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科室护理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
因为观察能力是护士进入临床必备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护士素质高低的体现,要培养新护士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所有机会通过看、问、查发现病情变化,要在生命体征尚属正常时,从表情、运动、进食和排泄等方面发现潜在病情变化[3];并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病情和需求,按轻重缓急给予相应的处理。
2专科护理理论培训及要求
按培训计划分阶段培训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情观察要点、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使之能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计划。阶段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使之掌握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和专科抢救用药的品种、剂量、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常用药、专科用药、特殊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专科标本采集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各种侵袭性操作的告知程序。
3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要求
护理工作就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服务的过程。因此,护理技能的培训要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统一标准,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使新护士的操作从起步就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必须掌握具有专科特色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如头皮静脉输液、股静脉采血、吸痰、吸氧、暖箱、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等。掌握专科危重患者抢救程序(如热性惊厥、重度脱水、心搏骤停)的抢救流程。
4培训方法
自学和在实践中培训。分阶段按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护士长指定学习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考试、考核、定期讲评、总结学习、工作经验,以检验学习效果。采取晨间提问、整体护理床头交接班、医护联合护理查房等形式加强基本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专科护理知识水平。
一对一带教。选择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规范,有较好沟通技巧和授课能力,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为临床带教教师。首先对专科常用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对操作的要点、难点从理论上给予提示和讲解。
在职培训。鼓励新护士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考核与管理
在入科后1、3、6个月及1年由新护士从工作中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书面部总结,由带教教师、教学组成员、质控组成员、护士长进行评议,并提出下一步培训方案。每月由护士长从医德医风、劳动纪律、业务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工资挂钩。如果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发生护理服务性投诉、重大护理差错或事故、违法违纪、不服从工作安排、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组织的理论、操作考试不及格者实行一票否决。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工作积极主动,敬业精神强;与同事团结协作,服务态度好。2劳动纪律考核标准。无迟到、早退,按时参加护理部及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3日常考核标准。勤学好问,积极要求进步;工作有计划安排,行为习惯良好;熟悉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掌握各种注射法;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和健康教育。能够在治疗处置的同时观察、询问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范。4核心制度考核标准。掌握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并能够在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5操作考核标准。1~3个月掌握小儿雾化、药物保留灌肠、氧气吸入、肌肉注射、皮试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4~6个月掌握头皮静脉输液、股动脉、股静脉采血、暖箱、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和使用与保养等。7~12个月掌握小儿洗胃、吸痰、小儿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
结果
1.1一般资料。以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新入院的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即:常规培训方式(对照组)、护理程序介入方式(观察组),对比教学结果。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两组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式,将本组培训人员带入科室,由负责带教护士带教;观察组护士采用护理程序介入方式进行培训,实习期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成绩。1.2.1训前摸底。在培训之前对护士现已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护理操作等内容进行考核,了解护士现有的护理水平、专业等级,理论与操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借助笔试、观察、自我陈述、问卷调查、科室反馈等方式对以上情况进行详细了解[1]。1.2.2个性化培训内容。将摸底情况做以分析总结,充分了解各个护士的培训重点。大部分刚刚进入本院的护士面临着两个困境,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和临床经验较少。这是由于学生生涯期间学校对于手术操作知识的教授不足,临床操作机会较少造成的[2]。另普外科学的内容繁多,科室内病种多样,这些客观因素也增加了新护士对培训内容吸收消化的难度、对操作技能掌握难度。根据以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护理操作要求、护理操作技能、介入性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素养、病例填写等。1.2.3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个性化的培训内容相关负责人制定出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有:主题培训、带教老师实践带教、主题讲座、考核人员确定、考核内容、时间、方式的确定等。1.2.4手术知识培训。(1)参考资料的整理汇编。编写几本具有使用价值、较权威性的加入知识培训参考书[3],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在查阅专业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编写。以此作为科室带教教师的带教教材,作为培训期护士的必备资料。(2)主题讲座学习。周期性组织培训护士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讲座活动,讲座结束后可向主讲人提问,也可互相讨论。通过参加讲座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广度,另一方面加深了护士对介入知识的理解程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3)病例讨论。首先由带教组长采集、展示具有特色的相关病例,之后一起探讨出合适的诊疗措施[4],再由带教教师指出诊疗措施中尚存在问题,继续深入讨论。病例讨论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学习与考核并存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再一次巩固已掌握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也培养了护士的思辨能力。(4)教学查房。开展教学查房相关的工作。首先要培养护士的基本素养,提醒培训护士要遵守医疗保护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5]。其次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下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治疗措施、护理措施;饮食方案在食管癌支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等。通过实际的教学查房,可以引导培训护士将理论用于实践之中。1.2.5护理病例的书写。(1)制作病例参考模板。依据权威规定制作病例参考模板,供培训护士教学使用,一方面能够形象地展示病例的规格[6]、标准,为护士的培训学习提供参考可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2)采用专人负责制。由对病例书写熟练掌握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简历的规范书写,按时检查,总结共性错误和特性错误,统一纠正[7]。(3)监督制。相关工作人员对病例的质量进行检查,对重点情况的相关护理记录进行抽查[8],对重点问题护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充分保证病例的质量。1.3指标观察成绩评估: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两项,成绩更高者,培训效果更好。
2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7.65±8.98)分,平均实践操作成绩为(92.03±6.72)分;对照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67.46±11.67)分,平均实践操作成绩为(81.55±11.14)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有资料证明,针对护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效果。将护理程序引入到护士培训环节是培训的新型模式,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提高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护理程序式培训,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都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培训过后的自我满足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将护理程序应用到普外科护士培训过程中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提高培训质量,可以延续使用。
参考文献
[1]梁俊丽.护理程序在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465-2466.
[2]赵俐红,陈义,兰斌,等.放射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培养方法探护理标准前研究论著在临床儿科中,静脉输液是最主要的一种给药途径,是对患儿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是临床护理操作中非常重要的讨[J].华西医学,2016,31(3):579-581.
[3]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87-489.
[4]葛宝兰,常娜,杨海娥.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17-19.
[5]徐园,焦静,曹晶,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培训课程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87-1090.
[6]胡卓卓,廖小萍,谢娟.护士培训模式转变对提高优质护理内涵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45-547.
我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10月在我院心内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年龄20~36岁,7年及以下工龄7名,7年以上的7名;专科学历5名,本科学历9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6名,护士6名。实施为期9个月的心内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1.2方法
根据各级护士的职称、岗位及权限制定分层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核心能力培训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两种方式,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以临床带教的形式进行,护理工作人员完成岗位工作理论和实践学时后进行考核和自评满意度调查。
1.3核心能力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职称、岗位需求和职责实施分层级的培训方案,目的提高不同岗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观察区患者出入手续的办理和交接班;心内科分诊及文件的书写和记录;心内科特殊患者的护理,物品管理和职业防护;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检查和质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排班的过程中要新老搭配,做到老带新,以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系列的培训任务,提升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技能。建立良好的标准的教育制度,将教育与训练有机结合,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举办相关的模拟事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其观察能力。
1.4观察指标
待培训结束后,比较培训前后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护理人员自评满意情况。考核由基础理论和综合技能两部分组成,考核过程中注重分层级考核。理论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满分100分,综合技能考核采取小组逐一考核的形式,包括基础技能、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教育与培训和协调能力5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共500分。自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三种,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χ±s)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后理论和综合技能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心内科护士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后14名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P<0.05)。
2.2实施核心能力培训前后自评满意度比较
【关键词】护理教育;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3
新生儿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新生儿科护士除具备基础护理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经过传统的一学年各专科的护理轮转实习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几乎不能直接胜任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为此,我校从2006年开始为护理学生在学历教育末期提供为期3个月新生儿专科护理顶岗培训,效果满意,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2011年5月,选择我校在山东省3所3甲级综合医院参加新生儿科专门化培训的护理专科学生,共69人,均为女生,为观察组。同时间同医院未参加专门化培训的护理实习生75人,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学历教育最后1学年进行为期10个月的综合医院轮岗实习,其中包括新生儿科实习1个月,采用传统跟班制培训模式,带教老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临床情况随机带教,实习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 观察组在完成7个月轮岗实习后进入新生儿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科护理培训。依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并结合新生儿护理专科特色,由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行业专家充分讨论后确立顶岗培训内容及实施路径,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进行临床带教和效果评价。
1.3 评价指标
2组同学在任何轮转科室实习结束前均进行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实习结束前进行临床综合理论考核;评价指标为新生儿科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综合理论考核和其他各轮转科室平均实践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培训效果观察组新生儿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几十年来伴随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呈现专科细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使行业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初,美国首先开始了专科护士培训[1],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专科护士的培训已颇具规模,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尝试专科护士的培养,殷彩欣[2]、霍孝蓉[3]分别在儿科及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中取得良好效果和经验。但专科护理培训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培训仅针对已在工作岗位上的护士进行。新护士往往未经过任何专科培训就走向专科护理岗位,这导致新护士工作茫然,上手慢,出错率相对高,影响了专科护理质量。本课题在学历教育末期增设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结果显示课程有效提高了实习学生对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结果显示压缩轮转实习并未影响到学生通科护理能力的学习。
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课程的增设目的是培养具备通科护理能力和新生儿护理领域的专门化能力兼备的人才。这既满足了行业需求,也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和机会。
参考文献