陆域第三产业发展,通过经济扩散效应沿海地区高附加值海洋产业的发展不断带动周边及内陆区域的发展。滨海旅游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0.69983),主要由于滨海旅游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可以说是陆域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的进一步发展,海洋为旅游业提供优质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为滨海旅游业提供信息、制度支持,产业关联作用强,前、后关联的产业部门较多。截至2012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6931.8亿元,是我国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海陆统筹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论与启示

)实证结果显示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海洋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经济的强劲增长,可以增强对内陆的辐射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内陆经济发展;同时陆域产业通过与海洋产业技术协作,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海洋产业不断发展,产生乘数、规模效应,促进新兴的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发展。我国正处在海陆联动发展的新阶段,海陆二元结构正在朝着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前进,通过海陆产业各种联动发展机制助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文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海陆联动发展的建议:(1)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建立海陆产业综合管理机构,以改善海陆产业各自为政、管理部门界限模糊的问题,真正做到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协调海陆产业发展。(2)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通过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和加强海岸带建设,增强海陆产业的紧密衔接。以临海产业、海岸带为纽带,将海洋产业优势资源转移到陆域产业系统促进陆域产业发展,同时将陆域产业积累的优势技术、资金延伸至海洋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增长;(3)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欣.海陆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2

[3]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徐胜.我国海陆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27-33

[5]叶向东.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8):33-36

[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曹明霞.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陈思敏.基于产业关联的江苏海陆产业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9]殷克东,王自强,王法良.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06):110-114

ResearchonMarine-landIndustrialRelevancewith

GeneralizedGreyIncidenceModel

ZHOUJingnan,BAIFuche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ResearchCenterofMarineEconomy

andManagement,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6

1 引言中国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 较大,L > 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 P?i较大, W> 1 ,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 u> 1 ,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 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 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 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 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 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 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 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对于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但其竞争力较差的海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针对这些产业应该积极找寻衰退的原因,总结经验,因为有着良好的结构基础,如果政府能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干预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增强其竞争力,会使它们走向复苏之路。海洋化工业应该转型发展为新型高端产业,由于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根据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海洋化工产业的支持,积极寻求与外合作,加快产业转型。

(3)对于原有结构基础较好,拥有部门优势和增长优势、竞争力优势较明显的产业部门,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具有全面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本区域海洋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引导本区域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海洋渔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为了强化其地位,应该建立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的命脉,根据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生态、低碳、高效的亲环境海洋渔业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把海洋渔业文化加到海洋渔业发展中,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32-36

[5]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09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62-03

1引言

广西沿海地区拥有1629千米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排名第六,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海洋的相关产业与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既包括传统的海洋盐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和现代的海岸线与海岛开发,也包括随着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海洋现代服务业、现代涉海工业。包括海洋船舶制造业及配套工业、滨海旅游及相关酒店餐饮娱乐服务业、海洋生物化工医药,以及海洋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保护等产业经济。2013年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1%。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逐渐实现了转型,海洋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1]。有效地衡量国家的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2]。

国内学者经过对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的大量研究可知: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机制,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并且涉及腹地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整个经济腹地的支撑。所以海洋经济发展与其腹地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结构,缺乏海洋经济对内陆腹地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具体到某个省份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对广西海洋经济与腹地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2广西海洋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

近几年,广西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19.52亿元,占GDP比重为3.85%。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99亿元,为1997年的46倍,并且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6.25%。由此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总量到了较大的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上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20 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改变也产生了影响,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由表1可知,广西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32.1%下降到2013年的16.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3.8%上升到2013年的47.73%,约占广西生产总值的一半,成为广西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97年-2002年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4.1%上升到2002年的42.6%,2002年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由2002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97%。

对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广西产业结构和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

3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于1980 年提出VAR 模型,其在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果关系、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体现了重要的学术价值[3]。但 VAR 模型将变量之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隐藏在了随机干扰项中,为了明确变量间的当期相关关系,需要引入结构化的VAR 模型(Structual VAR)[4]。本文实证分析采取年数据,为了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根据《广西海洋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以及广西统计局、广西海洋局的统计年报,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为了消除在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并且维持原始数据的协整关系,需要对数据GDP、FIND、SIND 和TIND分别取对数处理,并记为LNGDP、LNFIND、LNSIND 和LNTIND。

3.1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影响模型的稳健性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在建立S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比较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模型中的变量LNGDP、LNFIND、LNSIND和LNTIND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DLNGDP、DLNF、DLNS和DLNT为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由表2可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不稳定时间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均为稳定时间序列,呈现了平稳的状态。各指标为一阶单整,符合平稳条件。

3.2模型识别

本文对 SVAR 施加AB 型约束,至少要施加2K2 -K(K+1)/2个限制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该模型采用4个变量,因此从经济理论和 SVAR 的约束条件出发对模型至少施加 22个约束,才能使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

本文中约束矩阵 B 是单位矩阵,A 矩阵对角线元素为 1,由于变量当期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其他变量从经济意义进行约束。

3.3模型稳定性检验

在构建SVAR模型后,需要对其进一步检验,经过多次计算与比较,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并满足AIC最小原则,本文所建立的SVAR模型的AR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见,模型征方程所有根的倒数值都小于1,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因果性分析方法,是指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它表示给一个内生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为了动态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广西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脉冲响应分析来实现。由Eviews 6.0计量软件得出的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结构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中,自左到右分别给海洋经济LNGDP一个正的标准差结构冲击后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脉冲响应结果。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度),蓝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红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观察图2可知,在海洋经济LNGDP 一个单位的正向标准差冲击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LNFIND前2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第3,4期比较平稳,在第5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并由正向效应转为负向效应,第7期开始逐渐回升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二产业所占比例LNSIND 在最初阶段呈现上升状态,并在第3期由负向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并维持到第4期,第4期后开始逐渐下降并趋于平衡状态;第三产业所占比例LNTIND 最初趋于平稳,在第3,4期呈现负向效应,于第4期开始逐步上升,第5期转为正向效应,并最终趋于平衡。

通过对图2中广西海洋经济对三大产业脉冲响应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知,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1997―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GDP、第一产业比重FIND、第二产业比重SIND 以及第三产业比重TIND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及相应的脉冲函数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相关性,得出在短期内,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初并不明显。随着广西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从长期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例产生正效应,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影响不大。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海洋并重,坚持绿色发展海洋。一定要做到将待开发海洋资源的自身特点和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独特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有条理的开发计划[5]。如大力发展高效渔业、特色渔业、生态渔业等,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海洋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要保护好海洋的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海洋保护预防和监督管理体系,注重将各项规章细则落到实处,防治出现“先开发后污染、先治理再污染”的旧现象。

(2)增加海洋科研投入,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海洋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经费投入、增加人员配给等途径。海洋产业技术是海洋产业部门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海洋科技含量,将高新技术应用到海洋产业中,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如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电力以及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3)实现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充分结合,形成海陆经济联盟。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需要海洋和陆地的联合支撑。以陆地为依托,海洋为拓展空间,把海洋产业与陆域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陆海联动发展。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构建陆海联运物流体系,吸引外资向港口聚集,发展临海工业。沿海与内陆经济的发展相互联动将会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

参考文献:

[1]谭晓岚.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12-16.

[2]Kildow J T,Mcllgorm A.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c[J].Marine Policy,2010,34(3):367-374.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8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2013020012779);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经费资助”(编号:GD2012-D02-003);广东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112247)。

作者简介: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8.008

摘要: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了广东省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同时,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所以,广东发展海洋产业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海洋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F326.4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并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含量低、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广东在新形势下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2年期间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做一个综合考察,分析存在的问题。

1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根据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其中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之和称为偏离分量。通过对这三个分量的分析说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分析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广东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广东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假设广东海洋产业在[0,t]时间段内三次产业结构和产值均发生了变化,广东省海洋总产值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将广东省海洋产业划分为i个产业部门,第i产业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全国海洋经济作为参照大区其初期和末期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同时,以ri(t)表示广东省海洋第i产业部门在[0,t]时期内的总产值变化率,以Ri(t)、R(t)表示全国海洋第i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变化率,则有:

设Ni表示区域增长份额分量,Ni(t)表示年度区域增长份额分量。即在研究时段内广东海洋产业如果与全国以相同比例增长,到期末应该增加的数量,用来衡量由于宏观海洋经济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共性增长。如果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实际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则值为正值。其中:

设Pi表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t)表示年度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即表示假定广东省海洋产业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的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如果这时广东海洋经济应该达到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海洋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速度偏离,那就是由海洋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反映的是广东省海洋产业内部结构对海洋产业增长的影响。因此,结构偏离分量如果为正值,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反之,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

设Di是竞争力偏离分量,Di(t)表示年度竞争力偏离份量。即假定广东海洋产业所有部门均按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增长,如果这时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实际达到的增长量相偏离,那就是由竞争力的差异造成的。D值越大,表明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小。其中:

偏离总量PDi和年度偏离总量PDi(t)为:

总增长量Gi和年度总增长量Gi(t)为

2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状况为参照,选取2006—2012年为考察区间,参考《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其中,2006年为基年,以海洋产业总产值为研究目标,根据上述测定模型,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在此区间内的总变化量以及偏离份额分量,计算结果见表1。

2.1总体偏离情况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得到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总量G为6392.767,比较份额增长分量N(N=5420.983),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高,与此同时总偏离为正(971.784),这说明,在考察区间内,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考察结构偏离分量P(P=27.557),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593,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中增长速度快的部门所占比例较大,结构优势略高于全国海洋平均水平,但是结构效益并不明显。相比于P值,广东海洋产业在考察区间内的D值为944.227,平均为157.371,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广东海洋产业一直领先全国其他省份的原因之一。

从时间序列考察分析,在2006—2012年间由图1,广东海洋产业呈现波动式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体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其中主要是由于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带动作用,说明广东省在这两年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但是结构偏离分量不断下降,这说明广东省海洋产业兴旺部门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与全国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有所差异。第二阶段:在2008—2011年间,广东省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连续下降,结构优势不复存在,同时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了很大的下降,在2011年时,下降到了负值(-191.504),说明广东省在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海洋产业兴旺部门时,出现了“瓶颈”,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缓慢,并且占海洋产业部门比重较大,导致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在2011年时低于全国发展水平(G为937.600,N为1128.539)具体在此区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在下面分析各产业部门时会详尽讨论。第三阶段:2011—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结构偏离分量提高了近40倍,说明在发展中增长速度缓慢的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减小,增长速度快的优势部门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增长速度快的产业部门具有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2各产业部门偏离情况分析

通过对以上广东省海洋产业的整体偏离份额分析,可以得出在考察区间广东省海洋产业虽然在总量上一直保持优势,但是在时间序列上结构优势、竞争力优势都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为进一步考察哪些是海洋产业优先发展的优势行业以及需要深入进行改革的劣势行业,本文将根据国家标准分类法,从广东海洋三次产业部门的角度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表2是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的动态偏离结果。

2.2.1海洋第一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2,在考察区间内海洋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负值,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399,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海洋第一产业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同时内部结构效率低下,主要靠全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带动。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2010年间,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结构偏离分量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与竞争力的矛盾,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部门会导致内部产业结构效益下降的情况,这点也可以从2011—2012年两者的变化反映出来。

2.2.2海洋第二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3可知,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偏离情况在考察区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结构偏离分量一直处于横轴左右波动,平均为负值(为-34.074),说明海洋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内部结构效率低下,并且有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竞争力分量变化与总增量变化趋势十分一致,纵观2008年和2010年竞争力分量和总增量同时达到了波动的峰值,海洋第二产业竞争力优势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竞争力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优势。所以要大力发展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在总产业部门的比重。

2.2.3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偏离情况

由表2和图4可以得出,在2006—2008年与2010—2012年间,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广东海洋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年中,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处于很低的水平,其中竞争力分量均为负值,说明海洋第三产业既不具有结构优势也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在2008—2009年间,竞争力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达到358.156,同时,总增量大于份额分量,海洋第三产业体现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竞争力优势对于产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作用。

3结论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广东海洋产业2006—2012年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份额分量与总增量的对比来看,广东海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海洋第三产业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应该调整发展思路,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海洋产业与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海洋第三产业。第二,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分量,可以得出广东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偏离分量表明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广东海洋经济虽然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所以应该抓紧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时应注意避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利于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三,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本研究最突出的点,广东海洋产业总体上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则表现出竞争力弱势。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不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长期稳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

DanielC.Knudsen.Shift-shareAnalysis:FurtherExaminationofModelfortheDescriptionofEconomicChange[J].Socio-economicPlanningsciences,2000,34:178-195.

[2]DUNN,JESA.StatisticalandAnalyticalTechniqueforRegionalAnalysis[J].Papers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1960(6):97-112.

[3]徐建中,刘爱丽,徐莹莹,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结构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4):112-115.

[4]邱文彦.海洋产业发展[M].台北:胡氏图书出版社,2003:42-44.

[5]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等.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6]王兆红,张晓平.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05:604-610.

[7]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97-100.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海洋经济概念

对于海洋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海洋研究中心主任杰拉尔德·J·曼贡(1977)在他的《美国海洋政策》一书中提及,但是并没有对概念进行表述[1]。在国外,海洋经济这个概念并不常见,仅见于少数的海洋统计报告、环境统计报告以及海洋发展政策中。

与国外相比,国内海洋经济概念研究的成果更为丰富。但由于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者学科背景的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相对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国家海洋局关于海洋经济的定义,即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国家海洋局,2007)。

2 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现状

2.1 国外海洋经济研究现状

国外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海洋产业经济研究。在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研究上,Nathan Associates(1974)评估了美国海洋有关产业的生产总值[2]。Pontecorvo和Wilkinson(1984)分析了海洋部门对美国经济的贡献[3]。Kildow(2010)总结了各国研究成果,发现各个国家经济对海洋的依赖都不同,加拿大(RASCL, 2004)海洋经济占GDP1.5%,英国(Pugh,2008)4.9%,法国(Kalaydjian et al., 2008)和美国(Kildow et al., 2009)都是1.4%,澳大利亚(Allen, 2004)3.6%,新西兰(Statistics NZ, 2004)2.9%[4]。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测算模型(如投入—产出模型)等。在海洋产业经济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海洋产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国外学者还对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进行研究。

2.2 国内海洋经济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门学科:一是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海洋经济理论研究体系,认为海洋经济学属于经济地理学的分支;二是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海洋经济理论研究体系,认为海洋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地理学研究海洋经济,侧重于探究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规律。张耀光、韩增林(2010)应用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锡尔熵指数(锡尔系数)等定量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省辽东半岛、辽西走廊、辽河三角洲海洋产业的聚集程度的差异及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5]。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2010)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三角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地域空间聚集态势明显,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为中心的北部轴线,以台州和温州为中心的南部轴线,所组成的“三角两翼”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6]。而经济学研究海洋经济,侧重于海洋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规律的探索。

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域分别为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但是在文献研究上却有明显的倾斜。对环渤海区域研究的文章很多,如张燕歌(2009)、孙群力(2007)、李靖宇和徐志坚(2006)、谭在仁(2008)、纪建悦(2007)、刘洪滨(2003)、李峰(2009)等;研究长三角海洋经济的文章相对较少,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有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

3 区域海洋经济研究方法

在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中,研究方法包括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数学或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等。

许旭(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分析》中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全面反映各省海洋经济发展条件、状况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估计[7]。谭在仁(2008)先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威海发展海洋具备的条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继而结合国内外海洋产业经济理论进行规范研究,为威海海洋经济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8]。张耀光、韩增林等在确定主导海洋产业时,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9]。吴健鹏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区位熵分析分别确定了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10]。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0

一、引言

浙江省毗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陆地经济发达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2008年浙江海洋经济总产值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40%。浙江的港口、渔业、海岛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排在全国第8位,与浙江经济发展质量不符,同时浙江海洋经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时期,因此,依托陆地经济优势,优化海洋产业空间结构对于加快发展浙江海洋经济,推动浙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站在陆海联动的角度,结合浙江海洋功能区划,通过分析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以期为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二、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按照产业属性,结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选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船舶修造业、滨海旅游业及未来海洋产业为本文海洋产业优化调整的分析对象。

1.海洋渔业

浙江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渔场优良,海洋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2007年浙江的海洋渔业产量达337.62万吨,海洋捕捞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浙江台风多,江河入海位置污染比较严重,浅海养殖发展受阻,但是随着深水抗风浪网箱的研发成功,明显拓展了浅海养殖的范围,使得浙江海水养殖潜力巨大。

2.海洋交通运输业

浙江港口湾道资源丰富,港口客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浙江沿海港口呈现以宁波一舟山港、温州港为省沿海主要港口,嘉兴港、台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布局。

3.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浙江降水量多,不利于盐的生产,单产及产量在全国很低,企业规模小、散,多分布于象山港北部盐田区、舟山中南部岛屿盐田区、舟山中西部岛屿盐田区、台州南部盐田区。浙江盐业自有产品的品种比较齐全,保健食用盐和洗化类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产品系列,且国内领先。

4.滨海旅游业

浙江有世界闻名的旅游项目,例如钱江观潮节。舟山国际沙雕节是国家旅游局重点推介的旅游活动;象山滨海旅游、开渔节成为宁波象山一大特色,为旅游收入带了巨大贡献。

5.船舶修造业

浙江造船工业发展较快,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舟山、台州、温州、宁波的船舶修造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资料,2007年,浙江省造船综合吨数在沿海各省市中排名第3位。区内的产能分布情况是:大型船舶主要在舟山、宁波建造,台州、温州、杭州主要建造中小型船舶。

三、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1.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

(1)渔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2008年浙江统计年鉴,浙江海洋渔业产值主要分布在台州、舟山、宁波三地区,三地区总产值基本相同,且占全省总产值的67%左右。各县市海洋渔业产值前几名分别是是舟山、象山、温岭、岱山、杭州市区、玉环。这些地区海洋渔业产值占浙江海洋渔业渔业产值的47.3%。舟山远洋捕捞量为16.86万吨,宁波市为3万吨,其他地区极少。

(2)渔业发展的矛盾

浙江绝大部分海洋渔业都位于近海岸,各个行业在利用在使用海岸线、滩涂、浅海方面存在矛盾,海洋捕捞能力过剩和渔业资源不足也比较严重,如不解决这些矛盾,将会阻碍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渔民的经济利益。

(3)水产企业分布不集中,不利于形成集群效应。

水产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大多粗加工,深加工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且加工企业总体山呈现产业集群不明显,产业链短的特点,水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少,还没有形成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不利于海洋水产品深加工及海水养殖发展。

2.海洋交通运输业问题

2008年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占全省吞吐量的75%左右,达到全省的四分之三,浙江港口发展不平衡,宁波舟山港竞争优势明显,加强港口合作,推进大中小港口互动联通平衡发展是浙江港口产业布局面临的重要任务。

浙江海运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经营主体多。由于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困难、船舶更新缺乏资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海运高素质人才匮乏。

3.海洋盐业的问题

浙江海洋盐业企业工艺及技术设备落后,竞争力低,没有主体品牌。盐化工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集中度低,盐化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缺乏发展规划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大部分限于食用盐等附加值低的系列,缺乏高附加值的盐产品开发,从品种及质量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滨海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因素,浙江省海洋旅游区可以划分为甬舟、温台、和杭州湾三个地区。杭州湾宁波及舟山一带旅游经济较发达,温州台州发展相对不足。海洋旅游以传统的滨海旅游观光为主,没有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海上健身休闲等多层次的产品层。同时滨海旅游服务设施开发不到位,旅游开发硬件不到位会阻碍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5.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

浙江造船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小型船舶,船舶产品的吨位和附加值低,企业综合实力不高,尤其是温州、台州地区的造船企业。船舶配套滞后,产业体系不全,特别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需要从外地购买或国外进口,本地配套率不高,船舶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四、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1.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发现海洋产业涉及范围大,影响因素多,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多方面考虑,因此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要结合社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解决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段等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在方向选择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对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方向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展方向。

列举浙江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海洋产业,综合考虑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各项目标因素,结合浙江省海洋资源状况和各海洋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问题,按照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构造判断矩阵进行综合比较并求解。

模型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以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作为层次分析的总目标,浙江省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海洋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效益与环境良好作为准则层,由这3方面具体考虑15个因素作为子准则层。在综合考虑了15个因素的情况下,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业、海洋盐业及制盐、未来海洋产业。列举各层的判断矩阵后,利用yaahp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检验后发现,各层次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符合理论要求。

根据yaahp软件计算出浙江省主要海洋产业的权重,据此确定浙江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方向。具体求解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计算的结果可以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依次是未来海洋产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海洋交通运输、船舶修造业。未来海洋产业占据很大权重,因此可以将未来海洋产业作为发展主要方向。同时由于浙江特殊地理位置,受上海港口及上海造船业的影响比较大,浙江可以考虑承接上海高校及科研单位实力,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未来海洋产业及海洋盐化工业,推进滨海旅游业这一绿色产业的发展。

2.海洋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方向

结合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及浙江海洋功能区划,浙江海洋产业布局应该遵守以下原则:以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及浙江海洋功能区划规定为前提,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发展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陆海一体发展原则,统筹陆海产业布局,促进近海开发和外海开发相结合,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利用民间资本,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环保技术及设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新兴领域,在浙江开发潜力巨大,并且是浙江海洋产业首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多门类的发展,努力在原有优势产业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型海洋产业,努力在浙江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海洋产业新布局。

充分发挥杭州湾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的作用,依托上海教育科技优势,加大对海洋经济开发的科技、人才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海洋化工先进项目,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洋科技含量,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继续完善特色鲜明的浙北旅游带,打造浙北旅游品牌,大力开发宣传钱塘潮等具有国际旅游潜力的旅游项目。

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比较发达,应打造成海洋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增长极。大力培育沿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能开发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舟山船舶修造业,提升船舶修造水准,构建完整船舶修造产业链。积极构建舟山海洋旅游基地和浙东滨海旅游板块,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大力打造舟山佛教旅游及象山开渔节旅游品牌,推进旅游资源陆海联动,打造陆海共游的旅游模式,使之成长为浙江旅游新模式。

温台海洋经济区与其他几个区域的海洋经济规模相比发展程度不足。与其他海洋经济区的不同之处在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是温台海洋经济区的主要经济模式,该区域民营企业有很强的自主性,市场效率高,资金导向灵活,因此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开发海洋,这对开发海洋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浙江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还要完善海洋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海洋开发投资环境,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综合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正确利用相应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改善产业布局,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才能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统计局.2009年浙江统计年鉴[M].

[2]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J].

[3]宋欣茹.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

[4]张红智.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J].海洋科技进展,2005(2).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1

(一)人和海洋的关系研究

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

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

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随着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海洋资源也是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海洋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海洋被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被无度浪费,导致海洋资源开始短缺。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只有合理控制海洋资源的开采,才能真正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展望

(一)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

吴传钧曾经指出:“我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领域还需要不断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海洋经济地理学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研究管理体系,研究经验不足等等。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体系,扩展研究领域,才能实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价值。

(二)加强海洋经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虽然我国在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该学科研究人员还应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他学科可以为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三)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新兴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对较小,该学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应该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任美锷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合理的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2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3-0032-04

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区域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及相互间的互相反馈作用,所拥有的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对海洋经济而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海洋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和相互间的互动反馈,支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它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写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阐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的是某一沿海区域的海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其对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2 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指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人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经济发展要素,通过合理的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配置,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海洋产业产值的比重及增长速度从资源开发角度说明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程度以及海洋产业的经济贡献。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的是沿海地区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及使海洋环境恢复到一定目标的能力。

4 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科技渗透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各个要素,从而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海洋科技可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

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所包括的内容,可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具体分为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和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

1 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包括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率(%)、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滨海旅游业收入(亿元)。

2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包括海域面积(平方千米)、岸线系数、海水养殖面积(公顷)、盐田面积(公顷)、宜建港口港湾数量(个)、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储量(亿m3)。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清洁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率(%)、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万公顷)。

4 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包括海洋科研机构数量(个)、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人)、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人)、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个)、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量(篇)。

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

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方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她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本文使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Improved AHP),其计算权重的步骤如下:

2 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聚类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认为所研究的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把相似度较大的指标聚合在一起,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指标聚合完毕。判别分析法是根据影响研究对象的多种指标,依据一定的判别原则,对研究对象的归属作出判断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是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指标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之间相关性较低。组代表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能够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可以理解为在已知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评判具有模糊因素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其中“灰色”指信息量少、不充分,为“量”的概念,而“模糊”指评判信息中具有概念不明确的因素。

4 对各种方法的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方案的评价,可以解决评价中的非精确性问题,对主观的概念进行量化,方便了问题的数学处理,减小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差异,使结果更为准确,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得出较正确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其应用涉及广泛的科学和实际应用领域。该方法对人们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出了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虽然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决策问题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以灰色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处理同时具有灰色性和模糊性的综合评判问题,因此有着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它比其它的评判方法更接近客观实际,使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可信。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包含了专家评价法。

尽管层次分析法、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解决多指标评价问题能够得出较为有效的结果,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各评价要素权数的确定比较困难,主观性较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不具有惟一性和客观性。而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各综合因子的权数是根据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数,这样就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随意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惟一。但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的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实

际应用时往往不如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灵活实用。

四、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在此,本文运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为制定国家层面上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抽象和模拟,但各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不同,这可以用一组归一化的权重w1,w2…来刻画。传统的权重分配常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不仅对咨询专家要求高,而且多轮咨询的工作量大。层次分析法一般采用九标度刻画比较判断结果,因此操作困难,计算复杂,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参考刘波(2004)的研究,社会、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环境、智力支持权数分别为0.137、0.256、0.478、0.128,C3l可以认为在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根据三标度层次法凹,对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即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经过计算,得到其权重分别为0.2765、0.3988、0.1917和0.1329。同理,可得到因子层指标的权重(见表1)。

2 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运用已建立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数据采用2005年国家海洋局、国家统计局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海洋年鉴。通过对有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以及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加权综合,得出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见表2)。

3 结果分析。根据表2分析结果,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海南、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上海、天津、江苏、河北和广西。根据表2分析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四组,即为极高组、高组、中组、低组。

极高组中包括海南、山东。山东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两方面居沿海地区首位。山东省的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的海洋科研和教学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1/3左右,素有中国的“海洋科学城”之称。全国110多个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在青岛就有24个,其中部级、省级各类海洋科研机构10多所,教学机构5所。青岛的海洋高科技人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50%以上。山东省废水治理的处理能力在全国居于首位,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技水平。海南省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第1位,其中海域面积、岸线系数、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在全国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高组中包括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的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仅次于山东,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等其它三个方面也居于前列。福建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而在其它三方面均居于中游。浙江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而在其它方面均居于中游。辽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和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居于全国第三位,其它两方面则较为落后。

中组中包括上海和天津。上海和天津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的海洋资源供给能力较差,同属海洋资源短缺的地区,这与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上海和天津居于全国后列,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海域环境污染所致。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这两个城市处于中游。

低组中包括江苏、河北、广西。江苏和河北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都较为落后,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也处于后列。江苏在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和浙江。广西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都处于全国后列,但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居于中游。

五、结论和思考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3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2.002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2-005-04 收稿日期:2011-12-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海洋经济产值在全国和各沿海省市GDP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2010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三成。而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外部性,不仅能带动内陆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上海市而言,既要保证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实现,又要发展好其他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经济的大力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上海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协调好航运业和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上海市航运业与其他各海洋产业的关联程度,研究海洋经济中的各个产业内部之间的联系,以期发现上海航运业和其他海洋产业关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航运业与其他海洋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航运业与其它各海洋产业的关联度,计算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里昂惕夫逆系数。

(一)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相互消耗和提品的关系,或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一般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里昂惕夫逆系数度量【1】。

本文为了研究海洋经济产业和航运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引入了《产业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定量研究产业关联的程度。投入产出法指的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来对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2】。

本文投入产出模型中所引用的数据是《2007年上海投入产出表》144个产业部门数据。该144产业部门中,第104部门为水上运输业(a104)与本文航运业内涵一致,而有关海洋产业的有第107部门的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a107)、第6部门的渔业(a6)、第77部门的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a77)、第18部门的水产品加工业(a18)、第9部门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a9)、第127部门的滨海旅游业(a127),其中采用部门分类基本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

(二)航运业与关联产业联系方式分析

航运业与其关联产业的联系方式包括直接联系和完全联系。

直接联系是某产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与其他产业的直接技术经济联系程度,反映该产业因直接消耗而对其它产业产生的拉动和影响作用。直接联系的程度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来度量。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要素分量【3】。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完全联系是指由于产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与有关产业有间接联系,从而各产业在生产中除了直接消耗外,还存在着间接消耗,完全联系则是这种直接消耗联系和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完全联系的程度可以用完全消耗系数来度量。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以记为单位矩阵,那么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

B = ( I - A )-1 - I

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定义航运业关联产业中,将关联度大于平均水平加一个标准差的产业定义为密切关联产业,大于平均水平的产业定义为较密切关联产业,小于平均水平而不为零的产业为有关联产业,为零的产业为无关联产业。以此对航运业关联产业进行分类分析 【4 】。

表1中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为:航运业生产一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其他各海洋产业的消耗量。因此,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航运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越多,直接关联效应越明显。上表结果可以发现,航运业对其他各海洋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很小,说明航运业对其他海洋产业的关联度不大。相比较而言,航运业对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直接消耗最大。

2.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航运的发展除了和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和有关产业有着间接联系,因此需要计算航运业和其他海洋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根据完全消耗系数公式:

B = ( I - A )-1 - I

求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可以获得航运业与其他海洋产业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见表2)。

上表中的各数据即表示完全消耗系数,如横行的所有数据就表示其他海洋产业对航运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即求得其他海洋产业对航运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见表3。

完全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另一个基本系数,是一个从投入角度分析产业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技术经济联系的指标。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单位产值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对另一个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完全消耗量。一个产业或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和全部的间接消耗之和构成了该产业的完全消耗。如表示的是航运业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渔业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仅为0.00097。由表3可以知道,航运业的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完全消耗量最大。

3.里昂惕夫逆系数分析。

里昂惕夫逆系数指的是第G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第I个部门的完全需要量。其计算方法是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矩阵便是里昂惕夫逆矩阵,因此其公式为:,其元素称为里昂惕夫逆系数。(见表4)

上表各数据的经济含义为:其他海洋产业每提供一单位的最终产品,对航运业的完全需要量。比较上表数据,发现其他海洋产业对航运业的里昂惕夫逆系数中最大的是,表明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每提供一单位的最终产品,对航运业的完全需要量最大。

三、上海市航运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航运业和其他有关海洋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里昂惕夫逆系数的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市航运业与其他海洋产业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关联度系数都很小。说明目前上海市航运业的发展对其他海洋产业的依赖性不强,航运业的发展对其他海洋产业的需求很低,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对航运业的需求也很低,产业之间的拉动作用很小。

完全消耗系数相比直接消耗系数来说,从投入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反映了航运业的发展对其他海洋产业的影响,完全消耗系数越大,说明航运业的发展对该海洋产业的影响越大,拉动作用越明显。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航运业不断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

里昂惕夫逆系数是从需求的角度反映海洋产业对航运业的影响。里昂惕夫逆系数越大说明其他海洋产业对航运业得拉动作用越明显。因此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的发展对航运业的拉动作用最明显。因此大力发展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不仅有利于上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拉动上海市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符合目前上海市的发展目标。

四、上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策略

1.上海市在以航运为特色,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协调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既能推动上海市海洋经济,又能推动航运业的海洋产业,实现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的同时,海洋经济得到大力的发展。

根据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应该大力发展的海洋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因为上海市未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航运业的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拉动作用最大,因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未来最容易发展的海洋产业。

2.根据里昂惕夫逆系数分析,上海市应该着重发展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因为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对上海市海洋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同时发展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能够拉动上海市航运业的发展,符合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3.作为上海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滨海旅游业,应当继续大力发展。虽然滨海旅游业与航运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很小,这说明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对航运业的依赖性很小,而滨海旅游业对上海海洋经济有着很大的贡献,因此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能降低上海市海洋经济对航运业的依赖性,以减小航运业的危机对上海市海洋经济的影响。

4.作为传统的海洋产业―海洋渔业在上海市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在日益下降,其与航运业的关联程度也不大,对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贡献不明显,而且海洋渔业是一种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产业,因此不应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悦 李平,产业经济学[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187-212.

[2].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204-2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