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78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13-02
Research o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of Elderly in Jiangshan City
ZHU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iangshan 32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avity health of elderly. Methods Compared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aries,dental calculus,chisel teeth,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were lower in urban(P<0.05). The behaviors of urban residents were better than rural residents(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the cavity health level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Oral cavity health;Health education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更加常见,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1]。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口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旨在了解我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现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73名老年人(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城镇238名,男142名,女96名,平均年龄(68.3±7.5)岁;来自农村235名,男136名,女99名,平均年龄(67.8±7.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由我院口腔科高年资医生对所有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农村和城镇老年人的口腔患病状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所有老年人口腔相关健康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比较农村和城镇老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牙齿缺失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老年人龋齿、牙结石、楔形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发病率显著低于农村老年人(P<0.05),见表1。
2.2两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比较
城镇老人的每天刷牙、常吃甜点和糖果、使用含氟牙膏、有饭后漱口习惯、定期去做口腔检查等情况明显好于农村老人(P<0.05),见表2。
表2两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比较[n(%)]
相关因素 城镇老人(n=238) 农村老人(n=235) χ2值 P值
每天刷牙 154(64.7) 118(50.2) 6.01 <0.05
常吃甜点、糖果64(26.9) 106(45.1) 9.20 <0.05
使用含氟牙膏123(51.7) 92(39.1) 5.16 <0.05
有饭后漱口习惯115(48.3) 89(37.9) 3.86 <0.05
定期去做口腔检查 104(43.7) 65(27.7) 7.48 <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残余牙齿大多磨损、龋坏,根龋及楔状缺损常波及多个牙齿,扭转、倾斜和松动现象明显,给修复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牙槽黏膜弹性变差,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缺牙处牙槽嵴呈刃状,给固位带来困难[2,3]。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大部分牙齿疾病如龋病、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都是由口腔细菌积累造成菌斑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5]。
本研究提示,我市农村老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较城镇老人高,城镇老人口腔健康行为习惯较农村老人更健康。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不足是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6],农村老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接触口腔相关健康知识的机会也较城镇老人少,即使已经患有口腔疾病,由于经济等方面原因也很少或不去就医,最终导致农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针对我市农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健康行为习惯,我市今后的牙防工作重点应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经常组织医院口腔科医生“三下乡”,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咨询,通过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和医疗援助,帮助这一人群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识,使其主动自觉地去医院进行口腔定期检查,发现口腔疾病给予及时正规治疗,及时修复缺损的牙齿,促进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最终转变,促进我市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萍. 老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41-342.
[2] 谢卫江. 口腔行为学在老年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调查[J]. 河北医学,2010,16(5):580-582.
[3] 张春来. 598例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45-146.
[4] 徐燕. 不同年龄段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11):46-47.
1.1 对象
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上钢社区的3个居委,每个居委各随机抽取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00人,共计300人,进行第一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人。实验组中男72人,女78人,平均年龄(61.4±3.4)岁;对照组中男74人,女76人,平均年龄(61.7±2.9)岁。所有对象均为具有常住户籍的人口,且神志清楚,有个人独立行为能力。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口腔健康检查 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方法》[2] 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干预前、后的检查,内容包括冠龋的龋齿(D)、因龋补牙(F)、根龋、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等情况。
1.2.2 干预措施
实验组:集中进行6次口腔健康教育和3次口腔健康检查,热线电话及个性指导则按需提供。干预的具体内容为:① 每3个月开展1次个性化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有集体讲座、互相讨论、交流及个别解答等。内容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方法;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刷牙;口腔健康与合理饮食;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等现象的原因及处理等。② 开通爱牙热线,接受个别交流、专项指导。③ 制定口腔保健计划,督促实施并根据实际口腔健康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修正。④ 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并实施牙周洁治、龋齿预防性充填、帮助制定义齿修复方案等。干预2年后进行效果评价。
对照组:不进行专门口腔保健指导、口腔健康检查及健康教育,患者自行门诊,常规治疗。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有293名对象完成2年干预,其中实验组失访1人,对照组失访6人。
2.1 干预前、后龋齿患病情况比较
3 讨论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龋齿数比10年前增加了16.00%。上钢社区作为老龄化社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3.5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已经步入老年行列的老年人及即将步入老年行列的中年人来说,如何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指导下,加强口腔预防,有效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冠龋患龋率为64.00%,龋均为2.21,低于上海市73.73%和3.38的总体水平[3],也低于全国75.2%和3.8的水平[4]。患龋率及龋均均无性别差异, F的比例为20.40%,而同样指标河南为6.84%,海南为14.19%[5-6],上海市为16.07%,说明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龋齿充填情况要好于上海市及部分省份。根面龋患龋率为21.67%,这与河南、海南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比全国57%的根龋患龋率低。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4mm)及牙周附着丧失的检出率分别是80.67%、91.33%、55.33%及42.00%,略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牙周健康率(13.67%)和上海市平均水平(14.59%)相当。
全程式口腔干预是指以社区为载体,社区口腔医生为主体,联合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及居委卫生专管干部,充分发挥社区全程、便捷、有效、可及的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的口腔保健指导及服务,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让居民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以提高居民的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全程干预,其冠龋患龋率及牙周健康指标均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因龋补牙的比例达54.65%,较干预前的20.40%及干预后对照组的23.20%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全程干预对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口腔就诊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本调查发现,干预过程尚不能很好地降低居民的龋齿发病率,这可能与干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有效防止龋齿发生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全程式的口腔干预,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实现全程口腔健康管理,是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未来且长期任务[7],也是职责所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工作侧重点要有别于口腔专科医院,要以口腔预防保健为抓手,设计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能使大家接受和可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模式,借鉴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让每一位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都成为居民的 “家庭口腔医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定期的口腔宣教及口腔检查。社区口腔医生要坚持医防并重,预防为主,注重全程干预,为实现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做出应有的努力。
4 参考文献
王庆武, 李晓瑜. 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 延安大学学报, 2011, 9(3): 59-6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R]. Geneva: WHO,1997.
李国强, 曹新明. 上海中老年人龋齿等三大口腔疾病状况浅析[C]. 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8:71-72
胡德渝. 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 513-516.
王薇,杨汴生,何健,等. 65~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3): 607-609.
南湖地区是老龄化较严重的社区之一,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掌握本辖区老年人牙列缺损(失)及修复情况,对2016年参加社区体检老年人的牙列缺损(失)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辖区参与体检的老年人,年龄50~79岁,其中50~59岁191例,60~69岁203例,70~79岁126例,男206例,女314例。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本辖区文体社区50~79岁老人,以开展老年人体检为依托,对520例年龄符合要求的老人进行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询问内容包括牙列缺损(失)原因、吸烟与否、全身健康状况及系统性疾病。检查内容包括:除一般情况外,记录牙列缺损情况、修复体情况(记录内容分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上下颌总义齿、种植义齿和未修复齿)。调查标准: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根据问诊或口腔检查情况,分年龄段进行记录。已经修复未戴义齿按照已修复记录、义齿不佩戴不适按照已修复记录、义齿拆除按照未修复记录。质量控制:调查前对参加人员培训,统一方法和检查标准,调查人员均为临床工作≥5年的口腔医师。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百分数计量分析。
结果
参加体检520例中,牙列缺损341例,牙列缺损分布和各年龄段缺损分布见表1、表2。按性别和吸烟情况分组分析缺损情况:男145例,女196例;男性吸烟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5.4%,女性吸烟者1.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见表3。牙列缺损修复和佩戴义齿种类,见表4。
讨论
本文以参加社区体检的老年人为调查分析对象,采取统一方法及标准记录结果,数据真实。分析辖区老年人牙列缺损和修复情况,为地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宣传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在受检老年人中,牙列缺损341例(65.6%),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升高,已修复263例(77.1%)。可以看出,老年人牙列缺损发病率较高,缺损后修复意识也在增强,77.1%的患者选择了修复,以满足功能和美观的需要。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修复的患者中,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比例较高(79.2%)。活动义齿就是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2],除适用范围广外,还具有磨除牙体组织少、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清洁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制作方法简便、费用较低、便于修理和增补等优点。随着口腔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修复材料不断更新,牙列缺损修复的方法会越来越多,修复的功能和美观的恢复也会越来越完美,如固定义齿、种植义齿、固定活动联合义齿等修复方式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牙列缺失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吸烟人数比例高于女性。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从多种途径对牙周组织造成损害,所以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而牙周疾病又是导致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社区控烟宣教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1],在我国,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5%和98.3%,牙齿健康率分别是14.5%和14.1%.口腔健康问题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还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口腔科门诊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情况,选择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题方式完成问卷。
2 调查结果
2.1 就诊原因 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镶嵌576例(96%),牙体缺损510例(85%),牙齿疼痛240例(40%),牙齿松动180例(30%)。
2.2 对口腔保健知识 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读过相关书籍90例(15%)。
2.3 常用治疗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药物治疗120例(20%).定期主动做保健检查30例(5%),有病后就诊:①接受医生治疗建议420例(70%),②不接受医生治疗建议30例(5%)。
3 口腔疾病的危害 口腔疾病危害多,并发症危险,它不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 中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 口腔内的很多细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据调查,口腔卫生差者容易发生牙周病,其发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两倍。
3.2 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 牙周细菌所长生的酶能促进体内血栓形成,牙周细菌进入血液会促进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与中风。据调查,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与中分的几率分别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与2.1倍。
3.3 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来,研究者再牙菌斑与唾液中检出幽门螺杆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 口腔卫生的护理与护理工作方向
4.1 口腔卫生护理的健康教育[4]
4.1.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上下竖刷,力量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个月定期更换。
4.1.2 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如茶叶,多叶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口腔卫生条件,病起到预防口腔疼痛作用。经常参加户外保健操等活动,增强体质。
4.1.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牙病,及时治疗,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如能早期治疗可保住牙齿。近年来国内在局部治疗同时给灭滴灵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较好,也可配合中医中药,如清胃肠,六味地黄丸等调治。
4.1.4 中老年人牙病多,义齿也多,带义齿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经常保持义齿清洁很重要。临床及门诊病例观察到食盐水洗刷义齿和0.2%氟化刚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 护理工作方向
4.2.1 工作指导原则 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计划来指导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岁人应保存有20颗有用的牙齿。向患者详细解释,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 做好口腔分诊咨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护理人员常使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因此,口腔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口腔知识和保健知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
4.2.3 专业知识与技能 作为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保健知识,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的技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5 讨论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年龄,中老年人应该多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药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药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应予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6);499-501.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共调查260名部队离退休老干部及家属,其中男性115人,占44.2%,女性145人,占55.8%,年龄56岁~82岁之间。调查性别与年龄情况(表1)。
1.2 调查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手册为标准,采用一人一表制,将问诊与口腔结果填表相结合,选用标准口腔器械,对被调查的口腔粘膜、牙体、牙周及缺牙情况按照龋病,牙周病,楔形缺损、磨损及牙列缺失进行检查询问,做详细记录,进行统计[1]。
2 结果
调查对象各年龄组患病情况(表2)。
260名离退休干部及家属中,患龋总计为194人占74.6%,牙周病129人占49.6%,楔形缺损151人占58.1%,牙列缺失69人占26.5%。
3 讨论
3.1 龋病。本组调查龋病的发病率为74.6%。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较差,牙龈逐渐萎缩,导致食物嵌塞,牙颈部及牙根外露,龋坏以根面龋和环形龋多见。
3.2 牙周病。本组调查中牙周病发病率为49.6%。在老年人中多见牙周炎、牙龈炎、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及牙根暴露。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老年人多脏器的退形性变。②慢性病的长期困扰使得抵抗力下降。③牙结石的长期刺激没有及时清洁,应加强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定期洁牙,注重平时的口腔机能训练,如:叩齿、牙龈按摩、鼓漱、运舌等,以减少牙周病的发病率[2]。
3.3楔形缺损、磨损。楔形缺损磨损多见于前磨牙,严重时可诱发牙髓炎,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牙龈多已萎缩,牙颈部牙骨质暴露,加上长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造成损害。
3.4 牙列缺失。随着年龄的增加,缺牙数及牙列缺失者明显增多。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口腔保健知识,龋病及牙周病患病率较高,没有及时治疗,再加上老年人行动不方便而放弃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这说明老年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全社会及其子女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医务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得他们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